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分类
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两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又如 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作用: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一切艺术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但童话的夸张有其独具的特点。
首先,童话的夸张是强烈、极度的夸张。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小说即便用最夸张的笔调,也还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不会离开真实生活太远,而童话则不然。它出奇、大胆的夸张正是为了表现那种虚构的幻想境界。例如,《胖子学校》描写三个小胖子的肥胖,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球球跌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
第二,童话的夸张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的夸张。在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上有时也采用夸张的手法,但童话的夸张却是普遍、大量的,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环境气氛的描绘,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无一不是极端的夸张,童话里的人物也是稀奇古怪的。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观念等等都可以充当童话的角色,并在童话展开的幻想世界中自由活动。即便是人类,只要在童话中出现,也变得异乎寻常。例如,《枪炮国去打糖果国》中,用橡皮糖做城墙,敌人被跳跳糖吓跑,吃了酒心巧克力醉倒,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这一切都构成了夸张的景象。
夸张是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同时,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如《胖子学校》对小胖子的肥胖作了强烈的夸张描写,使读者对肥胖的危害有更鲜明的印象,并产生更强烈的震撼。
夸张还能增强童话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如果童话缺少夸张,就会失去光彩。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博得读者的笑声而滥用夸张,那样只能陷于浅薄和庸俗。
作用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例子(1):力拔山兮气盖世。 《垓下歌》项羽
例子(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例子(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李白
例子(4):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例子(5):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例子(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毛泽东
例子(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郭茂倩
有的夸张可以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使语言更为雄辩。如有一句西方格言说:“如果胡须长就等于博学,那么山羊便是博士了。”把错误的道理即谬论,夸张到荒谬的程度,谬论自然被击败,真理也在夸张的语言中不言而喻了。夸张往往具有幽默感和哲理性,比如读了上面这句格言,你会在会心的微笑中,悟出某种深刻的道理。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
定义: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例句:太阳像个大火球;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
作用: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2、拟人。
定义:把事物当作人,赋予此物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书写作文,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死板的事物活跃起来,有助于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增强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夸张。
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用: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本体的特点,或加强作者的感情, 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4、排比。
定义: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作用: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特点,增强了语言气势。表现作者的感情,更加有力地抒发了感情。
5、反复。
定义: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例句:沉默,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作用: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思想,渲染感情;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
6、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句子表达确定的意思,用以加强语气。因此,不需要回答。
例句:难道对于这样的错误不应当反思吗?《战狼》这样的**,票房破40亿,不是很正常吗?
作用: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7、设问。
定义: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例句: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作用: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8、对偶。
定义: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系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
例句:身居斗室,即知天下大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作用: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
9、引用。
定义:使用名言、谚语等。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说服力,并丰富内涵。
作用:语言凝练,言简意明;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加强真实性;起证明作用。
10、借代。
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需表达的事物。
作用: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并引发读者联想。
11、互文。
定义: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 互相补充, 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例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么也讲不通。
12、双关。
定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句: 《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