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的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的读后感,第1张

        这一周,我利用课余时间再次读于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共有四辑,第一辑写的是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写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第三辑写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第四辑是关于作文教学。每一辑,既有于老师的经验之谈,又有典型的事例叙述,让我如临其课堂之境,聆听于老师的语文教学真谛,受益匪浅,对照自己的教学也有许多反思。

       于老师自1962年从事小语教育工作,四十多年,一生坚持做教育事业,他无怨无悔。他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甚至是“痴迷”。只有这种精神,才会对教学有无限的热忱,才会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才会用心创设课堂艺术,想点子,找办法,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滋有味的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有滋有味地教学,才能让学生细细地品味,给学生留下无穷的回味。回忆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年轻时,心态浮躁,不能潜下心学习,更不知道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把教学当作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为了晋升职称而教学,有很强的功利心。所以在教学时,或精进,或懈怠,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遇到不顺心意时,常常抱怨,哪有心情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呢呢?于老师说,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语文书里的人文性,我确实非常赞同。

        于老师说,教学时,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于老师说,对学生要有情,要善待学生。在于老师从事教育的四十多年里,他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忘记曾经是个孩子。在他的课堂上看不见师生之间的代沟,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师面对一群稚气顽皮的孩童,他总是和颜悦色,言辞幽默,谈笑风生,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学生没有紧张感,没有恐惧感,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表达,才会碰撞更多思维的火花,体验到学有所得的快乐,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于老师善待学生,还体现在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用成绩的枷锁来捆绑学生的特长发展。对待淘气好玩的学生,他能蹲下来,对待学困生,他能“手把手””教,“抱着走一段”。而我我总是抱怨和学生的年龄差太大,代沟太深,来搪塞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备课时,往往是目中无学生,只备教材,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只希望学生配合我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强拖硬拉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缺乏情趣,缺少柳暗花明的思索体验,时间一久,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当下学生产生的厌学情绪,除了学生的自身因素之外,我们当老师更要反省。

          于老师崇尚“微笑教学”,也有人评价于老师的教学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他给学生的名片是“微笑”和“负责”,有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宽容,也有对学生的严格、认真、耐心。看于老师的视频课堂,他总是走下讲台,面带微笑,循循善诱。可我上课时,总放不下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只能让学生唯师是从,要么面无表情,要么声色俱厉。这就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心灵之门关闭,再多的语言也是苍白无力。微笑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是硬装的。微笑需要什么来支撑?于老师说:“微笑是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确实如此,学识丰厚,谈吐幽默,才能让学生敬佩喜欢,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成绩的提高也在情理之中。

           衡量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高低,主要看读和写。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才是语文学习的规律。于老师就非常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 于老师擅长朗读,于老师的朗读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备课时,总是反复地朗读课文,读到“其言皆出吾心”“其意皆出吾心”为止。他不仅仅是自己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而且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节奏语气,轻重缓急,让学生多次练习,读得流畅,读出韵味,读出情感。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把静止的文字转化成的画面,在朗读中理解词句,在朗读中体验情感,陶冶情操。于老师认为。靠读书长大的孩子,生命有“根”,有“根”的孩子才可能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可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语文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大概都是做题吧。这是违背的语文教学的“常”,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现在好多学生学了多年的语文,读书不成句,写作不成文。

         于老师也多次谈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把写字和做人联系在一起。字有横撇竖捺多种笔画,书写时一笔一画都有章法。练字能让人心静,精力集中,也能让人做事认真,有条理,还能培养意志和审美情趣。学写字,就是学做人。“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学校总见到这样的标语,可是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不正确,书写的汉字不规范,更谈不上美观。课程表上的书法课,很多是形同虚设,因为学生似乎有做不完的试卷和作业,哪里有时间练字呢?汉字是神圣的,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符号。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点一画成文章,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当我们捧起厚重的古代典籍,吟诵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追溯一个个汉字渊源,都会让我们充满敬意,感叹我们汉字的伟大。古人教诲“字如其人”“做字先做人”“字不正,心先病”“敬字惜纸”,让我们懂得要专心致志,端正书写。

             关于作文教学这一辑,更能看到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多么用心。对于作文教学,很多老师感到头痛,并且不得要领。写作课上,写下作文题让学生书写。有些命题,完全照抄一些资料上的题目,不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很多学生的作文件也是胡编乱造,假大空,作文课就成了一种形式,更谈不上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于老师的作文教学,给了我很多启示。首先,于老师热爱写作,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一盆花,电动玩具狗,垃圾箱里的一块面包,他都拿到教室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这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皆语文。在命题上,他都要深思熟虑,特别是指导写人的时候,《我这个人》,在题目前,加不不同的叹词,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于老师还不断地写“下水文”,以儿童的口吻,写得浅显易懂,富有情趣。让学生所写与自己的文章加以对比,不用过多语言评判,学生就能心领神会。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修辞,他都放大点评赞叹,让学生产生对写作的兴趣。

           读完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素养,有宽容博爱的胸怀,有对教育的热爱,有对学习的终身追求,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有提笔成文的能力,,,,,这都是我应该努力去做的。虽然已渐至半百,更要积极努力。

作为来自体操之乡的仙桃人,廖辉打小的梦想也是当个体操运动员。

1994年,廖辉7岁,仙桃体校招生,家人带着廖辉去试试,考虑到7岁可能有点偏大,家人给廖辉报的年龄是5岁,哪晓得教练很干脆地回复,5岁,太大了!

廖辉从体操室出来,遇到一个教练一直盯着他,要他第二天就去体校训练。

廖家人满以为廖辉从此开始学体操了,都很高兴。哪晓得练了2个多月,廖家人才搞清楚,挑他不是练体操,而是练举重

一听说举重,家人都极力反对,认为“练举重长不高个子”。硬拉着廖辉又回到学校读书。

一晃3年后,1997年10月,体校教练甘永奎到廖辉就读的仙桃叶王小学招生,又看到小廖辉那张熟悉的面孔。罗汉先说,这一次,小廖辉坚持要去练举重,家人拗不过,也就同意了。没想到这一练,居然练出个世界冠军。 1997年4月,仙桃市业余体校举重班的教练甘永奎到叶王村小学找苗子,他逐个教室的看学生。在三年级的班上,他一扫眼突然被坐在倒数第二排的廖辉吸引住了。甘永奎说:“他的眼睛很特别很有神,我马上就点了他。但是他站起身后,我又有点失望,他大脑袋、身子又小又瘦。”被选中的十几名学生,都到操场上冲了个30米计时跑,做了几次立定跳远。甘永奎还示范了几个举重动作让学生们模仿着做。廖辉在这一系列考察中,赢得了甘永奎的喜欢:“以后跟我练举重你愿不愿意?”“好哇!”廖辉就这二个字。

业校是早晚训练,廖辉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然后骑车第一个到达业校。甘永奎说:“他从来都是风雨无阻。有年冬天里雪下得太大,我都取消早操了,有天早上去看举重房被雪压垮了没时,他却一个人在训练。其实,他天天都来。”因为叶王村小学离业校太远,甘永奎想办法将廖辉转到了离业校很近的龙华山小学。

廖辉不但是每堂训练课中最能吃苦的队员,而且自己加练也成了习惯。廖杰说:“弟弟一练举重就着了魔,每天都盼着去训练不说,在家有空时也在外边的马路上练,蛙跳啊跑步啊什么的。他说他要赶上业校的同学,他比他们练得晚,但多练就赶得快。”

逢年过节时,业校放假。廖辉除了自己练体能外,还想练举重的技术和力量,罗汉先说:“他二姨有辆拖水果的板车,很结实。廖辉就把车上的板子拆下来,连车轴带轮子当成杠铃用。那些天,二姨一收摊回家,他就马上去摆弄那辆车,一练就是两个小时。二姨夸他能吃苦,以后一定有出息。”

然而,车轴很容易划破手,双手经常被弄得血淋淋的,不过见血对廖辉来说是家常便饭,他拿胶布缠一下,又接着练。

甘永奎说:“他到业校后只练了几个月就赶上省运会,我带他去比赛,赛前不小心碰破了头,缝了3针,我叫他不比了,但他非要上场不可,结果还拿了第二名。”

罗汉先说:“廖辉的手掌、膝上总是破皮,但他从不叫苦。我看得心疼问他是不是别练了,但他叫我少操心,他的事他做主。有次他的膝盖肿得很厉害,我带他到武汉的同济医院去治,他痛得汗直冒就是不喊一声,从小打死不叫饶的犟脾气总是改不了。”

廖辉进入省队、八一队和国家队后,这种犟劲也始终未改。2000年4月,将廖辉招入湖北举重队的教练吴琦望说:“当时甘永奎送几个队员来让我看,我说发展前途不大。他说还有个好苗子,但太小了。我就立即跟他到仙桃看了廖辉,一看就是那回事,破格招进省队了。很快他到了发育期,举重的膝关节都容易在这个时候痛,他经常是痛得走不动路,但训练从不肯减量。”

从八一队将廖辉带到国家队的教练于杰说:“这小孩能吃苦的劲头真让人吃惊,人都少不了伤病,就他有病有伤也从不吭声一样训练。我发现了叫他休息,他说,张国政腰伤那严重还练,这点伤根本不叫伤。”

湖北省重竞技管理中心主任贾韬是上世纪80年代的篮球国手,他说:“我总是批评运动员不能像我们那个年代吃得苦,但廖辉不同,超人的天赋加超人的吃苦,不成大器才怪。” 在廖妈妈罗汉仙的心目中,廖辉是个非常懂得心疼家人的小孩。虽然儿子在国家队训练,但廖妈妈还从来没有去北京看过他。“廖辉不让我和他爸爸去。”廖妈妈说,“他说去看他的话,我们太辛苦了。而且现在都有电脑,晚上我们在网上视频聊天,就像见到了儿子一样。”

“廖辉从小接受举重训练,很辛苦的。别的小孩子练完了回家,不是往沙发上一躺看电视,就是出去玩,但廖辉一回家就帮我做家务事。我做饭他就帮着摘菜,我打扫他就帮着洗衣服。”廖妈妈动情地回忆着往事,“那时候他还很矮,垫一个小板凳才刚刚够到水龙头,就这样帮着洗碗。”

而现在的廖辉,和小时候一样,在生活的细节上表达着对妈妈的关爱。“这孩子从来都报喜不报忧。训练受伤了之类的,从来不告诉我。和他通电话,他只会说不要担心,他吃得不错、睡得香、练得努力、大家都对他很好。可他越这样说,越让我们觉得心疼。” 举重新秀脱颖而出 卫冕冠军让路无缘奥运整个中国代表团的名单公布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男子举重69公斤级的两人参赛名单,结果是石智勇(石智勇Qzone)和廖辉上榜,张国政被淘汰。陈文斌说:“石智勇和廖辉这对组合应当说是最强的组合了,石智勇有奥运经验,能压得住阵,廖辉年轻气盛,能力更全面更强,他在泉州的选拔赛上就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能力。”

张国政的69公斤级、石智勇的62公斤级均夺得上届奥运夺金项目,两年前我国62公斤级新秀辈出,而69公斤级后继无人。石智勇体重增大,索性增加级别与张国政为伍——69公斤级别是我国男子举重的优势项目,必派双保险出战。于是,张、石奥运冠军构成的双保险将出战北京(搜吧)奥运很快成为一个热门“概念”。

2007年六城会,廖辉轻松夺冠并平了世界青年纪录,随后他在年底的世界杯上夺冠,成绩直逼张、石二将。今年四月泉州奥运选拔赛是三人首次同台竞技,结果廖辉以355公斤的绝对优势大胜,石智勇以346公斤居第二,张国政在挺举中三次均失败没有总成绩。此后,在双保险搭配的问题上内部有两种观点:一是,派出两个都经历了奥运考验的老将注重稳妥;二是,以老带新形成有保有冲注重平衡。

国家举重队按奥运选拔的综合评分标准打分,廖辉排名第一、石智勇第二、张国政第三。然而,三人究竟最终舍掉谁,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三人同台拼命训练,名单成为全队的忌讳话题。就在中国代表团成立的前一晚,张国政才清楚自己落选,没能参加成立大会的张国政闻知当日意外地没有公布名单时,又对自己可能“变”上名单满怀希望。

激烈而无奈的名单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时,廖辉的平静让记者深为吃惊,“我明白奥运名单的竞争会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小字辈的队员,除了老老实实训练外,不能决定什么也不能说什么。当然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但时间长了有时想到名单的事也心烦。烦了时,把自己关在训练馆里发狠练,算是化烦恼为力量吧。”

2008年8月12日,廖辉将与石智勇联手在北航大举重馆出击69公斤级金牌。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廖辉说:“外国选手实力不弱啊,特别是亚美尼亚的马蒂罗斯扬跟我们有得一拼。我参加大赛的经验少,也没见过多少大阵势,所以我也不想那么多。反正有智勇哥在后面撑腰,我是铁了心全力去冲,不管最后能不能创下好成绩,至少我能冲乱外国选手的比赛节奏吧。至于金牌最终是智勇哥拿还是我拿都一样,只要金牌留在中国我就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来自湖北的廖辉2007年初进入国家队,他的进步速度让人吃惊,2007年他两度打破世界青年纪录。本来是作为新人为2012年奥运会作后备人才的他,直接进入了国家队一线的竞争名单。在2008年4月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上,他以355公斤的总成绩夺得69公斤级冠军,创造了该级别近10年来的世界最好成绩。他的横空出世,让卫冕冠军张国政也不得不为新人让路,无缘北京奥运会。

PK两大冠军脱颖而出 举重杀出最冷门王者

2008年北京时间8月12日晚,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的比赛展开激烈较量。该级别是中国队的夺金重点项目,为了确保金牌不旁落,中国男队派出了“双保险”石智勇和廖辉出战,这也是中国举重队本次奥运会唯一派出两名选手参赛的级别。

廖辉在全国冠军赛中表现抢眼以总成绩355公斤力压多名强手排名第一位顺利获得奥运参赛资格,07年世锦赛冠军石智勇全国冠军赛以346公斤名列次席。二人在去年世锦赛上的成绩均大幅度落后于老将张国政,最后时刻石智勇力压张国政幸运获得代表中国出战的资格。亚美尼亚的提格兰、法国的达拜亚、朝鲜的金秀俊和韩国的李裴勇均具备冲击奖牌的实力。

在首先进行的抓举比赛中,各参赛队员均保持了较高的成功率,几大夺牌热门均根据场上形势不断调整开把重量。法国名将达拜亚采取了相对稳妥的战术,他将第一次试举的重量定为147公斤并且获得成功。韩国的李裴勇第一次试举150公斤也轻松过关。随后达拜亚第二次试举151公斤也顺利过关。

杠铃重量加到152公斤后石智勇首次登场,但是他却因为重心偏移没能获得成功。压力倍增的石智勇第二把再次冲击152公斤,他成功将杠铃举过头顶让大家松了一口气。在队友第一把失利后,为了求稳小将廖辉将开把重量由155公斤下调至153公斤,遗憾的是他的第一次试举同样没能成功。廖辉失利后提格兰第一次试举冲击153公斤获得成功,同样的重量李裴勇第二次试举也顺利过关。对手的接连成功让再次冲击153公斤的廖辉面临了极大的压力,好在他咬牙顶住获得成功。最后一次试举的达拜亚则在153公斤重落马,抓举成绩为151公斤。

李裴勇最后一次试举155公斤成功给后面登场的选手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提格兰在后两次试举156公斤均告失利,最终成绩为153公斤。石智勇最后一举杠铃重量为157公斤,但是他没能举起杠铃,三次试举仅成一次成绩为152公斤。随后出场的廖辉冲击158公斤获得成功弥补了石智勇失手的遗憾。

抓举比赛过后,廖辉以158公斤排名第一,李裴勇以155公斤名列次席,提格兰以153公斤暂列第三,石智勇152公斤名列第四。

挺举比赛提格兰在众强将中第一个出场,他的开把重量183公斤却出师不利。随后登场的诸位选手第一次试举都不太顺利,李裴勇冲击184公斤出现失误,提格兰第二把冲击185公斤也没能成功。

石智勇主动退出挺举比赛使得中国队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廖辉身上。廖辉选择了185公斤的开把重量,但是他却在最后时刻没能顶住,首次试举失败。好在第二次试举他顺利完成扭转了颓势继续向金牌发起挑战。连续两把失利的提格兰在最后一举中冲击185公斤终于获得成功。在比赛中受伤的李裴勇在最后的两次试举冲击186公斤失败,三次试举均未能成功惨遭淘汰,但是他带伤拼搏的顽强精神值得所有人尊敬。

法国的达拜亚开把重量就高达187公斤并且首次试举成功。廖辉最后一次试举选择了重达190公斤重的杠铃,他的成功将包袱甩给了达拜亚。体重较轻的达拜亚为了冲金,在第二次试举中将重量增加了10公斤,向197公斤的新奥运会记录发起挑战。遗憾的是他的第二次试举抓杠失败,第三次试举更是主动放弃了机会,将金牌拱手让给廖辉。

最终,廖辉以总成绩348公斤摘得金牌,达拜亚和提格兰的成绩同为338公斤,达拜亚体重较轻幸运获得银牌,提格兰屈居第三。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派出639名运动员参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军团向奥运会金牌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其中,中国军团里一众新秀也吸引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他们不仅代表了中国体育的现在,而且还代表着中国体育的未来。

男子举重69公斤级,是中国举重界的势力范围,本届奥运会之后,张国政、石智勇两位老将恐将退出。历经了大赛的磨练,年纪轻、冲击力强的廖辉无疑将成为在这一级别中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771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