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感情里,女人总要图点什么

《迟来》:感情里,女人总要图点什么,第1张

婚姻里,保持独立的思考,清醒地活着是非常难得的。

生而为人,一出生就被背负着各种关系,到了而立之年,又多了一层关系,一种责任,自然做决定,做选择总要受困于各种关系。

这大概就是我和江子亚没有勇气,走到离婚的原因。

这么多年与江子亚的相处已经成为了习惯,还有一点心有灵犀,每次我准备打电话给他,他的电话就进来了。

这大概就是常说的默契。

只是这默契之间,多一些生分,一个颗心仔细的向另外一颗心慢慢的靠近,而另外一颗总想刻意保持着距离,疏远大概就这样产生了。

每天的计划,我都安排的非常密紧,这样来麻痹自己,就不会在感受到血淋淋的教训和伤害。

清晨的阅读,让我大脑保持着清醒,眼界也开阔了许多,尤其是生活里,工作中,包括感情,在文字中,在伟大作家的情怀里,我找到了答案。

那些原本我计较的情感,似乎得到了理解。

张爱玲告诉每个女人,男人心里至少住着两个女人,一个白玫瑰,一个红玫瑰,我和叶改大概就是江子亚心中的两朵玫瑰,他得到一个,又觉得错失另外一个,不停的追逐,不停的确定,又不停的徘徊。

我们都被他伤过且遍体鳞伤,叶改很痛快,斩钉截铁的离开了,她是公主,怎么肯忍受这种委屈。

可是我不甘心,付出了这么久的感情,还有一颗伤痕斑驳的内心,我已经失去了挣扎的能力。

我给江子亚机会,其实又是给自己复原的能力,人会变,我不知道我能爱多久,但是现在我的爱依然炙热。

我的生活原本只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工作,一部分是江子亚。

而如今被各种计划填满,工作,有瑜伽,写作,阅读,交友,逛街,还有江子亚。

我的时间被分的七零八散,只有晚上睡觉前的两个小时,可以跟江子亚聊一聊。

自始自终我都非常的纠结,想冷落他,惩罚他,又贪恋着他的宠溺。

下班到家,他会一把将我抱到沙发上为我洗脚,他抚摸着我的脚心,我感受着他手指的柔软,一身的疲惫不堪烟消云散。

回忆起过去,内心总会非常的甜蜜,无论去哪个景点玩,他都会提前了解景点的洗手间位置,休息的地方,还有可以小吃的坐标,他总是周到的想到我所想。

在他朋友面前,他总会毫不掩饰的夸赞我,讲我的优点,让他的兄弟满脸羡慕他捡到了宝贝。

在他那里,我时常觉得被捧到了手心里,甚至在我的家庭里都未曾有过这样的感觉。

我霸占他的好,固然也要接受他的缺点,他对感情的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如果我们的感情存在问题,那应该是失去了乐趣和新鲜感,为了找回原来的感觉,我只能切断了对他的依赖。

原先我不喜欢蒜一类的食物,比如蒜苗,蒜蓉,蒜薹,大蒜等等,可是为了江子亚,我总是去迁就他的口味,他的喜好,可有时还会换来他的埋怨和责怪。

如今,那些不喜欢的食物,我不再吃了。

他也不再说什么,只是自己会跑到厨房里,调出来一碗蒜汁,津津有味的吃下去。

看来,他也是可以容忍我的癖好,只是我过于爱他,才在感情里一点点的迷失了底线。

我变成了一个计较的人,计较丢失的自己。

我很喜欢网上有这么一句话: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人这一辈子活到最后还是要找回自己,重塑自我,各自安好。

在一段平等的关系里,我们的感情才不存在讨好和卑微,我感谢叶改,那是一段我们谁都不愿意去回忆的过往,可是恰恰再次重现,又让我清醒过来。

这样的生活也挺好,白天忙于工作,晚上不用只惦记江子亚,我把自己还给了自己。偶尔我会过去看看江娜,她看见我,有些意外,她以为我又要抓她回去,在或者是跟江子亚离婚,来通知一下她,无论是哪种消息,她都不太意外。

她现在很会打扮自己,画着浓厚的眼妆,电了发梢,显得额头更加的饱满。嘴上的口红,色号一看就是正牌,不过和我送的那一款不同。

她说自己发了工资,非要拉着请我吃饭。

附近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她耳熟能详,我想她是工作之便,经常有这样的应酬。

她选的是一家环境不错,消费不贵的闽南沙茶面,人均10元左右,非常的实惠,从店面布置到格调,给我的直觉是适合情侣一起出席的地方。

“你的口红色号很好看,哪里买的?”等饭期间,我们闲聊起来。

她从包里取出来,一支口红递到我跟前,可我却注意了她携带的包,“双飞燕?”,虽然赶不上大品牌的奢侈包,对于一个拿着2000块钱的办公文员来说,这包真不便宜。

坦白说,在这座城市我奋斗了几年,从来没有舍得购买任何奢侈品的东西,也就前几天,扬言做独立女性,和江子亚划清界限,才买了一条900多块钱的裙子,心疼的我迟迟不敢进家门,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交代。

“嫂子,看,香奈儿的口红,吃饭有时候都不会掉。”江娜自傲的说。

“香奈儿的口红可不便宜,你还真舍得买?”我问。

“别人送的。”她来回拧了几下口红,红色的弹头随之又收了回去。

“哦哦,你是不是交男朋友了?”

“也不算吧,他送东西,我就接呗,反正不要白不要。”

“娜娜,可能又要说你,这种不清不楚的感情,你可要想清楚,咱们不能为了物质上的东西,败坏自己的品质。你觉得呢?”

“嫂子,你说什么呢,我可不是跟人家当小三,他没有结婚,也没有女朋友,比我只大2岁,正追我呢。”江娜自傲中带着少女的娇羞。

“那就好,嫂子多想了,你喜欢他吗? 他家庭怎么样?”我问。

“是个拆迁户,家里有点钱,不然能出手这么阔绰,只是个头不高,人也不帅,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谈起他,她轻描淡写

一个不能让你嘴角向上的男人,女人总要图点什么,江娜大概图的是钱吧。我原本以为,像她这个年纪,一旦遇到爱情山无棱,天地合,没成想,她竟然活的这么清醒。

“如果你不喜欢他,不要一直吊着人家?”我问。

“不知道,我不确定是不是他,我想在看看,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突然感动了。”江娜露出来期待的笑容。

这家沙茶面的味道不错,里面有我爱吃的丸子,在配上一碗花生奶,吃过饭一股香醇的味道还留在嘴里。

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到家,江子亚正躺在床上看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喜欢上进的人,我本就是这样的人,而我选择的人,怎么会错呢。

我心里甜滋滋的,未来似乎还值得期待。

现在当时代年轻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很多年轻人追求的就是一生过上自由的生活,而不是受到婚姻和孩子的束缚。这就会出现很多孩子不愿意结婚的状况,家长们的思想是希望孩子能够成家立业,因此这两种思想产生了冲突。家长们对孩子不结婚的状况一筹莫展,于是与孩子之间就产生了一场催婚拉扯战。

现在最常见的家长催婚方法就是召集七大姑八大姨齐聚一厅,来进行婚姻洗脑!把结婚的好处无限的放大,把有婚姻有孩子的生活有多么美好无限放大,把孤独一人度过余生和现在孤独一人生活着的可悲之处无限的放大挖苦。同时也回家自己谈恋爱的甜蜜分享出来,以此来让自己儿女产生想谈恋爱的欲望。可以把跟自己儿女同辈中结婚的人叫到家里面来,最好是有孩子的。当着儿女的面表现出对自己对孩子有多么的喜欢,那样自己的儿女就会产生愧疚感。

但是我们最不建议的就是家长强制拉着孩子去相亲,又或者是家长强制性要求孩子今年或者明年必须结婚。因为现在的孩子们都有着叛逆的心理,你越是强制他干什么,就会越引起他的反感。倒不如反过来就任由他来选择,让他从自己的内心中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会容易了很多,催婚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最有效的催婚就是父母单独出来一个人与子女单独商量这个问题,这是一种和平解决问题的手段,成功了全家全家欢喜,失败了也不会损伤父母和儿女之间的情感。当父母想要孩子成家立业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自己的想法,想要真正的让子女从拒婚变为愿意结婚,就必须要从子女的内心开始让他们改变。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白居易并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唐玄宗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70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