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的智商与情商

心理咨询中的智商与情商,第1张

在二十世纪早、中期,心理学家探讨较多的是智商问题,而到了二十世纪末期,心理学家则把兴趣集中到情商。那么,到底什么是智商,什么是情商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下面就谈谈这个话题。

 一、智商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要说智商首先从智力说起。智力又称为智能,通俗的说法就是人的聪明程度。但从严格学科意义上讲,到目前仍没有一个准确而满意的定义。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曾就智力的定义广泛征求心理学家的意见,得到的结果却是人言言殊,有的认为智力是适应新情景的能力,有的说是个体学习的能力,有的说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没法形成统一的看法。我国大部分心理学家倾向于用综合的观点来描述智力的性质,即智力指的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想象等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简要地说,智力就是人们进行认知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的综合。智力是人所共有的一般能力,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要求,保证人们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作为一般能力,智力是人的各种特殊能力发展的基础。

 关于智力的结构和内容,尽管不同的心理学派有各自的理论和看法,但都试图通过一定方法对人的智力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这就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智力测验。最早出现的用于智力测定量表是19世纪末比奈和西蒙共同编制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特曼加以修订,称之为斯坦福-比奈量表,开始确定了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这一概念。智商表示的是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智力年龄是指一个人的智力所达到的相应年龄阶段水平,实足年龄是指他的实际年龄。为了避免计算中的小数,将商数乘以100;例如,一个实足年龄10岁的儿童,如果经智力测验他的智龄是8岁,那么他的智商为80。但这是一种比率智商,不同年龄段之间比率差别较大,无法进行智力比较。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发展了韦氏智力测定,在继续保留智商概念的同时,将计算方法改进,一个人的测定结果和同年龄组受试者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韦氏智力量表以样本中各个年龄组的智力测定结果的平均数作IQ100,标准差为15。人的智力水平可作如下划分:90-109为中等,110-119为中上(聪明),120-129为优秀,130以上为非常优秀;80-89则为中下(迟钝),70-79为临界状态,69以下则为智力落后(低下)。离差智商的出现使不同年龄组的智力之间的比较成为可能。

 韦氏智力测定量表是经典的智力测定量表之一。它包括成人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学龄前智力量表等三个相互连接的智力量表。成人智力量表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儿童智力量表用于6岁~16岁的儿童;学龄前智力量表用于4岁~6岁的小儿。韦克斯勒把人的智力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语言能力,二是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六项测试项目: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和背数;操作有力包括六项测试项目: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迷津;经过测试可以得到语言智商分数和操作智商分数两个部分。这两部分智商分数可以合成一个总智力商数(IQ),代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通过韦氏智力测定可以看出,仅就一个人认知活动中部分一般能力进行了测定,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看待智力测定结果。另一方面,传统的智力测定内容集中于认知能力,没有涉及个性、意志、情感等非认知因素,因此,仅能一定程度预测个体的学习成绩,也不能很好地预测个体的成就,传统的智力概念因此而受到了挑战,近年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情商的概念。

 二、情商

 过去人们认为,高智商就等于高成就。但现代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表明,在人的智力商数以外,还存在着另一个超越人类智力的参数,即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EQ),也称情绪智商。情商的高低可以说与智商一样,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智商更为重要。即使智商相当高,没有较高的情商,也是无法在学业及事业中取得成功的,因此有情商诚可贵智商价更高之说。

 美国心理学家塞拉斯和梅耶于1990年首先提出“情感智力”的概念(Emotional Intelligence),认为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能力:1、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的能力;2、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3、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戈尔曼教授出版了《情感智力》一书,首次使用了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etient)一词。他指出,人有两个智慧中枢,存在理性的和感性的两种智慧形式。情商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他进一步情商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自我——对自己情绪了解与控制能力;2、管理自我——面对各种逆境、挫折的承受能力;3、自我激励——以自己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4、识别他人情绪——对别人的情绪加以了解、疏导的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人际关系、驾驭他人情绪的技巧和能力。概括地说,情商是指人对情绪的认识和处理的能力。儿童认识和处理情绪的能力包括控制冲动、延迟满足、给自己推动力、觉察他人的社交暗示以及处理生命中的情绪起伏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大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习而来的。有研究表明,进行过长期情绪辅导的儿童与没有进行辅导的儿童比较,表现为学习成绩好且稳定,交往能力强,人缘好,情绪稳定,从不良情绪中恢复的能力较强,较少发生行为问题,身体健康状态良好。人们在社会现实中每每可以找到一些尽管人很聪明但因心理素质低、情绪不稳而功亏一篑或一事无成的例子;同样,也可发现尽管智力不怎么突出而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努力而事业辉煌的典型,由此可见,情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乃至生活得幸福与否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曾提出了一个的成就方程式:20%的IQ+80%的EQ=100%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情商的重要性。

 情商并不像智商那样通过测试可以计算出来,只是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沿用了商的概念。情商的概念突破了传统智力概念偏重认知的局限,强调了情商对于个体成功的重要性、情商的可训练性、可培养性。最为重要的是,情商可应用于预测个体成就、生活是否幸福、心理的健康程度等诸多方面。但是,情绪智力的概念自提出距今时间不长,尚有一些需要充实补足之处,例如:情商与非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缺乏清晰理论,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实证,目前尚无统一的测量方法等等,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智商并不是一切。有一个词叫“情感智力”,情感智力源于我们的情感,同我们的大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流泪、恼怒、面色苍白或激动得面红耳赤,这些都是情感的表现。受情感的支配,人在有的时候可以圆睁双目,有的时候又可以喜上眉梢,有的时候又可以作出强烈的反应,大发雷霆,所有这些都是情感的表现。

这些情感出自于我们大脑的最深处,直到今天,我们才开始认识到情感在人的智力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正像字典所下的定义一样:“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够适应一些新的环境,能够找到对付他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情感在支配着智力。在这方面,情感所起的支配作用比大概数十年来人们所推崇的数理逻辑能力所起的支配作用要大。是的,情感是难以控制的,但并不是不能控制的,因为它是人类演化的结果。这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一本名为《情感智商》的杰出著作中所作的说明。丹尼尔·戈尔曼在此书中给我们展示了情感世界的情况,并对人的这些内在特征与人的智力及与人是否能以最好的状态生存的能力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1992年,纽约大学的神经科专家约瑟夫·勒杜指出,人的情感发源于扁桃体。正是这些扁桃体早在新皮质即考虑问题的大脑作出反应之前就引发了人的瞬间反应,几乎是反射式的反应,这些扁桃体是通过一些神经细胞网与大脑连接在一起的。

几乎是同时,爱奥瓦大学神经系主任、脊髓灰质研究所的教授、《松果体的错误》一书的作者安东尼奥·达马西奥通过对20多位患有严重额叶前部皮层损伤的病人进行的研究,论证了这一新皮质所起的重要作用。达马西奥的病人对自己的情感既不能感觉,也不能控制。结果是尽管看上去完全正常,但他们的推理是错误的,他们所作的决定总是与他们自己的利益背道而驰。

从科学上得出的结论是:理智并不是抽象的东西,它是靠我们的情感维持的,而在这其中起指挥作用的是新皮质。情感的变化、情感的控制、情感的协调,靠的都是新皮质,是新皮质在对那些最剧烈的刺激、冲动进行控制,并赋予它以某种意义。

当神经科医生正在实验室里忙着进行实验的时候,人工智能工程师则在就智能的构成进行研究。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发表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体智能与空间智能、逻辑智能,或认识自我及他人的智能兄弟是接近的等等。推崇数理逻辑智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加德纳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更多的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是由其他一些因素决定的。”他说的是有道理的。

对哈佛大学的一些学生进行的研究证明,那些在考试中或在智商测试中成绩最好的学生的成功率并不比那些当时看上去并不那么突出的学生高。另一些研究人员说,在个人的成功中,这个著名的智力商数只起20%的作用。其他80%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社会环境、机遇,尤其是靠标准测试所没有考虑进去的那部分智力。

1990年,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第一次提出了“情感智力”这个提法,他认为,情感智商对个人事业的发展与成功是必不可少的。他给情感智力下的定义是什么这要从5个方面来看:

(1)能充分认识自己的情感,具有理解自我及心理直觉感知的基本能力。这正是精神分析学家所称之为的“专注的自我”。

(2)自身动机,这是一种使其情感专注的能力。

(3)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是使其感受力适应各种情况的能力。

(4)情感归向,或者叫对他人情感的感知,这种对他人的关注导致利他主义。

(5)搞好人际关系,具有与他人交往的才能,这是一种掌握好自己情感的特别的才能。

我们知道如何测试智商,但我们不知道如何测试情感商数,因为情感是无法用数字方法计算出来的。一项令人惊奇的实验证明,萨洛韦并不一定是没有道理的。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所幼儿园里,心理学家沃尔特·米舍尔拿糖给一些4岁的孩子。这些孩子有了两种表现,这两种表现在心理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一部分孩子显得比较固执、内向、多疑、嫉妒、敏感、容易生气、难以接触;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显得比较自如,他们看上去比较自信、比较主动,对自己有信心,在学习上他们的表现要比他们的同伴好得多。同时,美国国家儿童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孩子们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情感状态及孩子的出身,而不是孩子的学习能力。

我们很难从整体上领会什么是情感智力,因为与数理逻辑能力和理性相反,我们不知道如何测定情感商数。为什么·丹尼尔·戈尔曼说:“这是因为,我们只能对人表现出感受力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进行测试,但却不能从数值上测出情感自身。”丹尼尔·戈尔曼指出:“人的大脑发展的余地很大,尤其在人生下来的头3年里更是如此。而大脑终于情感活动所必不可少的那些区域是慢慢地才会达到其终极状态的。控制情感的中枢——额叶还会继续发育很长时间,可以发育到青少年时代,甚至发育到16岁或18岁。”因此,心理学家建议,充分利用人的智力发展的这一大好时机。告诉人们更好地利用其智力发展的第二阶段,它对人的幸福是如此重要。我们的某些情感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那时还没有人类,物种的演化还没有造就出我们人类。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些主要的情感是怎样使我们的生物学发展的,它对保证物种的延续是有益的。

情绪智力分为四个方面:情绪知觉、情绪整合、情绪理解、情绪管理。

1、情绪知觉

指一个人感知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比如当别人出现不同的面部表情时,通过情绪知觉来迅速感知并及时应对这种情绪。

2、情绪整合

一个人通过将情绪变化整合,可以转化为有效的沟通,从而更加有利于有计划地、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

3、情绪理解

对普通存在的情绪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比如人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

4、情绪管理

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因此而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情绪智力的定义:

情绪智力,简称情商,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罗威(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伊尔(Mayer)提出的。它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情绪智力当前存在两类典型定义:一是能力模型的定义。此类定义把情绪智力看作一种能力,主要包括认知、理解和管理情绪,以及运用情绪促进思考的能力。二是混合模型的定义。

此类定义把情绪智力看作是能力和特质的混合,除了能力,如感染力、压力管理和冲动控制等,还把自信、主动、乐观和激励等情感特质囊括。不论哪类定义,从宽泛意义上都指向情绪情感领域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人类复杂行为的理解都有促进作用。

情绪智力(EI)与情商(EQ)都是与情感、情绪和人际关系能力相关的概念,但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1 定义: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在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及他人情绪的能力,由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Daniel Goleman)首次提出,并分为五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他人认知和人际关系管理。而情商是指一个人在社交环境中处理情绪的能力,由美国心理学家萨利·威斯曼(Salovey)和约翰·迈尔斯(Mayer)于1990年提出,他们认为情商的主要元素包括:自我意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社交意识、人际关系管理。

2 重点:情绪智力的重点在于自我管理和与他人的互动,而情商则更关注个人在社交环境中的情绪处理和管理。因此,情绪智力更注重个人内部的情绪处理和管理,而情商则更关注个人在社交环境中的情绪处理和管理。

3 范畴:情商的范畴主要包括情感自我意识、情感自我调节、情感自我激励、人际交往和情感管理。而情绪智力的范畴主要包括情感知觉、情感表达、情感理解和情感调节。

4 应用:情商的应用主要涉及领导力、团队建设、沟通能力、危机处理、人际关系等。情绪智力的应用则主要涉及教育、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综上所述,情绪智力和情商在定义、重点、范畴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然而,这两个概念之间也有一些联系。它们都强调了认知和情感的整合,认为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它们都认为情绪管理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都有重要影响。最后,它们都强调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西方文化中,思维和情绪的关系的哲学讨论,大概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就近而言,情绪智力理论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分离的情绪与智力

20世纪70年代之前,心理学始终将情绪和智力作为两个领域来进行研究。在情绪和智力研究并行的同时,心理学家也逐渐熟悉到了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并且开始了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研究。上述这些观点和理论已经包含了情绪智力的最初含义,也可以说,它们就是情绪智力的最初起源。

2情绪智力先驱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情绪智力的先驱出现了。他们将其整合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认知和情感(也叫思维与情绪)。在这个时期,由于 RBZajonc(1980)首次阐述了情绪首因的问题,引发了情绪与认知的谁为首因的空前大辩论。这场谁为首因辩论的深远意义不仅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它颠覆了认知驾驭情绪的心理哲学基础,使情绪、感情在哲学熟悉论上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同时,虽然“情绪智力”这个名词零星的出现了,但是还没有任何一个明确的方式来定义或者描述。

3情绪智力研究的出现

1990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和耶鲁大学心理学家P Salovey和 D J Mayer一起正式提出情绪智力理论,并对其进行实证测量。Mayer等人从智力和情绪研究、哲学、人工智能、脑科学和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寻找证据,来证实被他们命名为“情绪智力”的这种人的能力是存在的。1990年~1993年这个时期被普遍认为是情绪智力研究出现的划分点。在此期间,情绪智力的基础研究一步步进行,尤其是脑科学方面的研究。

4情绪智力的繁荣

1994年~1997年,情绪智力发生了不平常的转变,变得非常流行。这是由于D Goleman (1994)出版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畅销书。此书受到媒体的大肆宣传,致使情绪智力开始风靡世界。由于这本书属于非专业著作,对情绪智力概念及理论的科学意义造成了极大混乱。所以,情绪智力思潮在1995年~1997年间风靡世界的同时,各种针对情绪智力的概念界定、理论模型、量化研究等的批评和评论也接踵而来。

5情绪智力学术研究的繁荣

1997年后,心理学工作者开始讨论、修正、规范、深化和发展情绪智力理论。各种情绪智力理论发展起来,新的情绪智力量表也被开发出来,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今天,EI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宽泛、粗放的大众心理学世界;另一个是谨慎、艰辛的科学研究世界”。这使得该领域的研究非常复杂,形成了多种情绪智力理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前途无量的抢手人才,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不断学习进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情商EQ和逆境智商AQ。可以预见,未来职场的竞争将不仅是智商的竞争,也是情商的竞争,更是逆境智商的竞争。个人在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将自己的IQ、EQ和AQ优化组合起来。

IQ打铁还得自身硬

 智商是指衡量智力测验者的成绩标准。智力历来说是很有分歧意见的字眼,它可用来指:思维能力,一般的智力,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或对新情境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抽象推理,认识关节系和作出论断的能力等等。一般意义上,人们往往将智商高低与其接受学历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相联系,如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等。智商高的人一定是业务过硬、能力强、本事大的人,新的职业结构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顶尖职业需要怎样的能力结构呢?

 ——要有广泛的专业技能。入世后社会将更加需要计算机开发与应用、产品营销、管道工程、电子工程等方面的人才。没有过硬的技术才能或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必然会被市场竞争淘汰。其中数字与计算能力并非是理工科才必备的,入世后绝大多数人才都应当具备,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公司运作的衔接通畅都离不开数字与计算。了解并会维护各种系统,包括从计算机系统至产品销售甚至水管维修系统。

 ——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它是白领职工都需要的技能。富于想象力,有利于收集并获得广泛、大量的信息与知识:想象力还可以开拓思维方法及观察的视野,换一句话说,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带动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能广泛地搜集信息和理解它们并将之用于引导公司走向未来。

 ——要有创新能力。能使公司平稳地运作,以获得长期的高额利润。使公司从目前只能预测到下一财政报告的窘境中解脱出来。

 ——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如今许多被认为是少数***士才具备的组织能力在入世后会成为选择职员的重点。比如说设置工作流程、制定市场营销方针、统一调拨财力物力、协调分配任务等都需要高标准的组织规划能力。人的能动性要得到充分发挥,而不局限于按部就班的传统模式。组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许多部门需要在物资供应、工作程序以及贸易往来、财政机遇等诸多方面予以组织或重新组织。

 ——要有说服他人的能力。说服与交流能力即语言能力,懂得如何表达信息和思想,并能够听取信息与思想的人。公司间的交往要求职员能应付越来越多的人际关系并具有越来越高的游说能力。同时,在本来节奏快的工作环境中,内部的交流显得更加重要,尽管惜时如金,但没有交流就缺乏动力和发展的源泉。今天,一个有成效的工作人员应当善于向他人介绍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说清楚自己的观念,使人能理解并支持某一特殊见解。

 ——要有文理贯通能力。文理贯通要求职员学会利用个人天赋提高工作经验,各种知识的融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文科积累的教育经验与理科的专业技能的结合将是明天的白领人士们最有参考价值的学习方向。

职场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

 今天,我们开始认识到情感在人的智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正像字典所下的定义一样,“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够适应一些新的环境,能够找到对付他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解决办法的能力”。情感在支配着智力,在这方面,情感所起的作用大概要比数十年来人们所推崇的数理逻辑能力所起的支配作用要大。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智商在个人的职场成功中所起的作用仅占20%,对哈佛大学的一些学生进行的研究证明,那些在考试中,或在智商测试中成绩的学生的成功率并不比那些当时看上去并不那么突出的学生高。另一些研究人员说,在个人的成功中,这个的智力商数只起20%的作用,其他80%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社会环境、机遇,尤其是靠标准测试所没有考虑进去的那部分智力——情感智力。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萨洛韦第一次提出了“情感智力”这个说法,他认为情感智力对个人事业的发展与成功是必不可少的,他给情感智力下的定义要从五个方面看:1能充分认识自己的情感,具有理解自我及心理直觉感知的基本能力,这正是精神分析学家所称之为的“专注的自我”。2自身动机,这是一种使其情感专注的能力。3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是使其感受力适应各种情况的能力。4情感归向,或者叫对他人情感的感知,这种对他人的关注导致利他主义。5掌握好人际关系,具有与他人交往的才能,这是一种掌握好自己情感的特别的才能。

 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在今后的社会中,公司职员不仅要会做事,更要去做人。情商高的人,说话得体,办事得当,才思敏捷,“人见人爱”。求职者除了要具有高智商外,以下的几种情商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竞争合作意识。个人若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或者说生存意识)则难以站稳脚跟,不过一味强调竞争,也可能走向反面。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合作是第一位的,竞争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合作。二是形象意识。员工的个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全员公关,要求每一个员工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努力。三是角色转换意识。多数企业认为角色转换慢是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现在的企业可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企业招聘员工进来,就是需要他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效益。若等个一年半载才进入状态,恐怕再“耐心”的企业也会对他没兴趣了。四是敬业精神。诚然,当今的社会是个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我们再也不可能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但是,不管工作岗位怎么换,敬业精神总归是要有的。因此,大学生若能顺应企业对敬业精神的要求,并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也将大大增加自己顺利就业的机会。五是学习意识。现代社会的信息瞬息万变,一日千里,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更是如此。相应地,企业也会要求员工有广阔的胸襟、开阔的视野,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外来事物。

反败为胜AQ必不少

 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智商衡量的就是一个人应对挫折、逆境的能力,AQ较低的人遇事容易方寸大乱、止步不前;而AQ较高的人则成为或正在成为人群中的领袖。正如IQ(智商)一样,AQ不但可以测定,而且可以通过种种方法增进。AQ理论被视为一项“革命性的理论”。惠普、波音、联邦快递等“人们最想为之工作的公司”及“尊重的公司”均采用AQ理论进行内部培训和对外招聘。

 一家制造公司的总裁被告知公司在每一笔银行贷款上都有错误,银行说他们无法偿还贷款,也无法为员工支付工资。很快,包括公司5名销售员的团队都跳槽了,造成了巨大损失。更麻烦的是,他年迈的父母还在用他的银行支票,他不得不坐在71岁的父亲身边,听银行的人仔细解释他的公司财务状况怎么会在36个小时内完全垮台。当他回家告诉妻子,需要几个小时在自己建立起来的事业被破坏掉之前想出解决的办法,“哦,那是你的问题,我要去滑雪了。”然后她离开了,结束了他们的婚姻。困难接踵而至,超出了他的控制能力,而且肯定会影响到他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他那积极向上的品格扛住了“子弹”的袭击。他打电话给私人朋友借款,并把团队成员集合起来,制订出“逃生策略”,让他们能够还清债务、重建公司。多亏了这一“限制策略”,他的公司目前正在赚取空前的利润。

 人在危机之中很容易后悔,以下方法能使你改变这种思维方式,转而向前看:

 一是调高目标。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励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

 二是离开舒适区。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适区。舒适区只应是避风港而非安乐窝。它只是你迎接下次挑战之前刻意放松自己和恢复元气的地方。

 三是把握好情绪。人开心的时候,体内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的动力和力量。但是,不要总想在自身之外寻开心。令你开心的事不在别处,就在你身上。因此,寻出自身的情绪高涨期用来不断激励自己。

 四是加强排练。先“排演”一场比你要面对局面更复杂的战斗。如果手上有棘手活而自己又犹豫不决,不妨挑件更难的事先做。生活挑战你的事情,你定可以用来挑战自己。这样,你就可以自己开辟一条成功之路。成功的真谛是:对自己越苛刻,生活对你越宽容;对自己越宽容,生活对你越苛刻。

 五是走向危机。危机能激发我们竭尽全力。无视这种现象,我们往往会愚蠢地创造一种追求舒适的生活,努力设计各种越来越轻松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生活得风平浪静。当然,我们不必坐等危机或悲剧的到来,从内心挑战自我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六是迎接恐惧。世上最秘而不宣的体验是,战胜恐惧后迎来的是某种安全有益的东西。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惧,也会增强你对创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开恐惧,它们会像疯狗一样对你穷追不舍。此时,最可怕的莫过于双眼一闭假装它们不存在。

作者:胡慧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72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