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国的生育率?

如何提高中国的生育率?,第1张

答: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育率

一,不愿意生孩子与婚龄有关吗?

女性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增加了育龄,从理论上提高了生育的可能性。但是,中国人不愿意多生孩子,与婚龄并没有太多关系。

并不是法律限制导致“晚婚”,更不是法律限制导致晚育。即使降低法定结婚年龄,不愿意多生孩子还是存在的,这自然有其经济与社会根源。

二、中国男女结婚晚的原因主要是如下两个原因:

1、受教育程度提高----我国目前年出生人口约1500万左右,而大学每年招生规模即达600多万,再加上研究生、博士生及各类职业学校,半数之上的人都会接受高中之后的教育,毕业之后年龄就在22岁之上,更有硕士、博士毕业之时年龄接近30岁了。结婚,大都会等毕业及工作稳定之后。如果早结婚,那要多高的离婚率呀?!

2、房价太高

有调查数据可以作为证据,2018年末,上海、浙江的结婚率为全国倒数前两名,上海结婚率为44‰,全国最低。另外,天津、广东、北京等沿海发达地区结婚率也较低。

结婚率最高的几个地区是西藏、青海、安徽、贵州等欠发达地区。贵州2018年结婚率达到111‰,全国靠前。全国结婚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区,这一数据相差一倍多。

假设人口结构差不多的情况下,结婚率低,说明在应该结婚的年龄段内,选择结婚的人少,初婚的年龄高。对比以上两组数据,会发现上海等地房价偏高,而婚房是结婚的必须品。在上海、北京等,攒足首付,找到一个愿意共同还贷款的人,容易吗?

相对来说,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购买一套婚房相对容易点,所以,他们结婚就早,结婚就多。

三、不生孩子的原因是什么?

2016年,是放开二胎的第二年,也是人们期盼的一次生育小高峰,结果出生1786万,仅比2015年增长131万;2017年,“二胎效应”降低,出生人口1723万,比上年少生了63万;2018年出生1523万,比上年少生200万!

为何生育率如此之低?

2018年,上海出生率为72‰,辽宁为639‰,天津为667‰,这些地区城镇化率较高。

2018年,青海出生率为1431‰,安徽为1241%,广西为1412‰,这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是很高,人均GDP在全国并不靠前。

这个规律与结婚率是相同的,越发达地区房价越高,结婚率就越低,生育率同样低;反之,也成立。

这说明,房价已成为人们不敢生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教育支出、医疗保险的不完善,让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感,也是不敢生的一大因素。

我认为这么做并不能提高生育率。首先之所以国内的生育率在不断的降低,和法定结婚年龄太高没有任何关系,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要读大学,而大学毕业之后才会考虑结婚,然而很多大学生大学毕业才22岁,所以男生的法定结婚年龄,在22岁以上是很正常的,而且现在的结婚年龄越来越大,很少有18岁左右就结婚的。

很多年轻人的压力太大,根本就不愿意生孩子。中国的单身男女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有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敢结婚,因为结婚就要房子和票子,而大多数年轻人的工资并不高,而且房价远远的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而且在工作中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经常早出晚归,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休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独自生活,因为这样更加自由,也没有必要去迁就别人。

要想提高我们的结婚率和生育率,那就必须改善和提高相关的生育和养育福利,优待生育的妇女。比如说,生育一个孩子,给予现金奖励,并且1~6岁之间国家给小孩发放抚养费,幼儿免费看病,免费上幼儿园等等。

另外,社会要为生育过后的妇女重返职场做好相关的服务,比如,免费的技能培训,免费的心理咨询等等。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的《上海市2022年度人口监测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全市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为07。

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和日益先进的机械设备必将替代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虽说生产力提升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但是没有工作的人必然越来越多。当社会财富分配做不到相对平均时,多数人收入跑不赢平均水平是常态,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幸福感也会降低。

  从发展的角度讲,未来人口不需要多,人越少人均资源就越多,人均财富更多,在40岁就很难找到工作的阶段,完全不必为人口减少而焦虑。

  近日高彩礼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有人把高彩礼作为阻碍年轻人结婚的重要原因,一些省市也开始了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网上获得的信息来看,上海平均彩礼仅为7万元,并没有超过该市年人均工资水平。显然,超低的总和生育率跟彩礼关系不大。

  接下来用我打造的平衡循环论来做生育率低的解读:

  平衡循环论:世间万物都会在力的作用下向平衡稳定的状态靠拢,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呈现循环往复的状态。物体所受力的大小与打破平衡的时间成反比,打破平衡所需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力越大,打破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质量越大,打破平衡需要的力越大,时间越长;不平衡的状态与力持续的时间成正比,当驱动力和阻力基本相等时进入相对静止或匀速的稳定状态。

两性相吸是天性,婚丧嫁娶本是多数人的必然历程,传宗接代更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单纯就生育而言,阻力大于动力,才是降低的根本原因。

  先说动力:

  谈情说爱是人性,这是其一;

  生儿育女是天性,这是其二;

  养儿防老是需求,这是其三;

  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纽带,能带来情感的愉悦,这是其四;

  再说阻力:

  结婚普遍要求男方身高175以上,有房有车,年入20万以上,找对象都按百里挑一的标准找;

  房价太高,不啃老多数年轻人拿不出首付,2016年之后买房啃老也未必能拿出;

  生育必然影响女方工作,解决了绝大多数就业的民企很难长时间保留职位,生育会降低女性职场竞争力;

  养孩子投入大,经济层面是巨大亏损,并且是持续亏损,很难有经济回报;

  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要选择学区房,而学区房价格更高一筹;

  显然,过高的择偶要求降低了户籍女性的结婚率,过高的房价更是重中之重,成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核心。

  当一个刚结婚的小家庭背负巨额房贷,每月超过50%的收入都要还贷款时,一方丢掉工作都可能陷入财务危机,还想生育吗?还敢生育吗?还有生育二胎的意愿吗?

  生育率降低是多种力量平衡的结果,如果房价不膝斩,那么结婚率生育率膝斩,是最正常不过的结果。收入高学历高的大都市生育率超低,收入低学历低的农村有较高的生育意愿却缺少适婚女性,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良田产量高,农民都知道种好田需要翻耕土地、施肥、打药、小心侍弄庄稼,人口也是同样的道理。

降低结婚法定年龄并不能改善结婚率和人口的出生率,这样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生育率高低与个人是否有生育意愿直接相关、年龄小的人经济条件相对不足更不愿意生育,以及降低生育成本才是提高生育率的关键因素这三方面原因。1,生育率高低与个人是否有生育意愿直接相关。生育率的高低与个人是否有生育意愿直接关联。只有当自己有意愿生育的时候,生育才可能成为现实,而如果自己没有生育意愿的话,即使外部条件很好,自己也不会生育。因此,降低结婚年龄与提高生育率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更不能解决提高生育率这个问题。2,年龄小的人经济条件相对不足,因此更不愿意生育。如果降低结婚年龄的话,结婚时夫妻双方的年龄就会更小。这样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夫妻双方的经济条件会相对不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年龄小的人工作时间短,做出的业绩也相对较少,这样就使得其收入会相对较少。这样的状态只能让夫妻双方的生育意愿降低,而不会提高他们的生育意愿,也就不能提高生育率了。3,降低生育成本才是提高生育率的关键因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生育意愿的。之所以其中很多人选择不生育,是因为生育成本相对比较高造成的,与结婚年龄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想提高生育率,有关方面就应该采取措施切实降低生育成本,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有生育的意愿,这才是有效提升生育率的最佳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1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