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的求偶行为有哪些?

熊的求偶行为有哪些?,第1张

尾熊属于夜行性动物,白天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睡眠和休息。大部分的摄食、移动及社会行为通常发生在夜晚。无尾熊每天花在睡眠及休息的时间约18~20小时,约占80%的时间。每天有4~6次的摄食(约共占1~3小时),每次从20分钟至2小时不等,且摄食的行为常在黄昏进行。而移动等其它行为,只占每天活动的小片断。于无尾熊吃的是高纤维、低热量的食物,必须保持体力,所以一天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休息和睡眠。和大部分的有袋动物不同,他们不会筑巢,也不会躲在树洞中,而是直接坐在树叉间休息。天冷时会背风缩成一团,以背部的厚毛抵御寒风;天热时则四肢展开,腹面向下挂在树上或树叉间。力的四肢、无毛具细纹的脚掌、对生的拇指和锐利卷曲的长爪,让无尾熊的树上攀爬功夫一流,虽然尾巴退化,但不影响它的平衡感,仍可以在树枝间灵活跳跃。地面上的行动看起来则有点笨手笨脚,但逃命奔跑时,速度不比兔子慢,而且也会游泳。

母无尾熊三至四岁就能生育了,平均来说,每年九月到来年三月左右是它们的繁殖季。在澳洲,温暖的春天和夏天正值草木发芽,正适合怀孕。大概

怀孕的周期只要短短的三十五天左右,无尾熊妈妈一次只生一只宝宝;双胞胎的情形很少见,不过幸好是这样,因为育儿袋也容纳不下两只宝宝

不是所有的无尾熊每年都会生小宝宝,有些母无尾熊受限于年龄和环境的关系,甚至要每隔二到三年才能生育。基本上无尾熊终其一生可生育5-6只小无尾熊。

比起其它的有袋动物,无尾熊的发育算是比较慢的。在育儿袋中的前半年,以母奶维生,这段时间,头、身体、四肢、脚趾、脚爪、毛发都慢慢地才发育完整。

当母无尾熊要生宝宝的时候,它的骨盘会向前倾斜,脚张开躺着,这样的姿势是为了让宝宝能顺利从产道爬到育儿袋内。

出生时:无尾熊只有19公分长,05公克重。新生儿得自己奋力爬到育儿袋中去找妈妈的奶头,红咚咚的身体在24小时内就会逐渐变成粉红色。

第一周:一周大的无尾熊宝宝赤裸裸的无毛、看不到也听不到。

第七周:头部是全身体中最大部份,约26公分。

第十三周:体重增加到50公克,头长约5公分。

无尾熊不会轻易地从树上下来,通常都是从这棵树换到另一棵树栖息才会下来。如果随便下来,很可能会遭遇到野狗、狐狸等动物的攻击。由于鸟类讨厌尤加利树的气味,所以尤加利树能够帮助无尾熊防止来自空中的袭击。

无尾熊不像其它树栖动物,如树袋鼠或树林间滑行的动物,需要尾巴平衡或快速移动来躲避其它动物的侵略,相反地,由于体型够大根本无惧其它动物,加上行动不够灵活,干脆减少活动保存能量求偶

温暖的春天和夏天正是旺盛的交配期,也正是无尾熊们活动力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的雄性无尾熊往往会彼此争地为王,利用胸口上的白毛分泌出一种难闻的分泌物留在树上,藉此警告其它雄性无尾熊不可侵犯。

总而言之,无尾熊在交配时期总是吵吵闹闹的,不断打斗然后嘶吼。公无尾熊也会以低沉的吼声响应喜欢的求婚者,或以尖叫声拒绝这些求偶者;甚至母无尾熊在害怕时所发出的哭泣声,也会引来「英雄救美」赶走不受欢迎的入侵客。离家生活

无尾熊一生可以活十到十五年,大约两岁大的时候,年轻的公无尾熊就得离开母亲去寻找自己的活动领域,这段时间也许要花个二到三年,可说相当危险,因为不仅容易会被年长的公无尾熊赶走,来自外界的伤害也是一大威胁。如果要生存下去,年轻的雄性无尾熊就必须及早吸引异性或是找寻新的活动领域,要不就得和其它雄性无尾熊争夺地盘。

雌性无尾熊的生态就单纯多了,两岁大的时候也会离开母亲的身边,但并不像雄性无尾熊远走他乡,通常它们的活动领域都是紧挨着妈妈或甚至住在一起,可以自由选择栖息的地方,比较不受雄性无尾熊的攻击。其它行为

夜行性的无尾熊平均每天约有18~20小时都在休息和睡觉,不是它偷懒喔,因为它吃的是高纤维低热量的食物,必须保持体力。每只无尾熊都有自己独自活动的范围,再由雌雄数只组成一个族群,活动范围重迭的部分就是个体间发生互动的社交场所。平时用声音和分泌物标识做为沟通的方法。

一般来说,无尾熊过着单独自在的生活,并不是群居动物。但这并不表示它不跟「其它人」打交道。例外的是,在交配时期,雄性无尾熊的身边常有二到三只的雌性无尾熊围绕着,好比「妻妾成群」。除了母无尾熊和身边的宝宝外,通常很难看得到两只无尾熊在同棵树上一起吃饭睡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546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