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老师趣谈“膏肓穴”治证

倪海厦老师趣谈“膏肓穴”治证,第1张

病入膏肓的历史典故

病入膏肓原指不治之症,后形容病势沉重,奄奄一息; 或事态严重,不可挽救。其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生了重病,使人到秦国请医生,秦伯派医缓给晋侯治病。医缓尚未到达,晋侯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孩子。一个说,他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里逃另一个说,我们呆在膏的下面,肓的上面,他就对我们没办法了。医生到达后,对晋侯说,病源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砭石不能用,针刺够不着,药力也达不到,不能治了。晋侯说,真是个好医生啊!遂馈以厚礼让他回去。不久,晋侯就死去了。

词语解释:膏肓:古代医学术语,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这里被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指病情险恶无法医治。后来也用以比喻问题严重,无可挽救。

倪海厦老师在讲《针灸大成》第37课,介绍足太阳膀胱经的膏肓穴时,趣谈膏肓穴及其治证,与历史典故所讲的膏肓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介绍于后,供读者诸君欣赏学习。

倪海厦老师说:

整个膀胱经里面,以膏肓这个穴道最为重要。在介绍之前,找穴要找得正确。这个膏肓,书上写四椎下,我们把五椎分三份,这是从上三分之一这开始到外开三寸,叫膏肓。膏肓呢,无所不疗!你会说:“老师,你前面花了半天,现在教到无所不疗,那针灸不要学了!”。从此以后,你就叫倪膏肓,张膏肓,大家都膏肓。有的人就扎这个穴道,一招半式走江湖。

这膏肓穴非常好用,但穴位不好找。我教诸位怎么找,一定要把肩胛骨打开来,所以,坐在椅子上的时候。我们让病人反着坐,前面放个枕头。轻松嘛,抱着枕头,一抱肩胛骨就打开来了,这膏肓就出来了,平常膏肓是躲在肩胛骨里面。我们除了治症以外,最常见的就是膏肓痛。

临床上,很多的警察、情治人员,都有膏肓痛。一般来说,膏肓痛代表这个人很卖力。在捉犯人的时候,很紧张嘛,捉人的时候,犯人很紧张,他也很紧张啊,在这时候出力,伤到的时候并没感觉,回家以后睡个觉起来,这个地方就很痛,痛点就在膏肓。痛起来的时候,像螺丝刀钻进去,像十年的痛,像螺丝刀钻进去的这种痛,每天就像扛着三十包的米上班一样。

用针的效果到不了这儿,我们唯一治疗的方法是放血,针灸都不用。你让他肩胛骨打开来,用手去按。在原来肩胛骨这个地方,这个膏盲穴跑出来后,你拿三棱针或放血针去刺破皮肤,火罐放上去,把血吸出来,吸出来后,当场就好了。

有一次,有个病人,我看他背痛并指着膏盲的地方。我就开玩笑:“一般来说,只有情治人员,才会有这个痛”。他说:“我是 CIA 的”,他的枪就放在脚上面,说:“奇怪,当中医都知道我的职业”。还有妇女们、女孩子,你看那些女孩子漂漂亮亮的,但有很多很粗鲁的。有时一扯就能把门把都拉下来,看有多凶悍。由于拉扯力量很强,一样会伤到膏肓穴。

伤到膏肓唯一的方法,就是放血。你不管怎么下针下什么俞募、子母补泻个半天,通通都没有用,一定要用放血。

我临床的经验告诉我,当初,上帝设计人体的时候,不管定义是上帝还是谁都没有关系,设计膏肓时,一定是打瞌睡。应该放个静脉在膏肓这,结果它放个动脉在这里。因为动脉会浮在表面上,而肋骨这样子,肩胛骨是这样子。那会像个剪刀这样子压,在剧烈的拉扯下,它就会破裂,血管一破裂,瘀血就会出来。而静脉就比较深啊,比较不会伤到。所以他应该放静脉,却放到动脉,就造成人们常常受伤。

平常膏肓是无所不治的。你在灸膏肓的时候,你可以灸一百壮到五百壮。四百壮或五百壮都没有关系。你灸完膏肓后,灸了四百壮时你很累,病人坐在那也很累,你当然可以休息一下啊。在灸完膏肓后,如果嘴巴燥渴、嘴唇会干裂,那是因为你的胸腔里面气很旺。这时候你去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都可以,灸的时候,气就会往下走。或再去灸足三里,足三里灸完就会把这热气往下导。我们最主要是要把热气导到脚里面去。

我讲过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脚是热的人就没有心脏病,不会中风。那你灸膏肓后,整个胸腔都是热的,热气停在胸腔是没有用的,还没有达到治病的效果。就需要靠灸少腹的穴道及足三里,让气导到小肠里面去,才会达到治症的效果。

当你在灸膏肓的时候,胸腔里面、肚子里面会一直咕噜咕噜在叫,这是水的声音在跑,这就表示灸对了。书上指出,膏肓穴是起死回生的妙穴。像重病,或当你不知道怎样出手治病时,就灸膏肓。但灸完膏肓后一定要灸足三里。不然嘴唇都会裂掉了,舌头都干了,讲话的声音就好像磨沙子的声音,因为干掉了。

膏肓大部分是用灸和放血,这就是膏肓穴的治证用途。

编辑者:YSL言书乐20180923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病入膏肓 ”这个成语,它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太医经过诊断,对景公说:“病入膏肓,药物已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不治而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病重难治。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药王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会好!

膏肓穴解析

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膏肓俞为经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医学入门》作膏肓,属足太阳膀胱经。

在此指心下膈上的膏脂肓膜,因近于心包故被看作心包的组成部分。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此穴与厥阴俞并列,故名膏肓俞。

取穴方法

膏肓俞取穴时,一般采取坐位,双手交叉紧屈膝抵胸,抱双肩,双手扶于膝上,低头,面额抵于手背,使两肩胛骨充分张开,从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开三寸处,肩胛骨内侧缘骨缝处按压,觉胸肋间困痛,传至手臂,即是膏肓俞;或者采用俯卧姿势,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或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就是膏肓俞。这两种取穴方法皆是家人或他人帮忙才方便准确。

穴位解剖

膏肓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菱形肌、第四肋间隙。有肋间动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分布着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并有肋间动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通过。

膏肓俞的作用

膏肓俞意义:肓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干燥的湿热之气与不溶于水的膏脂。

运行规律:热气循膀胱经上行,膏脂出体表后散热降下行。

膏肓俞功效:散热排脂。膏肓俞有补肺健脾、宁心培肾、治痨益损、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作用。

主治病症

药王孙思邈艾灸养生高寿102岁。并在《千金方·杂病论》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俞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我们都知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说的是足三里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却不知道,在《针灸问对》的原文上是这样记载的:“若要安,膏肓、三里常不干”!膏肓二字由于足三里穴的强大而被隐去,其实膏肓也是很重要的!

当久病不愈,身体呈现羸弱消瘦状态时,最适宜重灸膏肓穴,只要灸量足够,就可以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药王孙思邈还在《千金方》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可见,膏肓穴可治百病,尤其是在虚劳证的治疗上,应用更是十分广泛。

比如,得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疾病,且因久病不愈变得体弱消瘦时,说明身体气血阴阳均已受损,最适宜取膏肓俞施灸治疗,起到扶阳固卫、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三伏灸尤其适合。

现代医学又多用膏肓俞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胸膜炎、神经衰弱及一切慢性虚衰性疾病等;久病体虚,常灸此穴有强壮效应;膏肓俞主治肺痨,咳嗽,气喘,咳血,盗汗,遗精,健忘,四肢倦怠,痈疽发背等;呼吸系统方面疾病: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遗精;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胸膜炎,乳腺炎,贫血。本穴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穴位配伍

膏肓俞配尺泽穴、肺俞穴治喘咳。

膏肓俞配足三里穴、膈俞穴,有健脾生血补虚的作用,主治骨蒸劳热,盗汗。

膏肓俞配天突穴、大椎穴,有理肺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支气管哮喘。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针法建议在专业中医师辩证后再操作施治。

日常保健养生法

由于膏肓俞穴位比较隐蔽,刮痧渗透不进去,手法也无法按到,最好的刺激方法除了艾灸,还有锻炼!古医书中也曾有“刺激膏肓俞,除一身疾病”的说法,在日常的保键锻练中可做下面四个开合膏肓俞的动作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1 、双肩旋转法

中指贴住大腿两侧的“风市穴”(风市穴位于人体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两手自然伸直时,两手贴着大腿外则,中指尖所到处,按压有酸胀感,即是风市穴),

以肩为轴,前后各旋转10次,可开合膏肓俞。这个动作可以把膏肓活动开,充分松开肩背部,长期锻练,能有效解决肩背痛的问题;反复的前后拉伸又能0腔得到扩张,可有效防治心、肺疾病。也可用旋转法开合膏肓,方法就是,把双手放在肩膀上,进行旋转,先向前旋转10次,再往后旋转10次。

2 、反拳捶脊法 反拳沿脊柱敲打,可把膏肓俞振开 ,缓解肩背疼痛,疏通血脉。具体的做法是:把手放在人体背部,反拳沿着脊柱敲打。这样做可以把膏肓振开,又叫振髓法。久坐办公室的人可依此法经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缓解肩背痛,疏通血脉。

3 、像扇子一样开合

把后背像扇子那样打开和收紧,可让全身轻爽,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这个动作很简单,坐在椅子上,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把后背像扇子一样向前打开,停一会儿,再慢慢挺胸,收紧后背,往后挤压脊柱。如此反复几遍。

还可以这样做,两脚平行站立,腰直,胸平,两臂缓缓抬起到胸前与肩平,然后用力向后拉至极限,使肩胛骨尽量向脊柱靠拢,挤压两侧膏肓俞,略停1至2秒钟,再恢复原姿态。练习该动作一定要注意,后拉时深吸气,回收时呼气,动作在水平面缓慢进行,动作到位,使背后有酸胀、出汗的感觉。

4 、椅子反着坐

把椅子反过来坐,人趴在椅背上,充分展开两个肩胛,而两个肩胛骨向后挤压,就是在挤压膏肓俞。每日如此反复几遍,既可益寿延年,还对肩周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颈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膏肓穴艾灸,很有讲究

膏肓俞这个穴位比较隐蔽,针不方便扎进去,手也难以按到,想要刺激膏肓达到养生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艾灸膏肓俞,可以把最深层的风寒湿毒瘀血灸出来。艾灸膏肓俞的疗效很明显,也会让人很愿意去做:艾灸三两天肚子会咕咕响,说明气很足;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如果灸一个星期,一点动静都没用,说明身体很干净。

膏肓灸法是中医艾灸学中最为独特的灸法,有专门的古书籍介绍,简单来说膏肓灸法的独特之处有三点:

1、膏肓灸法强调取膏肓俞体位姿势,不像其它穴位那样大概取穴灸,膏肓穴位艾灸一定要找准穴位,务必使两肩胛骨充分分离!

2、施灸的灸量宜多,即艾灸时间要长、艾灸的温度要适当甚至更高,这样才能充分刺激膏肓俞,只有灸透了它,才能起到通治百病的效果。

3、灸完膏肓穴后必须灸气海、足三里穴,以引火下行 ,防火气上窜头部。

虽然膏肓灸法操作略为繁琐,且可能有烫伤、艾烟熏燎的不便,但对于其它疗法没办法调理的顽疾,仍不失为良法。一般的操作方法:首先膏肓俞重灸,30-50分钟/次,再取气海、足三里,各灸20分钟,也可以同时灸三穴。在此基础上艾灸时间可以循序渐进延长,但要控制好频率,每天一次,一个礼拜内休息1-3天。坚持就会有明显的调理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6246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