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脾气暴躁爱扔东西时,怎么做可以让他立马听话?

父母在孩子脾气暴躁爱扔东西时,怎么做可以让他立马听话?,第1张

孩子打了别人,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有很多的家长后台留言向我咨询,因为自己捉摸不透孩子的性格,所以在碰到孩子打人时候,常常会手足无措。在面对孩子打人这件事上,我建议家长们先来了解下孩子,对照自己孩子是否有以下情况发生。

有些孩子在1-3岁的时候脾气会比较暴躁,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1经常无理取闹,愤怒、情绪消极;

2容易发脾气,严重时还会摔东西;

3有暴力倾向,一言不合会欺负小伙伴;

4经常性威胁父母,例如“你不给我买这个玩具我就不吃饭了”;

5常常会焦躁,反抗、自闭等;

如果出现了这五种情况,那说明孩子已经有了严重的情绪问题。宝妈是不是经常在想,为什么宝宝不会分享?为什么不能体会做父母的艰辛?为什么这么暴躁?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总是要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宝宝要经历一个学习、教化的过程才能变成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那么孩子从学习语言开始到5岁左右这一个阶段被称为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的孩子,也就是1-5岁的孩子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可以用几个知识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1、运用符号的能力,他们会运用语言符号,身体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2、以自我为出发点,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场思考问题。

3、思维的不可逆性,他们的思维是单线运行,比如他们知道自己不开心就要欺负别的小朋友,却不懂得别的小朋友不开心了其实也会欺负自己。

在了解到孩子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会有欺负小朋友、抢玩具、打架的行为了,其实科学地进行引导,孩子会越来越好,因为这就是学习的作用。

下面,就来帮助大家找方法来解决孩子性格暴躁的问题。

1、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这是所有方法的前提,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发生争吵,甚至发生了肢体碰撞,经过耳濡目染孩子有样学样,行为自然会趋向于大人。此时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所以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温顺、讲道理。

2、善于观察,学会沟通。

这一阶段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他发脾气时家长应观察他发脾气的原因。比如为什么抢别人的玩具,是因为别人手上的玩具是自己的具有领主意识?还是羡慕别人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看想要占为己有?在观察到原因之后才能好好的跟孩子讲道理。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听不懂道理。参考第一点,如果家庭环境是和谐幸福的,爸爸妈妈遇到争论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不是大吵大闹,孩子是会模仿这种好的行为的。

那么如何讲道理呢?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按照他的思路一点一点教。不要把将孩子成人化,否则你会发现你在“鸡同鸭讲”。

比如据你观察,孩子抢小朋友的玩具是因为小朋友手上的玩具是自己的,你可以这样说:“宝宝特别棒,自己的东西当然要保护好,但是宝宝想一想,如果下次小朋友手中有你特别喜欢的玩具,你想不想拿过来玩呢,你看,你把他喜欢的玩具借给他玩,下次再向他借你喜欢的玩具,你是不是能多玩很多玩具呢?”开导完之后可以先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可再继续教孩子如何礼貌的借,再跟孩子玩一玩礼貌借东西的游戏。

再比如,根据观察,许多孩子喜欢打人是希望博得家长的关注。会出现没有轻重的打爸爸妈妈,打爷爷奶奶。如果你在发现孩子是因为博关注而打人的情况下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咦俺孩儿这么大点就会打人了?”那你就成功掉进小宝贝儿的陷阱里了。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忽视、不理睬。当孩子发生这样的行为之后,不要采取回应,冷淡处理,多试几次他就知道这样做并没有效果。当发现孩子此时非常沮丧的时候,沟通就会派上用场。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你,你这样无端的打我们会很痛”

分享、礼貌与关爱的学习都是反复进行的,多练习,耐心的沟通,孩子肯定会进步的。

3、教会孩子“说”比“动手”更重要。

1-5岁的孩子,语言掌握的不够好,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所以会依赖于动作来表达情绪,在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大多会采用肢体的反抗去应对。所以宝妈们应该多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教一些词语来表达情绪。例如:喜欢、不要、好、不好、谢谢等等

语言的训练可以用于多方面,比如穿衣服的时候拿几件衣服让孩子去选,让他自己说出来想穿哪一件。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可以问孩子,你最喜欢吃桌子上的什么菜。在游戏时孩子如果非常介意小朋友拿自己的玩具可以教孩子说出来,“我不想把这个玩具给你”

引导孩子在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时用语言代替动作,能说“不”就别动手。

家长不要有孩子说“不”的顾虑,觉得孩子不会分享,觉得在其他家长面前脸上无光。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分享是经过实践慢慢学习的一项珍贵的品质。刚开始不必强迫,可以等孩子大点的时候慢慢引导,孩子到了心理成熟的阶段再经过反复的引导很快就会拥有分享的美德。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招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给予孩子有效的回应来强化他的正确行为。

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说当孩子按照你训练的方法做了,用“好的”“谢谢妈妈”来表达积极情绪,用“不”,“妈妈我不喜欢这个”来表达消极情绪时,我们应该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来强化孩子的行为,要经常性的夸奖。比如“宝宝你真棒!你选的衣服真好看”,或者“没关系宝宝,你不喜欢吃这个,那我们吃那个”。有了奖励性的语言会激励孩子下一次还这么做,久而久之会形成语言代替行动来表达情绪的习惯。

4、情感辅助

情感辅助就很好理解了,绘本的阅读、故事的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灌输,都会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从故事中学会与小朋友相处的方式。也可以经常性的听一听舒缓的音乐,让孩子暴躁的情绪渐渐冷静下来。另外性格暴躁的孩子要进行耐心、意志力的锻炼,在对其游戏类型的选择上应该多选择能够坐下来持续时间较长的类型。

总之,罗马非一日建成。孩子的好性格好习惯也非一日就能养成。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引导也需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如果你不是针对孩子而撕碎玩具的,比如是夫妻吵架气上头不管旁边的孩子撕了个玩具,那么事后再买一个孩子喜欢的并道歉一个安慰一下孩子,那么孩子也会释怀

如果是针对孩子的,比如,当时就是在骂孩子贪玩并撕了玩具,那么,孩子会记住很久很久,影响是好是坏,就看家长的教育态度是怎样的,也许是会一直记住他小时候贪玩而被惩罚的一幕时时告诫自己,也许会是记恨他小时候父母对他无情的一幕而对亲人淡漠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 ,尤其是两个孩子 年龄差距又很小 ,那么他们之间出现一些争吵是很正常的 ,作为家长的话 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第一,尽量的去调和两个人之间的矛盾 ,让两个孩子相亲相爱 ,至少不要总是针锋相对的 。

家里的两个孩子经常吵架 ,觉得更多的就是东西分配不均匀 或者是感觉父母做事不公平 ,这才是他们争吵的原因 ,那么作为家长来说的话 我们就要做事情的时候尽量保证公平 ,首先不能因为孩子大就要去让着另外一个 ,不要因为你女孩儿就应该让着男孩儿之类的 ,这样的话总会让一个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忽视或者是不公平对待的 。作为家长 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一定要公平公正 。

无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 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做错了就要批评 ,对待那个受委屈的就要安慰和安抚 ,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家长是公平的 才会信任你 。

第二,在两个孩子吵架或者是打起来的时候 ,家长应该做好裁判的作用 ,我的孩子就应该批评 做对的就要鼓励 ,并要公平公正 能偏私任何一方。

有两个孩子的家长 ,往回偏向小的或者是偏向男孩儿 ,这样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 ,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去谈护一方 而委屈了另外一方 ,要时间久了 两个孩子的矛盾会越来越大 ,家长造成的错误 反而让两个孩子来承担 ,感觉这样也是不公平的 。

第三,我觉得作为家长还是要制造一些让他们两个人相亲相爱的机会 ,你这样以后他们两个是唯一有血缘关系的人 。

其实亲兄妹或者是亲姐妹 应该是特别亲近的 ,不要因为孩子的吵架 而影响了以后的感情 ,为家长就是要尽量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1、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可能是受到自己童年经历的影响,又或者是晚年得子,又或者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会过于宠溺自己的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衣来张手饭来张口,没有一点独立能力,而且父母的溺爱会养成孩子一种骄纵蛮横的性格,目中无人,这是很不利于在社会上生存的,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可能会助长孩子某一些缺点。

2、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打击,其实父母不要认为只要不动用暴力去打击孩子,只是在语言上说孩子几句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看法。父母和孩子长期在一起生活,而且孩子对父母大多是非常信任和崇拜的,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总是用一些伤害性的语言,例如孩子学习不好时,总是说孩子笨,说孩子长大并没有用,还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家的孩子相比较,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自卑的性格,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真的认为自己是一个笨孩子。

3、帮助孩子决定一切,在小的时候,在孩子尚未成年的时候,那些孩子没有自主选择能力,父母可以在旁边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但是当孩子大的时候,他就应该学会独立,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学会做出自己人生的决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

4、物质无限满足,很多家长对自己过于“吝啬”,对孩子过于“大方”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这些学生中,有一半的家庭人均收入没有达到当地人的平均水平。而一些经济情况不错的家庭,则更是“财大气粗”,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事实上,在物质享受上为所欲为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寒门逆子、纨绔子弟,他们少有责任心,爱讲排场,比阔气,而且等他们长大后,不知节俭为何物,更不会理财。

5、哀怜式的父母,相信很多的孩子都会听到父母说自己有多么的不容易,以后就指望你出人头地这种话,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我的父母没本事的想法。家长本应该是孩子的避风港,但是面对这样的家长,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想法。

6、经常吵架的父母,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7、常打骂孩子的父母,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不听话的孩子会打骂,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的一生,经常挨骂的孩子会出现心理创伤,留下阴影容易产生厌世的想法。

8、不守信用的父母,家长为了孩子更好的学习,总是会对孩子承诺一些事情,但是孩子达到了,父母却又不及时兑现。这使孩子对讨厌的家长,而这种教育模式对孩子也有不好的影响,家长无形之中也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发展。

9、惩罚孩子的方式不恰当,很多家长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要知道,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伤害。作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的强力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压力,心中并不信服。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

10、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力,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父母长期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让孩子感觉没有温暖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对将来自已的婚姻也有忧虑感。一个和睦的家庭才能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会影响孩子的将来。一般来说,母亲影响二十岁前,父亲影响二十岁后。父母的行为、方法、智慧、脾气对孩子的一生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

恭喜楼主基本得以康复了~~

你也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

我看这里提问抑郁症强迫症相关问题的人很多的~

楼主阅历丰富想必更了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吧~~

父母吵架打架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我妈听到摔杯子的声音以为是我女儿在房东家玩把房东家的东西摔坏了。就下来看了一下,知道是房东俩口子又在打架了,被人拉开了,那个男的在睡觉,女的还在凶吧吧的跟外面人说一口的家乡话(扬州)。我妈走过去劝那个男房东起来吃饭。那个男的说不吃,我妈说你要起来吃饭,你是一家之主,这个家不能没有你,都四十多岁了,孩子都能谈朋友了,现在年轻人都不吵架了,你们年纪也不小了,没什么想不开的。。。。。。。。劝了一会,那个男房东点了点头,起身起来吃饭了。我妈就从房东家出来了,看到我女儿一直在追那个安薇的那个女的打,嘴里在喊:“我打你”“我打你”我妈把我女儿拉过来问她为什么要打阿姨!我女儿说:“她和哥哥(房东的儿子)俩个人在打叔叔一个人”噢!到现在那个安微的女的才明白,我女儿为什么一直追着她打个不停。 过后,我妈问起我女儿,看到她们打架怕不怕,宝宝说不怕。把东西都摔碎了。(我女儿去碰那个碎的玻璃渣手指被割破了。)我妈说要是你爸妈打架你怕不怕,宝宝说那我就怕了,我就要哭了。 现在想想。宝宝从小到现在没经过家庭里争吵的事情,这个房东打架是宝宝第一次见过的。以前从来没有的。后来我带她去买鞋子(喜羊羊红皮鞋)她就不停的问我:“妈妈为什么叔叔跟阿姨会吵架,还要打人。”为什么她们俩个人(房东的儿子跟那个安微的那个女的)要去打房东一个人。我就跟宝宝说:“宝宝叔叔跟阿姨不是在吵架,也不是在打架,他们是在玩,”宝宝说:“没有啦,声音很大的。还把东西都摔碎了”我说不是啦:“你想想啊,妈妈有时候跟你说话,你不理妈妈,妈妈也会声音很大跟你说话呀!”宝宝说:“噢 !那我知道了!”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非常的大,在孩子面前吵架,让孩子听到不好的事,看到父母的不和,内心是非常痛的,但有不能表达出来,而且还会越感觉痛,还有孩子现在小,父母灌输给他的是不和,等到一定年龄后,会越来越叛逆,不听父母的话。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这是开学后的第二周了,帅妞还是按部就班地在每个周六和周日去参加英语补习班,加强英语的口语能力和阅读能力,帅妞利用周末和假期这样学习,已经四年多了,有时想想,现在的孩子真是比我们小时候,辛苦了许多~~~~~昨天,帅妞放学回到家里,一进门就发起了感慨:“妈妈,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正在忙碌的我,赶紧停下手中的事,问帅妞:“嗯?怎么一进门会有这样的感慨?给妈妈讲讲~~”“我们班的JXT,以前在班里学习挺好的,排名一直在前五,老师经常在班里表扬她,学习努力,团结同学~~~~”“嗯,这个妈妈听你讲过,你们的关系不是还挺好的吗?”“就是的,可是自从她父母离婚以后,她就完全变了,每天上课打瞌睡,要不就玩手机,不交作业,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连头都不抬,一个‘不会’了事~~”“那你们几个好朋友找她聊聊吗?”“找了,我们和她说了许多,她说自己已经是没有人过问的野孩子,没人疼没人爱,妈妈跟别人走了,爸爸全听后妈的,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后妈带来的弟弟,根本不关心她,只求自己能把初中混完,就出去打工,离开家,走得远远的,上大学只能永远成为我的一个梦了~~~”听了帅妞的话,使我不寒而栗,一个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伤害啊!这种伤害最重要的是心理成长上的影响,这种心理影响可以导致孩子对人,对事的浮躁心理,这种心里如果不正确处理,会变成以后的轻蔑,偏激,孤僻,藐世等等性格缺陷。〗裉斐栽绶故保矣痔峒罢饧拢фじ嫠呶遥羌父龊门笥炎急敢黄鹑フ野嘀魅卫鲜Γ黄鹕塘堪旆ǎM鸍XT能够尽快树立信心,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初中的学习~~~但愿吧,希望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JXT同学能够重新回到从前,成为一个积极上进,开心快乐的初中学生,找回属于自己的“向日葵型”的性格~~~~~~~

父母离异后,孩子生活在缺损家庭或者是再婚家庭中,通常不能得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往往更大一些。有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后生活在缺损家庭或再婚家庭中的儿童比生活在健全、正常家庭中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性格上的变异,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等。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于父母的离异而变得性情古怪、孤僻、情绪消沉低落、忧郁寡欢、自卑胆怯,也有的儿童变得精暴、冷漠、烦躁、反抗、敌视,有的儿童甚至由于父母的离异而走向堕落。

儿童时期正是人的性格处在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有着极大的可塑性。而在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终身的。父爱和母爱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给予,也不可能取代的。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父母能够心理相容、和睦相处,并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就容易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而父母离异,通常是由于感情不和,心理不容,矛盾无法解决所导致的。离婚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但离婚的后果往往会祸及子女,使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许多不良的性格特点。

特别是这样几种情况,更不利孩子性格健康地发展:一是父母离婚后继续吵吵闹闹。有相当多的夫妻离婚时并不是好和好散,友好地分手,而是打打闹闹,甚至不可开交。离婚后,双方继续为财产、赡(抚)养费及子女教育问题而吵闹不休。在这种环境中,孩子的性格也往往会受到扭曲。二是父母离婚后诋毁和报复对方,一些夫妻离婚后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在孩子面前诋毁甚至谩骂对方,并不允许孩子和对方接触,甚至不能再叫爸或妈。一旦发现孩子与对方接触,要么指责对方,要么惩罚孩子。这样做应该说受到伤害最多的还是孩子,他(她)不仅失去了父爱或母爱,而且能得到的那一点点可怜的爱也常常是扭曲的。三是父母离婚后把怨气撒到孩子头上。一些夫妻离婚后把对方的怨恨转到孩子身上,动辄打骂,甚至虐待,在这样生活气氛中孩子怎么可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呢四是父母离婚后双方都拒绝抚养孩子。有些夫妻离婚后把孩子视为再婚的障碍和拌脚石,都企图把孩子推给对方,有的甚至双方都不管孩子,使孩子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成了有父母的“孤儿”。这样的儿童性格上最容易出现不良的品质了。

当然,也有一种例外的情况,也就是说,父母离异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不会产生太大的不利影响。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夫妻离婚后仍能友好地相处,他(她)从不当着孩子的面说对方的坏话,诋毁和丑化对方,而且肯定对方,让孩子相信他的父母是好人,是可以依赖的;他(她)并不割断孩子与对方的联络,而是积极鼓励和支援孩子与对方接触,从而使孩子能得到健康的甚至更多的父爱和母爱。这样一来,对孩子来说,仅仅是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其心理上并没有受到什么冲击和伤害,而这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因此,我们要对那些不得不分道扬镳的父母们说,当你们不得不选择离婚这条路时,一定要善待对方,善待孩子!

父母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父母脾气暴躁、性格急躁、爱吵架、爱打人,而且长期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孩子也会有这样的品性。

父母的教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影响是终生的。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和榜样。言行举止、处世之道都会深深的留在孩子记忆中,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的三观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影响巨大。孩子很难从父母学习具体知识,而父母的为人处事之道会容易影响孩子的未来

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父母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

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听他人讲述来学习模仿人类的行为。班杜拉及同事的一项著名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研究中,72名幼儿园儿童分组观看两个成人榜样:一个对充气玩偶拳打脚踢,另一个安静地玩玩具,对旁边的充气玩偶置之不理。此后,让儿童玩这个玩偶,观察过暴力榜样的儿童模仿了攻击行为,他们不仅像“榜样”一样对玩偶施以暴力,而且发明了新的攻击玩偶行为,譬如用玩具枪向玩偶射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中国的一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几个月大的儿童就开始跟父母“咿呀”学语,一岁左右蹒跚学步,孩子学会了说话、走路后,其说话的语调、走路的姿势都可能带有父母的痕迹,这一点在幼小的儿童(幼儿园之前)身上尤为明显。儿童3岁前处在“图谱时代”,他们把人们的行为模式看成一些图谱,照着这些图谱学习各种行为。

比如父母见到他人问好打招呼,分手挥手再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谢谢”等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图谱。红灯停,绿灯行,横穿马路走斑马线,把垃圾丢入垃圾桶等等,这些则是社会规范图谱。在儿童的早期生活中,大量的行为图谱来自于父母,他们对父母的行为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上,并照此行事,这些行为图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行为不端,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可想而知。

因此,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

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智力的遗传性不可改变,适当减轻孩子的压力是很重要的,都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下面跟大家分享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1

表姐家有个六七岁的儿子,因为是家中独子,所以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子特别疼爱,对于孙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不管孙子是想买什么玩具还是想吃什么菜,爷爷奶奶都会第一时间把东西呈现在宝贝孙子的面前。

当出现无法满足的情况时,孙子就会开始生气、发脾气,有时候还会出手打人,由于孩子力气比较轻,长辈又对孩子很疼爱,所以每一次孩子发脾气和打人的时候爷爷奶奶也笑嘻嘻的乐着接受。

但是随着最近孩子的长大,男孩的力气和脾气好像也跟着变大了,每次发脾气起来连家人都管不住,还会对家人"动手动脚"。

父母也渐渐意识到孩子的行为有些过界,有些担心他的行为会演变为具有暴力和攻击性的行为。那么为什么在孩子身上会出现这种打骂父母和长辈的行为呢?

第一:孩子打骂父母行为出现的原因

1、自我意识的萌芽

孩子到3岁之后,自我意识会逐渐开始萌芽,这阶段的孩子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会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和感觉选择相应的东西和想要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

这时候如果父母经常不管孩子的自我意识,而是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孩子自然会出现强烈的反抗动作,久而久之就容易变得叛逆、暴躁。

2、父母对孩子的溺爱

像上文中爷爷奶奶对独生孙子呵护有加、有求必应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在现在的许多家庭中,因为一个大家庭中往往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中的每个人都对孩子十分宠爱。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概接受,孩子会觉得是理所当然;当父母突然不能满足孩子要求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不满的心理,对父母产生怨恨,性格也会在这个被宠溺的过程中变得骄纵。

3、父母对孩子的错误示范

有时候孩子出现喜欢动手、骂粗话的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在父母身上能够经常看见这种行为,并对这种不良行为进行了模仿。

比如说之前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中,经常出现小羊们被灰太狼绑在树上,或者被狼追逐的画面,就出现了有孩子模仿动画片中的情节,一些孩子将一个孩子绑起来的危险动作。

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进行打骂,如果任其发展,之后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第二:当孩子长期"动手"会出现什么情况

面对孩子这种行为,一般情况比较不严重时候就是导致孩子缺乏教养,孩子的性格会比较冲动和自私,但是如果情况严重时,孩子就很容易在长大后误入歧途,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

此前甚至有新闻爆出,15岁的孩子将父母打得住院只为了200元零花钱的新闻。如果孩子小时候因为得不到喜欢的玩具就会对父母产生打骂的行为,那么当孩子长得更大之后要求也会更多更难满足,那时候孩子又习惯了用直接武力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就很容易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

在孩子幼年时期对孩子任性行为的纵容,只会导致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即会伤害到自己也会对身边的人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父母要在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相应的管教,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三:面对"新型家暴",父母要做到这3点

1、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每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成长的家庭,所以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这个家庭环境包括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里每一位成员的行为和语言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如果孩子长期生活中父母吵架或者是婆媳纷争的家庭中,也很难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除了各种亲子关系外,家庭中每个人的相处交流方式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父母要注意自己对孩子错误的处理方式和交流方式,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模板,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二、制定惩罚规则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但是有的孩子在犯错后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和教育,孩子在下一次的行为中就会减少犯错误的次数。

而有的孩子在犯错后却没受到惩罚,甚至收到了加强错误行为的信号,比如:孩子打奶奶后,奶奶还笑着接受了这个行为,那么孩子就难在之后的行为中做出改变。

所以父母要制定相应的惩罚规则,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是为了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给出警示,让孩子规避错误行为,提高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

三、重视孩子的品性修养

《法国妈妈育儿经》认为:当孩子生气中,会选择伤害父母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背后是隐喻是孩子对父母不尊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除了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水平和身体成长,还不能忽视对于孩子品德素质的教育。有时候许多高智商犯罪的罪犯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许多关于知识的教育,但是却被忽视了品行的教育。

父母要注重孩子的全方面发展,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和长辈,让孩子懂得孝顺和回报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会有许多益处。

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

每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就像一块未经雕塑的顽石,需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进行不断地雕琢才能让孩子长成一块有助于社会发展的"美玉"。

而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就像顽石上那些应该被雕琢出去的部分,需要父母有一些相应的举措才能保证孩子未来的发展。

孩子动手打父母该怎么办2

现如今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会玩手机、用平板,而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了大人小孩生活里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家长对孩子视力的担忧,大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眼睛都会疲劳、发干发涩,更何况小孩子呢。

于是,如何从孩子手里拿走手机,就看家长的“十八般武艺”了。

而“陷入”手机世界里的孩子,是很难心甘情愿上交手机的,更听不到家长说的“只能玩十分钟”,所以这时候如果家长动作大一点,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甚至会打家长。

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孩子为什么会动手?

1、父母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行为,甚至他们还会“模仿”家长的语气、用词。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谨言慎行,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只要家长以身作则,才能建立起威信,孩子也更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教。

2、网络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最能阐述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现如今,很多孩子看的动画片都不严谨:言语粗俗、行为暴力、充满了负能量。

这就导致孩子在观看的同时,学习到了很多“臭毛病”,所以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动画片时,应该侧重于内容积极向上,并且有教育意义的类型。

3、家庭氛围的影响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不安定、冷漠的家庭氛围中,必然会缺少安全感和温暖。

通常这类孩子为了得到关注会用乖巧来伪装,但是在其他地方会用“暴力”宣泄,或者直接用“暴力”来引起关注。

面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不要“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对家长动手了,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然后温和处理。

可以放孩子冷静一会,让大家都有一个缓和的“平静期”,既让他看到家长是如何处理生气情绪的,让他知道不是所有的生气的方式都是大呼小叫,也可以是平静的。

同时也需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来消化他的情绪,等孩子发现没有了发脾气的理由,自然会冷静下了。

2、表明底线

家长不要指望孩子会自己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更大的可能性是,孩子很委屈自己“玩”手机“玩”的好好的,却被抢走了。

家长一定要明确的告诉他:首先,手机是家长的。其次,家长已经告诉他使用手机的时间,他是否听的到是他自己的问题,而在家长收回手机的时候,是他打人的行为伤害到了家长,这个行为是错误的,是需要道歉的事情。

如果孩子想通了,道歉了,自然就成长了一步,反之,只会变本加厉的任性。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底线在哪里,也给他时间去消化。

3、不能妥协

同孩子讲道理一定要方式温和,但是态度绝对坚定,一定要把这种“暴力”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不要小看孩子察言观色和欺软怕硬的能力,所以家长一定要守住家里规矩,要有原则性,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含含糊糊,让孩子钻了空子。

同时也要有“约定感”,就是让孩子知道和家长定了约定之后是不能随意更改的,比如:妈妈说只能玩十分钟,就是十分钟,软磨硬泡都没有用。

熊孩子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长的无能。

如果家长在家里不能好好地管教孩子,那么等孩子成为“熊孩子”走向社会时,就会被别人教育,甚至被社会教育,等到那个时候,后果就不是家长能够控制的了。

其实我和你有同样的经历。

我开始的时候就是采取的默不做声的方式,但是我还是时常会听见他们的争吵,在一次被吵的很烦的时候,我终于决定要制止他们无休止的争吵,作为父母在看到了儿子的调和说句实话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停息了战火。

但是矛盾已经产生了,实在难以消除啊。还记得当初,由于是我爸爸错了,所以我一开始就是帮着我妈妈的,然后尽量的去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可是越到后来我越发现他们的矛盾难以调和,即使我这个做儿子的调和,他们会用一句很无情的回复我: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最终我爸爸和妈妈还是离婚了。

突然想去小时候想玩的脑筋急转弯:“离婚的最根本原因事什么。”答案是:结婚。

很幽默,但是一点也不可笑。

其实我作为一名学生,学做人学了这么多年,我觉得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对不起,扯的很远了,都没说什么对你有帮助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8388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