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间的矛盾应该让孩子知道吗?

父母之间的矛盾应该让孩子知道吗?,第1张

    

   这个问题和所描述的场景很有画面感,勾起了我小时候的记忆。小时候家里住在农村,我和隔壁同龄的小小姑娘是同班同学,每个早上她路过我家门口总是喊着我一起去上学。现在,记忆中关于我和她的故事不多了,留下的大段的重复的画面就是:小小始终皱着眉头怯怯懦懦地低声抽泣着,或者隐忍的泪珠挂在脸上。通往学校漫长的路上,别的小朋友唱着儿歌、欢笑着、蹦蹦跳跳地就走完了,而她却常常陷入沉思,“怎么办啊,我的爸爸又在打我的妈妈,我的妈妈该怎么办啊,她整天都在哭。”我们都是小孩子,我们哪懂家长里短的事,又哪懂怎么劝慰她,就只知道踢毽子跳皮筋都引不起她的兴趣了,她整个人都沉浸在家庭的父母不相爱的悲剧中。我们是邻居,我从没见过她的爸爸打她的妈妈,但却经常看到她的妈妈在哭泣、在骂街、在控诉,小小的整个小学阶段都被同一件事情困扰,那就是如何拯救她的妈妈。可是她不过十岁而已,三观都未形成呢,谈何拯救。

       长大后,我们搬家了,小小初中时候成绩不错,可是念完初中死活不肯继续上学了,随着在外打工的表姐离开了我们老家。在人生挺重要的岔路口,她没有走那条读书改变命运的路,而是走了那条就业改变环境的路。我记得她出发打工的那天,愤恨地对我说:“我心疼我的妈妈,可是我无能为力,我只有逃离,眼不见心不烦。”

       以前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后来,我开始回忆试着去寻找自己从家庭中得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我就会想起很多这样那样的故事。

       每一对父母都在深深地爱着孩子,但也有些父母用尽所有的力气也始终找不对真正对孩子好的那条路。我才做母亲三两年,经验不多,我也一直在总结改进中,这两天我新悟到的事情就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健康的爱,就是藏起我们的沉重世上婚姻千万种,没有哪对情侣从来不红脸不吵架,没有哪对夫妻每分每秒都希望白头到老。生活在凡间的人们,还是打打闹闹、磕磕绊绊走过来的居多。他们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父母相爱,家庭氛围没有鸡飞狗跳,永远都是融洽快乐,这个孩子长大后会常怀感恩善意之心去面对一切事情。而事实上,总有人会遇人不淑,总有男人会赌博输光家当,也有女人爱招人水性杨花,如果真的碰上一个让你对生活无望的人怎么办。两条路,一条是分道扬镳,从此你我是路人。一条是权衡利弊,我忍气吞声继续跟你苟且着过活。假如选择了第一条路,那够洒脱也够果敢,祝福你找到勇气重新开始新生活。但是一旦你选择了第二条路,就是带着你的孩子,继续跟着这个不入你眼让你诸多看不惯的人一同生活的话,请你为了孩子,把所有的沉重与负担,独自一个人承担起来。

    

   没有为什么,你是母亲,或者父亲,这是你应该做的,你天生就应该为了你的骨肉挡掉前路阴霾,所以你更不应该把生活对你的不公拿出来,祥林嫂般倾倒给孩子,增加他们的烦恼。一是他们未成年,听了也没用。二是会给他们留下阴影,不相信婚姻,这对他们以后的恋爱婚姻道路是灭顶之灾。 

       我儿子不懂事,有时候我会问他:“你爱妈妈么。”他会说爱,然后特别认真地再加上一句:“我就不爱爸爸,他不好。”他以为我和他的爸爸是对立面、对抗体,以他三岁的情商判断,立场牢牢地站在我这边就对了。刚开始我会得意地向老公炫耀:“听见没、听见没,让你不陪他。”可是后来有一次我正得意洋洋,孩子也一脸开心的时候,被我妈听到了,我妈当即就纠正我,她一边朝我使眼色一边说:“宝宝,你应该爱你的爸爸啊,因为你的妈妈和爸爸都爱你,所以要和妈妈一样爱爸爸哦。”调皮的儿子有点将信将疑,他可能觉得姥姥怎么没这么没眼力劲儿呢,没看到只有他说不爱爸爸,妈妈才开心么。于是就转移了话题,他问我:“妈妈,你爱吃西红柿么。”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不能再往歪路上带跑儿子了,就回答:“我爱你爸爸。”儿子一脸懵圈,接着问我:“妈妈,你爱坐小火车么。”我还是说:“我爱你爸爸。”然后我听着儿子咧嘴笑了,转向他的爸爸,说:“爸爸,我也爱你。”这下全家都被逗乐了,这小机灵鬼,聪明呢,转弯快着呢。

所以你看,小孩子那么敏感、那么容易接受你传达给他的讯息,你可不能拿着和他爸爸对立这件事寻自己开心,他可不知道那是玩笑。

       还有些人,或许根本就不是玩笑。一个锅里一块吃饭摸勺子久了,互生厌恶,毫不掩饰地在孩子面前倒了出来,结果呢,就是让孩子的成长意识里,始终认为,婚姻里的这两人都很痛苦,十分不幸福,那他长大了又怎么会健康的恋爱呢。

       后来,小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她和她的母亲命运十分相似。她的第一任丈夫嗜赌如命,刚开始她拼命讨好、拼命拯救,然而还是以离婚收场了。提起她为什么会选择他的丈夫,她说丈夫从来不打她,那就是她的安全感。你永远也不知道,父母的相处痕迹什么时候就出现在性格里了,它以你看不懂摸不着的形式在影响着你的判断和选择、甚至左右着你的幸福。而当我自己成了妈妈以后,我会慢慢懂得,儿子的笑声是最重要的,而他如何能保持天真快乐的心情一直成长呢,这得取决于我吧,因为我将是他成年之前接触最多的人。假如我的快乐多,那他接触的笑声就多,假如我的牢骚多,那他接受的对外界的不满就多,假如我对他爸爸爱很多,那他就会期待美好的爱情,假如我对他的爸爸全是控诉,那他就会排斥未来向他示好的异性,就算不排斥也会怀疑和不安。而爱情,是人生当中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自己深刻的体验过,我希望我的儿子在成年后,也能深刻地爱、认真地爱、幸福地爱。我要让他带着一颗充满期待的心去邂逅他命中的爱人,然后一生幸福相伴。

一、我认为孩子害怕家长,这是一件坏事。

对于孩子来说,拥有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害怕家长,看见家长了就躲避,这样的关系实在是太可怕了,孩子和家长不亲密,那么也不会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家长,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无人倾诉,那么孩子是孤单的,由于没有倾诉的对象,孩子很可能变得孤立无援,最后会变得越来越自卑。

二、孩子喜欢家长,和家长有聊不完的话题,这样才是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可能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亲密无间,当遇到烦恼的时候,和家长倾诉,当遇到快乐的时候,和家长分享,如此和谐的关系,是我们所期盼的,有些家长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没有了畏惧感,孩子就不听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孩子喜欢家长,就愿意听家长的话,孩子也不希望家长难过,因此,会想尽办法成为父母心中优秀的那个宝贝。

三、如果孩子已经有了畏惧心理,家长要反思自己,并改变这种现状。

  作为父母,如果已经发现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有很大的代沟,那么,家长一定不要斥责孩子,而应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孩子愿意接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站在孩子角度看待问题,具有同理心理,想孩子所想,相信有一天,家长就会发现,孩子特别尊重自己,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亲子关系一天比一天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亲子关系以及和父母相处的方式,会严重影响孩子以后的社交能力。

孩子会惧怕父母,其实也说明了亲子关系并不亲近,应该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那么,孩子惧怕父母怎么办?如何才能消除孩子对父母的心理惧怕呢?

一、孩子惧怕父母的心理分析

1、曾经犯错被严厉惩罚

在孩子犯错后,有一些父母不问原因,不听解释,只进行惩罚。罚过之后也不帮助孩子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规避再犯的方法。

长此以往,这种做法不但会导致孩子内心的自卑和恐惧感,还会让孩子为逃避惩罚想方设法地去掩盖错误。

2、父母关系紧张

不和谐的夫妻关系,容易让孩子误认为是由于自己不好,才会导致了父母的矛盾和争执。

因此,孩子便产生了惧怕的心理。这种惧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担心被父母抛弃的不安全感。

3、跟父母不在一起生活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从小带大的孩子身上。在孩子的心里,

父母作为最重要的角色,已经被上一辈人替代,在突然转变的新环境里,孩子因为不熟悉而感到害怕。

二、消除孩子对父母惧怕心理的3种方式

1、纠正处罚孩子的方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发生在认知和阅历都尚浅的孩子身上。

我并非提倡“不惩罚”的教育方式,但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实施,要“罚的适度”,“罚的明白”。

如果孩子已经因为犯错遭到惩罚而产生了惧心理,并且开始为掩盖错误寻找理由,此时,作为父母首先是修正自己不恰的做法。

先引导孩子如实说出自己犯得错误,并肯定孩子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再帮助孩子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避免重复的方法。

2、创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之间如何对待彼此的错误,是孩子学习处理错误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出现的错误,不猜臆,不夸大,不推诿,不牵涉其他无关因素。只是如实陈述事情的经过,对错误进行积极的反思和补救。

孩子从父母的这种处理方式上学到的是实事求是,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3、与孩子拉近距离,但不能操之过急

如果之前曾经由于不得已的原因没有陪伴孩子成长,那么,现在父母也必须接受孩子的这种陌生和疏离感。

很多想跳过这个阶段快速拉近距离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父母很功利,从而逃得更远。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也许需要一生去治愈,而原生家庭带来的温暖也可以治愈一生。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夫妻之间的争吵,大多会被家长认为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真的就只有害处吗?其实好处也不少,只不过需要家长吵架吵得有技巧。

父母“找茬”在儿子面前吵架,反而教育出高情商孩子

小敏很自豪自己有那么优秀的儿子,昨天下午下班的时候,她又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称下周家长会希望她作为优秀学生的家长代表发言。

对儿子的优秀,小敏已经司空见惯了,因为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为人处世十分“老练”,在班级里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不管有什么大事小情都喜欢让儿子去评个理。

而一些其他家长问小敏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小敏的回答总会令人大跌眼镜,因为小敏的秘诀就是在孩子面前跟丈夫吵架。

跟其他家长刻意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从来不争吵不同,小敏跟老公不仅不会避讳在孩子面前的争吵,甚至有时还会故意制造机会跟丈夫吵一架。

而儿子就在通过观察父母吵架到和好的过程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以及学会了与人沟通解决矛盾的技巧,所以久而久之就也具备了很高的情商和社交技能。

分析

相信在很多家长听来,小敏的育儿方式显得有些另类,但是却十分有道理,父母适度的争吵确实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正面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楠和美国卡罗莱纳大学的教授谢丽尔曾经做过一项跟踪实验调查,结果显示在争吵中表现出亲近感和同理心的父母,更能给孩子安全感,也会让孩子具备更积极的心态。

因为父母的争吵可以让孩子不惧怕与他人会产生意见分歧,重要的是不是逃避,而是积极去面对,并且通过合理的沟通来达到与对方共情,这样孩子就会学会很多人际关系的应对技巧。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地在孩子面前“吵”呢?

1避免人身攻击

人在争吵的时候容易情绪失控,所以说出来的话有时就会形成了对对方的人身攻击,这样的吵架对孩子而言毫无好处,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恐惧。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争吵的时候要注意就事论事,避免人身攻击,这样才会让孩子明白当有不同的意见时发生争吵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单地宣泄情绪。

2不强迫孩子站队

很多父母在吵架的时候,容易把孩子也卷进来,但是方式却不对,因为父母是希望孩子能够站在自己这面,支持自己的。

但是对争吵本身来说,其实与孩子无关,如果父母强迫孩子站队,孩子只会变得手足无措,反而失去了冷静分析判断的机会。

孩子不应该成为父母吵架的矛盾受害者,父母更应该阐明各自的观点,让孩子清晰地了解父母因为什么而争吵。

3让孩子看到矛盾被解决

争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通过讨论和争辩最终解决矛盾的,也就是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和好,父母要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明白,家人之间发生争吵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争吵并不会影响父母相爱,也不会影响自己得到父母的爱,这样也有利于孩子将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贴心寄语:

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在孩子面前争吵看似没有大碍,但如果父母没有掌握好尺度和技巧的话,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还是存在的,所以父母还是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生活当中,很多爸爸妈妈常会因为不愉快而发生争吵,但是你知道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争吵会有什么影响吗?

首先,它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尤其是6岁以前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们理解不了太复杂的事情。父母争吵时,他们首先感觉到的是:“爸爸妈妈生气啦!”,有些孩子甚至会觉得是自己造成的,从而感到害怕不安,不知所措。

其次,它会让孩子模仿。有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复印机,孩子是父母的复印版。孩子很多的行为都是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一对习惯在孩子面前争吵的父母可能会收获一个习惯大吼大叫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容易指责他人、情绪失控,可能会把这种模式带到他与同伴的相处和今后的问题解决当中,不利于他的社会交往和人格发展。

最后,经常争吵的父母可能会忽视对孩子的照顾,让孩子感受不到家里的温暖,可能会导致他向外界或其他事物寻求安慰。有些孩子年纪轻轻就学着逃学、抽烟、迷恋网络游戏、加入不良团体等,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来自于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

所以,建议各位爸爸妈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假如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建议您这么做:

夫妻两人可以提前做个约定:一旦有了争吵的苗头,至少要有一方迅速抽离当下的环境,并想办法调整情绪。爸爸可以去阳台上静静地站一会儿,妈妈可以去卧室安静地坐一坐,等到情绪平静了之后再去沟通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把争吵的程度降到最低。

如果已经当着孩子的面吵完了,那么父母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首先,不管孩子的反应是什么,父母都要走到孩子跟前,为自己的失态行为给孩子道歉;然后,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跟孩子解释你们发生争吵的原因,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不是他造成的,一定要表达出爸爸妈妈不管发生什么,都是爱他的;最后,爸爸妈妈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这个举动非常重要,除了让孩子亲眼看到爸爸妈妈重归于好,还让他学会一些社交技能------将来与人交往时能够不怕冲突,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冲突。

总之,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如果真的忍不住吵了起来,事后也要正确处理,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339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