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打油诗怎么写,就是小孩吵夜那种

请问打油诗怎么写,就是小孩吵夜那种,第1张

就是“我家有个哭夜郎……”别信这个,小孩哭有两种可能,一是先天秉受不足、怀胎时营养不良、母亲心情常忧郁、孩子身体不舒服,要加强营养,增强体制;二是总抱着,记住,除了喂奶,任何时候不要抱孩子,不然养成习惯,离人就哭。亲身经历,望采纳

日出东山隩,照我××市。白云去复来,疑似卫生纸。×市谁家子,菊花已凝紫。赠汝一片云,切莫分彼此。

打油诗,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杏出红墙戏王公

陈仓暗度探春风

鲜花娇艳青枝扶

硕果压枝绿意浓

说明:

陈女出轨,是对王夫的莫大戏谑与讽刺。

她偷偷与陈姓男子共赴云雨,,

陈女的娇艳有赖于王夫的供养和恩德,

谁能料到,结出的果实压弯了青枝的腰,她生出的儿子让王夫抬不起头来,,,王府的上空,尽是一片绿油油的颜色,,,

1、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

2、每个女人总会为某一个男人而下贱。

3、小三的威力、一般人貌似抵挡不住。

4、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第三者。

5、再漂亮的女人都会被男人压在身下。再帅气的男人都会跪在女人两腿之间。

6、货有过期日,人有看腻时。你在我心里,能牛逼几时。

7、都说姐漂亮,其实都是妆出来的。

8、人不可貌相,小三不可斗量。

9、爱情不过是寂寞时、扯把美丽的犊子。

10、黄瓜必须拍,人生必须嗨。

11、哥吸烟 、 是因为它伤肺, 不伤心。

12、小鸟虽小 ,可它玩的确是整个天空。

13、女人混的好、是嫂子,混不好,是婊子。

14、喊疼的不一定是处女,但勾引男人的一定是婊子。

15、各种姿势 , 各种招 , 各种澎湃 , 各种飘。

16、狐狸不是妖 、性不是骚。

17、别拿你弹视频的速度,来挑战哥拉黑的技术。

18、放眼过去全是货,老妹你想跟谁过。

19、上帝创造了处女,我创造了妇女。

20、又帅又车,那是象棋,有钱有房,那是银行。

21、不要迷恋哥,嫂子才是传说。

22、哥只不过是个局,而你却入了迷。

23、不是哥迷恋传说,只是传说太美。

24、**,对不起,我长得不帅。但不是每个女人都有机会。

25、你玩你的自定义、我玩我的格式化。

26、你知道我长短,我知道你深浅。

27、低头靠勇气,抬头看实力。

28、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

29、人生没有彩排的机会,每时每刻都是在现场直播。

30、请不要把你的傻B,当成是牛B。

31、我一定要出现你家户口本上,做不了你老公,也做你小爹。

32、不怕喝敌敌畏,就怕开盖有惊喜, 畅享多一瓶。

33、人家有的是背景,而咱有的是背影。

34、女人用丝袜征服男人,男人用丝袜征服银行。

35、长个包子样 ,就别怨狗跟着。

36、广告就是告诉别人,钱还可以这么花。

37、我说过做人要低调。可你非要给我掌声和尖叫。

38、狗就是狗,可人有的时候不是人。

39、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

40、开奥迪,穿迪奥,没事就吃奥利奥。

41、半夜雨,半夜云,半夜喊叫更吓人。

4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43、穷耐克,富阿迪,流氓一身阿玛尼。

44、小三 其实 没有错, 错在经不起诱惑。

45、女人是招商银行,男人则是建设银行。

46、唐 僧 再 厉 害, 也 不 过 是 个 耍 猴的。

47、现实社会低调人,低调小伙最迷人。

48、低调闷骚的高调,高调被打的征兆。

49、天若赐我辉煌 , 我必比天猖狂。

50、人生没有彩排的机会,每时每刻都是在现场直播。

51、距离产生的不是美 是小三。

52、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53、机会就像处女一样,难得,并且只有一次。

54、女人擅长的只是化妆,而男人擅长的却是伪装。

55、捂好自己的裤裆,尊重别人的裤裆。

56、你要是鲜花,以后牛都不敢拉屎了。

57、金钱造就了女人,而你造就了我。

58、女人装比那叫资本 ,男人装比那叫变态。

59、是鬼别装人,是人别装神,是B别装紧,是货别装纯。

60、你有你的背景,我有我的故事,不是很硬,但你别碰。

61、女人的心思,就跟你麻痹一样, 永远不知道什么样。

62、哥发的不是寂寞,是春;姐叫的不是孤独,是床。

64、生活不是劲舞团 ,没有宠爱一生的版本。

打油诗?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今日与媳妇吵架 ,可是真的好想她;

真的真的没办法,媳妇不在饿死啦;

好老婆啊好老婆,我是真的知错了;

请你务必原谅我,早日归家可以麽;

打油诗,据说是唐代一个姓张的打油人最先创作的,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典型的如“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后来泛指那些平仄、押韵不合“规矩”、比较口语化的诗歌。若从这意义上讲,打油诗的历史要悠久得多,也许历史上的第一首诗就是打油诗。而张打油,无非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罢了。

不合律与口语化是构成打油诗的基本要件,两者缺一不可(这是我的观点,可以商榷)。因诗歌语言有其比较特殊的地方,有时是名词或现象堆集,有时是语序拆分或颠倒,典型的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我余因之梦吴越”,“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等,之所以这样,有的是为了平仄压韵,有的则是为了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所以,有些不合律的诗并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归为打油诗,而应该归为古风一类。杜甫从律最严,但有时也会下意识地作些古风一类体裁的诗歌。同样,有些看上去非常口语化的诗,因其合乎格律,所以也不能归为打油诗。所以,要判断是否打油诗,应当同时看它是不是合律和是不是口语化这两点。

打油诗

打油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诗,尤其是近体诗,讲求格律,用语雅致委婉。

打油诗趣话: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

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

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

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

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

太老夫人不是人。

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

纪不慌不忙续道:

九天仙女下凡尘。

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

养儿偏惯去为贼。

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

偷来幡桃敬母亲。

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 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

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猜谜诗》

 宋·欧阳修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据说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清廉为官诗》

 明·徐九经

 头戴乌纱帽,当官不省劲。

 平事我不管,专管不平事。

 徐九经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曾作为戏剧、影视等很多文艺作品的主人公,为后人广为传颂。这首打油诗既表现了他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是他清廉为官的真实写照。

 《讽“到此一游”诗》

 清·孙维奇

 粉白墙上狗屁多,不成诗文不成歌。

 如若是有真才学,为何当年不登科

 在名胜古迹乱涂乱抹,看来古已有之。据说此诗乃清代举人孙维奇一日去安徽姥山游览,发现塔壁上刻着“×××来此”、“×××到此一游”以及一些粗话、脏话等,甚为反感,遂写下一首打油诗予以辛辣讽刺。

 《早餐诗》

 宋·杨万里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宋代诗人杨万里,每日坚持晨读,十分刻苦,不许人去打扰,每每忘记了早餐,还写了这首打油诗作为自嘲。

 历史上写“打油诗”最多且最出彩的,当属明代的解缙。

 解缙号称是明朝第一才子,曾任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等。他从小聪颖过人,8岁时已能诗能文。18岁那年,解缙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笑他。解缙出口成章作了这首打油诗:

 《春雨》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听到解缙随口吟出的打油诗,大家笑得更欢了。

 解缙才华出众,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厚爱,一次,朱元璋想考考解缙,便说后宫有位妃子生了个孩子,解缙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吾皇昨夜降金龙。朱元璋说:是位千金。解缙对曰:化作仙女下九重。朱元璋叹道:可惜死了。解缙紧跟着来了一句:料是人间留不住。朱元璋又道:丢到金水河去了。解缙仍是口若悬河:翻身跳入水晶宫。

 还有一次,朱元璋约解缙一起钓鱼,皇帝一条都未钓到,解缙却钓了好几条,见朱元璋面有不悦,解缙乐呵呵地为朱元璋送上一首打油诗:

 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钓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

 如1927年以后,蒋介石建立了蒋家王朝,收罗了各路诸侯,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于是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

 “大家去谒陵,

 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

 各自想拳经。”

 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

 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诗云:

 “跑上茅屋去拉屎,

 忽然忘记带草纸,

 袋里掏出百万钞,

 擦擦屁股满合适。”

 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国民党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打油诗和它的来历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 典故 。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

 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直说得朱“龙颜大悦”。

 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

 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 文章 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 故事 。相传古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鲁迅还写过一首白话版的打油诗,模仿汉朝张衡的名作《四愁诗》,讽刺当时白话诗歌泛滥一时的失恋诗。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葫芦。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吧。

 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

 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 爱好 、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打油诗正如爱因斯坦给卓别林的信中写道:“你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而显得同样伟大!

1 最全的经典打油诗汇总

2 经典古代打油诗大全

3 最经典的顺口溜

4 古代经典打油诗

5 经典搞笑打油诗

6 古代经典的顺口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2709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