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紧张怎么放松?

肌肉紧张怎么放松?,第1张

放松心理操 \x0d\一、放松姿势训练 \x0d\此项训练的目的是教给被训练者学会最基本的放松姿势,并能够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练习。 \x0d\1. 平躺 \x0d\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床上、躺椅、地面等地方。双腿伸直,微微分开。如果感到不舒适,双腿可以稍做弯曲的姿势。如果头部不舒服,可以在颈下放置枕头或类似的物品。如果背部不舒服,可以放置一些衣物等,以达到舒适之目的。 \x0d\此阶段训练最主要的目的是舒适感,受训练人员感到舒适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x0d\2. 手部放松 \x0d\将手臂自然放置在身体两侧,双手离开身体约有4—5寸距离,手掌向下。或者将双手自然置于腹部,肘部贴于地面。 \x0d\此阶段的训练目的是手部处于一种自然的放松状态。 \x0d\3. 腿部放松 \x0d\自然闭上双眼,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过于松弛。 \x0d\此阶段的训练目的是使受训人员感到眼部处于自然的放松状态。 \x0d\4. 呼吸节律 \x0d\注意呼吸过程中胸腹部发生的各种变化。其一是注意呼吸引起的规律性变化,当一个人吸气时,胸腹部会微微鼓起;当一个人呼气时,胸腹部会微微收缩;其二是注意呼吸过程中的非规律性变化,如某些特殊的变化等。 \x0d\此阶段的训练目的是使受训人员学会注意呼吸节律。 \x0d\5. 放松腹部肌肉 \x0d\稍稍深一些吐气,但不能用力过大。使腹部与肋骨间的呼吸肌更多一些轻松。 \x0d\此阶段的训练目的是放松腹部肌肉。 \x0d\6. 释放重量 \x0d\稍稍深一些吐气,让自己身体的重量全部释放在椅子上、地板上或床上。 \x0d\此项训练的目的是减轻身体的重量,使受训人员产生一种由于释放重量而导致的轻松感。 \x0d\7. 放松神经系统 \x0d\当受训人员留意自身的呼吸节律时,神经系统也会慢慢降低其兴奋水平,产生一种安静的感觉。 \x0d\此项训练的目的是使神经系统得到放松。 \x0d\完成此项训练计划,每天要练习2次,每次做10—15分钟,连续2个星期不间断地练习。如果工作或学习比较忙,时间有限,可以在刚醒来或临睡前进行练习。一旦掌握此种练习方法以后就可以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练习,如飞机上、公共汽车上、火车上等。 \x0d\二、脸部肌肉松弛训练 \x0d\脸部肌肉是人的心理反映的一个窗口,一个人的各种情绪都可以从面部肌肉表现出来。压力也可以通过面部肌肉表现出来,出现面部肌肉紧张等状况,它会导致头痛、脸部酸痛、颈痛、磨牙等。所以,脸部肌肉松弛训练可以缓解人的压力。 \x0d\1. 按照第一个放松训练的要求,舒服地躺下。 \x0d\2. 重复做第一个放松训练的七个基本步骤,直至达到每一步骤的训练要求为止。 \x0d\3. 颌部肌肉 \x0d\闭上双眼,上下两排牙齿密合,微微咬紧牙关。然后用手检验一下颌部是硬的和紧的。通常对于颌部肌肉的感觉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直接通过肌肉去感觉,体会出颌部的紧与硬;另一种是借助于手的抚摸去感受外部肌肉状况。双手放置在脸上,从口角开始向后直至耳部,轻轻按压颌部,每一个地方都不能遗漏。然后使颌部肌肉放松,通过手指和肌肉的自我感觉去体会紧张与放松的差别,最终体会到紧张感消失。 \x0d\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颌部肌肉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吃饭、讲话等,这些活动的完成有赖于颌部的肌肉。因此,在非必要时,应当尽可能使颌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x0d\4. 前额肌 \x0d\首先,用力皱起眉头,注意发现在此种情况下鼻子上部,也就是额头出现的T信号(即紧张信号,下同)。如果T信号很多,就可以用手指去感受。其次,努力使前额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不要皱眉,用手指和T信号去感受紧张与松弛的区别。 \x0d\前额肌肉与脑后部的肌肉是联在一起的,前额肌肉的紧张会引起相连的肌肉发生变化,引起头痛、颈痛以及头顶部的紧张感。如果客观现实当中出现引起压力的原因时,就可以通过放松前额肌肉的方法缓解紧张,达到减轻或消除压力的目的。 \x0d\5. 腿部肌肉 \x0d\首先,用力紧闭双眼,使眼部肌肉达到一定的紧张度,同时感到整个面部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甚至感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处于紧张状态。其次,让自己处于放松状态,注意T信号从脸部及全身的消失过程,然后比较紧张与松弛之间经历的巨大差异。眼部肌肉的练习时间为30秒至2分钟。当一个人面对源于外界的压力时,眼外肌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紧张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神经系统也处于紧张状态。学习放松眼部肌肉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神经系统的紧张程度。 \x0d\6. 口部肌肉放松 \x0d\首先试图使口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如果闭双唇,咬紧唇部,或者做出与紧张有关的奇怪的动作。其次,使口部肌肉放松,认真体会紧张与放松两种状态的差别。 \x0d\三、手部放松 \x0d\手部与面部一样也是表达压力的重要器官。在压力状态下,手可以表现为摆弄某种物品等。手部紧张通常会进一步增加人们的压力感,使原有的紧张得到强化。 \x0d\1. 按训练1使自己处于放松的状况,平静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 \x0d\2. 重复做训练1的七个基本步骤,直至处于放松状态为止。 \x0d\3. 常规握紧拳方法。用力握紧拳头,感到手及前臂部两侧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有一些人由于握紧拳头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可能会体会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处于紧张状态。然后慢慢地松开指头,会感到手及其他部位处于一种放松的舒适状态。 \x0d\4. 特异握拳方法。采用一种特殊的握拳方法,使手及前臂处于紧张状态,然后,慢慢放松自己,体会由放松带来的舒适感。 \x0d\5. 可以反复进行多次重复练习。 \x0d\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手部肌肉放松的练习,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此项训练,一旦客观环境中出现引起紧张的刺激物时,就可以先放松自己的手及手臂,然后再放松脸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由于紧张而带来的各种不适感。 \x0d\四、放松肩膀与肩部肌肉 \x0d\肩膀与肩部肌肉在压力状态下,会表现出紧张,放松肩膀与肩部肌肉就可以将缓解的T信号传给神经中枢,从而使大脑处于放松状态。 \x0d\1. 按训练1的基本要求,平静、放松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 \x0d\2. 重复训练1—3,使面部肌肉、手及手臂处于放松状态。 \x0d\3. 按压大腿,稍用力用手压大腿两侧,会感到有来自手和手臂的紧张感,同时仔细体会以下可以发现前胸和肩膀处于紧张状态。注意T信号的变化。然后使自己处于放松状态,注意体会紧张与放松之间的差别。 \x0d\4. 重复前一个步骤,注意体会肩膀后部肌肉的紧张度,肌肉紧张通常是从肩胛骨一直到上臂顶端。注意T信号,然后使自己处于放松状态,比较紧张与放松的差别。 \x0d\5. 做耸肩动作。注意从肩胛骨到头部的肌肉紧张度,然后使自己处于放松状态,将肩膀放下,注意T信号的变化,比较紧张与放松之间的差异。 \x0d\6. 将肩膀尽可能地向后推移,注意从脊柱到肩胛之间,以及肩胛到上臂顶端之间的肌肉紧张,注意T信号的产生。然后使自己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注意比较前后的差异。 \x0d\7. 在一周时间内,要经常进行反复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练习效果之目的。 \x0d\五、放松颈部肌肉练习 \x0d\颈部肌肉是一个较难进行训练的部位,而这一部分肌肉与紧张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放松颈部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带来的紧张感。 \x0d\1. 以放松的姿势坐或躺,重复前4种训练,直至脸部、手、臂、胸、肩以及肩以上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x0d\2. 将双手交叉放在头部的下面,用头用力向后压,会感到手背及颈部的肌肉紧张,而且此种紧张可能会一直向下延伸到背部。保持这种姿势数秒,会清楚地感受到肌肉传来的T信号。然后使自己处于放松状态,肌肉松弛,手自然地放在枕部,颈部不再有紧张感。数分钟后,再重复此动作,但要注意力量要比第一次小,集中注意力去感受比较模糊的T信号,再使自己处于放松状态,完全放松颈部肌肉。 \x0d\3. 以基本的训练姿势坐或卧,然后轻轻地抬起头颈,会感到颈前部和两侧逐渐变紧,此种紧张可以逐步蔓延到腹部。保持数秒后,就会产生紧张感,体会到T信号的存在。然后,再使自己处于放松状态,放松肌肉,释放紧张感,使头部的重量重新置于枕上。 \x0d\4. 保持正确的姿势。一个人的下巴应当与身体的中线呈一条直线,注意下巴应与身体呈自然状态。下巴既不要过于突出(高出身体中线许多),又不要过于后缩(低于身体中线许多)。良好的姿势对于身体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反之,就会增加紧张,提高人们的压力感。 \x0d\5. 合理耸肩。在日常工作与生活当中,人们往往不注意地耸肩,这本身也会造成颈部肌肉紧张,一旦发现自己处于耸肩状态,应当及时进行调整,放松自己,使肌肉获得松弛。 \x0d\6. 左右摇动头部。可以根据现时的情况,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头部摇动活动,促进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肌肉的紧张与压力。 \x0d\六、放松背部下方及腹部肌肉 \x0d\背部下方及腹部肌肉与其他部位肌肉是密切相联的,放松这一部位,也可以缓解来自其他部位的压力。 \x0d\1. 以平静、放松的姿势坐或卧,重复做前5项训练,直至这些部位处于放松部位上。 \x0d\2. 用力拱起背部,保持一段时间(由受训练人员自己掌握保持的时间长短),直至感到背部肌肉紧张,出现T信号。然后,再使自己处于放松状态,将腰部重新放回到原来的位置。再对紧张与放松两种状态进行比较。 \x0d\3. 发现最轻微的紧张,可以将背部拱起一点点,直到体会到最轻微的紧张,然后使自己放松。 \x0d\4. 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将双手放在大腿上。数分钟后,将身体坐姿加以调整,以又高又直为其特征,约20秒后,注意从背部开始出现紧张,身体其他部位也逐渐会出现紧张感。然后再回归到自然的坐姿上面,脊椎重新有了弯曲,身体的重量由臀部负担,大腿肌肉放松,压力解除。 \x0d\5. 收腹,检查腹部肌肉的紧张程度,注意发现T信号,然后再放松腹部使肌肉紧张度下降。 \x0d\七、放松腿部和脚部的肌肉 \x0d\腿部和脚部的肌肉也是制造身体压力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发现一些人腿和脚处于紧张状态,例如,脚不停地扭动,一只脚放在大腿上或双膝交叠等。 \x0d\1. 很舒服地坐在椅子上,双膝分开约60公分,将手放在大腿上。 \x0d\2. 双脚用力压地板,微微向前推。注意发现在你手掌下面大腿前侧的肌肉开始变得又紧又硬,保持此种姿势5分钟。放松自己,使紧张感消失,直到T信号停止。再以较小的压力放在地板上,重复以上动作,直到意识到最轻微的肌肉紧张,再进行放松训练。 \x0d\3. 做前6项全部的训练,让所有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x0d\4. 用一支脚向后压地板,可以发现大腿后侧的肌肉开始又紧又硬。保持此种姿势5分钟,体会T信号,然后让肌肉放松。 \x0d\5. 脚趾上翘,保持较短时间,然后放松,注意从小腿前侧来的T信号变化。 \x0d\6. 将脚板向内伸,感受小腿前侧及内侧的紧张,再将脚板向外伸,体会一下小腿外侧的紧张,将脚趾交叠在一起,注意从脚板及小腿肌肉传来T信号。然后再放松,消除紧张。 \x0d\八、放松喉部肌肉 \x0d\喉部肌肉与肌肉放松存在一定的关系,做好喉部肌肉的放松是达到全身放松的一个重要指标。 \x0d\1. 取舒适、安静的坐姿或卧姿,闭上眼睛,用心体会T信号。 \x0d\2. 用左手指尖按在喉结位置上,以清晰的声音高声背诵一首短诗或民谣。背诗时要注意下列变化:嘴唇的移动、舌部的移动、你的指尖按着喉咙的移动。高声说话时,很容易体会到这些移动。然后让这些肌肉松弛下来。 \x0d\3. 小声缓慢地背诗或民谣,会再次体会到说话肌肉的紧张,设法让它们放松。 \x0d\4. 重复背诵,用耳语般的声音,可以发现T信号减弱,但依然存在,设法放松这些肌肉。 \x0d\5. 休息5分钟。在自己心理缓慢地默诵诗歌,可能会发现唇部、舌部及喉咙仍有轻微的移动,显示这些肌肉仍有一定的紧张度,设法让这些肌肉放松。 \x0d\6. 不用手指,单单用肌肉去感受紧张。 \x0d\7. 完全放松唇、舌和喉咙的肌肉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放松这些肌肉,达到使心理平静的目的。 \x0d\九、放松眼部肌肉 \x0d\1. 以放松、平静的姿势坐或卧。 \x0d\2. 将眼睛闭上数秒钟。眼球向左移动。此时会感到眼睛左侧紧张,因为肌肉正横向拉扯眼球。保持数秒后,会感觉到T信号的存在,然后再回到正常的位置。1分钟后,再向右转动,重新体会T信号。 \x0d\3. 注意思考问题时的眼部紧张。当闭上眼睛做此练习之前,先仔细阅读以下文字,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尽可能放松要说话的肌肉。现在开始思考下列问题:17、19、29、37、47。闭上眼睛,将这些数字加起来,你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答案?——139、145、149、155。当你寻求答案时,注意眼部肌肉微微收缩,以使你的眼睛从一个数字跳到另一个数字上。 \x0d\4. 想象一个你所熟悉的情景——一间房或一部汽车等。当你描绘这些情景时,你的眼部肌肉也会随之运动。当你完全放松自己的眼部肌肉时,你会发现很难完成想象中的构图。

哪些人易罹患腰酸背痛? 那些不爱运动而体质虚弱的上班族和搬运工,最易罹患腰酸背痛!事实上,从青年人、成年人到老年人都是有可能的族群范围。尤其是从事久站、久坐或是长期弯腰搬运重物的工作者,如司机、店员、搬运工、护理人员和电脑族等,最易因固定姿势或姿势不正而引起腰酸背痛;另外的因素可能是内心的焦虑,对工作的不满或有家庭纠纷,或是经常失眠者。而长期的苦闷、忧郁会使身心紧张,背部肌肉受到长期压力也会引起肌肉的疼痛,又因疼痛而使苦闷、焦虑加重! 如何治疗腰酸背痛 1运动疗法:运动可增加肌肉的柔软度与关节的灵活度,也可增强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进而增进全身的气血循环和纾解身心压力。运动也有助预防酸痛或帮助消除腰酸背痛,是治疗腰酸背痛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有效的方法,目前最好的轻量运动,是太极、气功和游泳。 2推按疗法:推拿、按摩有助释放或降低身心压力及舒缓紧张的肌肉,因此也是消除腰酸背痛重要的方法之一。 3牵引疗法:本法对於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和腰椎间孔狭窄的患者,有助拉开椎体间的距离,避免骨刺或软骨压迫到神经,并有助减缓疼痛症状。 4针灸疗法:针灸可促进气血循环,并有镇痛作用,对於急性的疼痛有相当的疗效。若是一般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可施以局部的温灸,有著舒筋活络的效果。 5物理治疗:包括超音波、电疗、冷热敷等方法。超音波可深入深层肌肉组织,产生热能,有助止痛和消肿。电疗是利用电刺激,使肌肉细胞规律运动,缓解肌肉硬化及抽痛。冷敷适用於急性疼痛的一、二天内,有止痛和消肿的作用;而热敷则较适用於慢性痛,有改善局部循环,增进组织复原能力。 6药物治疗:局部瘀肿热痛者,可外敷活血消肿清热的药物,如无瘀肿但有疼痛者,可外贴伤科药膏。内服方式,一般以非类固醇的抗发炎止痛药为主,使用内服药物时务必先请医师诊处。

因运动而引起的肌肉酸痛,对于参与运动的人而言是一个很普通的伤害经验。一般来说,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可以分为急性肌肉酸痛与慢性(迟发性的肌肉酸痛)二种。急性的肌肉酸痛有别于肌肉拉伤,而是指因肌肉暂时性的缺血,而造成的酸痛现象,只有肌肉作激烈或长期的活动下才会发生,肌肉活动一结束即消失。通常,急性的肌肉酸痛会拌随肌肉僵硬的现象。

肌肉酸痛:急性酸痛与慢性酸痛。

急性酸痛:肌肉在运动中或运动刚结束后的一段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疼痛。急性酸痛与作

用肌用力时形成血流的中断有关,在缺血的情况下使得代谢产物无法清除,而堆积在肌肉中,进而刺激到痛觉受

纳器。在停止运动后的一分钟左右即完全恢复。

肌肉慢性酸痛往往发生在训练后的 24-48小时之间。肌肉慢性酸痛的程度与肌肉收缩的形态有关,离心收缩

最容易形成肌肉的慢性酸痛,等张收缩最不显著。肌肉有慢性酸痛的情形出现时,肌力明显下降。

肌肉慢性酸痛的原因:

组织牵引理论:肌肉损伤而起。

肌肉痉栾理论:肌肉的反复性抽筋而起。

结缔组织理论:肌肉的结缔组织受伤(如肌腱)而起。

事实上,肌肉的慢性酸痛是肌肉的损伤分裂所形成。

避免肌肉酸痛的方法:

肌肉伸展运动(以静态的方式进行)。

渐增负荷原则:肌肉训练的超负荷原则使得肌肉容易因此受伤,配合渐增负荷原则,慢慢提高肌肉的训练的

质与量,才能有效避免伤害发生。

适当的补充维他命C,唯仍需进一步分析证实。

迟发性肌肉酸痛则是指,在运动后数小时到24小时左右才出现的肌肉酸痛现象,通常肌肉酸痛的持续时间在

一至三天左右。迟发性肌肉酸痛的原因,不外是肌肉受伤、肌肉痉栾或结缔组织异常所引起,不过,一般认为结

缔组织异常是引起迟发性肌肉酸痛的最大原因。

一般大众认为肌肉酸痛是乳酸堆积所造成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较少使用或训练的肌肉,突然进行激烈或过度反复的活动,容易引起迟发性的肌肉酸痛,预防的最佳方法是

以渐进的方式进行肌肉活动,使肌肉能够负荷将进行的繁重或多次反复运动。如果已有肌肉酸痛现象,则应休息与热疗处理,不宜再过度活动,否则易产生更严重的伤害

本来经过一晚的休息和睡眠,早上起床应该是神清气爽、能量满满的,但有些人在起床时总是感觉腰酸背痛。

这种起床时伴随的腰酸背痛,可能在下床活动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缓解。让人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早上起床腰酸背痛的现象?可能跟下面几种因素有关。

1与床垫有关

早上起床腰酸背痛可能与床垫有关。

研究数据表示,更换使用9年以上的旧床垫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轻腰背部疼痛等不适。[1]

因为随着床垫材料的老化,变形的旧床垫已无法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支撑。

睡觉时,下陷的床垫无法支撑腰背,导致腰背肌肉在睡眠过程中一直处于收缩状态,无法休息,从而引起腰背酸痛。

而且,整个睡眠过程中,脊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这增加了椎间盘的压力,容易引起腰背酸痛。

尤其是椎间盘突出或受损者,更容易出现早上起床时腰酸背痛的情况。

2与睡觉姿势有关

与旧床垫引起腰酸背痛的情况相似,仰卧和侧卧也有可能会导致脊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增加椎间盘的压力,引起腰酸背痛。

那么,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你可以这样做:

仰卧时,在腰下方放置一个腰枕,在双膝下方放一个枕头。

侧卧时,在双膝之间放置1-2个枕头。

以上两种细微的操作,都有助于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减轻关节受到的压力,预防疼痛。

3与腰椎的退行性变化有关

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者,早上起床容易腰酸背痛,可能是由于睡觉时椎间盘内的髓核吸收水分膨胀,加剧了腰椎神经收到的刺激引起。

缓解早上起床腰酸背痛的小妙招

1、你应该及时检查旧床垫是否已经变形,或者新床垫是否过软或过硬,及时更换软硬适中的新床垫,以保证腰背部得到足够的支撑。

2、改善睡姿,例如尝试仰卧时在双膝下方垫一个枕头。

3、起床后进行简单的腰背部伸展运动,及时缓解腰背部肌肉的僵硬和紧张感,减轻疼痛等不适。例如:

眼镜蛇式伸展运动

俯卧,在肚子下置小软垫以支撑身体,

两臂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

收腹,肩膀贴地,手臂置于身体两侧呈“L”形,

双腿分开比髋关节稍宽,

同时用手支撑身体从头部开始到臀部慢慢将身体抬离地面,

保持支撑3秒,

同时从臀部到头部慢慢逐节将身体放下归还原位,

重复5次。

注意:如果疼痛度较高,可减小抬起幅度,并在动作之间进行休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620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