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常出门随身带相机(微单单反)的人?

如何看待日常出门随身带相机(微单单反)的人?,第1张

日常带相机的人可以被视为摄影爱好者或专业摄影师。他们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愿意通过相机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看法:

创造艺术作品:携带相机的人可能是追求艺术表达的人,他们通过摄影来创造独特的艺术作品,捕捉生活中的美景和瞬间,并用图像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观察敏锐:带相机的人通常对周围的环境和细节更加敏感。他们可能会注意到平常被人忽视的事物,发现独特的构图和角度,以及捕捉到特殊的光线和氛围。

记录和分享:带相机的人可能喜欢记录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和回忆,例如旅行、家庭聚会、朋友聚会等。他们可以通过摄影来留下珍贵的记忆,并与他人分享他们所见所闻。

追求技术和创意:携带相机的人可能对摄影技术和创意有着持续的追求。他们可能会花时间学习摄影技巧、探索不同的拍摄风格和实验各种创意构图,以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和表达能力。

增强观察力和欣赏力:日常携带相机的人会培养更敏锐的观察力,他们会更加仔细地观察周围的细节和变化,以寻找拍摄的机会。他们也会更加欣赏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艺术品等。

无论是作为摄影爱好者还是专业摄影师,日常携带相机的人在捕捉和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意,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美丽

单反相机黑白摄影技巧

 使用单反相机进行黑白摄影的话有哪些技巧呢?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摄影,诞生于黑白的世界。黑白摄影(black-and-whitephotography)以黑白片来表现被摄景物影像的摄影。黑白胶片,以黑、灰、白三色的绝妙组合,呈现出厚重,耐看的颗粒感和迷人的光影质感,具有深刻的传神的视觉魅力,是表达情感和渲染气氛的好方式。

 现今,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黑白摄影不再只是停留在黑白胶片时代,数码相机也具有黑白模式,后期处理软件,也可以让你轻松获得黑白照片。胶片时代和数码时代的黑白影像,虽然都是黑白,但画面的质感,光影的呈现,拍摄的器材都有所不同。但黑白摄影的魅力,并不会因为相机的进化而改变,黑白摄影告诉我们,摄影记录的是光影,它的世界只有黑灰白,并超越黑灰白。

  一、黑白摄影基础知识

 彩色摄影作品可以赋予更多色彩上的活力,而黑白摄影必须加倍注意用光,主体,纹理,视角,构图等方面的技巧,才能使作品更加有张力。

  1、关于用光

  光源

 宇宙间的物体分为发光和不发光,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太阳、电灯、燃烧着的蜡烛等都是光源。理解光源很重要,不同的光源需要不同的拍摄方法和设置。光来自太阳等自然光,还是人造光闪光灯?

  光的多少

 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光线来捕捉细节。黑白的片子,不能以色彩差异来表现细节,只能利用光线。在黑白照片中漂亮的蓝色天空也会是灰色的。

  光的方向

 顺光,逆光,侧光等,光线的方向不同,根据你需要的照片深度、立体感和细节而决定。顺光比较平淡,但也细腻;逆光的光线很吸引,但细节之处会被破坏;侧光比较有立体感,质感也不错。

  光的质量

 首先,考虑你希望的阴影和对比度。直射的光线产生浓重的阴影,柔化的光线产生较平滑的影调。为了得到阴影与光亮区之间剧烈的反差,应该使用直射光线。为了得到灰度影调过渡则使用柔化光线。

  2、简洁的构图

  利用光线和阴影构图

 利用光线和阴影来强调黑白摄影作品的主题,这既是考验拍摄者的实力,也是黑白摄影的弱点。在足够的光线条件下,照片或许是完美的。然而,错误的光线会导致成像过暗或拍摄失败。

  形状

 因为没有颜色的帮助,你需要考虑如何来描述形状。形状可以通过对光线的遮挡和照片中的阴影区来表达。

  质感

 物体表面的质感出现在写实照片中,虚化和柔滑的细节则出现在理想化的照片中。

  线条

 线条可以用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到特定的地方,也可以用来表达动感和拉力。

  韵律

 与音乐一样,照片也可以有自己的节奏。重复的线条和形状可以制造出图案,给照片增加一种节奏。

  角度

 最需要认真考虑的是视角。在你举起相机之前,就该明白希望拍什么,以及如何去表现它。此时你还需要考虑一下拍摄角度的问题,是俯拍,仰拍,还是平拍,才能更加出彩呢?

  3、突出的主题

 黑白摄影可以带我们进入一个单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任何色彩都不再存在,物体只表现为明与暗,黑灰白三色。观看作品时,注意力全都被画面要表达的事物或者情绪所占据。当然,黑白照片也可以为作品添加一个浪漫、永恒的神秘气息。与普通的彩色摄影作品相比,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观片体验。

  4、独特的氛围

 黑白片子有着独特的艺术氛围。例如,浓重阴影的暗调可以描述悲伤或空虚的情绪,而明亮及顺滑的质感传递开放和自由的感觉。富有魅力的黑白片子,总是带着那么点深刻感。

  二、黑白摄影技巧专题

 现在很多数码相机都有黑白拍摄模式,不过,这些设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相机的成像。如果相机的黑白模式没有拍摄出好的成像作品,仍然还是可以利用一些额外的相机设置,然后使用照片编辑软件转换成黑白色,编辑软件还可以帮助摄影者改变的对比度和亮度,提高照片的质量。

 由于数码的宽容度小,表现不出黑白银盐那么多的灰阶层次,但在拍摄数码黑白照片时,纯黑、纯白以及中间调的照片还是可以拍出来的,只是层次没有银盐那么多,表现力也会差一些。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些数码黑白照片的拍摄技巧,希望会对你以后的拍摄有所帮助。

  拍摄前先了解数码相机的曝光特性。 黑白摄影中没有色彩的因素,要完全靠亮度变化来表达,所以黑、白、灰的组成在一张照片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拍摄黑白片时,我们更要准确了解画面上的亮度构成与对比因素,根据创作意图来确定合适的曝光组合。实际上,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绝大多数场景的最亮和最暗的亮度之比都远远超过5级,所以就不必为这个问题担心了。

  不要使背景与主体的亮度或者色调相近, 这样会使主体不够突出,我们可以选择背景在背光面或采用大光圈中长焦镜头或者微距镜头来使背景雾化,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在黑白摄影时,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在人眼中看起来差别很大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可能在黑白世界中难以区分,比如红花绿叶,在彩色世界里对比非常鲜明,而在黑白条件下都表现为灰,所以 在拍摄时,我们最好是使用滤色镜。

  在拍摄黑白逆光人像时,最好要提高面部亮度以缩小整个画面的亮度差, 特别是在阴天外拍人像时,由于光线太平,导致拍出来的人物没有立体感,甚至是全部灰成一片,这时,我们就可以用闪光灯或者外拍灯来提高人物亮度,从而突出主体。

  在拍摄数码黑白照片时,点测光的功能也是非常有用的。 在使用点测光时,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得到测光值后确定的曝光是以画面要求的中间灰调为中心的,要保留的细节应该在正负两级亮度范围内。二是任何测光都是基于反射率18%灰板条件。比如说在逆光拍摄一朵背景是树丛的阳光下的花时,我们可以这么做:为了避免拍摄出的花上有一块块毫无细节的死白,我们最好是准备一块白纱,在被摄体上面将阳光柔化,从而减小明暗光比,这样就可以保证花的明、暗部都在曝光宽容范围内,也能表现出足够的细节了。

;

1 徕卡M3

徕卡M3

素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曾经拍摄了一个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搀扶着走在街头,一位妙龄少女走过,他嗅了嗅说:“夏奈尔”;路经一辆豪华轿车,车门一响,他随口说:“奔驰!”路边一位摄影者按下了快门,快门清脆而柔滑地一响,他不假思索地说:“徕卡!”

徕卡?对,就是徕卡,相机中的劳斯莱斯!一个曾经与奔驰、万宝龙并称为德国工艺三大代表的品牌,一个代表男性沉稳、历练、勇气以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诸多品行的品牌。徕卡拥有令人艳羡的贵族般传统:目前最流行的135相机最初就出自徕卡的门下,这大大改变了摄影的生态环境,摄影记者们终于扔下了笨重的大画幅相机,拿起徕卡奔赴火线。

上世纪30年代之后,国际环境日趋恶化,先后爆发了中国“九一八事变”以及西班牙内战,这成就了以罗伯特·卡帕为代表的战地摄影记者以及以坚固耐用、成像质量优异、便于维护的徕卡相机。当时很多美国部队随军摄影师都配发了徕卡相机,著名的巴顿将军就是徕卡用户中的一员。根据美军规定,遇到紧急情况(如即将被俘)时必须破坏随身的装备,相机也在其列,一般情况下美军士兵往往用锤子或枪柄砸毁相机,不过这对徕卡相机来说却并不实用,使用徕卡的随军记者往往需要将手榴弹绑在相机上才能炸毁徕卡相机。

M3就是在这样的传统中诞生于1954年——当时欧洲刚刚走出了战争后的萧条。徕卡将积累的全部技术储备都用在了这台相机之上,相机采用了坚固的黄铜制作机身,各项技术指标都首屈一指,他不仅确立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地位,也奠定了战后测距式相机(俗称旁轴相机)时代的基本格局,从1954年投产到1966年停产期间,累计产量超过20万台。

徕卡M3推出以来,不仅在摄影界,甚至在政治界、演艺界等各个圈子里,都是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一些用户对黑色相机边缘磨出的黄铜色情有独衷,而另外一些用户则对徕卡M3特有的快门声无法释怀,摄影界的摄影大师们更是将徕卡M3视为掌上明珠。至于说到M3的用户则令人咋舌。

除了创造“决定性瞬间”理论的著名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也赫然在列。德国联邦政府一度曾经将徕卡列为赠送给国际友人的外交礼品,这在其它摄影器材品牌历史上恐怕也是没有的。

2 哈苏503CW

哈苏503CW

1939年4月,欧洲战事正酣,一架德国轰炸机坠毁于瑞典,军方在清理飞机残骸时发现了一台摔变形的侦察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拍相机,瑞典国防部长立即将著有《候鸟的旅程》的鸟类学者、摄影家维克多·哈苏先生,问他能否为瑞典皇家空军仿造一部,哈苏先生语惊四座:“不能!但我能造一部比他更好的相机!”于是,第一台哈苏相机HK7诞生了。

哈苏的中画幅相机采用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以机身为基础,可以根据需要搭配不同的镜头、后背、取景器等等,亦可使用卡尔·蔡司、施奈德、罗顿斯克等一流镜头生产厂商提供的不同镜头,这一技术理念在当时堪称前卫。不过,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哈苏的相机销售总是不温不火,真正让哈苏一夜成名的还是上世纪60年代全力以赴发展阿波罗登月工程的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当尼尔·阿姆斯特朗用哈苏500EL相机为奥尔德林拍摄的登月照片传遍世界时,哈苏这个品牌就成为一个钉在太空中的永恒的名字了。

哈苏最后一代V系统相机中广为公众所熟悉的就是503CW了。他继承了500系列诸多传统,亦继承了哈苏几乎全部的文化传统和设计元素,坚守6×6厘米画幅,因其超高性价比而获得了圈里人、圈外人的青睐。不过随着哈苏公司易主、换帅,哈苏的重心转移到采用6×45厘米画幅的H系列上,2006年初传来哈苏推出最后一批捆绑了数码后背的限量版套机503CWD的消息,一个传奇般的时代结束了,从此哈苏的名下只有日本富士为之代工的哈苏H系列相机了!

3 禄来28FX双反相机

  滤光镜的种类很多,但我们常用的也就六种。根据想要表现的效果,通过简单的搭配就可以实现需要的效果。

  1、紫外线滤镜:也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UV镜,可以过滤阳光中的杂光,使拍摄的照片更加清晰。数码相机一般使用CCD来感光,阳光中杂光的波长对于CCD来说是不会被接受的,所以UV镜的用处已经很不明显了。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数码相机使用者要给自己的爱机配备UV镜呢?因为UV镜是透明的滤光镜,我们可以使用它来保护镜头,使其免受灰尘污染和各种可能的擦、碰伤。

  2、偏振镜:简称PL镜,这种滤光镜能够有效减弱或者消除非金属表面的反光。偏光镜在黑白和彩色摄影中均能使用。彩色摄影时加上偏光镜,可以使天空的颜色变得深暗,而仍能保持景物的其他原有色彩。另外偏光镜可以有效提高色彩的饱和度,提高反差,在风景摄影、花卉摄影和拍摄某些特定的反光比较强烈的景物时很有用处。

  3、星光镜:这是个比较有趣的滤镜,简单的说是表面刻有网状浅槽的玻璃滤镜。星光镜会轻微地柔化影像,它可以将画面内的光源变成许多星点,营造浪漫而充满童趣的意境。也将光谱分解为一束同中心点射线像闪烁的镭射光。星光镜按星光效果不同有多种型号,如四道光、六道光等。合理使用星光镜当然能为作品增色不少,但使用不当则会令你的作品感觉烦躁和俗不可耐。

  4、柔光镜:有的时候,柔和的影像比清晰的影像更能产生气氛,给人以美感。柔光镜适合于人像拍摄和风景拍摄,对于年老者的皮肤、皱纹或者人物面部的瑕疵有抑制美化作用。柔光镜可以为你带来柔和而浪漫的气氛(如婚莎相),只许你温柔地演绎你的主题。

  5、中密度镜:其作用是阻挡一部分光线,但不改变光的构成。如果你的数码相机的ISO值不能更改,却正好需要在阳光强烈的室外拍摄;或者你需要在正常光线条件下用较长的曝光时间,这时中密度镜绝对是你的最佳选择。使用中密度镜可以让你在强光下,使用慢速快门拍摄火车飞驰和瀑布丝质般的效果。

  6、色温滤镜:色温滤镜顾名思义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改变色温,具体分减少色温和增加色温两种。减少色温的滤镜能加强暖色,使阴雨天或者正午拍摄的照片蓝色调得到减少,人像肤色红润(如一些大型平面广告上的明星)。而增加色温的滤镜能够有效地减少造成和黄昏散布的红**调,加强蓝色调,而此类变色温滤镜一般在型号的最后用A/B/C表示效果,A最弱C最强。

外出旅游时,要想兼顾轻便的体积、全面的性能, APS-C画幅微单相机是个很合适的选择,一来APS-C阵营的微单在机身体积上较为小巧,二来其传感器尺寸相对较大,画质细节、控噪水准上都有不错的表现。

至于微单具体机型选择上,我会推荐佳能EOS M6,其机身重量不到350克,就和一听可乐差不多,再加上小巧的体积,沿途带在身上还是很轻松的。

单有小巧、好看还不够,旅行拍摄装备需要足够高效且好用。这款微单支持全触控拍摄,点哪拍哪的体验还是很简单的,入门用户也可以快速上手使用;另外,其提供了三拨轮设计以及独立的曝光补偿转盘,满足了专业玩家快速调整参数的需求。

当然,性能方面也是需要重视的,这款微单虽小,但具备2400万像素级别的APS-C画幅传感器,同时搭载了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实在是旅行必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花上一两分钟,检查以下这几项设置,会让你拍摄的画面拥有最佳的视觉效果,并且符合专业制作的技术要求。下面我给大家收集了单反相机拍摄视频如何设定,一起来看看吧。

  单反相机拍摄视频设定

 设定分辨率、帧速率和扫描方式

 现在我想没有人在拍标清了吧,所以我们这里只谈高清。

 高清的标准分辨率有以下两种:1920 x 1080和1280 x 720。对于大多数新手来说,制作的影片最终多是通过网络传播,其实使用720的分辨率就足够清晰了。而且720由于数据量较小,对于存储卡的容量、存储速度以及后期制作的电脑硬件的要求都会低于1080,可以减少入门者的经济投入。

 帧速率有以下几种:60帧/秒(实际为5994帧/秒,为方便起见,记为60帧/秒)、50帧/秒、30帧/秒(实际为2997帧/秒,记为30帧/秒)、25帧/秒、24帧/秒(实际为2398帧/秒,记为24帧/秒)。60和30是NTSC制的标准,50和25是PAL制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影片要在美国等NTSC制地区的电视台播出就要使用60或30的帧速率;如果要在中国或欧洲的电视台播出就要使用50或25的帧速率;而24的帧速率最接近**的视觉效果(**胶片拍摄的标准速率为24格/秒)。如果我们的影片是在网络传播,那么选任意一种帧速率都是可以的,我建议选择24。

 我们都见过影视剧或 广告 中的慢镜头。这些镜头是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然后通过后期制作实现的变速效果。简单的说就是:使用更高的帧速率来拍摄,然后使用正常的速度回放,就得到了慢动作效果。比如:我们用50P来拍摄一个镜头,在后期软件中将它变换(在Final Cut Pro里叫做“符合”,在Premiere里叫做“解释”)为25P,那么原来50帧的画面还是50帧,但这个镜头画面的时长却从一秒钟变成了两秒钟,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相当于原来速度50%的慢动作画面。

 所以,如果你在拍摄之前做好了详细的计划,那么在需要慢动作效果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设定帧速率来获得。大多数的相机需要我们在后期软件中来制作变速效果,但有的相机则可以自动完成。

 扫描方式有两种:隔行扫描(用i表示)和逐行扫描(用p表示)。不同的播出平台对于扫描方式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网络视频来说,我建议选择逐行扫描的方式,在电脑显示屏上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另外采用逐行扫描拍摄的视频素材,在某些后期特效的制作中可以获得比隔行扫描更好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我们通常会把分辨率、帧速率和扫描方式这三项或其中的两项合在一起,用一些缩写来描述。比如我们常见到的一些专业术语:1080p、50i、720p60等等。下面这张表,为我们列出了各种视频格式的技术术语缩写。

 当然,目前的相机并没有以上全部的格式,而是只有其中的几种。不同的相机,所具备的格式往往也不同。

 设定白平衡

 在进行数字拍摄时,RAW格式的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在后期制作中根据需要来改变色温,但视频就不同了。由于相机目前只能记录高度压缩后的视频画面,所以在后期我们改动的余地是非常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前期必须尽可能地设定合适的白平衡。如果光源的色温统一,通常机身自动白平衡就可以获得不错的表现。但如果碰到拍摄环境光线比较复杂的混合色温,就比较麻烦一点。视频相机通常都支持手动白平衡的设定,我们可以根据机身内置的模式(如:太阳、阴天、钨丝灯等等)来设定,有的机身还允许我们直接以数字的形式来精确调整白平衡。下面这张表,为我们列出了不同类型光源的色温。

 新手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将白色的物体准确地还原为白色并不是我们设定白平衡的标准。为什么想像一下:在绿色荧光灯下的一张白纸,我们是应该把它拍成绿色,还是白色呢显然,绿色更符合大多数人认识。另外,白平衡的设定还是调整影片色调的重要手段。再想像一下:同一个场景,同一顿晚餐,同一对情侣,他们是悲惨凄凉的分手还是浪漫温馨的初次约会不同的 故事 表达,可能也会影响到白平衡的设定。

 如何设定白平衡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所以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新手需要多练习、多思考,才能熟练掌握。关于设定白平衡,我的建议是:可以根据场景中人物的肤色来设定。对于人的肤色,观众是有习惯性认识的(显然,你将一个黄种人的肤色拍成红色,观众就会很不适应),将人的肤色调整到符合观赏习惯的色调会是一种比较稳妥的选择。当然,如何调整画面的色调并不仅仅依靠白平衡,还有很多 其它 的 方法 (比如:灯光),通常需要全盘考虑,这个我们以后再具体讨论。

 设定光圈和ISO

 如何设定光圈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明白的。不过视频拍摄时,对于光圈的设定有时候与拍摄是不同的。拍摄时,我们通常只需要考虑单副画面,而视频拍摄时,我们需要考虑前后几个镜头的衔接问题。比如,我们拍摄一组两人对话镜头(即正反打)时,可能两人所处的位置导致环境光线不同,这时我们不能轻易地通过改变光圈来控制曝光。因为光圈的变化会导致景深发生变化,而当你把这样的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时,会觉得很不舒服。所以,像这种情况时,我们通常会在分别拍摄两人时,保持同样的光圈,以保证同样的视觉效果,而使用其它方法来控制曝光。以上只是一个普通的例子,在视频拍摄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情况。

 在较暗的拍摄环境中,提高ISO,可以帮助我们将画面的曝光控制到合适的程度。现在的视频相机大多提供了很高的ISO值,让我们在很暗很暗的环境中,也可以拍摄到可见的画面。但如果ISO值过高,就会让画面产生大量噪点,影响画质。所以当光线不够时,我们并不能一味地提高ISO值,而是应该把它控制在一个合适范围内。而这个所谓的合适范围,并没有标准。不同的拍摄项目,不同的相机,范围都不同。比如一些新闻或记录性质的影片,正在发生的事件是不可再现的,我们当然需要以“拍到”做为第一要旨,所以即使损失画质,也会提高ISO来保证曝光正常。而**或广告这类的作品,通常对画质的要求会更高。

 对于最普及的视频相机——佳能EOS系列单反相机,在网络中许多专家和摄影师普通公认的一种说法是:由于160为它的原生ISO值,所以在160的倍数时,画面的噪点较少,画质最高。我建议的ISO值为:160、320、640、800、1250,不要在佳能单反上使用高于1600的ISO来拍摄视频。

 设定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的设定有三个作用:

 1、调节画面运动(机身运动)和画面内运动(画面内人或物的运动)的视觉流畅感。

 2、调整曝光。

 3、避免频闪。

 1、调节运动的流畅。有摄影 经验 的朋友都知道,快门速度越快,捕捉到的动作就越清晰。但在视频拍摄时,如果快门的速度设置的过高,会导致视频中的运动(包括画面运动和画面内的运动)变得不流畅。我的建议是将快门速度设定为帧速率的两倍。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帧速率设定在24或25,就把快门设定在50;如果你的帧速率是30,就把快门设定为60;如果帧速率是50,就把快门设定为100;如果帧速率是60,就把快门设定为125。

 2、调整曝光。快门速度越慢,进光量就越大;快门速度越快,进光量就越小。所以,快门还可以调整曝光。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建议还是按照上面的两倍原则来设定快门速度,依靠其实手段(光圈、ISO、滤镜或灯光等)来调整曝光。但如果用尽了别的手段还是曝光不足,那么我们也可以考虑适当的降低一点快门速度,来获得更大的进光量。但要注意,快门速度最低不能低于30。如果光线太强,却不能通过提高快门速度来降低曝光(不过,如果你只是用固定镜头来拍摄没有快速运动物体的风景,其实提高一点快门速度也不会对视觉效果产生什么影响)。

 3、避免频闪。我们平时使用的某些人造光源(比如日光灯等),其实是一直在以一定的频率闪烁的,只不过我们的肉眼可以自动调节来适应这种闪烁,会让我们觉得光是持续的。但相机却会把这种闪烁忠实地记录下来。表现出来的状况是:拍摄的画面中会不停地出闪烁的条纹。

 如果我们在供电频率为50Hz的地区(比如:中国和欧洲)用NTSC制来拍摄,或是在供电频率为60Hz的地区(比如:美国和日本)用PAL制来拍摄,都极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通过调节快门速度可以简单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将快门速度设定为当地供电频率的倍数即可。比如在50Hz的地区,将快门速度设定为50或100;在60Hz的地区,将快门设定为30、60或125。

 设定风格档

 这个东西在不同品牌的相机里有不同名称,比如佳能称它为“风格档(Picture Style)”;松下管它叫“胶片模式(Film Mode)”。在这里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就用佳能的名称“风格档”来称呼它吧(因为,佳能的用户最多,而且佳能单反的此项功能最为强大)。

 风格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知道,原来的胶片摄影中不同品种的胶片拍的画面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对比度、锐度和色调,也就是俗语说的“不同的味道”。风格档的作用也是如此,通过使用不同的风格档,让我们不必经过复杂的后期调色,就可以轻松地让我们的影像实现不同的“味道”。

 大多数相机都内置了几组风格档供我们在拍摄时使用。有的相机还允许我们在内置的风格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调整对比度、饱和度、色调等参数,并可以保存成自定义的文件,方便我们随时调用。而佳能还为用户提供了风格档的编辑软件,可以让我们在电脑中按照自己的喜好,精细的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风格档。

 风格档千变万化,没有一定之规,我们要因题材、环境和个人的喜好来自行决定。那么该如何确定要使用什么风格档呢我们从两个方向来考虑。我们可以通过风格档、色温和色彩偏移等功能的配合,在前期拍摄时就实现想要的色彩和影调。也可以在前期尽量让画面保留更多细节和更大的宽容度,为后期调色留出最大的空间。

 佳能相机因为支持自制风格档的导入和使用,所以有一些专业的公司和个人用户为它开发的独特的风格档文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Cinestyle了。使用Cinestyle可以明显地提升佳能相机拍摄的视频质量,方便用户制作出更具有“**感”的视频画面,我强烈推荐佳能用户使用它。

 设定音频

 音频功能一直是视频相机的薄弱环节。大多数的相机不能允许用户手动控制音频电平,没有实时显示的音频表,没有XLR的音频输入接口,没有可供监听使用音频输出接口。如果你有外置的其它录音设备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没有,那只能尽力而为了。

 如果你的相机可以手动控制音频电平(比如:Canon 5D Mark II),那你需要先根据拍摄现场的实际声音状况调整好电平,最好先录制一段,然后回放,听一下。如果你的相机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实时的音频电平(比如:Panasonic GH2),那么确认此项功能已经开启。

 相机上的内置话筒基本上是不能满足我们声音采集的需求的,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一支外置机头话筒来提高录音效果。使用外置话筒时,千万要记得打开话筒的开关。我在使用5D Mark II拍摄时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关于这一点,我很喜欢GH2的贴心设计,当插上外置话筒时,它会在屏幕上显示一句话,提示你打开话筒。

 检查电池和存储卡的剩余容量

 在开拍之前,记得检查电池和存储卡的剩余容量。这是一个极为简单但又极易被忽视的操作。这在拍摄一些新闻或现场演出等不可再现的场景时尤为重要,因为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在采访、广告或影视剧的拍摄中,如果因为电池或存储卡的剩余容量不足而造成拍摄中断,虽然可以更换后再接着拍摄,但也会打击到被拍摄对象、摄制组其它成员甚至你自己的创作情绪,还会给别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其实,我们只需要在开拍前花上几十秒,检查一下,就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单反相机拍摄视频注意事项

 快门数的计算方式和选择

 快门速度是控制曝光量的参数之一,在录像中也能决定你拍出来的影片流畅度及效果。就现在大家拍**时比较常用24p来说,在拍摄之前应该将快门值设定在多少比较 保险 呢如果说想要清楚拍出拍摄物的每个动作和行为,大家可将快门数设定为帧数的两倍,即若帧数为1秒24个画面,那快门速度则可提升到1/50s比较保险,不过如果是追求物体移动时的残影效果时,则可再将快门速度降低。设定好后的快门数,尽量不要在拍摄过程中任意更改。

 光圈决定景深深浅

 在摄影中,光圈大小既能控制光线进入相机,也能利用大光圈制造出美丽的浅景深来突显主题。不管选择大光圈还是小光圈,依然不建议在拍摄过程中变换光圈大小,最好还是暂停一下再调整数值比较保险,哪怕你用的是拥有无级光圈、变焦环的**定焦镜。当然这样的镜头很适合用来拍影片,尤其是在进行手动变焦时,更容易拍摄出**中常见的焦点转移的感觉。变焦时也比较流畅。

 关于动态录像中的ISO值

 感光度的选择,决定着影片画面的细致度,这部分就和静态摄影差不多,当你的感光度越调越高,颗粒感或噪点越明显。和前面两参数一样,最好不要在录像过程中更改ISO值,以免影响整个影片的曝光度。

 曝光:瞬间与持久的差异

 一般就我们所知的静态摄影,曝光决定在快门释放的那一瞬间,就算需要补光,也可通过闪光灯来进行协助。然而动态录像一般讲求恒定常量的曝光,若非要制造特殊效果,不然在影片场景中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曝光变化,否则影片忽明忽暗的视觉效果恐怕不是很妙。

 选对拍摄模式

 为了掌控相机内的设定从而达到稳定的曝光效果,在选择拍摄模式时比较建议使用手动模式来进行拍摄,因为自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模式多少都有不可控因素存在,只有在手动模式才能完全自我地掌握参数设定,较不易受到环境变化影响。

1 单反拍摄的基本知识教学

2 单反录视频要注意哪些细节

3 单反拍延时摄影技巧

4 摄影技巧学习

5 单反拍摄之年会拍摄窍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62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