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带别瞎用,它是帮了你还是害了你?

腰带别瞎用,它是帮了你还是害了你?,第1张

健身腰带似乎成了每个健身爱好者的必须品,但它真的那么有必要吗?

现实里,有些爱好者从来没有离开腰带,训练任何部位都要佩戴它。

而另一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有使用腰带。

大概40年前,美国的健身房里几乎每个人都必然佩戴腰带,无论是深蹲,卧推、还是上有氧课。

那时候,一个能够勒紧肚皮的腰带是健身爱好者的必须道具,就像运动背心一样。

但是最近15年,诸如Paul Chek这样的许多专家站出来,反对腰带,说腰带阻碍了横腹肌和其它核心肌肉发展。

使用腰带的爱好者骤减。

——虽然腰带依然具备无可替代的价值,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不应该佩戴腰带。

依赖腰带导致核心肌群虚弱

我和其他教练一致发现,当我们评估我们的客户时,他们几乎都有核心肌群偏弱或核心力量滞后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明智的训练方法来弥补核心问题。

普通健身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使用腰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常常会造成负面作用,因为它让你的核心更容易放松和作弊,导致身体功能失衡。

他们一直在用腰带来“隐藏”一个孱弱的核心。

对于专业力量运动员来说,情况则不同,因为他们的整体力量非常强大,已经远超一般人类常规承受的范畴,但他们核心力量不可能无止境地提高。

所以配备腰带是有必要的,可以弥补生物力学的不足。

然而,就算是专业运动员也不会在训练时总是佩戴腰带,一般只有在他们训练85%以上极限重量时才使用腰带。

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只有在深蹲和硬拉达到2倍体重以上时,才有必要使用腰带。

过度依赖腰带会削弱核心肌肉的力量。就像永远用一根拐杖走路——用得太多了,肌肉就没有反应,因为总是有支撑力在那里辅助。

什么情况真正需要佩戴腰带?

举重腰带可以增加“腹内压”,它能加强脊柱和核心稳定性。

但假如一个动作没有明显给核心施压(腿举、臂屈伸等等),那么腰带就是完全没必要的。

当你做一项“坐着”或“躺着”的动作时,最好不要养成戴腰带的习惯。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反驳:“等一下!许多力量举运动员做卧推时,都会带举重腰带。”

你需要知道的是,力量举卧推的目标是推起最大重量。

他们在卧推时将腰拱得很高,可以有效削减杠铃的运动幅度,举起更大重量。采用这种体姿对脊柱是有风险的,需要佩戴腰带。

然而我们大部分健身房训练的爱好者,动作形式更像是健美式卧推——我们的目标是为了练出一个漂亮的胸肌形态,而不是为了参加举重比赛。所以,我们通常没有理由去模仿力量举卧推。

我们在做卧推时,需要把下背放平,充其量是略微拱起。采用最大的运动弧度,专注胸肌发力。这对我们的脊柱几乎没什么压力,没必要使用腰带。

真正可能运用到腰带的动作是后蹲、前蹲、硬拉、划船、推举。而且,你应该在这些动作的热身组中不使用腰带,直到大重量正式组才使用。

腰带的正确用法

那么,当你真的有必要使用腰带时,应该如何操作?

使用腰带也是一种技能,你需要学习,而不是认为自己戴上它就已经正确使用它。

传统的说法是,往腹腔里大量吸气,让肚皮鼓起来顶住腰带。事实上,这是有害的,因为它可能让你的肋骨过份“外翻”,同时增加下背部压力。

正确的方法是,戴上腰带后,向腹腔适度吸气,保持肋骨向下收住,而不是向上翻出来。当你控制好肋骨的位置后,再进行一次深吸气,此时你应该感到腰带的前面、侧面、后面都有均衡的压力。

你的身体不仅会变得更稳定,而且能帮助你移动更大重量。

如果腰带让你感觉太紧了,完全没法扩张腹腔,意味着你需要将带孔放宽一格。

如果你是一个从未使用过腰带的人,我建议以这种方式来起步:

先戴上腰带,将它卡在“略紧”的那一格,让下背部“轻微”反弓,保持住,向腹腔吸气,维持5秒,多做几组这样的核心收缩,反复感受腹腔的压力。

举例说明:

练习深蹲时,你戴上腰带,将重量扛出后下蹲至最低,做5秒的核心收缩,维持腹内压。然后站起把重量放回。休息片刻再来一次。

练习硬拉时,让杠铃静止放在地面上,手握杠铃后模拟硬拉启动姿势,做5秒核心收缩,维持腹内压。然后松手休息片刻再来一次。

练习划船时,手握杠铃,俯身,让重量悬空,做5秒核心收缩,维持腹内压,然后放下重量。

练习站姿推举时,将杠铃端出来悬空在下巴附近,做5秒核心收缩,维持腹内压,然后放回重量

当你学会在这些动作中维持腹内压后,就可以运用到实际运动中了,普遍规律是,在动作的“离心”和“向心”转换点,往往就是动作最艰难的时刻,你需要运用这个维持腹内压的技术。

比如深蹲蹲到最低,即将站起时,你需要维持最高的腹内压和核心紧张。

在硬拉从地面上启动时,你需要预先维持最高的腹内压和核心紧张。

划船中,杠铃下放到最远端时,你需要维持最高的腹内压和核心紧张。

推举中,杠铃下放到最低,即将推起时,你需要维持最高的腹内压和核心紧张

习惯佩戴腰带可以避免腰腹增粗吗?

有些大腹便便的训练者说总是佩戴腰带,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我总是借助支撑,不让腰腹肌群用力,那么它就不会增粗”。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力量大师Charles Poliquin曾指出,普通健身训练给核心区域造成的压力,不会导致腰腹变粗。

腰腹肌群对一般训练的肥大反应很低。

那些经历了“一百万次”腰腹扭转发力的铁饼运动员,相比一般人会有一个较厚的腰部肌肉,但这是长期的高训练量造成的结果,一般的健身爱好者和健美运动员不必担心这种问题。

真正导致腰腹变粗的原因是脂肪囤积。因为某些训练者完全不控制饮食,胖得一发不可收拾。

这时候他们将缩小腰围的希望寄托在腰带上、而不是减脂上,那就是徒劳。

而且,许多人在常年佩戴腰带的过程中,造成了腹直肌无力,当他们脱去腰带时反而发现腰腹“显得”更大了。因为他们松软的腹部前侧无力维持恰当的体态。

所以,能缩小腰围的方法,一是减脂,二是强化你的腹直肌和腹横肌力量,这样你的肚皮才不会在放松时下垂。

看你标题我就想回。动作姿势要标准。

可进来你都问啦这个有问题。

那么我建议你看一些别人的训练录像。

然后你要把现在训练的重量减少至少一半。然后来体会动作。只有掌握动作才上重量。

是否可以顺便把这个动作当作腿部和腰部(下背部)的综合训练3

重量一旦感觉吃不消,最好找教练帮你扶着,我想他是很愿意的。 不要害羞,知道不。

还有动作如果自己感觉不对,就要问教练, 教练如果讲了还领悟不了,就空重量,或者把那个杆铃杆子扛在肩上,意念集中腿部,不要蹲到底,训练中意念很重要引用:作者:方丈我锻炼没人保护,深蹲时身体总是前倾,不然总感觉会向后摔到,但向起蹲时感到压在腿部的分量很大都分担给腰部了,蹲完后腰部和腿部都很累,请问这样对腰有伤害吗

1,正常,如果动作正确,不会对腰有伤害。2,不能,因为它对下背部是一个静力对抗训练,动作幅度微小

最好能带个腰带做这动作,这动作的确挺伤腰的硬拉不要放在背部训练的开始阶段,最好等到做完几组其他的下背动作使下背肌肉舒展开后再做还有就是要注意训练频度,还要注意休息

这两种动作对腰的损伤,按本人经验再加看过的教材资料分析的话,算起来分两种。

一是肌肉损伤,二是结构损伤。这两种损伤应该还有急性、慢性之分。

肌肉的急性损伤可以叫拉伤,慢性损伤应该是传说中的劳损。

举重的有管这个要领叫别腰的,按说腰带的作用也是为了辅助保证这个要领,但根据人腰的直径和腰带的宽度,还有人体腹腔内脏的柔软程度,还有肌肉的收缩方向,从工程分析的角度我实在想像不出那么个腰带能有多大用处,也许只有站直了竖脊肌等等不用发力的时候才能有点用。

这个方面跟恢复还有点关系,如果该用力的肌肉因为疲劳用不出那么大力的话,很容易导致本应由肌肉发力牵扯的重量转由结构承担,导致对结构产生太大的应力而损伤。

至于训练频率就看个人控制了,恢复的话主要是注意腰的保暖和抻拉。

 我们都知道,对于不同的护腰带它们会有不同的功效,因此这也需要消费者仔细认真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款产品,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对此非常了解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专业的问题,那么,健身硬拉护腰带哪种好,深蹲腰带和硬拉腰带区别

健身硬拉护腰带哪种好

 硬拉其实是有一种负重训练,但是硬拉分为三种,有屈腿硬拉、直腿硬拉、还有一些罗马尼亚硬拉等诸如一些的这样的种类,但是也有的人将屈腿硬拉叫做传统硬拉。在做硬拉的时候,建议大家系护腰带,从一定程度上保护腰椎不受伤害,而且很有必要系,为了身体的健康和健身过程的顺利,你值得去这样做!腰带的作用可以增加腹内压,有效的提升举重的安全性。然后有研究认为,如果所有举重与动员都是用举重腰带,那么生成腹内压力的肌肉将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和发展。习惯使用举重腰带的人,如果在举重时忽然停止使用,那么危险性讲增加。透气好,柔硬合适,根据自己体型选,太宽的蹲下去会觉得夹到肚子上的肉,不太舒服。什么牌子不重要,主要看是不是皮的,有的护腰带虽然没有什么牌子,但是拿起来感觉很厚很硬这样的腰带对保护腰很好,关键看质量。但至于是否每个动作都需要腰带,也是因人而异,因训练计划而定。要更加了解腰带的作用。

深蹲腰带和硬拉腰带区别

 深蹲腰带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运动的时候通常会用到的,一种运动辅助装备。它是一种有点像我们平常用的腰带,但是又比腰带要宽10到20厘米,然后运动的时候就绑在腰上,一般是举重,伸展腰部类的运动,像仰卧起坐之类的,举哑铃之类的运动,才会用到深蹲腰带。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必要的,但其实深蹲腰带,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所以我们在做运动的时候,尽量要戴上深蹲腰带。腰部是人体非常脆弱的部分,而硬拉也有着另一个称呼——腰部杀手。因此,硬拉时很容易造成腰部的伤害的。在硬拉时,颈椎的压力很小,胸椎还有胸廓协助稳定,但是下背部只有腰椎来进行支撑,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今天我们要来聊的是腰带的真确使用方法,我们知道腰带这个东西是最为基础的健身护具装备了,几乎所有健身的人都会拥有一副健身腰带。而且你每天的训练多多少少也会使用到腰带。

但是真是因为腰带的入门门槛非常低,所以很多人理所应当的认为腰带嘛就应该绑在腰上护腰的,但是事实其实要比你想象中复杂的多。

根据最严谨最科学的研究表明,高达869%的人都用错了腰带,这个数字你完全不用去质疑,非常的可靠。那么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绝大多数人错误的使用腰带的方法和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快速的过一遍为什么我们要使用腰带,其使用腰带的最终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保持我们的记住始终是一个竖直的直立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弯曲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我们脊柱的中立是身体前后两个肌肉群的参与所达到的,前面的就是我们的腹肌,后面就是我们的下背部,他们两个这么前后一夹一绷紧,脊柱就很难进行弯曲,所以我们也不会受伤。

但是当我们做到大重量的复合动作,比如深蹲、卧推、硬拉、肩推的时候,你的肌肉群可能hold不住这个重量,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才要使用腰带,腰带的作用就是捆绑住前后肌肉群。

使他能够更加稳定住你的核心,让你的脊柱保持竖直,这个就是腰带的目的,那问题就来了,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岂不是就是绑住就行了,该练什么练什么,那这个时候你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你只是绑住了腰带而不做其他举动的话,那你的腰带其实就和夹紧的救生圈一样,对你的脊柱的帮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大家自己可以试一试,在你带上腰带的时候,你想弯曲你的脊柱,还是跟没带一样,该弯就弯了。所以除非你带钢铁打造的(滑稽)。否则仅凭那一点点外力是护不住你的脊柱的。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讲正确的做法,就是上面所说的带上腰带之后的其他举动,首先就是区分概念,腰带它并不是护腰。腰带做的其实是一个辅助工具,辅助的是我们人为的呼吸。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说错,腰带辅助的是我们的呼吸,它才有用!我们在训练的时候除了正常呼吸之外,一般在大重量的时候都会憋气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力,而这个憋气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你是在“气沉丹田”状态下憋气的。

一般我们呼吸如果进入胸的话你会发现你的腰腹会缺乏支撑力,而腰带就是为了对抗你气沉丹田之后腹部往外冲的这股力。

所以这两种力的对抗才能够保证你的脊柱,使你的脊柱不会弯曲,大家可以试一试当你气沉丹田之后弯曲脊柱,是完全弯曲不了的。跟带了腰带还能弯曲是两种结果。

所以腰带不是护腰,它设计的目的不是让你绑上它就能起作用,所以下次大家在使用腰带的时候注意这一点。

很小的改变却能造成很大的收益,希望大家喜欢这一期的文章,谢谢大家支持。

1、在佩戴腰带的时候,先吸气腹部稍微收起一些,稳定后将腰带固定住,如果影响到正常呼吸就得将腰带适当放松一些。

2、使用腰带的最终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保持我们的记住始终是一个竖直的直立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弯曲的状态。

3、当我们做到大重量的复合动作,比如深蹲、卧推、硬拉、肩推的时候,你的肌肉群可能hold不住这个重量,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才要使用腰带,腰带的作用就是捆绑住前后肌肉群。

4、带上腰带之后的其他举动,首先就是区分概念,腰带它并不是护腰。腰带做的其实是一个辅助工具,辅助的是我们人为的呼吸。

5、我们在训练的时候除了正常呼吸之外,一般在大重量的时候都会憋气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力,而这个憋气是在“气沉丹田”状态下憋气的。一般我们呼吸如果进入胸的话你会发现你的腰腹会缺乏支撑力,而腰带就是为了对抗你气沉丹田之后腹部往外冲的这股力。

6、所以这两种力的对抗才能够保证你的脊柱,使你的脊柱不会弯曲,大家可以试一试当你气沉丹田之后弯曲脊柱,是完全弯曲不了的。跟带了腰带还能弯曲是两种结果。

选择宽的腰带,宽的保护面积大一些,一般最宽处15厘米。深蹲和硬拉都是需要腰部发力的,腰部承重非常大,腰带是为了保护腰不受伤的。

护具的使用与负荷强度有关。所说三项训练,为求力量的最大提升,练习者常常会用全力,甚至不断冲刺新的强度,这个时候护具是有必要的,有条件还需要有人在旁辅助。

至于新手,目标应该定为熟悉动作,为保证动作不变形,一般采用多重复、低负荷的练习方式,没有必要使用护具。另一方面,不使用护具更容易感受动作的主体性与整体性(主要指感受发力部位,感受相关肌群的协助),所以也不建议新手过多依赖护具。

扩展资料

如今,健身房成了很多人运动的首选地,既不用担心天气影响,又能寻求专业指导。不过,要想把健身房有效利用起来,每个锻炼者都需培养几个好习惯。

1、戴好必要护具。运动护具可保护关节和肌肉,减少震动和撞击。尤其是做大负荷锻炼如杠铃、推举时,除了要戴护腕、护肘等,还要戴健身手套,能让练习者更牢固地握住握杠,防止出汗滑脱,避免磨出手茧。

2、着装不能随意。健身房所穿衣物一定要宽松、透气、有弹性。如果衣物不够宽松,身体难以舒展,动作做不到位,可能造成拉伤。鞋子要穿软底运动鞋,减少对膝盖的冲击。

3、上器械前热身。到了健身房不要急着“抢占”器械,可先在一旁做些拉伸动作,伸伸胳膊、压压腿,时间持续10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

4、把握“低—高—低”节奏。健身房的不同器械有不同要求,先练哪个、后练哪个是有讲究的。总体训练节奏应为“低—高—低”。强度较低的训练一般为慢跑、哑铃弯举,强度较大的可以是快跑、动感单车等。

人民网-健身房里的好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854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