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亲情小故事300字左右

感人亲情小故事300字左右,第1张

共铸辉煌,奥运冠军金牌背后的亲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为奥运痴迷的国人心中却还涌动着光荣与豪迈。中国队以32金17银14铜的骄人战绩不但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让我们看看在那一块块金牌背后隐藏着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杜丽:回眸一笑,金牌背后亲情无价

射击小将杜丽的最后神勇一枪,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大家忘不了,夺冠后杜丽的回眸一笑是多么动人,凤凰卫视的名嘴窦文涛更是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位美丽的姑娘。可有谁知道,这动人的微笑背后有着多少汗水与泪水。

1994年冬,才12岁的杜丽刚去沂源县历山中学读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师慧眼识珠,将她选拔到县业余体校射击队当上了一名射击运动员。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是父亲杜兆祥经常和杜丽说的一句话。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公安,当女儿面时说话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杜丽。刚起步练习举枪时,体校里枪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枪。为此,杜丽就常在家里举砖头练臂力,动作单调又乏味。每每看到女儿那疲惫的眼神,杜兆祥心软了,可口气不软,因为他深知每一点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这一练,使杜丽在1996年进入淄博市竞技体校。市体校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服装,每次训练完,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练和队友从没听杜丽叫过苦。

进入体校时杜丽须交近7000元的学费,而她每月的生活费又要300多元,外出观摩比赛还要自己掏钱。这对母亲下岗,父亲每月600多元工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可为了女儿的前途,杜兆祥夫妻俩不惜东凑西借,省吃俭用从嘴里攒,就这样那年家里仍欠债6000多元。由于生活拮据,杜丽的妈妈打过草绳、卖过煎饼,好几年夫妻俩没买过新衣服。在市竞技体校训练时,杜兆祥每隔半个月就来看她一次,为省几个车钱,他都是从汽车站步行到学校。杜丽进了省队后,老杜去看女儿仍是从长途汽车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境遇和亲人的关怀让杜丽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丽走进省射击队,2002年2月又跨入国家队门槛,而且成绩直线上升。她曾获得世界杯上海站10米气步枪铜牌和美国站3×20米运动步枪铜牌、釜山亚运会3枚金牌,直至荣获雅典奥运会首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

王义夫:“六朝枪王”,打造射场不老传奇

举枪、瞄准、射击,然后再举枪,当你将这些乏味的动作连续做上20年,不论你能否站上领奖台,你都已经成为一个无愧的王者。

44岁的王义夫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磨难,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后折磨他长达12年。面对疾病的纠缠,他回报的却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6次出击奥运,拿到5枚奖牌,这在世界奥运史上都是个奇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后,王义夫的静脉血管萎缩使得他大脑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他经常出现头晕、迷糊的症状,而且一旦换环境休息不好的话,就会发烧、脸肿。8年前坐着轮椅前往亚特兰大、昏倒在赛场的那一幕,只是王义夫12年来一直与病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六朝“老枪”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头晕、肩痛、腰痛的折磨,视力从03一直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1!可他还笑言:“我可能都够残奥会的标准了。”在雅典,命运女神终于将最宝贵的礼物送给了他,王义夫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王义夫、张秋萍夫妇无疑是运动场上显眼的一对。作为国家射击队的队友,1986年他俩组成了家庭,但他们仍然住在宿舍里,吃运动灶,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团聚。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义夫还是不改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妻子张秋萍则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静而又温婉。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互补。王义夫脾气急,张秋萍就温言细语地劝慰他,时间一长,王义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学着做起了细心的好丈夫。赛后王义夫动情地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教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管着我——生活上有她照顾,技术上有她指点,因此这块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应该全部献给她。”

重病缠身的王义夫也许早就老了,可是当无数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时,王义夫又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希望。夺冠后,王义夫更是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我会继续打下去。”射击场上永远的王者,王义夫当之无愧!

国政:爱情宣言,老婆是最不容易的

举重对于张国政来说是获得快乐的源泉,正是这种快乐,使得赛场上的张国政排除所有顾虑和压力,为几天来优势项目纷纷落马的中国军团拿到了这枚意义非凡的金牌。大家忘不了,在第3次试举时,由于腰伤而痛苦倒地的他是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走下台的。这枚金牌,着实得来不易啊。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赛前最痛苦的莫过于减体重了。而这次在雅典,张国政恰恰是所有运动员里减得最多的。说起那段日子,张国政感觉真是不堪回首:“可别提那段日子了,太痛苦了!一周的时间里减掉了72公斤,最后4天根本什么都没吃。比赛完,我觉得我的胃都要穿孔了!”

赛场外的张国政其实是个单纯率真的人,好比他在赛后当着所有人叫电话那头的妻子“宝宝”,并毫不羞涩地说“老婆,我爱你”,似乎完全不像内敛的东方人。但在听过太多感谢领导、感谢教练之类的赛后感言时,张国政的表白显得天真却令人感动。

张国政与妻子高文娟可谓是一见钟情。1999年,张国政去看望北京体育大学的同乡,无意中见到了当时还是北体大某班班长的高文娟。“她像一道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张国政笑言:“我见到她,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一见钟情。”就这样,张国政展开了他的爱情攻势。备战八运会时,远在云南的他每天都和心爱的人交换一次书信,从未中断。细心的关怀,加上浪漫的“鬼主意”,张国政慢慢地赢得了高文娟的心。

从相知相恋到结婚一路走来,高文娟见证了张国政事业的起色与辉煌。虽然不常见面,张国政却格外疼爱妻子:“说真的,我老婆才是最不容易的!她比我棒多了,没有她,我不可能有今天的!”“那个时候她的条件比我强多了,和我在一起后,我们真的是一穷二白,完全是从头开始。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默默地支持了我这么长时间!”看到张国政赛后接受采访时哭着说:“老婆,你辛苦了”,高文娟的眼睛湿润了。

不管对于举重还是对于爱情,张国政都采取了最为直接的爱的方式:我爱举重,我就好好练,即使不一定拿金牌;我爱妻子,我就告诉她,哪怕全世界都听到!〓

罗雪娟:泳池“猛兽”,对手越强她越兴奋

2年前的全运会赛场上,17岁的西子姑娘罗雪娟向泳池兴奋剂黑幕公开宣战。2年后的奥运赛场上,罗雪娟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席卷了雅典的泳池,为中国夺取了8年来的第一块奥运游泳金牌。不仅用刻苦和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中国游泳在国际上的声誉。

泳池中的“猛兽”是罗雪娟的自喻,但这个“猛兽”却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猛兽”。生活中的罗雪娟是个“腿快手快不如嘴快”的率直女孩。夺冠后一句“感谢所有关心我、喜欢我和憎恨我的人”一如她那争强好胜、我行我素的性格。“对手越强,我越兴奋”,是她出征前对担忧她的人说的。“我与西方选手最大的不同就是,总是在最后关键的时刻爆发,因为中国人本来就是很含蓄的。”这是她夺冠后对半决赛成绩落后的释疑。

罗雪娟的孝顺是出了名的。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爸爸罗国安就因肝病而病退,一个月只有300多元工资;妈妈则是百货公司一个普通的营业员。一家人全部的收入还不到800元,而罗爸爸的病情又一度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罗雪娟陪伴着父母一同走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日子。在父母眼里,罗雪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为了给家里省钱,她穿得比别人朴素,也不像其他女孩那样爱吃零食。现在一有机会,罗雪娟就会陪父母逛街。外出比赛时,她也总不忘给父母带些礼物。罗雪娟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过上安心舒适的生活。

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这位泳坛美女公开了自己的择偶标准:“因为我在游泳队待久了,见到好身材的帅哥多了,至少我以后的男友在这方面不要差吧。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也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他要有能力,在自己的领域不说是世界级,至少也要出类拔萃。”

罗雪娟的可爱,不仅因为她骄人的成绩,还因为她的直率和风趣、有才识的语言。

刘翔:追风少年,缔造中国田径神话

12秒91,这是无数中国人不能忘却的数字,黄皮肤的中国人刘翔,令中国人自豪,让亚洲人骄傲,全世界都为之惊叹!当这位“风之子”披着国旗跃上百米跨栏冠军奖台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魅力四射、健康阳光的大男孩;当他面对镜头,向世人宣告“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个天之骄子的自信与霸气!就是这个赛场上咄咄逼人的追风少年,生活中,却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普通邻家男孩。

刘翔的父亲刘学根是“老三届”下乡知青,返城后在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当司机,母亲吉粉花是一家食品企业的职员。

刘翔从小就非常懂事,也特别体贴父母和孝顺长辈。自从刘翔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收到过他的礼物,就连邻居也不例外。爷爷腕上戴的手表就是刘翔到日本比赛时买的。但令刘翔永远无法释怀的是,他再也没有机会报答疼他、宠他、亲手把他带大的奶奶。

奶奶病重时正是2001年九运会前夕,白天已经到医院看过奶奶的刘翔第二天就要离开上海。那天晚上刘翔收拾着行礼,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住院的奶奶。晚上十一点半了,刘翔让爸爸陪他再去一次医院。

临别前,泣不成声的刘翔恳求爸爸答应他,一定要把奶奶治好。

11月23日,老人与世长辞,而此时的刘翔正在千里之外参加着比赛。家人直到他当天晚上比赛结束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第二天一早,刘翔匆忙赶到了家中,他来到奶奶遗体前,俯下身,静静地,久久不动。

在刘翔事后补记的训练日记中,只有这样一段内容:“早上6点30分,奶奶与世长辞,享年78岁。下午四乘一百米。”

现在,21岁的刘翔还是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法系2001级的大学生。平时,刘翔每天训练2小时,其余时间就像其他学生一样,看书、上网、唱歌。

在世界田径短跨的舞台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刘翔正开始书写着属于他的时代!

冼东妹:青岛媳妇,11年修炼终成“正果”

从1993年进入国家队,到这次拿到雅典奥运会冠军,冼东妹可谓“十年磨一剑”。但回顾她的运动经历,这次夺冠其实早有“伏笔”。

冼东妹还是小队员时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老队员摔老是输,输了就哭。但是哭完了,就再上去和人家摔,直到摔赢对手为止。正因为有这股子拼劲,冼东妹在国内的比赛中战绩极为辉煌,而却总是无缘世界大赛的冠军。这次首征奥运,就一举夺魁,难怪冼东妹的教练刘永福百感交集地说:“柔道不练上个10年,不要想拿冠军!”用她丈夫刘波的话说:“比赛只有1分07秒,但东妹却为之奋斗了十几年。”

冼东妹是名副其实的“青岛媳妇”,老公刘波恰好也是练柔道出身的运动员,性格豪爽、对人体贴。早在去雅典之前,冼东妹就说如果夺冠,真的要歇歇了。因为在东妹心中有桩遗憾,就是领了结婚证后还没有度过蜜月。

已年近30的冼东妹是在2002年亚运会之前领的结婚证,当时上午登记,下午就到了国家队报到。因为没有时间,当时在广州没有举行结婚典礼,只在冼东妹的老家请亲戚一块儿喝了场喜酒。屈指算来,两人认识了10年,可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也只有1年多一点。冼东妹到雅典后,刘波每天都要和她通电话,不断地鼓励她:“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话虽这样说,但在东妹夺冠后,这个堂堂七尺的汉子却再也无法忍住激动的泪水。

领奖台上,冼东妹眼中的泪水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但是在众人之前流泪并不是这位倔强的广东妹子的个性。几次伤病、几次退出然后再几度出山,只有这位29岁的老将自己才知道这枚奥运奖牌的分量。最后一次大赛机会,冼东妹没有错过,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是冼东妹给自己十几年柔道生涯的最好总结。

花不开,爱却一直都在

等了几季的花开,它仍旧只是叶落。如今才明白,一棵草怎么能够开花。一一题记

 母亲离开时,我仅是一个未满10岁的孩子,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我拉扯到这么大,却始终是孤身一人。或许是我的自私,抑或是父亲的执着的,坚信母亲一定会回来。

 面对外人嘲讽的目光,面对亲人的狠心抛弃,只有默默忍受,独自哭泣。一直追问父亲,“我妈呢她去哪儿了我要妈妈!”而父亲总算转过身背对着我一言不发。而当时年幼的我什么也不懂,无奈晚上父亲搬回了一盆植物,绿油油的叶片,甚是好看。父亲对我说:“米兰,你看,只要这盆花开了,妈也就回来了。”我眼里流露的满是兴奋,激动地看着父亲,坚信地点点头心想:“我知道你不会骗我的。”他却默默地走出了房门,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不停地抽烟。

 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地忙碌着,干不完的事做不完的活,通通化做那一根根渐白黑发。晚上父亲回来,还要为我做饭,每天早上也是帮我做好早餐才出去。有次,饭后出门散步,看到别的孩子同父母牵手散步,便哭喊着要妈妈。父亲只好无奈地抱起我,一个劲地往家赶。那晚父亲打了我,把我关在门外,我一个劲儿地敲打家门,父亲始终没有开门。蹲在门前,一个人哭哭泣泣地睡了。醒来时已经是大半夜,轻轻一推家门,开了,走到父亲的房间,默默地站在他跟前。父亲一把抱住我哭了,我也跟着哭了起来。

 一直等了两年,那棵“花”依旧没有任何开花的迹象,我把它抱到父亲面前,“我妈什么时候能回来呢这盆花根本不会开吧你是个骗子!妈妈永远都不会回来了!”我松开手,花盆摔在了地上,碎了。你愣住了,一动不动地看着我。我跑出了门外,一个人跑到了后山。夜晚的山村总是格外的寂静,却又令人充满无尽的恐惧感。一个人坐在山头嚎啕大哭,因为我害怕,害怕黑,害怕父亲会找不到我,就哭得越发大声了。但父亲始终没有来找我,一个人抽抽搭搭地回到家。父亲依旧为我半掩着门,轻轻地关掉家门。父亲房里的灯依旧亮着,走进房间,他已经躺着睡着了。疲惫的身躯半躺在床上,显然是在等我回家,把被子盖在父亲身上,把房间的灯关了,轻轻地掩上门。第二天醒来父亲已经出去了,锅里依旧热着刚做好的早餐。

 放学回家,看父亲在那摆弄那盆花,一把夺过来扔地上摔得粉碎,父亲并没有对我的火,而是默默地弯腰去捡花盆碎片,小心翼翼地将花捧起。我咆哮道:“还捡什么捡!种它有用么母亲会回来么。”他只是缓缓地抬起头,“米兰,花是没有错的。况且你细心照顾了它这么久,它可是我女儿地宝贝,我怎么舍得扔掉呢我要你种它并不是想要欺骗你,我只是想让你明白,无论生活遇到再大再多的困难,只要你心中怀揣着希望,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米兰,没有谁是离不开谁。妈离开了你,可你还有爸爸。你现在是爸爸唯一活下去的勇气,我希望你能懂事些。”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蹲下去和他一同拾碎片。

 初中后,因为我是通校生,每晚都要回家,父亲不放心,每晚都会来接我,无论刮风或者下雨。后来父亲也嫌麻烦,建议我住校,而我果断地拒绝了,因为害怕父亲孤单。再后来我一个人骑车去学校了,只要一遇到下雨的日子,父亲都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外,看着父亲日夜操劳的身影,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多亏是下雨,掩盖了我哭红的双眼。

 和父亲一起走,我总是喜欢走在他身后,或许是一种安心。望着他的背影总是忍不住心疼,忍不住流泪。两个人的路途,总是一言不发,或许我们之间根本不需要任何言语,一个动作,便可明了彼此。有一次,忍不住一把抱住了父亲,他停下一动不动地站着,两个人都不停地掉眼泪。

 有时候会想,我活着就是父亲的负担,若不是我的存在,父亲也用不着起早贪黑地工作。可细细想想,我是否太自私了,如今只有我是父亲活下去的勇气,若我不在了,父亲又会怎样。在单亲家庭中生长的孩子总是显得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加软弱,缺乏安全感。而父亲,却让我感觉天塌下来也有他顶着。而父亲给的爱并没让我觉得我与别人有所不同,或者我缺少着什么,

 升了高中的日子,总是显得异常繁忙。很少回家,也很少细细地陪父亲说说话。一个人在家时,他总是喝得大醉。回到家里,看父亲一个人趴在桌子上,怎么摇他也不醒。整理好碗筷,拿被子盖在父亲身上。均匀的呼吸声,或许此刻是他真正的安宁。紧握着父亲的手,那些厚厚的茧,那些深深浅浅的伤痕,泪水一滴接着一滴地掉落。那些是非,那些操劳,通通深深地刻在父亲的手上、心上。怎么也没法抹去。

 周末回家,总是喜欢晚饭后挽着父亲的手去散步。漫无目的地行走,无边无际的黑夜,只要有他便足以是幸福。

 在夕阳的余辉映照下,那双紧牵着的手。在光晕中拉长,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满满的都是温情,圆满了单纯的心灵,弥补了深深的创伤。那个小小的世界,满满的都是爱。

 献给所有伟大的父亲。

用一生去等待一个约定

小的时候,明亮温暖的下午,她会站在他家的窗下,高声喊着他的名字。然后他会从窗口探出小小的脑袋来回答她:等一下,3分钟!

  但她通常会等5分钟以上,因为他会躲在窗帘后面,看着她在开满花的树下一朵一朵地数着树上的梨花。当他看到分不清哪个是花,哪个是她的时候,才会慢吞吞地下楼去。她看到他,会说:你又迟到了。然后,他们就开始玩过家家,她是妈妈,他是爸爸,却没有孩子。

  她把掉下来的花瓣撕成细细的条,给自己的小丈夫做菜吃。

  上中学的时候,她和他约定每天早晨7点在巷口的早餐铺见面。她总是很准时地坐在最里边的位置,叫来两根油条。7点10分以后,他拖着黑色的书包出现在有些寒冷的阳光里,表情懒散,脸上有隐隐可见的牙膏沫。她看到他,会说:你又迟到了。然后他坐下来开始吃早餐。她把他脏脏的书包放在自己的腿上。

  她把粗大的油条撕成细细的条,给他配着热腾腾的豆浆喝。

   高中毕业典礼那一天,他们去了一家婚纱店。她指着一套婚纱对他说:我好喜欢那套婚纱。他看着那套婚纱,它不是白色,而是深蓝色的,蓝得有些诡异,有些忧郁,就像新娘一个人站在教堂里,月光掉在她如花的脸上时,眼中落下的一滴泪。

  然后他轻声告诉她:等你嫁给我的那一天,我把它买给你。

  大学他们分居两地,当她打电话询问他的信什么时候会到时,他常常回答她大概3天以后。而她接到信的时候,已经过了7天。于是她会在回信里包上新鲜的玫瑰花瓣,然后写道:你又迟到了。

  她把日记撕成细细的条,夹在信里寄过去。她想如果他细心地把那些碎条拼起来,就可以读到她在深夜对他的思念。

  毕业以后,他们有了各自的工作。有一天他说要来看她,于是朴素的她第一次化了妆,匆匆赶去车站。她看着空荡荡的铁道,觉得那是些寂寞的钢轨,当火车从它们身上走过,它会发出绝望的哭声。

  火车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小时。她看到他变得比以往更加英俊,只是眼中少了一分懒散。接着她又看到他的身边有一个笑颜如花的女子,他介绍那是他的未婚妻。

  她只是说了一句:你又迟到了。

  那天晚上,她把他写过的信撕成了细细的条,让一团温柔的火苗吞噬了它们的身躯。

  他结婚那天也邀请了她。她看到新娘是如此的美丽,穿着一套洁白的婚纱。那婚纱白得十分刺目,像是在讥讽她的等待。没有人发觉她在晕眩。

  第二天她就搬去了一个小城市,没有人知道她在哪里,她决心要从这个世界里蒸发,从他的生活里蒸发。

  他像大多数都市里小有成就的男人一样,经历了事业上的成功、失败,离婚、再婚,再离婚、再结婚,丧妻。在他的生命里路过了许许多多的女人,有些爱他,有些被他爱,有些伤害了他,有些被他深深地伤害。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当他恍惚记起曾经那个站在开满鲜花的树下一朵一朵数梨花的小女孩时,自己已经是七旬的老人了。

  他寻访到了她的讯息,认为自己应该带一点见面礼给她。后来有人告诉他,她一直都没有结婚,似乎在等待一个约定,只是这个约定的期限不知是在何

  时。于是,他知道自己该买些什么了。

  他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一件深蓝色的婚纱,他的确找到了很多件,只是没有一件像当年那套一样,有着孤独新娘在月光下的第一滴眼泪感觉的深蓝色婚纱。辗转反侧,终于他从香港一位收集了很多套婚纱的太太手里买下了那样一件婚纱。

  那位太太听过他们之间的故事后坚持不收钱,但他还是付给了她55元钱,因为从他许下买下这套婚纱的约定到现在已经过去55年了。

  他带着那套深蓝色的婚纱,匆忙赶到医院。他从不知道自己70多岁的身体居然可以跑得这样快。但是时间是最捉弄人的东西,在他怀抱那堆深蓝色的轻纱踏进病房的那一刻,她停止了呼吸。

  他觉得这一幕是那么似曾相识,只不过不同的是,她不能再对他说一句:你又迟到了

  她一直都在等待约定的期限,尽管他总是迟到。

但她从没想过,那最后一个约定的期限,就是她一生的时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66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