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每个人的名字都记住吗

孙策每个人的名字都记住吗,第1张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总角之好

孙策乃吴氏所出,是长沙太守孙坚的长子。 据《搜神记》记载,吴夫人梦怀日月,而生孙策、孙权的故事 。

孙坚被朱儁推荐为佐军司马攻打黄巾的时候,留下家人住在寿春。孙策十几岁时在寿春结交名士,就已经小有名气了,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于寿春一见如故,便推诚相待。后来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孙策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互通有无,年幼相知,世称为“总角之好”。

安葬父亲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因攻打荆州牧刘表而被刘表的部下黄祖埋伏所杀,享年三十七岁。孙策当时虚岁十七。孙贲(孙坚的侄子)护送孙坚的遗体返回江东, 将孙坚葬在曲阿,在丧事结束后孙策举家迁到江都。

江都谋划

初平四年(193年),孙策守孝事毕后,与家人渡江居住在江都,准备找寿春的袁术讨回其父孙坚的旧部创立功业及为父报仇。(袁术于190年在讨伐董卓时与孙坚结盟,曾经私自向朝廷上表推荐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并在孙坚死后吞并了孙坚的军队)。

扬州名士张纮也正因为母亲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孙策几次拜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孙策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不幸被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如今,我想到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交我统领,然后到丹阳(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吴景,收集流散兵士,东据吴郡(江苏吴县)、会稽(浙江绍兴),报仇雪耻,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您以为如何?”

张纮推托:“我识见简陋,况且又服丧在身,对您的事,实在难以帮忙。”

孙策进一步请求:“您的大名,名闻遐迩。四方之人,无不向往仰慕。我的这些打算,成与不成,由您一言而决。您一定要对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报,决不会忘记您的教诲之恩。”说到动情之处,孙策眼中不觉落下泪来。

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深受感动,终于对孙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年周朝王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王室一旦安宁,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的本分了。您继承父辈威烈,骁勇善战,假如真能栖身丹阳,召集吴郡、会稽兵马,那么,荆扬二州自可扫平,报仇雪恨也指日可待。那时您凭倚长江,奋发威德,扫除群雄,匡扶汉室,所建的功业,绝不会亚于齐桓、晋文,定会流芳千古,岂止作一个外藩呢?目前世难时艰,如果您想建功立业,就应当南渡,我将与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您。”

孙策听了张纮的一番话语,心中激荡难平:“那一言为定!我马上开始行动!只是我有0幼弟,不便同行,现在全都托付给您。希望您多加照顾,使我无后顾之忧。”

讨还旧部

徐州牧陶谦非常忌惮孙策,孙策把0幼弟托付给张纮后马上赶赴寿春,去见袁术。他流着眼泪对袁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袁术聆其语言,察其举止,知道他能屈能伸,大有过人之处。但要马上将孙坚旧部还给他让他自立,自己又心有不甘。于是,袁术便说:“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吴景为丹阳太守、你的堂兄孙贲为都尉。丹阳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们,召集兵勇。”

吴景以前常跟随孙坚征伐作战并有战功,被封为骑都尉,后来袁术被曹操和袁绍打败退到九江时,袁术上表奏请吴景担任丹阳太守,打败前太守周昕,于是占据了丹阳郡。孙策与孙河、吕范投靠吴景在丹阳召募士兵,有一次遭到泾县大帅祖郎的袭击,幸得程普的护卫冲出包围。后来会合众人一起讨伐泾县山贼祖郎,把祖郎打跑了,孙策共召募了数百人。

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带着数百人去见袁术。袁术这才将孙坚旧部数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还给孙策统领。

汉朝廷太傅马日磾持节安抚关东,在寿春以礼征召孙策,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袁术麾下的大将桥蕤、张勋等也都爱慕孙策的风采。就连袁术见孙策少年英雄,常叹息说:“如果能让我生儿子像孙策一样,我就算死了也没有怨恨了。”孙策部下有一骑兵,犯罪后为逃避责罚,逃进了袁术的军营,藏到马棚里面。孙策派人追捕,直冲袁术营中,将罪犯搜出,就地斩首。事情结束后,孙策才去拜见袁术,说明情况,向他道歉。袁术说:“士兵里经常有反叛的事情,你就应当这样做,谢什么?”这件事,进一步提高了孙策的声誉,而军中对孙策也更加敬畏。

不过袁术为人反复无常,往往言而无信,起初他许诺任用孙策为九江太守,不久,却改用自己的亲信丹阳人陈纪担任。后来,袁术攻打徐州,向庐江(治舒县,即今安徽庐江西南)太守陆康(陆逊的叔祖父)索求三万斛军粮,陆康不给,袁术早已大怒。正巧孙策以前曾去拜访陆康,陆康看不起孙策,只让自己的主簿接待,自己不出来相见,为此,孙策怀恨在心。袁术就派孙策去攻打陆康,并且又许愿说:“之前我错用陈纪,经常后悔自己用错人了。如果这次你拿下陆康,庐江郡一定封给你。”孙策奉命出击,轻松拿下庐江。可袁术居然又出尔反尔,任用他的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对袁术,孙策一次比一次感到失望。

而在此前,汉献帝派刘繇担任扬州刺史,扬州过去的治所是寿春,而寿春已被袁术占领,刘繇便在孙策的舅父吴景和堂兄孙贲的协助下南渡长江,在曲阿设立了治所。这次孙策攻打庐江,刘繇忧心忡忡,因为他知道,吴景、孙贲是袁术任命的,他们又是孙策的自己人,担心他们与袁术、孙策联手吞并自己,于是就用武力逼赶他们,吴景和孙贲只好退往历阳(今安徽和县)。刘繇派部下樊能、于麋驻扎在横江郡,让张英驻扎在当利口,来与袁术对抗。袁术则任用自己的老部下惠衢为扬州刺史,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和孙贲一起率兵进击张英。双方隔江对峙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结果。

渡江创业

吴郡都尉朱治是孙坚的老部下,过去曾任孙坚的校尉,太傅马日磾在寿春的时候,任命朱治为副官,后又被任为吴郡都尉。他发现袁术政德不立,就劝说孙策趁机收取江东。于是孙策就去见袁术。孙策对袁术说:“我家旧日对江东人多有恩义,我愿带兵去帮助舅父征伐横江。横江攻克之后,我还可在当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万人。那时,我再率领他们助您平定天下,谋成大业。”袁术明知孙策对自己不满,但他认为,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孙策未必能有什么作为,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 孙策遂率父亲旧部和自己的数百门客东进。

一路上,不断有人来投,孙策的队伍不断壮大,到吴景的驻地历阳时,已有五六千人。孙策把东进的消息写信告知周瑜,当时,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带兵出来迎接孙策并赞助军粮。孙策大喜,对周瑜说:“有了你的支持,大事一定成功。”于是,孙策立即率部渡江(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进击横江、当利,相继攻克,樊能、张英战败。接着,孙策连续出击,所向披靡,没人能抵挡他的锋锐,而且孙策军队的军纪严明,百姓们也都相当拥护。

击走刘繇

兴平二年(195年),二十一岁的孙策在周瑜、程普和黄盖等人的支持下,从历阳渡江,首先打败了牛渚营(今采石矶)的刘繇,夺得仓库中所有粮食和兵器战具。势力越发强大。

当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刘繇,奉他为盟主,薛礼占据秣陵城,而笮融驻扎在县南。孙策首先攻打笮融,斩杀五万多人,笮融胆裂,紧闭营门,不敢妄动。孙策转而挥师攻打薛礼,薛礼突围逃走。这时樊能、于麋等人,又纠集兵士来夺牛渚。孙策立即回军,打败他们,俘获万余人。然后重新进攻笮融:战斗中,孙策腿部中箭,无法乘马,部下抬他回营疗伤。有人对笮融说:“孙郎被箭射死了!”当时,孙策也才二十来岁,虽有官位名号,但人们还是都叫他“孙郎”。笮融闻孙策死讯,大喜,派将士与孙策部队对垒。孙策先派几百兵马挑战诱敌,而在后面设好伏兵。敌兵出击,孙策部假作溃败,引敌进入包围圈中,然后一声号令,伏兵尽起,斩杀一千多敌人。孙策乘胜进攻笮融营地,并命手下将士高声喊话:“孙郎如何?”声撼敌营,地动山摇,吓得不少敌兵连夜奔逃。笮融见孙策还在,越发警惕小心,深沟高垒,严加守备。

孙策见笮融负险固守,一时难以攻克,便引兵南向,先在梅陵(今安徽南陵县)击败刘繇的别部,接着转兵攻克湖孰(今江苏江宁县南湖熟镇)、江乘(今江苏句容县北)等地。然后,整顿部队,到曲阿与刘繇决战。

刘繇与孙策交战,遭到惨败,逃往丹徒(今江苏镇江市),孙策入据曲阿(参见曲阿之战),期间,太史慈一人与一骑面对孙策十三骑,太史慈与孙策二人单独决斗,孙策抢夺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抢走孙策的头盔。后来双方援军到达才罢兵。

一开始,百姓们听到孙郎兵到,都胆战心惊,魂消魄散,避之不及,官长们也往往丢弃城池,窜伏草莽之中。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孙策大军所到之处,军士们严遵将令,不敢掳掠百姓,鸡犬菜茹,秋毫无犯。于是,百姓十分喜悦,争着用牛、酒犒劳部队。

孙策劳赐将士,发布文告,晓谕下属各县:“刘繇、笮融的乡人和部下来投降的,一概不问;愿意从军的,可以从军,并免除全家赋税徭役;如果不愿从军,绝不勉强。”

文告发布后,来归附者由四面八方云集风涌,不长时间,就招得士兵两万多,征集得马匹一千多。自此,孙策之名威震江东。不久,刘繇又放弃丹徒西逃,孙策于是夺取吴郡。

与此同时,朱治从钱塘进攻吴郡,吴郡太守许贡在由拳抵抗朱治,朱治大败许贡,许贡逃走依附山贼严白虎,朱治于是代理吴郡太守的职责。

袁术在寿春得知孙策击走刘繇,上表奏请孙策为殄寇将军。把吴景、孙贲、周尚等人召回寿春留为已用。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等待机会投奔孙策,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活捉王朗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继续进攻江东各地。当时吴人严白虎等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等欲先击破严白虎等。孙策说:“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于是引兵渡过浙江,直逼会稽。会稽功曹虞翻劝太守王朗暂避孙策的锋芒,王朗不听,发在固陵(浙江萧山县西)阻击孙策。孙策几次发动进攻,均未能奏效。孙策的叔父孙静献策,建议声东击西,从查渎进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孙策依计。于是,夜里一面到处点燃火把,迷惑、牵制正面之敌,一面分出兵马悄悄从查渎出击。王朗出于意外,大惊,派周昕率兵仓猝迎战,孙策斩杀周昕,长驱直入。王朗败溃,带虞翻乘船逃到东冶(今福建福州)。孙策派贺齐追击,王朗投降,孙策派张昭劝王朗投靠他,但王朗不肯,后来朝廷征召王朗,孙策将王朗送至许都。孙策以朋友的礼节亲自拜访虞翻,虞翻投归孙策,被重新任为会稽功曹,于是会稽平定。

同年,孙策开始向汉廷贡献礼物。

与术决裂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占有传国玉玺正式僭越称帝,孙策给袁术书信,劝喻其不可,袁术不听所劝,两人于是绝交不再有往来。孙策还发书信劝说吴景、孙贲、孙香等亲戚与袁术决裂,返回江东。

曹操派议郎王浦携带汉献帝的诏书给孙策,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并命他与吕布、陈瑀等一起讨伐袁术。孙策觉得自己统领兵马,骑都尉的职务有点低了,想得到个将军的封号以自重。派人向王浦微露其意。王浦当即以皇帝的名义宣布孙策权代明汉将军。

当时,陈瑀军驻海西(今江苏东海),孙策按诏书要求,整顿兵马,要去与吕布、陈瑀会面,谋划军机,参同形势。但他率军走到钱塘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原来陈瑀想要乘机夺取孙策的地盘。他派人秘密渡江,拿着三十多个印信给各地散寇及诸险县大帅,让他们作内应,等孙策的部队一开拔,马上攻取他的郡县。孙策发现这一阴谋,大怒,派吕范、徐逸统兵直扑海西,大破陈瑀,俘获他的将士、妻儿等共四千多人。陈瑀往北逃奔袁绍。孙策亲自率军击破当地的邹伦、钱铜、王晟、严白虎等多处割据势力,于是吴郡平定。

袁术对孙策反对他称帝十分恼怒,便拉拢丹阳的祖郎等地方势力,并鼓动山越共同对付孙策。而太史慈也占据泾县,自称为丹阳太守。

建安三年(198年),孙策派徐琨赶走袁术所派的丹阳太守袁胤,平定宣城以东各地,迎接刚从袁术处回来的吴景担任丹阳太守,之后孙策亲自进攻丹阳泾县以西。他先进击陵阳(今安徽青阳县东南),擒获祖郎,又进击勇里(今安徽泾县西北),擒获太史慈。孙策平定丹阳回师的时候以太史慈、祖郎二人领军为先导,全军都感到十分荣耀。回吴郡后孙策拜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授祖郎为门下贼曹。于是丹阳平定。

这时,袁术之前任命的周瑜为居巢长,鲁肃为东郡长,但二人知袁术难成大器,在孙策平定丹阳时相继弃官渡江来投奔孙策,孙策亲往迎接周瑜,拜建威中郎将,当即给周瑜增兵二千人,骑五十匹。又给周瑜鼓吹等军用乐队,兴建府院住处,所赠赐的东西在军中无人能比。周瑜引见鲁肃,孙策对鲁肃的才能十分惊奇,正准备任用时恰逢鲁肃的祖母去世,鲁肃送祖母的灵柩回东城安葬治丧。

孙策又向汉廷贡献礼物,规模是建安元年(196年)的两倍。汉廷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得知刘繇逝去的消息,太史慈提议为孙策招降刘繇残兵,二人约定六十日内完成任务,于是孙策派太史慈前去招降刘繇余下的一万多士众。当时群臣皆认为不可相信才刚投效的太史慈,但孙策力排众议,坚持相信太史慈。太史慈果然招降了其刘繇余部如期归来,并把豫章郡的情况告知孙策,孙策与太史慈推心置腹的信任成为一时佳话,收编了刘繇余部后,孙策将刘繇的灵柩隆重地送到其故乡东莱牟平归葬,并且带回其遗孤抚养,受到王朗的来信《遗孙伯符书》称赞。

孙策与周瑜

孙策正准备与曹操、董承、刘璋并力讨伐刘表和强 之末的袁术,军队已经整装待发,但是袁术已得病而死。孙策派张纮到许都结交朝中大臣,宣传孙策在江东的功绩,并表达对汉室的忠心。

袭取庐江

袁术死后,袁术的长史杨弘、大将陆勉欲率部投奔孙策,不料被庐江太守刘勋截击,全体被俘。而袁术的堂弟袁胤、女婿黄猗等人,也慑于曹操的威力,不敢守卫寿春,抬着袁术的棺木,带领袁术的家小和部曲男女,到皖城投奔刘勋。刘勋的兵力骤然大增,但粮草不继。刘勋便派堂弟刘偕向豫章太守华歆借粮,华歆也正缺粮,只好派人领着刘偕到海昏(今江西奉新县西)、上缭(今江西永修县),向刘繇的旧部告借三万斛。刘偕去了一个多月,才借得两千斛,于是报告刘勋,并让刘勋领兵前来攻袭。

当时刘勋兵力相当强,孙策想借机解决掉,也写信来,劝刘勋攻袭海昏、上缭。信中,孙策屈己下人,说:“上缭地方十分富饶,希望您能兴兵讨伐,我愿出兵做您的外援。”刘勋决定攻取上缭。他悄悄率军经过彭泽,来到海昏地方。当地守将坚壁清野,留下一座空城,刘勋一无所获。

当时,孙策引兵西征黄祖,正走到石城(今安徽贵池县西),听说刘勋已到海昏,立即让孙贲、孙辅率领人马驻在彭泽,准备拦击刘勋,自己则与周瑜率兵两万绕袭刘勋的大本营皖城,一举攻破,俘虏三万多人。于是,任命李术为庐江太守,拨给他三千人马保守皖城,其余人众,全部移往吴地。

刘勋闻讯大惊,星夜回军彭泽,孙贲、孙辅出兵截杀,刘勋大败,逃往流沂(今湖北鄂城),向黄祖求救。黄祖派他的儿子黄射率水军五千人来援,孙策挥师进攻,刘勋败逃,投奔曹操,黄射也逃跑了。孙策又得到刘勋两千多兵士和一千多艘战船。于是,乘胜进攻黄祖。

大败黄祖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八日,孙策进至沙羡(今湖北嘉鱼县北)。刘表派侄儿刘虎和南阳人韩唏带领长矛队五千人赶来支援黄祖。十一日,孙策率周瑜、吕范、程普、韩当、黄盖、孙权等将领同时并进,与黄祖军大战,黄祖几乎全军覆没,韩唏战死,黄祖只身逃走,士卒溺死者达万人,孙策缴获战船六千艘。孙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臣身跨马阵,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飞上风,兵激烟下, 齐发,流矢雨集。可谓惊心动魄”。可见战况之激烈。

轻取豫章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大败黄祖后东进豫章,驻军椒丘(江西新建县北),对虞翻说:“华歆名闻于世,但绝非我的对手。如果不早归附,将来金鼓一震,战局一开,生灵涂炭,在所难免。你先进城去,把我的意思说给他听。”虞翻领命进城,见到豫章太守华歆,陈明利害,华歆举城投降。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设立了庐陵郡,任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而留中护军周瑜镇守巴丘。派遣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刘磐,使刘磐不敢侵扰。

江东鼎盛

孙策平定江东,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周瑜担任江夏太守兼任中护军,吕范担任桂阳太守,程普担任零陵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自己任会稽太守,以虞翻为功曹,以张昭、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士,另外还有众多武将如太史慈、孙河、徐琨、徐逸、黄盖、韩当、宋谦、贺齐、董袭、周泰、凌操、蒋钦、陈武、全柔、邓当、吕蒙等人。

曹操听闻孙策平定江东,叹息说:“猘儿难与争锋也!” 于是,把弟弟(曹德或曹仁)的女儿许配孙策的弟弟孙匡,又让自己的三子曹彰娶孙贲的女儿。命扬州刺史严象推举孙权为茂才,并发出征召命令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到许都,想以此拉拢和牵制孙策的势力。

遇刺身亡

孙策容貌俊美,且性格开朗、直率、大度,善于听取部属的意见,很会用人,说话又爱开些玩笑,有幽默感,因此赢得了士人、百姓的拥戴,士民都愿意为他效忠。

广陵太守陈登是陈瑀的堂兄之子,在孙策西征刘勋、黄祖的时候,陈登再次秘密派出 使者,将印绶给严白虎残余势力,阴谋对付孙策报公元197年陈瑀被孙策将领吕范打败之仇, 孙策到丹徒后准备亲自攻打陈登,准备在粮草筹集完备后出发。

孙策喜欢单身出行不设防备。当时,曹操和袁绍正在对抗,听说孙策准备渡江北上袭取许都,曹操的将士们都十分惊恐,曹操的谋士郭嘉却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后来果如郭嘉所料。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他骑的是一匹精骏宝马,扈从骑兵被远远的甩在后面。忽然碰到三人,孙策问:“你们是什么人?”三人回答说:“我们是韩当的士兵,在这里射鹿。”孙策说:“韩当的士兵我全部认识,从没见过你们”。说完向其中一个射箭,那个人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余下二人非常恐慌当即弯弓搭箭,向孙策射来。孙策在仓猝间,不及躲避,面颊中箭。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寻找到孙策,将刺客都杀死了。

孙策画像

孙策画像 (28张)

据《江表传》记载,许贡上表给汉帝,说孙策骁勇,应该召回京师,控制使用,免生后患。此表被孙策的密探获得,孙策便责备许贡,并下令将其杀死。许贡死后,其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这次终于得手。

孙策中箭后,创痛甚剧。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请来张昭等人,托以后事。他说:“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的兵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你们好好辅佐我弟弟!千万不要回到北方去。” 《张昭传》则记载,孙策担心孙权不能胜任,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嘱托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能胜任,请先生取代他的位置。如果无论如何都不能担当克敌制胜保卫江东的重任,先生您可以慢步返回江北,无须心中有所挂碍。”

张昭等人属意三弟孙翊继承位子,但孙策叫来孙权,亲自给他配上印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约在当日(四月四日) 夜里因重伤而过世,享年二十六岁。 孙权悲泣不止,张昭劝说孙权,扶起孙权巡视军队,并把孙权继立的消息上表汉室,传达下属。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以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这个样子,怎么还能建功立业!”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搜神记》则说孙策死于于吉为祟:孙策杀死了一个叫于吉的方士,此后,每一独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这次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

身后之事

孙权称帝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为孙策立庙于建业朱雀桥南, 其子孙绍被封为上虞侯。

陈寿在传后评论,孙策作为奠基人,但子孙未被封为王爵,孙权于义俭矣,孙盛则持不同意见,当时天下局势尚未统一,宜正名定本贵贱疏邈,不宜给与孙策之子更高的权力与爵位制造内乱机会,此为稳定局势之必要行为,况天伦笃爱,孙权既已将孙策宗庙立于建业,应不会刻意吝于给予地位,这明显是为了稳定国家局势的必要处置方式。否则将会造成类似鲁桓公那样的灾祸。再者孙吴的的皇族体制混乱,比如公主没有封邑,皇子及至很晚才被册封诸侯王等等,这已被视为礼制的缺乏。孙策后代也是一样。

人物关系:

爷爷:

孙钟

父亲:

孙坚 (155~191) 三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者

女儿:

陆孙氏 孙策之女,陆逊的妻子

女婿:

陆逊 (183~145) 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外孙:

陆抗 (226~274) 十七史百将传,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兄弟:

孙权 (182~252) 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

侄子:

孙亮 (243~260) 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

吴景帝孙休 (235~364) 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

侄孙:

孙壾 (~265)

孙和 (224~253) 三国吴国皇帝

侄孙:

吴末帝孙皓 (242~284) 三国时期孙吴末代皇帝

孙登 (209~241)

孙霸 (~250)

孙虑 (213~232)

孙奋 (~270)

侄女:

孙鲁班 吴大帝孙权长女

孙鲁育 (216~255)

孙匡 孙坚的第四子

侄子:

孙泰

侄孙:

孙秀 (~201)

孙翊 (184~204) 孙坚的第三子

侄子:

孙松 (~231) 孙权三弟孙翊之子

姊妹:

孙尚香 三国十大美女

丈夫:

刘备 (161~223) 武神赵子龙

母亲:

武烈皇后 (~202) 孙坚之妻,孙策、孙权生母

妾室:

胡三余

叔伯:

孙静 (157~215)

堂兄弟:

孙瑜 (177~215)

孙暠 三国时期吴国的宗室

孙皎 (~219) 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

孙奂 (195~234) 三国时期吴国宗室

孙羌

堂兄弟:

孙贲 (~210)

堂侄:

孙邻 (~249) 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

孙辅

三国二十四名人-孙策的生平以下文字资料由校易搜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那些把孩子的头发拧成一个结的人是好的

孙策,字武,长沙太守孙坚之长子。据搜姬神记载,吴夫人梦见太阳和月亮,却生了孙策和孙权的故事。

当孙坚被朱允_推荐为司马氏进攻黄巾起义的副将时,他举家迁往寿春居住。孙策十几岁时,在寿春结交了一些著名的朋友。周瑜,蜀郡人,渴望得到孙策的名字,专程来到寿春。周和孙是两个同龄的人,而且他们都年轻有为,夙夙和程。因此,余寿春一拍即合,坦诚相待。后来,周瑜建议孙策搬到蜀郡,孙策答应了。于是,周瑜放弃了路边的大房子,住进了孙策的家中,在她年轻的时候,就去朝拜她的母亲,交换需求,互相认识,这就是所谓的共角之善。

埋葬你的父亲

初平二年,37岁的孙坚被刘表的部下黄祖伏击杀害。孙策当时17岁。孙贲护送孙坚的遗体回到江东,将孙坚安葬在屈阿,葬礼后孙策举家迁往江都。

江都计划

初平四年,孙策尽孝后,举家渡江,住在江都。他要去找寿春的袁术,找回父亲孙坚的旧部,开创自己的事业,为父亲报仇。。

扬州著名学者张也因母亲去世而住在江都。孙策多次来访,和他一起研究世界的大趋势。孙策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汉朝衰败,天下大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共利益而帮助解决危机。我父亲曾和袁世凯一起打败过董卓,但他的成功没有成功。不幸的是,他被黄祖伤害了。虽然我年轻又有知识,但我有做某事的心。现在,我要去袁术,请他把我父亲的旧幕僚交给我,然后去丹阳依靠我叔叔吴京,收集散落的士兵,并根据吴郡和惠姬在东部的报复,向朝廷投降。你觉得怎么样?

张:我知道我是多么卑微,我在服丧。真的很难帮你。

孙策又问:你的名字很有名。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渴望得到赞美。由你来决定我的计划是否成功。你必须告诉我真相。如果我的野心扩大,我的报复得到回报,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好意。说到情感,孙策的眼里不自觉地流下了泪水。

张策言辞豪爽,其忠义气度深深打动了他。最后,他向孙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周朝时,王道灵已晚,齐桓公、晋文公已有;一旦皇室和睦,诸侯们只能向周朝进贡,履行朝臣的职责。你继承了你父亲的力量,勇敢而且善于战斗。如果你真的能住在丹阳,并召集吴军和惠济军和马匹,那么景阳的两个州就能被消灭,复仇指日可待。那时,靠长江,靠打草,靠扫除,靠帮助汉朝,你们所取得的成就,决不会比得上齐欢和金文,也一定会名垂青史,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外国诸侯?目前,世界是艰难的。如果你想做出贡献,你应该去南方。我会用我的朋友来支持你。

听了张的话,孙策的心里很激动:那就这么说定了!我马上采取行动!只是我有一个老母亲和一个弟弟,所以我不能一起旅行。现在我把它们都托付给你了。我希望你多照顾我,这样我就不会担心了。

三国第一霸主,属于孙策。和他比起来,刘备太虚伪,曹操太奸诈,孙权容不得人。和他比起来,董卓残忍,袁绍太无能,刘表太胆小,袁术器械太小。这个孙策,十七岁的兵,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残兵败将。不到十年,他居然裂土封王。他真的是三国第一英雄。

一、胎教厉害:这要归功于孙策的好妈妈。据公元0755年至79000年的记载,吴夫人梦见了太阳和月亮,生下了孙策和孙权。东汉末年的动乱年代,孙坚作为军阀,常年征战沙场,抚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就落在了吴夫人身上。而吴太太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很足智多谋,总是宽容,诱导,灌输,让孩子明白,明辨是非。所以孙策和孙权兄弟,尊重人才,最终让江东成为知识分子向往的地方。

二、战功辉煌。孙策能打仗,能指挥,能冲锋陷阵,令人钦佩。二十一岁的时候,孙策已经很有威望了。当时我们攻打汝容,杀了五万多人。如荣吓坏了,关了营门,我们不敢动。孙策与李雪交战,李雪突围而逃。这时,俞麋等人集结兵士去捉拿牛渚。孙策立即回军,大败他们,俘虏一万多人。然后再攻打荣蓉:战斗中,孙策腿部中弹,无法骑马,部下把他抬回营地疗伤。有人对玉容说:‘孙郎被箭射死了!’当时孙策才二十多岁。虽然他有了官衔,但人们仍称他为“孙郎”。当荣蓉听到孙策的死讯时,他欣喜若狂,并派士兵与孙策的部队对峙。孙策先派十万兵马挑战前方,在后方设下埋伏。敌兵进攻时,孙策佯装溃退,引敌进入包围圈。然后,随着一声号令,伏击开始了,杀死了一千多名敌人。孙策乘胜袭营,令兵大叫:‘孙郎如何?’声音震得敌营地动山摇,吓得许多敌兵连夜逃窜。见孙策还在,荣蓉越发警惕,深挖壕沟,高筑壁垒。

第三,重用知识和人才。孙策手下有两个人很有名。这是张张。扬州名人张红丧母时住在江都。孙策多次出访,与他一起研究世界大势。孙策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汉室衰微,天下大乱,男女英雄皆拥兵自重,一切计划都在发展。没有人是出于公益,扶危济困。家父曾与袁家破董卓,但事业上失败。可惜被黄祖所杀。虽然我年轻又有知识,但是我决心要做一些事情。现在,我想去找袁术,让他把我前父亲的前总部交给我。然后我就去丹阳靠舅舅吴京收流散兵。我要报仇雪恨,做吴军和东方会稽朝廷的附庸。你怎么想呢?张红看到孙策的豪爽之言,忠义之士,豪迈之气,深为感动,最后发表了对孙策的看法:‘周代王陵迟暮,齐桓公和晋文公才能应运而生;皇族一旦太平,诸侯只能向周朝进贡,尽朝臣之责。你继承了你父亲的凶残,勇敢善战。如果真的能住在丹阳,聚集吴军和惠姬的兵马,那么景阳二号就能全军覆没,复仇指日可待。到时候,靠着长江,靠着努力,靠着扫黄打非,靠着帮助汉朝,你们的成就绝对不会比齐欢和金文逊色,你们将永垂不朽。会不会超过一个外来的附庸?目前,时局艰难。

第四,善于抽身。袁术之下,孙策不能以志骑。袁术表面上重用孙策,实则可疑。丹阳朱智,孙坚的老部下,曾经是孙坚的校尉。当他发现袁术正德不成立时,就劝说孙策趁机收江东。于是孙策去见袁术。对孙策袁术说:‘我家过去对江东人很好,愿带兵助我叔攻克横江。姜征服后,我在当地还能招募士卒,能招募到三万人左右。到时候,我会带领他们帮你平定天下,大展宏图。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不满,认为刘友占领了屈,王郎占领了会稽,孙策可能无能为力,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告诉朝廷任命孙策为冲冲校尉。孙策随后带领父亲的老部下和数百名自己的客人东进。当然,代价是通过法令。

第五,像爱孩子一样爱人民。在陆游与孙策交战后战败,逃到丹徒,孙策入屈。起初百姓听到孙郎冰到来,都吓得不知所措,纷纷躲避。统治者经常弃城而逃,躲进草丛里。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孙策的军队所到之处,军士们都严格执行命令,不敢劫掠百姓,包括鸡犬蔬菜。结果,人民非常高兴,竞相用牛和酒奖励军队。孙策传令各郡将士:“刘_、乡民,凡降者,不可问;如果你愿意参军,你可以参军,并且给你的家人免税。如果你不想参军,你永远不会被强迫。文告发表后,追随者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招募了2万多名士兵和1000多匹马。在袁术寿春,得知孙策大胜,上表请孙策为建口将军。从此,孙策的名字在江东成了威震一方。不久,刘友放弃丹徒西逃,孙策东进攻占吴郡。

第六,他善于保护妻子和孩子。死时召孙权,封之,曰:‘举江东之众,下决心与天下争。你不如我。如果我能尽全力保护江东,我不如大清。张等大臣朝臣都希望孙策把兵权交给三弟孙毅,因为孙毅有长兄孙策,但没想到,孙策让二弟孙权继承。这大概是孙策的深谋远虑,因为孙权善于起死回生,怕对子孙不利。孙策的妻子大乔是个美丽的女人,有一个年幼的儿子。为了拯救孤儿寡母,这是孙策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

孙策是谁孙策怎么死的孙策生平简介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孙策是谁?孙策,听着名字是不是耳熟,可别把他当做公孙策啊。

公孙策可是宋朝时期包拯身边的人,可是这个孙策,那就不简单了。他是三国时期的英雄认为,弟弟是吴国国主孙权。想想,他们老孙家,是不是总是出将才呢!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

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的性格

一、礼贤下士——孙策平定江东之后,以对待师长之礼对待张昭。文武之事,都由张昭打理。张昭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信中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他,对他大加赞美。张昭感到进退两难。孙策知道后,却非常高兴。

二、知人善任,化敌为友——祖郎曾袭击孙策,差点使其丧命。后又挑动山越,共图孙策。孙策擒祖郎后重用。名将太史慈当年曾在神亭岭与孙策搏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后来,被孙策擒获。孙策亲自为他松绑,希望与他共创大业。

三、抚视孤寡,不欺弱者——魏腾为人刚正不阿,经常违背了孙策的意旨,孙策因为以前的积怨,找了个由头执意要杀掉他。当吴太夫人进行劝谏后,孙策顿悟,马上放了魏腾并对其礼遇有加。

四、性情急躁、嫉恶如仇、勇而少谋、固执而不听意见。

孙策怎么死的

据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记载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若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我没有看到上面说是中毒箭伤亡这话,按照三国志所记载,其实就是被人行刺,这行刺的起因就是不小心撞上的,并没有说所谓的毒箭。还有,孙策死时没有说什么被郭嘉激怒暴毙,而再死前还留了段颇长的遗嘱,交代好后事再死的。

至于于吉这人,你就把他当作东汉末年的一个邪教***好了,人家似乎是用什么仙数治好了一些人的病,但是谁知道那些人是不是托呢。孙策在统治期间是对内有过整治,可能就对于吉进行过肃清,总之到孙权手上,已经没有什么于吉在世了。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北方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南方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占据了江东。这就是由孙策、孙权两兄弟打下的东吴江山。

兄弟俩的父亲孙坚原来是袁术的部下,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大军。父亲死后,孙策便带着一路人马,投奔了袁术。

袁术虽然非常欣赏孙策银湖网被金融照妖镜曝光这位少年英雄,但他对孙策存有戒心,一直没有加以重用。时间一长,孙策便感觉到了,虽然嘴上不说,但心底却很明白。

恰在这时,扬州刺史刘繇把孙策的舅舅、丹阳太守吴景赶跑了,还在长江边上屯下了重兵。孙策觉得机会来了,主动向袁术请求让他带兵到江东讨伐刘繇。袁术考虑到这样可以借孙策之手解除刘繇的威胁,甚至可以让孙策、刘繇拼个鱼死网破,自己可以坐收其利。想到这儿,袁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并且拨了一千人马给他。

孙策带着这班人马向南挺进,一路上他不断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到达历阳时,队伍已经壮大到了五六千人,和舅舅吴景的队伍胜利会师。同时,孙策小时候的好朋友、足智多谋的周瑜也带着人马前来会合。

孙策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江边,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停靠在江边的船只才几十条,这对庞大的队伍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大大影响前进的速度。

孙策双眉紧锁,不停地在江边踱步。忽然,那一丛丛在风中摇曳的芦苇跃入了他的眼中。他紧锁的眉头展开了,大声命令侍从:所有士兵即刻奔赴江边,砍伐芦苇,扎筏渡江!一声令下,数千士兵齐心协力,很快就扎了许多筏子,江面上出现了千筏竞渡的壮观场面。

孙策的队伍一举冲上江东岸,攻占了牛渚,夺得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接着又用装死的办法诱使刘繇的部下笮融开门出城,伏兵突然杀出,直杀得笮融人仰马翻,连夜逃窜。孙策乘胜进攻,没多久就打到了曲阿,龟缩城中的刘繇被孙策势如破竹的气势吓得弃城而逃。

进城后,孙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依然保持着严明的军纪,并且优待俘虏,因此深受百姓拥护,仅仅十几天的功夫,就得到了兵卒两万多人,战马一千多匹。孙策的名字一时间威震江东。

不久,孙策又带兵攻下了会稽、东冶等地,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并且借口袁术有称帝的企图,与他断绝了关系,打算继续向北挺进。

但是,在这关头,意外的事情出现了。一天,孙策上山打猎,预先埋伏着的几个刺客突施冷箭,孙策中箭跌下马来,身受重伤。

虽然医生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孙策的伤势依旧一天比一天严重。孙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找来了长史张昭,将弟弟孙权托付给他,嘱咐他好好辅佐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守住基业。又把孙权叫到床边,将象征着权力的印信交给他,叮嘱孙权一定要知人善任,挑起稳定江东的重担。说完,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告别了人世。

这时,孙权还不满二十岁,失去兄长的悲痛几乎压垮了他,他泪流成河,悲痛万分。张昭竭力劝慰,请他克服悲伤,挑起兄长留下的重任,同时又火速通知周瑜,让他借奔丧之机,回来共同辅佐孙权。

孙权刚刚披上统帅战袍时,尽管统治着江东六郡,但政权并没有完全稳定,而且孙策刚死,许多将士担心孙权年轻没办法保住江东,因此人心涣散,甚至有的人想投靠新主子。在这危难之际,幸亏张昭和周瑜两人齐心协力,说服了大家,这才使政权稳固了下来。

庐江太守李术不仅不肯听从孙权的指挥,而且还收留了一些叛将,这使得孙权十分恼火,命令李术立刻交出叛将。李术却嚣张地说:如果你确实有德有才,那么大家都会听你的;反之,大家就会离你而去。所以,我是不会把他们交给你的。

李术明目张胆的反叛,促使孙权下决心除掉李术,为此,他做了周密的谋划。他预料到李术一旦受到攻击,一定会向曹操求援,于是,先下手为强,写了一封信给曹操,信中说李术这个人生性残暴,不讲信用,并且还提到了李术从前杀掉曹操的扬州刺史的往事,以此来引起曹操对李术的愤恨;如果他发兵讨伐李术,希望曹操千万不要听信李术的狡辩。这封信一方面堵住了李术的退路,另一方面又堵住了曹操出兵的借口,称得上是一箭双雕。

安排好以后,孙权就发兵攻打李术,不出孙权所料,李术果然向曹操讨救兵,曹操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出手相助。李术打不过孙权,被杀身亡。

孙权平定了内乱,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同时,他大力招揽人才,采纳鲁肃先立足江东、再占领荆州、最后夺取天下的战略步骤的建议,使他在江东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发展。

孙策和大乔是一对佳偶,孙策少年英才,风流倜傥,更是年纪轻轻就建立了江东霸业。而世人对大乔也是极尽溢美之词,人称大乔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更是知书达礼,精通音律,习晓诗文,妇德女红更是名噪一时。所以,孙策大乔确实是金童玉女,一对璧人,但令人惋惜的是,孙策大乔成婚后没几年,孙策就狩猎遇袭,含恨而终。

  孙策死后,史书就很少再有对大乔和其子女的记载,只是简单介绍了孙策的儿子被封为吴侯,后来又改封上虞候,孙策的孙子孙奉最后被孙权的儿子孙皓所杀,根据这些记载和后世史学评论可以推测出,孙策死后,孙权及其儿子并没有厚待大乔母子,甚至对于孙策的血脉非常忌惮,直至赶尽杀绝,这也为孙策和大乔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悲剧的色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515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