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诗集有那些?

郭沫若的诗集有那些?,第1张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不仅确定了郭沫若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

继《女神》之后,郭沫若第二本诗集《星空》于1923年出版。

诗集《前茅》于1928出版。除《序诗》写于1928年外,收入作者1921年至1924年的22首诗。

1925年写爱情组诗《瓶》

郭沫若还写了许多旧体诗词。一些诗词,意味隽永,寓意深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写于1955年12月的《访日杂咏》(十首),写于1960年的《重庆行》(十六首),以及《黄山即景》(1964)、〔水调歌头〕《题卧蕉图》(1966)等

郭沫若所著诗歌还有:

1、天狗 2、笔立山头展望 3、凤凰涅盘 4、战声 5、罪恶的金字塔 6、天上的街市 7、骆驼 8、晨安 9、夜步十里松原 10、黄浦江口 11、血肉的长城 12、太阳礼赞 13、春莺曲 14、莺之歌 15、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6、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17、诗的宣言 18、炉中煤 19、霁月 20、郊原的青草

  诗集。郭沫若著。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1921 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假如说,首倡“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则是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实。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主题思想:

  [编辑本段]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如:《凤凰涅盘》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盘》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1、 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2、 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3、 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http://blogedu-educomcn/192942/action_viewspace_itemid_1308

  艺术特色: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

  1、 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3、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 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艺术价值: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扩展资料: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

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

—郭沫若

以《女神》为例讲讲对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的理解。 《女神》是一部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的诗集。贯穿其中的是对黑暗现实、陈腐传统的彻底反抗与破坏,对自由解放、光明新生的热切追求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信等。这种革命理想主义正构成了《女神》的革命浪漫主义的基本精神。诗篇的奔腾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宏伟的构思与浓烈的革命色彩,激昂的基调和急骤的旋律,以及神话的巧妙运用等又同诗人的创作情感相呼应,表现了革命浪漫主义在写作手法上的长处。《女神》中的诗,大多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有的读起来给人的感觉仿佛是诗人诗兴突来,根本没有仔细推敲,反复加工,任凭诗句奔泻成章,这一定是由于诗人饱满的情感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所以给人一种信手写来的感受。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之所以能够将感情表现得如此透彻,这与他广泛地阅读了我国古典诗歌和某些外国著名诗人的作品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惠特曼对他的影响。郭沫若曾说:“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与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而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李白也对郭沫若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郭沫若兑取原有深深的爱好,他在诗剧《湘累》中所表达的那种沛然若决江河的反抗丑恶现实、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既符合了屈原的性格,又代表了五四时期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李白也是郭沫若所喜爱的诗人,他曾将李白《日出入行》按新诗的款式分行写了出来,此诗中的风格、精神和气质,与郭沫若息息相通,说明了郭沫若通亮为古代是人间深刻的精神联系,也说明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正是我国古代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在革命年代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浪漫主义诗歌具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在各国,浪漫主义诗歌具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这里以郭沫若前期诗歌为例来做一下分析:

1,主张创作自由。我们以《女神》为例,无论是它的创作形式还是它的创作思想,以及感情的自由迸发都体现着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2,描写自然。郭沫若先生早期是一个“泛神论”主义者,在《女神》的艺术创作中,诗人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于是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川海洋,风云雷电,草木飞禽,统统奔入笔底,

3,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这方面,我们可以从“我创造处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雨雷电”(《湘累》)这样的诗句中体会到其独特的想象力和赋予作为人的自我的超凡的能力。

郭沫若小说创作及其浪漫主义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受我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等传统的影响,郭沫若的小说对我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以为主要有如下方面:一是突出的梦境(幻境)描写,二是极为丰富的想象,三是大胆的夸张描写非现实的梦境(幻境),向来是我国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传统方法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275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