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垄断

第十五章 垄断,第1张

当你购买一台电脑的时候安装的操作系统很可能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微软公司可以说基本垄断了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特别是在办公领域。本章要研究垄断企业的生产决策和垄断造成的影响以及一些解决方法。

1、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通常产生垄断的行业是因为有进入壁垒,而产生壁垒有三个原因:生产资源垄断、政府授予的垄断、自然垄断。

生产资源垄断:很少的企业是因为垄断了一些生产的关键资源而造成的。比如debeer钻石公司垄断了全球钻石产量的80%。比如茅台垄断了酿造茅台酒需要的环境。

政府授予的垄断:常见的政府授予垄断的例子是专利和版权。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授予企业排他性的销售其产品的权利,比如专利。一般是20年。在20年后允许其他企业开始生产相同的产品。为了鼓励作者写出更好的作品,使用版权保护作者,在不经过作者同意的情况下不得销售其作品。现实中,政府授予的垄断是最常见的。

自然垄断:当一个行业只有一个企业经营时成本才能降到最低的话,这样的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行业。比如一个城市的供水公司,供水需要铺设管网,投入的固定资本是很大的,只有足够的消费者才能将其成本降低。自然垄断的行业不怕竞争者进入,因为进入者知道市场的减小会造成成本的上升,不利于长期经营。

2、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因为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供给该物品,所以垄断者可以提供任何想提供的产量。答案取决于什么产量是利润最大化的。在分析这个问题前,我们要知道垄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不一样的,在完全竞争市场里,企业的产量不会改变价格,所以企业面临一条完全有弹性的需求曲线。而垄断企业是产品的唯一供应者,如果垄断的价格高,买的人也就少,价格低,买的人就多,所以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

我们再看边际收益,因为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多购买一单位的物品的收益增加并不等于价格,因为垄断者想要增加产量就必须降低价格,所以边际收益是低于价格的,边际收益曲线也就位于需求曲线的下方。

我们再看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关系,如果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企业就会增加生产量,反之则减少产量。最终会停留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候的产量。这个产量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我们根据垄断者的产量结合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垄断者的定价了。通过对比发现,垄断者的定价会高于边际成本。也高于平均总成本。价格减去平均总成本乘以数量的面积就是垄断者的利润。

3、垄断的福利代价

前面我们看到垄断者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上生产。这时候的价格是高于边际成本的。竞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市场可以有效的配置资源使得双方的福利最优化。但在垄断市场上我们发现,垄断的产量是小于有效率的市场均衡量的。市场均衡量是需求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位置。所以垄断减小了市场的规模,带来了无谓损失。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一部分客户的支付意愿是高于边际成本的,但是小于垄断价格,从而离开了市场。

这时候由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和税收类似。区别是垄断者得到了税收而不是政府。

4、价格歧视

通过对不同的客户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方法叫价格歧视。假设一个出版商对市场进行调研后发现作者的崇拜者有10万人,支付意愿是30元。普通读者有40万人,支付意愿是5元。出版商应该定什么价格呢,正常来说应该定30元,这样可以得到300万元。但是有40万人离开了市场没有买这本书,这就是垄断造成的无谓损失。假设崇拜者和普通读者生活在不同的国家,这时候可以对不同的读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来提高收入,具体就是对崇拜者定价30元,对普通读者定价5元。最终出版商将得到500万元,这远远高于300万元。

通过价格歧视的例子我们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价格歧视是一种利润最大化的理性决策。企业需要区分不同人的支付意愿,并且这些不同的人之间不能进行套利,套利是说在一个市场低价买入后再到另一个市场高价卖出。最有意思的结论是价格歧视可以消除无谓损失。

如果企业可以做到完全的价格歧视,那么消费者的剩余为0,生产者得到所有的剩余。社会的福利也被最大化了。

施行价格歧视的关键是识别支付意愿,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年龄、地区、购买习惯等大数据进行识别。

5、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由于垄断会产生无谓损失,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政策进行优化,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主要有:反垄断法,管制企业的行为,公有化和不作为。

反垄断法:法律允许政府对某些市场较大的私人企业的合并进行禁止,否则这将大大削弱竞争。法律也允许政府对市场较大的企业进行分拆,促进竞争。法律还允许政府禁止一些暗地下沟通以减少竞争的做法。

管制企业的行为:也就是自然垄断企业的价格。比如自来水公司的水价肯定是要限制的。有的人可能说应该将价格定在与边际成本一样的位置上,但是这样做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因为自然垄断行业的固定成本投入较大,平均总成本曲线总是往下下降,所以边际成本肯定是位于平均总成本位置之下的,如果将价格等于边际成本,那么企业就是亏损的。长期将退出行业。政府也许可以进行补贴,但是补贴需要筹集税收,而税收本身也会造成无谓损失。或者可以将价格定在平均总成本上,但这样做同样高于边际成本, 有一定的无谓损失。另一个问题是跟随成本定价的制度对企业来说没有动力去削减成本。因为价格跟随成本浮动,所以企业没有创新的动力。更有可能的做法是定价在平均总成本曲线上,允许一定的利润空间存在。

公有化:一些政府会自己经营自然垄断行业。这就没有亏损退出的说法。但是因为政府负责人往往对降低成本没有激励机制,甚至有些政治利益团体还会阻止成本的降低,最终还是需要顾客和纳税人买单。

不作为:如果政策上本身存在不清晰,没有有效办法的情况时。针对模糊的无谓损失,不作为是更好的选择。

综上,垄断者生产的规模小于社会有效率的规模,并且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这样引起了无谓损失。一种方法是企业实施价格歧视来减少或增加无谓损失(取决于对支付意愿的识别是否正确),另一种是政府的公共政策,常见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有反垄断法、管制价格、政府经营自然垄断行业和不作为。现实生活中垄断的例子是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程度。但是有很大的垄断势力的公司则很少,大多数都是一个程度问题,所以认为大多数企业是在竞争市场上经营即使不完全正确,也不至于太离谱。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钻石产量确实很少,但是远远没有人们想的少。钻石是戴比尔公司垄断的,这个垄断整个体系及价格已经形成且很难打破。钻石虽说是天然的石头,但是开采的成本很高,所以钻石的价格高是有道理的。

但是钻石虽高,但也没有像实体店里那么高!实体店买珠宝完全是买的是品牌溢价,不是钻石本身。钻石行业里戴比尔公司根据每年的毛石开采量来定的批发价格叫国际报价单。这个国际报价单只有会员单位有权花钱买。实体店的钻石价格都是在国际报价单上涨30%-50%不等。而像我这样一手厂家销售,通常是国际报价单批发价格,甚至还有折扣。因此在实体店买的5万的钻石,回收只有2万,并不是钻石是炒作的,而是你买的钻石太贵了!

形成垄断的条件是进入限制,即其他企业无法进入该行业,二是没有相近替代品。如果没有第一个条件就不能成为垄断,但没有第二个条件,垄断只是一种无保障的垄断。垄断地位随时可以被替代品打破。钻石的替代品是宝石,作为装饰品,钻石与宝石有相当大的替代性。如果宝石可以替代钻石,德比尔斯的垄断地位就被打破了。

  那么,宝石能否代替钻石呢这就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消费者认为,钻石和宝石作为装饰品是相同的,钻石和宝石就可以相互代替,这时,德比尔斯公司的垄断地位就不存在了。在装饰品市场上,德比尔斯公司只是一个寡头,要与其他经营宝石的公司进行竞争。如果消费者认为,钻石和宝石不能互相替代,德比尔斯公司就可以保持其垄断地位,无保障的垄断就能成为有保障的垄断。

  影响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因素正是广告。消费者容易受广告的影响形成自己的偏好。无论广告说的是对还是不对,狂轰乱炸、持之以恒的广告还是能左右消费者的偏好的。德比尔斯公司做广告的目的正是让消费者认识到,宝石不能代替钻石。因为只有钻石才有“永恒”的含义,人们都追求婚姻的完满,始终只有送钻戒才吉祥。如果消费者接受了的这种宣传,宝石不能替代钻石,德比尔斯公司的垄断就有保障了。

  从现实情况来看,德比尔斯公司的这个广告是成功的,因为它在展销会上对自己的钻石实行一口价,不许讨价还价。这显然是垄断者的作派。

  附加:你是广西的吧?

最著名的国际卡特尔就是“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还有就是德比尔斯公司(钻石公司)。

洛克菲勒石油公司是托拉斯的作俑者。

东方辛迪加(国际财团)是辛迪加

比较有名的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都是康采恩集团也被称为财阀。

美国的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就是混合联合公司。

本人见识有限,只能帮这么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809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