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三者都有相关关系可以吗

实证研究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三者都有相关关系可以吗,第1张

实证研究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三者都有相关关系可以。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之间存在一种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变化,而中介变量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量是指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量。

变量是程序中数据的临时存放场所。在代码中可以只使用一个变量,也可以使用多个变量,变量中可以存放单词、数值、日期以及属性。由于变量让你能够把程序中准备使用的每一段数据都赋给一个简短、易于记忆的名字,因此它们十分有用。变量可以保存程序运行时用户输入的数据(如使用InputBox函数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对话框,然后把用户键入的文本保存到变量中)、特定运算的结果以及要在窗体上显示的一段数据等。简而言之,变量是用于跟踪几乎所有类型信息的简单工具。

因为特质是个人特有的人格气质。

中介变量是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中介,是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质性的、内在的原因。而特质是个人特有的人格气质,所以不能作为中介变量。

 1、自我效能感

在其建立的社会认知理论中初度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塑造他们的生活和环境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被称为“个人动因”,与外部力量同时影响着个人发展,而自我效能感则是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信念,是行动的重要基础。

在这一理论中,班杜拉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人是行动的动因,人能主动地根据自身意愿选择行为来适应环境,个体对其行为能力的自我信念,即自我效能感,也可以决定个体行为的表现。

任一活动的转化都需要效能预期,而且这种能力的自信程度会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效能感被视为人类动因的中心机制,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基础。

自我效能感可以决定个体对事情的选择及完成时的坚持性,可以影响人们面对困境的态度,还可以影响活动时的态度和情绪等,从而进一步影响事情最后的结果。

继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提出后,后续研究者对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内容扩充,将自我效能感概念延伸到其他行为领域中,例如人际交往效能感、团体效能感等等。但究其根本,均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一种主观感知,只是这种主观感知具体针对某个特定领域的能力。

 2人际交往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我能力的整体认识和信念,可以具体到不同的领域,这就形成了个体某方面能力的自我效能感。以自我效能感理论为依据,有学者开始对人际交往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了人际交往效能感这一概念。

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领域的自我效能信念。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在人际交往情境中掌握的适宜有效的技能的能力的自评价。效能感是指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交往活动的判断。

人际关系效能感既然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否达到某个交往目标的一种主观预期判断,那么具有较高人际交往效能感的个体则会认为自己有能力顺利开展社交活动并且能够与他人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信念又将激发个体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一系列的社交活动,并在交往中自我卷入更高以及表现出更好的沟通技巧,保证了社交活动的良性、有效讲行。

 3恋爱效能感

在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在浪漫关系领域的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即恋爱效能感。恋爱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在浪漫关系中能带来期望的关系结果和满足恋人需求的能力上的自信。等认为浪漫关系中的效能感是个体捕捉及评估自身在浪漫关系中发展的交往能力的感知,这种自我感知是普遍的,不仅限于具体的伴侣或关系。

恋爱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基于对自身恋爱能力的感知,对自己能否解决恋爱中的问题、拥有良好的恋爱关系的信念。”其本质是个体对恋爱能力的信心和信念,是自我效能在恋爱中的体现。

恋爱效能感由五个维度共同构成:乐观坚定一一个体对于自己未来感情的积极期待及坚定信念,它体现出个体的效能感中对于结果的预期;关心体贴一一个体对于恋人情感的理解及支持的能力;自卑怀疑一一个体对于自身在恋爱中的魅

力及吸引力的评价;独立自主一一个体适宜把握个人的空间距离,平衡恋爱与工作学习关系的能力;矛盾化解一一个体在恋爱冲突情境中的自控及协调能力。

本研究认为恋爱效能感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在浪漫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是个体基于对自身恋爱能力的感知,对自己能否解决恋爱中的问题、拥有良好的恋爱关系的信念。就像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表现产生决定性影响、人际交往效能感能有效促进个体开展和维持良好的社交活动一样,恋爱效能感也有可能对浪漫关系及浪漫关系中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恋爱效能感作为自我效能感在爱情领域的延伸,其来源很大程度上跟自我效能感一样。自我效能感的四种获得方式是:动作性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语言说服以及生理和情感状态,其中动作性掌握经验,也称个体的直接经验,是最具影响力的效能信息。换言之,对于恋爱效能感,个体的直接恋爱经验或者成功解决冲突矛盾的经验也是其最大的影响因素。

如果个体缺少过去经验作为自身恋爱能力的评价基础,无法直接了解自己的能力,那么就会依赖于观察和评价相似他人的成功行为、其他传播媒体等来提高自身的效能感,这属于通过替代经验获得效能感。

语言说服往往通过对个体行为的评价反馈中传递,可以是自我说服,也可以是他人说服,对自己或他人的能力进行评价性反馈可以有效提高效能感。另外,身体状况、应激水平、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倾向都会影响个体对自身能力的判断,改变效能信念。

除此之外,有研究显示,男生由于通常要求自己在浪漫关系中表现得更加优秀和出色,但在大学阶段还尚未形成恋爱方面稳定的自我概念,因此相对于女生更加怀疑自己在异性面前的魅力,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

个人过去的恋爱经历或者身边人的恋爱经历发生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一定程度上这些经历是与个体成长环境有关的,因此,成长环境对恋爱效能感也会存在影响,例如,有研究显示,城镇大学生的恋爱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恋爱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恋爱效能感与浪漫关系的质量、满意度、和谐度等有密切关系,周露霖研究表明,亲密的恋爱关系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有明显的正效应。陈幼迪关于大学生择偶效能感的研究显示,大学生择偶自我效能感的强度是影响其恋爱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择偶自我效能感强度高的大学生其恋爱和谐度也较高,择偶自我效能感强度低的大学生其恋爱和谐度也较低。

恋爱效能感是成人依恋与情感倦怠之间的中介变量,恋爱的自我效能感是成人依恋影响其情感倦怠的重要内在机制。对大学生恋爱效能感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显示,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恋爱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且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够预测恋爱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通过对行为选择、动机、认知以及情感四个方面的影响使任务产生不同的结果,而个体面对冲突的应对倾向和采取的应对方式正是一种行为选择恋爱效能感作为自我效能感在浪漫关系领域中的一种体现,在发生浪漫关系冲突时,同样对冲突应对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如果恋爱效能感是个体对浪漫关系中典型困境的整体评估,那么它更多的是基于自身的经验以及在相似的情境下的自我参照,而不太依赖于具体伴侣的行为。从三个方面详细分解自我恋爱效能感对个人的重要性

1排除法排除法(elimination method)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

去如果外界的噪音和光线影响实验,最好的办法是进入隔音室或暗室,这

样可把它们排除掉霍桑效应和实验者效应会影响实验结果,最佳的办法是

采用双盲实验(double blind experiment)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看,排除

法确实有效但用排除法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缺乏推论的普遍性例如,如

果顾虑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彼此接触会影响实验结果,而采用自动呈现刺激及

自动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则所得结果便不能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同类行为

作出推论和解释

2恒定法恒定法(constant method)就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如果消除额外变量有困难,就可以采用恒定法不同的实验场

所、不同的实验者、不同的实验时间都是额外变量有效的控制方法是在同

一实验室、由同一实验者、在同一个时间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使用同样的实验

程序进行实验如果实验时强度变化的噪音无法消除,则可以用噪音发生器

发生恒定的噪音来加以掩蔽除上述实验条件保持恒定外,实验者和控制组

被试者的特性(如年龄、性别、自我强度、成就、动机等)也是实验结果发

生混淆的主要根源,也应保持恒定只有这样,两个组在作业上的差异才可

归于自变量的效果用恒定法控制额外变量也有缺点:(1)实验结果不能推

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去例如,如果只用男性成人作为被试者进行实

验,其结果不能推广到女性成人(2)操纵的自变量和保持恒定的额外变量

可能产生交互作用例如,如果被试者是男性,实验者是富有魅力的女性,

实验时,实验者可能使被试者分心这是交互作用产生的额外变量

3匹配法匹配法(matching method)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

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者和实验中要完成

的作业具有高相关的特点;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把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者

的特点匹配成相等的若要做“练习对学习射击成功影响”的实验,先预测

一下被试者打靶的成绩,然后把两个预测成绩相等(击中环数相等)的被试

者分别分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匹配成条件相等的两组被试者参加实验这种

方法在理论上虽然可取,但在实际上很难行得通因为,如果超过一个特性

(或因素)以上时,实验者常感到顾此失彼,甚至无法匹配例如,实验者

要同时考虑年龄、性别、起始成绩、智力等因素,力图使所有因素均匹配成

相等而编为两组就很困难了即使能解决此困难,也将使很多被试者不能参

加这个实验更何况,属于中介变量的诸因素,如动机、态度等,更是无法

找到可靠的依据进行匹配因此,匹配法在实际上并不常用

4随机化法随机化(randomization)是根据概率理论,把被试者随机地

分派到各处理组中从界定的被试者总体中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法抽取被试

者样本,由于随机取样使总体中的各个成员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

大的可能性使样本保持与总体有相同的结构随机取样后,再把随机抽出的

被试者样本随机地分到各种处理中去例如,有三种处理组:实验一组、实

验二组、控制组给每一处理组指定一个数字,如0、1、2,并定好先分给

样本A,再分给样本B、C如果在随机表上遇到“2”,就把样本组A 定为控

制组;再遇到“0”,就把样本组B 定为实验一,依此类推从理论上讲,随

机法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因为根据概率理论,各组被试者所具备的

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它不仅能克服匹配法顾此

失彼的缺点,还能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如动机、情感、疲劳、注意等)

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者,也能应用于呈现刺激的安排例如,如果有许

多处理施加于被试者,为了消除系列效应(即前面的处理对后面的处理的影

响),可以用随机法安排各种处理出现的顺序

5抵消平衡法抵消平衡法(counterbalancing method)是通过采用某些

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的方

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序列效应(sequence effect)如果给被试

者施加一系列以固定顺序出现的不同处理,被试者的反应将会受到时序先后

的影响如果先后两种处理在性质上无关,就会产生疲劳的影响这两种影

响都可以使实验发生混淆,因而要加以抵消如果只有A、B 两种处理,最常

用的抵消序列效应的方法是用ABBA 的安排即对同一组被试者先给予A 处

理,再给予B 处理;然后倒过来,先给予B 处理,再给予A 处理如果对几

组被试者给予两种以上的处理,为了抵消序列效应则可采用拉丁方实验

(Latin square experiment)

6统计控制法上述各种方法都是在实验设计时可以采用的这些方法统

称为实验控制(experimental control)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上述的

各种方法不能使用,明知有因素将会影响实验结果,却无法在实验中加以排

除或控制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做完实验后采用协方差分析(或共变数分析)

(analysis of covariance),把影响结果的因素分析出来,以达到对额外

变量的控制这种事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统计控

制(statistical control)例如,在对两班学生进行实验以比较两种教学

方法的好坏时,虽然实验者事先知道此两班学生的智力不等,但限于条件,

实验前却无法对智力因素加以控制使两班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当显然智力是

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实验后,使用协方差分析将智力因素所产生的影

响排除后,就可以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了统计控制法除协方差分析外,

还可用偏相关等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72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