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 英国与俄国之间发生过战争么?

历史上 英国与俄国之间发生过战争么?,第1张

英国俄国在(1853年10月20——1856年)发生过一次战争,史称克里米亚战争。

公元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

扩展资料:

当时奥斯曼帝国国力衰落,俄国认为这是扩大自己在欧洲势力的绝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

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国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国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国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英法他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俄军开入多瑙国家。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帝国向俄罗斯宣战。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战争升级。1855年1月16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战争。1855年9月3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占领地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得到各国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参考资料:

-克里米亚战争

人多来凑热闹 英俄矛盾分为几阶段: 第一阶段:彼得大帝至拿破伦前后的"资本主义大发展阶段",英俄的甜蜜时期,甚至彼得大帝曾经偷偷访问过英国 第二阶段:拿破伦至德法战争的"由英国主导的欧洲均势阶段",当时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只有两个国家配称的上是霸权帝国,俄国向欧洲,亚洲,美洲的英国势力范围进行全面冲击,欧洲巴尔干,亚洲伊朗,克里木,中国(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朝鲜,日本及北美洲,但日不落取得了绝大多数的胜利 第三阶段:德法战争至二战的"德国史上最伟大,最光辉的阶段",德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也曾经历了长时间的分裂,最终却两次险些成为世界的统治者,他们与世界为敌但虽败由荣耀,我们拥有的数百倍之多的领土却 没什么好说的,在利益面前英俄被迫连手 第四阶段(1):二战至今的"美利坚主义和全球化浪潮",美俄争霸,老迈的英国要想保住财产只能投靠一个强盗,因美国抢的少而投靠了美国自然就不能在让俄国抢走其他的财产了 第四阶段(2):真正全球化浪潮,一是俄国的实力的恢复削弱了英国在欧盟尤其是在东欧的影响力,二是美国指使,英美关系不在废话,三是俄罗斯富豪在英国有很巨大的投资,偏偏这些富豪都是"叶里青"时代寡头,在普京时代纷纷受到迫害,自然在不会让俄罗斯好过 看他们的资料都是无用,国家和国家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过节",如果是80后大都会知道中国和日本有过一段多么甜蜜美好时期,现在可又成仇人了

日前,英国宣布将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的制裁,将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和石油。此举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的关注,据了解称,英国此次新一轮的制裁将会加剧英国和俄罗斯之间两国的矛盾,对两国也是比较不利的。

对此,许多网友议论纷纷。有些网友认为,英国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的制裁,其实是在制裁英国自己,因为如果英国和欧洲各国不买俄罗斯的能源,那么就会导致全球的能源价格上涨,这就是让俄罗斯后来坐收渔翁之利,而英国等欧洲国家会出现通货膨胀,人民也会遭殃;同时,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英国此举是让人唾弃的,毕竟英国作为欧洲的一个大国,其实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不容小觑的。英国作为美国的小弟,自然此次制裁也是跟随美国的脚步,此举不仅会恶化英俄两国的关系,同时也会对两国造成同样的负面影响;此外,还有一些网友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国对俄罗斯经济领域的制裁是比较极端的,英国在这些制裁上实际并没有什么经济收益,但是按照大国政治之间的博弈考量,英国这种制裁可能是以这个为筹码,换取俄罗斯在某个政治事件中的态度,或者进行利益交换等等。

据相关人士表示英国将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和石油这些都是假象,关键是看这个时候哪个国家能挺得住,同时,英国还呼吁将进一步采取集体行动。呼吁各国团结一致,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协调一致的经济制裁和金融制裁,彻底打倒俄罗斯的经济。

据此,笔者认为,英国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的制裁,这对两国来说都是有弊无利的,两国之间的贸易经济纠纷也会因此而来,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的能源大国,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还是希望两国之间通过和平有效的方式解决此事。

俄英外交风波是指前俄英双重间谍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尤利娅在英国索尔兹伯里被发现失去意识引发的事件。[1]

2018年3月14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对23位俄罗斯外交官下达驱逐令。3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将驱逐60名涉嫌从事间谍活动的俄罗斯外交人员,并关闭俄驻西雅图领馆,被驱逐人员须在7日内离境。[2]超过20个国家选择追随英国驱逐俄国外交官。[2]

2018年3月30日,俄外交部召见了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等23国驻俄使节代表,告知他们俄方将以数量对等原则驱逐这些国家的驻俄外交人员,作为对他们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回应。[3]

据媒体消息,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将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要求其一周内离境。此外,只要“有证据证实威胁”,英国将冻结俄罗斯在英资产;暂停所有对俄高层级双边往来,取消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在英国的会晤,英国部长官员及皇室成员将不会前往俄罗斯世界杯。

另据媒体消息,英国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就前“双面间谍”中毒案召开紧急会议。天空新闻报道称,英国外交部表示,联合国安理会今天(14日)将举行会议,针对前间谍斯克里帕尔中毒案的调查展开讨论。

媒体称,英国召见了俄驻英大使。俄罗斯大使警告称,英国也将面临外交官被驱逐的“报复措施”。

此前,英国外交部3月12日召见俄驻伦敦大使雅科文科,并向他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俄方在3月13日晚之前对事件作出解释。英国专家称,斯克里帕尔中毒所用的物质类似于苏联1980年代末研制的神经毒剂。BBC称,由于俄罗斯没有在最后期限前做出解释,英国首相将宣布一系列针对俄罗斯的措施。

而俄方坚称“没有动机”谋杀斯克里帕尔父女二人。克里姆林宫坚持否认卷入该事件,并表示英国首相的任何举动都将招致“报复措施”。

66岁的斯克里帕尔与其33岁的女儿尤利娅4日在英国威尔特郡萨利斯伯里市一超市附近长椅上出现不适,双双失去意识。之后二人被送往医院抢救,但病情严重,很不乐观。据悉,斯克里帕尔父女接触了一种名为“novichok”的神经麻痹物质,英媒指出,这是莫斯科制造的一种武器级的神经剂。这起中毒事件引发了英俄两国的口水战,也引发了媒体对过去20年来英国发生的一系列死亡事件的猜测。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缔结,使法国更加急于打破自己所处的孤立状态,这就大大推动了法俄两国的接近。1893年,法国与俄国签订条约,1904年和1907年英国又先后与法俄签订协定。至此,英、法、俄三国终于走到了一起,成为与德、奥、意相对立的军事集团。法俄是如何走到一起的、英国又是怎样协调好与自己的宿敌法俄的关系的呢?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后,就想争取俄国的支持,以摆脱自己的孤立局面。在70年代的德法战争的危机中,法国曾希望获得俄国的支持。对于俄国来说,如果法国被过分削弱或摧毁,德国将会变得十分强大,从而形成对自己的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对法国提供支持。此外,俄国在巴尔干为了同德国支持下的奥匈帝国角逐,也希望在西欧得到法国的策应。

1888年12月,为了扩军备战和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急需从国外贷款的俄国政府从法国银行家那里获得了第一笔5亿法郎的借款。虽然此后德国报纸对法国公债做了恐吓性宣传,俄国仍然成功地募集到了19亿法郎。从此,法国资本家与沙皇政府的这种财政关系为法俄同盟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1891年7月,法国舰队应邀访问俄国,沙皇和皇后亲自参加欢迎仪式,并破例在俄国以前严禁演奏的《马赛曲》声中脱帽致敬,以示对法的友好。同年8月,俄国外交大臣与法国外长互致信件,讨论双方结盟问题。这两封信件就构成了法俄同盟的初步基础。1893年,双方最终签订了《俄法协定》。《协定》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进攻法国,俄国应用它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匈帝国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它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如果三国同盟或三国同盟的国家之一动员它的军队,法国和俄国也应立即动员他们的全部军队,并将这些军队调到尽可能靠近边境的地方,双方陆军参谋部彼此经常合作和互通情报,双方不得单独媾和。协定有效期与三国同盟的期限相同。

至此,欧洲出现了以德、奥、意为一方和以法、俄为另一方的两个对立的集团,只有英国还暂时置身局外,执行“光荣孤立”政策。英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工业和贸易优势、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和强大的海上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不受其他国家同盟的约束,同时,它倒向任何一个集团都具有决定性意义。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对欧洲大陆的国际格局起到了一定的均衡作用。

英、法两国在历史上是一对老冤家,几百年间,彼此征战不断。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之后,法国国力虽然有很大的下降,但仍是一个老牌的殖民帝国,在亚洲的争夺,以及在非洲的瓜分方面,仍然处处和英国发生冲突。英国在非洲侵略活动按照规定的2C计划进行,就是把它在非洲的殖民地从开普敦到开罗连成一片。而这一计划又恰好同法国要从西非的佛得角横贯非洲大陆直抵东非之角索马里的计划针锋相对。

英国同俄国的矛盾也十分尖锐。在中东,沙俄一直希望打通黑海南下地中海的通道,以便向地中海及其以外地区扩张。而自苏伊士运河通航以来,这一地区早就被英国视为通往印度和亚洲的生命线。俄国在中亚的扩张,企图征服伊朗、阿富汗,南下印度洋威胁印度,更为英国所不能接受。在远东,英俄在中国的利益也是势同水火。1902年签订的英日同盟条约,就是英国支持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对付沙俄的。

然而,英国与德国矛盾的迅速发展和激化,最终决定着英国的外交走向。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中,由于德国的迅速发展,后来居上,很快使英德矛盾突出起来。

随着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德国的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排挤英国商品,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受到德国强有力的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德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日益露骨地表现出与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的利益冲突。德国大使曾对英国外相说:“每个人都知道,英国应有尽有,而我们呢,相反地,有的很少。”德国外相更为狂妄地说:“别的民族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能以蓝色天空为满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要求在太阳下也有我们的地盘。”

在亚洲,德国强占了中国的胶州湾;在非洲,德国吞并了坦涅尼喀,并同法国一道到处与英国对抗。正是由于德国在东非殖民地的建立,最终打破了英国实现其2C计划的美梦。特别是在中东,德国拉拢土耳其、获得修筑巴格达铁路的权利。为此,德国人曾欣喜若狂地叫嚣:“巴格达铁路将成为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

此外,野心勃勃的德国还准备在海上与英国一决雌雄。1898年,德国通过海军大建设方案;1900年又加以扩大,规定:德国海军力量“当和最强大的海军国家作战时,能够取得威胁那个国家的优势”,其矛头直指海上霸主英国。此后,英德两国更是展开了一场疯狂的海军军备竞赛。

英德矛盾的急剧发展,使其超过了英法和英俄矛盾,构成了对英帝国主义利益的根本威胁。由此,英国的外交逐渐偏向法俄。

接着,英国积极采取措施,在欧洲大陆调整与改善同法国的关系。恰好此时,法国为了对抗德国,也有同样的要求。1904年,英法两国首先达成谅解,签订了《英法协定》。

然后,法国从中斡旋,英俄开始彼此接触。尤其是1905年革命之后,沙俄暴露了它极其虚弱的本质,而且这场革命对东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各国人民的影响很大,促进了亚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涨。这不仅使英国减轻了对沙俄威胁的担心,而且使它深切地感受到,为了自己在东方殖民统治的稳定,也需要给沙俄撑腰。这样,英俄两国终于在1907年签订了《英俄协定》,英、法、俄三国协约遂告形成。

通过1893年《俄法协定》、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定》,英、法、俄三国终于走到了一起。1907年的《英俄协定》,不仅标志着19世纪末以来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新组合过程基本结束,而且标志着同盟国集团与协约国集团的最终形成。自此到“一战”爆发,几乎所有的国际重大事件无一不是两大军事集团矛盾和冲突的产物。

近代历史上英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二战前,合作+斗争,联合瓜分世界

这一阶段各帝国主义联合瓜分世界,有合作也有竞争。其中英国和俄罗斯最无耻,最终英国把自己搞成“日不落帝国”,俄国把自己搞成如今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战前中国受到的屈辱主要是这两国带来的,直到1997年英国才把香港吐出来,而俄国侵占的土地怕是永远也不会吐出来了。第二阶段: 二战,合作,对付法西斯

二战中,在欧洲除了英国和俄罗斯(苏联),不是亡国就是投靠法西斯,英俄一看都不是希特勒的对手,赶紧联合吧,当然也包括美国和中国(中国主要对付日本,法国当时已经亡国)。这段时间很短。第三阶段: 二战后,对立,东西方冷战

二战后,英国和俄罗斯手还没握热,英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东西方冷战的序幕,两大阵营全面对立。

主要还是阵营不同 俄国和西方的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关系都不太好 虽然他也实行了资本主义但是美国依然没有放过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659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