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
我写字潦草,每次作业都挨老师点名批评,说我不把字写工整,考试肯定吃亏。本来我的学习不差,因为写字不好,所以每次考试的分数都不高。
妈妈对我下了通牒令:“我要送你去学书法!”其实,我不想学写字,因为写字太枯燥了,能比玩游戏有趣吗?QQ飞车可好玩了,凭着驾驶技术可以翻山越岭,穿越敌人阵阵封锁线。而学写字,对着方格纸一笔一划地勾勒,多闹心呀。
我不想学书法,可是妈妈每到星期六﹑星期天早上就把我送到老师的家里去了。教书法的老师姓张,个子不高,有点微胖,脾气很和蔼。第一天他跟我们几个学生上课,就把他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作品展示给我们看,看着那幅字龙飞凤舞的,我怎么也弄不明白它为什么会得一等奖?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书法艺术吧。不过张老师的正楷字写得跟印刷出来一样工整漂亮。
张老师教我们写字的时候,先从“米”字和“回”宫格的字体结构教起,他说中国汉字的特点是由方块组合而成的,所以各方块的搭配要匀称合理,这样的字体才会悦目好看。我似懂非懂,不过按照张老师的方法练习,一个月下来,我写出的字工整多了。
接下来张老师教我们用笔和笔法,他说硬笔有正锋和侧锋,笔用正锋,写出来的笔划硬朗正直,笔用侧锋,写出来的笔划线条细柔锋利……我从点﹑撇﹑捺等笔划开始练习,慢慢克服心浮气躁,集中注意力一笔一划地写,用心琢磨,渐渐掌握了一些写字的技巧了。一个学期后,我写出的作业样本能在班上贴堂了,老师多次表扬我,说我写字写得特带劲。
每天做完作业,我就利用空余时间写字,也许因为多练习的缘故吧,我的字越写越工整秀美了。我爱上了书法。
运用这种手法写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根据对事件感情不同变化选择材料,组织文章。《练书法》的感情线索十分明显:开始不喜欢写字→妈妈强迫自己学书法→写字进步了,有点喜欢写字了→直到自己的作业被贴堂,最后爱上了书法。故事随着感情的变化娓娓道来,流畅生动。
第二、 在对整个事件描写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心理感受组织材料,谋篇布局。《喂猪》这篇文章抓住了喂猪的心态:对喂猪不耐烦→因小猪不领情,愤而离开猪栏→听了妈妈的话后再次喂猪,发现猪抢食了,心舒缓下来→喂猪也很有趣,喜欢上了喂猪。行文流畅,并说明做事要有一颗平静的心态,这样才能做好事情。
第三、 通过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同态度变化构思文章,组织材料。如《小猫钓鱼》,整篇文章根据小猫钓鱼态度变化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小猫来到河边,看见美丽的蝴蝶竟然忘记了钓鱼,当它想专心钓鱼的时候,一只蜜蜂又把它吸引过去了。最后小猫在老猫妈妈的开导下开始用心钓鱼了,并钓了很多鱼。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做事要有耐心才会有收获。
以回延安为线索。
第一部分:回延安, 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感情:激动的、喜悦的。通过“贴”和“扑”这样的动作描写,表现诗人激动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忆延安, 回忆当年延安生活;——感情:深厚的、深情的。通过拟人化的描写“养活”、“教会”、“打发”,表现了诗人对延安感恩之情。
第三部分:话延安, 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感情:真挚的、亲切的。通过描写祖孙三代人的成长经历,表现了诗人与延安人民真挚和亲切的鱼水情意。
第四部分:赞延安 , 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感情:热情的、愉悦的。通过描写延安的变化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延安的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颂延安, 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感情:激越的、昂扬的。通过对延安光辉历史的回忆和未来的展望,表现了诗人对延安未来的期待和对延安精神的歌颂。
(一)本文的叙述线索。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二)人物刻画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文中写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关注“我”,并主动问“我”上课的“讲义”能否抄下来,要“我”拿出所抄的讲义给他看,而且,“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对“我”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这些事情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2.为“我”改正解剖图。“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这里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在藤野先生亲切和蔼的谈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他既尊重学生──“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也尊重科学──“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3.关心解剖实习。“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一直惦记着“我”的解剖实习,“我”考试及格了,他很高兴,如释重负。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件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除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外,作者还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精神特征。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进行似褒实贬的讽刺,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也浸透着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三)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恩师,记的是震撼作者灵魂的典型事例,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如怀念藤野先生,作者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感激敬仰之情。再如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事件,写告别藤野先生、弃医从文等,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二、问题研究
(一)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情深意。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薄宁静……”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其创作勤奋而严肃,作品结构严谨,写景叙事简洁,语言优美、酣畅、抒情,人物心理描绘细腻、传神,塑造了许多性格独特而丰富的典型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日子还在读巴金的《随想录》,感慨字里行间透露的一个“真”字,时时被文字中的真诚和温暖深深感动。然而没想到这是老人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位备受尊敬爱戴的文学巨匠于二00五年十月十七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走了,他真的走了……
彩虹把瞬间的美丽献给了人们,春蚕把最后的光献给了人们……它们正因为为别人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生活充实和生命的意义。正如裴多芬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是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延长它,无法获得它的永存,但我们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不管是长久默默无闻的奉献,还是在瞬间发出灿烂的光辉,都是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是生命的意义。
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老人一生重亲情、友情和爱情。他和两个哥哥的浓浓情谊,与萧珊的爱情忠贞不渝,此外他十分看重友情,和曹禺、冰心产生的挚深友情,以致有人说他是“靠友情活着”。
巴金老人曾说:不要把我当成杰出人物,我只是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在步入晚年后,他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民温暖的脚印里。多么美丽的境界,只有爱心,只有宁静。多么可贵的品质,拥有一颗真诚质朴的心灵。我们就该象巴金老人这样活着,把更多的爱给予他人,把宝贵的生命和情谊看得很重,而将金钱和权利看得淡一些,再淡一些。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一个沧桑,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了多少人灵魂的铁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了多少人的心灵的大门。它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光辉。
初中语文所有阅读理解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文章体裁
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三.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四.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五.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六.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七.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八.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九.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十.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十一.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十二.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 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十三.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四.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十五.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
十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十七.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十八.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九.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二十.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
二十一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二十二 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二十三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二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二十五.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二十六.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十七.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009年中考专题指导----- 说明文阅读的复习
1、说明文文体知识: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它的特点: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在使用上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2)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①写作的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授人,记叙文在于以情感人②写作的内容不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而说明文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③表达方式不同,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议论和抒情;而说明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和抒情
(3)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
①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重点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如《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主要对象,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
②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重点在于阐明事理如《奇妙的克隆》一文,科学地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
(4)说明的结构形式
说明文的结构,大体可分为并列、连贯、递进和总分几种形式而总分结构又可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5)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更具条理性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①时间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②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如《故宫博物院》,就是运用了典型的空间顺序来依次说明的
③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用推理过程来表现它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几类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逻辑顺是说,我们既要把握文章的整体说明顺序,又要把握各层次中局部的说明顺序,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说明对象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剑兰勰谌莨鄣悖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杨朔《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好奇新鲜-厌恶恐惧-钦佩喜爱为感情变化的线索。
朱自清《河塘月色》:以作者在自家小院里的烦闷-出门小路上的轻松-沉醉于河塘月色的淡淡喜悦-回归家门路上的寂寞失落-回到家门重新进入现实的烦恼为线索。
[思路分析]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主客观的产物。思想感情的表达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阅读时根据文章所叙述描写的人、事、景、物分析作者独特的感受是客观的,而人们对文章里的思想感情的感受是主观的。
下面结合一些简单的例子讲解一下分析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解题过程]
一、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惰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凭借叙事、写景的词句表达出来的,所以阅读课文时可以从理解词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第三段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时,首先抓住“四周黑洞洞的”、“碰壁”这两个关键的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鲁迅先生为什么用“四周黑洞洞”来形容当时社会的黑暗,用“碰壁”来形容革命者所遭受反动派的迫害。从而体会到鲁迅先生对旧社会、对反动派无比憎恨以及敢于和旧社会作斗争的勇敢精神。
二、抓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重点段是作者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进行详写的部分,它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反映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养花》一课最后一段即是贯穿全文的重点段。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①养花的乐趣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详写这些内容?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②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以上分析,使学生受到了热爱劳动、赞美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启迪,体会到作者借养花赞美生活中的乐趣和对花草的喜爱之情。
三、介绍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程度不同,读同一篇文章所产生的思想感情也不同。由于学生的经历与作者相距较远,为了达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教师必须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如教学《我的爸爸》第五、六自然段,作者回忆爸爸怎样教我们唱《国际歌》懂得革命道理一事时,提问:①“眉头一皱”表现爸爸什么心情?爸爸说了什么话?②爸爸为什么说“这不是撒谎?”表现了什么?③爸爸为什么要教我们唱《国际歌》?为什么用低沉的声音“教唱”?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要联系当时的环境来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作了必要的时代背景简介,给学生一些间接的感受,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李大钊要让孩子们懂得革命道理,一心盼望早日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四、随着中心思想的展开,逐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每篇文章的作者都用一定的内容表达要说明的道理或褒贬的精神品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逐段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在阅读的过程中除结合关键词、句、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外,还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对北大荒、对草塘的认识上有什么变化?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草塘的可爱不仅在于景色美,还在于物产丰富。思想感情由开始的“没意思”到最后连“想捧起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睑”也“犹豫”了,不忍心弄坏“这一幅美好的画卷”,从而体会到作者对草塘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五、联系实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些文章涉及的内容是学生经历过或体验过的,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第三段时,让学生默读并划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句子。学生读后分别划出“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不敢朝他那儿看,我不忍心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烧死”。“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接着我设计了如下问题:①“绷得紧紧的”是什么意思?“这”指的是什么?②你在实际生活中被开水烫感觉怎样?(痛得要跳起来)邱少云被大火团围住又是什么滋味呢?③“我”为什么不敢朝那儿看?④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多长时间?他表现怎样?⑤邱少云在烈火中为什么能像千斤巨石一般纹丝不动?使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表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体会到: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用惊人的毅力经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共产主义战士的高贵品质是伟大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