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下腹痛是怎么回事

左下腹痛是怎么回事,第1张

腹痛

腹痛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症状。首先将腹痛分为全腹剧烈疼痛和定位较明显的隐痛。

全腹剧烈疼痛也称为急腹症,表现为全腹剧痛、压痛、反跳痛、腹壁肌肉紧张,甚至可出现休克,急腹症常意味着病变广泛及病情严重,无论是何种疾病,患者家属都应当立即寻求救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其他并发症状鉴别诊断。在未得到医生救助和诊断之前,切不可给患者服用止痛药物或饮酒以免加重病情和掩盖症状。

如果没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状,但腹部剧烈疼痛持续一小时以上而没有缓解,也应到医院就诊。

除了以上情况之外,腹部的隐痛大都是由较轻微的消化道紊乱所致,但也可能与胸部器官、泌尿道和生殖器官的疾病有关,可根据疼痛的部位和其它伴随症状自我加以鉴别: 伴随症状 可能的诊断

脐周疼痛或绞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剧 肠道蛔虫(见肠道寄生虫病)

上腹部或脐周围疼痛,可为抗酸药所缓解,常伴有呕吐和腹泻 急性胃肠炎或胃溃疡

下腹部间歇性痉挛性疼痛 肠道功能紊乱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部腹痛,有压痛,与饮食关系密切。 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活动期可有持续性剧痛

疼痛从右侧肋下向右肩部放射 胆囊炎或横膈病变

钻顶样阵发性疼痛,伴有呕吐,间歇时完全不痛 胆道蛔虫

持续性右上腹疼痛及肝区叩触痛,伴有黄疸 病毒性肝炎

下腹疼痛,小便时伴有烧灼般疼痛,尿频 膀胱炎或其它泌尿系感染

疼痛始于腰背部,然后向腹股沟转移或扩散 泌尿道疾病可以由这类疼痛(如泌尿系感染或肾结石)

下腹疼痛,并常出现阵发性腹泻和间歇性便秘 结肠过敏,或溃疡性结肠炎

男性,下腹疼痛,腹股沟肿胀不适 疝

上腹部中央刺痛并向左肩扩散 心绞痛

腹痛

腹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见,引起的原因很复杂,腹腔的脏器病变和腹腔以外的疾病,如胸部疾病、脊柱伤病都可引起腹痛。

腹痛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腹痛发病急、病程短;慢性腹痛起病缓、病程长。

(一) 家庭中常见引起腹痛的疾病

(1) 胃、十二指溃疡、胃炎、胃癌。

(2) 小肠及结肠疾病,常见的有肠梗阻、阑尾炎、肠炎、痢疾、肠道寄生虫病。

(3) 胆道和胰腺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胰头癌。

(4) 急慢性肝炎、肝癌。

(5) 腹膜炎,常继发于胃肠穿孔,脾破裂。

(6) 胸部脏器引起腹痛,如大叶性肺炎早期,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常误诊为腹腔脏器病变。

(7) 泌尿生殖器官疾病,如肾及输尿管结石、宫外孕、输卵管炎、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膀胱炎、泌尿系感染、痛经等等。

(8) 全身疾病引起的腹痛,如糖尿病。

(二) 腹痛的鉴别诊断

(1) 饱餐、饮酒后突然发作上腹部剧痛,应考虑胃、十二指肠穿孔。

(2) 右上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放射至右肩,多为胆囊炎、胆石症。

(3) 上腹正中偏左剧烈腹痛,伴呕吐、疼痛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放射到侧腰部,应考虑急性胰腺炎。

(4) 开始在上腹部痛,数小时后转到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多为急性阑尾炎。

(5) 停经6周左右,突然下腹部痛伴阴道出血者,要考虑宫外孕。生育年龄的妇女发生腹痛时,一定要考虑妇科的急腹症。

(6) 侧腹或下腹阵发性绞痛,放射至腰背部、会阴部的,伴有尿频、血尿为输尿管结石。

(7) 腹痛伴腹泻,应考虑肠炎、痢疾、副霍乱等传染病。

(8) 持续腹痛伴呕吐不止的,可能为肠梗阻。

(三) 急腹症的讯号

腹痛因人而异,症状千差万别。以下几点可作为急性腹痛的危险信号,必须尽快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1) 程度逐渐加重或不能忍受的腹痛;

(2) 伴有剧烈的呕吐或呕血;

(3) 伴高烧;

(4) 伴有腹膜刺激症状如腹部肌肉硬如板状,腹部不能触摸,病人取屈膝、弯腰的姿势以减轻腹痛。

(5) 病人出现休克症状如出冷汗,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发青,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四) 腹痛的家庭救护

(1) 让病人两腿屈曲侧卧,以减轻腹肌紧张度、减轻疼痛。腹膜炎以半坐位为好。

(2) 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发作时间,伴随症状,尽快查明病因。病因不明时切忌盲目热敷或冷敷腹部。

(3) 在病因不明时尽量不用止痛药,以免干扰疼痛的性质而误诊。

(4) 病因明确的肠炎、痢疾、胃炎等病,可适当应用止痛药,如颠茄片、胃舒平、654�2、阿托品等。用药1~2次后腹痛不见减轻及时到医院诊治。重视做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肌梗塞的情况,以及X线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

(5) 消化系统病引起的腹痛,饮食治疗很重要。溃疡病、胃炎的饮食要容易消化,较细软;胰腺炎要给予低脂低蛋白的清淡饮食,急性期还需要禁食。要根据病情决定饮食治疗的方向,适当的饮食治疗会使腹痛减轻。

(6) 精神要放松,保持乐观主义态度,注意休息,减少胃肠神经官能症引起的腹痛。

(7) 寄生虫病引起的腹痛要给予驱虫治疗,例如肠虫清、左旋咪唑、阿的平、驱蛔灵等。

判断左下腹疼痛的原因之前,需要考虑患者的性别,因为男性出现左下腹疼痛的原因,相对比较单纯。一般而言,左侧腹中主要为降结肠、乙状结肠,以及一部分小肠,年轻的男性患者可能因憩室炎,甚至憩室穿孔导致左下腹疼痛。老年男性患者可能因肿瘤导致左下腹疼痛,此类患者往往可以出现梗阻的症状,而憩室炎一般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如果女性出现左下腹疼痛,有的时候仍需考虑盆腔炎、输卵管炎等疾病,尤其是一部分盆腔炎、输卵管炎及附件炎会掺杂于女性患者左下腹疼痛的原因之中。另外,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的表现均有可能出现于左侧腹,此类患者应进行结肠镜、B超,或者CT检查。

结肠炎,以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明显增加,以轻中度病人占多数,但重症也不少见。

一、得了结肠炎,身体会有哪些表现呢?

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起病多为亚急性,少数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病情轻重与病变范围、临床分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

是本病活动期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轻者排便2~3次/日,便血轻或无;重者>10次/日,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

2、腹痛

多有轻至中度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亦可累及全腹。常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轻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重者如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可有持续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

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4、体征

轻、中度病人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病人可有明显压痛。若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体征,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反应

1、发热

一般出现在中、重度病人的活动期,呈低至中度,高热多提示病情进展、严重感染或并发症存在。

2、营养不良

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多出现在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者。

(三)肠外表现

包括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少见的淀粉样变性等,可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存,但与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的病情变化无关。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变多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活动期时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黏膜糜烂、溃疡及隐窝炎、隐窝脓肿。慢性期时隐窝结构紊乱,腺体萎缩变形、排列紊乱及数目减少,杯状细胞减少,出现潘氏细胞化生及炎性息肉。

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腹腔脓肿少见。少数重症病人病变累及结肠壁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表现为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可致急性穿孔。病程超过20年的病人发生结肠癌的风险较正常人增高10~15倍。

三、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型

按其病程、程度、范围及病期进行综合分型:

1 临床类型

①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②慢性复发型,临床上最多见,指缓解后再次出现症状,常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2 疾病分期

分为活动期与缓解期。活动期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指排便<4次/日,便血轻或无,脉搏正常,无发热及贫血,血沉<20mm/h。重度指腹泻≥6次/日,明显血便,体温>378℃、脉搏>90次/分,血红蛋白<75%正常值,血沉>30mm/h。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为中度。

四、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是诱导并维持症状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包括控制炎症治疗和对症治疗。癌变多见于广泛性结肠炎、病程漫长者。病程大于20年的病人发生结肠癌风险较正常人增高10-15倍。

活动期病人应有充分休息,调节好情绪,避免心理压力过大。急性活动期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改为富营养、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不宜过于辛辣。注重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性疾病。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医疗随访,不要擅自停药。反复病情活动者,应有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613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