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教育 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指导帮助,而不是伤害。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育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适当的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下面我整理了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技巧01
1、就事论事。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去翻旧帐。更不能不针对个人的个性与品格,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导致学生与你对立。
2、寻求合作。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独立,自治权越多,敌意越少,越自立就越不会怨恨别人。和学生交流避免命令可以减少反抗。如果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要放弃与学生争辩,因为 辩论 只会带来反辩,特别在课堂上学生发生轻微不当行为的时候,改变上课气氛比设法改变学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合作。
3、用心接纳。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了解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向学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评与非批评的语言效果不一样。非批评的语言不涉及情绪并且减少冲突,而批评的语言引发怨气、制造紧张。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期待,用“我”字开头;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请求,则用“你”字开头比较好。
4、在愤怒时不能用侮辱的语言。在现实中班级人数多,自然需求就多,有时造成教师愤怒是不可避免的。学生经常惹你生气,教师可以宣泄怒气但不可以侮辱人,不抨击学生的品行。老师生气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话。
5、不给学生贴标签。贴标签就是一种伤害,贴标签的形式有:以成绩、以相貌、以家庭、以财富、以表现等贴标签。处置学生问题时要尽量避免评断和预测,评断的结果可能会使学生形成真的毛病。学生通常照着老师的消极性语言成长,变成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6、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学生,这样学生容易接纳你,也有益于问题的解决。教师不剧烈的反应,对学生具有长远的影响力,能使学生懂得尊重、自治、自我负责,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7、简明扼要。教师要像剧作家一样引人入胜,学生会对喋喋不休的老师关起心门。教师解决眼前的问题时,应避免长篇大论究将来的责任和过去的经历,没有必要钻牛角尖。老师如果忽略学生的情绪而采取罗嗦复杂的解释,学习就难以进行,甚至终止。
8、不要讽刺。尖酸刻薄的教师尤其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师生沟通不容许使用有害的语言。老师的工作是帮助,不是伤害。学生出现困难时,迅速的安慰,讽刺帮助不了他们。
9、纠正指导。学生没有不犯错误的,当他们犯错误时需要的是指导,不是苛责。有效的纠正能够指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便于学生改正。适当的沟通可以改善教育,适当的沟通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沟通要真诚,而不能造作。虚情假意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让学生感到反感。总之,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当注意:激发学习、鼓励自治、支持自尊、树立自信、消除焦虑、去除恐惧、减少挫折、平息愤怒、化解冲突。
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技巧02
一、学会聆听学生
以前,当学生犯错误时,我总是习惯于采用批评教育的 方法 ,认为自己的“ 经验 之谈”是“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潜伏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情感障碍。正如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孩子想尽快逃脱你的喋喋不休的一种手段罢了。”这个道理是我在与班上的一名小男孩由“对抗”到“对话”的关系转变中领悟出来的。要想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老师首先要学会聆听,只有积极聆听孩子的诉说,老师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与愿望,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孩子的内心,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小男孩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顽劣”的印象。开学第一周,他就接连出现早自习打闹,上课讲话、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现象。 我开始一次次地找他谈话,给他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可是面对我的询问和说教,小男孩总是强词夺理,极力为自己狡辩。他的抵触情绪使我开始 反思 自己的教育方法,应该寻找一把真正能打开他心锁的钥匙。他为什么总为自己辩解为什么不听劝解为什么屡教不改于是,我想到了和他关系紧密的人——家人,同学。我便尝试与他家人和关系好的同学交流沟通,了解他的情况,通过和他父亲及同学的谈话,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孩子父母离异,对后娘极为不满,个性很强,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我行我素,懒散,缺少合作的意识,这就是导致他在很多时候表现出令人不快的言谈举止的原因,所以,他为了维护自尊,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他总是极力申辩,不肯承认错误,防范意识强,总是以进攻别人的方式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因此,我觉得现在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地对他教导,而应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倾听,听一听他的理由和委屈,听一听他的愿望和要求,于是,我决定试一试。当他犯错误时,我不再采取批评他的态度,而是找一个能使人心平气和的环境和他谈话,每次我都是倾听者,他是讲述者。在倾听的过程中,我偶尔作一些简洁具体的回应,以帮助他去清楚了解他的感受和经历,如: “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在这件事上,也不能全怪你”这样中立而表示理解的话。他的眼睛告诉我,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慢慢地,我们的谈话中出现了这样的语言:“老师,我尽快把作业补好。”,“老师,我错了。”,“老师,下次我不会了。”……我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惊喜,依然温和地看着他。每次谈话结束后,我都会拍一下他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会做得很棒。”他逐渐学会了管理、合作和反思自己。我的积极倾听使他懂得了如何管理好自己,如何与他人合作,等道理,并让他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这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修正着自己,并在不断进步中得到快乐。
二、学会无声的沟通
以前,我对“沟通”二字的理解是不全面的,认为老师只有和学生谈话才叫沟通。事实告诉我,无声的语言同样可以发挥沟通的效能,而且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便捷、快速、有效,这是师生沟通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写出的评语和符号,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在无声的沟通中建立。比如,在交往中,正确使用老师的目光,善于利用自己的眼睛洞察和控制学生的心理,促成师生间的心理相容、相通。在课堂上,学会调整你的目光,照顾到班上每个同学,对专心听讲的学生,用热情的目光,表示满意的心情:对精力不集中,搞小动作或窃窃私语的学生,老师就用冷漠的目光注视几秒钟,待双方目光接触后再离开,这样既起到了告诫作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然,这就是师生之间最佳的无声而有效的沟通。另外,在师生交往中,教师注意运用手势语言的幅度、次数、力度等技巧,也能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三、学会笑对学生
人们常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发自内心并渗透感情的微笑是 人际交往 中的“润滑剂”,是人际沟通中的“增效剂”。因此,不管怎样的学生,也不管他怎样的生气,只要老师你张嘴对他微笑,他就会感到你没有恶意,就会放下戒备心,听你说话,就会渐渐打开心扉和你交谈,就会渐渐的接受你的观点,去反思,去自省,进而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记得我班有一位大个子男生,性格十分倔强,喜欢我行我素,从来就是吃软不吃硬的那种,我刚一开始不了解他的情况,一旦发现他有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就马上板着脸批评、指责他,而这位男生不但不接受,还会马上站起来跟我狡辩,结果弄得我不知所措,草草收场,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后来我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了反思。一次,在课堂上他又在掉头与后面的同学讲话,此时我并没有马上制止他,而是微笑着对他说,“某某同学,有事下课再说,好吗此时,他马上回过头来,并停止了讲话。课后,我找到了那个学生,又微笑着对他说:“老师现在想了解一下你刚才上课想说什么,不知你愿不愿意告诉老师”他愣了一下,当他看到我的笑脸时,脸上一脸愧色低着头说:“老师,是我不想听课,找同学闲聊。”“噢,是这样。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他脸一红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我向您保证,以后绝不再犯了。”“你能认识错误,而且以后不再犯了,这很好,老师相信你。”我拍着他的肩膀再次微笑着对他说。“好,你现在可以回课室了。”果然,这一招很管用,在以后的课堂里,很少见他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出现。而且,他每次见到我,也总是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想,如果我不是微笑着与他沟通,很难有这样的叫人开心的结果。
如果就专业分类的话
心理学本科阶段一般有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几个专业,心理学大多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心理学搞心理咨询或者人力资源管理等,临床心理学可以当心理医生。
硕士阶段一般分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三个专业。前两个大都是进高校当对应学科的老师,应用心理学的硕士生活跃在咨询、治疗、工业、人事等各领域。
博士的专业就更加细分了,总之,现在这个专业出来的当老师的居多,也有一部分搞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有一部分去企业搞人力资源或团体训练等项目了:) ◆ 理论心理学
心理:心理活动范畴
意识:意识起源,意识流,无意识,心身关系,心身等同论,心物同形论,心身平行论,心身交互作用论,副现象论等。
理论流派:经验论,反映论,还原论,拟人论,反射学,反应学,定势理论,心理主义,唯心理观,生物学化,社会学化,黑箱理论,形神论,人贵论,知行论,习与性成等。
行为科学
◆ 普通心理学
感觉
感觉性 感觉阈限
心理物理定律:韦伯定律
信号觉察论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视觉:明视觉与暗视觉,视敏度,马赫带,侧抑制,特征觉察器,空间频率,闪烁临界频率,颜色视觉,色觉,色觉理论,自然颜色系统,孟塞尔颜色系统等。
听觉:听觉理论,听觉空间定位等。
嗅觉 味觉
肤觉:触觉,两点阈等。
痛觉 振动觉 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注意: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稳定性,分心等。
知觉:知觉选择性,知觉恒常性,图形知觉,图形掩蔽,图形后效(倾斜后效,麦科洛后效,动觉后效),空间知觉(深度知觉-随机点立体图,大小知觉),生态光学,运动知觉(似动),时间知觉,言语知觉,可懂度,知觉学习,错觉,统觉,直觉等。
表征:表象,遗觉象等。
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意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识记(无意义音节),保持,再认,再现,回忆,追忆,遗忘(保持曲线,遗忘曲线),记忆恢复,记忆的系列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蔡戈尼克效应,记忆术等。
联想:自由联想,控制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等。
学习
想象:纪想
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无意象思维等。
问题解决:问题空间,启发式方法,尝试错误,顿悟等。
决策
概念:概念形成,人工概念等。
理解
信息加工心理学:物理符号系统假设,ACT模型,平行分布加工等。
人工智能:
图像识别:模板匹配模型,原型匹配模型,“泛魔”识别模型等。
GPS程序 EPAM程序
情绪和情感:情绪理论,情感两极性,情操,表情,心境,热情,激情,厌烦,恐惧,愤怒,应激等。
意志 意向 兴趣
动机:动机理论
需要:需要层次论
行为:刺激,反应,诱因,内驱力,定势,本能,运动(运动协调),动作(反应时,念动动作),习惯,行动,作业,操作,技能,活动等。
语言
言语:内部言语,外部言语,言语交往等。
阅读 理想 人格
个性:素质,能力(智力,智能-智力结构理论),认知方式,元认知,内化与外化,天才等。
气质:
性格:外倾,内倾,自卑感,思维型,艺术型,遗觉型等。
心灵学:超感官知觉(遥视),心理致动等。
◆ 生理心理学:功能系统理论,大脑皮层功能等势说,大脑皮层功能定位说,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大脑皮层联合区,丘脑-皮层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皮层非特异投射系统,基底神经节,小脑,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统,神经递质,反响回路,自发电位,诱发电位,感受野,割裂脑,自我刺激,昼夜节律,近日节律,利手,巴甫洛夫学说(条件反射学说,分析器学说,高级神经活动规律,两种信号系统学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动力定型),摄食调节,饮水调节,性行为的生理基础,学习和记忆的脑机制,情绪的生理机制,运动的生理机制,睡眠,觉醒,遗传与行为,激素与行为等。
◆ 动物心理学:习性学(固定动作模式,印刻),行为的个体发生,社会生物学,动物交往,动物的智力等。
◆ 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研究与理论: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成熟、学习与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动力,教育与发展,认知发展阶段论,发生认识论,表象模式发展理论,人格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阶段论,复演学说,儿童学,游戏,模仿,印刻,关键期,自我中心主义,早期经验,亲子关系等。
个体发展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
儿童心理学:
动作发展: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抓捏反射,巴宾斯基反射等。
认知发展:注意发展,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发展等。
个性发展 独生儿童 超常儿童 低常儿童 问题儿童 缺陷儿童 狼孩
少年心理学 青年心理学 成年心理学 老年心理学 毕生发展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实验社会心理学 应用社会心理学 教育社会心理学
商业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
法律心理学
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
审判心理 作证心理
咨询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宗教心理学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
理论学说
角色理论:性别角色,两性差异等。
归因理论:归因偏向
场论
认知相符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一致性理论
相互作用论:符号相互作用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公平理论
平衡理论 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概念及过程:社会适应,社会化(内部化),社会知觉,人际知觉,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理论,合群,孤独),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自我(自我知觉),态度(态度理论,态度形成和改变,态度测量),信念,价值观,定型,宣传,交往,沟通(人际沟通,大众沟通,沟通网络),竞争与合作,利他行为,顺从,侵犯,旁观者介入与冷漠,替代体验,模仿,感染,时尚,暗示,偏见,流言等。
群体心理学:群体理论,群体思维,群体凝聚力,团体动力学,社会心理气氛,小团体意识,群众行为,群际关系,参照群体,集体,集体成员自决,价值定向一致,舆论,民意测验,领导,领导风格,个性消失等。
◆ 教育心理学
学习心理
学习理论:联想反射理论,联结理论,认知理论,联结-认知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等。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学习模型 学习分类学说 学习准备 学习动机 学习定势 学习的强化 学习测量与评定
学习迁移:经验泛化说,分析概括说,相同要素说等。
学习的方式方法: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指导学习,掌握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学习竞赛,潜伏学习,过度学习等。
学习差异 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学习的心理卫生
学科教学心理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外语教学心理学,自然学科教学心理学,社会学科教学心理学等。
教育工艺学: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机器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学辅导等。
智育心理学:知识掌握,智力技能,操作技能,能力差异等。
德育心理学:品德,品德结构,品德形成,品德发展理论,品德差异等。
体育心理学 美育心理学 教师心理
◆ 医学心理学
意识障碍 睡眠障碍 梦游症 感觉障碍
知觉障碍:错觉,幻觉等。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遗忘症,错构症和虚构症,似曾相识症和旧事如新症等。
智力障碍:智力落后,痴呆等。
情感障碍:焦虑
意志障碍
思维障碍:违拗症,妄想等。
强迫状态
言语和语言障碍:口吃,缄默症,失语症等。
人格障碍:精神病态
性行为异常:同性恋
心理防御机制 紧张状态
心理治疗:暗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格式塔疗法,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代币奖励,生物反馈,催眠疗法,气功疗法等。
康复心理学
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儿童期心理卫生,青年期心理卫生,成年期心理卫生,老年期心理卫生,群体心理卫生等。
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病理心理学 心理生理医学 心身医学 护理心理学 临床神经心理学 针刺镇痛的心理学研究
缺陷心理学:盲人心理学,聋哑心理学等。
◆ 工业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人性理论,目标设置,层峰结构,人事心理学(工作分析,人员选拔,职业指导),组织开发,组织变革,行动研究,领导,参与管理,权变理论,霍桑实验,组织水平决策,期望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等。
劳动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
工效学:模拟,工作时制,工作负荷,心理负荷,追踪,绩效评估,动作与时间研究,照明效应,噪声效应,温度效应,振动效应等。
人机系统:显示器,控制器,视觉显示终端,人-计算机相互作用等。
安全心理学:疲劳
航空与航天心理学
◆ 文艺心理学
审美心理学 实验美学
美感:艺术直觉,联觉等。
音乐心理学:音乐想象,音高辨别,听觉节奏感,音乐表演心理等。
文艺才能
文艺创作:灵感,具象等。
文艺欣赏
◆ 运动心理学
运动员心理:运动员的知觉,运动员的特殊感觉,运动员的心理选拔,运动员心理训练等。
裁判心理 竞赛心理 观众心理
◆ 其他专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物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言心理学,汉字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数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心灵学。 应该是社会心理学吧
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有什么
1一般描述 对意识状态的描述是基本的。双相障碍患者的意识一般是清晰的,但病情十分严重者可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应注意仪态的整洁程度和合适性,有无过度打扮或不加修饰;夸张的体态语言;动作的量、幅度、敏捷性;语量、语速、语调和音量;对检查者的态度是友好还是轻蔑、敌意、高傲、嘲弄;对检查的合作程度。
2感知觉 注意患者有无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幻觉,以及有无人格解体和非现实感。
3心境和情感 情绪抑郁或高涨是双相障碍的核心症状,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并不能主诉有抑郁或高涨的情感体验。检查躁狂或抑郁症状时,应注意外显的表情、兴趣和内心的体验。检查者还应该注意,有的抑郁心境表现为兴趣缺乏,有的躁狂没有情感高涨却表现为易激惹。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询问其高涨或低落的情绪是否为持续性,即一天中是否大部分时间都存在,这种情况是否每天都是如此因为在临床上检查者常只重视症状的有或无,错将因外界因素引起的短时相应情绪反应视为病态,而忽略病理性心境障碍常是缺乏外界因素的,并在一定时间内是持续存在的,因此容易造成误诊。此外,还需注意与情感淡漠和精神运动迟滞造成的表达困难相区别。情绪抑郁是消极的、负性的情绪表达增加,情感淡漠是情感表达的减少或缺乏。此外,还需注意情感反应的适切性。
4思维 注意患者交谈主动还是被动;语流、语速、语调如何;谈话主题是否随境转移;内容是否夸大或自卑自责;是否伴有较多的手势或躯体语言;言语内容是否流畅、连贯或有逻辑性;谈话是否有对象;兴奋话多是否在人多时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双相障碍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思维奔逸、思维随境转移、音联、意联,而情绪低落时则出现思维缓慢、迟钝等。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躁狂患者思维联想速度极快,而言语表达往往跟不上联想,因此听上去话题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容易误为思维松弛,此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绪背景、行为与外界环境的关联性进行判断。
双相障碍患者最多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躁狂期的夸大妄想和抑郁期的罪恶妄想。此外,也可有各种偏执观念、先占观念、强迫观念、自杀观念等,应注意思维内容与情感基调的协调性。可通过询问诸如“有无特别的能力,大量的财富”等获悉躁狂患者有无夸大妄想。有时患者会表现出一种高傲或不可一世的态度,提示夸大妄想存在的可能,或是自我评价过高。
5认知功能 大部分患者能正确定向,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可能在检查中不能正确回答有关周围客观事物的问题。医生应该判断患者能否讲出大致的日期和时间。可依据患者的言谈举止,来判断其能否对当前环境做出正确定向。记忆检查结果受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躁狂发作时患者的被动注意增强和老年期抑郁发作时的假性痴呆,均影响认知功能的检查结果。
6意志躁狂 患者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其意志行为常是冲动性或非理性的,如随便购物、交友、性乱交或盲目投资等。
7自制力 严重躁狂发作者一般无自知力;严重躁狂患者常因判断力损害而做出非理智行为,甚至可触犯法律。轻中度躁狂患者自知力大多可保持完好。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双相障碍是躁狂与抑郁循环发作或混合发作的心境障碍。
根据双相障碍的亚型分类,可分为以下三种双相障碍的表现。
1、目前为 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 ,这类患者当下正体验到的是躁狂发作。和躁狂症不同的是,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在躁狂发作前已有至少一次抑郁发作。而躁狂症患者从未出现抑郁发作的情况。
2、目前为 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 ,这样患者当下正体验到的是抑郁发作。和抑郁症不同的是,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在抑郁发作前已有至少一次躁狂发作。而抑郁症患者从未出现躁狂发作的情况。
3、目前为 混合性发作的双相障碍 ,这类患者当下正体验到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反复轮流循环发作。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属于你方唱罢我登场,转换时没有明显的间歇期,或数小时内迅速交替出现且症状均很突出。
因此双相障碍曾经也被称为”躁郁症”,通俗讲,就是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体验到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两种不同心境障碍循环发作。表现出现的状态可能是一会儿很亢奋,一会儿很消沉;一会儿行为亢奋,一会儿一动不动呆如木鸡。
当然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也称 情感 性精神障碍,不能简单以表现出来的现象进行判断。 必须前往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由医生诊断,并遵循医嘱治疗 。
因此患有双相障碍的患者,应首先考虑进行治疗,当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时,根据医生医嘱进行后续治疗。如有需要,也可寻找具有国家从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沙盘 游戏 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以帮助患者疏导情绪,探寻内在世界,找寻属于自己的舒适区。
这位同学,你好!我是专业心理医生一心老师。心疼你的遭遇。但是请你不要气馁,你的困难,我可以帮助你。
双相 情感 障碍,虽然让人很难受,甚至有些崩溃,但是它是可以自愈的。只要你能够启动你的心力!
接下来,我将告诉你如何启动心力。
一、了解你的病情究竟处于哪种情状?
双相 情感 障碍顾名思义,是抑郁与躁狂的综合体。但是他们的组合方式有三种,首先判断你究竟是属于哪一种,我们要想消灭它,就要先了解它。正所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是也。
1双相I型:病程中以抑郁发作为主,其中至少一次轻躁狂发作经历。所谓轻躁狂,是指仅仅表现为莫名的心情很愉悦,通常持续时间不长,因此很难被察觉,故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2双相II型:病程中也是以抑郁发作为主,期间至少一次躁狂发作。不仅仅是心情愉悦,同时有躁狂的其他症状。这一类型比较容易识别。
3循环型:顾名思义,抑郁与躁狂,循环交替发作,都能达到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
二、双相 情感 障碍的本质是什么?
抑郁与躁狂的本质都是自卑。所以双相 情感 障碍的本质也是自卑。
抑郁是对自我过去的否定,是真实的自卑。躁狂的症状指向是自负,是不可一世的自负,但是我们都知道,自负的实质是极度的自卑,当人自卑到极点,有两种表现方式:把自己埋进尘埃,或是把头颅高高地昂首,表现的不可一世。正如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双相 情感 障碍恰是将两种方式演绎地淋漓尽致,就好像人格分裂似的。
三、双相 情感 障碍怎么治疗?
心病还须心药医。所谓心药,即是你自己的心。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真正能够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要相信“人定胜天”。所以,启动你的心力,疾病自愈!
我们先来看看他是怎么自愈的。
他是一个双相 情感 障碍循环型患者,具体的表现是每周前三天抑郁,抑郁的时候达到重度抑郁的标准,他难受的想自杀。第四天开始自然转躁狂,兴奋,躁动,自以为是,睡不着,因为太过兴奋,他也想要杀掉自己。最后一天,病情略微缓解。
当他找到我的时候,这样暗无天日的日子他已经过了4年。我告诉他“在我看来 精神疾病患者是最接近觉悟的状态,只是他们在通向觉悟的途中走岔了路,被迷障了” 。他接受了我的观点,于是开始了启动心力的旅程。我与他分享我的生活态度:“ 生活需要一点‘轻躁狂’。” 这句话的本意是,我们需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他认可了这一态度。
总结:心病了,就用心来治;心变了,病就没了!双相 情感 障碍可以不药而愈,只需启动心力——重建自信,重获能量,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100%的责任。
你学会了吗?如有疑问,请与我联系。祝你早日康复,收获鲜花般灿烂的人生!
我是一心,我爱你,如同爱自己!
任何时候,身体都是首位的。
如果确诊了双相 情感 障碍(躁郁症),那么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其他都可以先放一放,包括学业。但可以明确的是,无法面对学业只是暂时的,只要病情缓解了,就自然可以面对了,这是众多临床案例证实的事实。
相信你会走出当前低谷,迎接美好明天。
条件:
1、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2、交费年限(含视同交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
3、因病或外因致残,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符合以上三条的人员,可办理病退,否则,不能按因病办理退休。
标准:
1、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
2、长期重度呼吸困难。
3、心功能长期在Ⅲ级以上。左室疾患左室射血分数≤50%。
4、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治疗无效。
5、各种难以治愈的严重贫血,经治疗后血红蛋白长期低于6克/分升以下(含6克/分升)者。
6、全胃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或小肠切除3/4。
7、慢性重度肝功能损害。
8、不可逆转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期。
9、各种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心、脑、肾、肺、肝等一个以上主要脏器严重合并症,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10、各种恶性肿瘤(含血液肿瘤)经综合治疗、放疗、化疗无效或术后复发。
11、一眼有光感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20度。
12、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半径≤20度。
13、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经系统治疗2年仍有下述症状之一,并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痴呆(中度智能减退);持续或经常出现的妄想和幻觉,持续或经常出现的情绪不稳定以及不能自控的冲动攻击行为。
14、精神分裂症,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者;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牢固,持续5年仍不能缓解,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15、难治性的情感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仍不能恢复正常,男性年龄50岁以上(含50岁),女性45岁以上(含45岁),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16、具有明显强迫型人格发病基础的难治性强迫障碍,经系统治疗5年无效,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17、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1至4级者。
因病提前退休办理所需材料1、县以上医院出具“医疗诊断材料”原件一份。
2、劳动鉴定表或鉴定结论书原件一份。
3、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4、福建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认定表一式三份,加盖单位公章。
5、单位公示回执单一份,加盖单位公章。
6、个人申请报告一份,加盖单位公章。
7、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的人事档案原件,及档案中招工登记表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应征入伍登记表复印件(加盖公章)一份。
8、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原件、复印件(加盖公章)各一份,若办理过双确认或政策性补缴的须提供确认表、政策性补缴表原件、复印件(加盖公章)各一份。
9、原国有、集体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复印件一份,加盖单位公章。
心理咨询师提出如“您只谈学生学习不好,可当今的教师水平和学校纪律又是个什么情况呢”这类问题,属于( 掩饰型反问)。
心理咨询师(psychological consultant)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 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 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工作内容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个别咨询: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诉求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服务的过程。个别咨询涵盖以下四部分内容,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以及精神病性问题。
(1)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个体在成长的各个阶段,由生活、工作、社交、情感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因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况。
包括但不限于亲子关系、恋爱情感、婚姻家庭、择业就业、职场困惑、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一般性的常见生活问题。
(2)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如重要关系的破裂(分手、离婚、失亲)、学业事业的失败(重要考试失败、失业)、道德法律问题(抚养赡养、家暴)等问题导致的长时的痛苦、焦虑情绪等。
(3)部分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部分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还未严重到神经症,心理冲突还是常形。
(4)精神病性问题: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诸如躁狂症、癔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对于精神病性问题,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性工作。
团体咨询: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