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都不喜欢你
当然 有什么事情都不会叫你
还对你冷嘲热讽也就正常了
这应该是你的问题
你和所有的人吵架
就要好好反思自己
同事之间相处是学问
不要总觉得自己了不起
要低调点虚心一点
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这样对你工作也有利
儿媳面对婆婆的苦苦哀求丝毫都没有心软,表示绝对不可能回心转意,这个婚离定了。从视频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60多岁的大娘正在苦苦哀求一位穿着黑衣服的年轻女子,希望她不要跟自己的儿子离婚。好多人看到这里可能都会感到心软,认为这位黑衣服的女子太狠心了,有什么事情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呢,其实这件事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正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名女子结婚之后遭遇了很多委屈,如今也是实在忍无可忍了。
一、结婚6年缺少沟通
视频中的年轻女子和丈夫结婚6年时间,夫妻俩相处的时间很短,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人守在家中,老公总要在外面打工赚钱。女子为了能和丈夫多沟通,所以提出去他上班的地方看一看,没想到丈夫对他不闻不问,根本就没有夫妻之间该有的关心体贴。两人因为这些小事吵架,女子一气之下回了家,而丈夫却连一个关心的电话都没有。
二、月子之仇不共戴天
女子在坐月子的时候遭遇了更大的委屈,生大儿子前一天老公才从外地赶回来,孩子刚出生没两天就回去上班了,生女儿的时候则是一天都没有回来,其实这也并没什么,毕竟老公工作繁忙,不可能长时间请假。但女子的婆婆丝毫都不照顾正在月子里的儿媳妇儿,坐月子期间连肉都不舍得给儿媳妇吃。还是女子的母亲看不过去,从家里带了肉和猪蹄帮女儿补身体,就因为这点事女子被婆婆骂了很长时间。
三、所有收入交给婆婆
女子因为要照看孩子所以无法工作,当她问老公要钱时却遭到拒绝,原因是他嫌弃妻子乱花钱。就连孩子三四千元的学费都是女子求了丈夫半个月,最后写下欠条才愿意支付的。
所以这名女子也是一位可怜人,她想要离婚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毕竟没有多少女人愿意再继续浪费自己的青春。
从整个村子的人数来说,我们刘姓人数较少,所以居住也比较集中。村西头就是我们刘姓家族的聚集地,分南院 小北院 大北院三部分,大北院又分上院 和下院。我就是在大北院的下院长大的。
下院有上房五间,我家三间,唐大娘家二间东西配方各三间,西配房归唐大娘,东配房归我亲大娘媳妇,——我的亲堂嫂,南房有四间,二间归我家,二间归唐大娘,外加过道一间,归大家共有。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四合院住着三家人,我们三家各自为政,又血脉相连,期间吵闹 纷争自是不断。大娘 嫂子 母亲更是三个女人一台戏,真是十天一小吵,半月一大吵。房子后面——上院,我的两个亲大娘,两个亲堂嫂也时不时地下来参与一下,使得小唱变大戏,主角配角不断增加。我依稀记得吵得最凶的有两次,其中一次是与生产队的事有关。
那时候堂哥年轻,能干,便被选为生产队长。那时候的人觉悟比较高,堂哥也是,他当队长不是以权谋私,而是大公无私。分菜地时,把不好的菜地留给我们刘姓家族,而且事先也没给几个长辈们商量,结果我们家的后院便起火了,大爷和几个唐大爷默不作声,女人们可是不行,
那天男人们刚上工走,女人们便吵起来了。先是我们院唐大娘嘲讽堂嫂,接着小吵,最后变成大吵。上院的二大娘和唐大娘以及他们媳妇们本来也是一肚子火,听着吵架,赶紧加入进来,大大娘为了护着儿子和媳妇也加入进来。我家因父亲常年在外上班,大大爷和堂哥不断帮着干农活,母亲便没有参与。结果二大娘和她的媳妇们,唐大娘们和她们的媳妇,便把矛头指向我家。没事找事生气,声称母亲这个婶子是势利眼,眼睛长头上了,看高不看低……。这场大吵直到男人们下工回家才结束。
接下来便是互不理睬,我们下院里,唐大娘跟堂嫂和我母亲不说话。虽不说话,但母亲和唐嫂都是劳力,白天都要上地,我们大小五六个孩子便被丢在家,(我家姐弟三个和堂嫂家三个孩子年龄相仿)都是唐大娘照看,喝水,饿了也吃她家的糠面窝头。她从来没有因为吵闹而疏于照看我们。
她们之间的冷战坚持了大约十天左右,直到上院的堂姐(二大爷家闺女)从婆家跑回来。因为堂姐在婆家受气的事,大大爷召开家庭会议,商量要去给堂姐讨个说法。晚饭后,家里的人便都到上院开会了。也不知道大爷说了些什么,回到下院的时候,母亲 唐大娘 堂嫂和好如初,她们义愤填膺骂堂姐的婆家,又都不谋而合说:幸亏咱家有生产队长,要不这样,指不定怎么欺负咱家闺女呢!并达成一致对外的决定。经过我们家族的理论,堂姐的婆家终于登门道歉,并把堂姐接走了。
第二次大吵架是因为一个外姓的邻居串门。我家院里有个很大的梧桐树,夏天邻居家的女人们都来我家串门,纳鞋底,说闲话。但是女人多的地方是非也多,前一分钟还是说说笑笑,一团和气,下一秒便针锋相对了,理由是:邻居家的女人说唐大娘背地说我母亲和堂嫂没本事,孩子们穿戴不整齐,不干净。于是三个女人便又吵起来。听到吵架声,上院的几个女人也飞似的跑下来了,吵架的,劝架的乱成一团,邻居那个女人也趁乱走了。最后吵架结束了,冷战便开始,想想就那么大的地方,三个人互不理睬多尴尬啊!然而这却是家常便饭。
时值夏季,村里痢疾流行,一夜之间便病倒好多人,仅一岁半的弟弟也染上痢疾,可怜的弟弟爬在母亲身上一动不动,母亲自己愁眉苦脸的,唉声叹气,唐大娘看在眼里,便把我和妹妹叫到她家吃饭,自己便大声说(就是让堂嫂听):这几天别上地了,小孩生病了可不比大人,他不会说话(堂嫂的小儿子比我弟弟大两个月),接着就让堂姐去地里叫大爷,自己又匆匆跑去找上院的女人们,全然不顾自己的面子,一会儿功夫,便都到我家了,商量偏方,大大娘建议去镇里医院看看,不能耽误病。地里干活儿的大爷也回来了,于是套上驴车,几个大娘更是争先恐后提出陪母亲去,我和妹妹有唐大娘照顾。几天后,唐大娘去医院陪母亲,我和妹妹又交给轮班回来的大娘照看,直到父亲请假到医院,她们才全部回家,期间我家菜地里的农活儿也是几个堂嫂帮着干的。
她们仨之间的冷战也在弟弟生病期间结束。她们又和平时一样相处起来,只是都不再理邻居家的那个女人了,用堂嫂话说:亲不亲,咱才是一家人,不能轻信外人的话。
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吃红薯面饸络,就是把红薯切片嗮干了,磨成面,蒸成窝头,然后在压成饸络炒着吃。吃这个饭是我们家族最吵最闹的一天,这样的饭是一家30多人一起吃的,我家有个大大的铁蒸笼,父亲托人买的,早起上下院的女人们便开始合面,捏窝头,蒸上再捏,再蒸,足足蒸三锅。然后开始压饸络,另外有人负责炒,边压边炒,孩子们先吃,地里回来的男人再吃,最后是他们几个女人吃。
当然这是我们家族里最和谐的一天,一般都是在她们几个女人相处融洽,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一天女人 男人 孩子们都是高兴的。然而和谐与吵闹和吵闹之后冷战基本是各站一半。
要说大人们之间的吵闹有点儿时间间隔,孩子们之间的吵闹则是家常便饭。我大堂哥的大儿子2岁,妹妹大他家老二两岁,弟弟小他家老三两个月,唐大娘家的外孙女和妹妹同岁,加上上院几个稍大一些的堂哥堂姐,淘气起来真是地动山摇的,生气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今天你骂我了,明天我打你了,孩子们生气找大人评理,大人们评烦了,吵孩子,吵着吵着大人们也吵起来,于是她们又冷战几天,我们却不管这些,照样今天好明天歹地玩着。
当然我们孩子们生气也仅限于上下院,到外面我们是绝对不生气的,而且很团结。
有一次,一个男生要抄我妹妹作业,我妹妹不让,他便追着打我妹妹,旁边的女生便喊:刘子文,有人打你姑姑,我侄儿领着同学跑了过来,那男生吓得转头就跑。
就这样,时光拉着我们这个吵闹的院子和一群吵闹孩子,一天一天的往前走着,我们也一天天长大着,院子似乎再也盛不下这么多的人了,父亲和堂哥便申请宅基地。父亲负责采购物料,堂哥负责出力,我们两家都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也都搬了新家。然而留在记忆里除了吵闹,更多的是亲情,是血脉相连的,那种融在吵闹中亲情,多少年以后总是情不自禁想起,情不自禁怀念。
每次老家有事回去,堂嫂总是亲切叫老妹,家常理短地说个不停。侄儿也是,无论忙着与否,都要过来看看,带点儿媳妇们自己做的点心,遇着人就说:俺姑姑回来,看看俺姑姑去。夏秋季节总会打电话说,家里有菜,没事回来看看拿点菜。堂姐则直接让公交车给捎来,——他们自己种的红薯 南瓜 萝卜 白菜,正如她自己说的:不值钱的,撒个种儿就能收,图个新鲜吧。然而其中的亲情却是无价的,是我们从小到大打打闹闹融合在一起的血肉之情。
想想现在,我家和小叔子家,同在一个县城却是鸡犬不相闻。除了大年初一,其他时间基本不见面,偶尔有事只是微信联系一下,见面聊天,也是彼此谦让,相互恭维。这些谦让和恭维仿佛是无数不可跨越鸿沟,使我们之间无法亲近,不能融合。我们两家三个孩子,他们见面也是客套一番,不会吵闹,更不会打架,但也全无我们小时候的亲密无间,现在维护着他们之间的亲情的是他们的奶奶,奶奶之后可能是他们的父辈,但他们之间有的只是血缘关系,并非亲情。若干年后他们会如何相处呢?是不是只是把亲情关系当做成一个故事来讲讲每每感慨之余,都会想起我们的那个吵吵闹闹的小院,怀念那些裹在吵闹里亲情。
01
长久以来,婆媳矛盾好像是很多家庭都无法跨越的鸿沟,真的有那么难吗?事实是这样,当一件事情,你在乎了反而很难,你不在乎了有格局反而也简单了。
刘大娘60岁了,她是一个农村老太太,虽不太富裕但是人心很善良。刘大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读书比较努力,也就在城里安家了,小儿子在老家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虽没有太好但也属不错。
刘大娘是一个心眼很好的老人,在她眼里只要是能帮到两个儿子,她都毫无怨言。所以长期以来,他们家没有什么婆媳矛盾,谁对听谁的,一个家里不存在“媳妇压榨婆婆”,也不存在“婆婆压榨媳妇”。
其实是如此,家庭关系中唯有能想得通的婆婆才是真心的为孩子好,她们本着一个原则:只要是小家庭好,她们无怨无悔,这样的婆婆存在着一种奉献精神,让人敬佩和不得不尊重。
刘大娘的大儿媳家是城里的,两家虽有点“门不当户不对”,但是对方人家看重的就是她儿子为人坦诚、会办事、靠得住,也就什么都不在乎把自己闺女给嫁了。
儿子的家是谁的家?对于刘大娘来讲,儿子的家就是儿子的家,刘大娘从未曾想过要去跟儿媳争什么?她凡事都不掺合。本来对她有点惧怕的儿媳,在跟婆婆真正相处之后,也特别的疼她老人家。
一个家里真正的尊重,是你所做的事让我肃然起敬。
大儿媳怀孕生孩之后,刘大娘前前后后帮了他们三年,无怨无悔。在他们家里从来都没有什么婆媳矛盾,有的是“谁对听谁的”,有的是尊重和爱。
02
我们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以看出刘大娘的高情商。这个老太太虽不识字,但是人是真的好。
譬如当初儿媳怀孕的时候,她的态度是:你们要是需要我帮助我就去,不需要我就待在家里。儿媳生男生女,她都很开心。
大儿媳先生了孩子,但是因为大儿媳要工作,她也会跟二儿媳商量好,然后再来给大儿媳带孩子。来了之后,因为刘大娘不太会做饭,关于这一点大儿媳也没嫌弃过。
因为做饭不太好吃,刘大娘是先告知大儿媳,很不好意思的说:“xx,我做的饭可能会不太好吃,你们多多见谅。我真的不擅长做饭。”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饭很好吃,这一点事先告诉大儿媳之后,反倒得到了谅解。
在跟大儿媳带孩子期间,刘大娘跟大儿媳不曾因为一件事情而吵架,她想得很好,心态很好,从来都不会因为什么而争风吃醋。
住在同一个屋檐之下,但是不干涉儿媳妇的私事,这是刘大娘跟儿媳妇的相处准则。
很多婆婆在帮儿媳带娃之后,总是会比较霸道和固执,这也导致造成了很多矛盾。
其实一个家里婆媳之间能不能处得好,婆婆和儿媳妇的格局观都很重要。你什么都在意什么都成了大事,你凡事没那么在意,两个人相处起来反而容易多了。
刘大娘虽然识不了几个大字,但真是一个很高情商的婆婆,也能想得比较开。
03
曾经发生过一件事请,更可以看出刘大娘的豁达。她大儿媳的妹妹带着孩子在他们家住了一段时间,当然这件事大儿媳是有提前跟刘大娘商量的。大儿媳一说,刘大娘就很热心:“没事,有啥关系,你妹妹来了还能跟我做个伴,多好。”
大儿媳的妹妹来了之后,刘大娘是怎么做的,还帮她带孩子,看着两个表姐弟玩,人非常好,完全不会因为外人到了自己家会生气。
刘大娘就是心眼比较好,她会让大儿媳的妹妹多多休息,然后自己多体谅她一些。大儿媳的妹妹住了十多天,在一起大家都相处得很和睦,两个小朋友玩的都很开心。
这若是一般人家,可能大多数婆婆都会很生气,“你妹妹来也就算了,还带着孩子来”,可是人家刘大娘非但不生气,还提前晒好了被子买了菜做出了待客之道。如此高情商,你觉得她大儿媳不会很感动吗?这样好的婆婆着实打着灯笼都很难找。
刘大娘跟儿媳妇相处的一些高情商准则:
第一我不会做的主,更不会干涉你们小年轻的事;
第二该帮的我帮,谁对听谁的,家和万事兴;
第三人心好都是一家人,干嘛在乎和介意那么多;
第四儿子和儿媳要是吵架,一定会跟儿媳妇统一战线。
像刘大娘如此大度心眼好的婆婆,不会跟儿媳妇有什么婆媳矛盾,也难怪当初大儿媳妹妹来造访时,大儿媳可以拍着胸脯说:“我婆婆人好的没话说,你放心来,她跟谁都可以相处很好。”
一个家,你什么都在乎反而成了麻烦,你不在乎格局很大日子也倒过的舒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