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七宝中的砗磲

什么是佛教七宝中的砗磲,第1张

金线砗磲

黄金砗磲

紫砗磲

血砗磲

冰种砗磲

哑光砗磲手链

砗磲的解释 [tridacna] 印度洋和太平洋 珊瑚 礁上的一种蛤,有时重250千克以上,肉可食 详细解释 (1)次于玉的美石。 《广雅·释地》 :“蜀石、碝、玫、砗磲……石之次玉。” (2)软体 动物 , 栖息 热带海洋中。肉可食用。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长可达一米,可制 器皿 及 装饰 品。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砗磲》 :“ 南海 有蚌属曰砗磲,形如大蚶,盈三尺许,亦有盈一尺以下者,惟其大者为贵。” (3)指其介壳。古称七宝 之一 。 唐 苏鹗 《苏氏演义》 卷下:“ 魏武帝 以 玛瑙 石为马勒,砗磲为酒椀。”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 :“嵌珊瑚砗磲玛瑙,光射月轮孤。” 清 朱彝尊 《赠许容》 诗:“吾生 好奇 颇嗜此,砗磲犀象罗笥中。” 《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 第五八回:“这洋枪队过完之后,还有一个押队官,戴着砗磲顶子,骑着马。” (4)特指酒杯。 明 屠隆 《彩毫记·展武 相逢 》 :“斩 头颅 报怨都城,把砗磲使酒侯家。” 词语分解 砗的解释 砗 (砗) ē 〔砗磲〕软体动物,比蛤蜊大,有的长达一米, 生活 在热带海中,介壳略呈三角形,可做器物和装饰品,肉可食。亦作“车渠”。 (砗) 部首 :石; 磲的解释 磲 ú 〔砗磲〕见“ 砗”。 部首:石。

应该是动物

砗磲(chēqú)

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动物的统称。

共有2属6种,砗磲属(Tridacna)5种,砗蚝属(Hippopus)1种。

1、库氏砗磲(Tridacna gigas)又名大砗磲

2、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

3、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

4、无鳞砗磲(Tridacna derasa)

5、长砗磲(Tridacna maxima)

6、砗蚝(H.hippopus)直径一般也有05米

分布区域: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别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低潮区附近的珊瑚礁间或较浅的礁内较多。我国的海南省和南海诸岛也有分布。贝壳略呈三角形,壳顶弯曲,壳缘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数条像被车轮辗压过的深沟道。外套膜大,颜色鲜艳。砗磲常与大量虫黄藻(Zooxanthellae)共生。这种单胞藻可在砗磲体内循环,并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砗磲丰富的营养。砗磲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叫玻璃体的结构,能聚合光线,可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这种蛤藻的特殊关系,称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游生物。砗磲肉可食,大贝壳可用作贮水器或贝雕原料。有的砗磲还能产生珍珠。小型贝壳可烧制石灰或供观赏。目前,有的国家已对鳞砗磲和无鳞砗磲进行人工养殖并获成功。

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它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砗磲的贝壳可以做各种用具,肉可以吃。

砗磲是深海贝类之最大者,长径达1m左右,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

在当今佛教界流行的宝石种类中,可作为驱邪避凶的宝石应首推“佛教七宝”。何谓“佛教七宝”?据般若波罗多蜜心经记载,此七种宝物为“砗磲、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据《妙法莲花经·普门品》:“为求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在这七种宝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宝石为砗磲,因为它来自印度洋或西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壳造山运动浮出海面而鲜为人知,因此,它的产量极少而显得非常珍贵。

另据《广雅·释地》,石之次玉者为“砗磲”。或以为仅是据砗磲壳得名而已,与砗磲动物本身并无联系。

砗磲的历史�

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锁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m。壳内白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车轮沟渠的图案,因此而得名为砗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较厚的贝壳做成圆珠,把它当作砗磲记者。可见砗磲在古代深受人们的喜爱。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记载,使用砗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门当中,高僧用它当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饰中,它是六品官员的顶珠,可见它的价值不凡。目前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颗天然海洋贝珠 (真主之珠)重6350贝克,就是砗磲所产。�

砗磲的基本特性�

从宝石学的观点来看,具有美丽珍珠光泽而颜色洁白、有晕彩且质地细腻的贝壳才可作为宝石,而砗磲贝却是所有贝类制品中最漂亮的。�

它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或珍珠类似,特性如下:�

1化学成分砗磲含碳酸钙为8665%~9257%,壳角蛋白为522%~1121%,水为069%~097%。另外含微量元素和10多种氨基酸;

2构造其矿物以文石为主,与珍珠一样具有特征的层状构造,外壳光洁明亮,在阳光下能出现七彩虹光;

3颜色有白色、牙白色与棕**相间两个品种,但以牙白与棕黄相间呈太极形的品种为上品。以耀眼的金丝亮丝和绿色肠管为其特色;�

4光泽珍珠光泽;�

5硬度一般为25~3,牙白与棕黄相间的品种可达4;�

6密度270g/cm3。

砗磲的用途�

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许多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师父们常以27颗以上至108颗的念珠作为配戴及念之用。�

在中医药中,砗磲贝的尾端曾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磨或粉末常为喜爱之物。�

药用价值

性味①《海药本草》:"大寒,无毒。" ②《纲目》:"甘咸,大寒,无毒。"

功用主治《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有些精致的勺子流光溢彩,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的勺布由砗磲组成,勺柄由夜光熔炉制成,这两种都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数量如此巨大的一批货物,负责人或将面临牢底坐穿的风险。此消息一出,不少网友称在沿海城市经常能够看见这种勺子的身影,且还有不少店主直接表明是由砗磲制成。无论真实与否,大家看到此般勺子和工艺品,千万不要因为被精致的外表折服,擦亮眼睛,亦或者不要买,否则到时的麻烦可不止喝一壶茶那么简单了。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大家都不甚了解的砗磲和夜光熔炉袜,避免以后吃到哑巴亏。

这夜光熔炉顾名思义就是能在黝黑的环境中天然发光的熔炉,外形象螺,但色彩鲜艳,贝壳表面都为暗绿色,体型较大,四圆形,是熔螺壳中最大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台湾南部、海南西沙群岛等,是一种热带性物种。因为出色的外观,是很多工艺品收藏家的首选植物。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曾展出两只夜光蝾炉,除作为收藏品,熔炉还制成罗店,制成各式人物、花鸟、树木的形状。夜光熔炉的艺术性极高,导致成为偷猎者近几十年的主要目标,其数量也大幅下滑,目前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

另一位主人公砗磲的来头也不小,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蕾,也被称之为贝王。外壳有一道道沟槽,如同古代车辙一般而得名。外壳厚重,平平无奇,但其内有乾坤。砗磲的内壳色彩缤纷,画卷上少见的孔雀蓝、棕绿、棕红等颜色都可以在此攻读,还有各式的花纹,说去化石还有可能化石玉成品色泽光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很好的在此体现,观赏性极高。如此美丽的砗磲夜光熔炉,是否很想将其收入囊中呢?

万万不可,砗磲和夜光熔炉都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体型尤为硕大的酷氏砗磲还是一级保护动物,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采挖、捕捞、杀害加工车区等活动,如若有违法行为,必将面临法律的惩罚,没收货物,罚款,情节严重者将受到刑法的严惩在韩国某综艺中,在泰国拍摄期间,因为不时车取的珍惜性,将其捕捞后使用,而后遭到泰国观众投诉,韩国节目组发表道歉声明并删除涉事视频,但此韩国女演员仍被泰国判定有罪,按照泰国的相关法律,或将受到坐牢处罚并处以罚金。在我国和泰国对车局偷猎者如此之重的刑罚下,日本却吃车局津津有味,这是怎么一回事?

主要是因为日本拥有着丰富的砗磲数量,在他们国家,砗磲只是一种再寻常不过的刺身,只需要花上一两千块就能好好的品尝砗磲的味道,但是只要吃过的人都表示砗磲的肉质并不美味。目前在市面上依旧流传着砗磲和夜光熔炉制成的工艺品,为了这些工艺品带来的巨大价值,不少偷猎者依旧铤而走险,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只有我们抵制砗磲和夜光熔炉的工艺品,他们才有一线生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529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