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你的想象,写一写你眼中的考古精彩过程?

请结合你的想象,写一写你眼中的考古精彩过程?,第1张

写作思路:从想象考古精彩过程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结合故事情节中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真实得描述、深刻地表现出来,正文:

在大山深处的村庄,一个施工队正在施工,发现一艘有很多年历史的木船,于是施工队报告里县里对文物局。

县里经过协商考虑,派考古队员进入大山深处进行考古,考古队由张叔叔带队。他们怀揣着好奇与激动来到了发掘地点。最终完整再现了这艘木船的形态,据专家考察后解释,这艘木船的历史很悠久。

为了探寻这个木船产生的原因,考古队通过在周围村庄进行走访,居民们透露了更多的文物地点以及一些传说。考古队根据村民提供的地点,又陆续发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

在对史书的查阅中,考古队发现了原来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个强大的部落,而且还发展出来一定的社会等级。在考古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完整的历史部落呈现在博物馆里,张叔叔也因为发现了这个部落而名利双收。

《自然》杂志称发现距今约195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化石,科学家认为这为现代人在25万年前到15万年前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新的证据。

这是两件赫赫有名的人类头骨化石:奥莫I号(OMO I)和奥莫II号(OMO II),而发现他们的是当时年仅23岁的古人类学家理查德·利基(Richard Leakey)。

1967年,理查德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奥莫低谷,他和同伴在地下约80米深处挖掘到了奥莫I号和奥莫II号。另据利基基金会网站介绍,从奥莫飞往肯尼亚内罗毕的飞机上,理查德竟然火眼金睛般地看出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一带很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化石。随后30年,理查德及其他古人类学家果然从那个地区挖掘出了200多件高质量的化石。

发现奥莫I号和奥莫II号之后两年,理查德及同事在《自然》上发表文章称,这是两件在解剖结构上很接近今人(现生人类)的现代人化石,出土年代为距今约13万年前。

但这一结论并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有研究人员怀疑其出土年代距今估计只有约10万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说:“由于当时的年代测定技术还不够精确与完善,学术界对这个13万年的年代数据一直有争议。”

理查德本人并没有太多地去关注这些争议。刘武说,当时利基家族的主要兴趣并不是寻找距今十多万年的现代人,而是寻找距今数百万年的原始人类。

就这样,这两件化石的真实身份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理查德·利基上了《时代》的封面。

非洲起源说的化石证据

到了1980年代,现代人的起源问题逐渐成为古人类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

古人类学界从来就不缺乏争论。据刘武介绍,关于现代人的起源,就存在两个针锋相对的学派,一个是非洲起源说,另一个是多地区起源说。非洲起源说认为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的祖先在大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在距今10万年以内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在内的少数科学家则主张“多地区起源说”,即认为现代人在欧亚非各自起源。

分子生物学也介入了这场争论,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一系列DNA研究证据为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非洲起源说”在争论中占据了明显的上风,但它也有一个“命门”:缺乏10万年前至20万年前现代人化石的支持。古人类学家们很自然地想到了非洲,想到了埃塞俄比亚,希望在那里挖掘到弥补这一缺失环节的关键化石。

199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怀特率领的国际研究组成了幸运儿,他们在埃塞俄比亚阿法盆地一个名叫赫托(Herto)的村子附近发现了3个人类头骨化石。几年后,他们在《自然》上公布了轰动学界的研究结果:氩同位素测定显示,这些头骨化石的生存年代为距今约16万年前,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现代人化石。这一发现也为非洲起源说增加了重要砝码。

与此同时,尽管奥莫I号和奥莫II号始终静静地躺在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但他们并没有被研究人员忘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质年代学家麦克多卡(Ian McDougall)带领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决心重新破解这两件化石的秘密。重返现场是神探李昌钰的一大“秘诀”,同样地,麦克多卡及其同事也要重返化石挖掘现场。

野外考古,听起来似乎比较浪漫,但其间更多的是艰辛。理查德·利基就说过这样的话:“它确实有浪漫的一面,但总的说来,这门科学的特性是,你必须离开舒适的图书馆,跑到千里之外去挖掘基本数据。这是一个挑战人类生理韧性的行业,执行任务时必须非常谨慎,否则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麦克多卡他们对此大概也深有体会。单单是为了一艘去现场的船,他们就苦苦地等待了若干个星期。

当年,理查德·利基及其同事只是用铀同位素方法测定了与奥莫I号和奥莫II号同时出土的软体动物壳的年代。麦克多卡等人则在化石发掘地点小心翼翼地收集到火山灰沉积物等样品,利用氩同位素方法进行了重新测定。

刘武介绍说,氩同位素测定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测定地层年代比较准确的方法。其原理是检测火山灰中保留的氩同位素含量,通过氩同位素半衰期来计算所在地层的年代。非洲存在许多火山爆发遗迹,具有采用氩同位素测定方法的条件。

麦克多卡等人得到的结果是:奥莫I号和奥莫II号生活在距今约195万年前,比理查德·利基测定的结果早了足足6万年。

埃塞俄比亚阿法盆地

新的年代测定结果,受到了古人类学界的极大关注。

“由于奥莫化石的年代长期存在争议,(麦克多卡等人)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可能是更为准确的数据。如果这个年代数据得到进一步证实,可以说是为现代人的非洲起源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且强化了东非地区是现代人祖先起源地的可能性。”刘武说。

前面已经提到,距今16万年的赫托化石也是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如今奥莫化石的历史又被推进到了195万年。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接受《自然》采访时称,麦克多卡等人的新发现再次证实东非是(现代人起源)一个十分关键的地区。

哈佛大学古人类学家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这两件化石明显属于现代人,新的年代测定结果也是可靠的。简单地说,这是一个证明现代人在25万年前到15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的坚实证据。”

刘武还指出,如果这个195万年前的数据可靠,按照非洲起源说的解释,这意味着现代人在非洲出现到走出非洲的时间间隔进一步延长,因为许多化石年代及研究证据认为现代人在非洲以外出现的时间很晚,在距今10万年甚至在距今5万年以内,例如中国的周口店山顶洞人大约为2万年,柳江人约6万年,法国的克罗马努人约35万年。换句话说,从现代人的出现,到人类发展出真正的文化,之间“耽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刘武说:“(麦克多卡等人的)这个年代数据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虽然测年方法本身比较精确,但是否存在样品污染、化石发现的层位是否非常确定,获取测试样品的层位是否可以真正代表化石的层位等,都需要更多工作来检验。即便这个数据得到验证,关于现代人起源的争论还要继续下去,因为迄今争论的双方都还没有找到可以支持各自理论的决定性证据。也许随着科学的发展及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们的认识才会逐渐接近真实的情况。”

最富传奇色彩的探险者兼考古学家的荧幕形象可能要数系列**《夺宝奇兵》中的主角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 Jones)了,他首次登上银屏是在1981年。

几十年来,全世界都看着他在秘鲁茂密的植被中用砍刀劈出一条通道,驾驶飞机离开上海,勇敢地进入老鼠出没的威尼斯地下墓穴。

最近一次,他甚至偶然撞见了拥有水晶头骨的外星生物乘坐一艘由神庙改装而成的宇宙飞船飞走了。

尽管如此,印第安纳·琼斯也并非是一个纯粹的虚构人物,而是 几位真实存在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的结合体 。

其中便包括重新探索了马丘比丘,即所谓“印加失落之城”的 海勒姆·宾厄姆 ,和曾洗劫埃及陵墓和神庙的马戏团大力士 乔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 。

[意] 马克·罗塞(Mark Rose)

[比] 埃蒂 ·博恩-穆勒(Eti Bonn-Muller)

[意] 乔治·费雷罗(Giorgio Ferrero)

2020年7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海勒姆·宾厄姆

海勒姆·宾厄姆是20世纪著名的考古学家,也是耶鲁大学教授。

一直以来,他都希望能拓宽自己对拉丁美洲的了解,以便与学生们分享。但是,在一次探险之行中,他来到印加帝国的古都库斯科(Cusco),便转而对所耳闻的 “印加人最后的安息之地”比尔卡班巴 (Vilcabamba)的传说产生了兴趣。

他对寻找和探索印加最后一个据点的想法非常着迷,便于1911年7月在耶鲁大学和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财政支持下随耶鲁大学秘鲁科学探险队(Yale Peruvian Scientific Expedition)返回秘鲁。

带着17世纪的著述,在当地一名警察的引领下,这支小分队骑着骡子出发了。

然而,当地一位名叫梅尔乔·阿特亚加(Melchor Arteaga)的农民所提供的关于附近令人印象深刻的废墟的线索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帮助引导探险队沿着安第斯山脉攀登了两天。

在到达顶峰后,他们看到了令人惊叹的场景。

宾厄姆在这里进行了两季发掘(1911-1912年和1914-1915年),在此期间,他拍摄并记录下遗址。

最初他认为这是传说中的比尔卡班巴,这个解释直到20世纪中叶还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不过今天,学者们已经获悉这是 马丘比丘 。它建于15世纪,主要是 印加皇室的夏季避暑高地 。

宾厄姆通过诸如1913年4月出版《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刊物,使马丘比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然而在今天,宾厄姆和他的伟大发现却仍然笼罩在争议之中,国际上围绕其从该遗址带回来在耶鲁大学博物馆展出的文物的所有权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位现实生活中勇敢无畏的南美洲考古学领域探索者在去世50多年后仍然占据头条,他那激动人心的生平甚至会让他的好莱坞翻版为他脱帽致敬。

乔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

乔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是19世纪这个伟大欧洲探险家云集的时代中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身材魁梧,按照阿拉伯的习俗蓄着浓密的胡须,他凭借所取得的非凡发现以及多才多艺、充满活力的个性和坚定的意志,令大众为其神往。

贝尔佐尼于1778年出生在帕多瓦(Padua),后来动身到了伦敦,在那里 以表演马戏为生 。

在一次表演中,他以自身力量勇猛地扛起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 “人体金字塔”,收获了“巴塔哥尼亚参孙”(Patagonian Samson)的名号,这也使他有机会周游欧洲。

在开罗的时候,贝尔佐尼与伟大的瑞士探险家约翰·路德维格·布尔克哈特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也正是这段友谊改变了贝尔佐尼的命运。事实上,这让他认识了新上任的英国驻埃及总领事亨利·索尔特(Henry Salt)。

为了丰富欧洲的博物馆收藏,索尔特和他的法国同事贝尔纳迪诺·德罗韦蒂(Bernardino Drovetti)召集了许多欧洲探险家来埃及,让他们在这里 搜寻文物 ,甚至可以说是 掠夺 。

1816年,这位领事给贝尔佐尼分配了他探险生涯中的 第一个“考古”任务 :搬运拉美西斯二世祭庙遗迹中一尊巨大雕像。

这尊雕像位于尼罗河西岸,靠近卢克索(即底比斯古城)。法国人和布尔克哈特本人曾多次试图搬运,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个机会对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来说是极度诱人的,因为这件物品会给他们的收藏增加相当大的价值。

贝尔佐尼以他一贯的热情来对待这项工作,尽管他在这个领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

当他到达卢克索时,他招募了一队当地人来帮助他运送这座沉重的雕像。

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贝尔佐尼的手下 仅用两周时间 就把雕像从神庙搬到了尼罗河岸边。

他们采用了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工具: 绳子和滚木 。载着雕像的船沿河而下,雕像最终于1818年抵达伦敦。

在等待船只抵达卢克索时,贝尔佐尼决定执行另一项任务, 向南前往阿布辛贝神庙的探险 ,这个遗迹几年前由他的朋友布尔克哈特发现。

当时拉美西斯二世的大型神庙几乎完全被埋在沙子里,入口也被掩埋。这位法老的巨大雕像装饰着正面,但只有最上面的部分是可见的。

1816年9月,贝尔佐尼来到这里,希望能在神庙里找到令人惊叹的宝藏。但是技术上的困难和缺乏资金迫使他暂时放弃了这个项目。

1817年7月,贝尔佐尼带着两名英国海军军官伦纳德·厄比(Leonard Irby)和詹姆斯·曼格斯(James Mangles)以及秘书亨利·比奇(Henry Beechey)回到阿布辛贝,重新开始工作,并终于设法在1817年8月1日早晨进入了神庙。

尽管酷热难耐,他们还是仔细勘察了这座神庙,发现了巨大的 俄塞里斯石柱 和神庙墙壁上 精细的浮雕 ,但这并不是他们所渴望的。

在对阿布辛贝神庙进行第一次视察之后,不知疲倦的贝尔佐尼回到了卢克索。他想要探索帝王谷,1816年,他已经在那里发现了法老阿伊的坟墓。

1817年10月18日,贝尔佐尼的人在山谷中挖掘时,偶然发现了一座无名墓葬的入口。他发现了 塞提一世(KV 17)的墓葬 ,这是帝王谷中极大、装饰极其华丽的陵墓之一。

贝尔佐尼写道:“我会把这一天称为幸运的一天,或许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好运)给了我这种满足感和极度的喜悦,这是财富所买不到的。发现了长期以来苦苦追求的东西, 向世界展示一座新的、完美的埃及古代遗迹,这是一种乐趣 。”

他在坟墓里找到了一些壁画,并将其中部分运往了欧洲各大博物馆,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塞提一世之墓至今仍被称为 “贝尔佐尼之墓” 。

当这位富有进取心的探险家决定搜查吉萨 哈夫拉金字塔 的内室时,他的名声注定变得更加响亮。

从规模上看,第四王朝法老的金字塔仅次于胡夫金字塔。

在13世纪,一位阿拉伯旅行者曾对它进行过探索,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冒险进入这座陵墓的中心地带。

贝尔佐尼的这项任务也取得了成功。1818年3月2日,他借着火光进入墓室,呼吸着几个世纪以来从未改变过的陈腐空气。

按照惯例, 贝尔佐尼将他的名字和日期刻在了墓室里 ,为他的发现留下了永久的记号。

贝尔佐尼在埃及继续其他探险,并取得更多的发现:在红海沿岸发现了托勒密时期的贝列尼斯-特罗格罗迪卡港(Berenice Troglodytica);从菲莱(Philae)岛找回一座方尖碑;成为 第一个看到巴哈利亚绿洲的欧洲人 。

1819年,他离开埃及,回到欧洲,记录下他在法老土地上的冒险经历,出版了《关于埃及和努比亚的金字塔、寺庙、坟墓的发掘行动及近期发现》一书。在伦敦和巴黎还举办了展览,贝尔佐尼在埃及4年工作期间发现的重要文物都向公众进行了展示。

贝尔佐尼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富有冒险精神和浪漫情怀,固执而进取,他身处在埃及古物学尚未成为一门科学的时代 ,在埃及古物学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

1823年11月3日,他在贝宁(Benin)的一个小村庄去世,当时他正试图完成他生命中又一个新的冒险——探索传说中的城市廷巴克图(Timbuktu)。

[意] 马克·罗塞(Mark Rose)

[比] 埃蒂 ·博恩-穆勒(Eti Bonn-Muller)

[意] 乔治·费雷罗(Giorgio Ferrero)

2020年7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霍华德·卡特

除了以上两位传奇而又备受争议的探险家以及他们的伟大发现之外,霍华德·卡特以及他对图坦卡蒙墓的探索发现,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考古大事件之一。

卡特于1874年出生在英格兰。他以艺术家的身份来到埃及,在埃及探索基金会的指导下执行考古任务时,只有17岁。

他在与一些杰出的考古学家合作的过程中,以及在参与一些神庙、遗址的发掘工作中,很快就掌握了 埃及古物学的技术和秘密 ,并习得了 扎实的训练和实地经验 。

1899年,年仅25岁的卡特被埃及文物局任命为 上埃及文物总督察 。

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包括安排将1898年由一名法国埃及古物学者维克多·洛雷(Victor Loret)在帝王谷的阿孟霍特普二世坟墓中发现的王室木乃伊运输至开罗。

而帝王谷也成为卡特余生所痴迷的一个地方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那座帝王谷中开展自己的发掘项目,能够实现像洛雷一样的发现。

1907年,他遇到了一位富有的英国贵族—— 卡那封伯爵 (Lord Carnarvon),爱德华·曼德尔·赫伯特(Edward M Herbert)。赫伯特 得到了在帝王谷发掘的特许权 ,两人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卡特的梦想是找到图坦卡蒙的坟墓 。图坦卡蒙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第十八王朝法老,生活在阿玛纳王朝末期。这位法老的名字被刻在埋藏于帝王谷中的一些物品上。

然而,尽管进行了长期的系统而细致的发掘工作,他所期望的结果也并没有出现。

1922年夏天,卡那封伯爵决定下一季之后就会 终止资助这个项目 ,这将是卡特最后的机会。

卡特于当年11月1日再次展开挖掘,他锁定了一块面向拉美西斯六世墓入口呈三角形状的区域。

陵墓工人的屋棚遗迹已经陷没在了沙土中。这个地方似乎很有希望,它离每天引领游客游览帝王谷的小径太近,还未被探察过。

11月4日,卡特的团队在岩石中发现了一个台阶,就在其中一间茅屋的正下方。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又有16级台阶被发现,它通向一扇被严密封闭的门。毫无疑问这意味着卡特在这座山谷中 发现了一座未被发掘的坟墓 。

帝王谷是一个不寻常的聚会地点,但是为了庆祝图坦卡蒙陵墓的发现,茶点还是出现在这里,以慰劳考古团队成员。

11月6日,他在英格兰给卡那封伯爵发了封电报。11月23日,卡那封伯爵和他的女儿伊夫琳(Evelyn)在帝王谷与卡特会合。

美国工程师阿瑟·卡伦德(Arthur Callender)赶到现场协助行动。

这扇封闭的大门在古代曾被打开并重新密封过,上面清晰可见封印和图坦卡蒙的印章。

在门的另一边,卡特发现了一条满是碎石的下行过道,到11月26日已被清理干净。那天,卡特在过道尽头那扇密封的大门上开了一个洞,第一次看到图坦卡蒙墓中令人惊奇的宝藏。

虽然它在法老时代曾被盗墓者闯入过,但并没有像山谷里的其他陵墓一样被洗劫一空。事实上, 这位法老的陪葬品库几乎完好无损 。

葬礼床

这一惊人发现迅速传播开来,帝王谷瞬间挤满了记者、好奇的旁观者和当局人员,他们都前来围观清理这些文物的过程。

卡特处理这些文物时非常小心翼翼,其团队共花了8年时间才清理出墓中 近3500件物品 。

在此期间,这些出土物被编目、拍照、修复,最后被运到了开罗博物馆,如今在那里可以看到这些珍品。

墓室的第一部分是前厅,里面满是随意堆放的物品:战车、葬礼床、木箱和器皿、武器、雪花石膏罐、椅子和凳子、珠宝以及衣服。

其中最珍贵的物品无疑是国王的金色王座,其椅背上有年轻的法老和他的妻子安克姗海娜曼(Ankhesenamun)华丽的浮雕像。

在1927年至1928年间,堆放在前厅不远处一个耳室的物品被移走了。

前厅内还有一扇封闭的门,两侧立着两尊图坦卡蒙木雕像。这扇门于1923年2月17日被正式打开,显露出里面的景象。

这座陵墓唯一一处有壁画的就是这间墓室,它几乎完全被用镀金木头建造的木椁占据着,里面装有法老的石棺。

墓室通向最后一个房间—— 宝藏室 ,那里堆放着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物品。这些物品中有一尊雕像,描绘的是伏坐在木箱上、胡狼形象的阿努比斯神。

在一个镀金的木制圣体龛里发现了4个装有法老木乃伊器官的雪花石膏制容器,即卡诺皮克 (Canopic)罐。

从1924年到1925年,墓室成为卡特和他的团队日夜忙碌的地方,但那也是其中一段最微妙的岁月,艰难、谨慎与激动相互交织着。

卡那封伯爵于1923年4月去世,未能在这一工作的关键阶段提供帮助,既而助燃了“ 法老的诅咒 ”这一传说。

《伟大的考古学家与探险家:31个揭秘历史的考古传奇》

[意] 马克·罗塞(Mark Rose)

[比] 埃蒂 ·博恩-穆勒(Eti Bonn-Muller)

[意] 乔治·费雷罗(Giorgio Ferrero)

2020年7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全面了解世界古文明宝藏的百科全书

涵盖人类历史上 31个重要的考古发现事件 ,汇集 250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手绘插图和文物 ,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呈现发掘与探索的史实、秘辛、成果和伟大意义,带我们足不出户遍览这些古文明遗迹,堪称是一部 全面、权威的古文明百科全书 。

☾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的极简传记

集中呈现 24位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的传奇人生 ,带我们重温他们那些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发现时刻”,领略考古、探险的独特魅力,是 历史、考古、探险爱好者的必读经典 。

☾专业作者背书

原版引进自 意大利白星出版社 ,由 三位考古学、古物学专家 倾情撰写,汇集海量史实资料及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以小说般的讲述方式进行呈现,专业性与可读性兼具,成就 值得珍藏的古文明巨著 。

延伸阅读

《尘封的盛世:探寻古代文明的无价宝藏》

[意] 阿尔贝托·西廖蒂 (Alberto Siliotti)主编

2019年6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这是一本博物馆级的 全球“古墓发掘档案” 。全书以地域为线索,介绍了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著名的古代墓葬遗址和其中出土的文物、艺术品。

通过 12位 不同领域专家的解析,以及 数百张高清实景照片 ,引读者为遗址和墓葬的发掘而惊喜,为尘封宝藏的出土而赞叹;同时,也让读者更能感悟不同文明对生与死的理解,领略人类文明的多彩神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277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