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逍遥游》为例,说明《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逍遥游》为例,说明《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风格,第1张

庄子之文“想象奇诡丰富,文笔汪洋恣肆,气势壮阔奔放。善于运用寓言故事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寓言于简要的叙事之中往往运用描写的笔墨加以渲染,生动而富风趣,于先秦诸子的寓言中是很有特色的”(《寓林折枝》刘国正等主编《庄周》序)。《中国散文通史》和《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所论都大体如此。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庄子》的浪漫主义风格呢曾景初认为庄子和屈原“同时生活在楚地”,“虽然二人之间没有任何瓜葛”,“但他们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中有某些共同之处,即可能是一种时代风尚使然。当时北中国是孔子的理性精神占统治地位,把人神化,把怪力乱神化成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一切复归于礼。而南中国尚保留比较浓厚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残余,巫术占很大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充满了神话故事,富有想象和幻想的浪漫性寓言,在天上,人间,地上邀游驰骋。”(《北京日报》第四版1996年6月 l日)我没有什么理由对曾先生的看法妄加评论,但我更倾向于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的看法。即:庄子(前360?-前280?)名周,宋之蒙人。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秋水》载楚王使聘庄子,庄子不应。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看,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由于社会的根本变化,庄子的政治地位无法维持,这就决定他对现实极端不满,而当时的战乱和剥削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十分痛苦,庄子斥为“昏上乱相”也的确是有理由的。他极端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去走隐居遗世的道路,—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一方面否定一切,齐万物, —死生,泯是非得丧,以追求内心的调和,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他认为“物不胜天” (《大宗师》),认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间世》),他是一个悲观绝望的厌世主义者,觉得“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甚至“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肒( )溃痈(《大宗师》)。所以妻死则“箕踞鼓盆而歌”,有时还设想骷髅也不愿复活(《至乐》)。因此,庄子的处世态度就是玩世不恭,随俗浮沉,“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达之入于无疵”(《人间世》)。这—切都充分表现—个没落阶级的思想观点。基于以上认识,庄子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就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天下篇》)的“寓言”,“重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中国文学史》社科院文研所编)

由此不难看出,“辞章问题虽然是形式问题,却不只是单纯的技巧,而是同作者的思想作风有密切关系的。语言的丰富多彩,往往就是思想的丰富多彩的反映。一个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人,很难写出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文章来”(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1959年14 《红旗》)因此回头再看《庄子》的特点,一是寓言、重言并用,富于奇诡怪涎的色彩;二是庄子之徒创作寓言取材广泛;三是作者为“藉外论之”独自创作寓言;四是寓言中驰骋丰富的想象,充满惊骇世俗的描写夸张,气象恢宏,奇异怪诞。还有的寓言意味隽永,充满谐趣。有的寓言用笔老辣,讽刺犀利。总之,庄子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想象力和最为才气横溢的作家之一。(《中国散文通史》先秦部分)

不难看出,《庄子》浪漫主义风格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庄周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庄周自身的阶级地位、社会地位的改变。我不想否定楚地文化对他的影响,即曾先生的看法。但我更倾向于“社会决定论。”

说有一家人,世世代代以漂布为生,不管冬天有多么寒冷,

也不会停下手里的活原来这一家人有个祖传

秘方,在大冬天涂在身上,手上,可以不生冻疮因此,漂的布总是又快又多又好

有一天,一个商人路过这个地方,听说此事后,以很少的价钱买下了这家人的祖传秘方商人立即赶到南 方游说吴王,然后做了吴国水军首领,积极训练水军

当进入冬天与越国打仗时,吴国的水军凭借者商人买来的秘方,不怕冷,不生冻疮,大败越国而这个商人也因此立了大功,成了一名封疆大吏

一个不生冻疮的秘方,这一家人只能利用它不裂皮肤,世代漂布而已商人却利用这一点封侯拜将,名传 青史这是多么大的区别啊

同样一个东西,怎么样去利用,运用,那就要每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了

  最浪漫的应该是《庄子》了

  他的散文肯定是最有想象力,最具浪漫色彩的了。下面是网上的资料

  《庄子》散文,文学个性化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散文发展史上,《庄子》第一次运用汪洋您肆,恢诡谲怪的寓言形式作为说理的工具,开启了中国古代散文艺术的浪漫主义先河。在先秦散文中,运用“寓言”,说理并非起于庄子,稍前如《孟子》,其后如《韩非子》、《吕氏春秋》,所用“寓言”相当精彩。这些“寓言”,大都是“现实生活化”的,借此形象说明或加重论理的说服力。但是,从《庄子》一书中可见,更多的“寓言”则是“镜花水月,种种幻相”,“从空蓦撰出来”,其主要特征不在于夸张,而在“从空蓦撰”,人们在尘世生活中无法想象、模拟出来。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庄子》寓言“寓真于论,寓实于玄,于此见寓言之妙。”像《逍遥游》中的“鲲鹏展翅”、“藐姑射山”的仙人、《秋水》中的河伯与海若的对话、《齐物论》中的“庄生梦骤”等等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蕴含和浪漫主义风格,是古往今来无人比拟,无人替代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庄子》寓言不仅是说理的工具,而且是篇章的主体,寓言本身即蕴含作者所要阐释的思想。这又是与其他“诸子”所不同的。比如《孟子》讲“养吾浩然之气”,意在说明仁义的浩然之气,是人之内在存有,只能靠自身内在的存养,绝不可靠外力的帮助。为说明这一观点,作者塑造了“揠苗助长”的宋人,使人读后深感外力的危害。但从表现手法看,“寓言”还只是一种形象说明的手段。但《庄子》寓言,正如庄子的思想一样,“天人合一”,“融为一体”。如《应帝王》中“浑沌死”的寓言,是讲“人为”的害处,但通体是一篇寓言故事,其论点就融会其中。《庄子》寓言大都为事、情、理的高度结合,几乎找不出可分割的痕迹。如《达生》中有“呆若木鸡”的寓言故事,全篇不足百字,是讲纪氵省子为王养斗鸡一事。通篇只讲一事,全靠读者“言外察之”。由此可见,《庄子》寓言,全在阐释庄子思想,是《庄子》文学的灵魂,离开对《庄子》寓言的体味与欣赏,就无法理解《庄子》,更谈不上了解《庄》文之妙。第二,《庄子》寓言不仅进入了一种超然的文学境界,通过虚构、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段,创造一系列形象,蕴含其主要思想,而且不少寓言大都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在谐谑幽默之间,寄托一种强大的批判力量。如《秋水》中“鸱得腐鼠),的寓言,用来讽刺惠施的滞溺荣华,《盗跖》中还生动地描绘出孔丘是一个“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的“巧伪人”;特别是《列御冠》中“秦王有病召医”一段寓言,更表现出作者对那种不择手段追求富贵利达,而又自我夸耀的丑恶灵魂的鞭挞。

  总之,《庄子》一书所展示给读者“汪洋您肆”的想象力、擅长以的“寓言体”的文学形式既表现出深远悠渺的意境,又具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幽默讽刺的笔调,这是《庄子》散文艺术的重要表现。它在先秦散文中,独树一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54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