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界天的介绍

欲界天的介绍,第1张

欲界天,六道中天道的一部分,上面还有色界天和无色界天。欲界天依据所居天人福报大小分为六重:一、四大王众天(夜叉天),二、忉利天(三十三天),三、善时天(时分天、夜摩天),四、兜率天(知足天),五、乐化天(化自在天),六、他化自在天。越往上的天,其天人福报越大,同时对欲的贪着也越轻,后者为前者的因,前者为后者的果。

色界位于欲界之上。相传生于此界之诸天,远离食、色之欲,但还未脱离质碍之身。所谓色即有质碍之意。由于此界众生没有食色之欲,所以也没有男女之别,生于此界之众生都由化生,依各自修习禅定之力而分为四层,分别是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无色界为三界之一,又称无色天。“色”是质碍的意思,无色就是没有质碍,即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是通过修习厌离物质的四无色定,或称四空处定而获得的天界果报。无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浅而分四种差别,即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此四处称为四空处,四空天,或四无色处、四无色天等。  空无边处,为四无色处之最初阶段。初修无色定,必厌弃物质世界,一心思惟无边无际之空观,使心与无边之空相应,这就是所谓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从厌弃外界物质世界之质碍,进一步修习内心心识,以心与心识作无边无际之观。此即为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既否定外界物质之质碍,又否定内心心识,唯思内外一切无所有。以修此无所有观而得生天之果报,即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又称非有想非无想处。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极静极妙之境界,以无各种粗想而称非想,又因其想未绝,尚有细想,所以为非非想。 无色界四空天:空无边出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在此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天之尽头处了。 欲,就是欲望,也就是说生活在这个层次的人,欲望特别的强烈。什么叫欲望呢?佛经里对欲望的定义是需求,一方面是生理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需求。关于欲望的内容,佛教里面通常说有五欲,就是对财物需求的财欲,对男女房事需求的色欲,对名誉需求的名欲,对饮食需求的食欲,对睡眠需求的睡欲。佛教对五欲的内容,还有另外一方面的解释,就是根据人的五种感官需求:色欲,眼睛希望看到好看的颜色;声欲,耳朵希望听到好听的声音;香欲,鼻子希望嗅到好嗅的气味;味欲,舌头希望尝到可口的味道;触欲,身子希望感觉到好的感觉。在欲界里生活的众生,对五欲都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所以,这个世界就叫欲界。 从人间往上有六重,名“欲界天”,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欲界以上有四禅十八天,名为“色界天”,因没有男女情欲,只有色相庄严,故名色界。四禅中初、二、三禅各有三天,四禅有九天,合为十八天。色界之外另有四重,名“无色界天”。因没有色身形相,故名无色界。它只有精神心识的存在,通常还都处在寂静定境,故又名“四无色定”,也称“四空天”。

天人的色身极其细微,不同天界的状态也不一样。比如欲界天的天人还有色身,但比人类的细微,一般人肉眼见不到。色界天人不像欲界那样有许多欲望了,他们的色身更加细微。到了无色界,连色身都没有了,但还有心识。具体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4b977d301016ox9html

四位天王为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和广目天王。

欲界天

  瑜伽四卷二页云:又欲界天有六处。一、四大王众天,二、三十三天,三、时分天,四、知足天,五、乐化天,六、他化自在天 (1)四大王众天神 即:持盘夜叉、持鬘夜叉、常醉夜叉、夜叉大将。 (2)三十三天 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在上述的山王须弥山顶上有与山顶相接的欲界三十三天;即大自在天十一,太阳守宫神十二,娄宿之子二青年等,通常称为三十三天。以上所述大自在天、太阳守宫神、娄宿之子等见于《俱舍论注释》(通常称为《青浦宝库》)的第三章。 《红史》 又译忉利天,为欲界第二天,在须弥山顶,有八财神、十猛利、十二太阳、娄宿二子,为三十二神及帝释天,共三十三位天神游戏安住之处。 《噶举教派史略》 梵音译作怛利耶、怛利奢天,略译作忉利天。佛书说须弥山顶,有天世界,是八财神、威猛十一天、日神十二天、娄宿二子等帝释眷众三十二天,加上帝释天王,共三十三位天神游戏安住之处。 《藏汉佛学词典》 (3)时分天 即夜摩天 梵语夜摩,华言善时,亦名时分。谓其时时唱快乐故。以莲华开合,分其昼夜,此天依空而居。 此处有天王名:夜摩天王 以善方便,除众生惑,令住正见,诸所作业,念佛法僧;统领天众,随所应度,不失于时,故云夜摩天王。 (4)知足天 兜率天的译名,这里的天人,于五欲境的享受,知道到此为止,和感到满足,故名。 (5)乐化天 六欲天之一。自己任意变化欲界资生妙具,尽情享用,故名乐变化天。 (6)他化自在天 六欲天之一。夺他所化妙欲资具而自享用,故名他化。此天依空而居,即魔王天也。居欲界六天之顶,为欲界之主,与色界摩醯首罗天,同为防害正法之魔王,乃四魔中之天魔。佛成道时,来试障害者,亦此天魔也。祖统纪二曰:“诸经云:魔波旬在六欲顶,别有宫殿。今因果经乃为自在天王,如此则当第六天。“

唉太多了,你找《佛学大辞典》吧我得上班了

朋友理解错了。

这种说法只是想说明“金光明经”的殊胜,就是听经者不用按照佛陀的说法去修行、解脱,随便听到一句佛经都会比他现在的苦逼生活要好。

佛陀讲经的目的,是希望众生修行、解脱去净土世界,不是希望他们去天上享受五欲生活,天界仍然没有脱离轮回,最终还是要堕落、要轮转生死。

小的分支不是最终的目标,看经不能被这一叶障目。

是的。

色界,宗教术语。佛根据世间人(病中佛)功德多寡和妄心善恶将世间人划分为六道。其中天道又划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六道又可根据欲、色、无色划分为三界。其中色界此界,远离食、色之欲,但还未脱离质碍之身,所谓色即有质碍之意。虽无欲,却仍有形,有相,有物质的世界,即色界。

由于此界如《长阿含经》:“佛告比丘。欲界众生有十二种。何等为十二。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人。五者阿须伦。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色界众生有二十二种。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辅天。三者梵众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无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净天。十者少净天。十一者无量净天。十二者遍净天。十三者严饰天。十四者小严饰天。十五者无量严饰天。十六者严饰果实天。十七者无想天。十八者无造天。十九者无热天。二十者善见天。二十一者大善见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无色界众生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空智天。二者识智天。三者无所有智天。四者有想无想智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299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