众所周知,古代的皇位都是由太子来继承,只要当上太子的皇子,几乎就已经离皇位就剩一步之遥,当然了,最关键的还得是看皇帝最终的决定,毕竟皇帝想要废太子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而且这样的事情也发生了不少,像康熙立的太子胤礽,还有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等等,可是有这么一个太子,非但不害怕皇帝,反而经常会和皇帝唱反调,甚至时常吵架,皇帝都没有过废掉太子的想法。
这位太子就是朱标,皇帝自然是朱元璋了,明明都是太子,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
首先朱标是非常有能力的,而且属于德行兼备的那种,每一次和朱元璋吵架的时候,朱元璋发现自己总是不占理,就比如说朱元璋想要杀大臣,而朱标就敢出面反对,甚至当面说朱元璋不是明君。
朱元璋肯定是气得不行,甚至曾经还提剑追着朱标跑,不过缓过劲来,朱元璋就会发现,朱标说的确实没有错,自己竟然连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毕竟朱元璋的出身,让他在某些方面也会有些局限性,所以过上一阵朱元璋就消气了。
其次,他们父子二人是在民间就一起打的天下,那个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当上皇帝,朱标是在他身边一点点长大的,朱元璋对他很了解,而且父子二人的亲情也非常深厚,远比那些从小就被其他人养大的皇子关系好得多。
还有就是朱标宅心仁厚,朱元璋是一路打打杀杀最终才当上的皇帝,而且脾气有时候也不是很好,在其他的皇子犯了错误之后,朱标每次都会第一个站出来为自己的弟弟求情,先让朱元璋冷静下来,这样的话,犯错的人受到的惩罚一般也不会太重。
毕竟还有朱标求情,甚至在《明史》中海油记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就算是有藩王被告谋反,朱标也会出面求情,要是换成其他皇帝,别说藩王了,恐怕就连太子都小命难保,还敢出面保人。
还有就是一些大臣惹怒了朱元璋,朱标同样是出面力保,所以有很多大臣也都站在朱标的这一方,朱元璋其实也非常了解朱标的做法,毕竟那些皇子当中也都是自己的儿子,他也不想看着儿子们因为皇位自相残杀,而有了朱标,他根本不需要担心,所以也很欣慰,可惜的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朱标败给了自己的身体,先朱元璋一步离开,这才给了朱棣机会。
古代大户人家人家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讲究一个“娶妻娶贤”,尤其是皇族和官宦世家,有一个贤内助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如虎添翼,在建功立业一事上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隋文帝杨坚娶的独孤伽罗,唐太宗李世民所娶的长孙皇后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这几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内助。
当然,有贤内助就有坑夫妻,有些妻子坑夫起来真的是没商量,比如隋朝重臣杨素的妻子郑祁耶和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妻子谢氏。
杨素和郑祁耶的婚姻也算是门当户对,杨素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而郑氏的祖父是北魏开府仪同三司郑道颖,只不过门当户对背后,这对夫妻却经常吵架,而且郑氏非常的强悍,不仅不能给予杨素必要的支持,还总是因为小事就和杨素吵架。
架吵着吵着就没数了,有一次,两人再次吵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让谁,看着凶悍的郑氏,杨素也是气昏了头,冲口而出:“我要是当了天子,你一定当不了皇后。”
这本来是一句不经大脑的气话,两人关起门来说了就说了,这样的话是不能外传的,要不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和误会,但是郑氏却没有考虑这些,她直接跑到皇宫去见了独孤伽罗。
在闺中的时候,郑氏和独孤伽罗就是闺蜜,又都嫁到了杨家,虽然杨坚和杨素不是亲兄弟,但也是族兄,平时也多有接触,所以两人的关系自然没有断过。
再后来,杨坚在北周末期篡权夺位,建立了隋朝,而杨素也因为一直站在杨坚这一边,顺其自然就是隋朝的功臣。杨坚称帝后,杨素成为上柱国,后来官拜御史大夫,也就是在御史大夫的这个职位上,夫妻俩吵了这么一架,杨素放狠说了这样一句话,而郑氏就去告诉了独孤伽罗。
郑氏和独孤伽罗之间的关系其实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是臣妇,一个是皇后,要知道君臣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墙,只不过,郑氏似乎没有想那么多。
她还是和从前一样有什么心里话或者受了委屈都跑去和独孤伽罗说,以往的数次,独孤伽罗都会好好安慰郑氏,甚至还能给她出出主意,但是唯独这一次,独孤伽罗没有安慰郑氏,而是表情严肃地送走了郑祁耶。
要知道杨素说的这句话虽然是气话,但未必不是他的心里话,难道他真的想过做天子?这就是在挑战皇家权威啊,把想法都动在自己家了,独孤伽罗怎么可能无动于衷?闺蜜情再好,也不能赔上自己的事业不是?
所以独孤伽罗又将这件事告诉了杨坚,杨坚火速免了杨素的官职,让杨素回家反省,这一下子好了,杨素和郑氏可以整天在家中相对而坐了,这次吵架的代价也算是相当大了。如果杨素没有特别的才能或者杨坚不得不用他的能力的话,他很可能就这样在家待一辈子了。
但是杨素毕竟是杨素,他不想就这样结束自己的官场生涯。好在当时杨坚一直有一件事没有做,那就是攻灭南陈。杨素知道杨坚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于是经过深思熟虑,给杨坚呈上了平陈之策。杨素的平陈之策打动了杨坚,这才让他得到了信州总管的职位,然后一心一意为攻打南陈做准备。
杨素后来在平陈中立下大功,又帮助杨广坐上太子之位以至于坐上皇帝的位子,成为隋朝重臣,但其实杨坚也好,杨广也罢,都不怎么放心杨素,尤其是杨广,对杨素明升暗降,猜忌之心从来没有断过,后来杨素病重的时候直接不肯吃药,就那么任由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
可以说,杨素被杨坚和杨广猜忌,有郑氏一半的功劳,可以称得上是坑夫的代表了,但她到底没有搭上自己的性命,而徐达之妻谢氏却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徐达是明朝开国功臣,很受朱元璋器重,但是徐达的妻子似乎都不怎么被朱元璋喜欢,原本徐达的的原配张氏就是被朱元璋撵走的,张氏是一个泼辣的主,平时对家中的奴仆很不好,经常鞭笞他们,甚至有人直接丢了性命。
据《今言》记载,朱元璋看不惯张氏的做法,就让徐达休了张氏,他为徐达另定了一个妻子,就是后来的谢氏。谢氏也并非大家闺女,她臂力惊人,她经常拿着重达百斤的铁器跟随在军中,也是一个凶悍的主。
谢氏和马皇后也是比较好的关系,毕竟徐达一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谢氏和马皇后长打交道,关系比较不错,一来二去就成了好闺蜜。
谢氏比较豪爽,性格直来直去,不怎么顾忌,也不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尤其是对着已经成为皇后的马氏。但她似乎没有这种自觉,最开始,朱元璋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和徐达虽然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家中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但等到朱元璋登基之后,差距自然就大了,毕竟一个是天子,一个是臣子。地位自然有了天差地别,臣子的家弄得再怎么富丽堂皇,也不可能和皇宫相比较,皇宫哪是别的地方所能比较的呢?
其间的富丽堂皇自然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谢氏经常进宫,看到皇宫中的一切不仅也有羡慕之情,经常在马皇后耳边说什么”我家不如你家”的言论,语气中的羡慕和不平让马皇后很不舒服。即便谢氏无心,但听者有意。
羡慕什么不好,非得羡慕皇家的东西,难道动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尤其是谢氏经常在马皇后耳边这样说,不由得马皇后多心,这一多心就告诉了朱元璋,说:“这些都是谢氏说的,难保她不会对着徐达说,枕边风吹多了,难道徐达能无动于衷?”
谢氏惦记皇家的东西不打紧,要是徐达也惦记呢?朱元璋也把这件事放在了心里,不过朱元璋知道徐达这个人应该没什么别的心思,只是夜长梦多,万一谢氏的话语对徐达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有一天,朱元璋就将徐达召进宫去宴饮,席间只有朱元璋和徐达,看到徐达谨慎的样子,朱元璋表示就是想和徐达追忆过去打仗的时光。席间,朱元璋一直劝徐达喝酒,两人把酒言欢,将其过去南征北战的艰苦日子,徐达面上附和,但心里一直发怵,不知道朱元璋搞的是哪一出。
这顿酒喝了很久,朱元璋不说结束,徐达也不敢请求离开,就在徐达如坐针毡的时候,有内侍进去对朱元璋耳语了几句,朱元璋给徐达满上了一杯酒,对徐达说:“今天,爱卿免了灭族之灾。”
虽然不知道朱元璋是什么意思,但徐达还是战战兢兢跪下来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被朱元璋放了出来,等他回到家中,才发现谢氏已经被杀了。
原来朱元璋趁着宴饮的功夫,派几个勇士到徐达的宅第将谢氏给杀了,得到谢氏被杀的消息传到皇宫之后,朱元璋才放徐达回了家。好在徐达本人一直谨小慎微,始终恪尽职守,没有任何的恃功而骄,也没有自满犯错,让朱元璋足够放心,所以这场祸事并没有追究到徐达的头上。
但谢氏的死,其实对徐家本就是一个大的打击,毕竟谢氏是徐达之妻,还为他生儿育女,这一下子就被杀了,多疑的朱元璋真的对徐达没有猜忌之心吗?也难说。徐达被朱元璋除掉,虽然只是野史,但未必就全是假的,包括谢氏之死也是记录在《北窗琐语》中,真真假假,后世很难判断。
但可以确定的是,谢氏倘若真的对马皇后说过那样的话,就真的是很拎不清,所以才给徐家招致了这场祸端,徐家主母被杀,徐达也未必没有被牵连,说起来,徐达也真的是有苦难言,娶得妻子都这么被朱元璋看不上。
向郑祁耶和谢氏这样拎不清的妻子并不少见,应该说古往今来都有,她们因为自身的性格,不仅帮不上自己的丈夫,不能成为贤内助,还反过来招来祸事。
夫妻本为一体,应该夫妻同心,劲往一处使,内有不合可以,但可以关起门来解决,或者过不下去干脆离了,但是对外的时候一定要一致,毕竟他们是一个利益的整体。
《山河月明》中,陈宝国在剧中饰演朱元璋,张丰毅在剧中饰演大将军徐达,二人之间的君臣关系神似兄弟,让人很是羡慕。当朱元璋将四儿子交给徐达的时候,徐达可以当着皇帝的面将皇子杖大军棍,皇帝也十分信任徐达,除了可以将战事交给徐达之外,还能将儿子交给徐达,可见朱元璋十分信任徐达。
剧中张丰毅饰演的徐达,面对皇帝要为四皇子和女儿赐婚时说出的话让观众忍俊不禁,将四皇子朱棣比作牛粪,自己的女儿比作鲜花,如果女儿嫁给了朱棣则就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认为皇帝朱元璋就上上嘴唇碰下嘴唇一句话就将女儿的婚事做了决定,徐达为朱元璋做了那么多事情,觉得很是不服气。但是后来朱棣来到军营,面对徐达的军棍一声不吭,依旧想要上战场,更让徐达对他刮目相看。
朱元璋在《山河月明》中更加展现了一个怕老婆的皇帝形象,对待皇后时是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在各大影视剧中,朱元璋都是一副狠角色,可是《山河月明》的朱元璋更显得有些可爱。朱元璋虽然是一个皇帝,但是他会经常邀请徐达一起吃家常饭,由皇后亲自下厨,君臣关系一下子变成亲密起来,徐达也可以当面提出朱元璋的糗事,一点都不畏惧皇帝的威严,两位老演员的精湛的演技让观众们看得很过瘾。
导演高希希说想要将《山河月明》呈现得更欢快,将一些场面生活化,将电视剧饰演得更接地气一些,更能够让观众接受。《山河月明》播出之后从陈宝国和张丰毅的表现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二人的君臣关系似乎变成了“老铁”关系。
关于月亮的传说:
1、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吴刚折桂传说: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3、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起义成功了。后来徐达就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4、布农族的月亮神话
太古时代,天上有两个太阳,轮流的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没有昼夜之分,炙热的天气,让人类的生活十分不便。有一对夫妇勤奋的在耕地工作,将睡着的婴儿稳稳放在树荫底下的石堆旁,并用棕叶遮蔽妥当。不料仍然被残酷的太阳活活晒死,变成蜥蜴躲进石堆缝里去。父亲知道这件事情,十分悲愤,发誓将太阳射下为孩子报仇。踏上旅途之前,父亲事先在住家门口种了橘子树,就出发前往太阳上升之处,准备在太阳升空之前将它封死,射术精准的父亲果然射中太阳的一只眼睛,太阳的光芒顿时消失变成月亮,月亮闭着双眼,胡乱的伸手抓人,由于手掌太大,父亲从指缝中挣脱逃跑。由于一个太阳被人射伤成月亮,另一个太阳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于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无法出外工作,更寻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如果族人不得已一定要出门,都必须先投掷石头,由石头落地的声音判断前方是路还是深渊,一只出外觅食的山羌,被人们丢出去的石头击中头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发出生气的吼叫声,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躲藏的太阳竟然被山羌的吼叫声,吓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们又恢复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额头从此留下一个美丽的疤痕。后来,月亮传授射日的父亲各种祭典的仪式及禁忌,例如:狩猎察及播种祭时不可贪吃甜食,否则会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猎物等;月圆时候要举行孩童祭,否则孩童会生病、死亡。父亲返回部落之后,开始教导族人办理祭祀事宜,当大家学会所有得祭典仪式,那棵橘子树已经长成大树。所以布农族有几个社群在进行祭典仪式的时候,都会以橘子树叶作为祭器。
5、阿美族的月亮传说
原住民口传文学中的月亮就纯然是有活泼生命气息的存在个体;在阿美族的神话中,日月是一对夫妇,他们常拜访由天降生为人类祖先的神人。
另一则阿美族的神话,月亮教导幸存于洪水之后的兄妹如何亲近,方能产下正常的子女,因为这对兄妹听从太阳的建议,结合成为夫妻,却生下一些怪异的生物;月亮告诉他们:「因为你们是兄妹,本不应婚配,所以要在席子挖孔,摆在你们之间,这样才能生出好子嗣。」后来兄妹夫妇果然生育出四个子女,那就是人类的祖先;
还有一故事叙述一位常受继母虐待的女孩,为了阻止众人替她讨回公道,宁愿升天,五日后,众人果然在月亮上看见女孩的身影。
6、泰雅族的月亮传说
故事叙述昔日天上有两个太阳,天地无日夜之分,人类生活极苦,故由三青年分别背负婴儿踏上遥远的射日旅途,俟原所背婴儿皆已成年,方至射日之地;一人射箭,命中太阳,太阳淌血,遂失去光热,成为月亮,黑影即为箭伤的痕迹。邹族的神话与此类似而又更进一步说地上看见的红色石头,就是太阳流下来的血染成的。部份族群的故事有一些变动,其内容是过去只有月亮,而月亮并非日日出现,加上月亮上有黑影,每到夜晚,大地一片晦暗,草木无法生长,人们也极感不便,于是派遣二名年轻勇士,前往射月,数十年后,其中一名以箭射中月亮,除去黑影,于是大地才有正常的光亮。
7、吉普赛传说—月亮的孩子
从前有位吉普赛女子,和先生结婚多年都没有生下孩子。某天夜里她向月亮祈祷,祈求月亮能赐给她一个孩子。不久之后她如愿怀孕,但是,当小孩生下,他们发现这孩子没有吉普赛人的黝黑肤色与深褐色眼睛,竟是灰色的眼睛与银白色的肌肤,吉普赛男子非常生气,认为是妻子背叛了他,要杀掉这个孩子。
吉普赛女子不忍,便将小孩子带到山上,遗弃了他。月亮于是从此照顾起这个孩子。每当月圆之际,就是这个孩子行为良好,而每当月亮转亏为新月,便是这个孩子哭泣,月亮为他做了个摇篮、哄他停止哭泣。
安史之乱,把盛唐搅的一塌糊涂,乱世出英雄,郭子仪是平叛英雄,他和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建下了盖世奇功,是中唐时期的大功臣。
就是这样一位居功至伟的大将军,却是一个为人厚道、平易近人的人,被后人称作是“五福老人”,他除了功高卓著,在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同时,儿孙满堂,安度晚年,活了85岁。
如果把人生当成奥运会的话,在他的一生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十项全能冠军了,不仅皇帝对他评价极高,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的大英雄。
从后人的评价来看,郭子仪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人,他有一套独特的为人之道,正是他的这套方法,才使得郭子仪成为一个完美的大英雄。
看古之大英雄,虎头蛇尾者居多,韩信、岳飞、徐达,这些大英雄,为国家,无不建立了盖世奇功,却没能落下一个好的结果。
俗话说,功高震主,封建时代,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他能忍受千难万险,唯一不能忍受的是,别人冲击他的皇位,一个臣下,功高震主了,不管对社会多么有利,在皇帝的眼里,那就是死路一条了。韩信、岳飞、徐达无不是功高震主的牺牲品。
作为一个大英雄,要想平安地度过一生,有时候是非常难的,不但要获得皇帝的信任,而且还要让皇上放心。
让皇上放心这一点非常重要,而郭子仪偏偏在这方面做的最为到位,他虽然为平叛立下盖世奇功,但在皇帝面前,却是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这样,一来取得了皇帝对他的信任,二来,皇帝对他也特别放心。
可有句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天下能臣英雄,在皇帝面前,都不能高枕无忧的,虽然郭子仪这样谨慎,家里也不会每天都挂着无事牌。
郭子仪跟皇帝是儿女亲家,他的儿媳妇是唐代宗的女儿。有一次,郭子仪的儿子郭暧跟老婆吵架,大概每次都受公主的气,这次喝高了,不知天高地厚,气愤地对公主说,你这样欺负人,不就凭你老子是皇上吗,我爹是不屑当这个皇帝,如果想当的话,哪有你爹的份!
这可是要灭九族的话。话音未落,公主便起身去宫中告状,看公主走远了,吓得郭暧酒立即醒了,赶紧对老爹郭子仪说了这件事。
这是杀头的罪,郭子仪大惊失色,当机立断,把自己跟儿子五花大绑,去皇宫负荆请罪。
在皇宫,唐代宗正听公主的哭诉,郭子仪已经带着儿子进了宫。看郭子仪父子这样,代宗也没有怪罪他,只说了句,“小孩子说话,过家家呢,不能信。”
如果不是郭子仪平常谦虚谨慎做人做事,哪能换来皇帝这付好心肠。
皇上给他郭子仪的面子,而郭子仪也会给皇上面子。
这就要说郭子仪豁达,不会计较与小人的斗争。一次,不知是谁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郭子仪见到皇上,皇上感到为难。看到皇上如此为难,郭子仪就说,皇上,我带兵多年,手下人不知掘过多少人的坟,这也算是报应吧。
一句话,把面子给足了皇上,这事不了了之,也留下了千古谜案。
对皇上这样,对待自己的政敌,郭子仪也是表现的大度。平叛之前,他跟李光弼是一对政敌,见了面谁都不理谁。
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拥立肃宗为帝,成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将军,他出奇招,一方面他带兵平叛,另一方面,让朝廷派一支军队冲击叛军的老窝。可派谁去呢,郭子仪向肃宗大胆地推荐了李光弼。
当李光弼知道此事后,找到郭子仪,质问他,你让我深入敌后,这不是害我吗?
郭子仪说,当今叛军危害国家,我们应该把私仇放到一边。从国家用人的角度看,你说我推荐你,是对呢,还是错呢?
话已至此,李光弼无话可说,只好从命。后来,郭子仪与李光弼合作,建立大功,最终双双成为平叛英雄。
除了李光弼,鱼朝恩是郭子仪最大的政敌。鱼朝恩是个太监,面对郭子仪为国家立下汗马之功,鱼朝恩当然羡慕嫉妒恨,屡屡在皇上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想把郭子仪拉下马来。
对这样一个政敌,郭子仪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有一次,鱼朝恩建了一座佛堂,请郭子仪赏光,平常两人关系紧张,几乎没有来往,鱼朝恩突然请郭子仪,部下们都觉得是个鸿门宴,想是鱼朝恩奉了圣旨要杀掉劝郭子仪,大家劝郭子仪不去赴宴,可郭子仪想缓和跟鱼朝恩的关系,下决心赴宴。
手下觉得如果非要去赴宴,劝郭子仪多带些兵,郭子仪笑笑,“如果他奉了圣旨想害我,我带多少兵也阻止不住;如果皇上不想害我,不带兵他也不会害我。”说完,他只带了几个亲兵,便去赴宴了。
对郭子仪的到来,鱼朝恩也非常吃惊,他一语双关地说:“你怎么带了几个人来赴宴,难道你就不怕我害你。”
郭子仪笑了,“我少带些兵,也省下你老兄费事呀。”
见郭子仪说的幽默,鱼朝恩非常感动,从此,虽然不能像李光弼一样成为战友,却也减小了两个之间的敌对。
一个人的品格,从两个方面就能看出端倪,一要从他对待上级态度,二要怎样对待自己的政敌。
郭子仪对上级圆滑而不油滑,居功而无傲气;对政敌宽厚而不失分寸,有傲骨而不谄媚。
对政敌都如此宽厚仁慈,对部下就更不用多说了,像郭子仪这样胸怀坦荡的人,在当时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竟能处理地如此和谐,可谓不易。
与古之大英雄相比,郭子仪可谓完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