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强行没收手机后果 家长没收手机是对是错

家长强行没收手机后果 家长没收手机是对是错,第1张

现在的中学生玩手机成瘾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想要借掉手机瘾还是要考自己自觉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强行没收手机是行不通的。

家长强行没收手机的后果

日前看到一则新闻,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疑似因为家长没收手机,与家长多次争吵而心情郁闷,竟在学校跳楼身亡。孩子出现这么激烈的反应,代表亲子之间的冲突累积已久,手机事件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建议亲子沟通应该立即且就事论事,怕引发冲突而隐忍,反而无法进行管教。

一般小学生不会出现这么激烈的反应,可能是模仿社会负面事件,家长更要注意;孩子不能使用手机产品就与父母争吵,代表他想要获取同学认同,远超过对父母的依赖,而没收手机,则让孩子失去社会连结,觉得更加孤单。

有些父母责怪孩子沉迷手机;但反过来看,教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也是父母的责任,可以让孩子知道,花时间在手机上,其实牺牲掉更多进行有趣活动的机会。父母应该花心思与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手机虚拟情境外的真实世界。

现在的孩子比较早熟,可能十一岁就进入前青春期,教养方式也须跟着调整。如果采取权威吓阻的方式,反而会引起反效果,建议与孩子转为合作伙伴关系,让孩子先订立使用手机的规则,再一起讨论修正。

现代社会免不了要使用手机产品,但孩子年纪小,应该与父母约法三章,双方建立游戏规则,爱与规范并行;爸妈也得以身作则,让孩子心服口服。如果管教出问题,可以求助学校辅导室等机构。

中学生手机瘾如何戒掉

分析自己玩手机主要都用来干什么,是拿来玩游戏,还是看小说、看电视剧等,找出自己玩手机花费最多时间的项目,杜绝这个项目,就能大大减少自己玩手机的时间,戒除手机瘾;

培养广泛的健康兴趣,比如运动或者是跟朋友出去玩,让自己没有太多空余的时间来玩时间,一段时间后,自然能戒除手机瘾;

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按照计划执行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认知,增加自己的内在,让自己能有更强的抵御诱惑能力;

早睡早起,睡觉前和刚起床的时间是一个人最容易玩手机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强制自己睡觉,即使睡不着也要将手机关机,只有这样,才能戒除手机瘾;

还有就是其他零碎的时间,要学会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不断对自己心理形成一种暗示,玩手机是没有出息的。比如吃饭的时候,等车、等人的时候,在这些想玩手机的时候,通过观察身边的景色或者人来转移注意力;

实在没有办法,将手机上交给父母,强制自己没有办法接触到手机,只要挨过二十一天的人体习惯周期,就能戒除手机瘾,但是之后,一定不能让自己又沉迷使用手机,不然手机瘾还得犯。

法律分析:不违法,父母有权监管监督孩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法律分析

不犯法。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教育有监护的的权利和义务。孩子的手机大多数都是家长给予的,并且孩子十八岁之前家长作为其监护人也拥有一定协助管理其所谓的“个人财产”的权利。公民个人所有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利,是公民个人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在中国,公民个人所有权分为两类:即公民个人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公民个人生活资料所有权。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公民依法对其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享有完全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其生产资料所有权,从事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利用其生活资料满足个人的需要,都受法律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无偿平调公民的财产。对于各种非法摊派和收费,公民有权予以拒绝。公民在其所有权受到侵犯时,有权要求侵权行为人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排除妨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

(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六)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七)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

(八)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九)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

(十)其他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

法律分析:不犯法。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教育有监护的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二百六十七条 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法律分析:不犯法。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教育有监护的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

(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六)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七)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

(八)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九)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

(十)其他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

法律分析:不犯法。但若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手机,属于赠与合同关系,一旦赠与完成,孩子接受,赠与合同依法成立,手机就属于孩子的个人财产。但孩子属于未成年人,不适合保管和处分较大财产,父母在征求孩子的意见后,可以帮孩子保管,或为孩子利益作出处分财产的决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监护人的职责除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外,还有不得随意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所以父母确实没有权利强行没收孩子的手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6968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