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银元真假?

怎样鉴别银元真假?,第1张

其实上面的回答差不多,我基本补充两下家庭辨别方法。

1,火烧:可以用防风打火机或者酒精灯,纯银烧不变色,如果外表氧化会恢复银本色,假的或者不纯的变黑,比如白铜和925。

2,看标:真的一般会有钢印字母加数字,或者足银加数字,比如s999/足银999,数字是纯度。假的没有或者不是s或者足银开头。

3,氧化:银子很容易氧化佩戴久了会变黄变黑变红,假的不会,可以用84消毒液擦拭,变黑的为银,不变色为假,如果是镀银可以先用砂纸打磨。

4,听声:纯银首饰饰品掷地有声,无弹力,声响为

“卟哒卟哒”。成色越低,声音越低,且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

5,重量:应为银密度大假的比真的轻,同重量的体积大为假,同体积重量轻为假。具体可以放水里查密度自己计算。

6,看痕迹:用在白纸或者白墙上画,留下铅笔痕一样的为真。

7,至于看颜色,测硬度难度较大,不推荐,建议正规渠道购买。以上方法可以在家多试试结合使用。最好符合2个条件以上。

第一步:听声音。

就是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用一个指尖向上轻轻顶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这枚银元的边缘部位,发出的声音清脆、柔和,是真银元。如声音发尖而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很多的低成分假银元。如声音低而嘶哑,周边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一般假银元的声音多半尖短而低闷。

第二步:看外形。

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痕迹及是否私版银元等不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假银元的直径比真银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第三步:验边齿。

由于真银元是机制版,其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假银元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头”边齿的两条粗齿里有一条细齿,而假的细齿则模糊不清。

第四步:称重量。

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8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银元,就是假银元。

首先是声音辨别法,古钱币年代越久远,其内所含的锡、铅等杂质流失越多,声音听起来也就越沉闷。相反,年代越近的,声音听起来越清脆。

其次是观察铜色法,一般古币的材质有青铜、红铜、黄铜、白铜等之分,青铜币易断裂,黄铜币不易断裂磨损,白铜多为样币用材。明代以前钱币大多由青铜铸成,没有黄铜币,如果发现明代以前的黄铜钱币,要多加小心。

第三是沸水烧煮法,古币上往往附着红绿锈或传世的黑色锈,真钱锈是过长时间自然氧化而形成的,附着力比较强。而伪造的假锈经沸水烧煮容易脱落。

第四是钢针测试法,古钱币的锈比较坚硬,把缝衣服用的钢针尖向下竖直下压,放手后,钢针会立刻倒下。伪品的锈往往是真锈加入粘合剂之类的东西涂抹而成,有一定的弹性,钢针就不易倒下。

风格断定法。每个朝代铸造钱币都有自己的风格,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鉴别古钱币是否属于伪造币。还有一种比较版别法,早期古钱币都是由手工铸造的,即使用来铸钱的母钱也是由手工雕刻而成的,所以各枚钱币之间多少会有一些差别。如果发现一批钱币,它们的版别一模一样,甚至局部的缺陷也丝毫不差,就应该怀疑有作伪的可能了。

2、形制特征辨伪

古钱币的外形厚薄、大小尺寸规格,制作粗精优劣,各形成其不同的形制特征,为鉴定钱币的真伪提供了依据。如汉代以前的圆钱为平背,汉以后至明代的古钱多数面深背浅。但西汉三铢为平背。北周三品(布泉、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太货六铢、天策府宝、部分宋徽宗的钱、金朝的钱、大元通宝(巴文)、崇祯与天启、咸丰大钱等,一般正背两面均深。六朝五铢钱比两汉五铢钱面背均浅,文字笔划较细,轮廓不正者居多,钱形较小。元代钱除至正通宝较精美外,其余轮廓均较浅,钱肉漫接;至正权钞背面错范者多,造成文字和轮廓都倾斜一边,背文笔划较繁,含糊不清者居多。天启(徐)、天定、天佑、大义、龙凤铸工精美,但钱背不精;五者相比,又以大义略差,故有“精天定,滥大义”之称。陈文帝五铢“朱”圆折。高出“金”字旁,外廓略宽,“五”字对顶成上下两等腰三角形。中国古钱以王莽、宋徽宗、金章宗、北周铸造的钱最精美,前三者俗称“三绝”。王莽出的“一刀平五千”,“一刀”二字是镶嵌上去的金质,与钱肉平,不突出,不内陷。泰和重宝折十篆书钱,其钱肉平整细腻,无砂眼,内外廓对称,粗细均匀,文字深峻,笔划之间无粘连,字缝内、内外廓与钱肉的转角处无杂物,泰和二字与内外廓既靠近,又不粘连,而且文字、内外廓凸出部分均倒圆角。以辽钱、大历、建中、会昌开元、天福元宝、太平百钱、元代钱(除至正外)等品质最低劣,大多数面背内外廓迷漫不对称,流铜、砂眼比比皆是。而且天福元宝,太平百钱大小不一,轻薄简陋。中国古钱最轻薄者,要以六朝的孝建、永光、景和为最,俗称“能浮于水”,直径一般在1.5~1.7厘米之间,钱小穿大,钱文笔划细小。凉造新泉文字瘦小端正,笔划间常有流铜,钱文不甚清晰。龙鳯通宝有大样、小样两种版,文字略有肥瘦之分,大样较少见,小样的“鳯”字内“乌”字下部有断足点,犹如防伪暗记。……

经钱币专家鉴定,在我国曾先后出现过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钱币,有的还上了图谱。现例举如下:天策府宝背有文字的铁钱与铅钱、“齐之化”三字刀、齐九字刀、宝字布、宁字布,汉代的“五凤”,唐代的“证圣”、“大足”、“宝历”,五代的“凤历”、“广顺”。这些钱币均属伪造。

其它方法辨伪

除采用以上几种主要方法辩伪外,还可以闻其气、舔其味、听其声、衡其重等等。这些辨伪方法对古铜币来说,一般很有局限性,而且有的难以判定准确。在此也作一简单介绍。

(1)用鼻嗅其气味。此法只对有气味的涂料才有效。如用松香制作粘合剂的涂料作成的伪锈可以嗅出松香味来。一些无味的伪锈直接嗅不出气味来。只有用火焚烧伪锈后,才能嗅出气味来.前面已经谈到了。

(2)用舌舔其味。此法只能对部分有异味的伪锈才能舔出来。如用盐卤溶液浸泡过的伪钱币呈咸昧。而且真锈、伪锈均有微毒,用舌舔不卫生,不宜采用。

(3)用耳闻其声。

用钱币往台板、玻璃板、硬地板上抛掷,闻其声,别其材质和传声性能。此法往往不甚准确:钱币的大小轻薄不同,锈蚀程度不同,钱体有无损伤等等,都影响钱币的传声性能,难以判定准而且用此法有损钱币品相。在前面“材质、金属原色、声音辨伪”中已经提到,不宜采用。

(4)衡其重。

古钱币配料不准确,形制大小有差异,锈蚀磨损程度不同,同一品种规格的钱币其重量也有差异。就算与真钱比存在重量差异,也有可能是以前未见过的异品钱,也很难肯定是伪钱。因此,对古铜币的鉴别真伪,测其重量差异,难以判断准确。

银元真假的鉴别方法如下:

一、颜色:

银元的银色是特定的,造假者不知道银元中微量元素的计量,所以就会有一些用力过猛的情况,有些银元银色会有些发黄发青等,这些“用力过猛”的银元可以直接判断出真假,比较简单。

二、包浆:

老银元的包浆比较温润,包浆的过渡层次感比较强,仿品则没有这些特征,仿品因为是用化学追求速度所制作出来的,会有火气大、无层次感的缺点。

三、压力:

仿品的模具都是扫描真银元之后火花开模,但是真币是半人工刀具精细雕刻而来,所以假币看起来有点“假”,也就是说的有点虚浮,也有压力不足的叫法,一般遇到这种,可以看银元的龙鳞、龙牙、字口等细节。

四、边齿:

边齿是银元里面最难仿造的一个细节了,银元正面的字体图像只要形状一样就行了,但是边齿却是最难仿造的。一些银元边齿有典型特征,如槽两头直通、无毛刺等;而假币边齿往往老味不足,要么生硬、要么火气比较大。这也是比较容易分辨的一点。

五、声音:

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就是真品,反之则是仿品。

六、重量:

一般真银元流通时间长短,磨损程度都会有差异。但同一品种、版本的银元,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

分辨银元真假的5种方法:

1、听音法

用两枚银元相互敲击,听其声音。真银元:声音“平”柔和而音长,音频时间间隔可达4秒钟左右;假银元:声音“尖”,虽响,但尖而带轻,音从尖高到低落,音声过短,音频落差较大。

2、掂量法

用中指掂其币的重量,感觉是否轻飘。如内夹铜、铅、锌、锡等假银元,在重量上有一定的感觉。

3、秤量法

看其重量是否与真币的重量相符,一般假银元在重量上差别较大。

4、视形法

用肉眼仔细察看银元的老包浆颜色、花纹、图案、大小、厚薄、暗记、轮齿是否正常。假银元一般图案泛肿、重量轻重不一、银本色带青灰或暗淡无光(其成分含铜、铅、锌、锡)、花纹不甚凸出或者模糊不清、边缘粗糙、轮齿采用手工锉边。

5、考证法

(1)首先对收藏喜爱的银元,有必要了解此银元的铸造时间、发放数量、工艺图案、重量及历史背景等知识

(2)切记盲目收藏,对自己喜爱的银元,必须多花时间查阅此币的相关信息资料

(3)也可以利用高科技和化学药物等手段,对持币各种元素进行分析比对。

参考资料:

-银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28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