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委婉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友善沟通策略(一)

如何委婉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友善沟通策略(一),第1张

人际沟通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指出对方的错误所在,若不能很好地沟通往往会导致互相指责,争吵甚至升级为肢体冲突。如果能友善且有效地沟通,不仅可以解决问题,避免冲突,还可以让彼此的关系更加密切。下面列举生活中的三个情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境下该如何沟通呢?

情景一:某学生近来频繁迟到

1、“你最近怎么总是迟到啊?”

2、“这两周你迟到了六次,是家里有什么事还是自己有些累? ”

第一说法传达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一种不满的情绪,这必然也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或害怕或厌烦甚至愤怒等,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二种说法明显友善了很多,学生听到后也会感激老师的关心,也能解决迟到的问题。

后面的说法用了哪些策略呢?简单的概括起来就是 用事实进行说明,用询问表示关心 。

下面我们梳理对比一下:

对于指责,我们第一反应通常是自我辩护与反驳,而对于明确的客观事实,我们往往会坦然接受。 沟通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表达情绪 ,我们先陈述客观事实(切记不要使用带有主观情绪的词汇),进而提出关切的询问,找出原因,问题迎刃而解。

那下面这些我们平时常说的话你是不是想到了如何更好的沟通呢?

“你为什么总是忘带钥匙?”

“你最近怎么这么爱睡懒觉?”

情景二:有人在看书,有人外放看视频

1、“你没看见我在看书啊?”

2、“我在看书,能不能小一点声音?”

第一种说法明显就是要吵架的语气,是典型的暴力沟通。

第二种方法就缓和得多,对方也会把声音调小或带上耳机。

后面的说法用了什么策略呢?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似乎称不上策略,就是 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处境和需求 。由指责对方变成表达现状与需求,从“你”字开头到“我”字开头。 友善沟通的最大障碍是消极的情绪, 这个情景中看书的人确实容易有生气甚至愤怒的情绪,所以先深呼吸冷静一下,再说明自己现在的情况和希望对方做的事情,这就做到了友善沟通。

下面的这些话是不是也可以换个说法呢?

“你没看见我忙着呢吗?”

“你没看见我都快累死了吗”

情景三:家长教育不爱学习的孩子

“我们工作这么辛苦,你怎么就不好好学习呢?你对得起我们吗?”

这个情景我们先不做沟通方式的对比,先看一看这么说话的逻辑——因为父母工作很辛苦,所以孩子就要好好学习,其实很多孩子是不能理解这一点的,在有的孩子看来,家长这样说只是给了他们压力,把工作的辛苦当做提要求的资本,说的多了,孩子也就麻木甚至有些逆反心理了,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来变换一下其中的逻辑,家长辛苦工作是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而孩子充分利用这个好的成长环境的表现就是好好学习(学校的课程、辅导班和各种特长爱好等),如果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努力去做,家长会很欣慰很有幸福感。理清这些之后,可以把 对别人的要求变成期待 。家长可以试着这样和孩子沟通“我们想给你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所以我们愿意辛苦地工作,如果看到你能好好学习,我们会很欣慰你能理解并支持我们”,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把“你应该……”变成“你如果……,我会很……”要求的标准很高,很像必修课,期待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心态不一样,我们的心理预期以及相关的情绪也会不一样。

下面这些要求该怎么提更好呢?

“我上一天班这么累,你就不能把家里收拾收拾吗?”

“我挣钱也不容易,你就不能少买点吗?”

友善沟通立足于解决问题,化解冲突,古人言“三思而后行”,在说话时若是能多想一想话怎么说效果会更好,也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吵和矛盾了。

1、回到家后对自己整个的吵架过程,进行一个反思  在反思的过程中,试着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看自己和他的冲突点到底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两者的分歧,然后仔细的去想领导说的有哪些好处?自己说的有哪些不好处。这样呢,通过对比的形式,我们就可以更加理解领导的观点。  这个过程是可以让我们的情绪得到缓解,让我们变得更加冷静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行动了。  2、吵完架之后找一个领导心情好的日子主动和他沟通  人们在吵架的时候,是很容易失去理智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说出一些让对方嫉妒生气的话,那么在这种激动的情况下,是很难很理智的思考问题的。在气头上,我们千万不要去和对方过多的`辩论,那样的话,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开心。  但是人总有气消的那一天,我们可以找一个领导心情好的日子和他开诚布公地谈一次话。说出自己当时做得不对的地方,以此激发他的自我反省,从而让两个人达到一个和解的状态。  因为如果因为吵架就离职,这样的概率会很高,而且实在是没有这种必要。  3、那么沟通完之后呢,我们就要看领导的反应  沟通完之后,我们就要根据领导的反应做出决定,如果领导可以像我们一样去反思自己,然后很友善的和我们沟通,那么就可以选择继续在这个公司做下去。并且以后也要尽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轻易爆发情绪。  如果领导给你传递的都是消极的信息,他不会公正的看待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在这样的公司中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精力。我们也可以选择离职,真正的离开这里,找一个和自己三观更加幸福的团队和领导。  毕竟在一个关注事情的团队中,我们才能够成长的更快。那样才能够不被琐碎的情绪所打扰,而是一心一意的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职场中的技能。

“我和男友住在一起快两年了,之前偶尔拌拌嘴,不怎么影响感情。但这一年多我们经常吵架,有时是谈到结婚生子意见不同,而有时只是因日常琐事就吵来吵去。情侣该怎么处理吵架这件事呢,感觉再这样吵下去,我们的感情都要被磨没了。”

很多情侣在热恋期之后、共同生活之后都会遇到类似的难题。吵架似乎难以避免,但结果差别很大:有些情侣越吵越激烈,最后关系破裂;有些情侣也时常吵架,但感情没受到负面影响,甚至更亲密。

究竟该如何面对亲密关系中的争吵?如何减少争吵对感情的负面影响,甚至促进关系呢?我们结合朱迪斯·莱特、鲍勃·莱特的《如何正确吵架》一书来聊聊“情侣吵架”这件事。

情侣吵架的原因有很多,有时是饭后谁去洗碗,有时是很晚回家却没提前通知,有时是两人对婚育等重大问题有分歧……很难确定有哪些事一定会触发情侣争吵,即便是同一件事的意义对不同的情侣来说可能完全不同。

而在相处过程中,有些话却常常会引发负面感受,将沟通带入僵局、引发争吵。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中提到的一部分常见的消极表达方式:

1“这事你不懂/这不关你的事”:在理想的关系中,两个人能站在一起共同面对生活的各类困难,而这句话在两个人之间划出了一道界线,不仅显得疏远,甚至可能否定了对方想要倾注的爱意,大大打击对方的热心和主动性。

2“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应该……”:在关系中,两个人仍旧需要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和个人边界,有些事是自己愿意为了促进关系而做的,而有些事自己并不会去做。这句话不仅有试探和考验的感觉,还有一种“情感勒索”的意味,可能让对方陷入纠结的痛苦而损坏了关系。

3“我早就告诉过你”:这句话充满指责的意思。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没有人愿意被人以指责和嘲讽的口吻翻旧账。在指出对方之前的错误时,可以尝试用更平和的语气,如果总是用这种句式,两个人可能会陷入长久而不稳定的权力与地位的争夺中,互相攻击。

4“你总是/你从不……”:这样的话带有强烈的绝对化倾向,而事实上,在大部分的行为上,我们很少存在真的“总是”和“从不”的情况,所以这句话容易激发对方的抵触和反击情绪,最后有可能成为自我实现预言,让关系恶化。

5“你和你爸/妈一个样”:这样的话往往会戳到对方的痛楚。如果对方对原生家庭依然过分依赖,Ta可能觉得不仅自己受到指责,家人也“无辜”被牵连,会异常愤怒;如果对方长久以来无法接纳自己的原生家庭,这样的话会让Ta感受难以摆脱不良关系代际传承的“宿命”,更加消极和绝望。

6“你变了/你改不了了”:当人们将“是否改变了”看作是爱情恩爱的某种标准,争吵常常发生,因为某些变化在关系中必然存在。当一方无法接受这种改变或固化,常常会觉得遭到了背叛,会陷入绝望。

从个体来说,有些人本身的特质也决定了ta更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

1你的人格可能让你更易吵架

从大五人格来看,神经质(neuroticism)水平高的人更易与人产生争执,这类人本身就容易情绪化,情绪波动更大,面对压力时有可能将正常情况视为威胁,小挫折被看成了绝望。而亲和性(Agreeableness)水平高的人更少与人冲突,他们善解人意,周到友好,往往相信别人是诚实的、值得信赖的。

而从依恋类型上来看,痴迷型与恐惧型的人常常忧虑自己被抛弃,可能会在亲密关系中有更多的争吵和冲突,并且他们容易认为冲突对亲密关系造成的损害要比对方所认为的更严重 (Miller,2007)。

2老吵架可能真是“太年轻了”

有人看到年轻的情侣吵架,会觉得很正常:“毕竟他们还年轻”。而这个想法确实有一定道理,根据对美国纽约州年轻人的研究,从18岁到25岁,人们与伴侣的冲突稳步增加,而在25岁左右,人们会建立持久的爱情关系,开始职业生涯,冲突此后会变得平缓。

这一阶段其实就是成年初显期,这时候人的想法和观念还没有完全固定,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人生动向和职业发展都可能没有达到稳定状态,所以两个人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会更大。相比之下,对中年夫妻来说,最大的两个冲突来源是孩子和金钱。在老年期,亲密关系则更加平静 (Gordon,2006)。

3对亲密关系抱有僵化的观念

有些情侣会吵架,与他们对亲密关系的认知有很大关系。某些偏见和误区会阻碍关系正常的发展和流动,比如:

a以为进入关系就会长久快乐:虽然我们都知道,“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是童话,但有些人仍会将亲密关系作为人生烦恼的灵丹妙药。爱情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幸福感,但良好的关系需要两个人用心经营和维持。同时,个人的幸福感最好是在多个方面建立,而不用全部建立在亲密关系上,这样对个人和关系都有积极作用。

b爱意味着你必须接受我真实的样子:这种想法一定程度是对的,但有些人过于偏激地理解了,以此作为自己不求改变、甘于现状的借口。其实,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发展理想的自我,同时互相支持,才会更加增进彼此的感情。

c用关系的好坏来验证“对的人”:有些人对关系的发展听之任之,并用关系的发展变化来确认对方是否是自己的“命中之人”。这种观念使人忽视了对关系的维持和改善,忽视了两个人在关系中可能获得的成长。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加剧争吵的可能性,比如有人有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酗酒。在醉酒状态下,人无法理性地沟通,更容易放大自己的情绪,一旦有所冲突,会显得更有敌意,怨言更多。

吵架之所以对不同的情侣会造成不一样的影响,是因为看似同样的争吵,可能属于不同的互动模式。朱迪斯·莱特和鲍勃·莱特在《如何正确吵架》一书中给出了情侣之间的互动量表,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出不同吵架方式的本质区别。

我们从中提取了两个向度,一个是行为和态度上的主动性,另一个是情感上的倾向,虽然很多情侣都渴望恩爱,但他们也承受着对现状的失望,所以在互动中这些失望感可能会超过对爱的渴望,影响我们的行为。

第一类:被动破坏性行为

面对争吵,有些人会选择逃避,他们在争吵发生时试图离开现场,进入自己的房间或走出家门;即便留在现场,他们往往不做出什么回应,可能一声不吭、非常冷漠,可能心不在焉、不以为意,也可能显出非常无奈。

这类人往往对爱感到失望,在改变关系的行为上放弃了努力和尝试。在这样的争吵中,另一方常常会因逃避式的应对方式,觉得两人之间仿佛有一面透明的高墙而更加焦急和愤怒。看似没有去争吵,但这种行为对关系却有巨大的损伤。

第二类:错误互动

这一类吵架的特点是,两人很少发生较大的言语冲突,多是抱怨和发牢骚,这些小摩擦也很快就平息或被忽视了,但这样的小吵小闹时常发生。这样的两个人对爱拥有渴望,但放弃了主动性,在行为上主要是维持关系表面上的和谐。

所以,这样的情侣经常进行的是虚假的互动。他们假装友善,尽量避免冲突,事事小心,为了不破坏现状;在交流内容上,他们经常讨论家务琐事,或无关轻重的新闻,而很少去谈论那些与内心非常相关的重要话题。

第三类:主动破坏性行为

这种互动方式就是人们对于情侣吵架最典型的认识。在行为上,两个人都很主动,但是他们在争吵中表达的却不是对爱的渴望、对关系的改善之心,他们表露的是自己对爱和关系的失落和绝望,可能会将对方作为关系恶化的原因,将自己作为无辜的受害者。

这样吵架的两个人常常会情绪激动,在攻击和反击中进行人身攻击、冷嘲热讽,甚至进行挖苦和咒骂,最后可能引发肢体冲突。这样的争吵无疑会给双方造成严重伤害,让关系更加接近破裂的边缘。

第四类:紧密互动

有些情侣虽然争吵,但他们对于冲突的发生有较为理性的接纳态度。这只意味着两人在某些想法上有所分歧,需要进一步协商和解决。所以,他们更像是将冲突的根源视为两个人需要一起解决的某个问题,而不是两个人之间的权力较量。

在互动中,他们往往能够展现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开放的态度听取对方的想法,会根据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而接纳或否定对方的建议。有时,两人也会以争吵的方式表现出这样的互动,但其实只是较为激烈的良好沟通。两人敢于冒险,不担心破坏表面的和谐,想要得到的是更密切的了解,所以在吵架之后情感关系反而可能更加亲密。

从上面不同类型的互动方式能看出,吵架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两个人用什么方式面对冲突。我们来看看朱迪斯·莱特与鲍勃·莱特在书中给出的“如何正确吵架”的相关建议:

1唤醒和认识自己的渴望:

对大部分情侣来说,之所以会吵架,是因为他们心里有某些未被满足的渴望,而这些渴望常常被表面的形式遮蔽了。比如,你看到男朋友的脏衣服丢落四处,你会和他吵架,可能不是为了嫌弃和改变他的习惯,而是为了自己能生活在整洁干净的环境中。

有些人说自己吵架,恰恰说明自己在乎这份感情。或许,他们内心确实对爱还有着渴望,但他们的行动却被对爱的失望驱动着。所以,在争吵发生前或结束后,多去反思那些引发争吵的事到底说明自己在渴望什么。认清这些渴望,会让我们更容易选择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去努力实现这些渴望,避免失望情绪的发泄。

2敞开内心,紧密互动

仅有爱的渴望还不够,还要敢于冒着风险适当地采取行动。有些人担心自己的渴望被忽视、被否定,所以他们宁愿维持虚假的互动。而紧密的爱需要两个人真实的沟通,在互动中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作者在书中给出一些紧密互动的规则:突出积极面、弱化消极面,尽量减少批评、轻蔑、防御以及退缩和拒绝这些行为模式;在对维持关系的责任上,双方都对现状承担一定责任,而在对获得幸福和满足感上有要承担全部的责任的意识;预设对方是出于好意,两人争吵的目的是有所收获,而不是为了反对和攻击对方。

3寻找冲突的来源和本质

有些吵架的原因可能是两人生活习惯的差异,积极磨合之后或许就能解决,而有些争吵是由于我们在思维上的限制性观念(limiting belief)和固有的行为模式,比如上面提到的一些对亲密关系的僵化认识,比如有些人一遇到争吵就会以被动型攻击来应对,这种模式很可能与他们的童年经历有关。

在紧密互动中,两人袒露内心,努力分辨争吵的本质到底与哪些观念或行为模式有关,将之作为两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沟通,避免陷入一方对另一方的埋怨和指责。

4摆脱思维与行为定式,解放自我

在了解那些观念和行为模式后,要做的就是在爱的渴望的驱动下尝试做出调整和改变。这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要将改变仅仅停留在思维的改变上,更要在实际行动中去反复实践。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规定一些任务,与既有的限制观念斗争,发展出新的思考、行为和感觉模式。如果对改变的方法缺乏了解,可以求助亲密关系领域的咨询师。

5改造关系,努力变成更好的我们

在自我获得新的变化后,两个人的关系模式也在逐渐改变,这也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不要将改变自己的那些观念,视为对关系作出的一种牺牲,而是将之理解为我们在想要促进关系的过程中也在获得新的成长。

良好的关系本身就是两个人不断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过程,朝向更好的自己,朝向更好的“我们”。所以,在关系中,不必过分担心和回避分歧、争吵和不安情绪,这就是人与人沟通相处的常态,要相信自己拥有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勇气和能力,用灵活而流动的状态来经营关系。

References:

Miller, R (2007) Intimate relationships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Chen, H, Cohen, P, Kasen, S, Johnson, J G, Ehrensaft, M, & Gordon, K (2006) Predicting conflict with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3(4), 411-427

朱迪斯·莱特&鲍勃·莱特(2019)《如何正确吵架》(钟辰丽译)中国华侨出版社

KY作者 / 夏超

编辑 / KY主创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7172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