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鬃烈马的演职人员

红鬃烈马的演职人员,第1张

新编古装潮剧《红鬃烈马》广东潮剧院一团演出

《红鬃烈马》上集

总监制:马润生、陈学希、刘绍喜总策划:刘绍生、吴华东

作曲:李廷波、陈源河

导演:田沔东

司鼓:林爱群

领奏:黄壮龙

艺术监督:杨应森、陈建钦

电视导演:辜慧龙

领衔主演:郑健英、张怡凰、黄映伟黄映伟 饰 石平贵

张怡凰 饰 王宝钏

李四海 饰 王允

郑健英 饰 王夫人

陈秦梦 饰 魏虎

李少丰 饰 苏龙

陈幸希 饰 马功

陈鸿飞 饰 田夫

杨应森 饰 朱武

李义鹏 饰 巴登云

吴玉东 饰 心兰

陈楚卿 饰 马嫂

洪楚云 饰 王玉钏

翁松梅 饰 王金钏

王锐光 饰 皇帝

内侍、大臣、兵将由广东潮剧院一团演员扮演

潮剧《红鬃烈马》下集

总监制:马润生、陈学希、刘绍喜

总策划:刘绍生、吴华东

制片人:许壮怀

发行人:冯宝良

编剧:陈鸿岳

作曲:李廷波、陈源河

导演:田沔东

司鼓:马御通

领奏:郭麟书

艺术监督:杨应森、陈建钦

电视导演:辜慧龙

领衔主演:郑健英、林初发、吴奕敏

林初发 饰 石平贵

吴奕敏 饰 王宝钏

王美芳 饰 玳瓒公主

李四海 饰 王允

郑健英 饰 王夫人

陈秦梦 饰 魏虎

李义鹏 饰 巴登云

陈幸希 饰 马功

陈鸿飞 饰 田夫

杨应森 饰 朱武

李少丰 饰 苏龙

陈楚卿 饰 马嫂

林武燕 饰 皇帝

戴淑刁 饰 白羚

蚁燕丹 饰 紫貂

吴玉东饰 心兰

内侍、大臣、兵将由广东潮剧院一团演员扮演

楼主,您好,您的这幅王美芳的作品如是真品的拍卖估计可能在4千~5千,成交价可能会在6千~1万2之间,但也有可能会流拍。

 

但遗憾的是,您这幅作品是仿作,王美芳的仕女画现在也有很多仿作,仿作价格一般就很便宜了,仿作价格一般视画幅大小,仿作水准会在一百多到四五百之间。您的这幅画是仿的王美芳的一幅画。而且画幅缩水,衣服拖地裙摆都没画完。另外背景香炉造型也不准,歪了。至于技法方面,您这个照片比较模糊,就不加分析了。是仿作是可以肯定的。原作我上图给您看下,您对比下就知道了。

 

 

王美芳,国家二级演员,汕头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饶平县人,1998年毕业于汕头戏曲学校,同年分配到广东潮剧院一团工作至今。工闺门旦、刀马旦。

多年来在潮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昭君出塞》的王昭君、《井边会》的刘咬脐、《红箱缘》的玉娴、《闹钗》的胡妹、《宋江杀惜》的阎婆惜、《槐荫别》的仙姬、《春草闯堂》的秋花、《王莽蓦位》的马家凤、《徐九经升官记》的尤妃、《狄青出使》的海飞云、《白高梁》的赵玉娥、丁雅云、丁瑞云,《汉文皇后》的赵芙蓉、《葫芦庙》的书童、《赵少卿》的柳含娇、《红鬃烈马》的玳瓒公主、《白玉青虹》的曹月娇、《血溅三宝袍》的钱宗琴、《苏后复国》的刘寄儿、《楚宫风云》的孟赢、《狸猫换太子》的刘后、《玉堂春》的皮氏等角色,均受到专家的肯定和观众的好评。

1999年在广东省中青年唱腔比赛中荣获入围奖;2000年在省中青年基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01年被共青团汕头市委评为市直优秀团员;2002年汕头市青年演艺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多次荣获汕头市文艺奖。

多次随团赴新加坡、香港、北京、柳州、广州、深圳、珠海、韶关等地演出。

2014年3月21日参加潮州电台戏曲广播《明星面对面》,是第59期嘉宾。

王美芳,国家二级演员,汕头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饶平县人,1998年毕业于汕头戏曲学校,同年分配到广东潮剧院一团工作至今。工闺门旦、刀马旦。

多年来在潮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昭君出塞》的王昭君、《井边会》的刘咬脐、《红箱缘》的玉娴、《闹钗》的胡妹、《宋江杀惜》的阎婆惜、《槐荫别》的仙姬、《春草闯堂》的秋花、《王莽蓦位》的马家凤、《徐九经升官记》的尤妃、《狄青出使》的海飞云、《白高梁》的赵玉娥、丁雅云、丁瑞云,《汉文皇后》的赵芙蓉、《葫芦庙》的书童、《赵少卿》的柳含娇、《红鬃烈马》的玳瓒公主、《白玉青虹》的曹月娇、《血溅三宝袍》的钱宗琴、《苏后复国》的刘寄儿、《楚宫风云》的孟赢、《狸猫换太子》的刘后、《玉堂春》的皮氏等角色,均受到专家的肯定和观众的好评。

1999年在广东省中青年唱腔比赛中荣获"入围奖";2000年在省中青年基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01年被共青团汕头市委评为"市直优秀团员";2002年汕头市青年演艺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多次荣获汕头市文艺奖。

多次随团赴新加坡、香港、北京、柳州、广州、深圳、珠海、韶关等地演出。[1]

2014年3月21日参加潮州电台戏曲广播《明星面对面》,是第59期嘉宾。

这张图就是他

黄清城(1929—),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名潮剧小生,潮剧教育专家。男,潮剧生角。自幼随父从艺(纸影),潮阳关埠人。童年随其父亲演纸影戏,唱演小生行当。14岁开始舞台生活(业余剧团),演小生。16岁进潮剧老玉梨香班主演小生,得名艺人林如烈先生传教。1999年退休。

在家乡做过纸影,学会唱曲、打鼓,还会用三支筷抽纸影,也在乡里参加过“竹囊戏”(即现在的业余剧团)。1943年潮汕闹饥荒,霍乱流行,又逢日本鬼子来犯,民不聊生,萌发加入戏班的念头,就这样当了童伶。

饰演过《扫窗会》的高文举、《孟姜女》的万杞良、《反朝歌》的黄飞虎、《孟丽君》的皇帝、《铜网阵》的白玉堂、《红鬃烈马》的苏龙等。与潮剧名丑陈大白同台演过林如烈编写的《洞庭湖》,在剧中扮一歌女,其出色的表演,深受观众的喜爱,被誉为唱做惧佳、文武兼能的演员。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受旧潮剧童伶制的限制,曾改演老生,主演过《王和买父》的八贤王、《反朝歌》的苏护、《刘明珠》的春兰,由于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出色的表演技巧,所饰演人物性格鲜明,同样受到观众的赞赏。建国后废除童伶制,再度主演小生,坚持以演技为先,以艺取胜,赢得观众的欢迎,为潮剧改革作出贡献。

1943年因家庭困难进入正式剧团做小生,签订4年多合约。解放后合约到期,国家宣布废除童龄小生。

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曾随团二次晋京、三次出国访问演出,主演《槐荫别》的董永、《芦林会》的姜诗、《陈三五娘》的陈三等角色,均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陈三五娘》一剧还摄制成潮剧艺术影片。

1973年汕头戏校复办,调到学校当教师,担任唱念教学和排戏课。教学内容一律以“样板戏”为教材,传统的东西还难以沾边,后来恢复古装戏,才担任了古装剧目的排练教学。

1990年退休。

1991-1999年,应学校的邀请,返聘继续任教到1999年,70岁才正式退下来。

2003年广东潮剧院举行“中青年演员继承传统艺术”的活动,黄清城与老同事吴丽君一起把《槐荫别》传授给青年演员王美芳、林燕云、陈立君和高树洪。

从艺四年来,通过努力学艺,勤奋练功,在潮剧舞台上塑造了栩栩如生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井边会》中的刘咬脐;《春草闯堂》中的秋花;《王莽蓦位》中的马家凤;《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尤妃;《狄青出使》中的海飞云;《白高梁》中的赵玉娥、丁雅云、丁瑞云;《闹钗》中的胡妹;《红箱缘》中的玉娴;《汉文皇后》的的赵芙蓉;《葫芦庙》中的书童;《宋江杀惜》中的阎婆惜等角色均受到专家们的肯定和观众们的好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109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