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为什么死那么快?

庞统为什么死那么快?,第1张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可是刘备将伏龙凤雏都得了,还是没有安天下。咱们不说刘备刘玄德,单说凤雏庞统庞士元。在整部三国演义中,庞统的戏份实在不多。先是在东吴不被孙权看好,怀才不遇。接着是怀揣诸葛亮的推荐信投了荆州刘备。

由于庞统先生不想靠别人引荐,只想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打拼出一片天地。谁知,刘备有了诸葛亮,求贤不再若渴,把庞统打发到湖南耒阳县去当了个县令。庞先生自然觉得这是大材小用,于是整天不理政事,以酒浇愁,大醉不醒。

张飞奉命去察看虚实,气得暴跳如雷,要拿庞统是问。庞统满脸酒气,毫不在乎,不就是一点鸡毛蒜皮的民事案子吗?老庞这就给您料理一番。随之,三下五去二,把一大堆案子处理得有条有理,笑问三将军可还满意?三将军大吃一惊,明白了是大哥刘备慢待了大贤。回到荆州一汇报,刘备慌忙以上宾之礼请到帐中,一顿检讨之后,给了庞统一个副军师的职位。这个时候诸葛亮外出视察才回来,故友相逢虽不是一醉方休,也是皆大欢喜。

英雄所见雷同,庞统先生也同意诸葛孔明的见解,主张兵进西川,拿下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再图发展。而且主张事不宜迟,兵贵神速,以防夜长梦多。于是,刘备挂帅,庞统为军师,择吉日整军出发,直奔西川。取西川实际上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路宽,好行军,容易面对前面的敌军。但遥远,费时间,一旦遭遇围困,进退两难。曹魏军如虎拦路,很可能过不去。一条是小路,山路崎岖,林茂路滑,比较危险,但是一条近路,可以出其不意,直抵西川。庞统深谙军事,毫不犹豫选择了小路。走到落凤坡时,遭遇埋伏,刘备爱护军师,让他骑上自己的的卢马突围。结果,敌人盯住那匹白马,以为是大耳贼刘备,乱箭齐发,庞统军师中箭落马,一命呜呼。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歌颂诸葛亮的,其实给庞统先生正合适。一个漂亮的战阵还未打,有安邦定国之才的庞统就一命呜呼了,这事儿真的太遗憾,太悲剧了!是刘备命里不该得此人辅佐?还是庞统先生就不该投了刘玄德?或者是老天爷不该打盹的时候闹瞌睡了?

老郑看来都不是,是庞统先生自己的过错。

那么,庞统大侠错在哪儿了呢?

第一是选错了行军路线?尽管兵法上说“置于险地而后生”,并不是说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去冒。刘备取西川的动议已经尽人皆知,曹操岂能坐视不管?大路小路都会有伏兵等着“请君入瓮”。尤其是小路,山深路陡,军马车辆难行走,设埋伏以逸待劳,胜券在握。庞统这样决策焉能不败!

第二不要和刘备换马。咱们不说那的卢马方主人,但是白马的目标明显,肯定是敌人攻击的重点。何况都知道刘备骑白马,当然要成为众矢之的。庞统作为军师,这点常识总该有的,为何会思维短路?

第三不能急于求成。这可能是庞统致命的失误。他在东吴不受待见,当误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赤壁之战也只实现了个连环计初露锋芒,还让徐庶给看破了。到了荆州心里更急,因为诸葛亮已经多处建功,声名日隆,自己还是一张白纸,取西川正是自己一鸣惊人的好机会。从这样的心理出发,他必走小路,求捷径,结果欲速不达,自己也身死落凤坡。可见:急于求成,凡事难成;稳扎稳打,谁也不怕!教训啊,深刻啊!

刘备之军师中郎将。统号凤雏,与诸葛亮齐名。赤壁之战,统避乱江东,为鲁肃荐于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助瑜火攻大败。瑜卒,亮往吊孝,因得见统。时肃亦荐统,因统貌陋,慢孙权,不用。统遂往荆州投先主,先主亦因貌轻之,任为耒阳令。统到任,不理政事,先主怒遣张飞往责,飞识统才,遂拜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后统随先主取蜀,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攻雒城,因疑亮欲争功,不从亮书劝阻,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为乱箭射死。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学播音的时候,绕口令是练口语的一种很好方式

复韵母练习

1、磨房磨墨,墨碎磨房一磨墨;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灰。

2、出南门,走六步,见着六叔和六舅,叫声六叔和六舅,借我六斗六升好绿豆;过了秋,打了豆,还我六叔六舅六十六斗六升好绿豆。

3、哥挎瓜筐过宽沟,过沟筐漏瓜滚沟。隔沟挎筐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沟。

4、山前有个崔粗腿,山后有个崔腿粗。二人山前来比腿,不知是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还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唇音练习

1、老方扛着黄幌子,老黄扛着方幌子。老方要拿老黄的方幌子,老黄要拿老方的黄幌子,末了儿方幌子碰破了黄幌子,黄幌子碰破了方幌子。

2、粉红墙上画凤凰,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3、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4、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舌尖中音练习

1、你会炖炖冻豆腐,你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炖冻豆腐,别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

2、老罗拉了一车梨,老李拉了一车栗。老罗人称大力罗,老李人称李大力。老罗拉梨做梨酒,老李拉栗去换梨。

3、有个面铺门朝南,门上挂着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门朝南;挂上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门朝南。

4、大刀对单刀,单刀对大刀,大刀斗单刀,单刀夺大刀。

舌根音、舌面音练习

1、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等于几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还是七。

2、你也勤来我也勤,生产同心土变金。工人农民亲兄弟,心心相印团结紧。

3、一班有个黄贺,二班有个王克,黄贺、王克二人搞创作,黄贺搞木刻,王克写诗歌。黄贺帮助王克写诗歌,王克帮助黄贺搞木刻。由于二人搞协作,黄贺完成了木刻,王克写好了诗歌。

4、小郭画了朵红花,小葛画了朵黄花,小郭想拿他的红花换小葛的黄花,小葛把他的黄花换了小郭的红花。

翘舌音、平舌音、练习(1)

1、天上有个日头,地下有块石头,嘴里有个舌头,手上有五个手指头。不管是天上的热日头,地下的硬石头,嘴里的软舌头,手上的手指头,还是热日头,硬石头,软舌头,手指头,反正都是练舌头。

2、三山屹四水,四水绕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时春。

3、长虫围着砖堆转,转完砖堆钻砖堆。

4、师部司令部指示:四团十连石连长带四十人在十日四时四十四分按时到达师部司令部,师长召开誓师大会。

5、早招租,晚招租,总找周邹郑曾朱。

翘舌音、平舌音、练习(2)

1、紫瓷盘,盛鱼翅,一盘熟鱼翅,一盘生鱼翅。迟小池拿了一把瓷汤匙,要吃清蒸美鱼翅。一口鱼翅刚到嘴,鱼刺刺进齿缝里,疼得小池拍腿挠牙齿。

2、字纸里裹着细银丝,细银丝上趴着四千四百四十四个似死似不死的小死虱子皮。

3、石、斯、施、史四老师,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师教我大公无私,斯老师给我精神食粮,施老师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师送我知识钥匙。我感谢石、斯、施史四老师。

4、石狮寺前有四十四个石狮子,寺前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四十四个石狮子不吃四十四个涩柿子,四十四个涩柿子倒吃四十四个石狮子。

关于播音主持训练必练的绕口令

花和瓜——瓜藤开花像喇叭,娃娃爱花不去掐。瓜藤开花瓜花结花,没花就没瓜。吃瓜要爱花,娃娃爱花也爱瓜。

妈妈骂马——妈妈种麻,我去放马,马吃了麻,妈妈骂马。

白家伯伯——北贫坡上白家有个伯伯,家里养着一百八十八只白鹅,门口种着一百八十八棵白果,树上住着一百八十八只八哥。八哥在白果树上吃白果,白鹅气得直叫:我饿!我饿!

比锤——炉东有个锤快锤,炉西有个锤锤快,两人炉前来比赛,不知是锤快锤比锤锤快锤得快还是锤锤快比锤快锤锤得快

窝和锅——树上一个窝,树下一口锅,窝掉下来打着锅,窝和锅都破,锅要窝赔锅,窝要锅赔窝,闹了半天,不知该锅赔窝,还是窝赔锅。

青龙洞——青龙洞中龙做梦,青龙做梦出龙洞,做了千年万载梦,龙洞困龙在深洞。自从来了新愚公,愚公捅开青龙洞,青龙洞中涌出龙,龙去农田做农工。

分果果——多多和哥哥,坐下分果果。哥哥让多多,多多让哥哥。都说要小个,外婆乐呵呵。

小毛与花猫——小毛抱着花猫,花猫用爪抓小毛,小毛用手拍花猫,花猫抓破了小毛,小毛打疼了花猫,小毛哭,花猫叫,小毛松开了花猫,花猫跑离了小毛。

种冬瓜——东门童家门东董家,童、董两家,同种冬瓜,童家知道董家冬瓜大,来到董家学种冬瓜。门东董家懂种冬瓜,来教东门童家种冬瓜。童家、董家都懂得种冬瓜,童、董两家的冬瓜比桶大。

六叔和六舅——好六叔和好六舅,借给六斗六升绿绿豆。打罢秋,接住豆,再还六叔六舅六斗六升绿绿豆。

高高山上一条藤——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小牛赔油——小牛放学去打球,踢倒老刘一瓶油,小牛回家取来油,向老刘道歉又赔油,老刘不要小牛还油,小牛硬要把油还给老刘,老刘夸小牛,小直摇头,你猜老刘让小牛还油,还是不让小牛不油。

植树——老顾大顾和小顾,扛锄植树走出屋。漫天大雾罩峡谷,雾像灰布满路铺,大顾关注喊小顾。老顾扛锄又提树,雾里植树尽义务。

扁担和板凳——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南南有个篮——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饭饭。南南翻了篮篮,篮篮扣了盘盘,盘盘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饭饭。

鸟和猫——树上一只鸟,地上一只猫。地上的猫想咬树上的鸟,树上的鸟想啄猫的毛。

蒋、墙、杨、羊——蒋家砌了一垛墙,杨家养了一只羊,杨家羊,撞塌了蒋家的墙,蒋家的墙,压死了杨家的羊,蒋家要杨家赔墙,杨家要蒋家赔羊。

葵花、蓖麻——胖娃小筐手中拿,来到园中收葵花;小华小篮身上挎,一同进园收蓖麻。胖娃种的葵花花盘大,小华种的蓖麻密麻麻。小华去帮胖娃摘葵花,胖娃去帮小华收蓖麻。小华和胖娃,收了葵花、蓖麻献国家。

四老伯——郭老伯、骆老伯,毕老伯、柏老伯,郭骆毕柏四老伯,约着城北买菱角,买得菱角阁上剥,菱角壳戳了四老伯的脚。

我有一条狗——我有一条狗,狗尾拖个斗。走起路来狗关直发抖,不知是狗拖斗,还是斗拖狗。

乌鸦说猪黑——乌鸦站在黑猪脊上说黑猪黑,黑猪说乌鸦比黑猪还要黑。乌鸦说它身比黑猪黑,嘴不黑,黑猪听罢笑得嘿嘿嘿。

妞妞和牛牛——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护柳要赶牛,牛牛扭头瞅妞妞,妞妞扭牛牛更牛,牛牛要顶妞妞,妞妞捡起小石头,吓得牛牛扭头溜。

播音主持训练必练绕口令推荐

斗放豆——黑豆放在黑斗里,黑斗里边放黑豆,黑豆放黑斗,黑斗放黑豆,不知黑豆放黑斗,还是黑斗放黑豆。

瘸子——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捆橛子。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筐茄子。背橛子的瘸子打了背茄子的瘸子一橛子。背茄子的瘸子打了背橛子的瘸子一茄子。

天上七颗星——天上七颗星,地上七块冰,台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枚钉。吭唷吭唷拔脱七枚钉。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一阵风来吹来七盏灯。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

灰猫追花鸟——灰猫跳,花鸟叫,灰猫听花鸟叫,花鸟瞧灰猫跳。灰猫跳起抓花鸟,花鸟怕灰猫,拔腿就逃掉。

雕与猫——树上有只雕,地上有只猫,地上的猫想叼走树上的雕,树上的雕啄猫身上的毛,雕吓走了猫,猫赶飞了雕。

两只鹅——河边两只鹅,一同过了河;白鹅去拾草,黑鹅来搭窝。冬天北风刮,草窝真暖和,住在草窝里,哦哦唱支歌。

胡子骑驴子——胡子骑驴子,驼子挑螺蛳,胡子撞翻了驼子的螺蛳,驼子拖住胡子的驴子,胡子去打挑螺蛳的驼子,驼子来打骑驴子的胡子,胡子打驼子,驼子打胡子。

上果市——四个孩子上果市,拿着四个小篮子。花了硬币四毛四,买了十个小柿子。四个孩子出果市,拾了四十小石子。到了家里吃柿子,吃完柿子玩石子。

养鱼——大渠养大鱼不养小鱼,小渠养小鱼不养大鱼。一天天下雨,下了一天雨。大渠水流进小渠,小渠水流进大渠。大渠里有了小鱼不见大鱼,小渠里有了大鱼不见小鱼。

白猫与黑猫——庙里有只白猫,庙外有只黑猫。庙里白猫骂庙外黑猫是馋猫,庙外黑猫骂庙里白猫是懒猫。

倒吊鸟——梁上两对倒吊鸟,泥里两对鸟倒吊。可怜梁上的两对倒吊鸟,惦着泥里的两对鸟倒吊,可怜泥里的两对鸟倒吊,也惦着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吃桔子——吃桔子,剥桔子,桔皮丢在垃圾箱里,不吃桔子,不剥桔子,不把桔皮丢在垃圾箱里。

看豆豆——小妞妞围个圆兜兜,牛头沟边看豆豆,忽听沟前喊抓牛,妞妞怕牛牛踩豆豆,紧紧抓住牛牛不松手。

小道上——小王的姜撞翻老杨的缸,老杨的缸碰倒小王的姜。小王放下姜去扶老杨的缸,老杨放下缸去帮小王装姜。

是灯还是星——天上满天星,地上满山灯,满天星亮满天庭,满山灯接满天星。星映灯,灯映星,分不清是灯还是星。

丽丽和弟弟——丽丽家来了小弟弟,弟弟叫丽丽出来做游戏,丽丽和弟弟拿不定主意,是做游戏还是玩玩具。

北京和天津——天津和北京,津京两个音。一是前鼻音,一是后鼻音。如果分不清,请你认真听。

肥猪、肥兔——小苏要喂猪,老鲁要养兔。老鲁会喂猪,小苏会养兔。老鲁教小苏喂猪,小苏教老鲁养兔。兔肥如猪,满院肥猪、肥兔关不住。

四个头——天上有日头,地下有石头,嘴里有舌头,瓶口有塞头。天上是日头不是石头,地下是石头不是日头,嘴里是舌头不是塞头,瓶中是塞头不是舌头。

经典的播音主持训练必练绕口令

捉兔——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小猪——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白石塔——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花鸭与彩霞——水中映着彩霞,水面游着花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四和十——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鹅过河——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颠倒歌——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

兜装豆——兜里装豆,豆装满兜,兜破漏豆。倒出豆,补破兜,补好兜,又装豆,装满兜,不漏豆。

狗与猴——树上卧只猴,树下蹲条狗。猴跳下来撞了狗,狗翻起来咬住猴,不知是猴咬狗,还是狗咬猴。

河里有只船——河里有只船,船上挂白帆,风吹帆张船向前,无风帆落停下船。

汤烫塔——老唐端蛋汤,踏凳登宝塔,只因凳太滑,汤洒汤烫塔。

蚕和蝉——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六十六头牛——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有声训练(15 分钟内完成)

1气泡音:

开口闭口各 30 秒 两组

2“啊“音练习: 低、中、高、螺旋音

3“嘿哈”音练习

4夸大四声练习

例如:山清水秀、 千锤百炼、 兵强马壮

大好河山、 信以为真、 视死如归

居安思危、 江山多娇、 珍惜光阴

5 绕口令练习

(可针对自己的语音问题自行选择)

三、自由练习(15 分钟)

1新闻

(1)据加拿大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去年第四季度增长幅度为04%,远低于市场预期。

(2)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近日宣布,德国汽车行业将于2022年前投入逾400亿欧元用于加快电动汽车研发。另将投入180亿欧元用于数字化互联网及自动驾驶汽车研发。

2文学作品

(散文)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发声器官

绕口令----en  eng

老彭捧着一个盆,路过老庞干活儿的棚,老庞的棚碰了老彭的盆。棚倒盆碎棚砸盆。盆碎棚倒盆撞棚。老彭要赔老庞的棚,老庞要赔老彭的盆。老庞陪着老彭去买盆,老彭陪着老庞来修棚。天上一个盆,地下一个棚,盆碰棚,棚碰盆。棚倒盆碎,是棚赔盆,还是盆赔棚

针对性绕口令练习:

针对不同的语病问题,进行不同的绕口令练习,坚持练习,改善平翘舌不分等语音问题。

1、( b  p )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2、(b  p)

北边坡上白家婆婆,家里养着八十八只白斑鸠,北边坡下裴家伯伯,门口种着八十八棵枇杷树。白家婆婆八十八只白斑鸠啄了裴家伯伯八十八颗枇杷果,裴家伯伯八十八棵枇杷树怕了白家婆婆八十八只白斑鸠。

3、( b  m )

白庙外有一只白猫,白庙里有一顶白帽。白庙外的白猫看见了白帽,叼着白庙里的白帽跑出了白庙。

4、( f  h  )

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 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

5、( f  h  )

发废话会花费话费,回发废话话费花费,发废话花费话费会后悔,回发废话会费了话费,花费话费回发废话会耗费话费。

6、( b  p  f )

一座棚傍峭壁旁,峰边喷泻瀑布长。不怕暴雨瓢泼冰雹落,不怕寒风扑面雪飘扬。并排分班翻山攀坡把宝找,聚宝盆里松柏飘香百宝藏。背宝奔跑报矿炮劈山,篇篇捷报飞伴金凤凰。

7、( z  c  s  )

四十四个字和词,组成一首子、词、丝的绕口词。桃子、李子、梨子、栗子、桔子、柿子、槟子、榛子,栽满院子、村子和寨子。名词、动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助词、连词,组成语词、诗词和唱词。蚕丝、生丝、熟丝、缫丝、染丝、晒丝、纺丝、织丝,自制粗丝、细丝、人造丝。

8、( t  d )

谭家谭老汉,挑担到蛋摊,买了半担蛋,挑蛋到炭摊,买了半担炭,满担是蛋炭,老汉忙回赶,回家炒蛋饭。进门跨门槛,脚下绊一绊。跌了谭老汉,破了半担蛋,翻了半担炭,脏了木门槛。老汉看了看,急得满头汗,连说怎么办,蛋炭完了蛋,老汉怎吃蛋炒饭。

9、( n  l )

新郎和新娘,柳林底下来乘凉。 新娘问新郎, 你是下湖去挖泥,还是下田去扶犁? 新郎问新娘: 你坐柳下把书念,还是下湖去采莲? 新娘抿嘴乐: 我采莲,你挖泥,我拉牛,你扶犁,挖完了泥,采完了莲,扶完了犁, 咱俩再来把书念。

10、( n  l )

牛奶奶带孙子流流去买榴奶冰,碰到刘奶奶带孙子牛牛也在买榴奶冰。流流要榴奶冰里面多留牛奶,牛牛要榴奶冰里面多留榴莲。牛奶榴莲没拿对,流流牛牛打起来。牛奶奶打了流流,把多榴莲的榴奶冰扭散了。刘奶奶打了牛牛,也把多牛奶的榴奶冰流撒了。

                            我的老辈儿们

                    一 爷爷

我的爷爷跟着大爷爷逃难到王楼的时候,我的爷爷只有16岁,那是1920年,后来知道是直系皖系两个老头打架到处拉壮丁,我大爷爷为躲兵乱挑起一个货担,带着弟弟逃难到豫南。

大爷爷从安徽出发,一路挑着货担,一手拿着拨浪鼓,那货担已磨得油光发亮,由桐木制成,两边两个箱子像现在的床头柜大小,每个箱子有几个抽屉,抽屉打开里面又有许多暗格,暗格里放着各种生活用品、针头线脑,洋火洋胰子等。大爷爷一边走一边吆喝着:换头油针线啰,换洋火洋油啰,换洋胰子啰大姑娘小媳妇听见了,从缸里挖一碗米,或半筤箕花生,纷纷出来换针线洋胰子,这是以前的以物易物,换来的粮食让爷爷背着,等到攒够几斤了,在集镇上卖掉再买些新的针线洋火。大爷爷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叫卖,走到一个叫王楼乡岳庄的地方停下了脚步。岳庄三面环水,只有进村的一条道路,道路两边是深深的池塘,庄里人都姓岳,因为我祖辈也姓岳,到了岳庄难免亲切,便多逗留了几天。岳庄有一位中年人无子,见我爷爷聪明伶俐、又会说话,一见如故,托人说和,便认了我爷爷做干儿子,是为我太爷爷,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经惊讶于太爷爷的年轻,因为他只比我爷爷大10几岁。

1920年年底的时候,我大爷爷紧临着我太爷爷的院子盖了2间茅草房,从此住了下来。豫南多油菜,吃的是菜籽油,大爷爷靠着做生意的积蓄经营了一家榨油房,黑黒的油菜籽倒进石磨里,反复碾压,流出淡青色的油来,院子里常年飘着青青的香气。由于做生意诚信、童叟无欺,生意越来越好,到1930年的时候,家里已经有十几亩地。大爷爷一生未娶,我爷爷26岁那年娶了我奶奶,次年我大伯出生。我大爷爷去世后我爷爷继承了遗产,到解放前我家已经有3、40亩地,一间榨油房,还有一个常年帮工叫大北。大北长得高高壮壮,我爸小时候经常趴在大北背上在稻草垛与油菜杆之间穿来穿去。

1948年,全国各地陆续解放,安徽的一位舅爷爷来到我家,舅爷爷矮小黑瘦,但他读过书,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到家前后院转了一圈后,劝我爷爷说:北边的解放地区都在打土豪分田地,几十亩地就会被评为地主,你还是赶紧把地卖了吧。我爷爷大惊,不久后把地全部脱手,炼油生意也停了下来。由于无所事事,整日沉迷于和村友打牌赌博,一年后不仅输光了卖地的钱,还欠有外账,我爷爷到很硬气,说做人就得诚信,愿赌服输,赌博的账不能赖,于是把炼油房也卖了。不久因祸得福,1949年豫南解放,爷爷被划为贫农。

                  二  奶奶

我的奶奶是个小脚女人,谦顺善良,由于家里孩子多,饭做好先让老公、孩子吃好,到她吃饭时往往只剩一点残汤冷炙。我大伯比我爸大13岁,我二伯比我爸大10岁,大伯二伯上班了我爸还在上学,我奶奶很喜欢这个幺儿,家里的腊肉,过年时在房梁上挂着,大伯要吃时,我奶奶总说:等老三回来再吃!我奶奶去世那年,我爸在郑大上学,早上醒来想起昨夜做了一个梦,漫天大雪,房屋路上一片白,而当时正是夏天,有些恍惚,就和同学说了,同学说不好,梦见下雪一般是指亲人去世,正踌躇间,有同村人过来捎话,说我奶奶去世了,让我爸赶紧回去。

1992年,爸爸和二伯念及奶奶一生勤勉没享过什么福,打算重修奶奶墓,正好赶上什么事需迁坟。起棺的时候,奶奶棺下一洼水,一条小白蛇冗自游走了,村人都说不该迁,惊了小龙。

                    三  二伯

我爸在弟兄间排行老三,其实上面还有一个姐,下面还有一个妹。由于我爷爷认识几个字,又崇尚读书人,因此我爷爷家孩子都上学,我爸小时候经常要趟过门前的小溪去上学,夏天还好,冬天溪水刺骨,我爸因此患下了关节炎,每逢刮风下雨,腿必疼,简直比天气预报还准。大伯对爸爸严厉,但二伯对爸爸极好,不忙的时候经常背我爸过河上学,时至今日我爸每念及旧事仍不免唏嘘感叹。

二伯高大英俊,温文醇厚,又识字会算数,16、7岁便到村里当了会计,几年后调到公社当了公社秘书,后历任长岭乡党委书记、中路店乡党委书记,这是后话。那时候是五几年,中央三反、五反以后,全国进入了大跃进时代,中原地区也高歌猛进,不断刷新亩产万斤神话,豫南也不甘落后,紧跟中央喜报频传,但实际上谷篾子席围起来的粮食屯里,下面垫的是稻草、麸糠,上面薄薄的一层粮食。到59年情况更加严重,由于遇上天灾,信阳粮食大幅减产,地方领导又隐瞒不报,造成粮食都上交了国家,农民饿殍遍地,路边经常有饿死的人未加收殓。

然而公社食堂却不受影响,不缺吃喝,信阳当地的姑娘以嫁给粮食局的科员或公社食堂的炊事员为理想对象,二伯在公社任职自然无饥饿之忧。当时我爸十几岁正上初中,二伯怕他饿着,让他没课时到公社吃饭,我爸当然不放过这个机会,每天跑十几里地到公社吃饭。食堂的炊事员叫老刘,又黑又胖,与二伯交好,因此对爸爸很是关照,每天都留一份饭菜等我爸过去吃。时隔多年,我爸回忆起老刘的饭菜仍然赞不绝口。有一道叫面炕鸡的,土鸡切块,外用面粉糊之,柴火锅烧油,小火炕至金黄,再用水加酱油少许焖熟,一开锅,香气四溢,我爸每回忆起仍然心向往之,哈喇子直流。

从学校往公社走需经过一个叫郭庄的地方,郭庄是个大庄,受灾严重,村民没有吃的在村边或卧或躺,我爸长得白白胖胖,每次从郭庄路过,村民直勾勾的看着他,好像看一块行走的食物一般,我爸每次都心中打鼓,加快脚步匆匆而过,生怕被杀了吃掉。

二伯25岁时找了乡里最俊的姑娘为妻,就是我二妈,二妈没上过学,但能说会道,爱唱歌爱讲故事,小时候每次去二伯家玩,二妈一高兴就给我们讲故事,土话叫说古记,经常逗的我们哈哈大笑。二伯和二妈共生了7个孩子,后来孩子又结婚生子,现在儿孙遍地,大大小小几十口,过年时热闹极了,是我们家族里面人丁最兴盛的。

                  四 玩伴

我爸同学里有几个玩伴,一个叫大毛,一个叫铁蛋,一个叫如意。叫大毛,叫铁蛋的家里都比较穷,一年四季只有一身衣服,冬天棉袄棉裤,天热了把棉絮掏出来,当单衣服继续穿。其中叫铁蛋的与我爸关系好,有一年冬天,穿着去年的棉袄,破破烂烂,又短,棉絮都露出来了,我爸看着心下不忍,把奶奶刚做好的新棉袄给他换,自己穿大伯的,铁蛋因此感激我爸一辈子,后来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一生至交。

如意是地主家的儿子,上了几年学后赶上严打右、反、坏运动,就不再上学了,他爹也被批斗致死。其实据我爸讲,他家人都很老实和气,他爹上过学,为人斯文,评为地主主要原因为几代勤劳节俭,解放前趁着地便宜多买了几亩,(不是我爷爷卖的),又有几个长工,解放时是全村地最多的人,因为每个村都有指标,因此评了他。

如意不爱说话,但心灵手巧,在老家编个草帽、编个簸箕什么的一看就会,在他爹死后更加沉默寡言,30多岁还没娶上媳妇,40多岁时一个外乡逃难的女人逃到岳庄,别人说给他为妻,谁知这女人有精神病,没几年患病跑了,不知所踪,如意再没娶妻,50多岁就过世了。

                  五  教授

1964年,我爸参加高考,考入郑州大学,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爸由于毛笔字写得好,全校的大字报都归他写,成为郑大革委会宣传部长。当时郑州大学建校不久,很多教授是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过来,其中刘椽教授是化学系主任,是我爸的老师。

刘椽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美国,1954年奉命与嵇文甫一起,筹办郑州大学,后任化学系主任,我爸刚入学时报的是物理系,刘椽教授见我爸化学学的好,亲自找我爸谈话,让我爸改学化学。

文化大革命开始,刘椽教授被划为右派,每天批斗,批斗回来洗把脸仍继续上课,后来课停了,刘椽教授仍每日衣着整洁,一身蓝色中山装洗的干干净净,对批斗他的同学并不抱怨,只是惋惜学生不能上课学习。我爸当时相应老毛的号召,相信大鸣大放,但对批斗尤其是武斗不以为然,曾经告诉革委会的同学让他们不要找教授们的麻烦,尤其不要武斗。

停课后,教授们很多遭遇了抄家,那时候郑州工宣会进驻郑大,我爸主要是写大字报,工宣会的人抄家回来就交给我爸很多战利品,什么祖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金镶玉的观音,还有许多名人字画。这些东西堆满了革委会大堂、学校宿舍,67年我爸上山下乡,那些文物都散落了。

              六  爸爸

我爸怀着一腔热血,到基层传播革命火种,先是在孙庙乡下放劳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后又到何营劳动。在何营劳动时我爸认识了我妈。当时我妈是临河乡广播站播音员,梳着两条大辫子,浓眉大眼,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美女,由于需要写一些革命的稿子与我爸结识,我爸对我妈一见钟情,我妈也喜欢这个有文化的大学生,两人新事新办,没要任何彩礼嫁妆就结了婚。结婚那天是大年三十,腊月二十九头一天,我大伯托人通知我姥姥家说明天老三结婚,正好我姥姥家过年杀了一头猪,第二天一大早,我爸还没从何营回来,我妈就带着我舅舅,我舅担了两个猪腿去了我爷爷家。我爸一进门,我大伯说:你今天结婚哈,我爸很吃惊,因为家里只知道他俩处对象,但还没定日子,就惊奇的问:结啥婚?一转脸就看见我妈坐在屋子里了。

几年后,我爸到王楼乡的一个水泥厂上班,水泥厂粉尘很大,又脏又累,干了2年我爸坚持不下去了,找到乡里的头头,要求换个工作,当时有几个工作可以选择,一个是麻片厂,一个是教师,我爸说还是去当老师吧。1977年恢复高考后,各乡高中纷纷新建,我爸到关店乡筹办关店高中并任校长,当时只有3个老师,我爸教物理、化学,另一个老师教语文、政治,还有一位老师教数学。我爸那时30多岁,憋了那么多年,踌躇满志,打算干出一番事业。

关店乡人很穷,农民大多抱着认几个字就行,上什么大学的心理,没有考大学的概念。我爸挨家挨户上门,对家有初中生的学生动员上高中、考大学。小时候我还记得跟着我爸去学生家家访,我爸好饮,每每晚上从学生家出来都喝至半酣,可他偏要骑自行车带我,经常骑几步就连人带车摔下来,我被重重的摔在田埂上,死活不愿意再上他的车,他再三保证再不摔了我才上车。

1978年,第一批学生6、70人到关店上学,我爸和学生同吃同住,

遇到家有困难想退学的学生,尽量减免学杂费,上门做工作。80年以后,第一批学生参加高考,考上2个大学生,打破了全县无大学生的记录,随后全县的学生都闻风而至,人多时招到300多人。连续几年关店高中升学率居全县之首。现在8几年毕业的关店学生都已40多岁,多在全国各地担任要职,每年同学聚会必通知我爸,提起我爸都十分尊敬,满怀感激之情。

1984年,由于我和我哥要到县里上学,乡下小学、初中师资力量薄弱,为了孩子教育,我爸申请调入县高中,关店乡高中的升学神话也慢慢破灭了。85年以后,我爸在县一高历任老师、班主任、校长,是全县教学3绝老师之一。在县里,我爸仍然与学生打成一片,贫困的学生经常在我家吃住,曾经有一个学习好但身体差,主要是营养不良的学生,在我家吃住了半年,后考入湖北大学,毕业后在信阳纪委工作,现在和我家还有往来。

              七 同侪

在关店的时候,邻居是一位王老师,王老师家庭困难、生活困顿,因此常常哎声叹气。有一年,过年后回校上班,王老师愁眉苦脸更甚,我爸上前问之,王老师叹气说,哎,过年蒸了一锅白面馒头,我爸说,这不是好事吗?王老师说,是好事呀,白面馒头一年也吃不了几回,过年蒸了一笼,想着把家里的窝窝头吃完再吃,谁知道放在笼子下面,窝窝头吃完了,馒头也发霉了,只能扔,为这事年都没过好。我爸心有戚戚,随后得出一个经验,以后家里有啥紧好的吃,再也不能和王老师一样。

王老师家有一子,比我大3岁,我上小学二年级,他五年级,因此上学放学常常照顾我。有几天忽然没见他上学,心下异之,便去问我妈,说是生病了,问什么病,原来是拿了家里2个5分钱,估计想买些零食玩具之类,被王老师发现,又惊又怕一口吞下肚子里了,幸亏抢救及时,没有胃穿孔,但后来更少见那孩子的笑容了。

不久后我家搬到县里,县里有个邻居叫庞老师,头发发白,长的老相,我觉的他有50、60岁,人人都叫他老庞。我家刚搬去的时候老庞尚未娶妻,听大人说其实老庞只有40多岁,因为年轻时被评为右派刚平反,所以一直没对象。85年的时候,老庞结婚了,是一位四川姑娘,家乡收成不好,跑来河南的,比老庞小20岁。学校的老师见老庞都打趣他:老庞,看好你媳妇啊,别跑四川不要你了!老庞一边笑着、一边答应着:不会的、不会的!结婚几年小媳妇都没回家,直到生了一个姑娘,能下地跑了,小媳妇才自己回了老家一趟。老庞老年得女,非常宠爱,姑娘也长的清秀水灵,十分可爱。

九几年我上高中的时候,他家姑娘才上小学,老庞给她买了一个儿童自行车,夕阳下,操场上,老庞弯腰用手扶着自行车把,教姑娘骑车,童颜鹤发,甚是温馨。

后续

  2016年,我二伯和岳氏祠堂取得了联系,续上了家谱,我们是岳家第32代孙,曾祖为岳霆一脉。2017年,我带父母去了杭州岳飞庙,风波亭外,古木森森,追思古今,扼腕感叹,惟愿古今一已,浩气永存。

王守义好。

1、知名度方面。王守义十三香是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这个品牌成立的时间是1984年,这是我们国家知名的调味料品牌,知名度非常高,而老庞家十三香是山东庞大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调味品牌,成立于2001年,并没有很高的知名度。

2、种类方面。王守义十三香品牌历史比较悠久,开发出的种类也比较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也是非常大的,可以根据所吃的东西选择不同调料,而老庞家十三香开发时间较短,调料种类较为单一,因而无法选择指定的口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17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