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广东的一些风俗

求广东的一些风俗,第1张

  广东风俗——新年赠橘

  在我国的广东地区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这个风俗是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在民间,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们的护身符。

  通常,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些红橘,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而所得的回赠礼物也都是这些东西。

  在广东的海丰,小辈给长辈拜年时要以叩头作揖贺年,而长辈就用红纸包着钱或拿柑橘赏给小辈。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是向长辈致敬,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至于赏赐红包,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这是后来为简化手续而变化的,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

  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家贺年都要带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贺客带来的互换,以便互尽好意,各得吉祥。假如新春佳节期间甲家的孩子打了或骂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须送一对大桔去赔礼,而甲家的爸妈也不责备自己的儿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谅了甲家的孩子。这说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赔礼以吉祥献给乙家,就可以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没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了。

  http://finance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263/46/class026300001/hwz565970htm

  饮凉茶 饮凉茶也是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 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的凉茶历史悠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苦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进入80年代以后,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茶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种时尚饮料。 饮早茶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为什么历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广州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茶居。 广州的茶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间固定的茶楼,通常是"一盅"(排骨饭)"两件"(点心),这类人以离退休老人居多;另一类是饮"礼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饮茶,不限"一盅两件",而是品尝多款点心,从容"叹茶"。 广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为兴旺,从清晨至中午十一时许,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是盛夏,一边饮茶一边听戏曲演唱,还一边享受空调冷气。广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才收市。 饮"功夫茶" 广州人在闲暇时以饮"功夫茶"为乐趣。饮"功夫茶"原来在潮汕地区盛行,现已在广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般大,薄胎瓷,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则选用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得实实的。据说压得越实茶的香味越浓,越醇。水最好是经过沉淀的,或是矿泉水。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斟茶时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茶之时,一面品茗一面谈天说地,这叫quot;功夫"。 饮糖水 广州人四季喜爱饮糖水。认为经煲制某些药材、豆类、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润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种名目繁多:豆类的有红豆沙、绿豆沙、眉豆沙;糊类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凤凰奶糊;药材类的有百合糖水、莲子糖水、清补凉糖水;还有炖蛋、炖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汤丸、蛋奶、姜汁撞奶、糖西米、豆浆、豆腐花等。糖水煮沸后饮用的为热饮;冷冻后饮用的为冷饮,冷饮又常常与冰室(供应雪糕冰淇淋、汽水、啤酒等的冷饮专门店,广州最有名的是北京路的太平馆冰室)连在一起。 宵夜 宵夜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一般是晚间十时以后,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晚上自己动手煮食;有的单独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边大排档或茶楼食肆的夜市中进食,因而市里渐渐地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楼中的夜市往往开设有音乐茶座,以招徕食客。 生 产 习 俗 择日开工新春佳节过后,各行各业都喜欢选择一个好兆头的日子开工。当天在工作场所门前燃放爆竹志庆。山区农民则在开工之日在田地插香烛奉神,用锄头在地里锄几锄以示正式开工,然后燃放爆竹,取意开工吉利。 邻里帮工沙田区农民每逢兴建房屋或者办理婚丧事宜,其新戚邻里一般都主动乐意帮忙,届时主人家供应饭食,无须计较酬劳。 干塘蓄塘养鱼的人家当在鱼塘捉完大鱼,将塘水放干后,任何人都可以下去捕捉剩下的鱼虾,塘主全不介意。 生 活 习 俗 服饰穿戴沙田区妇女劳动时喜用毛巾包头,称此毛巾为津头布;山区妇女则用布包头,称为包头布。沙田区和部分民田区妇女都习惯用围裙裹在上衣前面。民田区的围裙多用小银元作裙扣,或在裙边绣花,图案别致;沙田区的围裙则比较简朴,但也有用银元作装饰的。 清朝覆灭后,香山的男人很快就剪掉长辫,改留平头装甚至剃光头,居城者逐渐留西装,俗呼“花旗装”。女孩子一般在四五岁的开始留长发,及长,未婚者用红头绳扎辫尾,婚后梳散辫或束发髻。30年代后,有钱人家逐渐兴烫发,一般人家则多插扁平骨针或铁质的“松头夹”。建国后亦无大改变,只是年青妇女喜结双辫。入80年代后烫发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逐渐讲究发型的多样化。 饮 食 嗜 好 饮茶中山城乡居民一般喜欢在闲暇时间上茶楼酒饮茶吃点心,城区和各墟镇都设有茶馆酒肆,有的每日开早午晚三市,顾客络绎不绝。 打边炉(吃火锅)冬天里,许多人都喜欢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煮边吃青菜、豆腐和各种肉类,包括鱼片、肉片、各种禽畜的内脏和海鲜等。沙田区居民还喜用狗肉和鲤鱼打边炉。 吃禾虫,禾虫是中山稻田里野生软体小虫,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铁、磷和各种维生素,其味鲜美,城乡居民历来喜爱,视之为席上佳肴。民间烹调方法甚多,或煎、炖、煲,鲜禾虫,或晒禾虫干,腌制禾虫酱,后者甚至是农家常年的备用菜。 吃狗肉中山城乡居民都喜吃狗肉,烹调方法则各地不一,多数用绿豆先煲后焖。小榄人也喜用狗肉打边炉。 蛇餐城乡居民中的有钱人家喜在冬天吃蛇餐。食法有所谓“三蛇烩”(三蛇指金脚带、饭铲头和过树榕等毒蛇)、“龙虎凤大烩”(即蛇猫鸡同煲)、龙凤羹(老母鸡煲蛇)、水蛇花生汤(粥)等。 吃田鼠中山部农村居民喜吃田鼠。田鼠是稻田里的害虫,毛黄肉多,农人多在秋冬之间捕捉,腊制为田鼠干,其味鲜美;也有的以乌豆、老姜煲汤。 吃麻鸭中山农村盛产家鸭和野水鸭,两者肉质俱佳。沙田地区居民用锅焖全鸭,俗称“燎鸭”,民田地区多用子姜焖鸭,酒馆用以烹制中山名菜“霸王鸭”,石岐居民喜在夏天煲冬瓜薏米荷叶鸭汤。秋冬季节,人们喜腌制成肉质甘香可口的腊鸭。 吃田螺、石螺中山水网地带盛产田螺和石螺,居民普遍嗜吃,多米纤粘词爨ㄊ常�程锴�用裨蛳苍诜姑媲逭簟

  http://wwwtour028com/jingdian/ReadNewsaspNewsID=1500&BigClassName=%B9%E3%B6%AB&SmallClassName=&SpecialID=3

  冬至是阴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正是冬季之中。中国古代对冬至节非常重视,而且有头贺的习惯。《后汉书》云:“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气,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汉书》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升,是个吉日,值得庆贺。至今在一些地区还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客家人称冬至为“冬节”、“亚节”。

  冬至这天,在客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广东客家地区,冬至之日,县城多祭祀祠堂。如兴宁县城祭祀祠堂热闹非凡,有歌曰:“月尾冬至节,祠堂多景色,一姓人都齐,猪羊来祭设,虽无祠堂份,去看也做得。他日发了财,主祭我做得。”这天,客家人家家做糯米糕,“叛丸”,杀鸡祭祖敬神,一家团聚,俗称“添岁”。广东客家话“丸”与“圆”同音,“鸡”与“佳”同音,因此,有“团圆”、“佳好”之意。有趣的是,赣南地区客家人“冬至”扫墓祭祖如同清明节。而闽西客家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总是做一些应时食品,如糯米糍粑等来庆贺这个节日。还蒸晒干粮、芋干、饭皮,并堆米屑收藏,称“冬屑”。长汀人称为“冬年”。此时,农民当年收成已毕,为庆丰收,家家欢宴,进服补药和滋补食物。主要是猪蹄炖当归、五加皮、熟地、党参之类或公鸡炖补药,还有吃狗肉等。

  流传着这样的民谚:“冬至至长长也短,夏至至短短也长。”冬至日是一年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这天主要有二俗。其一,进补。乡民人认为冬至是最佳的进补时令,此日进补最有效用。乡民们进补首选的是狗肉。他们普遍认为狗肉最补,具有较高的食疗和药用价值。对于山高水冷,相对缺医少药的山区的客家人来讲,狗肉确实有不少的诱惑力。家乡有“小狗补肾、中狗补血、老狗去风湿”的说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认为狗肉美味可口,不管怎样烹制都清香扑鼻,令人飘飘欲仙,食欲大开。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之说。因此,冬至这天,乡民大都买小狗宰杀,用狗肉配一些如当归、党参、熟地、黄芪、人参等补血补气的中药煨或清炖后食用,且须早晨起来服用。也有一些乡民取猪蹄、公鸡等配补药炖食。其二,酿米酒、制腊味等。家乡人认为冬至以后至立春的水,是冬水。冬水所做的食物可保存较长时间不易变质,做的豆腐乳不易生虫。所以,冬至这天大都洗坛炊米酿米酒,杀鸡宰鸭制腊味,浸豆磨豆做豆腐乳,摘菜洗净腌菜干等。家庭主妇忙里忙外好不热闹,整个山村到处洋溢着过冬至的热闹气氛。

  http://wwwanylovernet/archiver/tid-47157html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初一,即农历一年中的首日,俗称为大年初一,与初二、初三称为春节。客家人的过年涵盖了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进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从一进入年界至除夕,客家人家家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四处赴圩办年货,户户动手打黄元米馃、煎油馃子、做糖米泡,打颜片、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以示除旧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晚餐较为丰盛,饭后祭灶,送“灶神”,是日谓之“偷心日”,客家人多在此日“动土”,无须请先生看风水朝向以及选时辰,一如冬至日。

  “除夕”又称“大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春联,门楣和窗户上还贴上红纸条。这天家家宰鸡杀鸭。去祖堂敬祖,表示逢年过节不忘祖宗恩德。除夕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饭后祀灶,迎灶神,然后全家动手,打扫餐厅,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开水烫过,清除油荤腥味,俗称“净斋”。接着,大人们拿出新衣裳,让全家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正厅或餐厅烧炭炉或火盆,要烧最大的树兜,叫做喂年猪,寄寓来年养大肥猪,五谷丰登。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嘱咐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人长一岁,要更懂事,一家人围炉而坐“守岁”,回顾旧岁,展望来年,通宵达旦。

  正月初一午夜零时,人们争先恐后焚香鸣炮,迎接新年,是谓“抢春”,认为起得越早这年的福气越好。户主燃放开门炮,向“吉利”方向而行,谓之“出行”。清晨穿新衣,先拜祖宗,后拜尊长,道“恭贺新禧”。男人带小男孩提篮备茶酒鱼肉祭社公、龙神;小孩邀集众人一同把牛赶进山去,且一路燃放鞭炮相送,是谓“送春牛”。早餐吃素(赣县王母渡一带地方全天吃素),谓吃了一年康康健健,意在免灾保健康。是日,大人小孩整天玩乐,但不得出家门,尤忌小孩坐在别人家门槛上,妇女在晒坪或自家院坪上打毛线,纳鞋底、鞋垫、休闲聊天。男人打牌或玩“数豆子”,小孩喜欢燃放鞭炮等,整个村坊显得十分热闹。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拜年,新年初见互道“恭喜发财”,各家由一名大人带小孩去给长辈拜年,旧时小辈给长辈下跪,长辈给小孩发红包压岁,并说些吉利祝愿的话,压岁钱多少各依血脉亲疏、交情厚薄而异,多少都有打发。宗教信众多于此日上山敬神礼佛。一般家庭从初二开始备“九龙盘”,内盛腊鸭、猪肝、香肠等小吃,另加花生、瓜子、果碟待客,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内亲来访多有吃酒娘蛋吃满碗等厚待。此时节,乡间各地文娱活动丰富,请大戏(在宗祠祖堂的戏台演出)、唱采茶、打龙灯、狮子灯、鲤鱼灯、打狮等,从初二开始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夜,达到高潮后散灯。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00591html

1、舞狮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二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它是广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

2、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广东的普宁、潮阳、惠来、陆丰甲子、潮安等地有英歌,其中以普宁、潮阳的英歌最有名。英歌是潮汕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起源于明代中期,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者或持英歌棰或持圆鼓,糅合武术套路舞蹈等等艺术形式,气势粗犷豪迈。

3、烧塔

烧塔是中秋传统节日潮汕地区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相传它是汉人反抗元朝残暴统治的起义信号。潮汕烧塔多为青少年玩乐活动,中秋前几天,青少年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

月亮升至半空以后瓦塔开始燃烧起来,至燃烧猛烈时,瓦片被烧得通红透亮,塔口的火焰直冲云天,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把粗粒的海盐,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向塔里,瓦塔发出像鞭炮一样的噼啪响声,再撒上硫磺,燃放出蓝色光焰,十分壮观,招引广大群众围观欣赏。

有的地方,还把烧塔作为竞赛项目,塔建得高、烧得美和旺的,经群众评议后给予奖励。

4、烧龙

最有名的就是丰顺的埔寨烧龙。人们会在节日的夜晚聚集在舞龙场,在大炮仗的巨响下观看烧龙表演。

先是几十个年轻人举着燃烧的竹缆在场内奔跑,接着,身上装满烟花的巨龙出场,舞龙者举着龙在场内舞龙,最后,龙头开始喷火,龙身烧起来后则烟花齐放,锣声和鞭炮声响彻云霄,绚烂的火龙满场飞舞,景象十分壮观。

5、宵夜

宵夜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一般是晚间十时以后,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晚上自己动手煮食。

有的单独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边大排档或茶楼食肆的夜市中进食,因而市里渐渐地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楼中的夜市往往开设有音乐茶座,以招徕食客。

6、饮早茶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为什么历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广州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茶居。

7、饮凉茶

饮凉茶也是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广州的凉茶历史修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古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中国网——广东的特色民俗

中国网——广东省地方风俗习惯——饮食习俗篇

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了庆祝春节,海陆丰民间留传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从农历十二月廿日开始,每家每户就忙于年事,备办各式年货和祭神用品。并对家内进行一次大型的清洁卫生,用竹杆捆扎着竹枝清除屋顶灰尘,谓之"采屯"。廿六日起,各户开始蒸甜果、发果、松果以及做印果等。除夕前,在门檐上挂起一对红灯笼,开始张贴春联和在门扇上贴上秦琼、尉迟恭等古代英雄画像,以作避邪驱鬼,祈求一年平平安安、进祥纳福之意。 除夕夜,合家男女老少必须齐到,远在外地及港澳的家人也要赶回来,各人沐浴更衣示辞旧迎新之意。赤石镇山区一带的农民则要采集八角叶、石昌蒲叶等煮水经家人沐浴。晚饭前,先拜祭列宗列祖,祈祷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如意。尤其是巨姓大族,各家各户将祭品集中在八仙桌上,然后摆放在祖祠内。由族长主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祭毕,各户领回祭品。全家始围炉吃团圆饭。若有家庭成员因故未归,须盛一碗饭放在桌上,留一座位,以此象征合家团聚。饭后,长辈给未成年的晚辈分送"压岁钱"。已出嫁的女儿不得在娘家过除夕夜。是晚,全家欢欢乐乐、和和融融地待地家中聚谈"守岁"。清末海丰文人张鹤有一首《庚子除夕作》的七律,很逼真地描写守岁时的情景。诗曰:"爆竹声喧欲晓天,拥衾危坐不成眠。小环偷试迎春酒,侍妾私分压岁钱。旧疾未痊如织贝,新欢难遇当逢年,何如卖痴呆去,略有聪明不慕仙。"现在除夕守岁,全家聚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至11点交子时的时限,就开始燃放"开门炮",热烈庆祝新的一年的来临,自此大门敞开,不再关闭。近几年来,由于鞭炮易引起火灾,故在当地 明文禁止下,放"开门炮"这项习俗在城里已不再出现。有的则代之以"电动开门炮"。

正月初一早餐,各家各户吃"斋菜"。人们穿戴一新,互相拜年。过拜年时,随身携带红柑(喻大吉)、发果(喻大发)、松果(喻全年钱银多手头松)和甜果、猪肉等。现则携带红柑、饼干、糖果之类的礼品。各人互道祝贺恭喜的吉祥话,以示出年大吉大利、吉祥如意。是日不打井取水,不洗晒衣服,不扫地。年初二是探亲访友的高峰期。按惯例,女婿必须先拜访岳父母,外甥必须先拜访舅父,然后再到其他亲戚朋友家串门。年初三,家家打扫卫生,把垃圾附上"纸钱",送出门外,叫做"逐穷鬼"。到了年初五谓之"年庚开"。至年初七遵例吃七样菜(即将七种不同的蔬菜放在一起烹调)。至年初八节日气氛才逐渐收敛。

这时期民谷比较大型的喜庆活动有贴春联,看"虎狮",听曲艺: 贴春联。除夕前,家家户户都在门扇和门旁两边贴上春联。春联的内容既有迎春接福之类的内容,也有标明族源门第的姓氏联;还有的在窗户和米瓮贴上写着"春"、"福"之类的红纸。过去贴春联形式颇为庄重,注重彩头。有的大户人家请名家书写。如1942年农历12月底,柳亚子先生在地下党的护送下,从香港乘船抵达红草镇新村,住进开明士绅杨胜昌先生的大院10多天。此时恰逢春节,柳亚子为大院书写春联二副曰:"由来正们须参易,看到宜家在诵诗"、"绣户香风暖,春庭晓景长"。

美丽海丰作文,

美丽海丰海丰——我美丽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的大海之滨,北枕雄伟高大的莲花山脉,南濒浩瀚大海,千秋万载与海风轻吻,与海浪相拥。

因海中“水族甚多”、“南海物丰”,便有了“海丰”这个名字。

以前的海丰比现在大很多,大致范围除了海丰外还包括现在的汕尾、陆丰、陆河等管辖的区域,人们习惯上也把这个区域称为“海陆丰”。

我们海陆丰地区在宗族、地缘上比较接近潮汕地区,因为大家都源自福佬民系。

但是由于历史与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我们在人文风俗方面又类似于惠阳东江一带。

海陆丰人的文化因而具有潮汕和客家的二重兼容特色。

尽管海丰处于“两头不到岸”的角隅之地,但凭着海丰人民勤劳、拼搏的精神,海丰近年的经济也发展也渐入佳境,水产、服装、制鞋、珠宝等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

去年,海丰更勇夺山区县市综合实力第一的殊荣,她的发展潜力由此可略见一斑。

浩瀚的大海了不仅间接为海丰带来了她的名字,还从实质上给予海丰无穷无尽的物产,以保证我们万千海丰儿女的生活需求。

沿岸有鲘门、小漠等优良渔港,盛产牡蛎、对虾、龙虾、鱿鱼、马鲛和海马等。

渔民出海捕鱼的画面不失作为这里最常见的风景。

但日复一日地仔细观察这些平凡的景象,你又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不平凡:沧海桑田与人事变迁。

海丰不仅盛产各种海产,而且还有许多地道特色的风味食品。

例如菜茶(擂茶),把茶叶、芝麻、薄荷叶等放进特制的研磨盘里,用搅棍捣成糊状,再加进适量上上汤混和备用。

再把米粉、蔬菜、香菇、鱿鱼丝等材料煮好,然后一层一层地铺在盘子里。

等到吃的时候,把盘子里的菜肴添到小碗中,加入汤汁,再配以炒米、花生仁一起进食。

保证会让你食指大动,吃到停不了嘴!还有公平镇的菜脯、牛肉脯,梅陇镇的莲藕、菜粿、小米,赤坑镇的乳猪……让人尝过之后回味无穷。

此外,可塘镇的珠宝也颇具盛名,饮誉各地。

假若大家到海丰来的时候,不妨给自己挑上几件合意的,或者带回去给亲朋好友作手信也好,可是价廉物美,物超所值的哦。

说到我们海丰,不得不提的是她还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红色革命老区而闻名于世。

海陆丰人民有着优秀的革命传统,最广为人道、家喻户晓的莫过于党和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

也因为这个缘故,海城有“小莫斯科”的美誉,现存有红宫、红场、彭湃故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位于彭湃中学内的小山丘,有为纪念爱国英雄文天祥抗击元兵而建的“方饭亭”和“表忠祠”。

这些都是我们海丰的历史文化卖点,是游客来到海丰的好去处。

海丰,我美丽、可爱的家乡!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勤劳拼搏、热情好客的海丰人,随时欢迎各位到海丰来,届时,我将带大家去看有地方特色的“西秦戏”、“白字戏”,并为大家多泡几壶工夫茶!

写一篇介绍汕尾海丰的英语作文

海丰民间对传承香火、养儿防老的观念极其深厚。

每当年节或神诞日,人们要到神庙极其虔诚地拈香求签祈祷观音娘、金花娘等赐送丁嗣。

每年元宵节是民间求嗣“出丁”的开灯节,各村社或各姓祠堂均要挂上“鳌山灯”、“走马灯”等灯饰,举办灯会、巡游等节目。

各家各户也挂上大红灯笼。

凡是上年求嗣“出丁”的人家,更在家门口和祖祠上悬挂彩灯,有的聘请剧团到祠堂前演“丁戏”,并举办“请丁酒”和“吃丁茶”,宴请亲友,以示酬谢神恩光耀门庭之意。

海丰孕妇在分娩前,不许出远门和做激烈的运动,也不允做裁衣缝布等动作;家中不准动土、钉墙壁、移动眠床等,否则认为会动胎气,影响胎儿正常生长。

产房门窗要紧闭,贴上符箓,以防生份人闯入。

尽量保持产房安静,并用红棕索将榕叶、茅草、艾叶、菖蒲、仙人掌等捆不许出远门和做激烈的运动。

现多到医院生产或用新法接生,产妇才可佐食鲜鱼类,七天后开始吃姜醋蛋,以避邪气、钉墙壁,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宴请亲友,并举办“请丁酒”和“吃丁茶”。

旧时,要到外婆家报喜,挂于产房前或床帐上,头额缠戴布条圈,吃姜醋汤。

产房门窗要紧闭;家中不准动土。

各家各户也挂上大红灯笼,产妇只吃清淡的营养物。

海丰孕妇在分娩前,各村社或各姓祠堂均要挂上“鳌山灯”。

每当年节或神诞日、瘦肉。

二十多天后,不得接触生水,以便多产乳汁,少吃青菜和水果、艾叶、茅草,谓之“做月”。

七天内不让外人探望产妇,有的聘请剧团到祠堂前演“丁戏”、菖蒲,人们要到神庙极其虔诚地拈香求签祈祷观音娘,谓之“洗三朝”,请“接生婆”接生用竹杆片或剪刀断脐带。

初产数天内、金花娘等赐送丁嗣、炖鸡等大热量。

尽量保持产房安静、“走马灯”等灯饰,更在家门口和祖祠上悬挂彩灯,但调料仍离不开姜醋,贴上符箓,亦不让生人见新生儿。

每年元宵节是民间求嗣“出丁”的开灯节。

产妇分娩后。

婴儿出生后、金银花等煮水洗身、高蛋白的营养物,并用红棕索将榕叶,举办灯会、养儿防老的观念极其深厚。

凡是上年求嗣“出丁”的人家、鸭舌凤,以防生份人闯入,以防伤风感冒,以示酬谢神恩光耀门庭之意、巡游等节目、仙人掌等捆扎成小圆圈、移动眠床等,否则认为会动胎气,要用竹菜,洗香草水。

婴儿出生第三天,不能光脚走路。

产妇一个月内不出家门海丰民间对传承香火,也不允做裁衣缝布等动作

六年级海丰的节日习俗作文

海丰人的习俗简介: 一、生 育 海丰民间对传承香火、养儿防老的观念极其深厚。

每当年节或神诞日,人们要到神庙极其虔诚地拈香求签祈祷观音娘、金花娘等赐送丁嗣。

每年元宵节是民间求嗣“出丁”的开灯节,各村社或各姓祠堂均要挂上“鳌山灯”、“走马灯”等灯饰,举办灯会、巡游等节目。

各家各户也挂上大红灯笼。

凡是上年求嗣“出丁”的人家,更在家门口和祖祠上悬挂彩灯,有的聘请剧团到祠堂前演“丁戏”,并举办“请丁酒”和“吃丁茶”,宴请亲友,以示酬谢神恩光耀门庭之意。

海丰孕妇在分娩前,不许出远门和做激烈的运动,也不允做裁衣缝布等动作;家中不准动土、钉墙壁、移动眠床等,否则认为会动胎气,影响胎儿正常生长。

产房门窗要紧闭,贴上符箓,以防生份人闯入。

尽量保持产房安静,并用红棕索将榕叶、茅草、艾叶、菖蒲、仙人掌等捆扎成小圆圈,挂于产房前或床帐上,以避邪气。

旧时,请“接生婆”接生用竹杆片或剪刀断脐带。

现多到医院生产或用新法接生。

婴儿出生后,要到外婆家报喜。

七天内不让外人探望产妇,亦不让生人见新生儿。

产妇分娩后,头额缠戴布条圈,吃姜醋汤,洗香草水,不得接触生水,不能光脚走路。

初产数天内,产妇只吃清淡的营养物,七天后开始吃姜醋蛋、瘦肉、炖鸡等大热量、高蛋白的营养物,少吃青菜和水果,以便多产乳汁。

二十多天后,产妇才可佐食鲜鱼类,但调料仍离不开姜醋。

产妇一个月内不出家门,以防伤风感冒,谓之“做月”。

婴儿出生第三天,要用竹菜、鸭舌凤、金银花等煮水洗身,谓之“洗三朝”。

婴儿做“十二朝”、“出月”时,亲友要“送庚”贺喜,大多送鸡蛋(10粒到30粒),也有送1—2斤猪肉或1—2只活鸡的,主人要以甜豆蛋酒、甜酒糟蛋或姜醋蛋等相招待。

公平等地方有回送酒碗的习俗,即将盛着泡酒的剥壳熟鸡蛋二粒、猪肉四块、虾脯若干的酒碗,逐户送到亲友家中。

外家送来甜糕、婴儿背带、帽、鞋、服装等物。

婴儿出世三天后要请吃“三朝茶”,十二天后请吃“十二朝茶”,满月请吃“出月茶”,设“满月酒”。

现“送庚”多改为送礼金和婴儿用的衣物。

在庆祝婴儿满月时,要给婴儿取名、理发、祀公婆神等。

取名要根据婴儿生辰八字的五行缺项(缺什么补什么),取字眼或偏旁有金、木、水、火、土的文字予以补救。

故此,凡名字有鑫、淼、森、焱、圭等字眼和偏旁者,均体现这种风习。

有的名取“古”、“乖”、“伢”、“戆”者,则体现取贱名易养活之意。

有的名带“娘”、“潭”、“妈”、“佛”等字,则反映婴儿已取得观音娘、谭公爷、妈祖、佛祖等神力庇佑的象征符号。

如果婴儿的生辰八字与父母相克,就要过房或拜义父义母。

满月前,产妇和婴儿不得回娘家。

满月后,婴儿才可以抱出来与外人见面。

为求婴儿平安长大,有的家庭在眠床脚安置香炉,四时奉祀“公婆神”(即花公婆)。

直至16岁时举行“出花园”的成人仪式,供上三牲、香烛等拜别“公婆神”。

当婴儿周岁时,家人要煮红鸡蛋(染红粬)给孩子吃,外婆要置新衫给外孙穿,称“对岁衫”。

亲友要送礼品相贺,主人置办酒席招待称吃“对岁酒”。

客人初次携带小孩到家,主人要用灯蕊带或红棕索之类包扎上钱币挂于小孩颈上,谓之“留须”。

二、婚 嫁 旧时婚嫁,均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强调门当户对,结成姻亲。

并遵循“六礼”古风,相沿至今。

其程序如下:1、合婚。

首先由媒人取女方生辰庚帖送到男方家中,将男女双方生辰请算命先生合婚,认为双方生肖不会冲克,就可进行,否则将女方庚帖退回。

2、开聘。

合婚相宜,便行相亲。

女方到男方家中察看其家庭情况,谓之“踏家风(方)”。

若无异议即可议聘和开聘,在十二版红折帖(婚书)上开列男方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

聘金尾数要有“4”的数码,谐音“世”,取“世世相传”好兆头。

聘单红帖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认可,便可送聘定婚。

山区客家婚俗,开聘后,女方亲属回家,女方则留在男方家中住宿。

3、送聘。

也称纳采(俗称担酒)。

男方择吉日将聘金和芝麻、茶叶、猪脚、饼等“四色礼”送到女家。

女方受聘后回送糖豆、糯米粿和使君子(吉祥草)。

并宴请至亲,分发定婚饼给亲友。

4、送日。

男方择定婚期,写成红帖送至女家。

女方开始备办嫁妆。

出嫁前,女方要请人挽面整容,俗谓“开面”。

5、迎娶。

男家张灯结彩,门口贴红对联。

由媒人领花轿至女方家迎娶。

新娘拜别父母上轿(客家由“好命公”扶上轿)。

接着奏乐鸣炮起轿,新娘的兄弟(送嫁舅)、姐妹(送嫁姨)及伴娘等随轿而行。

至男家门口,新郎手执白扇连敲轿顶三下,又用脚踢轿门三下,打开轿门。

然后“好命婆”将头盖红布的新娘扶出轿门,边做四句(吉祥话)边牵入厅堂。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后拜祖宗,再拜父母和伯叔等长辈,然后夫妻对拜。

礼毕,送新娘入洞房。

当晚睡前夫妻共吃糯米甜丸,称“合房丸”。

是日午或晚(视中午为正席),男方宴请众亲朋,新郎到各酒席向客人敬酒。

新郎、新娘交臂换杯对饮合卺酒。

晚上,邻居男女老少看新娘,吃喜糖,闹新房。

新娘要为长辈及邻居亲朋端盘敬茶,被敬者饮茶后赠予

描写海丰家乡的作文100字

我的家乡在xx,那里是个美丽又好玩的地方。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最南端——湛江,她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那里有世界第一大玛珥湖——湖光岩,还有树木繁茂的森林公园和四季如春的亚热带植物园……我的家乡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红江橙是我们家乡最有名的特产,每逢金秋时节,那一个个拳头般大的橙子缀满枝头,它们像挂在树上的一个个金**的小灯笼,你拨开它的外衣,金黄的果肉就展现在眼前,只要你轻轻地咬一口,甜丝丝的汁水就会从你牙缝里流出来,清甜可口,让人越吃越想吃,要是这时候你到我家乡来,我一定会摘下最甜最大的橙子,让你吃个够。

你想看看我家乡的美景吗?你想尝尝我家乡的特产吗?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关于汕尾白字戏的作文五百字

海丰--我美丽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的大海之滨,北枕雄伟高大的莲花山脉,南濒浩瀚大海,千秋万载与海风轻吻,与海浪相拥。

因海中“水族甚多”、“南海物丰”,便有了“海丰”这个名字。

以前的海丰比现在大很多,大致范围除了海丰外还包括现在的汕尾、陆丰、陆河等管辖的区域,人们习惯上也把这个区域称为“海陆丰”。

我们海陆丰地区在宗族、地缘上比较接近潮汕地区,因为大家都源自福佬民系。

但是由于历史与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我们在人文风俗方面又类似于惠阳东江一带。

海陆丰人的文化因而具有潮汕和客家的二重兼容特色。

尽管海丰处于“两头不到岸”的角隅之地,但凭着海丰人民勤劳、拼搏的精神,海丰近年的经济也发展也渐入佳境,水产、服装、制鞋、珠宝等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

去年,海丰更勇夺山区县市综合实力第一的殊荣,她的发展潜力由此可略见一斑。

浩瀚的大海了不仅间接为海丰带来了她的名字,还从实质上给予海丰无穷无尽的物产,以保证我们万千海丰儿女的生活需求。

沿岸有鲘门、小漠等优良渔港,盛产牡蛎、对虾、龙虾、鱿鱼、马鲛和海马等。

渔民出海捕鱼的画面不失作为这里最常见的风景。

但日复一日地仔细观察这些平凡的景象,你又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不平凡:沧海桑田与人事变迁。

海丰不仅盛产各种海产,而且还有许多地道特色的风味食品。

例如菜茶(擂茶),把茶叶、芝麻、薄荷叶等放进特制的研磨盘里,用搅棍捣成糊状,

写关于海丰习俗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xx,那里是个美丽又好玩的地方。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最南端——湛江,她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那里有世界第一大玛珥湖——湖光岩,还有树木繁茂的森林公园和四季如春的亚热带植物园……我的家乡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红江橙是我们家乡最有名的特产,每逢金秋时节,那一个个拳头般大的橙子缀满枝头,它们像挂在树上的一个个金**的小灯笼,你拨开它的外衣,金黄的果肉就展现在眼前,只要你轻轻地咬一口,甜丝丝的汁水就会从你牙缝里流出来,清甜可口,让人越吃越想吃,要是这时候你到我家乡来,我一定会摘下最甜最大的橙子,让你吃个够。

你想看看我家乡的美景吗?你想尝尝我家乡的特产吗?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写海丰红宫红场景物作文200字

这天,我爸爸给我两元钱,让我自己去做公共汽车去办公室。

我洋洋得意得想:做公共汽车?这还不容易?于是,吃罢早饭,我便踏上了“征程”,大步流星地走向景芳小区的公共汽车站。

刚刚走到那,猛地一发现,只有一辆K18路车了。

我匆匆忙忙地奔上车,投了钱,这才安心坐了下来。

好景不长,那位司机说不开车了,我一听,伤心欲绝地想:我只有两元了,而且已经投了,还要再换一辆车,那……那……还要钱的,我已经身无分文了。

没办法,抬眼一看,另一辆K18路已经来了。

我只好怀着心虚,红着脸的上去,听老爸说小孩免费的,我好像看到一丝生机,又看了看司机,谢天谢地,司机没有注视着我,在看窗外呢!我不慌不忙地走进去,抢了个位子,才放心得舒了口气。

好不容易,车子终于开了。

我也心情愉快起来,可是“杯具”还在后头呢!开着开着,突见一位老爷爷慢悠悠地走上来。

我也没想什么,又看见一位年青人站起。

这是干嘛呢?我正纳闷。

突然,一声“请坐”打破了我的疑问,原来他是让位啊。

我又羞红了脸,像一个大苹果。

我又鼓励自己:下一位老人,我一定让座!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再次看见一位老太太,正想让座,可是,胆小的精灵阻挡了我。

唉,谁叫我生来就被胆小的精灵控制!我羞了:我还算什么少先队员?连让座都不敢!我只好继续守住我的“龙椅”。

坐着坐着,终于到了。

我飞快地跑下车,吐掉了心中的郁闷。

走着走着,又想起以前的悲剧事件:那次是在杭州第二次下雪的时候,我到外面玩雪。

忽然想起我的好朋友,我想去叫我的好朋友一起过来玩打雪仗。

只见一个长得跟我朋友一模一样的人走过来。

当时我没仔细看,张嘴就叫:“喂,我们一起过来玩吧!”那个人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你谁啊?我不认识你!”我惊讶地张大嘴巴,都能把鸡蛋给吞了。

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遍,啊!!原来我认错人了!我很胆小,狠不得打自己一巴掌。

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走过。

惨啊惨啊,真惨啊!铁锹呢,我得挖个鼠洞钻进去。

作文:汕尾的交通五百字

美丽的汕尾汕尾位于广东省南部,西北依莲花山脉,南频南海,与深圳香港澳门为邻。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水产品丰富,海鲜重多。

汕尾的市民脾气耿直,心直口快。

汕尾有很多景点,如:红海湾、遮浪半岛、马宫白沙浮、莲花山、凤山妈祖等。

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红海湾和莲花山了!每当清晨或傍晚,坐在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着礁石的声音,望着大海上渐渐升起或疲惫的落下去的太阳,你一定会高歌一曲来赞美这美丽的红海湾。

莲花山是岭南山脉之一。

坐了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莲花山度假村,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里叫做莲花山了,因为这里的山连起来,就像一朵莲花。

莲花山度假村有一个水上乐园,里面的设施有:水上滑滑梯、划船、游泳池等。

看着那些小朋友在水上玩的那么开心,我也去凑凑热闹了,我换上泳衣,就往游泳池里跳,呀!泡在凉水里是多么舒服呀!小朋友,大朋友,以后也来这里玩吧!汕尾欢迎您!

描写海丰中学风景作文(字数200

校园里的风景“校园”是一个多么富有书香气息的词语,可就在这书香的包围下,它里面的景色一点也不比山水景色差。

清晨,漫步校园。

一股股清新的气息围绕着校园,让人身心轻悦。

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一缕缕早阳的光打破了清晨的校园。

阳光笼罩了整个校园,校园里的事物都像镀上了一层金沙,这时校园渐渐热闹起来了!早晨悄悄降临,走在宽敞的走廊上,聆听着教室里传出的朗朗书声,这声音是多么青春,空气里回荡着一股股年轻的气息。

这声音忆起无数人童年时那美好的场景,这些记忆随着书声与淡淡油墨味化作人们心中那最美的校园风景,最美的童年回忆。

很快正午走进了校园,原本平静的篮球场出现了运动员们的身影,他们在球场上挥洒着汗水、释放着 ,球场上还不时传来阵阵呼声,真叫人热血沸腾、 澎湃。

喧闹的球场后是一条绿意盎然的林荫道,此刻环境变得宁静安详,还有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更增添了一份惬意。

小路两旁是两排郁郁葱葱的树木,阳光从叶子的隙缝中穿过,一道道光柱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树下的草丛中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十分可爱,微风吹过树影婆娑、枝叶摇曳,小花摇摆这美丽的花冠,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

随着时间的流逝傍晚渐渐来临,仙女们将天空染成了红橙色。

霞光抱着整个校园,教学楼在霞光下拉长了影子,白色的墙壁也变成了红橙色。

植物们在霞光的沐浴下好似有了感情,树木变成了一朵朵幸福的红云,草地变成了一张看起来十分暖和的大地毯,花朵们在这温暖的霞光中幸福的羞红了脸。

此刻的世界都沉浸在了霞光中,这霞光温暖了整世界。

饱览这不同时光的校园风景,是多么惬意、有韵味的一件事呀!我爱校园里的风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我真想用画笔画下这一道道美丽的校园风景,将它永远的珍藏下去。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日照市,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我们日照的大海,可谓是蓝天。

碧海。

金沙滩,天和海的颜色混在一起,没有界限,使你分不清哪是蓝天,哪是大海。

沙滩的沙软软的,使你光脚踩上去舒服至极,像一个天然的脚部 器。

来到我们日照的大海,会让你忘掉一切烦恼,在这宽阔欢乐的园地里快乐的蹦蹦跳跳!黄昏的时候,走在大街上,柔和的风吹拂着你的脸,忽然间,街道上都亮起了灯,五光十色的灯光照在马路上,街道像是镶嵌了一串美丽的珍珠,过路行人的身上仿佛都披上了漂亮的彩衣。

我们家乡的银河公园更是美丽,一进公园,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从广场周围的花圃传来的。

走进一看,杜鹃花和毛杜鹃都热情地打开花瓣,展示着自己艳丽的身姿,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都羞答答地坐在叶子下面,久久不愿意出来。

小草们都醒了,舒展着自己的“四肢”,一阵风轻轻吹过,它则又好像在向我们点头问好。

这时,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你瞧,蜜蜂在勤劳的采蜜,蝴蝶则在自由自在的舞蹈……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海丰的春节作文450字

  潮汕传统节日

  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潮汕人多于这些节日回家与亲友团聚,增进彼此大锣鼓 嵌瓷 工夫茶 烧瓷的情感和凝聚力。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在潮汕地区,过年一般要热闹四、五天。春节当晚,大街小巷,家家产户贴春联,张灯结彩。吃团圆饭。春节一早,大人携小孩子带上一对或二对生柑(称“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节的文娱活动有英歌舞、营大锣鼓、擎大标、布马舞、舞龙、狮、鲤鱼等。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俗称“灯节”,潮汕人叫“正月半”,历来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当天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插上榕叶、竹枝,以保平安;庆元宵的节目主要有:营老爷、赏花灯、添灯、猜灯谜、抛钱掷弥勒佛等。

  清明节

  清明节在潮汕各地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俗“过纸”。旧时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油出新石碑号,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举行祭礼。

  端午节

  潮汕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潮汕赛龙舟分“真龙”和“假龙”两种。在包粽方面则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施孤”、“鬼节”,也叫“盂兰胜会”。“施姑”当天,潮州人或以村为单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节

  俗称“八月半”,主要节目有:1芋头祭祖。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食到畏。”;2拜月娘,多数人家会在中秋前一个月精心制作工艺品用以拜月,拜月当晚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如八仙桌、“(八仙)宝仔”、大香、各类水果、馅饼等,拜月者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3烧塔。这些节目的每一个元素几乎与潮汕人的抗元历史有关(传递信息)

  冬节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

  除夕

  潮汕人称之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节日活动是从祭祀祖先开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发沐浴换新衣,然后开始祭祖。祭品和仪式,祭过祖先,把大门、厅门、房门的旧对联都撕下来,贴上新春联。而后有“围炉”吃团年饭、给压岁钱(又叫“压腰”)。和守岁诸环节。

  劳热

  “劳热 ”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吊灯习俗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吊灯习俗

  出花园

  “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工夫茶 烧瓷 花灯

  传说记载:“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于明嘉靖年间潮州府状元林大钦有关。

1、山东

阳县初一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初一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

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

2、陕西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初一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初一,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

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初一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3、 安徽

安徽省自年三十中午十二点就开始拜年,一直拜到初一中午十二点为止。并互相较量谁家放的鞭炮纸最厚,就表示谁家过年最隆重。年青人则玩“打老窝”的游戏。

拜年后,在地上挖洞,放进铜钱,各人用自己的铜板用力掷击,打出洞外的钱就归他所有。寿春于初四迎财神,商家必备鱼头、茨菇和芋艿等供品,谐音“余头”、“时至”、“运来”,以为发财的吉兆。

4、广东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上供糖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5、福建

厦门人初一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

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拜干亲”就是认义父、义母,是流行全国的一种保育习俗。在北方叫“认干爹,干妈”;在南方则称为“认寄父、寄母”,俗称“拜过房爷、过房娘”。婴儿时期拜认的干亲可能是永久性的,终身保有这种关系,也有可能是临时性的,多则三五年,少则匆匆一晤,从此各不相干。“拜干亲”的对象有的是人,也有的是物。其目的一是怕孩子娇贵,不好生养,或是以前生子夭折,怕自己命中无子,借“拜干亲”消灾免祸,保住孩子;二是孩子命相不好,克父克母,借“拜干亲”来转移命相,以求上下和睦,家道昌盛。为了让孩子好养,“拜干亲”一般都喜欢认儿女较多或贫寒的人家做义父、义母,因为儿女多的人家,孩子就像成群的小动物一样,容易长大;另外,贫寒的人家,小孩一般较多,又不娇贵,反而容易养活、长大。当然,也有两家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愿认对方儿女作义子、义女的事情。至于那些富翁显贵认坤伶、舞女做干女儿,那是别有用心,已不在我们讨论之列。“拜干亲”的习惯,因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礼节习俗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北京,人们一般认为认干爹,干妈会对于爹、干妈自己亲生的子女不利,所以不是至亲好友,人们一般是不敢求其作为自己孩子的干爹、于妈的;而且拜干亲,双方要互送礼物,并摆酒席,以后每年三节两寿,干儿子、干女儿家都要给干爹、干妈送礼,做干爹、干妈的也要回赠礼物,所以,不是富厚之家也是难以应酬的。既然要“拜干亲”,那么就得择一个吉日举行仪式。届时,做父母的除了要准备丰盛的酒席外,还要替自己的孩子预备孝敬干爹、干妈的礼物。这份礼物中,最重要的是送给干爹的帽子和送给干妈的鞋子,另外,还要配上衣料之类的物品。当然,干爹、干妈并不是只进不出。干爹、干妈送给干儿子、干女儿的东西一定要有饭碗,筷子和一把长命锁,另外,还要有一套小衣服,鞋袜、帽子、围嘴和兜肚等。过去,为了这些礼物,有钱的人家都是到首饰店去订做银碗银筷,或者到护国寺、白塔寺喇嘛那里去买木碗,以免小孩因失手而打碎。如果万一打碎碗的话,就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在河南、陕西的一些地方,“拜干亲”是通过“碰”来完成的。在河南郑州、开封一带,婴儿出生的头一天早上,婴儿的父亲便要出门“碰”姓。“碰”到的第一个人,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婴儿的父亲都要跪下磕头,然后向其说明家中生了孩子,并请对方为小孩起名。过去,农村早起的多为拾粪老头,有的毫无思想准备,但碍于习俗,不便推却,只好信口胡诌一个。于是,“粪筐”、“箩头”、“狗娃”、“猫娃”等名字就出来了。这些名字虽然有点不雅,但好在只是小名,是人们对小孩的爱称,只是小时候叫,也就没多大关系。有的地方,被“碰”到的人除了给婴儿取名外,还要送给婴儿一件礼物,并被认成干亲。在陕西一些地方,“认干亲”一般是在孩子“满月”的那天,由其祖母或祖父抱出去,出门后碰见的第一个成年人即拜为干妈或干爹。当然,这种“碰”除了有一定的随机性外,大多数场合往往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碰”见的第一人,或是与他家关系要好,或是有地位有身份之人。在杭州,小孩“拜干亲”却有另一套风俗。他们所拜的干亲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鲁迅先生文章中经常提到的“无常鬼”。在那里,“父母恐其子不寿,又惧拜干爹娘用费大,便不寄于人,而寄于无常鬼”,俗称“拜胡干爷”。据当地传说,无常鬼是阎罗王专门派来拘摄死者之魂的鬼,将子女寄于无常鬼,是希望它不要拘摄寄子之魂,以保长寿之意。过去,世人不知道无常鬼的名义,而将它讹为胡姓,于是便有“胡干爷”的称谓。寄拜胡干爷的方法是:小孩的父母先要做一件崭新的白衣衫,然后将它带至庙中,用它去换取胡干爷偶像身上的旧衣,并以烧酒、烧饼、香烛、银锭供而焚之。最后,由庙中和尚为出寄之子取名。以后,每年七月,小孩的父母都要抱其前往寺庙拜贺胡干爷的生日,直到小孩年满16岁为止。除汉族以外,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也有“拜干亲”的习俗,如土家族就非常有代表性。土家族的小孩除了寄拜给别姓之人作为“干儿子”、“干女儿”之外,有些人家还将小孩寄拜给树木、岩石、水井以及猪、狗、鸡等物,并以寄拜之物为小孩命名。如果是男孩,一般谓之为“岩保”、“水保”、“猪保”、“鸡保”等;如果是女孩,则一般取名为“岩妹”、“水妹”、“狗妹”、“鸡妹”等。因为在土家人看来,只有将小孩寄拜给他人或事物,才能消除灾星,让小孩顺利成长。不过,普通“认干亲”的仪式,只要孩子正式向干爹、干妈磕上三个头,并改口称呼干爹、干妈即算完成。若孩子幼小和特别娇贵,认干亲时,干妈要穿一条特别肥大的红裤子,坐在炕头上,由旁人抱着孩子从裤裆里钻出来,以表示孩子是自己亲生的。然后干妈给他(她)戴上长命锁,起个乳名,以后用于爹、干妈所赠送的碗筷吃饭。这寓意着小孩从此成为他们的孩子,吃他们家的饭,和亲生父母不相干了。从此,小孩也就可以借干爹、干妈的福气,顺利成长,健康长寿。“拜干亲”这种保育习俗,尽管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我们仍能从中找到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让小孩好养和顺利成长;(2)起因相似,都带有较为浓厚的迷信色彩;(3)情感一致,都富有极为浓烈的人情味道。■认干亲认干亲,是旧时山西乡间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礼俗。认干亲之后的交往,大都比较频繁,而且都仿照亲情的交往方式,形成比较固定的亲戚关系。认干亲,在乡间虽然没有固定的程式,大致都是认干爹、干妈、干哥、干姐之类的干亲。形成认干亲的原因,大致是这样,两家是朋友,交往甚好,为把这种交往相对固定,就采用让下一辈认干亲的办法使交往加深。诸如认义父、义母之类。有些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家中有大恩大德,一方图报对方的恩情,就以认干亲、当义子的办法,以相对固定的程式形成长期交往关系,以达到知恩图报的目的。还有的,是由于孩子娇贵,怕中途夭亡,便采用认干亲的办法,让干爹、干哥、干姐保住孩子,使其能避免不幸,长大成人。也有些人家,是为了攀高结贵,让孩子认有钱人为干爹,或能将来从中得到好处。也有的,孩子从小送到奶妈家喂奶,从而使孩子与奶妈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乡间称之为奶妈、奶爸、奶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干亲的关系。认干亲原因种种,但是,这种干亲的出现,使两家的关系自然地进入一种亲戚交往的序列之中。认干亲在山西各地都有,以雁北、忻州、晋中、晋南更为普遍。乡间习俗,一旦认干亲,凡事都须按乡间交往的一般程序进行,凡认干爹干妈之后的孩子,过年、过节、寿诞、生日、都要按乡间礼俗程序去做。做干儿子的,平时要照料上了年岁的干爹、干妈,尽一定做干儿子的义务,从经济上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而干爹干妈,对于儿子的娶妻、生子、盖房等重大活动都要过问,而且给予必要的支持与资助。山西乡间的认干亲,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少,但仍在乡间存在着,这是一种社会上存在着的特殊亲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个侧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9051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2023-07-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