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送我姐姐什么好呢?(女性朋友回答)

我该送我姐姐什么好呢?(女性朋友回答),第1张

首先,我觉得要根据你姐姐的性格和喜好来送。

如果你姐姐是比较注重实际生活的人,你可以根据了解送她一些平日家庭生活小用品(前提是现在家里还没买),比如:豆浆机、电吹风……或者是你工作城市的特产(比如,你在苏杭工作,就可以送她一条品质优良、牌子比较正的丝巾,不过最好知道她喜欢的款式)。

如果你姐姐家里什么都不缺,而她又比较喜欢艺术或者工艺品,你可以在网上买一个汝瓷瓷瓶、木雕之类可以摆在家里的工艺品(很高雅)。

个人觉得送一般的衣服化妆品之类的虽然很普遍,但并不是很好。一是,这类东西全国都有,没特色。二是,不同的人眼光不同,送的人喜欢的样式收的人往往很不喜欢,衣服大小款型往往还不合适(我就有这种经历,别人送我的服饰我都很少穿,化妆品有时不适合自己的皮肤)。

1描写汝窑的诗句

《戏题胆瓶蕉》

年代: 宋 作者: 楼钥

垂胆新瓷出汝窑,满中几荚浸云苗。

瓶非贮水无由罄,叶解流根自不凋。

露缀疑储陶令粟,风摇欲响许由瓢。

相携同到绿天下,别是闽山一种蕉。

1、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天下瓷器,汝窑为魁。

2、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先生题词:“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3、汝瓷的特点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酥满足”。

2关于青瓷的诗句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

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

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

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

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何年碧像灵岩栖,踏碎琼瑶尽作泥

烨烨宝光开佛土,晶晶白气压丹梯

——明陈凤鸣

宜兴窑与诗

和梅公仪赏茶

宋·欧阳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 羡君潇洒有余情

3关于“青瓷,瓷器类”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青瓷,瓷器类”的诗句:

1 《秋日三首 其二》

宋代: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译文: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

2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译文: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

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3 《天香·咏龙涎香》

宋代:王沂孙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译文:龙涎装入红瓷盒后用文火烘焙,又巧妙地制城经营的指环。

4 《进艇》

唐代:杜甫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译文:把煮好的茶汤和榨好的甘蔗浆,用瓷坛来盛装也不比玉制的缸来得差,放在艇上可以随取随饮。

5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唐代:杜甫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4求古人描写官窑的诗句

“官瓷重楷模,精华四海粹”,这是民国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对宋代官窑瓷器的赞美。

乾隆咏官窑御题诗:

修内遗来六百年, 喜他脆器尚完全。

况非髻垦不入市, 却足清真可设筵。

讵必古时无碗制, 由来君道重盂圆。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 下署“乾隆御题”。

其他还有文人形容的诸如:紫口铁足,冰裂纹等等。

君子以文会友,以藏交友。以友辅仁,以友增智。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友不贵多,得一人,可胜百人;友不论久,得一日,可喻千古;友不择时,得一缘,可益一世。

5关于瓷器的诗句有哪些

1、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进艇》唐代:杜甫

释义:

把煮好的茶汤和榨好的甘蔗浆,用瓷坛来盛装也不比玉制的缸来得差,放在艇上可以随取随饮。

2、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天香·咏龙涎香》宋代:王沂孙

释义:

龙涎装入红瓷盒后用文火烘焙,又巧妙地制城经营的指环。

3、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代:皎然

释义:

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4、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秋日三首》宋代:秦观

释义:

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

5、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唐代:杜甫

释义:

大都邑烧制的瓷碗,既轻且坚固,敲之音响如玉声凄清,美名传遍锦城。

6关于瓷器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瓷器的诗句有: 1、《题与陶瓷馆》郭沫若后来居上数东洋, 夺取万邦瓷市场;年进美金七千万, 数逾赤县十番强。

花纹形式求新颖, 供应需求费数量;国际水平应超越, 发扬光烈陈堂堂。2、《题与艺术瓷厂》 郭沫若中华向号瓷之国, 瓷业高峰是此都;宋代以来传信誉, 神州而外有均输。

贵逾珍宝明逾镜, 画比荆关字比苏。技术革新精益进, 前驱不断再前驱。

3、《初到景德镇》董必武昌南自昔号瓷都, 中外驰名誉允孚。青白釉传色泽美, 方圆形似器容珠;艺精雕塑神如活, 绘胜描摹采欲敷;技术革新求实用, 共同跃进是前途。

4、《游景德镇》 谢觉哉配料调色细且精, 塑形绘影艺超群;方知日用寻常品, 曾费劳工无限心。风格"四如"传古代, 车轮载誉越重瀛;瓷都跃进今方始, 量质都须加倍成。

5、《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谢觉哉(1884年-1971年)原名谢维鋆,字焕南,别号觉哉,湖南宁乡人,中国***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先导。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知道中国陶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宋瓷,知道宋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汝窑,千百年来汝窑为魁,不仅是个定论,而且将它推至神话。国内外的拍卖市场风云际会,汝窑的出现廖若晨星,迄今为止仅有5件汝窑瓷器经由拍卖售出,最近一次是1992年纽约佳士得拍卖的一件汝窑小盘,8厘米大小,当时以154万美元成交,创下了中国陶瓷拍卖的世界纪录。

这件可爱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深居日本30余年。说它可爱,是其大小仅一掌有余,形拟葵花,胎薄釉厚,天青色中泛着淡淡的灰色,恰到好处的温润内敛,相视之下让人心静平和。

南宋人周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南宋距离北宋时间很近,连南宋人都发出“近尤难得”的感叹,觉得汝窑珍罕,今天距离南宋已近千年,就更为难得了。现今全世界遗存的汝窑瓷器,有序可循的共79件,几乎都为博物馆典藏,仅有6件属于私人收藏。窑址出土物,几乎都为废弃的残件破片。

今年(2012年)开春,香港苏富比[微博]发布公开新闻,将在春拍中拍卖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距离上一次汝窑瓷器出现于市场,整20年。汝窑因其稀少,所以每件都有清晰的来源出处,这在庞大的中国陶瓷大军中,实属特例,身份的显贵可见一斑。

上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一批爱好中国艺术的收藏家,他们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学者的部分角色。Alfred Clark(阿尔弗雷德·克拉克)伉俪,便是其中代表。他们居住在英国伯克郡Fulmer,上世纪20至40年代搜集了不少中国艺术珍品。克拉克先生是英国东方陶瓷学会的成员,19351936年,东方陶瓷协会在伦敦举办展览,他积极协助筹备,并慷慨借展约60件珍藏。阿尔弗雷德·克拉克夫妇的收藏直至克拉克先生1950年逝世才停止,瑞士“玫茵堂”的不少藏品都为阿尔弗雷德·克拉克夫妇的旧藏。戴维德爵士夫人在1992年的一个访问中,当被问及其夫生前最仰慕的收藏时,她这样答道:“我想是克拉克我认为这是最佳的收藏之一。规模小,由两个品位高致的人搜集他们在楼上小房间里,倚墙摆设展柜以保存他们的宋代藏品”

苏富比将要拍卖的这件汝窑葵花洗与大英博物馆所藏汝窑洗原为一对,同属克拉克夫妇的收藏,1936年两人将其中一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另一件出现在1937年的法国展览上。由此不难推测,这对汝窑小洗应在1936年前便成为克拉克家的收藏。1950年克拉克先生辞世后,其夫人一直珍藏着另一件汝窑小洗,直至1976年去世前数年才将其出售。极有可能她是卖给了伦敦本地的古董商,再转卖至日本茧山龙泉堂。

“茧山龙泉堂”是日本战前知名的古董店,一度与山中商会齐名。它的创始人茧山松太郎就是凭着一件宋代青瓷鬲式炉,奠定了日后成为日本经营中国龙泉青瓷古董大商家的地位,他也因此在日本开起了他的古董店。为了纪念在中国因淘到龙泉青瓷而发迹的历史,他将自己的古董店以“龙泉”命名。茧山龙泉堂在得到这件汝窑葵花洗后,出售给现今的这位收藏家,并以双重梧桐木盒包装珍藏。

长久以来,西方对汝窑茫无所知。1915年,霍布森(RLHobson)在其巨著《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中指出:“中国学者一致认为汝器韶雅,冠绝宋瓷,欧洲虽乏确知为汝窑之器,却绝不能因此忽视它。”至19351936年,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展览,展示由中国政府借出的汝瓷10件,欧洲人才初见神秘佳器之貌。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汝窑遗址,到底在哪儿不清楚,以前推测,可能在汝州辖区内,也就是河南的临汝县,直到1986年,才发现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并出土大量汝官窑器残片。

在这期间,对汝窑的研究和统计从未停止过。1958年,GStGMGompertz编列出31件海外藏汝瓷,此外中国政府曾送展10件参加19351936年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1987年上海博物馆馆长汪庆正等统计,全世界共计65件汝官窑器,并随后于1991年更新至69件。不过这两份清单所列部分品名如今不再认定为汝窑官瓷。2009年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国际交流特别展图录中,出川哲朗汇总辑列70件汝窑青瓷,并刊载每一件器物之流传、尺寸及配图。

汝窑稀珍,因其烧造时间极短,这是学者们的普遍认识,但没有确切时间定论。一种说法认为,约从元元年(1086)开始,至崇宁五年(1106)结束,约有20年时间;另有一说是汝窑烧造时间略长,但不离哲宗、徽宗两朝。靖康二年,女真南侵中原,北宋衰亡,汴京失守,汝州同告陷没,汝窑不久即沦为民窑。南宋偏安,缺乏好的瓷器。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有一段记载说,绍兴二十一年十月,宋高宗赵构去了清河郡王张俊家,张俊进奉汝瓷16件。

汝瓷闻名遐迩,真品却难得一见,文人只好东抄西抄,穿凿附会,让古物更显玄秘。有言其釉近“天青雨过时”之色,又传玛瑙入釉。到明朝时候,缺乏汝窑范本,尽管景德镇有仿官窑、哥窑之品,却不见有仿汝窑的。到清雍正时期,开始仿汝瓷。雍正七年(1729),内务府活计清档列各式汝窑笔洗31件,或有镌文,珍存在可能来自日本的洋漆箱中。上有刻文的汝瓷,与现存台北“故宫[微博]”的藏品吻合。雍正十年(1732),《江西通志》御旨烧造瓷品清单,记录景德镇有“铜骨无纹汝釉,仿宋器猫食盘人面洗色泽”以及“铜骨鱼子纹汝釉,仿内发宋器色泽”两类仿汝窑器。

乾隆对汝瓷更是喜爱有加,赋诗咏赞,命宫中匠人镌文于器,致使汝瓷名气更胜从前。传世汝瓷中,至少20件刻有其御题诗。当时对汝窑的认识自然是不如今天,乾隆皇帝也时有错认,他更是误将先父在位时仿汝器以为是宋时真品,不过这也足见雍正时期的烧瓷技术炉火纯青。

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中国陶瓷的拍卖市场一直是宋瓷独占鳌头,清三代的瓷器过百万元者屈指可数。时至今日,局面翻转,过亿元的珐琅彩瓷器在几十年前不过几十万元而已。苏富比中国陶瓷及艺术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告诉我:“宋瓷的价钱不是上不去,你看1992年卖出154万美元,已经是很贵了。以金字塔模式来说,普通的宋瓷,出土的非常多,但是没人要。有来源,真的好的,这么多年来,也就数得出的几件,官窑的棒槌瓶,建窑黑釉的茶碗,一两个磁州窑的梅瓶,宋瓷到塔尖的数量非常稀少,而明清官窑精品相对宋瓷数量是多的。如果有好的宋瓷出现,价钱绝对好。”

在今年拍卖市场环境并不好的情况下,香港苏富比对这件汝窑估价定在60008000万港元。“这个价钱你买不到一件最好的明清官窑,却能买到一件顶级的宋瓷。我认为这个价钱一点都不贵。”仇国仕说。其实在仇国仕看来,宋瓷收藏不是便宜与贵的问题,也不是大小问题,更多是能反映一个人的品位与审美。明清官窑瓷器,已经由当时的统治者进行过筛选,帮你建立起好与坏的标准,可是宋瓷除了汝窑和官窑是为了皇家制作,其他窑口的都需要靠自己的审美去挑选。仇国仕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建窑,你可以去香港荷李活道随便挑一个,不会超过5万港元。去年我们伦敦春拍,也是建窑的碗,80多万英镑成交,因为这个是最好的。”

实际上,这些年又陆续有不少汝窑面世,由于没有记录,也没有出土报告,鉴定起来非常困难,社会上仅有极少数人能够认知。而宝丰清凉寺与张公巷出土的汝窑瓷片与传世汝窑器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也许在若干年后,能有科学的办法解释这些疑问。

汝窑瓷器被誉为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这是举世公认的。烧造出了令人如痴如醉的天青釉色,并将青瓷器的烧造从技术和态度上延伸至尽头。瓷是古瓷中的一个重要派系,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艺术内蕴。她既有造型讲究、工艺精湛、技术卓绝之特点;又有釉层匀净、蕴润如玉、青色淡雅、宝光内润之秀丽。特别是她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造型高雅之艺术风格。对汝瓷瓷器佳品的收藏与鉴赏,不仅可以了解汝瓷、认识汝瓷,而更重要的是欣赏汝瓷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从中领略汝瓷文化的内涵,享受汝瓷文化之精髓。景德镇王掌柜总结了几点汝窑瓷器的鉴别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1、制作:真品为手拉坯捏制,并经慢轮修整,工艺精细,线条流畅,棱角自如,形体得当。而仿品多为注浆模制,做工粗放,工艺欠佳,棱角突出,修痕显著。

2、造型:真品庄重大方,古朴典雅,胎壁较薄,秀丽潇洒。而仿品注浆成型,胎壁较厚,外型秀丽,比例失调。

3、 装饰:真品刻、划、印花,技术娴熟,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刀法流畅,形象逼真,风格随意不拘谨,线条自如有神韵。而仿品为刻意效仿,以临摹为主,刀法生硬,画意呆板,花卉图案,缺乏神韵,画风粗糙,比例失调。

4、釉色:真品汁水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柔和蕴润。而仿品则清澈透明,光亮如镜,刺目耀眼,釉色单纯。尤其重要的是,真品以玛瑙作釉料,形成特殊色泽,由于玛瑙结晶体的分离,器表出现鱼鳞状的细小开片。若用40倍放大显微镜观察,釉内玛瑙结晶体则呈现珍珠状,布在气泡的周边,寥若晨星,十分奇特。而仿品的表面则利用胎、釉的收缩比的差异,出现一些开片,但大多为直道道,呈网状布满器表,缺乏真品的自然韵致。仿品的胎、釉配方,与宋代失传的配方不一致,所以釉色单调,不够蕴润,更缺乏玉润之感。

望采纳,谢谢

一、看胎色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看釉色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三、看釉质

真品的釉面长期与空气接触,釉面有一种古旧感,但是通过釉质还能鉴别,釉面匀净,气泡廖若晨星,而且釉内没有绒毛状的流动痕迹者为真品,反之则为仿品。通过3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真品内气泡清晰可见,似晨星闪烁仿品气泡如堆积的肥皂泡。

四、看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五、看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而且,真品厚重而有质感,抚之如脂;仿品却精致无比,重量较轻。

六、看边沿口部

真品边沿口部的釉色与其他部位相比稍微变薄,口部釉色稍显浅铜红色,汝瓷真品的底部如有磨底,露胎部位呈现香灰胎色;而仿品的胎所使用原材料均不属于汝州当地,因而边沿及口部的釉色很浅(俗称脱口也称露白),甚至变成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七、看开片纹

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14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