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相关检查

体格相关检查,第1张

一、一般检查[50]

1器具齐备。站在病人右侧, 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05]

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 [05]

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05]

5测量右上臂血压。观察水银柱液面, 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 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测量完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 [30]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 [05]

二、头部[50]

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

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先左后右。 [05]

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05]

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 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 [05]

14检查调节反射。 [05]

15检查辐辏反射。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05]

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 [05]

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 [05]

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05]

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10]

三、颈部[80]

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 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 [05]

21按顺序触诊颈部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淋巴结。 [25]

颈后三角: 双手指尖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

颈前三角:翻掌,双手指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右手指尖分别触摸颌下和颏下淋巴结,同法触摸右侧颌下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被检者头部稍前屈,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内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

22触诊甲状腺峡部和左右叶。右手拇指在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 用左手拇指在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对侧轻推,右手示指、中指和环指在左胸锁乳突肌后缘, 右手拇指在气管旁滑动触摸,请被检者吞咽;同法检查甲状腺右叶。 [30]

23触诊气管位置。 [10]

24听诊颈部血管性杂音,先左后右。甲状腺无肿大则无须听诊。 [05]

25测试颈项强直。取枕,左手托住被检者枕部,右手放在其胸前使被检者头部作被动屈颈动作,同时观察两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Brudzinski征)。 [05]

四、前胸部和肺部[160]

26视诊前胸部皮肤、呼吸运动、肋间隙、胸壁静脉;蹲下观察胸廓外形;视诊两侧乳房、乳头的位置。 [05]

27触诊腋窝淋巴结。左手扶着被检者左前臂,右手指并拢, 掌面贴近胸壁向上直达腋窝顶部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壁、内侧壁、前壁。触诊腋窝前壁时,注意拇指和四指的配合。再翻掌向外,触诊腋窝外侧壁。左手检查右腋窝淋巴结,方法同前。 [20]

28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检查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胸骨压痛。 [10]

女性则常规触诊乳房,先查健侧,后查患侧。按内上、外上、尾部、内下、外下顺序由浅入深触诊,最后触诊乳头。

29检查胸廓扩张度。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前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两拇指间距约2cm。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10]

30触诊语音震颤。将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部上、中、下三部位的对称位置,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并双手作一次交换。

[10]

31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 嘱其深吸气。 [05]

32检查胸部叩诊音分布。由第1肋间至第4肋间,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照的原则叩诊。 [20]

33肺下界叩诊。按右锁骨中线、左腋中线、右腋中线顺序叩三条线。被检者平静呼吸,自上而下, 由清音叩到实音时翻转板指,取板指中部用标记笔作标记。[30]

34肺部听诊。按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三条线,上、中、下部左右对称部位听诊。必要时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动作。[30]

35检查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一致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同语音震颤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作两侧对比。 [10]

36听诊胸膜摩擦音。嘱被检者深吸气,在前下侧胸壁听诊。 [10]

五、心脏[190]

37观察心前区是否隆起(视)、心尖搏动。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视诊心前区异常搏动。 [20]

38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和震颤。用手掌在心前区和心底部触诊,必要时用手掌尺侧(小鱼际)确定具体位置和时期[40] 。

39触诊心包摩擦感。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用手掌触诊。 [10]

40叩诊心浊音界。先叩左界, 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由清变浊,作标记;如此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叩右界则沿右锁骨中线, 自上而下,叩至浊音,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然后用直尺测量左右心浊音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和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距离。 [60]

41心脏听诊。先将听诊器体件置心尖搏动最强的部位。听诊心率(1分钟)、心律、心音(强度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然后依次在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听诊。 [50]

42听诊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3、4肋间听诊。 [10]

六、背部[150]

43视诊皮肤。被检者坐起,两手抱膝,暴露背部。 [05]

44触诊胸廓扩张度。双拇指在第10肋水平,对称性地把手掌放在背部两侧,两拇指间距约2cm,两手向脊柱方向推挤,使皮肤松弛致双手大拇指掌侧缘平行;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 [10]

45触诊语音震颤。两手掌置肩胛下区对称部位,请被检者发“yi” 长音,然后两手交换,请被检者以相等强度重复发“yi” 长音。 [10]

46背部叩诊。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共4 点。 [20]

47叩诊肺下界和肺下界移动范围。 沿左肩胛线自上而下, 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 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后屏住呼吸, 迅速自上而下叩至浊音区, 翻转板指, 在其中点作一标记。再嘱其深呼气后屏气, 迅速自上而下叩出浊音区,翻转板指, 再作标记,嘱被检者恢复正常呼吸。用直尺测量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再叩右侧。 [50]

48背部听诊。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个部位,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共4 点。 [20]

49听诊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相同的声音强度发“yi”长音,在肩胛间区脊柱两侧和肩胛下区左右共4 点,两侧对比。 [10]

50检查肋脊点、肋腰点压痛和左右肾区叩击痛。 [10]

51观察脊柱的活动度。 [05]

52检查脊柱弯曲度、压痛、叩击痛(先用间接叩击法,再用直接叩击法)。 [10]

七、腹部 [240]

53视诊腹部外形(蹲下平视)、腹部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或蠕动波。 [05]

54腹部浅触诊。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滑行触诊,沿逆时针方向移动;检查McBurney点反跳痛。 [10]

55腹部深触诊。左手与右手重叠,以并拢的手指末端逐渐加压触摸深部脏器,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10]

56肝脏触诊。用左手拇指置于季肋部,其余四指置于背部,右手自右髂窝沿右锁骨中线,与呼吸配合,向肋缘滑行移动,直至触及肝缘或肋缘。如果肋下触及肝脏,必要时宜在右锁骨中线叩出肝上界并测量肝脏的上下径。肝脏肿大者作肝颈静脉回流征检查。 [50]

57在前正中线触诊肝脏。一般从脐部开始,自下向上滑行移动,与呼吸运动配合,测量肝缘与剑突根部间的距离。 [20]

58脾脏触诊。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7~10肋处, 右手掌自脐部开始,两手配合,随呼吸运动深部滑行向肋弓方向触诊脾脏,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触诊不满意时,可嘱被检者右侧卧位, 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再作触诊。如脾脏肿大,则测量甲乙线、甲丙线和丁戊线。 [30]

59Murphy氏征检查。以左拇指勾压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其余四指与肋骨交叉,嘱作深吸气,同时注意被检者的面部表情,询问有无疼痛。 [30]

60双手拇指依次深压季肋点、上输尿管点和中输尿管点。 [05]

61检查肝区叩击痛。 [05]

62检查液波震颤。左手掌轻贴被检者右侧腹壁,右手指指腹部叩击左侧腹壁,必要时请被检者或助手用右手掌尺侧缘压在脐部腹正中线上,再叩击对侧腹壁。 [05]

63检查振水音。左耳凑近被检者上腹部,冲击触诊上腹部。 [05]

64 检查腹部叩诊音分布。从左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叩诊。 [05]

65叩诊移动性浊音。从脐部开始,沿脐水平向左侧方向移动,叩及浊音时,板指位置固定,嘱被检者右侧卧位,稍停片刻,重新叩诊该处;然后向右侧移动叩诊,直达浊音区,叩诊板指固定位置;嘱被检者向左侧翻身180呈左侧卧位,停留片刻后再次叩诊。 [30]

66右下腹听诊肠鸣音(1分钟)。 [10]

67听诊有无血管杂音。 [05]

可根据专科情况,腹部检查按视、听、触、叩的顺序进行。

68触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股动脉搏动。

[05]

69听诊有无射枪音和有无Duroziez双重杂音。听诊器体件置于股动脉上听诊。 [05]

70检查上、中、下腹壁反射。 [05 ]

八、四肢及部分神经反射[80]

71视诊上肢皮肤、关节、手指及指甲。

72检查上臂内侧肘上3~4cm处皮肤弹性。触诊左右滑车上淋巴结。 [05]

73触诊双侧桡动脉搏动、有无交替脉、奇脉、水冲脉和毛细血管征。检查水冲脉时,用左手指掌侧紧握被检者右手腕桡动脉处,将被检者前臂抬高过头。[05]

74检查左右上肢运动功能和肌力。[05]

75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及Hoffmann征检查,先左后右。[20]

76视诊双下肢皮肤、下肢静脉、关节、踝部及趾甲。

77触摸腘窝淋巴结,触诊压陷性水肿,先检查左下肢,后查右下肢。触摸两侧足背动脉。 [05]

78检查左右下肢运动功能和肌力。[05]

79左右膝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征、Copperhead征、Gordon征、Kernig征检查。 [30]

80盖好被子,收拾完毕后,感谢被检者的配合,并道别。 [05]

八年级上册复习讲义:

第14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无性生殖:(定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方式):出芽生殖、营养生殖、植物组织培养。

2、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

3、营养生殖:(定义):依靠营养器官(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

(优点):①保留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②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方式):嫁接、扦插、压条。

枝接:将一株植物体带有芽的枝接到另外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 接穗:带有芽的枝 砖木:被接的植物体)

嫁接 代表:(柑、橘)

芽接:将一株植物体的芽接到另外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 接穗:芽 砖木:被接的植物体)

代表:(桃、山楂、苹果)

嫁接的注意点:使接穗和砖木的形成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成活率。

嫁接的优点:①保留接穗的优良性状;②繁殖速度快。

扦插:菊,月季,杨柳

4、植物组织培养:(定义):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为完整的植物体。

(例子):胡萝卜根的细胞或组织

(优点):①短期内生产出大批的植物;

②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③培育出高产优良的新品种。

5、有性生殖:(定义):由亲代产生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6、植物的有性生殖:

花的六大基本结构: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其中雄蕊和雌蕊最为重要。

子房的内部结构:外层是子房壁,内部有胚珠(外被是珠被,顶端有开口为珠孔,里面有卵细胞)。

①花开后第一步进行传粉: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的途径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自花传粉:同一朵花中,雄蕊花药中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一朵花雄蕊花药中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②传粉过后第二步进行受精:植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具体:当花粉管落到成熟的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粘液的刺激,花粉就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内有精子,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到达子房内的胚珠中(从珠孔进入),末端破裂,释放精子,精子与结合成为受精卵。

③受精过后,花的各部分结构开始发育: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开始逐渐凋落,只有雌蕊中的子房发育为果实。

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一粒胚珠发育为一个种子,多籽植物主要是由于果实中含有多个胚珠)

子房壁-------------------------------------------果皮

子房 珠被----------------------种皮 果实

胚珠 种子

卵细胞

| 受精卵-------胚

精子

依靠风力(蒲公英、虞美人)

7、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依靠自身的弹力(豌豆)

依靠人和动物的运动(苍耳)

依靠水力(椰子)

8、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的发育过程。(家蚕、蝇、蚊、蜜蜂)

发育方式 家蚕经历了四个发育时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非常相似的发育过程。(蝗虫、蟋蟀、蟑螂、蝼蛄、螳螂)

蝗虫经历了三个发育时期:受精卵、幼虫、成虫

9、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两栖类: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青蛙、蟾蜍、蝾螈、大鲵)

两栖类的受精方式: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的受精方式)

两栖类的发育方式:变态发育(蝌蚪和成哇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不同的发育方式)

蛙的发育经历了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都是在水中进行的。

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蝌蚪 成蛙

呼吸器官 腮 肺(主要)、皮肤(次要)

尾 有 没有

四肢 没有 有

生活环境 水中 靠近水边的潮湿地带

10、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鸟类的生殖行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鸟类的受精方式:体内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的受精方式)

鸟卵产出后,胚胎会停止发育?(外界温度低于雌鸟体温)

早成鸟: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的雏鸡,眼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能跟随亲鸡自行觅食的鸟。

(鸡、鸭、鹅、大雁)

晚成鸟: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的雏鸡,发育还不充分,眼还没有睁开,身上的绒羽很少,甚至全身裸露,腿足无力,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留在巢内由亲鸟喂养的鸟。

(家鸽 、麻雀、燕子)

第15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 生物体普遍存在两种生命现象:遗传和变异。

2、 遗传:生物体亲代与子代子间,子代个体子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相似的现象。

3、 遗传信息的中心:细胞核

4、 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

染色体的特点:成对存在;每中生物体内染色体的数目一定。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22对)

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1对。女性用XX表示,男性用XY表示)

(性别决定图解):父亲:XY 母亲: XX

↓ ↓

精子:X/Y 卵细胞 : X

|

受精卵: XX XY

(女孩) (男孩)

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父亲,与母亲无关。生男生女的概率相等。

与人类性别决定方式一样的生物还有:鱼类、两栖类、哺乳类

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特点:双链;双螺旋

6、 基因: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无数个基因。

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A、B、D)

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a、b、d、)

AA:表现显性性状 Aa :表现显性性状 aa:表现隐性性状

7、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 垂和无耳垂)

8、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色盲,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性智力低下、并指、多指、先天性聋哑)

一般不能根治,治愈率很低。

近亲结婚是导致遗传病患病率上升的重要途径。

原因: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

国家明确规定了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人)

优生优育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9、变异:生物体亲代与子代子间,子代个体子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的现象。

分类:

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镰刀形变异细胞贫血症、小麦的抗倒伏、玉米的白化苗)

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这种变异是外界环境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其遗传物质并没发生改变。一般只表现在当代。

(哥哥皮肤白皙,弟弟皮肤晒黑)

有利变异:小麦的抗倒伏,抗锈病

不利变异:玉米的白化苗,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10、生物发生变异的目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11、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1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意义:使生物界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进化发展。

第 16 章 动 物 的 运 动

1、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动物通过运动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2、动物运动方式:(空中):飞行,滑翔

(水中):游泳,爬行

(陆地):行走,奔跑,行走,跳跃

3、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为了适应生活的环境。

4、鸟类迁徙的目的:获得足够的食物;在迁徙地完成筑巢、孵卵、育雏等生殖活动;寻找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活环境。

5、运动器官:鱼----鳍;鸟类----翼;昆虫----翅膀;爬行动物-----四肢;

草履虫----纤毛;变形虫----伪足。

6、蚂蚁运动时,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7、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和骨连接共同构成了骨骼;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和舒张,牵拉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8、当人屈肘时,肱二头肌要收缩,肱三头肌要舒张。

当人伸肘时,肱二头肌要舒张,肱三头肌要收缩。

9、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

10、 动物的能量来源是食物,直接能量来源是ATP。

第 17 章 动 物 的 行 为

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①觅食行为

② 防御行为:保护色(变色龙);拟态(枯叶蝶、尺蠖);

警戒色(黄蜂、毒蛙)

③生殖行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占巢、哺乳

④其它:迁徙行为、洄游行为、冬眠行为、攻击行为

⑤社群行为: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 有联系的行为。(白蚁、蜜蜂、)

2、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3、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例子: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婴儿喝奶、

小鸭游泳、动物哺乳

4、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例子:海豚的顶球,转圈和跳跃,蚯蚓走迷宫,小狗做算术,大山雀偷喝牛奶,大猩猩钓白蚁

5、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形成的后天性行为越复杂。

6、动物的行为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第 18 章 疾 病 和 免 疫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乙肝、艾滋病、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蛔虫病、肺结核、灰指甲。

2、分类:①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

②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蛲虫病、细菌性痢疾、甲肝

③血液传染病:乙肝、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

④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

3、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

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4、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5、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

保护易感人群:打预防针和锻炼身体。

6、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疾病。

7、冠心病形成的原因: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

8、凡是有心绞痛的人应随时携带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等药品。

9、癌症:又名恶性肿瘤,人体除了头发和指甲外,几乎所有的器官都有可能发

生癌变。

11、 在城市中,排第一位的是肺癌;在农村中,排第一位的是胃癌;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第一位的是白血病。(白血病治疗的方法是骨髓移植)

12、 癌症的治疗方法:外科疗法(手术切除肿瘤);化学疗法(使用抗癌物质);放射疗法(向癌变部位施放射线。)

13、 导致细胞癌变的因素:物理致癌因子(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

化学致癌因子(亚硝酸盐,黄曲霉素,防腐剂)

病毒致癌因子(乙肝病毒,疱疹病毒)

14、 人体内的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皮肤、黏膜,鼻毛,纤毛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5、 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又叫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生来就有的,并不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但作用力较弱。

16、 第三道防线又叫特异性免疫。特点:后天获得的,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作用力较强。

17、 在第三道防线中:免疫器官:脾、扁桃体、淋巴结。

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就会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抗原,特定的抗原对应特定的抗体,当特定的抗体消灭特定的抗原后,部分抗体仍然留在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来入侵的时候,存在人体内的抗体就迅速发生作用并消灭它们,因此,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第二次。(但感冒不一样,原因是感冒病毒在随时发生变异。)

18、 我国规定一岁以下的儿童接种四种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

19、 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第 19 章 珍 爱 生 命

1、少量饮酒能够解除疲劳,促进消化;

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引起酒精中毒。(引起神经衰弱,智力减退;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引起急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引起胃酸过多,胃出血,消化道肿瘤;引起消化不良,腹泻,便秘。)

2、长期大量吸烟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还对人体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3、常见的毒品有鸦片、吗啡、***、大麻、冰毒、摇头丸等。

其中鸦片是以**为原料制成的。

吸毒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严重损伤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影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生出畸形儿等。

4、吸毒成瘾的原因:外来毒品中的吗啡肽代替了人脑中类吗啡肽,减少或抑制类吗啡肽的分泌,只能靠摄入外界的吗啡肽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

5、家庭药箱:医用器具、外用药、内服药。

医用器具: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刻度服药杯、纱布、绷带、酒精棉球、镊子、小剪刀。

外用药:酒精、红药水、碘酒、创口贴、风湿止痛膏、风油精、眼药水。

内服药:阿司匹林,板蓝根、云南白药、乘晕宁、黄连素(治腹泻)。

外用药和内服药必须遵循针对性、实用性和急救性等原则。

6、处方药: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从药店购买并在医生的监控和指导下才能使用的药。

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可以从药店直接购买的药。

7、 人工呼吸:用人工的方法,是病人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逐步恢复呼吸的作用。

常用的人工呼吸的方法:口对口吹气法。

过程:进行 人工呼吸时,应在病人颈下垫物,解开衣扣、领带等,清除口和鼻内的污物,救护人员深吸气,用手捏住病人的鼻孔,然后口对口吹气。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强度以吹气后病人胸廓略有起伏为宜,吹气频率和呼吸频率相似。

8、 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9、 健康新概念的核心:由消极被动的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的呵护健康。

正常人握力指数等于握力重量(公斤)/体重(公斤)×100。不同年龄段的握力指数是不一样的,男性和女性的握力指数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而定。

握力指数的测试方法:试者两脚自然分开成直立姿势,两臂下垂。一手持握力计全力握紧,计下握力计指针的刻度。用有力的手握两次,取最好成绩与自身体重相握力体重指数比为握力指数。

扩展资料

提高握力的方法:

1、侧弯举

两手或一手侧握哑铃(拳眼向前),上臂紧贴体侧,持铃向上弯起至肩前,缓慢下放还原。主要发展前臂伸指肌群,同时发展上臂前侧肌群。

2、正握腕弯举

双手正握杠铃(掌心朝下),握距与肩同宽,上臂紧贴体侧。向上弯举杠铃,举至极限后缓慢下放还原。动作过程中前臂肌群始终保持张紧用力状态。主要锻炼前臂伸肌群和上臂外侧肌群。

3、反握腕弯举

坐在凳端,两手掌心向上反握杠铃,握距与肩同宽,前臂贴放大腿上,手腕放松。用力将杠铃向上弯起至不能再弯时为止。然后放松还原。此动作可前臂垫在平凳上做,也可单手持哑铃做。主要锻炼前臂屈肌群。

4、背后腕弯举

站立,背后正握(掌心向后)杠铃,做腕弯举动作,作用同反握腕弯举,主要锻炼前臂屈肌群。很多健美运动员都喜欢采用这个练习,因为它能产生一种强迫收缩的感觉。

5、尺侧腕弯举

两脚前后开立,一手叉腰,一手抓握组合哑铃无铃片的一端,另一端后下垂,腕关节放松。收缩尺侧肌群,以腕关节为轴,向后上弯举哑铃,直至肱三头肌强烈收缩,然后还原再做。主要发展前臂尺侧肌群,同时也发展了肱三头肌。

- 握力指数

- 握力

一、一周增肌计划如下:

星期一:胸部 胸大肌:杠铃平板卧推 哑铃卧推(大重量) 上胸:杠铃上斜卧推 中缝:哑铃飞鸟或蝴蝶夹胸

星期二:背部 背肌: 屈腿硬拉(大重量) 高位下拉 坐姿划船 杠铃划船 腹肌:仰卧起坐 罗马椅抬腿

星期三:肩部 前束:哑铃前平举 杠铃推举 中束:哑铃侧平举 哑铃肩上推举(大重量) 后束:俯立侧平举

星期四:休息

星期五:手臂 肱二:杠铃湾举 哑铃交替弯举 哑铃锤式弯举(每组力竭) 肱三:拉力器屈臂下压 哑铃颈后臂屈伸(大重量)

星期六:腿部 股四头肌:负重深蹲(大重量) 坐姿腿屈伸 箭步蹲 股二头肌:俯卧腿弯举 腹肌:仰卧起坐 罗马椅抬腿

星期天:休息

二、一天内饮食计划:

锻炼后的一餐:锻炼后半小时内25勺增肌粉(兑150-200毫升水,送的杯子有刻度的),用低于40度的温水或凉水来冲,别用开水,搭配一根香蕉或者小面包一起喝(勺子在桶内 翻一下即可)最后用杯子摇均匀就可以喝啦。

第一餐: 7-8点 馒头或面包或面条 增肌粉一杯 15勺左右(建议喝)(勺子在桶内 翻一下即可)

第二餐:10点 香蕉一根或苹果 一个鸡蛋、牛奶

第三餐:12点 主食以米或面为主200g左右 肉类尽量以瘦肉为主150g 蔬菜150g 水果适量

第四餐:15点 一片面包或玉米棒 一个鸡蛋 橘子一个

第五餐:18点 主食200g 肉类200g 蔬菜150g 水果适量

第六餐:21点 一片面包或一个蒸土豆 牛奶

扩展资料

增肌计划中需要注意:

1、健身之前不能吃的太饱但也不能空腹,可以吃小面包、香蕉、牛奶,饭后40分钟到一个小时才可以锻炼

2、锻炼前5分钟轻重量热身和活动关节 谨记:大重量低次数 谨记:尽量避免有氧运动(如跑步)

3、在健身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跟不上原节奏时要适当降低强度增加呼吸深度,尽快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

4、健身时选用软底鞋或运动鞋穿着运动服

5、健身过后不要喝啤酒以及抽烟,至少隔半小时

6、锻炼结束以后注意拉伸作为放松(拉伸动作小凡空间日志有的哦)拉伸锻炼到的部位

7、保证8小时睡眠(别熬夜) 锻炼时间(下午3-5点最佳 其他时间段也可以)

参考资料

健身运动_

一个完全的健身方案应当包含吃(饮食),练(训练),睡(睡眠)三个方面,而练则由心肺,力量,柔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有鉴于此,本人给出的训练计划是:开始时用5-10分钟有氧热身,最后用5-10分钟拉伸放松,中间是40-50分钟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有:1)背部:引体向上(颈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铃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铃推举(哑铃推举);5)臂部:杠铃弯举(哑铃弯举);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

训练备注:训练一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1小时左右,练全身,每个部位一个动作,括号里的动作备用,一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动作与动作之间间隔2分钟,组与组之间间隔30-60秒,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动作要稳要慢。必须用逐渐增加重量来使肌肉的适应力增大,从而对训练产生反应。使用自由调节重量的器械进行训练。这可以使肌肉对器械产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应。因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做动作时,无论是举起还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动作,这样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饮食方面:少吃多餐,适量多摄入蛋,奶,肉。每日食谱为:适度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种主要营养素的比例应为25∶20∶55左右。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及山芋、燕麦、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为首选。蛋白质是肌肉增长最重要的营养源,健美训练者蛋白质的摄人应以非脂或低脂食品为主,如脱脂牛奶、蛋清、鱼、去皮家禽、牛排等。

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时,中午若有时间可再午睡30分钟。对了,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因为人体在此时段体力和柔韧性都处最佳状态。最后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

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有氧运动:跑步、跳绳、游泳,无氧运动:如果没条件,在家做俯卧撑,可以练胸大肌和肱三头肌、斜方肌和三角肌;仰卧起做,可以练腹肌;深蹲,可以练大腿肌肉;提踵(用脚尖使劲把身体往上抬),可以练小腿肌肉。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练。平时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如:蛋、奶、肉、鱼等。

手臂主要是小臂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四部分。肱二头肌主拉,1、你可以用大臂进行哑铃曲伸就可以了,伸的时候不要放到底,让二头肌始终受力,还有,你可以采用史瓦辛格的方法,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21响礼炮,就是在你在做哑铃大臂曲伸的时候,因为从伸直到弯曲一共是180度,你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下方90度做7下,第二步上方90度做7下,第三步,180度做7下,可以根据你哑铃的重量决定数量。2、在单扛上做引体向上。肱三头肌是主推的,1、俯卧撑;2、卧推、3、在双杠上做臂屈伸;4、颈后单臂哑铃臂曲伸。在做以上运动的时候都可以练到小臂,手握哑铃时加大点握力。三角肌分前、中、后三束。前束做俯卧撑和卧推就可以练到;中束,双手抓住哑铃,垂于双腿两侧,然后做90度平抬,反复;后束,单手抓住哑铃,身体向前弯90度,手臂向后上方抬起,反复。

无氧运动每次做到肌肉有酸痛感,切记不要每日都做,每次你做无氧运动是要尽可能的破坏你的肌肉组织,然后用充足的时间和养份去修复破损的肌肉组织,说白了肌肉是在你做完无氧运动休息的时候长的。

科学健身,自然会拥有强壮的身体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4861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