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裳诗句

关于裳诗句,第1张

1 关于有”云裳“的诗句

步蟾宫《全宋词》 作者:汪存玉京此去春犹浅。

正雪絮、马头零乱。姮娥剪就绿云裳,待来步蟾宫与换。

明年二月桃花岸。棹双桨、浪平烟暖。

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浣溪沙《全宋词》 作者:吕胜己浅著铅华素净妆。

翩跹翠袖拂云裳。傍人作意捧金觞。

曲度清悲云冉冉,花飞零乱月茫茫。梦回人去似高唐。

江城子(德久同醉,子似出新置佐酒,和德久词)《全宋词》 作者:韩淲天孙应为织云裳。试宫妆。

问刘郎。湖上波寒,依旧远山苍。

自是老来心事懒,空落拓,少年场。 挥豪闲与细端相。

记严扬。陋苏张。

兴到一杯,微醉亦成章。回首片帆西去也,何日更,共清狂。

浣溪沙(和桃源韵)《全宋词》 作者:吴潜半饷西风暖换凉。岩花月魄衬云裳。

一杯旋擘翠橙香。 旧酝不妨排日醉,新篘尚可去时尝。

无何乡里是吾乡。沁园春(寿何逢原北堂)《全宋词》 作者:何梦桂孔盖霓旌,月佩云裳,人间女仙。

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明朝最处,好是明年。戏舞称觞,一堂家庆,眼见儿孙曾又玄。

奇绝处,看菱花白发,不改朱颜。当年手种红莲。

笑几度桑田沧海干。想蟾胎炼就,紫皇灵药,龙髯飞堕,玉女云軿。

青鸟重来,红霞俨在,一曲云和犹未闲。羞尘世,把蛾眉蝉鬓,空为谁妍。

木兰花慢·麹院风荷《全宋词》 作者:周密软尘飞不到,过微雨、锦机张。正荫绿池幽,交枝径窄,临水追凉。

宫妆。盖罗障暑,泛青苹、乱舞五云裳。

迷眼红绡绛彩,翠深偷见鸳鸯。湖光。

两岸潇湘。风荐爽、扇摇香。

算恼人偏是,萦丝露藕,连理秋房。涉江。

采芳旧恨,怕红衣、夜冷落横塘。折得荷花忘却,棹歌唱入斜阳。

芰荷香(中秋)《全宋词》 作者:史浩过横塘。见红妆翠盖,柄柄擎香。

月娥有意,暮霭收尽银潢。一轮高挂,且放同、千里清光。

秋中气爽天凉。露凝玉臂,风拂云裳。

老子通宵不忍睡,把青尊小酌,仍更思量。自家活计,幸有无限珍藏。

大千世界,静极后、普现十方。圆明不损毫芒。

精神会处,独坐胡床。满庭霜(宴黄仲秉镇江守)《全宋词》 作者:葛郯红叶飞时,青山缺处,云横秋影斜阳。

凤凰旌节,何事到吾乡。要见大江东去,寒光静、水与天长。

人争看,恩袍焕锦,新惹御炉香。 满城,夸盛事,两邦鼓吹,几部笙簧。

看万红千翠,簇拥云裳。况是重阳近也,萸露紫、菊吐轻黄。

休辞醉,明朝一枕,歌韵尚悠扬。

2 求带裳字的诗词啊~谢谢啦

唐 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诗:“ 贵妃 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

冬雪飘颻锦袍煖,春风荡样霓裳飜。” 《霓裳羽衣曲》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此时念"ní cháng")后《六幺》。” 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张春舫》:“因赋《游仙》诗云:‘可怜一阕《霓裳》咏,证果翻迟十二年。

’” 郁达夫《病后寄汉文先生松木君》诗:“大罗天上咏《霓裳》,亦是当年弟子行。”唐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 形容红裳的诗句

一袭红裳一缕芳

试和馆友秋雨如烟君

一、一袭红裳一缕芳,初沐春雨试新妆。 花萼含羞蕊方绽,风散清芬满园香。

二、云鬓堆烟玉生香,一袭红裳一缕芳。长袖随风飘飘举,轻拢慢抹发清商。

三 、草木摇落秋风凉,情思争似水流长。一袭红裳芳一缕,夜深梦回独自伤。

四、风惊雪回为谁狂?岁寒不堪遭情殇。韵华掩尽何处寻?一袭红裳一缕芳。

秋雨如烟先生原作

一袭红裳一缕芳,几曾浓淡画西厢。

陈欢绕指云楼梦,醉醒惊鸿忆沧桑。

风华卷我雾蒙霜,一袭红裳一缕芳。

独步虚廊怀映月,听泉绣户曳三湘。

浮云散尽几何香,沧海巫云玉女妆。

一袭红裳芳一缕,阑珊紫陌隐怜相。

缘起流觞烛泪狂,情如雾雨芰无香。

清秋淡始怀思满,一袭红裳一缕芳。

4 有哪些形容红裳的诗句

1潇湘夜雨·灯词

宋代:赵长卿

斜点银釭,高擎莲炬,夜深不耐微风。重重帘幕卷堂中。香渐远、长烟袅穟,光不定、寒影摇红。偏奇处、当庭月暗,吐焰为虹。

红裳呈艳,丽娥一见,无奈狂踪。试烦他纤手,卷上纱笼。开正好、银花照夜,堆不尽、金粟凝空。丁宁语、频将好事,来报主人公。

2洛下女郎歌(红裳人)

唐代:佚名

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当年对风月。

沈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暗消歇。

3鹧鸪天

宋代:葛胜仲

婆律香浓气味佳。玻璃仙碗进流霞。凝膏清涤高阳醉,灵液甘和正焙芽。

香染指,浪浮花。加笾礼尽客还家。贯珠声断红裳散,踏影人归素月斜。

4阮郎归

宋代:黄庭坚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5田四郎求婚联句

唐代:佚名

一点红裳出翠微,秋天云静月离离。

天曹使者徒回首,何不从他九族卑。

5 关于巫峡的诗句

写巫峡的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描写巫峡的诗:

巫峡

陆龟蒙

巫峡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环佩竟谁逢。

过巫峡

唐代:李频

拥棹向惊湍,巫峰直上看。

削成从水底,耸出在云端。

暮雨晴时少,啼猿渴下难。

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

巫峡

唐代 曹松

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

不逐彩云归碧落, 却为暮雨扑行人。

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

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

6 关于衣饰的诗句

1、燕赵多佳人 汉无名氏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2、竹枝词 黄莘田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3、咏苎萝山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4、美女篇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5、杂诗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6、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7、荷叶杯 韦庄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

花下见无期。

一双愁黛远山眉,

不忍更思惟。

8、丽人行之一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9、夜来乐 李贺

续客下马故客去,绿蝉秀黛重拂梳。

10、横吹曲辞—长安道 韦应物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声愁碧霄。

最出名的应该是:太平公主 文成公主 长平公主 平阳公主 永泰公主 大义公主 解忧公主

乌孙公主 高阳公主 宁国公主

中国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公主一览:

汉高祖刘邦 - 吕雉 鲁元公主 不详 ?—前187年 张敖 女张嫣为其弟汉惠帝皇后 |

汉文帝刘恒 窦漪 馆陶公主

刘嫖 不详 陈午 女陈娇为汉武帝皇后 昌平公主 不详 不详 周胜之 周胜之为周勃之子|汉景帝刘启 王娡 平阳公主 不详 不详 1曹时

2卫青 王娡 南宫公主 不详 不详 耏申 王娡 隆虑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子昭平君娶武帝女夷安公主 |汉武帝刘彻 鄂邑盖长公主 不详 ?—前80年 王充 意图谋反被发觉,自杀。 夷安公主 不详 不详 昭平君 昭平君为武帝姊隆虑公主之子。

卫子夫 卫长公主 不详 不详 栾大 又称当利公主 卫子夫 诸邑公主 不详 ?—前91年 坐巫蛊之祸而死

卫子夫 阳石公主 不详 ?—前91年 坐巫蛊之祸而死

|汉宣帝刘询 馆陶公主 刘施 不详 -{于永}- 宣帝长女

|汉元帝刘奭 傅昭仪 平都公主 不详 不详

颍邑公主 不详 不详 杜业 无子而薨

[编辑]新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王莽 黄皇室主 不详 前9年—23年 刘衎 为汉平帝皇后

[编辑]东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南顿君刘钦 樊嫺都 湖阳公主 刘黄 不详 不详

樊嫺都 新野公主 刘元 ?—22年 邓曼 生一男三女,与三女死於乱兵当中。

樊嫺都 宁平公主 刘伯姬 不详 李通

光武帝刘秀 舞阳公主 刘义王 不详 梁松

涅阳公主 刘中礼 不详 窦固

馆陶公主 刘红夫 不详 韩光

淯阳公主 刘礼刘 不详 郭璜

郦邑公主 刘绶 ?—58年 阴丰 被丈夫阴丰杀死

汉明帝刘庄 获嘉公主 刘姬 不详 冯柱

平阳公主 刘奴 不详 冯顺

隆虑公主 刘迎 不详 耿袭

平氏公主 刘次 不详

沁水公主 刘致 不详 邓乾

平皐公主 刘小姬 不详 邓藩

浚仪公主 刘仲 不详 王度

武安公主 刘惠 不详 来稜

鲁阳公主 刘臣 不详

乐平公主 刘小迎 不详

成安公主 刘小民 不详

汉章帝刘炟 武德公主 刘男 不详

平邑公主 刘王 不详 冯由

阴安公主 刘吉 不详

汉和帝刘肇 修武公主 刘保 不详

共邑公主 刘成 不详

临颍公主 刘利 不详 贾建

闻喜公主 刘兴 不详

清河王刘庆 平氏公主 刘直得 不详 来定

阴城公主 刘坚得 ?—130年 班始 被丈夫班始杀死

舞阴公主 刘别得 不详 邓裦

濮阳公主 刘久长 不详 耿良

涅阳公主 刘侍男 不详 岑熙

汉顺帝刘保 舞阳公主 刘生 不详

冠军公主 刘成男 不详

汝阳公主 刘广 不详

蠡吾侯刘翼 长社公主 不详 不详 耿援

益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寇荣之子

汉桓帝刘志 阳安公主 刘华 不详 伏完 女伏寿为汉献帝皇后

颍阴公主 刘坚 不详

阳翟公主 刘修 不详

汉灵帝刘宏 万年公主 不详 不详

[编辑]三国

[编辑]曹魏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魏武帝曹操 清河公主 不详 不详 夏侯茂 夏侯茂为夏侯敦之子

尹夫人 金乡公主 不详 不详 何晏 与何晏为同母异父兄妹

魏文帝曹丕 甄宓 东乡公主 不详 不详

魏明帝曹睿 平原懿公主 曹淑 232年—232年 出生三月夭折,明帝以甄黄合葬做为冥婚对象

齐长公主 不详 不详 1李韬

2任恺 三国志记载李韬因罪而死,齐长公主与三子幸免;晋书记载任恺妻为魏明帝女齐长公主。

[编辑]蜀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蜀后主刘禅 公主 不详 不详 诸葛瞻 诸葛瞻为诸葛亮之子

[编辑]东吴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吴大帝孙权 步夫人 全公主 孙鲁班

(字大虎) 不详 1周循

2全琮 周循为周瑜之子

步夫人 朱公主 孙鲁育

(字小虎) 不详 1朱据

2刘纂 遭姊全公主谮杀,女朱夫人为孙休妻。

公主 不详 不详 滕引

吴景帝孙休 朱夫人 公主 不详 不详 朱宣

[编辑]晋朝

[编辑]西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晋宣帝司马懿 张春华 南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长陆公主 不详 不详 杜预

晋文帝司马昭 王元姬 京兆公主 不详 不详

晋武帝司马炎 常山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济 双目失明

长广公主 不详 不详 甄德

荥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卢谌 未婚而卒

荥阳长公主 不详 不详 华恒

繁昌公主 不详 不详 卫宣 离婚

襄城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敦

杨艳 平阳公主 不详 不详

杨艳 新丰公主 不详 不详

杨艳 阳平公主 不详 不详

万安公主 不详 不详 早逝,武帝命左贵嫔为之作诔

胡芳 武安公主 不详 不详

颍川公主 不详 不详 王粹

晋惠帝司马衷 贾南风 临海公主 不详 不详 曹统 洛阳之乱时曾被掳卖为奴

贾南风 河东公主 不详 不详 孙会

贾南风 始平公主 不详 不详

贾南风 哀献皇女 不详 不详

[编辑]东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晋元帝司马睿 郑阿春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王禕之

晋明帝司马绍 庾文君 南康公主 司马兴男 不详 桓温

南郡悼公主 不详 不详 羊贲

庐陵公主 不详 不详 刘惔

晋成帝司马衍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荀羡

简文帝司马昱 徐贵人 新安公主 司马道福 不详 王献之

李陵容 鄱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嘏 孙女为宋孝武帝刘骏皇后,刘宋时被改称永成君

孝武帝司马曜 晋陵公主 不详 不详 谢混 晋安帝时被迫离婚,刘宋时被改称东乡君

恭帝司马德文 褚灵媛 海盐公主 司马茂英 393年?—439年 刘义符 为宋少帝刘义符皇后

褚灵媛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编辑]南北朝

[编辑]南朝

[编辑]南朝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宋武帝刘裕 臧爱亲 会稽公主 刘兴弟 不详 徐达之

吴兴长公主 刘荣男 不详 王偃

张夫人 义兴恭长公主 刘惠媛

宣城德公主 不详 不详 周矫

新安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景深 离婚

吴郡宣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湛之 妹始安公主早逝,嫁褚湛之为继室

始安哀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湛之

豫章康长公主 刘欣男 ?—464年 1徐乔

2何瑀

宋文帝刘义隆 袁齐妫 东阳献公主 刘英娥 不详 王僧绰 长女

蒋美人 海盐公主 不详 不详 赵倩 第四女。与兄始兴王刘浚私通,和赵倩离婚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谢纬 第五女。其子为著名诗人谢朓

临川长公主 刘英媛 不详 王藻 善妒,陷害王藻下狱后离婚

琅邪贞长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授

南郡献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渊 褚渊为褚湛之之子,公主入南朝齐称巴西主

庐江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澄 褚澄为褚湛之与吴郡公主之子

淮阳长公主 不详 不详 江凭 第九女

新蔡公主 刘英媚 不详 1何迈

2刘子业 第十女。先嫁何迈,后被其侄宋废帝刘子业纳为贵嫔,伪称谢氏

南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徐恒之 第十五女。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郗烨 梁武帝萧衍皇后郗徽之母,南朝齐降为松滋县君。

宋孝武帝刘骏 王宪嫄 山阴公主 刘楚玉 446年?—465年 何戢 长女,废帝之姊。后被宋明帝刘彧赐死。

安固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志 王志为王僧虔之子

临汝公主 不详 不详 江斅 江斅曾作辞婚表退婚

安吉公主 不详 不详 蔡约

王宪嫄 临淮康哀公主 刘楚佩 不详 王莹

王宪嫄 皇女 刘楚琇 不详

王宪嫄 康乐公主 刘修明 不详 徐孝嗣

宋明帝刘彧 阳羡公主 不详 不详 王俭 王俭为王僧绰之子

王贞风 晋陵长公主 刘伯姒 不详

王贞风 建安长公主 刘伯媛 不详

[编辑]南朝齐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齐高帝萧道成 义兴宪公主 不详 不详 沈文和

淮南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暕

临海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彬

齐武帝萧赜 吴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观

武康公主 不详 不详 徐演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何敬容

齐明帝萧鸾 山阴公主 不详 不详 徐况

钱唐公主 不详 不详 谢览

[编辑]南朝梁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梁太祖萧顺之 张尚柔 义兴昭长公主 萧令嫕 不详 王琳

新安穆公主 不详 不详 王茂璋 武帝妹,卒於齐朝时,子王冲。

梁武帝萧衍 郗徽 永兴公主 萧玉姚 不详 殷钧

郗徽 永世公主 萧玉婉 不详 谢谟

郗徽 永康公主 萧玉嬛 不详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张缵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柳偃 女柳敬言为陈宣帝皇后。

永嘉公主 不详 不详 王铨

安吉公主 萧玉志 不详 王实

梁简文帝萧纲 王灵宾 长山公主 萧妙挈 不详

南沙公主 不详 不详 袁宪

范淑妃 溧阳公主 不详 不详 侯景

余姚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溥

海盐公主 不详 不详 张希 第九女。张希为张缵之子。

安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张交 第十一女,又称定阳公主。

梁元帝萧绎 徐昭佩 益昌公主 萧含贞 不详

安固公主 不详 不详 郑译

[编辑]南朝陈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陈武帝陈霸先 永世公主 不详 不详 钱藏

始兴王陈道谭 信义公主 不详 不详 到郁

陈文帝陈蒨 丰安公主 不详 不详 留贞臣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1侯净藏

2柳盼

陈宣帝陈顼 信义公主 不详 不详 蔡凝

义兴公主 不详 不详 钱肃

[编辑]北朝

[编辑]北魏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辽西公主 不详 不详 贺野千

[编辑]北齐

[编辑]北周

[编辑]相关连结

中国君主列表

中国皇后及妃嫔列表

[编辑]参考资料

二十四史

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

陈梦雷主编:古今图书集成

柏杨编: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下)

[编辑]补充新叙内容

中国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公主一览:

[编辑]两汉

[编辑]西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汉高祖

刘邦 吕雉 鲁元公主 不详 ?—前187年 张敖 女张嫣为其弟汉惠帝皇后

汉文帝

刘恒 窦漪 馆陶公主 刘嫖 不详 陈午 女陈娇为汉武帝皇后

公主 不详 不详 周胜之 周胜之为周勃之子

汉景帝

刘启 王娡 平阳公主 不详 不详 1曹时

2卫青

王娡 南宫公主 不详 不详 耏申

王娡 隆虑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子昭平君娶武帝女夷安公主

汉武帝

刘彻 卫子夫 卫长公主 不详 不详 栾大 又称当利公主

卫子夫 诸邑公主 不详 ?—前91年 坐巫蛊之祸而死

卫子夫 阳石公主 不详 ?—前91年 坐巫蛊之祸而死

李夫人 鄂邑盖长公主 ?—前80年 王充 意图谋反被发觉,自杀。

夷安公主 不详 不详 昭平君 昭平君为武帝姊隆虑公主之子。

汉宣帝

刘询 馆陶公主 刘施 不详 -{于永}- 宣帝长女

汉元帝

刘奭 傅昭仪 平都公主 不详 不详

颍邑公主 不详 不详 杜业 无子而薨

[编辑]新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王莽 黄皇室主 不详 前9年—23年 刘衎 为汉平帝皇后

[编辑]东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南顿君

刘钦 樊嫺都 湖阳公主 刘黄 不详 不详

樊嫺都 新野公主 刘元 ?—22年 邓曼 生一男三女,与三女死於乱兵当中。

樊嫺都 宁平公主 刘伯姬 不详 李通

光武帝

刘秀 舞阳公主 刘义王 不详 梁松

涅阳公主 刘中礼 不详 窦固

馆陶公主 刘红夫 不详 韩光

淯阳公主 刘礼刘 不详 郭璜

郦邑公主 刘绶 ?—58年 阴丰 被丈夫阴丰杀死

汉明帝

刘庄 获嘉公主 刘姬 不详 冯柱

平阳公主 刘奴 不详 冯顺

隆虑公主 刘迎 不详 耿袭

平氏公主 刘次 不详

沁水公主 刘致 不详 邓乾

平皐公主 刘小姬 不详 邓藩

浚仪公主 刘仲 不详 王度

武安公主 刘惠 不详 来稜

鲁阳公主 刘臣 不详

乐平公主 刘小迎 不详

成安公主 刘小民 不详

汉章帝

刘炟 武德公主 刘男 不详

平邑公主 刘王 不详 冯由

阴安公主 刘吉 不详

汉和帝

刘肇 修武公主 刘保 不详

共邑公主 刘成 不详

临颍公主 刘利 不详 贾建

闻喜公主 刘兴 不详

清河王

刘庆 平氏公主 刘直得 不详 来定

阴城公主 刘坚得 ?—130年 班始 被丈夫班始杀死

舞阴公主 刘别得 不详 邓裦

濮阳公主 刘久长 不详 耿良

涅阳公主 刘侍男 不详 岑熙

汉顺帝

刘保 舞阳公主 刘生 不详

冠军公主 刘成男 不详

汝阳公主 刘广 不详

蠡吾侯

刘翼 长社公主 不详 不详 耿援

益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寇荣之子

汉桓帝

刘志 阳安公主 刘华 不详 伏完 女伏寿为汉献帝皇后

颍阴公主 刘坚 不详

阳翟公主 刘修 不详

汉灵帝

刘宏 万年公主 不详 不详

[编辑]三国

[编辑]曹魏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魏武帝

曹操 清河公主 不详 不详 夏侯茂 夏侯茂为夏侯敦之子

杜夫人 金乡公主 不详 不详 何晏 与秦朗为同母异父兄妹

尹夫人 安阳公主 不详 不详 荀恽 与何晏为同母异父兄妹,荀恽为荀彧之子

不详 不详 曹宪 不详 刘协 《后汉书》称孝献曹皇后

不详 不详 曹节 不详 刘协 《后汉书》称献穆曹皇后,汉亡后封山阳公夫人

不详 不详 曹华 不详 刘协 汉时为贵人

不详 高城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魏文帝

曹丕 甄后 东乡公主 不详 不详

魏明帝

曹睿 平原懿公主 曹淑 232年 出生三月夭折,明帝以甄黄合葬做为冥婚对象

齐长公主 不详 不详 1李韬

2任恺 三国志记载李韬因罪而死,齐长公主与三子幸免;晋书记载任恺妻为魏明帝女齐长公主。

[编辑]蜀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蜀后主刘禅 公主 不详 不详 诸葛瞻 诸葛瞻为诸葛亮之子

[编辑]东吴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吴大帝

孙权 步夫人 全公主 孙鲁班

(字大虎) 不详 1周循

2全琮 周循为周瑜之子

步夫人 朱公主 孙鲁育

(字小虎) 不详 1朱据

2刘纂 遭姊全公主谮杀,女朱夫人为孙休妻。

公主 不详 不详 滕引

吴景帝

孙休 朱夫人 公主 不详 不详 朱宣

[编辑]晋朝

[编辑]西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晋宣帝

司马懿 张春华 南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长陆公主 不详 不详 杜预

晋文帝

司马昭 王元姬 京兆公主 不详 不详

晋武帝司马炎 常山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济 双目失明

长广公主 不详 不详 甄德

荥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卢谌 未婚而卒

荥阳长公主 不详 不详 华恒

繁昌公主 不详 不详 卫宣 离婚

襄城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敦

杨艳 平阳公主 不详 不详

杨艳 新丰公主 不详 不详

杨艳 阳平公主 不详 不详

万安公主 不详 不详 早逝,武帝命左贵嫔为之作诔

胡芳 武安公主 不详 不详

颍川公主 不详 不详 王粹

晋惠帝司马衷 贾南风 临海公主 不详 不详 曹统 洛阳之乱时曾被掳卖为奴

贾南风 河东公主 不详 不详 孙会

贾南风 始平公主 不详 不详

贾南风 哀献皇女 不详 不详

[编辑]东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晋元帝司马睿 郑阿春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王禕之

晋明帝司马绍 庾文君 南康公主 司马兴男 不详 桓温

南郡悼公主 不详 不详 羊贲

庐陵公主 不详 不详 刘惔

晋成帝司马衍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荀羡

简文帝司马昱 徐贵人 新安公主 司马道福 不详 王献之

李陵容 鄱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嘏 孙女为宋孝武帝刘骏皇后,刘宋时被改称永成君

孝武帝司马曜 晋陵公主 不详 不详 谢混 晋安帝时被迫离婚,刘宋时被改称东乡君

恭帝司马德文 褚灵媛 海盐公主 司马茂英 393年?—439年 刘义符 为宋少帝刘义符皇后

褚灵媛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编辑]南北朝

[编辑]南朝

[编辑]南朝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宋武帝

刘裕 臧爱亲 会稽公主 刘兴弟 不详 徐达之

吴兴长公主 刘荣男 不详 王偃

张夫人 义兴恭长公主 刘惠媛

宣城德公主 不详 不详 周矫

新安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景深 离婚

吴郡宣公主 不详 ?—476年 褚湛之 妹始安公主早逝,嫁褚湛之为继室,生褚澄

始安哀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湛之

豫章康长公主 刘欣男 ?—464年 1徐乔

2何瑀

宋文帝

刘义隆 袁齐妫 东阳献公主 刘英娥 不详 王僧绰 长女

蒋美人 海盐公主 不详 不详 赵倩 第四女。与兄始兴王刘浚私通,和赵倩离婚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谢纬 第五女。其子为著名诗人谢朓

临川长公主 刘英媛 不详 王藻 善妒,陷害王藻下狱后离婚

琅邪贞长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授

南郡献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渊 褚渊为褚湛之之子,公主入南朝齐称巴西主

庐江公主 不详 不详 褚澄 褚澄为褚湛之与吴郡公主之子

淮阳长公主 不详 不详 江凭 第九女

新蔡公主 刘英媚 不详 1何迈

2刘子业 第十女。先嫁何迈,后被其侄宋废帝刘子业纳为贵嫔,伪称谢氏

南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徐恒之 第十五女。

寻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郗烨 梁武帝萧衍皇后郗徽之母,南朝齐降为松滋县君。

宋孝武帝

刘骏 王宪嫄 山阴公主 刘楚玉 446年?—465年 何戢 长女,废帝之姊。后被宋明帝刘彧赐死。

安固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志 王志为王僧虔之子

临汝公主 不详 不详 江斅 江斅曾作辞婚表退婚

安吉公主 不详 不详 蔡约

王宪嫄 临淮康哀公主 刘楚佩 不详 王莹

王宪嫄 皇女 刘楚琇 不详

王宪嫄 康乐公主 刘修明 不详 徐孝嗣

殷淑仪 县公主 不详 ?—465年 第十二皇女,与同母兄弟刘子鸾、刘子师被前废帝杀害。

宋明帝

刘彧 阳羡公主 不详 不详 王俭 王俭为王僧绰之子

王贞风 晋陵长公主 刘伯姒 不详

王贞风 建安长公主 刘伯媛 不详

[编辑]南朝齐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齐高帝

萧道成 义兴宪公主 不详 不详 沈文和

淮南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暕

临海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彬

齐武帝

萧赜 吴县公主 不详 不详 王观

武康公主 不详 不详 徐演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何敬容

齐明帝

萧鸾 山阴公主 不详 不详 徐况

钱唐公主 不详 不详 谢览

[编辑]南朝梁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梁太祖萧顺之 张尚柔 义兴昭长公主 萧令嫕 不详 王琳

新安穆公主 不详 不详 王茂璋 武帝妹,卒於齐朝时,子王冲。

梁武帝

萧衍 郗徽 永兴公主 萧玉姚 不详 殷钧

郗徽 永世公主 萧玉婉 不详 谢谟

郗徽 永康公主 萧玉嬛 不详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张缵

长城公主 不详 不详 柳偃 女柳敬言为陈宣帝皇后。

永嘉公主 不详 不详 王铨

安吉公主 萧玉志 不详 王实

梁简文帝

萧纲 王灵宾 长山公主 萧妙挈 不详

南沙公主 不详 不详 袁宪

范淑妃 溧阳公主 不详 不详 侯景

余姚公主 不详 不详 王溥

海盐公主 不详 不详 张希 第九女。张希为张缵之子。

安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张交 第十一女,又称定阳公主。

梁元帝

萧绎 徐昭佩 益昌公主 萧含贞 不详

安固公主 不详 不详 郑译

[编辑]南朝陈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陈武帝

陈霸先 永世公主 不详 不详 钱藏

始兴王

陈道谭 信义公主 不详 不详 到郁

陈文帝

陈蒨 丰安公主 不详 不详 留贞臣

富阳公主 不详 不详 1侯净藏

2柳盼

陈宣帝

陈顼 信义公主 不详 不详 蔡凝

义兴公主 不详 不详 钱肃

[编辑]北朝

[编辑]北魏

[编辑]父亲可考者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辽西公主 不详 不详 贺野千

[编辑]父亲无考者

[编辑]北齐

[编辑]北周

[编辑]隋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隋武元帝

杨忠 安成长公主 不详 不详 窦荣定 隋文帝杨坚之姊

隋文帝

杨坚 独孤伽罗 乐平公主 杨丽华 561年—609年 宇文贇 北周宣帝宇文贇皇后

独孤伽罗 兰陵公主 杨阿五 573年—604年 1王奉孝

2柳述 第五女

广平公主 不详 不详 宇文静礼

襄国公主 不详 不详 李长稚

隋炀帝

杨广 南阳公主 不详 不详 宇文士及

[编辑]唐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号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备注

唐世祖李昞 独孤夫人 同安公主 不详 不详 王裕 高祖妹,享年八十六岁。

唐高祖李渊 不详 长沙公主 不详 不详 冯少师

不详 襄阳公主 不详 不详 窦诞

窦皇后 平阳昭公主 不详 ?—623年 柴绍

不详 高密公主 不详 ?—655年 1长孙孝政

2段纶

不详 长广公主 不详 不详 1赵慈景

2杨师道

不详 万春公主 不详 不详 豆卢怀让

不详 房陵公主 不详 不详 1窦奉节

2贺兰僧伽

不详 九江公主 不详 不详 执失思力

不详 庐陵公主 不详 不详 乔师望

不详 南昌公主 不详 不详 苏勗

不详 安平公主 不详 不详 杨思敬

不详 淮南公主 不详 不详 封道言

不详 真定公主 不详 不详 崔恭礼

不详 衡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阿史那社尔

不详 丹阳公主 不详 不详 薛万彻

不详 临海公主 不详 不详 裴师律

不详 馆陶公主 不详 不详 崔宣庆

不详 千金公主 不详 不详 1温挺

2郑敬玄 以姑母身份,自请做武则天的女儿,并引冯小宝进宫。

不详 常乐公主 不详 ?—688年 赵瑰 高祖第七女。女为李显第一任妻子。公主与夫同遭武则天杀害,改姓「虺」。

唐太宗李世民 不详 襄城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汝南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南平公主 不详 ?—623年

不详 遂安公主 不详 ?—655年

长孙皇后 长乐公主 李丽质 不详

不详 豫章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比景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普安公主 不详 不详

长孙皇后 东阳公主 不详 不详

韦贵妃 临川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清河公主 李敬 不详

不详 兰陵公主 李淑 不详

不详 晋安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安康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新兴公主 不详 不详

长孙皇后 城阳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合浦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金山公主 不详 不详

长孙皇后 晋阳公主 李明达 633年—644年 小名兕子

不详 常山公主 不详 不详

长孙皇后 新城公主 不详 634年—662年 1长孙诠

2韦正矩

唐高宗李治 萧淑妃 义阳公主 李下玉 不详 不详

萧淑妃 高安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武则天 安定思公主 不详 654年—654年

武则天 太平公主 李令月 约665年—713年 1薛绍

2武攸暨 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唐中宗李显 不详 新都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宜城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定安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韦皇后 长宁公主 不详 1杨慎交

2苏彦伯 不详

不详 永寿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永泰公主 李仙蕙 685年—701年 武延基

韦皇后 安乐公主 李裹儿 664年—710年 1武崇训

2武延秀

不详 成安公主 李季姜 不详 不详

唐睿宗李旦 不详 寿昌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安兴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諡号昭怀

不详 荆山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淮阳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代国公主 李华 不详 名华字华婉

不详 凉国公主 李华庄 不详 字华庄

不详 薛国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鄎国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金仙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玉真公主 李持盈 不详 字持盈

不详 霍国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唐玄宗李隆基 不详 永穆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常芬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孝昌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唐昌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灵昌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常山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武惠妃 上仙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怀思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晋国公主 不详 不详 不详

1 关于裳诗句

关于裳诗句 1 关于有”云裳“的诗句

步蟾宫《全宋词》 作者:汪存玉京此去春犹浅。

正雪絮、马头零乱。姮娥剪就绿云裳,待来步蟾宫与换。

明年二月桃花岸。棹双桨、浪平烟暖。

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浣溪沙《全宋词》 作者:吕胜己浅著铅华素净妆。

翩跹翠袖拂云裳。傍人作意捧金觞。

曲度清悲云冉冉,花飞零乱月茫茫。梦回人去似高唐。

江城子(德久同醉,子似出新置佐酒,和德久词)《全宋词》 作者:韩淲天孙应为织云裳。试宫妆。

问刘郎。湖上波寒,依旧远山苍。

自是老来心事懒,空落拓,少年场。 挥豪闲与细端相。

记严扬。陋苏张。

兴到一杯,微醉亦成章。回首片帆西去也,何日更,共清狂。

浣溪沙(和桃源韵)《全宋词》 作者:吴潜半饷西风暖换凉。岩花月魄衬云裳。

一杯旋擘翠橙香。 旧酝不妨排日醉,新篘尚可去时尝。

无何乡里是吾乡。沁园春(寿何逢原北堂)《全宋词》 作者:何梦桂孔盖霓旌,月佩云裳,人间女仙。

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明朝最处,好是明年。戏舞称觞,一堂家庆,眼见儿孙曾又玄。

奇绝处,看菱花白发,不改朱颜。当年手种红莲。

笑几度桑田沧海干。想蟾胎炼就,紫皇灵药,龙髯飞堕,玉女云軿。

青鸟重来,红霞俨在,一曲云和犹未闲。羞尘世,把蛾眉蝉鬓,空为谁妍。

木兰花慢·麹院风荷《全宋词》 作者:周密软尘飞不到,过微雨、锦机张。正荫绿池幽,交枝径窄,临水追凉。

宫妆。盖罗障暑,泛青苹、乱舞五云裳。

迷眼红绡绛彩,翠深偷见鸳鸯。湖光。

两岸潇湘。风荐爽、扇摇香。

算恼人偏是,萦丝露藕,连理秋房。涉江。

采芳旧恨,怕红衣、夜冷落横塘。折得荷花忘却,棹歌唱入斜阳。

芰荷香(中秋)《全宋词》 作者:史浩过横塘。见红妆翠盖,柄柄擎香。

月娥有意,暮霭收尽银潢。一轮高挂,且放同、千里清光。

秋中气爽天凉。露凝玉臂,风拂云裳。

老子通宵不忍睡,把青尊小酌,仍更思量。自家活计,幸有无限珍藏。

大千世界,静极后、普现十方。圆明不损毫芒。

精神会处,独坐胡床。满庭霜(宴黄仲秉镇江守)《全宋词》 作者:葛郯红叶飞时,青山缺处,云横秋影斜阳。

凤凰旌节,何事到吾乡。要见大江东去,寒光静、水与天长。

人争看,恩袍焕锦,新惹御炉香。 满城,夸盛事,两邦鼓吹,几部笙簧。

看万红千翠,簇拥云裳。况是重阳近也,萸露紫、菊吐轻黄。

休辞醉,明朝一枕,歌韵尚悠扬。

2 求带裳字的诗词啊~谢谢啦

唐 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诗:“ 贵妃 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

冬雪飘颻锦袍煖,春风荡样霓裳飜。” 《霓裳羽衣曲》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此时念"ní cháng")后《六幺》。” 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张春舫》:“因赋《游仙》诗云:‘可怜一阕《霓裳》咏,证果翻迟十二年。

’” 郁达夫《病后寄汉文先生松木君》诗:“大罗天上咏《霓裳》,亦是当年弟子行。”唐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 形容红裳的诗句

一袭红裳一缕芳

试和馆友秋雨如烟君

一、一袭红裳一缕芳,初沐春雨试新妆。 花萼含羞蕊方绽,风散清芬满园香。

二、云鬓堆烟玉生香,一袭红裳一缕芳。长袖随风飘飘举,轻拢慢抹发清商。

三 、草木摇落秋风凉,情思争似水流长。一袭红裳芳一缕,夜深梦回独自伤。

四、风惊雪回为谁狂?岁寒不堪遭情殇。韵华掩尽何处寻?一袭红裳一缕芳。

秋雨如烟先生原作

一袭红裳一缕芳,几曾浓淡画西厢。

陈欢绕指云楼梦,醉醒惊鸿忆沧桑。

风华卷我雾蒙霜,一袭红裳一缕芳。

独步虚廊怀映月,听泉绣户曳三湘。

浮云散尽几何香,沧海巫云玉女妆。

一袭红裳芳一缕,阑珊紫陌隐怜相。

缘起流觞烛泪狂,情如雾雨芰无香。

清秋淡始怀思满,一袭红裳一缕芳。

4 有哪些形容红裳的诗句

1潇湘夜雨·灯词

宋代:赵长卿

斜点银釭,高擎莲炬,夜深不耐微风。重重帘幕卷堂中。香渐远、长烟袅穟,光不定、寒影摇红。偏奇处、当庭月暗,吐焰为虹。

红裳呈艳,丽娥一见,无奈狂踪。试烦他纤手,卷上纱笼。开正好、银花照夜,堆不尽、金粟凝空。丁宁语、频将好事,来报主人公。

2洛下女郎歌(红裳人)

唐代:佚名

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当年对风月。

沈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暗消歇。

3鹧鸪天

宋代:葛胜仲

婆律香浓气味佳。玻璃仙碗进流霞。凝膏清涤高阳醉,灵液甘和正焙芽。

香染指,浪浮花。加笾礼尽客还家。贯珠声断红裳散,踏影人归素月斜。

4阮郎归

宋代:黄庭坚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5田四郎求婚联句

唐代:佚名

一点红裳出翠微,秋天云静月离离。

天曹使者徒回首,何不从他九族卑。

5 关于巫峡的诗句

写巫峡的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描写巫峡的诗:

巫峡

陆龟蒙

巫峡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环佩竟谁逢。

过巫峡

唐代:李频

拥棹向惊湍,巫峰直上看。

削成从水底,耸出在云端。

暮雨晴时少,啼猿渴下难。

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

巫峡

唐代 曹松

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

不逐彩云归碧落, 却为暮雨扑行人。

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

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

6 关于衣饰的诗句

1、燕赵多佳人 汉无名氏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2、竹枝词 黄莘田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3、咏苎萝山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4、美女篇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5、杂诗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6、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7、荷叶杯 韦庄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

花下见无期。

一双愁黛远山眉,

不忍更思惟。

8、丽人行之一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9、夜来乐 李贺

续客下马故客去,绿蝉秀黛重拂梳。

10、横吹曲辞—长安道 韦应物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声愁碧霄。

东晋士族可分为三类 姓氏 郡望 始祖 代表人物

1从东汉时期以来的士族 卢 范阳涿县 卢植 卢谌、卢循

荀 颖川临颍 荀淑 荀勖、荀崧

袁 陈郡阳夏 袁滂 袁瑰、袁乔、袁崧

杨 弘农华阴 杨震 杨佺期

蔡 陈留圉城 蔡棱 蔡豹

2从魏晋时期以来的士族

(这是东晋士族的主体) 王 琅邪临沂 王祥 王导、王敦、王羲之

谢 陈国阳夏 谢衡 谢尚、谢安、谢石

温 太原祁县 温恢 温羡、温峤

郗 高平金乡 郗鉴 郗鉴、郗愔、郗超

刁 渤海饶安 刁恭 刁协

刘 彭城 刘讷、刘砥 刘隗

周 汝南安成 周裴 周浚、周顗

应 汝南南顿 应璩 应詹

卞 济阴冤句 卞统 卞壸、卞敦

郭 河东闻喜 郭瑗 郭璞

庾 颍川鄢陵 庾衮、庾琛 庾亮、庾冰

桓 谯国龙亢 桓彝 桓温、桓冲、桓玄

王 太原晋阳 王昶 王浑、王坦之、王国宝

范 南阳顺阳 范晷 范汪、范宁

刘 沛国相县 刘馥 刘弘、刘惔

刘 中山魏昌 刘迈 刘舆、刘琨、刘演

祖 范阳遒县 祖武 祖逖、祖约

何 庐江灊县 何祯 何充

褚 河南阳翟 褚裒

诸葛 琅邪阳都 诸葛诞 诸葛恢、诸葛长民

殷 陈郡长平 殷羡 殷浩、殷仲文、殷仲堪

羊 泰山南城 羊茞、羊耽 羊琇、羊鉴

王 东海郯县 王肃 王恂、王恺、王雅

刘 东莱掖县 刘胤 刘胤

桓 谯国铚县 桓诩 桓宣、桓伊

毛 荥阳阳武 毛宝 毛宝、毛德祖

孙 太原中都 孙资 孙楚、孙绰、孙盛

干 新蔡 干统 干宝

江 陈留圉城 江蕤 江统、江允、江逌

刘 彭城沛县 刘距 刘毅

朱 义阳 朱焘 朱序

卫 河东安邑 卫觊 卫瓘、卫玠

3从原吴国以来的士族

顾 吴国吴县 顾雍 顾荣

纪 丹阳秣陵 纪亮 纪瞻

贺 会稽山阴 贺齐 贺循

张 彭城 张昭 张闿

陆 吴郡吴县 陆纡、陆康 陆机、陆云、陆纳

戴 广陵 戴烈 戴谧

孔 会稽山阴 孔潜 孔愉、孔安国

丁 会稽山阴 丁固 丁潭

陶 丹阳 陶基 陶回

甘 丹阳 甘宁 甘卓

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题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年长的时候,自然嫁入了门当户对的王家这不能不说是她一生悲剧之根源男怕进 错行,女怕嫁错郎,古今皆然,睿智如谢MM也终于不免一次道韫回家探亲,怏怏不乐的神态到底让 他叔父谢安看在眼里谢安很奇怪,问她道,“王家名门世族,王凝之(谢道韫的丈夫)也算是青年才 俊,何以不快至此”道韫怅然道:“一门叔父,有阿大中郎我的兄弟中也有‘封胡羯末’四大才子,王郎 相比你们天上地下阿”谢安长长叹了一口气,再也无话可说

这是谢道韫在数说本门的英才道韫的父亲,安西将军谢奕本身是个风流了得的才士,那个留下 千古名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的枭雄桓温,对谢奕极其欣赏,尊称其为方外司马谢奕 向来潇洒不羁,曾有一次席间追着桓温喝酒,桓温不胜酒力,躲到自己内室,不料喝高了的谢奕不依不 饶,追他一直追到内室,在桓温夫人惊诧已极的目光下逼着桓温把酒喝完,结果自己先醉倒在他们家的 床上睡了整整一天一门叔父中阿大指谢安,何等人物就不多说了中郎指西中朗将谢万,手握重兵, 威震一方,他一直刻意模仿谢安的风度,只是心胸始终不及在谢道韫的(堂)兄弟中,有封胡羯末四 大才子:封是谢万的儿子谢韶的小名,曾任车骑司马胡是谢朗的小名,做官曾至东阳太守羯就更了 不得,他就是谢道韫的亲哥哥谢玄,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的主帅,把骄狂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坚的 百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当真有再造社稷之功末是谢川,也颇有文才,只是早夭

谢道韫拿谢氏一门彦秀作比,其实她夫家王家人才之胜,丝毫不下谢家谢道韫的公公是第一大 书法家王羲之,他和谢安交谊甚厚,也相互仰慕的紧王羲之的书法古今独步,《兰亭集序》,《丧乱 帖》都是千古流传的书法极品,当然他远不只是书法家这么简单,当时朝中王羲之和谢安号称一时瑜 亮,只是王羲之向淡之心比谢安更胜,早早地归隐了王羲之有七子,有名气的只有五个,老大王玄之早死,余下就是王凝之、王徽之、王桢之、王献之

王徽之是谢道韫的小叔,王羲之的第三子,向来 卓荦不羁他当桓温的参军的时候,终日只是喝酒胡混,桓温的弟弟桓冲实在看不过眼,问他,“你到 底是负责什么的”,徽之答道,“管马”,桓冲问,“你到底管几匹马”,徽之曰,“不知马,何由知数”, 桓冲又问,“你的马死了几只”,徽之对道,“未知生,焉知死!”,气得桓冲几乎倒仰徽之留下千古 佳话的是这样一段故事:一天徽之望着皎洁无边的月色,一边喝酒一边吟咏左思的《招隐诗》,登时忆 起老朋友戴逵只是戴逵的家相隔甚远,也顾不得了,马上划着小船往戴逵家中奔去,谁知终于在夜半 赶到了他的家门口,徽之又转身回去了,旁人问他什么原因,他只留下掷地有声的八个大字“乘兴而 行,兴尽而反”徽之的弟弟王献之,少有盛名,风流为一时之冠谢安对他相当看好,认为王谢的后 辈中人以他为第一,提拔他作长史王羲之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小时候练字的时候王羲之就猛地从背 后抽他的笔,他每次都能稳稳不动,他就知道这个儿子不仅继承了自己的衣钵,其后必有大成后来王 献之的书法固然是不亚其父,他能在墙上写方丈大字的绝技,连他父亲也不禁叹服王献之尽心朝政, 殚精竭虑,年纪不大就累成重病,徽之和他一向兄弟情深,得知消息后找到巫师情愿自己一死以延长弟 弟的生命,巫师摇头苦笑,你自己也命不久长,还顾得了别人王献之很快病死,徽之奔丧,却一滴眼 泪也不流,只是在灵前弹琴以慰弟弟在天之灵,谁知哀伤得老是弹不出调子,一怒之下他把琴摔得粉 碎,大喝道,”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子敬是王献之的字)不久他自己因悲伤过度,呕血身亡徽之 和献之的兄弟情谊,比起一起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只怕毫不逊色

后来 王凝之在做会稽内史时,正值天师道首领孙恩和卢循从海岛进攻会稽,王氏家族从曹魏时起就世代信奉天师道,迷信的王凝之就对部下说:“我已请来了得道大仙,借来鬼兵守护各个海港要地,你们不必担心”于是守兵便放松了戒备,结果孙恩顺利的攻占了会稽当别人劝说王凝之一同逃跑时,王凝之又天真的认为自己和孙恩都是天师道的信徒,孙恩一定会看在张天师的情分上放自己一马,就拒绝出逃岂知阶级矛盾又怎是宗教所能调和得了的王凝之就这样糊里糊涂做了农民起义军的刀下之鬼

关于六朝时期的陈郡谢氏家族,笔者曾在此前的相关成果中作过不同程度地探讨,但由于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些成果中大都存在言未尽意的地方今值“中华姓氏文化节伏羲与中华姓氏文化研讨会”召开之际,草成此文,以作拾遗补阙式的研究

一、谢氏家族史迹勾沉

谢氏家族祖居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家族的来源可能与周宣王时期的申伯有关《邵思姓解》曰:陈郡谢氏,“周宣王后中伯食采于谢,因而氏焉”这里的“周宣王后”,实为“周宣王时”之误由于申伯当年的食邑在今南阳、唐河一带,陈郡谢氏的租居地离这里只不过几百里的路程,因此可以认为,陈郡谢氏可能是从古谢邑迁徙而来的另据《汉书》、《后汉书》等记载,两汉时,汝南郡(治今河南上蔡西南)有名士谢廉,召陵县(今河南郾城东)有硕儒谢甄,二人的祖居地都去陈郡阳夏不远或许,二人或二人中的一位与谢氏家族有某种血缘上的联系

不过,谢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曹魏齐王芳时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他当时所任的官职尽管不高,但由于掌握有人力和物力,任职的地点又是曹魏的中心之一,仍为谢氏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从此,谢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褒等相继在魏晋时期进入仕途,不同程度地为家族赢得了声誉,并使自己的家族从—般的官宦之家演变为世代为官的世族之家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东晋中叶以前,谢氏像以后那样与琅邪王氏齐名的一流世族地位还没有形成,家族成员被人轻视的事情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正如近代学者余嘉锡先生所说的那样:“谢氏虽为江左高门,而实自万、安兄弟其名始盛谢褒父衡虽以儒素称,而官止国子祭酒,功业无闻……后来太傅名德,冠绝当时,封胡、羯未,争荣竟秀,由是王、谢齐名”

东晋中期,谢氏家族传到谢安、谢万、谢石和谢尚、谢玄、谢琰等人,亦即谢缵的曾孙和玄孙辈,是谢氏家族最为辉煌和最为荣耀的时期当时,谢安由于超人的声誉和出色的政治才能被椎上了宰相的宝座,谢尚、谢万、谢石、谢玄、谢琰等人也各领强兵遍布方镇,谢氏家族的人几乎垄断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形成了与皇族司马氏“共天下”的局面特别是公元383年,由谢安坐镇京师任总指挥、谢石任征讨大都督、谢玄任前锋都督、谢琰任辅国将军,4人联合导演了一场震古烁今的“淝水之战”,创造了8万人大胜前秦25万入侵者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更使谢氏家族无限荣光事后,谢安等4人同日封公,鼎贵无比,不仅获得了应有的奖赏,而且还使家族的一流门阀地位得以确立

从东晋到南朝,是谢氏家族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中,谢氏不仅拥有在社会上排名第二的高峻门第,而且还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权其优越的处境,有时连皇帝也望尘莫及根据近人的研究表明,在东晋到南朝的200多年中(公元317~589年),谢氏见于史传的人数就有12代、100余人他们大多进入仕途,遍布政界和军界,发号施令,高居人上,有时还能摆布皇帝这一时期的封建政权由晋而宋,再由宋而齐,而梁、而陈,亡国之后的帝王之家想求为平民而不可得,而他们则不受朝代的限制,可以累朝累世永远贵显甚至一些出身寒微的开国皇帝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还把能得到谢家人主持的登极仪式作为一种荣耀,而他们有时对这种事情也不屑一顾可见,他们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多么特殊

六朝时期,谢氏家族还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拥有自己的庄园、山林和劳动人手当时的朝廷有明文规定,在官之人都可以按官位高低占有土地、山泽和佃客,多者可以占田50顷,佃客40户,少者也可占田10顷,荫客5户谢氏族大官多,拥有的土地和劳动人手也就多,经济实力自然雄厚所以在晋末和南朝的时候,谢安孙谢混“仍世宰辅,一门两封,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他死后10余年,至宋元嘉中(公元424—453年),夫人东乡君去世时,就有“资财巨万,田园十余所,又会稽、吴兴、琅邪诸处,太傅(安)、司空琰时事业,奴僮就有数百人”而谢玄曾孙灵运,在会稽始宁拥有更多的田产,其中包括两座山、水田旱田、5所果园,以及大面积的竹林菜圃这种庞大的庄园经济,在当时世族中首屈一指

谢氏家族还人才济济,各有所长短短的200多年中,不仅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诗人其中如谢安、谢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早已名垂青史,谢灵运、谢眺的文学成就亦为世人瞩目谢道韫诗文俱佳,不失女中魁首;“前有封胡(谢韶) 、遏末(谢渊) ,后有览(谢览) 、举(谢举)”,亦皆族中俊秀语云“不有君子,其能国乎”,谢氏所以能累世贵显,正是他们维系着箕裘家风不坠

所以,谢氏家族便成了众所仰望的高门大族唐人柳芳在评论南北朝世族时说:“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这是把谢氏排在六朝贵族的第二位;南朝人纪僧真向齐武帝请求当世族,齐武帝让他去征求谢氏的意见,可见在皇帝眼中,谢氏也是世族领袖;后来粱朝宰相侯景想与谢氏联姻,梁武帝也认为侯景家的级别不够,与谢氏所处的不是一个档次上述这些事实无不说明,谢氏家族在当时的确处于高不可及的特殊地位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欢迎采纳~~

——写意天下团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479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