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同一个朝代的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同一个朝代的吗?,第1张

不是。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其他版本传言: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鄞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据查证,此记载最初版本为82年报刊山海经搜集的浙东民间百姓口头故事,并非历史资料记录,该文作者曾于86年从慈溪给编者来信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两个朝代的人,祝英台是女侠,梁山伯是清官,两者墓穴碰巧在一块的传说故事”是年轻时曾做小贩的同村的民间医生讲给他听的,而这位乡村医生又是从宁波中山公园听一位老人讲的这个故事。当时公园内有好几个人在讲梁祝爱情故事,这个鄞县老翁摇摇头说:‘都是乱话!'这位乡村医生便上前动问: ' 老伯,他们讲的是乱话,那真话究竟是怎样的呢'鄞县老翁便讲了这个故事。”,因此该文作者将这位宁波公园老翁讲述的故事刊登在了报刊山海经上,而事实上根据晋代谢安有感于梁祝故事上报朝廷,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的历史事实以及早在唐朝、宋朝、元朝均有众多权威史籍及名家的文学著作明文记载两人姓名及生平事迹来看,此“梁祝属于两个朝代”的说法并不是历史文献记载,而是民间百姓的主观臆想,其可信度有待商榷。

驻马店市的主要旅游景点:

天中名胜

1、中原盆景——嵖岈山

AAAA级景区,位于遂平县城西25公里处,毗邻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嵖岈山是一个花岗岩造型奇特的地貌区,山势嵯峨,怪石林立。蜜腊山、南山、北山、六峰山连环错落,秀蜜湖、琵琶湖、天磨湖、百花湖点缀其间;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兼有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峨嵋之秀、雁荡之幽,既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隐居著述、获取灵感的宝地,又是中央电视台剧组《西游记》主要外景地之一。嵖岈山以其独特的风景被誉为天下第一盆景,1987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先后入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

2、国家级森林公园——薄山湖风景区

薄山湖风景区

国家AAAA级风景区,省级风景区。位于确山县境内,107国道西侧3公里,毗邻京广铁路。薄山湖是一个狭长的山谷湖泊,山环水绕,绵延25公里。景区群岭苍翠,碧水千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有洞庭之宏阔、西湖之秀雅、漓江之明媚,素有“天然生态公园”、“中原漓江”之美誉,是旅游、观光、避暑消夏、垂钓狩猎的理想乐园,曾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选为《西游记》、《长征》拍摄外景地,1995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区。

3、森林氧吧——铜山

位于泌阳县城东30公里处,它以山势陡峭、危峰突兀、林木茂盛而著称,据传,张三丰曾云游到此建宫布道,数年后游武当,成为一代太极宗师。由于铜山与武当的这一渊源,在豫南有“南朝,北谒铜峰(铜山)”之说,铜山下原有北宫、南清宫两座道观,铜峰上原有元、中元、上元三座清凉禅寺(佛教寺院),现南宫尚存。一山纳二教,既成为佛、道融合的象征,也成为铜山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铜山湖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银杏、杉木、金钱豹、水獭、大灵猫、白冠长尾雉等。1994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4、道家福地——老乐山

老乐山,位于确山县城西北10公里处,由高低不同的九座山峰组成,山北崖有老虎洞(因微风吹拂松林,洞内便听到松涛轰鸣,犹如虎啸而得名)。向前是陡峭的十八盘,山顶有清澈泉水一池,甘甜宜口,旱而不枯,因形状似蛙,故名“蛤蟆泉”。山上还有宏伟的真武庙、宣坛庙、拜台宫、玄都宫,为道家福地。每年春季在此举行庙会,善男信女朝拜者数以万计。

5、驻马店市最高峰——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泌阳县城东北72公里处,海拔983米,为天中市最高峰。白云山北麓为沙河发源地,东流入淮河,南麓为泌阳河发源地,西流入汉水达长江,故有一山两水之说。峰间有时云雾缭绕,覆盖山头,自古有“白云山戴帽”的奇观。当地有民谚:“白云山戴帽,下雨的征兆。”以瀑布和溶洞著称。

6、中国最大佛教寺院——南海禅寺AAAA级景区

中国最大佛教寺院——南海禅寺AAAA级景区

南海禅寺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城东南隅,占地600余亩,宏伟壮观,工程浩繁。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平面呈边长80米的正方形,超过故宫太和殿与山东曲阜孔府大成殿的规模,号称“亚洲第一殿”。天王、观音、文殊、普贤四大配殿,三重飞檐、高大雄伟,可与全国现有佛教圣地同类建筑相媲美。

南海禅寺山门牌子楼长50米,高31米。山门内长500米,宽20米的甬道上,自北向南依次按12姻缘、12生肖、12菩萨建筑的 12座花岗岩牌坊,风格独特,巍巍壮观。

南海禅寺东北部白圣长老舍利塔,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东南亚现代建筑艺术风格为一体,既高大雄伟,又典雅别致。大雄宝殿台基上雕刻的花岗岩质500罗汉,集全国20多处罗汉堂之精华,聚优秀雕刻工匠于一堂,精心雕塑,风格殊异。院内藏经楼,设计独特。楼内珍藏古今中外多种版本的佛教经典。

7、千年古刹——北泉寺

北泉寺,位于确山县城西北10余公里,建于北齐年间,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初名树佛寺,唐朝时改为资福禅寺,宋徽宗又赐名为万寿禅寺,为豫南名刹之一。寺内有一棵古柏,还有一棵隋朝千年银杏,虽经雷劈,树干已空,但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数人合抱才能围住树干。寺内的八卦池潭,泉水清冽,千年不竭。寺内还有鲁公祠,是为纪念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而建,当年颜真卿被淮西叛将李希烈缢死于寺内银杏树下。

8、小延安——竹沟革命纪念馆

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确山县城西32公里,1939年,刘少奇及中共中原局机关在这里指挥中原的抗日战争。李先念、彭雪枫、张震、王国华等及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经济学家斐济华曾在这里战斗或工作过。抗战期间,竹沟被誉为“小延安”、“小陕北”。纪念馆有30间故居组成,文物遗址31处。周恩来总理生前亲笔题书“竹沟革命纪念馆”。馆北3公里处为革命烈士陵园。

9、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位于驻马店市南5公里,京广铁路东侧的驿城区古城乡(原属确山县)的李湾村,始建于1966年秋,后在十年动乱中停工,1981年扩建后开放,建筑面积为4466平方米。馆门朝北,砖石结构,建筑宏伟壮观,双檐斗拱,琉璃绿瓦面顶。门楣上书:“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背面有朱德委员长题写的“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个遒劲的大字。

10、祖之源、剑之源、水之源——棠溪源风景区

棠溪源风景区,位于西平县境内,总面积3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5%以上。分为棠溪湖、棠溪峡、蜘蛛山、跑马岭4个游览区,集绮丽秀美的自然凤光与厚重深沉的炎黄文化于一体,是祖之源、剑之源、水之源。

11、战国冶铁炉——坐落在棠溪湖岸边,被誉为“天下第一炉”,距今已2400多年。“天下剑韩为众”历史上的九大名剑均产在这里。鸣蝉谷——棠溪峡“十里春蝉盈耳”。三月蝉鸣,实为一种罕见、奇特的自然现象。天然城堡——伏牛奇石天设地造,东西绵延十余公里,极具太行之磅礴大气,令人叹为观止。始祖峰——柏皇始祖的化身,仰卧在蜘蛛山的北峰,东西长达500余米,仅头部就60米,高耸的鼻头,挺起的胸膛,毕真毕切,连缕缕长髯、高挑的浓眉都清晰可辨。

12悟颖塔--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无影塔

悟颖塔位于汝南县城南,是唐代和尚悟颖所建,故名“悟颖塔”,又名无影塔。塔门向南,呈单面6角形,塔高26米,是单阁式砖塔,整个塔身用长35厘米、宽165厘米、厚55厘米特制的青砖平卧顺砌而成,石灰浆粘壁面,黄泥粘合砖缝,塔身底层为大,向上逐层递减,使整个塔体外廊呈抛物线形,塔身基座为单层须弥座,座之束腰部分用横柱分隔,横柱间的砖面上,雕有山羊一对,童子两个,还有莲花、牡丹、腊梅、桂子等花卉图案及盆景。在须弥座上,设五铺作斗拱,斗拱上有撩檐枋台数室,塔檐下砖砌仿木结构的五铺作出的双抄斗拱,塔身九层。1984年修葺时,在第八层中间发现一块长045米,宽028米,厚008米的石刻志名,上刻有“隆庆元年崇藩施财重建宝塔”字样

13天中山---又名天台山,

天中山

原是一座圆形小山,占地约540平方米,高36米,位于汝南县城北两公里处。据史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另一说为古代无钟,白天的时辰只能用日影的变化来计算,汝南旧志记载:“自古测日影,以此为正,故筑土累石以记之”。所以称汝南为天中。

“天中山”的名字自唐以后正式载于史籍,原因是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的碑文而得名。史载,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朝廷派忠勇刚直、名重海内的三朝重臣颜真卿到许昌宣慰李希烈部,刚要宣旨,李希烈的亲兵养子千余人,手握钢刀,围着颜真卿,杀气腾腾,高声谩骂。颜真卿面不改色,不退半步。李希烈遂喝退众人,对颜以礼相待,许高官厚禄,共反朝廷,颜真卿至死不从。后又把他送到蔡州(今汝南城),现在天中山碑上的大字,就是颜真卿在汝南时所写的。淮西平定以后,人们为了纪念颜真卿,在汝南城内建立了“颜鲁公庙”。天中山由于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碑文而名享天下,成为历代官吏和士大夫拜谒和游览的场所。

14梁祝故里 ---中国首批非物质文物遗产

梁祝墓

梁祝故里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故事的发生地,位于汝南梁祝(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相传,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一千多年来,梁祝爱情故事久传不衰。这一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知被多少文艺作品作为经典爱情题材竞相传扬。小提琴协奏典《梁祝》可谓人间仙乐,千古绝唱,听来荡气回肠,余音不绝,多年来一直蜚声海内外。以这一故事为背景的地方戏、民间小调、评书小段、剪纸、绘画以致民风民俗流传甚广。逢年过节,当地群众都会到梁祝墓焚香烧纸,举行各种文娱活动,以示纪念。

1997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采风”栏目又以《千古绝唱出中原》为题对梁祝故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该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周涛与军事天地节目主持人张莉曾来此采访。

15 宿鸭湖---亚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

宿鸭湖

和谐湿地宿鸭湖

,河南省重点湿地保护区

1958年始建。位于汝南县城西6公里。北起玉皇庙,南至野猪岗,东临桂庄,西到别桥。水库大坝全长3529公里,高58米,挡防浪墙长05米,坝顶宽4—7米,拦蓄板桥、薄山水库等上游来水,蓄水面积239平方公里,常年水面11万亩,出产的鱼达30多种,其中产量最多的是鲤鱼。

宿鸭湖于1989年重修完工后,水面开阔,风景宜人,人称北方“人造洞庭”。东岸百里长堤,柳浪翻卷;远望水天一色,云蒸霞蔚;近观碧波荡漾,鸥鹭齐飞。宿鸭湖畔名胜古迹很多, 如仙女桥、壶仙观、燕亭、金城、白马将军庙等,加之西岸5万多亩 森林公园的秀美景色及垂钓园、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乐设施的开发建设,慕名前来观光旅游者越来越多。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但祝父却将英台许配马家。山伯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千多年来,梁祝爱情故事久传不衰。关于“梁祝”的人物出生地和故事发源地也有众多说法,但经过众多权威专家研究考证认定,“梁祝”故事源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不容置疑,并由此形成梁祝传说源自中原之说获得了我国史志界的认同。1997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采风”栏目以《千古绝唱出中原》为题对梁祝故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该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周涛与军事天地节目主持人张莉也曾来此采访。2003年10月18日,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在驻马店市举行的首发式,更确立了梁祝发源地是汝南的理论地位。(驻马店外宣办)

嫘祖故里董桥行

农历三月初六是传说中嫘祖的生日。一大早,我们一行百余人,乘坐四辆公交大巴,迎着习习的晨风,驶向嫘祖的故里———西平董桥。

坐在车上的人们,谈笑风生、畅所欲言,话题自然离不开嫘祖。嫘祖是轩辕黄帝的正姬。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是西陵部落首领西陵氏的女儿。据《水经注》记载:“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西平县吕店乡董桥(吕墟)村,就是蚕神嫘祖的降生地。

相传嫘祖上山采撷野果时,发现树上挂满白皑皑的小球,咬不动,嚼不烂,采回来后放到锅里煮,却怎么也煮不烂。拿着棍子一搅,发现棍子上缠上些像头发一样白白的丝,非常结实,就用来缀兽皮,当线用。有一天她被一张大蜘蛛网蒙住脸,不知何物,便跑到小河边一照,像蒙了一层纱,经过观察,发现蜘蛛和蚕都会吐丝。能不能把蚕丝也织成网呢?经过努力,嫘祖把蚕丝横竖交叉织成了纱,受到黄帝的仰慕。黄帝派人向西陵酋长求婚,酋长答应后,嫘祖穿起自己织的婚纱嫁给了黄帝。后来人们把这种天虫家养称作蚕,把织成的纱叫做绢。黄帝和炎帝合并后,炎帝掌管耕作农作物生产,黄帝负责植桑养蚕缫丝制衣。嫘祖辅佐黄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协夫而教,化蚕为衣,统一中原,奠立国基,所以称她为母。

在远古时期,只能采些野棉花或兽皮充当衣服,远离部落中心的百姓,只能挂些树叶。正是嫘祖发明养蚕制衣,才结束了赤身裸体的荒蛮时代。东周之后嫘祖被后人推崇为神,誉为天蚕,作为蚕神世代教奉,被后人祀为仙蚕娘娘,曾在师灵镇建娘娘庙,敬奉蚕神之功。后来庙宇不断扩大,为七进院落,设计独具匠心,并建立七级浮雕,有苍松翠柏,银杏古槐,郁郁苍苍,葱茏茂盛。每逢农历三月初六,人们为嫘祖举行三天庙会,唱大戏,祭祖宗。现在嫘祖庙已不复存在,但遗址尚存。

来到嫘祖陵,做一下深呼吸,让身心轻松,与尊敬的嫘祖作无语的交流,此时清风轻拂面颊,透过清明雨,历史的沉淀更加灵秀,让人在大自然宁静祥和的环境里得到满足和欣慰。

祭奠仪式开始,鸣放三十六响礼炮,响彻云霄,此时悠悠浩大的天穹,弥漫着远古文明的气息。在《先蚕娘娘》颂歌的伴奏中,市、县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同志献了花篮,华商和海外人士进行了祭拜。同是炎黄子孙,落叶归根是中华民族的俗语,也是对嫘祖神灵的告慰。

仪式进行第七项是唱颂歌,由五十名小学生领唱:“轩辕正妃先蚕娘娘,始教民蚕制作衣裳,泽被中华五千年,名垂玉宇万古扬……”那充满稚气的脸庞,在红裙子的衬托下,像娇嫩的鲜花,那清脆的童音把我带回天真烂漫的童年。站在这片圣土上,我仿佛看到邻居大娘织线时奔忙的景象,仿佛听到织布机嗒嗒的声音,那是丝绸之路的驼铃奏起和谐的乐章。此时,香烟缭绕,弥漫着五千年的炊烟,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融合着炎黄子孙的光荣传统。

仪式的最后一项是民间祭奠,几十位村民代表举着香,排着整齐的队列,等待着这一时刻。传统的祭奠方式和程序分别为:迎神、上香、上供、祭拜、献舞、送神,与《先蚕娘娘》颂歌的段落层次相呼应。仪式结束后,再次观望董桥,这里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小瓦房变成了平房和楼房。村西头那排响着织布机的房屋,早年被“75·8”洪水冲倒了,而今是一块葱茏的麦田。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那熟悉的面孔仍在我心里,相互对视彼此却叫不出名字来,真是“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和我一起玩耍的孩子大部分都到大城市打工了,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乡村,留下缺憾和心灵之痛。

车过师灵,我还看到正在唱戏的人们,或许这里也在祭奠嫘祖吧。回来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首祭奠颂歌之流风遗韵,一直在我胸中回荡:“先蚕降福施仙露,桑林荫浓蚕事忙,先蚕娘娘……世代景仰。”

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比较落后,还有一点就是男多女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观念比较不一样,女孩子很现实,不愿意在贫困的农村生活。一、农村的条件和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说很多时候,农村的山好、水美、空气好等,也确确实实让很多人向往农村的居住环境,这点是毋容置疑的,也是很真实的,毕竟城市里面的各种喧嚣和吵闹,是不利于生活居住的。但是农村毕竟是农村,它没有热热闹闹的商业街,也没有熙熙攘攘的夜市,更没有先进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等,想要干什么事情,还必须要到县城里面去,反正就是会有很多的不方便。二、有些农村男人多半“安于现状”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现在就有很多的农村男人,他们受父辈或者是家庭的影响,骨子里面就不想去成城市里面去打拼或者是创业,只想安安心心的呆在自己的家里面,过那种安逸的生活。因此就会有一部分男人,每天就过得很辛苦,通常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天不是伺候家里的庄稼就是其他的农作物,虽然每年也能挣不上钱,但是毕竟是特别的辛苦,也很枯燥无味。三、农村单身女青年的数量越来越少按照我们农村老的传统和习惯,一般情况下,都是男人呆在家里面,侍弄家里面的一切,毕竟男人是家里面的主要劳动力,而很多的女青年就不愿意呆在家里面,多半就会去大城市里面去打工或者是干的事情。但是单身这些女青年一旦在外面呆的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和自己身边的人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单身女青年多半就会嫁到别的地方,这样时间长了,本村的单身女青年就会越来越少。所以基于以上几种原因,农村的男性光棍越来越多,这也是一个很无奈的现实。

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 梁山伯与祝英台

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这一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马乡)镇。相传,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330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