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潮汕方言与文言文的关系,有哪些形近字
一、潮汕话:在广东称为“学老话”,即很难学,因为他的文言词汇和语法太多。
1、汝——你
《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
2、伊——他/她/它
宋代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箸——筷子
《世说新语》: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4、厝——房屋
起厝——盖房子
5、鼎——锅
6、彘——猪
《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7、炊——蒸
8、剁——砍
9、曝——晒
10、落雨——下雨
11、日——太阳,也称“日头”。
12、月——月亮,也有些潮汕人称为“月姑”或“月姑娘”或“月娘”。
13、走——跑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即“扁鹊望见蔡桓公转身就跑”的意思。
14、行——走
15、食——吃
16、拍——打
17、面——脸
18、乌——黑
19、索——绳子
20、翼——翅膀
21、裘——棉袄
22、合——喜欢
23、雅、水、生好——漂亮
24、姿娘——女人
小女孩叫姿娘仔,老年的叫老姿娘,美丽的女人叫雅姿娘。姿,姿色、姿态;娘,古代深闰里的**。
25、新妇、新哺——儿媳妇
26、母——妈妈
27、连细——东西
疑为软细,即细软的倒装,而文言文中细软即是东西的意思。
28、勿——不要
29、戆——傻
30、散纸——零钱
31、冥——夜晚
32、物——东西,另外潮汕话“物”还可以用作动词,实乃罕见!
《荀子·天论》:“思物而物之”,第二个“物”字就是动词,和潮汕话的用法一样。
33、曱甴——蟑螂
34、作四句——说奉承话
可能和古代文人常作诗恭维别人有关。潮汕风俗凡红白喜事都有专门的“四句”,可惜我没能记住。
35、衫——衣服
36、跍——蹲
37、徛、企——站
38、睇——看
39、孥囝——小孩子
40、呾——说
41、大家——婆婆
42、畔——旁边
唐诗:“沉舟侧畔千帆过”。
43、曳(手)——招(手)
44、翘楚——厉害、有本领、有种、有钱等
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楚,杂薪之中尤为翘翘者,我欲刈取之。”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来比喻杰出的人才。
45、底——用为疑问代词,如“底个”、“底块”等。
韩愈被贬到潮州,有一句诗:“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
46、者个——用为指示代词
敦煌曲子词:“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来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47、东司——厕所
48、还有很多带番的词,意思即是番邦传入的,正是古代汉人对外国的称呼。
番薯——地瓜
番茄——西红柿
番梨——菠萝
番碱、番枧——肥皂
番仔——外国人
2 潮州话的与文言文潮州话很难学,因为他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繁多1、卵——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2、肥——胖“环肥燕瘦”3、骹(ka)——脚4、寒(guá)——冷5、刣(tai)——杀6、惊——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目——眼9、土(tóu)——泥土许氏《说文》,原无涂字,至宋徐铉(鼎臣归朝,故称宋。)
奉诏校正《说文》,始于土部新土付涂字。其文云:泥也。
从土,涂声,同都切10、箬(hiêh8)——叶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1、脰——脖子,但“脖子”潮州话多念为am6,疑另有它字。 (L加注:应为颔)《资治通鉴》卷四篇“乐毅行武王之道”: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12、学(哦)堂(dén)——学校1、汝(lì)——你《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2、伊——他/她/它宋代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箸——筷子《世说新语》: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4、厝——房屋起厝——盖房子5、鼎——锅6、彘——猪《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7、炊——蒸8、剁——砍9、曝——晒10、落雨——下雨11、日头——太阳12、月娘——月亮13、走——跑《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即“扁鹊望见蔡桓公转身就跑”的意思14、行——走15、食——吃16、拍——打17、面——脸18、乌——黑19、索——绳子20、翼——翅膀21、裘——棉袄22、hà——喜欢23、雅、生好——漂亮24、姿娘——女人小女孩叫姿娘仔,老年的叫老姿娘,美丽的女人叫雅姿娘。
姿:姿色、姿态;娘:古代深闰里的**25、新妇、新哺——儿媳妇26、母——妈妈27、连细、物件——东西疑为软细,即细软的倒装,而文言文中细软即是东西的意思28、勿——不要29、戆——傻30、散纸——零钱31、冥——夜晚32、物——东西《荀子·天论》:“思物而物之”,第二个“物”字就是动词,和潮州话的用法一样33、曱甴——蟑螂34、作四句——说诗句,祝福人。可能和古代文人常作诗祝福别人有关。
潮州风俗凡红白喜事都有专门的“四句”。35、衫——衣服36、跍——蹲37、徛、企——站38、睇——看39、孥囝——小孩子40、呾——说41、大家——婆婆42、畔——旁边唐诗:“沉舟侧畔千帆过”。
43、曳(手)——招(手)44、翘楚——厉害、有本领、有种、有钱等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楚,杂薪之中尤为翘翘者,我欲刈取之。”本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来比喻杰出的人才45、底——用为疑问代词,如“底个”、“底块”等,即“哪个”、“哪里”的意思韩愈被贬到潮州,有一句诗:“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46、zi个——用为指示代词敦煌曲子词:“我是曲江临池柳,遮人折来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47、东司——厕所48、还有很多带番的词,意思即是番邦传入的,正是古代汉人对外国的称呼番薯——地瓜番茄——西红柿番梨——菠萝番碱、番枧——肥皂番仔——外国人红毛番——荷兰人48、心悉——喜欢。
3 潮汕话 吕担过个物 是什么意思“吕担过个物”应该是谐音。
谐音“吕”的在潮州话中指的是“你”。
谐音“担”的在潮州话中指的是“说”或“搬”。
“过”不是谐音,还是“过”。
“个”不是谐音,还是“个”,潮州话的意思是那个。
“物”不是谐音,还是“物”,潮州话的意思是东西。
当”担”的在潮州话中指的是“说”时,意思是“你说过这个东西”或“你说过那个”。
当”担”的在潮州话中指的是“搬”时“吕担过个物”的意思并不是“你说过来那个东西”,因为潮州话与古文差不多,也有省略的成分,所以“吕担过个物”的意思应该是“你把那个东西搬过来”。
这是我的答案,希望可以帮到你,O(∩_∩)O谢谢
4 《兰亭序》全文潮汕话怎么读古人朗读诗词,与现代人用普通话朗读起来,韵脚不同,音调不一。而潮汕话作为先祖南迁时保存下来最古老的方言之一,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用潮汕特有的语言、韵律读古诗词很是吻合。因此,潮汕话在诵读古文,特别是古诗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目前,潮汕话受普通话及外来语的影响,致使年轻一代出现发音不标准,部分方言语音丧失的问题,使潮汕话在传播上出现断层。因此,用潮汕方言诵读古诗词,在大家重温诗词文学之美的同时,还可以用潮汕话特有的调性体味其中的意境之美,更有助于推广及传播潮汕话。所以,许友文老师应《汕头青年》之邀,倾情演绎此潮语版《兰亭序》,希望为潮汕话的发展传承献出自己的力量。
大家可以点击下方绿标收听许友文老师倾情演绎的潮语版《兰亭集序》,看看是否更有韵味。
潮语版《兰亭序》-许友文来自非石文化00:0003:42
兰亭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文解读
兰亭序记录了王羲之和众多名流高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举行修禊祭礼,饮酒作诗的情景。在场名士每人赋诗一首,王羲之则为整本诗做此总序。
序中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叹与感悟,对生死的洒脱与超脱,对自然的赞美与热爱。
朗读者简介
许友文,汕头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播音员。现为《今日视线》节目主持人。其潮汕话吐音纯正,字正腔圆、具有本土味道,曾参与《现代汉语方言语音库》采集。许友文老师虽被称为“汕头话标准第一人”,但他却从不放松对汕头话的研读。在他的办公桌上、录音室里,都可以看到他随时准备翻阅的潮语字典、词典。经过20多年的点滴积累,他掌握了十分丰富的潮语字项、俗语,在语音技巧、语境处理方面颇有心得,被同行称之为汕头话的“活字典”。
5 潮汕话中的保留下来的古代文字网上转来: 潮汕人是中国人里头很有特色的一支。他们在饮茶、祭拜、家庭关系等方面,都比较“传统”,并深为家乡的菜肴和语言而自豪。初到潮汕的客人往往会听到本地朋友表演潮汕话的八个音调。当地教育局的一个语文教研员则告诉我,现行的普通话教学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但是呢,其实潮汕的语文教育不妨适当使用方言,尤其是古文部分。因为用潮汕话还能读出古诗的韵脚和平仄,而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用潮汕话来朗诵,你就能体验到那些诗歌的优美”。
但是这优美的语言,会给外地来客带来很多麻烦。我刚到潮汕就碰上了一个典型案例。那是在一个小烟摊上,老板娘和其他很多上了年纪的潮汕人一样,对普通话只能听,不能讲。
我:“有白沙么?”
老板娘:“无”。
我心里暗暗赞叹,果然颇有古风,没有不说没有,她说“无”。正转身走开,只听背后一连声的喊,回头看她高举着一盒白沙挥舞得像国旗一样,嘴里说:“爱买?”
我顺口接了一句:“买!”
老板娘的笑容瞬间凝结、手也定在了半空。
后来才知道这都是误会。在潮汕话,“wu”是“有”的意思;而“mei”表否定、拒绝,在我们的对话中其实是“不买”。
即使说普通话也有问题。我坐在一家拉面馆里,进来几个本地人,其中一个大声喊老板:“给我来一碗面汤!”老板手脚倒也利索,马上端来了清汤一碗。客人惊奇的大叫:“咦?面呢?”
原来面汤是汤面的意思(但是“干面”还是“干面”,不会说成“面干”,这让我很困惑)。如果下次有潮汕朋友请你吃“饭盒”, 大可不必惊慌。 本人初来此地时,发现有很多喜欢用潮汕话文字来表达意思的朋友,可惜他们却完全不知道某些字在潮汕字典里的正确写法,甚至他们误用的字和本字的发音根本就是天差地别——在此我举两个例子:第一回我就看到有人写“笼是”,他本想表达的是潮汕话中“都是”的意思,可惜这个“笼”在潮汕话里根本从来就没读作“lòng”的,只读作“lāng”,正确的用字应该是“拢”(其实不仅潮汕话有这个字,台湾闽南语也有这个字。大家不信可以去查查周杰伦《火车叨位去》的歌词,里面就有这个字,也是同样的意思。可见台湾人对家乡话用字还是比较考究的);还有一回,我看到有人写“恭过水蚊”,他想表达的是“傻、愣”,可是“恭”这个字在潮汕话里也从来就未曾有过“gōng”这样的发音,只能读作“giong”,正确的写法应当是“戆”,也就是粤语里“戆居”的那个“戆”,潮汕话读“gōng”。近年来,普通话正在渐渐同化着大江南北的年轻一代使用的方言,上海小孩已经不会讲上海土话了,讲什么话都总得夹杂几句普通话。整个中国,唯独粤语一枝独秀在不断北拓发展,只有操着粤语的青年可以一句普通话不带完全地用粤语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话。潮汕地区就更为严重了,很多时候我们称呼一个人名、说一句成语都只能靠普通话来表达。我初中的时候,曾经听到一句令人哭笑不得的潮汕话叫“wu zù”,搞到最后原来竟然是“侮辱”两字!我们的年轻一代竟然连“侮辱”的潮汕本音“bhú zòk”都不懂了,竟然只能靠“半咸整潮汕普通话”来表达!虽然说潮汕话在发展过程中,有过“孔子正”,是在逐渐朝官话靠近,比起闽南正音是更接近官话更利于我们的学子闯荡北方,而且推广普通话这本身也是没有错的,并非本人刚才那么说就是想与推普作对,实在是方言方言,就本应是纯正的,像我们如今的潮汕青年,说几句潮汕话却总得夹杂几句普通话,这和当年老上海那种令人发笑的洋泾浜英语又有什么区别?岂不连外地人都得嘲笑吗?
6 古代汉语与潮汕方言的关系一个字(即一个音节)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就叫做这个字的声调。这古今都一样。如“竹”字,古代汉语语音读为“张六切,人声”,现代汉语普通话读为“zhu”,是阳平声,潮汕方言读为“多英(4)”,是上人声,这就是声调。可是,古代汉语,普通语和潮汕方言的声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古代汉语语音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也是四个声调,但却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而我们潮汕方言却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明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声调。这8个声调是从哪里来的?
原来,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每个声调的声母有清声和浊声之分,演变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主要是浊音清化,入声调消失,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了。而在潮汕方言中则是根据古声母的清浊,每个声调都变成两个:清变为阴调(阴平、明上、阴去、阴入):浊变为阳调(阳平、阳上、阳去、阳入)。这样,古汉语四声,在潮汕话中就变为8声了。其对应规律如下表:
古代汉语四声 古声母 例字 潮汕方言八声
平声 清 崩东工冲 1(阴平声)
浊 朋同红农 5(阳平声)
上声 清 巧取景纸 2(阴上声)
浊 妇上市旱 6(阳上声)
去声 清 镜窍票记 3(阴去声)
浊 侵漏示用 7(阳去声)
入声 清 八泣怯驳 4(阴入声)
浊 日逆泽域 8(阳入声)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嗨鲁是过扑母啊!
自己人潮汕话的读音是:(gā gǐ nāng)
释义:家自人,是自家人的意思。
潮州话,简称潮语,又称潮汕话、潮汕方言、潮州方言,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河洛语之次方言。潮州话18个声母,61个韵母,8个声调,保留着许多现代汉语(普通话)所没有的古语音、古字音、古词汇和古声调。
潮州话是潮汕人的母语,是唐代以前可以追朔至先秦的中国古代汉语的遗存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官方语言之一 。潮州话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分。“潮州话”一词自古沿用至今,受海内外潮州府籍人普遍认同。
扩展资料
潮州话音节包含声母、韵头(介音)、韵腹和韵尾。除了韵腹和声调,其他音节的元素都并非必要。故此,韵腹只要配合声调,就可以自成音节。
潮州话中,古四声各分化成阴阳两类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八声。其演变的规律,大体上是:古音属于清声母的字,现代都念作阴声调;古音属于浊声母的字,现代都念作阳声调。
连续变调的主要差别集中在阳上、阴去、阳去和阴入4个调类上。潮阳口音连续变调后阳上与阴去合一,读(33)调,揭阳口音则读(21)调。其他方言点着两个调类变调调值也很接近。
多字组变调,主要视词或词组的停顿情况而变。通常是每一个停顿组的最后一个字不变调,其余各字都变调,变调调值跟两字组变调调值一致。
潮州话的词语中,处于停顿组的末字或词的末一词素(字)也有变调现象。但由于这种变调现象基本是变成低调,而且,同一构词词素,在某些词中变调,在另一些词中又不变调,并不像前字变调那样有规律性,因而,应视作轻声现象而不应看作后字变调。
--潮州话
潮州男人是否大男子主义?
潮州竞风流
潮州竞风流
2年前
潮州男人是否大男子主义?关于这样一个话题,其实答案很简单。
一直以来因为地域或者文化传统关系,潮州人以敢拼出名,而传统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就给外界造成一个“假象",就是潮州男人大男子主义。
大男子主义,其实任何地方都多少存在这样的情况,为何又单指潮州区域呢?鄙人认为还是与潮州女人有关,因为大男子主义,并非单方向构成的,在男与女的平衡点中若有一方偏重便会成为大X(男或女)主义。
文章1
大部分潮州妇女,是十分传统的。当然新时代,女性也是半边天。这种传统可以说"源远流长",以前女性讲究三从四德,潮剧戏文说出大部分潮州妇女的"传统美德",叫“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就是说在家唯父命从之,出嫁后要求夫唱妇随。这也就从某一个程度上多少形成潮州男人大男子主义的原由之一。
接下来,再来谈还是男女对立面,还是强弱势的分立点。还是潮州女人的"传统美德",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无才其实是指无为,不为,而不是讲无才能无才德。
在不少父母传统思想中,觉得女孩子"抛头露面“始终是“有伤大雅“。男子为夫,就是要出头天,天出头,女子是要"仗"夫。
文章2
潮州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更多可能源于一句经典的潮州俗话,叫"刀着霍,亩着叱",意思是刀要磨才锋利,亩是潮州话老婆之意,着则意为要或者经常,必须。而叱,并非直指指责,可以更温柔的词汇来诠释潮州人的叱,简单明了叱可以等于教导。
鄙人认为"刀着霍,亩着叱”这句话更多理解是一种磨与合。而不能一味认为"叱"是贬义词,因为要对老婆常"叱",而就是大男子主义,这也未免牵强。
可能大部分人理解所谓大男子主义,即是在男女双方商论某件事上,男方的论言等各方面有"压倒性"的强势。
在以前我们的父母辈中,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即在某件事上,父辈说的言论往往会"胜数较多",而母辈则大部分以"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而不作太大的争辨。
文章3
在某种程度上就形成"大男子主义“的错觉。其实,我们可以理解,我们的父辈生活的年代环境造就了他们说的话,办的事,是比较直爽的。
而我们的母辈这群女人,一直处事也是较"委婉"。在两种不同处事行为方面相结合中,就成了潮州男人大男子主义。这多少会是误解。
潮州男人有"粗鲁"显示男性威严一面,也有世界皆有的通病---惧内。
惧内与大男子主义就是对立面。
文章4
“爱亩着刻苦",这句潮州话也是十分通俗的,就是想要老婆,要能忍耐,肯下功夫。既然老婆是"刻苦"而来的,那么得来不易是否与潮州男人大男子主义的因果关系吗?
答案是没有,有时反而是在"爱中妥协",说白了,便是惧内,怕老婆。有人说"畏亩(怕老婆)正成祖(才成气候)"。其实,是在此强彼弱的男女夫妻关系中寻到一个平衡点。
潮州人好打趣,往往在指某人某事会去借比,比说你内个(你家的)秋瓜棚倒去,意思也是惧内。关于"秋瓜棚倒",这句话的出处,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来自著名讲古艺人陈世文先生所讲的《畏亩大王》。
故事讲的是一个有趣的夫妻相处之道,某乡某人因惧内怕老婆,而与一群"难兄难弟",组织成一个不怕老婆群会,该群会便选举此位某人为会长。在某人会长宣布"教示老婆策略"过程中,某人老婆带着他那群"难兄难弟“的老婆,成立灭威老婆团赶到。
文章5
不怕老婆群的会员一时惊慌失措,纷纷"抱头鼠窜“,不怕老婆群的某人会长因逃避不及,被灭威老婆团逮个正着。
结果是不怕老婆会长与老婆对薄公堂,县令在梳理完案情后,发现其老婆确实是有"母老虎“嫌疑,明显是丈夫被迫无奈才去成立不怕老婆群会准备"应对“老婆,认为女方的某些行为,明显让男方面子上“忍无可耐“,才出此下策。
正要下判决书责打女方时,后堂有人来报,夫人有话要传。在听完夫人的传话后,县令立即又反悔改判。男方不解便问其因,县令无可奈何,只得说,我家的秋瓜棚也要倒了。
原来,县令也是一个惧内之人,县令夫人在后堂得知案情之后,知县令要责打"妇女同胞“,便"爱屋及乌",要求县令改判,让婢女传话县令,家里的秋瓜棚也要倒了,县令自然知趣改判,故事就叫《畏亩大王》。
还记得男女双方结婚时的山盟海誓吗?无论贫穷富贵,痛苦疾病永远不离不舍。
做为有缘人走在一起的人,无论男女,谁去当有"话事权"的人都可以。现在都讲究平等,凡事有商有量是极好的。大家讲民主,所以在鄙人看来,潮州男主并没有大男子主义。
当然鄙人观点纯属个人。
本文为头条号潮州竞风流原创文章,转载需告知!
怎么样使用语言,与语气的高低,同时与习俗有关系的,好听与不好听只是个人的见解,习惯就能听得顺,各种语言都有他的特点,也有他的不足之处,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说潮汕话难听,那么,海陆丰常用学老话更难听?
例:吃饭。
广州话:食饭
潮汕话:只泵
食饭------广州话的发音近似“只泵”
食茶------广州话的发音近似“只爹”
靓女------广州话的发音近似“雅之娘”
潮洲人----广州话的发音近似“潮洲郎”
自己人----广州话的发音近似“革易郎”
一齐吃----广州话的发音近似“齐齐只”
功夫茶----广州话的发音近似“功夫爹”
潮汕话也是好听的呀!
所谓“方言”和“语言”嘅区别基本上是任意嘅,指嘅是,一种语言(口音),粤方言就喺“广州话”只有我哋地地道道嘅广府人先至会讲。各有所长,各有好听之处。
我认为广州话好听,请看人在百度空间写和日志《埋单、搞掂,广东话俗语。》
http://hibaiducom/%B9%E3%B6%AB141/blog/item/679eae000cf9a56b3912bbc6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