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读研,读商科和MBA的区别有什么。
商科和MBA的主要区别是:
MBA是工商管理学硕士;
美国硕士商学院一般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经济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等,美国学校不一样,专业也会有差别;
学商不是只能上MBA,上企业管理硕士,金融学硕士等等;
如不是MBA商科或者经济学方面的硕士毕业后授予相应的学位,比方说法律硕士是JM,企业管理硕士是MPA,教育学硕士是EDM,M就是master,硕士;
斯坦福的商学院怎么可能只有MBA 呢,金融经济方面的硕士学位都有的。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一种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硕士研究生有所不同。
首先是培养目标不同,MBA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而其他硕士研究生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的高层次科研型和教学型人才;
其次是培养对象不同,MBA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大专毕业生、具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可以招收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在职人员;
第三是培养方式不同,MBA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职业训练,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而其他研究生则侧重于理论学习、学术研究
商科出国读研的话要考什么
没有研究生入学考试
一般都是交申请费(如果要交的话)和申请材料就好了。
商科美国必须要GMAT,澳洲墨尔本大学等要GMAT
英国的话,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发现有学校要的,但是前五名的学校你要是申的话有G成绩也是最好的
社会工作出国读研能读商科吗可以转商科,前提是学过一定量的数学课程:
高数,线代,概率论
商科出国读研的话要准备哪些?去欧洲、英联邦、加拿大、香港、新加坡什么的要雅思,托福也可以,GRE或GMAT有些大学要,大多数不要。去美国的话要托福或雅思,GRE和GMAT绝大多数大学要。具体的要求得看你申请的国家、大学而定。
除此之外,你大学的成绩啊paper啊推荐信等等都是必须的。
专升本后可以出国读研吗 跟上完4年本出国读研的没区别吗一般大学不接受国内高考成绩,所以影响不大,举个例子,新西兰只有梅西大学接受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其他大学都不接受,只要你有学士学位就可以了,所以基本没什么太大区别,不过要注意平时成绩哦!
本科毕业生和应届生出国读研有什么区别没有什么区别,美国这里多得是工作的人还来读研的
本科毕业出国读研都有什么途径?首先, 你要确定读的专业和国家 因为具体费用是依不同国家而定的一般来说, 热点国家每年没20万下不来(我指学费+生活费)
其次, 就途径 大致来说有两条 一:看中了学校后,自己申请有纸申的, 也有网申的 有的学校要申请费, 有的不要; 二:通过中介你什么都不用管, 交点钱(国家不同钱不同一般美国2万以上, 澳大利亚1万左右,英国1万4左右, 欧洲国家8千左右), 然后等中介给你搞定一切拉
最后, 一定要先确定专业再往后走
我现在大二,有计划出国读研,读研究生的话,美国商科好还是英国的商科好?其实这两个国家各有各的优势,英国和美国的学制和上课模式也不相同,美国现在的综合国力比较强,但英国更有底蕴,英国的商科历史悠久,曾出过不少不少像亚当斯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著名的经济学家,所以英国的商科质量是非常高的,而且有优越的商业人才培养环境。
留学360杨文秀老师介绍,英国作为欧洲的金融中心,伦敦每天的外汇交易额比纽约和日本东京加起来的还要多,所以想真正学到商业知识,体会浓厚的学术氛围,英国会更好一些。
出国读研和SATSAT是申请美国本科才需要提供的,相当于美国高考。
申请LLM的学生一般都会要求有本科四年法律背景,法律专业毕业,具有法学学士学位;IBT 90以上;GPA 30
我想大学出国读研,有什么方法?有的学校会和国外的大学有很多合作项目,比方交换学生,或是承诺本科毕业直接出国读研。像青岛大学,这种机会非常多,还有上海交大,我一个同学就是在大2的时候被交换到香港大学了,在那里呆了一年。
如果自费的话,去美国肯定要考托福和GRE,这两个考试绝对要考的,前者是语言测试,后者是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会涉及数学,语文,逻辑方面的知识,很难,没有一番苦功是不行的。这两个成绩起码要中等偏上,毕竟这是个容易评判学生水平的考试。这两个成绩要给校方看,你的导师倒不是很在意,更在意的是学生个人能力。这么说吧,这两个考试成绩就像是敲门砖,敲开了希里的大门,然后才能凭能力获得导师的青睐。
其实准备留学的过程中,这两个考试是最简单的,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你自己能完全的掌握。接下来的申请学校和奖学金,签证之类的,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最可恨的是签证,可能就因为签证官早上和老婆吵架了,有可能你们那批人都拒签!可恶之极!
出国虽然很麻烦,但只要努力什么都有可能。新东方的老师说过,中国的研究生上了不如不上,所以取国外读研是个不错的选择。
初入职场,往往找不准方向。比如,工作中已经很努力了,但结果却不令人满意,迟迟得不到升职的机会。
在职场里打拼,最要紧的是抓住“管理者”这样的定位,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管理者人格”,不但要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打造成公司需要的、未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苦恼的年轻人
一个年轻人对我倾诉他最近的苦恼。
他从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如愿进入了一家外企,一直从事技术工作。
他换过一两家公司,工作很努力,起早贪黑,把自己负责的部分打理得很好。老板曾多次表扬过他,对他信任有加,私下里也曾暗示过,有可能提拔他担任部门的负责人。他知道以后工作的干劲更足了。
不巧的是,最近公司突然调整了战略,他所在的部门被裁掉了。他不仅失去了升迁的机会,而且还被调整到另外一个部门从事普通的管理工作,至少短时间内没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了。
年轻人很失落。他觉得,如果被提拔为原来部门的负责人,一定会比前任领导干得更出色。他看重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机会,自认为是国内这个领域里最出色的工程师。工作中,他很少出错,客户的满意度很高。
年轻人更觉得委屈。毕业好几年了,看看同学,不少都已经升迁到部门经理,少数的人,包括他在内一直未获提拔。
总结下来,他认为自己之所以陷入目前的困境,原因主要是运气不好。此外,自己所学的专业适应面太窄了,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难度。他也发现,自己平时不太善于逢迎,不懂得如何跟领导走得更近,因此获得升迁的机会很少。
“要是遇到一个能欣赏我的老板就好了”,这个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年轻人说,他寄望于出现一个强力人物,在老板面前帮忙推荐一下子,那样他就不用苦苦蜷缩在谁也不注意的角落里了。
我承认他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这些观点并不能真正帮助到他自己。
首先,这个年轻人不应该为目前的处境而沮丧,从某种意义上说眼下不见得就不是一次新的机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自己在观念上要做很大的调整,还要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做很大的改变。
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就是说,从事技术工作的方法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使得他的人格特征看起来更像一个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
每个人都是管理者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你选择了加入一家公司工作,不论你从事哪个行业、涉及的专业领域多么深入,它与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工作都会有本质上的区别。可以说,公司里的任何一个岗位本质上都是在做管理工作。
所以,就不必过于执着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是许多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容易走入的误区。
所有的公司都是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开展工作的,大多数公司的核心目标都是业绩和亲密的客户。如果你做的是很专业的技术工作,十有八九是在后台做保障性服务的。从公司运营的特点看,一个人的岗位过于技术化、过于专业实际上是一个障碍,因为那样很容易在激烈竞争的职场里被边缘化。
所以,初涉职场的年轻人要避免让自己沉溺于自己的专业出身,要学会尽早从所学的专业里拔出来。既然选择了在一家公司里工作,就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管理这一行,与单纯的研究工作完全不同。
还有更重要的,如果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较大预期,就要让自己努力适应公司这个环境,要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管理型人格”,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养成管理型人格是未来拥有领导力的基础。一个人干上了管理这一行,最终的目标当然是要使自己成长为拥有强大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的人。但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年轻人刚入行,要先从当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入手。
首先,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有管理自己的能力。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自己的各种欲望驱使着,让我们产生各种冲动,稍稍放松一下就会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做一些事后会后悔的事。比如,与朋友聚会喝醉了酒,冲动之下为琐事与别人吵架等等。管理好自己就是在生活中尽量不让自己失控,尽量不发生冲动中的不理智行为。
我把能不能管理好自己当成一个管理者的基本门槛。有志于此的年轻朋友不妨试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看看你有没有从事管理工作的潜能。比如,在一定的期限内控制一下自己的体重,改掉自己长期不能忍受的一些坏习惯等等。
其次还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会有压力,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压力会比其他职业的人更大一些。事实上,施加压力是惯常的管理手段,任何一个层级的管理者每天都要应付来自上级、同事、客户等方面释放出的压力信号,层级越高压力越大,一个没有抗压能力的人几乎不可能顺利开展工作,更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第三要养成关注他人感受的习惯,对自己所处的任何一个环境都要保持适度的敏感。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是要与人打交道的。而有爱心、喜欢把注意力倾注在别人感受上的人更容易获得亲和力和人格魅力,更容易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而这些都是能够对周围人群施加影响的能力,最初的领导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是从事管理工作必需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会让你处在一个友善的环境里,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从而能有效地增强你的影响力或融入团队的能力,在有需要时获得周围人群的支持。公司里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要通过团队的合力协作完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是团队合作的基础。
为人处世有原则、道德感强不是坏事,它可以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获得别人的尊重。但同时也会有一些负面的作用,就是会让周围的人产生疏离感,人们会对你敬而远之。平日里对领导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固然不好,但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过于疏远肯定也不是好事。
总结下来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许多研究都证实高情商有助于提高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好的管理者、优秀的职场***都是高情商的人。重要的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善于在实践中学习的人,在工作中向自己的失败学习,向别人的成功学习。
一个人管理能力的高低更多的是由他的世界观、价值观、日常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人格特征、性格、逻辑能力等因素决定的,所以一般的管理培训都是通过对实战经验的回顾和总结来进行。对于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工作几年,有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再去读一个mba不失为一个提高能力的好途径。不过不能太迷信学校里所提供的理论和专业训练,那些东西与其说帮你提高能力,不如说是给你洗脑,让你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更贴切一些。
赵英男因为失恋远走美国,辛夷得肾癌仓促的走了,妖刀放弃医学博士去美国读 MBA 硕士远离伤心之地也走了,《春风十里不如你》随着剧情的发展,当年一起军训,一起住八年宿舍,同学友谊深似海的同学,一个接一个走了,下一个会是谁呢?
《春风十里不如你》如果前半部是纯粹萌动的青春爱情,下半部就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小红和秋水一直相爱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秋水有文学的梦想却因为家庭压力不得不学医,赵英男与秋水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结束长达 7 年的恋爱关系,辛夷在快要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后被检查出来肾癌,仓促离世,妖刀放弃了坚持 8 年的医学专业,改读 MBA 硕士。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人生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事情,正如那句话“人总有分散离合”,这群 92 级学生在一起有过年少青春,有过悲欢离合,然后各奔东西。是的,最后是各奔东西。然而我不禁想,下一个离开的会是谁呢?是小红吗?是小白吗?还是秋水呢?
每一个人都有离开的可能,小红虽然与小白在一起,但是两人明显的都不开心,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选择分手,秋水和以前的小红互换了角色,以前小红看着秋水和赵英男整天秀恩爱,现在秋水看着小红和小白整天秀恩爱,不得不说一句“风水轮流转”。
又怎样呢?相爱的人兜兜转转最后还是没有在一起,也许这样的爱情到老了之后回忆时还是苦涩的,但也是不厌其烦一遍一遍会回忆的。从小红第一次被秋水拒绝之后我就希望小红离开,可是小红没有,我希望小红玩消失,远走他乡,然后几年后归来变了一个人,只可惜这是我的希望,这也是很老套的剧情。
剧中小红对秋水的执着,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任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接下来,在经过辛夷的突然离去打击之后, 92 级的这群学生的人生之路是否会发生变化,我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已经不希望秋水和小红在一起了!
她知道他的七年恋爱,他知道她堕过胎和小白交往过,再相爱的两个人也经不起现实的磨合,也许现在两人还是冲动的,相爱的,但是五年后十年后呢?两人吵架有矛盾时,争吵的内容会不会出现“你和赵英男也是这样的吧”或者“小白就是这样对你的吧”。
相爱还是纯粹些比较好,如果已经产生沟壑,相信我,踏过去,不要觉得你有能力把这个沟壑填平!每一个人都值得更好的!小红,秋水希望你们都能找到更对的,你们彼此已经不是那个对的人了!
呵呵,希望以下的内容会让你对中国人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是?
一、人人相轻
中国人不是文人相轻,而是人人相轻,只要想轻视别人,总有相轻的理由。比如人轻视外地人,上海人轻视外地人,城里人轻视农村人,南方人轻视北方人,有钱人轻视,开车的轻视走路的,走路的轻视扫路的,吃饭的轻视做饭的……就是不会相互尊重。
在企业里面,就表现为硕士轻视本科,本科轻视大专,大专轻视中专,名校轻视非名校(靠!中国有什么名校?),干部轻视职员,职员轻视工人。更搞笑的是学理科的轻视学文科的,学文科的轻视学理科的,场部的轻视技术部的,技术部的轻视场部的。这不是随口乱掰,我就常听到“他们技术部的水平不行,解决不了什么质量问题”、“他们场部的人员素质太低了,基本的产品知识都不具备”……这样的废话加屁话。都是一个的,别人不行要伸手帮忙,站在那里说风凉话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说句老实话,在一个里面,都是出来打工的,谁比谁高多少呢?何况大家捧着的是一个饭碗。都是中国人,美国人把咱大说炸就炸了,日本人就是不还,连香港人都说咱们是“大圈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轻视自己的同胞?一个缺乏同情心的民族绝对不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每次看见那些吃饱了腆着肚子趾高气昂地骂服务生的人,以及我们那些拿着几千块RMB(折合几百美金)的伪白领,以为自己忽然中产了,整个一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傻样,就觉得这个国家没什么希望。
我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每次大考,统计总分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然后依分数排名,根据排名自己挑座位,于是坐前面的就轻视坐后面的,老师还要说“你们坐前面的不要到后面去玩啊!” ,估计中国人爱轻视别人的坏毛病就是那时候养成的。
二、缺乏团队精神
人人相轻,自然学不会相互合作。加之私心重、视野窄、眼光短,所以中国人在企业里面非常缺乏团队精神。
我最近在推行绩效考核,有些部门经理不爽了,因为他们一算,自己的奖金要变少,还要被考核,于是背后说坏话的也有,开会大吵大闹的也有,不闻不问的也有,种种姿态,不一而足。有同事问我:“不至于那么严重吧,不就是搞绩效考核吗?一个制度而已”。制度本身倒不复杂,但是损害了某些人的个人利益,于是这个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这些经理不会说自己的奖金变少了,而会说本部门的奖金变少了,本部门的风险变大了,或者挑起部门员工对制度的敌意,来对我施加压力。所以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就变得非常复杂了。
中国人很少会把团队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其实在一个企业,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起的,好了大家都好,垮了,个人也拿不了几个月薪水。老外很崇尚个人价值,但在企业和组织里面非常遵循个体服从整体的准则,这就是对企业的正确理解。所以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其实很不职业,就是没有团队精神,把个人或者部门凌驾于整个组织之上。开会讲话都是“我们场部”、“他们技术部”、“他们物流部”、“他们财务部”,听起来不象是一个的,象有仇。我记得有次一个经理为他部门员工薪酬的事情问我“你们……”,我当时反问了一句“我们是谁?是谁?”他一下子楞住了。
美国人在自家小孩读幼儿园的第一天,回来问的是“你今天为别的小朋友做了什么?”、“你为老师做了什么?”……这就是从小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我估计中国的父母可能问的是“你今天喝了牛奶没有?”(担心自家小孩没喝到),“你今天在幼儿园乖吗?” (担心不乖被人打)……所以中国人从小被教育的是强调利己,而不是强调合作。NBA那个嘉得乐饮料的语“我有,我可以”被国内企业大肆抄袭,于是“我选择,我喜欢”、“我运动,我快乐”之类的东西到处泛滥,其实这里面就隐含着一种很突出“自我”的思想。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老爱做些纠枉过正的事情,要么灭绝人性的搞主义,要么把西方的个人价值观夸张到极端自私的地步。一个社会也好,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也好,应该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合作,就是不利己,都强调自己,漠视别人,这个国家不会进步,一打仗大家又要做亡国奴。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是?
缺乏团队精神,企业内耗就多了,在我们,有 40%的工作时间是去解决内耗的,因为部门间的摩擦太多,个人间的摩擦太多。所以我就感慨,老外几万人的都管得好,咱们中国企业百来人就象一盘散沙,这不是一个管理制度或者管理手段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中国人的历史就是这样的,老爱自己内部起哄,一跟外人打就完了。私心太重,就不会顾全大局,不顾全大局,就学不会妥协,不会妥协,就天天吵架,你争我斗,企业就在这样的内耗中完蛋了。
、疑心大,不诚信
做人事经理免不了经常和人沟通,我就发现我们的人与人之间特别不坦诚,大家总是相互猜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知道他是这样看我的……”、“他肯定在老板面前说了我的坏话……”、“这个事情我不好说,不想惹麻烦……”,人前不说真话,人后乱说坏话。于是,企业的场问题、生产问题变成了人际关系的问题,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
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不要信任别人,到了读中学的时候就会耍手腕了,刚才还在一起踢球,转身就找老师打小报告。我的初中班主任就每天轮流安排人写纪律监察报告,中国人活得不阳光,就是这样被教化出来的。
不讲诚信也是从小养成的坏毛病。我妈妈从小教育我不准撒谎,但她自己却没有做到,邻居来借油明明有说没有,答应小学毕业跟我辆自行车结果没,经常把公家的电池拿到自己家用……。所以中国人说谎跟玩似的,因为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都没上好这一课。进了企业,就是对同事不讲诚信,对老板不讲诚信,对客户不讲诚信。我刚做人事经理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说,人事经理就是老板的传声筒,做这个职位只有死路一条,千万不要做啊!我做了一年,发现其实老板没什么大问题,而是他们天生的爱猜疑老板,又不当着老板的面说实话。所以自己营造一个幻象,自己又信得不得了。企业里面的人际关系矛盾都是这样造成的。
我们跟老外打交道,有问题他们会当面指出,不管多难堪,但这并不妨碍他吃饭的时候跟你谈笑风生。所以老外开会,会上可能有10种声音,但会后只有1种声音;中国人开会,会上没人说话,但会后可能有10种声音。我们老板开会结束时通常会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全体沉默。一出会议室,跑到自己办公室门一关就开始开部门小会了,靠。
无论在一个社会或是企业里面,诚信度越低,运行成本越高。中国人只信任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很难相信别人,其实是我们社会不够文明的一个表现。
四、蔑视制度
当人事经理的第一天,老板就跟我说:你最大的任务就是把的管理制度化。起初还不大理解,后来明白了老板的苦心,的各种制度不少,就是基本上没人遵守。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二是员工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对制度的概念。
中国人很聪明,但不知怎么把“制度”这个东西(包括制度的设计和遵守)总是搞不好。我是学法律的,我一直认为美国今天之所以这么强大,就是立国时把管理国家的体系和制度设计好了,大家可以安心搞建设。西方人的制度设计有时候是可以用“精妙”形容的,而且对制度的执行在我们看来近乎呆板,而中国人的聪明之处则是在于不管什么制度,都可以把它回避、歪曲、改造,直到这个制度等于没有。
我上任后订了一个考勤制度,规定迟到一次扣10元,第二次40元,累积三次计旷工一天(因为的迟到现象很严重)。结果制度出来后,我一看有的员工迟到三次了,想着旷工罚款太重,心一软,就对员工说:“到了第三次迟到就补请一个事假吧,事假总比旷工好,下次不要迟到了”(这是我率先违反制度)。结果有的员工下个月仍然迟到三次,刚开始请迟到后事假,后来请病假(因为病假扣的钱更少),后来每次迟到都请病假,到后来连请假条也没有了,打个就完事……我痛定思痛,反思洪水泛滥起因是自己放闸,下了一个通知: “以后迟到一律不准事后补假”。不准事后请假,迟到的员工就把请假条的时间提前一天,反正经理们不管。我那时想到了《鹿鼎记》里面康熙对韦小宝说的一句话:“鳌拜逼朕一步,朕就要退一步,朕实在是退无可退了啊!”。最后实在没辙,宣布“迟到一律不准请假”。实施的当月有个女职员迟到三次,我通知她被记旷工了,她委屈得快要哭起来:“我从小就没有旷过课,现在居然被记旷工,你可以问××经理我那天迟到是因为……”,最后一句是“讲不讲人性化管理?!” 我坚持不为所动,心想自己就是太讲人性,所以酿成如此大错。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是?
一个考勤制度执行都如此艰难,其它的制度就不用多说了。我上任以来推行制度化管理,其中的辛酸不足为外人道。很多员工暗地里说我是老板的监工,为了讨好老板不惜牺牲众利益,真是比杜娥还冤。企业从40人变到人,管理半径变大,价值观的冲突变多,没有统一的制度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可是我们的经理们凭感觉管理惯了,用制度管理别人不习惯,用制度约束自己不习惯,员工被制度管理更加不习惯,所以上下一心蔑视制度。
我妈妈最小的一个弟弟,就是我的小舅,十岁的时候在外面混,经常惹事生非,三年之内被抓了9次,平均一年三次,然后我妈妈次次都把他成功地营救出来了。只要他一出事,我妈妈就会到处找关系(我认为她在那个城简直有一个关系宝库),比如哪个的爱人是刑警队的,哪个的姐夫是公安局的,备好礼送过去,我那个混江湖的小舅就得意洋洋地出来了。所以我很小就有这样一个概念,办什么事都要找关系,有关系犯法了也不怕。
前年我那个小舅被判了7年,出来后40岁,这辈子估计基本废掉了。我想就是他因为以前在我妈妈的包屁下,习惯性地蔑视国家法律制度。所以说,制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五、敏感度太高
我在跟员工谈话,结尾通常会说:“今天我跟你谈话的意思只是这个事情本身,没有别的意思”,听起来有点绕口。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他们非常敏感。你说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他会联想到是否想炒他;你问他们部门的工作量是否饱和,他会联想到是否想炒他;你问他最近有没有继续进修的打算,他会联想到是否想炒他。他可能根本不在意你跟他谈话的内容,而是花很长时间来琢磨为什么要炒他。
中国企业的内耗多,有个原因是说实话的成本太高。大家喜欢猜来猜去,相互间不信任,本来只是工作上的问题,非要上升到的高度,所以都不说实话。比如我对一个经理说“你处理这件事情有问题”,他可能会联想到我不喜欢他这个人,有意针对他。然后他会思考我为什么不喜欢他,是不是上次请客没有叫我?最后一定会找出一个理由来,于是误解就造成了。
有个故事说,一个人去找邻居借斧头,可是他觉得邻居与他有些矛盾,不知道会不会借给他,所以边走边想,越想越气,最后跑到邻居的门口说:“你不用借斧头给我了!我才不会求你!”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特“含蓄”的人,有事爱闷在心里不直接说,自以为这是顾及别人情(接)一种修养,其实很误事。我曾经不喜欢我的一个下属到了极点,有段时间我每天都想炒掉他,而且这个想法象条毒蛇一样越缠越紧。但我强迫自己做了两件事:第一是站在他的角度来看我有什么问题;第二是坦诚地跟他交换意见。结果两人一摊开说,就那么点事,大家还有继续合作的机会,结果我们又共事到今天。所以我现在强迫自己说实话,说出来至少还有消除误解的机会,不说连机会都没有了。
中国人的敏感度太高,多半是那会遗留下来的,再就是东方人特有的含蓄。不是说含蓄不好,非要学老外在大街上裸奔,但是含蓄得过了头,就显得有些小气和阴暗了。其实相互不信任会活得很累,自己累,别人也累。哪里有那么多的弦外之音?就事论事就完了。
谈恋爱可以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一点,千转百回都行,办企业也这样,就会影响效率。中国人在企业里面,怕着怕那,提防心太强,往往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其实说穿了,人都很简单,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了,哪有那么可怕?都是你怕我,我怕你,相互间怕出来的。
一个企业里面的气味太浓,跟老板也有关系。如果老板的控制欲太强,且以支配比他学历高的职业经理人为乐,那这个企业就极有可能成为清宫戏里的朝廷,明争暗斗,不亦乐乎。中国的民营企业搞着搞着就这样了,所以搞不长。
没有一个环境是完全纯净的,发生行为也很正常,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但要控制在一个适当的程度。行为太泛滥了,就会损害诚信。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是?
六、犯“君子”错误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坏人不多,就象真正的好人不多一样。但中国人很喜欢把“好人”与“坏人”这个本身就很模糊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一个人的企业行为。要炒人,就会有员工说:“他人很好,为什么要炒掉他?”拜托,如果只有“坏人”才能被炒,请告诉我“坏人”在哪里?
我从不认为我们的员工中有坏人,我只评判他是不是合格的企业人,如果他搞婚外情或者同性恋,那是他的价值观和性取向的问题,并不能以此判断他对的价值。如果对没有价值,雷锋我也不会要。
比如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标准,但它是一条明确的线,你可以在这条线上做得更好,但你不能在线下。所以老外讲 “法理情”,把法律摆在第一位,但并不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到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只有裸的金钱关系,没有温情……”,他们只是先把人性定为 “恶”,再用法律和制度来预防;中国人讲“情理法”,先把人性定为“善”,出了事再事后惩罚,结果法律没有遵守,人情味也越来越淡薄,可以看着病人死,行人可以站在大街上看着歹徒杀人,老外可以实行弹性的工作时间制,因为他们的员工主动性和自律性比咱们强,“领老板的薪水对老板负责”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就象在国外有的街道,红绿灯由司机自己按,因为遵守制度已经融入他们每个人的血脉中;要是在国内企业搞弹性工作时间,我相信 90%的企业会死得很惨。中国的司机连红灯都敢闯,你叫他自己按红绿灯,他会一直按绿灯到自己不开车的那一天。
国内企业为什么很难做好绩效考核,因为中国人喜欢做烂好人,不愿对别人作负面评价,所以绩效考核搞不下去。其实在当“君子”的背后,掩藏的本质是我们的经理人缺乏自信,害怕对下属作负面评价会引起下属反击而已。
七、推卸责任
我们的经理总抱怨老板不授权,权力太小,无法工。可是遇到真正麻烦的时候,他们会把问题往老板那一交:“你看怎么办?”这些经理不会去想,他拿的薪水比员工多,权力比员工大,那么问题就应该到他为止,不然老板要你做经理干什么?可是他们总是把权力与责任分开,权力就是拿的钱多,管的人多,没想过其实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你有多少权力,就要负起多少责任。
在我们,人事和财务工作不好做,因为这两个部门代表行使职权,最容易被经理们“转手”责任。当你正常过问他们事务的时候,经理们会很反感,认为你触犯了他的一亩三分地,挑战了他的权力;可是一碰到员工要加薪、预算被削减这样的事情,他们就会说:“你加薪我是同意的,可是人事部不同意!”、“花这个钱我是同意的,可是财务部不同意!”。其实决定是我们跟他们一起下的,但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去与员工沟通,把责任和矛盾推卸到我们头上。
推卸责任的一个潜在心理意识是,看不见自己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训:“知天知地知彼易,知己难”,意思是人可以知道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事情,就是不可自知,说得真好。所以我们搞培训的时候,大家情激昂,有如醍醐灌顶,可是一回到工作中,该犯的错继续犯。因为培训那会老师讲的问题他全到别人头上去了,所以出了问题自然是别人的责任。
破坏环境是中国企业最推卸责任的做法。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得到1块钱的利润,也许我们后代用 块钱的代价也不能弥补。所以老外推行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表面上是一种标准,其实就是企业对保护环境的一种承诺,是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的企业自己对社会推卸责任,怎么去要求员工对企业负起责任?
八、缺乏包容性
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取决于他的胸怀有多大。做了人事经理后,我对这句话的感受尤为深切。
我们有个部门经理,在创立初期为做了很大贡献,也一直努力想培养他。但他的心眼特别小,私心特别重,毫无包容精神,这是一个很要命的缺点。他几乎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任何事情,比如,他认定他的上级(总监)不如他,但年终奖比他高,令他无法容,所以他经常跑到老板那去说上级的坏话。我跟他说,别人能做你的上级,肯定有他的长处,即使别人有问题,你也应该与他达成谅解和共识,原因很简单:你们是为一个目标工作,而且他是你的上级。可是一直到今天,他还在固执地寻找一切机会攻击他的上级。组织行为学里面有句话说“决定大脑”,就是本位主义,他的大脑就完全被他的(个人立场)控制了。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是?
我曾经跟老板开玩笑,评价他为“武功尽失,经脉全废”,意思是基本失去教育意义,无可救药。无论他的工作热情有多高,能力有多强,他不可能走到更高的管理岗位,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我甚至断定他在生活中也不会取得成功,至少有一个论据可以证明:他33岁了,至今还没有女朋友。
与自己不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是对胸怀的一个极大的考验。做大事的人的胸怀都是被反对者撑大的,就象李敖所说“男人的胸怀是被女人撑大的”一样。摩托罗拉的总裁高尔文喜欢驾船航海,万科的总裁王石喜欢登山,那都是练胸怀去了,人面对大海和高山的时候,心胸自然开阔,连心思都要透亮些。所以我总劝员工在工作之外多想想生活,多见见世面,多长长见识。老窝在办公室那点地方,做手头那点事情,怎么大气得起来?有点事就急了。
我们搞计划生育,人口是控制住了,但另一方面,独生子会从小失去考验自己包容性的机会。人要在一个环境中才能碰到矛盾,而人一生中要不断地碰到矛盾,没有包容精神,一碰到不利自己的事情就跳,怎么跟别人合作?怎么解决矛盾?所以中国人缺乏团队精神,也和包容性有关。
九、缺乏文化性
把包容性再延展开来说,就是文化性。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我这里说的是后一种。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中国人在一家国内的跨国工作,有一个到海外出任分CEO的机会,结果把机会给了一个他认为专业技能、学历背景都不如自己的老外。他去问老板,老板说:因为觉得那个老外有更高的人文修养和更开放的心态,而到一个不同的国家,面临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需要他把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糅合在一起,去实现的目标,这远比技能重要。
这个案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我始终认为,中国过了“五四”运动以后就基本没有文化了,到了就更加把以前的文化都丢了。其实中国的儒家文化有很多好的东西,结果我们没有发扬,却被新加坡发扬了,被韩国发扬了,最坏的是被小日本发扬了。也许中国人穷怕了,好不容易赶上改革开放,所以功利得有点过了头。我周围的很多职业经理人用各种证书、MBA学历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恨不得一个个都变成经济动物,谈起工作都是专家,就是不会与人相处。
哈哈~~
这个是爱情的一个分水岭。走这里开始,你们的爱情将由原先的热恋期
进入一个相对冷酷的过渡期,如果此时你们没有处理好相关问题。
那么你们的爱情将至此进入衰落期。
建议在过渡期内,多多换位思考。减少不必要的争吵。
男人以事业为重,你应该要理解
而且过渡期内,女人的表现非常重要
如果此时,你表现的很弱势,好似没有他就不行了一样
那么过渡期后,要么你们分手,要么你一辈子都会被他折磨。
此段时间内,你要减少你的思恋。多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且不要过度的粘你男友了
让他知道,你一个人是可以生活的,爱是你自己的,不是他给的。
您好;
无领导小组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把5-7位考生组成一组,进行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不指定谁是领导,也不指定考生的位置,让考生进行自己安排组织,考生以此来观察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个放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能力达到要求,及考生自信程度,进取心,情绪未定型,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是否符合任职岗位的团队气氛,由此来综合评价考生之间的差别。
希望能帮助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