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要怎么健身?

瘦子要怎么健身?,第1张

1、瘦子要相信健身一定能变壮

很多瘦子不够自信,总是不太相信自己可以健壮起来,每每在健身房遇到肌肉健硕的人都会感到自卑和受打击,因此不喜欢去健身房。

所以,你要相信,通过你循序渐进的训练,你的身材一定会彻底改变,一定会变壮。其实,去健身房后,你发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故事。2、健身初期,不求重量,只求动作的标准。

早在健身过程中,不求重量,只求动作的标准。要相信,随着你循序渐进,你的力量会一步步上升。在两个月前我去健身房做卧推单边杠铃片重量是15kg,使用20kg的杠铃。现在推单边25kg已经一组可以推到8个。胸肌在不断地增加。

找到自己的力量起点,知道自己的体能现状。这两点都可以在训练中做到。要相信无论你有多瘦,都可以找到你的起点,一点点提升你自己,并且会发现自己的变化。

3、以大肌肉群做为训练内容

肱二头肌、胸肌、背肌、大腿、小腿、腹部及肩。进行轮流训练。三天一个循环。腿和肩、胸和二头、背和三头等。

4、在食物上注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充足摄入

蛋白质可以设置为一公斤体重15克。碳水化合物可以设置为一公斤体重4-6克。5、请注意休息

同时持续坚持锻炼,大约三个月你会感受到自己特别明显的变化。

引体向上手肯定是需要伸直胳膊的,但是引体向上不可以用反手。必须用正手,两大拇指朝里(掌心向前)。

做引体向上时,放下时,胳膊必须伸直,上拉时,下颌必须超过杠面。当然,一般来说中考时不会非常严格,放下时胳膊稍弯曲一点问题不大。但是用正手来做是肯定的。

正握引体

这一姿势需要的能量很大,能非常好的锻练背阔肌和大圆肌,在人体往上伸展至最高处时两边锁骨互相看齐,可锻练菱形肌和三角肌的下端。自然还能够锻练到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

姿势全过程:正手宽握固定不动杆,人体悬在空中;呼吸,人体往上伸展使胸部至横杠处;巅峰稍加滞留,降低到起止部位,呼吸。

此姿势关键锻练背阔肌和大圆肌,也是对于肱二头肌和肱肌的训练,因而可做为臂部的训炼内容。除此之外三角肌下端和菱形肌也可获得训炼。

姿势全过程:正手抓物单杠,两手间隔与肩部同宽,人体悬在空中,小腿肚脚部交叉式;呼吸,抬头挺胸上提人体使下颚做到单杠高宽比;姿势完毕时呼吸。

但是相对来说的话初中的中考所用到的引体向上的标准其实也就是能向上屈,而且要伸直胳膊也就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了,这个的话其实也是要看监考老师的一个标准所在。

身高180CM、体重160KG,在标准体重之上。如果你真心想将自己的身体锻炼的更好一点,并且锻炼出一个高大、强壮、干练、匀称、潇洒、风度翩翩的身材与体质来,根据我的个人成功经验,建议你修改自己的锻炼方式方法,采取如下整体的强身锻炼方式来进行锻炼为好:

首先是要养成一个早晨提前40到60分钟起床的习惯;

二是早晨起来后,外出先跑跑步,将身体跑到微热就行,作为每天早晨锻炼活动前必须的准备事项;

三是做做广播体操,或者学习简单的武术套路或练武的一些基本动作,注意:初学练武时,先不要求神似,而必须追求形似。才能保证自己的举手投足符合练武人的出手不离方寸;

四是每天早晨锻炼时,进行一下深呼吸后,凭借一口气尽力对天长啸(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底气与嗓音宏亮)。每天多进行原地起跳、原地起跳摸高、助跑起跳、助跑起跳摸高的锻炼(可以有效的促进自己身体长高、各部位肌肉的强健与线条美,同时可以提高弹跳力、爆发力、耐力、奔跑速度与起跑速度),多进行单杠、双杠的锻炼(以能达到并超过高中体育锻炼标准以上为好);

五是每天睡觉前准备一杯绿茶水,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凉绿茶水加点热开水后,空腹把它喝了(一是稀释体内因睡眠后的血液粘稠问题;二是有利于锻炼身体时不出现供血、供氧不足的不良状态;三是有清扫体内垃圾的作用,提高身体的消化功能,有利于多长肉,特别是多长腱子肉;四是可以消除清晨起床就锻炼时,可以出现的各种身体不适状态;五是清晨起床空腹就喝绿茶水有消除脂肪肉(肥肉)的医疗效果),清晨起床空腹就饮绿茶水适应后,每天每次必须喝400ml以上;

六是每天早晨一定要吃饱饭,中午也必须吃好、吃饱。鸡、鸭、鱼、肉可以随便吃。但是,晚饭:一是最好少吃或不吃面食(馒头、面包、面条等);二是最好少吃点鸡、鸭、鱼、肉;三是吃好就行,不要吃的太饱。因为,晚饭的这三条都是长肉的最有利条件,自己必须控制把握好,以免形成摄入量过多而造成尽长脂肪肉(肥肉),不长腱子肉(瘦肉)的主要原因;

七是晚饭两小时后,可以外出走走,做做俯卧撑、吊吊单杠、双杠或者在家、宿舍做做双手倒立、俯卧撑、仰卧起坐、哑铃的锻炼,锻炼到身体发热即可,等到身体适应后再增加运动量。切记!切记!

八是到新华书店、网上购买或下载一些锻炼身体、练武的身体防护与保护书籍及锻炼身体的技术要领、注意事项、武术的简单套路来好好学习学习后,再进行具体的锻炼与实施为好。

以上各条,贵在持之以恒。

只有你能长期坚持下来,养成生活的如此习惯。特别是能够严格按照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进行锻炼,我敢肯定:二三个月你就会见到效果。

如果你能长期坚持下来,用不了三五年,你一定会将自己锻炼成为185CM以上好身材,同时将自己锻炼成:高大、干练、英俊潇洒、有气质、风度翩翩、玉树临风、举手投足都透出大将风度来,使美女帅哥们喜欢追捧地围绕在你身旁的局面,不是更好吗?

祝您成功!

训练的针对性: 只有经过训练刺激的肌肉才能对抗阻训练做出适应和改变反应。

一般适应综合征: 适应的三个阶段1警觉期,由生理应激引起(如抗阻训练);2抵抗期,机体开始适应需求;3衰竭期,过度训练造成。

特定适应强加要求原则: 根据特定适应强加要求原则,这种适应会针对性的符合锻炼过程中运用到单位特征。

训练变化: 方案应该随时改变训练刺激。周期性的训练是构建最佳训练和康复训练方案的最佳选择。

训练的优先次序: 要求身体每个部位都充分锻炼是很困难的。所以在每一周期性的训练方案中,每一训练周期都应集中注意优先发展训练目标,尤其对新手尤为重要。在给定的训练周期内可能只需要关注一个训练目标,如何制定和实现训练目标则取决于学员的经验和个体的健康水平。

任何一个合理的力量训练方案由许多变量组成,包含所选择的动作练习、练习的先后次序、练习的强度或负荷、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以及练习的休息时间间隙,这些都称为短期训练计划变量,这些变量可在单组训练中改变的,这些因素将决定长期训练的结果。

特定的关节角度对应可能的运动方式与提高人体功能性动作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当选择某一项练习动作时,记住肌肉组织只有从抗阻训练中激活才能受益(大小原则)。

运动可以指定为主要练习或辅助练习。主要运动锻炼的是主动肌(主要肌群)。常见有蹬腿练习、杠铃卧推举和悬垂高翻。辅助运动主要训练主动肌的一个肌群。如钢线肱三头伸展和哑铃肱二头肌弯举属于辅助运动。

练习方式也可以按照结构(涉及多个关节的练习)或特定身体部位(只涉及一个关节)进行分类。结构性的练习包含如全身性提拉这类要求多肌群协同收缩的练习。高翻、硬拉和深蹲都是全身性提拉结构练习。另一些结构只涉及一些关节或肌肉的参与,例如,杠铃卧推举需肘关节和肩关节同时作用。

多关节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基础学习或更多神经配合。

多关节练习的好处在于激活的肌肉组织、激素反应以及新陈代谢都远高于单关节练习。

训练大块肌肉群会刺激更多的神经、新城代谢、内分泌激素和循环反应。

以下经常使用的顺序训练方法:

先锻炼大块肌肉群,在锻炼小块肌肉群; 先进性多关节,再进行单关节运动;        全身运动环节中交替进行上肢和下肢练习;全身运动环节中进行推拉练习;              先进行弱侧练习,然后进行优势侧练习;  进行基础力量训练和单关节练习之前先进行奥林匹克举练习;                                进行其他类型的练习前首先进行爆发力训练进行低强度的练习前先进行高强度的练习,尤其是相同肌群连续运动的情况下;

最后一个考虑的因素是个体健康水平以及是否有过抗阻训练经历。精心设计减轻个体的压力,尤其对初学者。

阻力是改变力量和训练部位肌肉耐力的主要刺激。高强度对所有个体都重要。

低强度(轻阻力)、多重复次数的训练能够有效地I型纤维(更适合于耐力发展),但无法充分激活II型纤维(主要对最大力量产生和肌肥大起作用)。所以,如果你想将你的力量最大化,就应该增加训练负荷并且减少训练重复次数。

训练组数(互动量或训练量)

总运动量(组数x次数x负荷)设计训练过程中很重要的概念。在训练过程中保持训练量不变容易让人感到难以坚持下去。

某些阶段低训练量,对持续性的提高和增强训练适应性是至关重要。 关键的不是组数,因为组数只是影响训练量—强度周期模型的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进行周期性的运动量划分,训练量—强度周期模型。

组间休息时间决定了ATP(磷酸肌酸能量合成程度以及血液中乳酸浓度的)产生量。休息时长可明显改变新陈代谢、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系统对短时间抗阻训练以及对随后组数的反应。

高级训练强调绝对力量或爆发力的增长,对于使用最大或最大次数负荷结构性动作练习(深蹲、高翻、硬拉)而言,推荐至少3-5分钟组间休息;较少休息(1分钟以下)可能适合于肌肉参与程度较小的练习或单关节练习。初学者或中级举重,2-3分钟休息,这中水平抗阻训练强度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压力较小。

另外,对糖酵解和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能量系统)增加压力可以促进肌肉增长,因此,如果训练目的是增加肌肉围度,哪么较少的休息时间(低于60-90秒)更为有效。休息过短,心理焦虑和疲劳心理因素很多产生。

周期性训练

准备阶段:包括增加力量和增加肌肉质量。在这阶段中,运动量大而运动强度小。

第一过渡期:在运动量减少的同时运动强度增强,目标是提高肌肉的爆发力以及增加肌群的熟悉程度。

比赛期(巅峰期):特点因项目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一阶段需要结合专项进行训练。

赛季间歇(第二过渡期):专注于适度运动以帮助肌肉恢复,但是不会完全停止训练。

线性周期

比如,在为期6周的中周期计划内,前两周为期2周的小周期以轻负荷为主,然后逐渐增重以过渡到第3隔小周期。抗阻训练强度增加的同时减少运动量。然后,6周的中期结束后,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训练背景和训练水平来安排不同长度的主动恢复周期。然后再重复一个中周期。

线性周期中,大周期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加肌肉力量和发展肌肉围度,使其在遗传理论内达到最大化。

为了避免进展过快,可以先进行为期6到12周的常规准备阶段,为后续的正式周期计划做好准备。这阶段包含使用轻的负重、学习动作技术,还有逐渐增加负荷至正式周期计划的负荷水平。 重点发展所需的神经系统适应性,以增强运动单位的募集。

非线性周期不适依次增加或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而是更频繁(即每周,有时每天)地改变以维持训练对机体的刺激。

非线性和线性比较,15周内同方案,更频繁的变化获得更多力量。短期训练变量的持续性变化要求生理上的适应也随之改变(与逐渐增加强度和运动量会造成力量瓶颈期相反)。

  非线性周期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辅助性练习的训练量和强度。主要训练时典型的周期训练,但运用非线性方法,同样可以使用两个循环周期的方案以进行不同的训练,如小肌群的锻炼等。比如,钢线肱三头伸展,训练强度就可以介于(8-10RM)和较高水平(4-6RM)之间。这不但能够促进某一关节的单块肌肉增长,还会以后续大块肌肉的重负荷训练提供所需的力量支持。

非线性方法中,在为期7-14天的中周期内,运动员可以同步时进行增加肌肉围度和神经调动层面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

  非线性方法中,锻炼可分为四个程度——超强、强、中度和轻度。如你错过一次锻炼,完全可以第二天补充回来,然后继续进行这个循环。该训练不是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次训练,而是当一定周数的训练完成时一个周期自然就完成了。

如图,关于下肢肌肉16周的大周期内,其中5周为非线性训练的案例。每周的训练变化比线性方案的变化更大,负荷从1-12RM不等。你可以增加一个爆发力训练日,负重为最大肌力的30-45%,关节运动时无减速环节,举起重物直接释放(如仰卧推举投掷)。像这样的变化通常被认为是负荷较低的,因为缺乏离心收缩的部分而导致生理上对运动应激不高,从而使运动员有很多的恢复时间。

为了增加方案中的变化并能够从高强度的运动中更快地恢复,可同时增加药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和其他下肢的快速复合训练。

非线性和线性整体看似相同,都能促进肌肉增长和神经募集。不过,任何周期性训练方案都要优于固定不变的训练。

循环训练

运动员选择8-12动作,一个接着一个,然后循环重复1-3次。循环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心血管耐力和所锻炼肌肉部位的耐力;也能够促进肌肉力量的适度增长(训练计划表与休息时间)。

单组训练

单组训练通常在重复8-12次的单组训练内完成,每一组都要做到不能完成为止。并为被证实与多组的周期训练项目或渐进抗阻训练项目同样高效。不过,他们可以在非线性训练中提供快速转换,而且也可以被归类为单组循环训练。

多组训练系统

最初包含2-3个热身训练,随后每组的负荷逐渐增加至目标负荷,接下来的几组练习采用该负荷。

    结果表明,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顶尖的运动员,对于多关节运动而言,5-6RM的负荷,至少3组(3-6组)的训练模式是增加力量的最佳方案。

可以设定任何阻力、任何重复次数和组数来进行这个多组数训练系统的运动,从而达到抗阻训练中想要到达的目标。进行长时间的多组训练而不改变其他变量,通常会导致力量和爆发力的增长进入瓶颈期。抗阻训练系统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多组训练系统中的某些变量。如果训练的目标是获得力量和爆发力,可以通过周期训练优化多组训练系统。

超慢系统

进行20-60秒的重复一次的非常慢的练习。研究表明,较慢的速度(向心和离心10秒)的运动不能完全激发爆发力、力量或促进力量增长和运动表现提升的最佳运动量。但是,可能对发展肌肉速慢耐力有潜在效果。

  这一系统主要适用于单关节练习和器械练习,通过关节活动度来控制。通常,在整个训练中只进行1-2组超慢训练。

金字塔或三角形通路

10RM、8RM、6RM、4RM、2RM、4RM、6RM、8RM、10RM的抗阻训练顺序进行或者相反。非常耗时,迫切只适用于2-3个练习。

超级组训练

可以完全相反肌群(肱三头和肱二头)也可以关节不同肌肉(股四头和三角肌)。

110RM肱二头弯举、10RM肱三头下压。无组间休息,重复三次。

210RM背阔肌下拉,坐式划船后拉,俯身划船。每个练习之间休息60秒,重复三次。

由于间隙时间短,这类训练对身体要求非常高。

反向抗阻训练(离心训练)

分割训练系统

典型的分割训练系统要求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训练上肢、下肢和腹部,二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训练胸部、背部和肩膀(可以减少到每周4-5天训练,即使训练频率很高,他也能帮组训练环节期间肌肉的高效恢复)。维持高强度训练会促进更多力量单位获得。更要注重辅助训练。

强制重复系统

力竭组后使用

功能性等长收缩

解释不清楚 看书66页

休息暂停系统

常用于最大力量(1RM)多次重复练习中动。每次运动休息10-15秒,然后进行下一次练习。这个系统左右可能获得最大力量(我觉得这些都是瞎掰)。

优先系统

优先系统几乎适用于所有抗阻训练方案。健美运动员股四头弱,优先最弱的股四头肌群训练。篮球先锋最大弱点是缺乏上半身力量,以至于缺乏篮下对抗能力。足球运动员可能想要发展腿部、臀部和背部的力量和爆发力,因而,他开始就要进行负重高翻和深蹲训练等。

复合、同步、对比和交叉训练

他们应用在训练三种不同的能量代谢方式。

根据个体训练的要求,同步训练之间的目标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相互矛盾。比如,有氧代谢已被证实有效影响肌肉力量的提高。有氧代谢运动取决于特定的阈值(最大心率强度的75%,每周2-3次20-30分钟的训练),但是任何超出的阈值范围的训练都会对力量增长有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不会影响最大摄氧能力。

    同步训练对于不同目标的训练而言都是有利的。比如,研究表明同步力量和爆发力训练能够增加爆发力的测试水平,比如投掷速度和垂直跳跃高度。这两个变量经常在一次训练中同步进行(有时称为对照法)。通常将高负荷变为高速度低负荷训练,可以同时发展最大力量和爆发力。

    这类训练同样非常适应于周期训练计划。目标确定时。可以按照中周期和小周期的训练来达到主要训练目标。次目标可以稍后再增加到训练方案中,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俱到的训练方案。比如说,速度和爆发力可以是橄榄球折返跑训练的主要目标,然后最大肌力可以是次要目标。因此对照法会很合适上述运动员。

恒定阻力器材

训练过程保持恒定负荷,包括哑铃、杠铃、药球和其他其他没有滑轮或杠杆移动的孤立式器材。

可变阻力器材

包含大多数抗阻训练器械、绳索阻力设备以及弹性力器材系列。

从固定阻力器材中获得的益处要远比从阻力变化器材中获得的多得多。

静态阻力器材

指个体推或拉一个等长收缩训练中的固定装置。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用于训练速度、爆发力和起始力量。这个循环按照离心、等长、向心的方式进行。特点是离心运动带领运动进入弹道向心运动。

  弹跳、跳投以及药球训练都是很普通的ssc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关键在于使SSC允许通过在离心运动时预激活而后增强向心的作用。因此,离心收缩运动的速度对向心的重复至关重要。SSC增加爆发力输出的能力大小还要取决于负荷、时间以及诱发肌肉预先拉伸的能力等。

这很容易解释什么为何一个SSC会引起如此有力的收缩运动,如执行正常的垂直跳(即有反向双脚跳。在这一类型的跳跃运动中,首先膝关节髋关节屈曲(离心),然后快速反向运动并跳起(先到等长再向心运动)。一个反向跳包含了一个SSC。

现在进行屈曲膝关节和屈曲髋关节的跳跃,在跳起前保持动作3-5秒,然后再跳。这称为无反向双脚跳;这就不包含SSC,而且这一跳不会高于反向双脚跳(包含SSC跳跃)。

训练建议

每一训练类型都会用到周期训练方案。为了设计一个高效的训练方案,必须进行需求分析。分析可以帮助选择最合适的训练类型(如自由重量训练vs训练器械vs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以及运动选择、能量通路在训练中的使用、训练中的变量控制、处理出现的伤病以及预防受伤风险等。

最大力量: 总的来说,大于最大肌力的85%,每组要进行2-6次。组间休息2-5分钟的中高组数的训练方案可用于最大力量的获得。对高级举重运动员,分隔训练(如4-6天的训练)是达到这些目标的最佳选择。顶尖奥利匹克举重运动员每天会进行3-6次训练,这就增加了训练的频率和总运动量。针对每一肌群,在组织好的周期训练方式下,每周应训练2-3天。多关节的自由重量训练应该是整个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机械训练和单关节运动作为补充部分。

肌肉增长: 向心和离心同时进行效果最佳。建议每次练习3-6组,每组重复6-10次,从中度到重度负荷(1RM的75%-85%)的训练。高级举重练习者,会不会增加负荷以及组数,并逐渐减少休息时间(1-2分钟)尽量不要超过个体忍耐极限,否则会出现头晕和恶心。除上述之外,还应该包括单关节和多关节运动。要保持训练频率与最大力量训练相同:根据训练具体情况,每周应进行1-3天主要肌群的锻炼。

肌肉爆发力

训练爆发力时,速度尤为重要。发力过程要符合整个爆发力-速度曲线。训练的同时你可以通过最大力量的同步训练来增加爆发力。

局部肌肉耐力训练

最佳训练是使用轻负荷进行1-2组重复训练(15-25次为佳)。组间休息时间较短—高重复次数时组间休息1-2分钟,中等重复次数时组间休息时间应低于1分钟。

①动作标准,做器械锻炼来增肌塑形的,要保持动作标准,刚开始练好基本功,后期需要更好的健身效果可以找个教练指导一下自己,再练习难度更高的训练器械和动作。

②注意意念感受,比如做背部发力,按照标准挺胸收紧肩胛,这时候感受双肘从背部往内缩,背部是钩子,控制好每次顶峰收缩,动作越快,调用肌肉也越多。

③注意训练后的饮食,训练后体力会消耗,这时候可以补充一些蛋白质让肌肉得到满足,这样肌肉才能更好成长。

④睡眠问题 健身房锻炼可以增长肌肉,但也要保证休息,记得不要熬夜,保证6-8小时睡眠,以免影响到增肌的效果。

肩部肌肉可以天天练吗?

不能。同一部位的肌肉不要天天练。肩部肌肉运动时,肌肉纤维会有轻微损伤。充足的营养和休息会让这些纤维恢复甚至长得更强壮。如果每天练肩部肌肉,不仅会长肌肉,还会造成肌肉疲劳、拉伤等损伤。而且一般来说,几乎上肢的肩部肌肉都会参与运动,也能从中得到锻炼。没必要每天专门安排项目练习。

每天练肩部肌肉有什么坏处?

肌肉劳损,肩部肌肉过度运动会导致肌肉疲劳,甚至拉伤,肌肉周围剧烈疼痛。用手可以感觉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状肿块,明显疼痛,局部肿胀,活动受限,甚至疼痛难忍。肌肉不会生长。上肢运动过程中,肩部肌肉本身也会顺便受到刺激。如果每天专门安排肩部训练,会出现过度运动,肩部肌肉不一定能完全恢复生长。

多久锻炼一次肩膀?

每2-3天练习一次,每周两次。一般来说,肌肉锻炼后至少需要24小时,一般是48小时才能恢复,所以最好每2-3天练一次肩部肌肉,一周只练两次。具体肩部肌肉的锻炼间隔时间建议因人而异,因训练级别而异。

肩部肌肉锻炼什么时候效果好?

17-19点左右。想要练出好的肩部肌肉,建议在17: 00 -19: 00达到最佳效果。这段时间人体的体能处于新陈代谢的巅峰,运动能力也处于巅峰,心率和血压也在上升,肌肉的速度、耐力和力量也在这段时间处于最佳状态。锻炼肩部肌肉会事半功倍,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也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几率。

肩部肌肉训练多久有效果?

2-3个月。虽然肩部肌肉比手臂上的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更容易练,但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或一两周内就有明显效果,还是需要长期坚持锻炼,一般2-3个月。多久练出效果,要看训练计划、饮食和个人实际情况。

肩部肌肉锻炼的注意事项

刚开始的重量不能太重,否则容易拉伤肌肉。新手练习重在使用装备的规范,不必太重。肩部肌肉锻炼配合合理饮食效果更好。多吃富含高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有助于肌肉生长。运动前后别忘了热身和组织活动,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增加运动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701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