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凯迪拉克这个品牌的车?

如何评价凯迪拉克这个品牌的车?,第1张

买过一辆13款的XTS,开了6年16万公里,对凯迪拉克近些年产品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先说优点,用料非常实在,车身采用了大量的铝制部件,提升了安全性,也减轻车重,内饰采用了大量的皮质包覆,触摸屏, 科技 感也做得不错,配置也很高,博士音响,360全景倒车影像,全景天窗,布雷博刹车,发动机是当年沃德十佳发动机,动力强劲,虽然油耗比同级别略高,但是人家用料那么足,保证卓越的安全性能,车重重,油耗当然要大一些,可以说,凯迪拉克在用料和配置上非常厚道。而且,凯迪拉克在所有车型上都是这么做的,这是其它很多豪华品牌做不到的,特别是日系。说说对凯迪拉克的不满意,首先,不应该把原来的logo上的月桂枝去掉,换成现在的“大帝豪”,光溜溜的一个盾形标志真的难看,廉价感,让凯迪拉克的老粉丝们唏嘘不已。其次,凯迪拉克的疯狂打折,伤透了老车主们的心,使得老车主们的车子遭到惨痛的贬值。其实,我的意思也不是看不得凯迪拉克打折,而是应该上市开始就按照一个标准打折,而不是开始优惠少,后面疯狂打折。凯迪拉克车子性能强,用料足,安全性高,同级别买车,以后我还会考虑。

凯迪拉克,美国著名 汽车 品牌,继林肯之后成为美国总统座驾,这个不用多说了。

单说凯迪拉克在中国,定位豪华性能美式房车。

起初,引入国内的都是大排量豪华性能轿车以及全尺寸豪华SUV凯雷德,当时以美国人喜欢的车引入到国内,没想到国内的 汽车 文化还没发芽,油价成为车主最大负担,结果销量平平,好在当时的目标也没有定太高,基本就是上汽通用引进配售的意思,但也收获了不少高端客户。

不过,可喜的是上汽通用的营销团队和设计团队对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理解到位,随即推出适合年轻人的新车型,尤其注重宣传动力,当然油耗也降低了不少,不过保有量不多,知名度还不够。当然这也难不倒凯迪拉克的营销团队,他们凯迪拉克的竞争对手锁定当时销量上窜最快的宝马3系,凯迪拉克新车直接和宝马绑定,动力、配置和操控不输宝马,同时高举美式豪华大旗,还有超高的性价比,势头一下回升。

这其中,ATS、ATS-L等功不可没。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凯迪拉克已实现连续22个月两位数同比增长;2017年上汽通用凯迪拉克累计售出173017辆(不包括进口车型),同比增长466%,2018年目标为20万辆。可以是说势如破竹。同时经销商数量也由目前180多家,要提升至300家,300家的概念就是一二线城市全覆盖到位,三四线城市择优覆盖。

问题方面,目前凯迪拉克面临南北市场分化问题、定价策略问题。

南北分化是指在南部市场的业绩远超北方市场,这和地缘环境造成的 历史 消费偏好问题有关,也有经济环境问题有关,目前无解。但是厂家在销售支持方面从长远考虑如有侧重和均衡会更好。

定价策略问题是指因 历史 原因导致的终端价格和指导价差距过大问题,由于刚开始入华时高估了国人的消费能力和需求,最后经销商只能降价销售,结果每一个买凯迪拉克车型的人都有“肯定还有大的优惠”、“不降5万不能买”这种观点,不仅伤害了品牌形象,更给新车销售造成压力。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打造稀缺性爆款,或者定制化车型。

做为一个两年半的XTS车主,说一下我的真实用车感受。

第一,用料扎实。从车门到座椅,再到内饰,无不体现出美系车的厚重和用料的扎实,触手可及的皮质包裹比塑料要强太多。

第二,动力充沛。全系20T的高功率发动机动力绝对够用,虽然XTS 6AT变速箱被很多人吐槽,不过跟车的定位有关系,胜在成熟稳定。现在的CT5、CT4已经全部升级了8AT、还是9AT,更加匹配运动的定位需要。

第三,音响及噪音控制。作为一名初级音乐爱好者,对于BOSE音响和双层玻璃的静音效果非常满意,主动降噪效果也很明显,停车时关上车门几乎听不到发动机声音,有几次下车忘记熄火。

第四,油耗。很多人印象里美系车都是油老虎,但实际上现在早已经改变很多,我的XTS,不考虑油耗随性开,高速上7-8个油,市区12个油左右,和朋友的5系差不多,所以担心油耗完全没必要。

第一,降价。很多人都担心凯迪拉克买了之后降价。这确实是个问题,凯迪拉克降价是比较厉害的,不过话说回来现在除了雷克萨斯,BBA哪个不打折呢,车无非是个消费品,就跟手机一样,刚出来的时候尝鲜一定是最贵的,但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早买早享受。如果想保值,建议还是买房去。

第二,第二排空间。无论是XTS还是CT6,车身很长,但是车内空间和竞品比确实都不占优势,我相信这和美系车的设计理念有关系,还是那句话,看自己喜欢,如果喜欢美系车的硬朗厚实,就接受他的空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车已经开了两年半了,正常保养,没有出现任何小毛病,整体很满意。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选车,不用太多在意别人的看法,选自己喜欢的就好

作为一名19年9月入手xt4二驱顶配的车主,说说我的观点吧。入手的原因很简单,当时换车时的预算就是不超过30w,之前两辆车都是轿车,所以想换个suv。很喜欢奥迪q5L,但是40 时尚 版优惠后的落地价格也要38以上,最后也看了沃尔沃,凯迪拉克,英菲尼迪,奔驰,林肯等,最让我心动的还是凯迪拉克xt4,价格合适,外观和内饰一眼就爱上了。也对比了xt5,优惠也很大,差不多在我预算上超一点点,尺寸也不错,但前脸略显臃肿,所以pass了,提车后目前也跑了8000公里左右,说说我最喜欢它的优点:1、28T随叫随到的动力,加速时超猛的推背感很符合男人的调性。跟一辆奥迪tt飙过一次,很爽。2、隔音效果,在喧哗的大街上,外面全是门店及市场嘈杂的声音,一上车关上门,世界瞬间安静了,真的就这么牛,很喜欢!3、bose音响,跑高速时听嗨曲,那个低音还有共振整个车都是很嗨的,凯迪拉克车主应该都有同感。4、转向盲区辅助灯,这个功能在夜晚特别实用,方向盘朝某个方向转动,同侧的辅助灯会照亮侧面的盲区路段,对于车感和距离判断不太好的车主,应该很实用。5、水晶门把手及前后灯延迟关闭功能,到傍晚时,你和朋友去酒店吃饭,一下车,走远几米它会自动锁车,灯光很有逼格,很显档次,可以设置车灯延迟关闭的时间。。再来说说缺点把,1、油耗偏高,我车的油耗在105至11个左右,但毕竟有这个动力,油费也可以报销,所以也不算什么缺点了。2、车门异响,有两处异响,这个是我不能接受的,我开车很不喜欢听到奇怪的声音,所以,每次我都把歌曲声开的较大,为了来掩盖住发出的声音。其它没什么了,用了快一年,总体还是不错的。希望可以帮到各位想入手的朋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性价比!性价比!性价比!

首先我们先明确一点,凯迪拉克毫无疑问是属于豪华品牌的,只是我们通常将BBA划分为一线豪华品牌,而雷克萨斯、捷豹、凯迪拉克等品牌,则被划分为了二线豪华品牌。

对于凯迪拉克来说,如果正面和bba硬刚的话显然不太明智,所以其采用了与大多数二线相似的策略,即主打性价比。举个例子,凯迪拉克的atsl的竞品是宝马的3系,但在终端售价上,320最便宜的车型大约要30万落地,但atsl的最低配基本在25万元就可以落地了,5万元的差价可以说已经非常巨大了。

另外,atsl的动力可以说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20t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279马力,在一台八速自动变速箱的帮助下,可以做到零到百公里加速6秒左右的成绩,在同级别车型中已经算是非常牛叉的了。但话说回来,包括atsl在内的凯迪拉克车型,在内饰方面的表现比较一般。虽然材质和做工都没什么问题,但在设计上与主流的豪华品牌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另外,凯迪拉克的产品线其实挺混乱的。比如说如今的xt5,上一代车型叫srx,而srx最早又是和宝马x5、奥迪q7和奔驰ml一个级别的,而如今却和x3、glc以及q5一个级别。另外,atsl和xts的定位也比较尴尬,理论上atsl要比xts高不少,但在售价上却高度重叠。

您好亲XTS可以和A6,5系,E及比较。我分开分析吧。1,XTS全球十佳发动机36,前驱,没四驱。底盘和君越的一样。电磁悬挂是亮点。造型还是很个性。 汽车 保值一般看牌子,凯迪拉克保有量比较下,保质一般。但是考虑保值个人认为意义不大,买车要卖么?XTS造型还是很犀利的,很有个性,年轻人开还是很拉风的。美国车,小毛病是势必多点。

2月24买的xt5,目前跑了8700(大部分高速,油耗显示80),不说别的,性价比比bba高,现在的“德系车”简配的那么严重,还买不起[捂脸]。起码这款和美国同款,没有太大的简配,我觉得值,性价比高,自己喜欢,无所谓保值率。

家里两辆凯迪拉克XT4和XT5,驾驶体验是加速快反应灵敏,隔音效果好,跑高速油耗相对较低,一次跑高速的油耗是百公里62升,自以为很好了,后来的一次居然百公里油耗是57升,当然市区的油耗较高,百公里在12升左右。不够理想的方面后排中间座位没有头枕,行李厢没有遮物帘。

8 份2020款XT5,我第一辆马6,第二辆福克斯,第三辆也是福特翼虎四驱,这是我10年中换的第四辆车!看过奥迪A6L,宝马X3,奔驰压根没考虑,预算在40万以内BBA也只能搞个乞丐版三大系30万的车架子10元的车标。不是给凯迪拉克做广告,只有自己来过才知道,XT5感觉还不错!

第一:中国区美系运营得最好的品牌,没有之一。

不管再怎么嘲讽它,凯迪拉克在国内的运营水平绝对是高水准。

对于渠道,政策一直到位。

对于营销,一直走在最前面,经典案例太多了,比如B站的张召忠的合作。肉眼可见的给线下门店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而且都是最年轻最有价值的消费群体。

很多品牌嘴上说给年轻人,可是他们根本不关心年轻人喜欢什么,在看什么。比如同是美系的福特,福克斯上市时嘴上说了多少年轻人,可你见过它们做过什么去吸引年轻人吗?

如果把营销宣传分战斗力的话,凯迪拉克就是100,福特就是-10000。

第二,凯迪拉克是美式快消品销售模式的典型。

我在直播说过对于美系品牌销量整体下跌的看法,产品力,营销都只是其次。

第三、不保值,大降价的核心是美国人是把车当成快消品在卖。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榨干车型所有的价值,这个价值包含了利润,销量。前期疯狂宣传,死守价格挣“死忠粉”的钱,后期恐慌性抛售,榨干车型的最后一点销量。

然后再开一个全新车型,继续卖。

这种卖法优点是割韭菜很爽,不需要关注车型连贯性,放开手脚的卖。

缺点就是车型口碑差,老车主推荐比例极低,尤其当市场越来越走向成熟,加上割韭菜积累下来的负面口碑,销量维持都很困难。

仔细想想,从SLS,CTS,SRX到现在CT6,XT5,凯迪拉克车型名称什么时候连贯过?结果就是上市就买的第一批车主感觉被当成了凯子很委屈,后续车型没了保值率,全新车型上市后特价入手的所有车主都很失落。

虽然说凯迪拉克在北美遭遇了品牌下滑, 但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凯迪拉克算是较早的把握住了中国市场的机会,并在中国市场投入了相当高的重视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2019年,凯迪拉克在全球范围内售出390,458辆 汽车 ,创下该品牌的纪录,这其中中国市场占到了一半以上。

就中国市场而言,仅以产品,在20-50万这个级别里各个品牌的产品是不存在技术实力的差距的。 存在的是品牌形象和产品趋向上的不同。 凯迪拉克目前也希望找回自己鲜明的品牌特点 ,比如说「无后驱,不豪华」,凯迪拉克希望用运动重新抓住年轻人的心。从购车的角度上来说, 品牌也不应有高低之分,更不应通过本土市场产品的销量来论血统,能够满足中国市场消费者使用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美国品牌在中国卖的比美国本土好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消费者能够买到几乎中美同价的豪华品牌产品。

买凯迪拉克的十大忠告:

1、品牌档次。

凯迪拉克虽在国内也被定义为豪华汽车品牌之一,但在汽车产品知名度上与一线豪华品牌宝马、奔驰等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凯迪拉克大概位于二线豪华品牌的层次。

2、外观内饰设计。

凯迪拉克的外观内饰设计大都偏向于成熟大气的绅士风格,或许这对于商界人士十分合适。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外观内饰设计上则过于刻板,毕竟年轻人还是更喜欢运动个性科技感的设计风格。所以说,凯迪拉克在多元化的需求下还是难以做到完美。

3、车型。

凯迪拉克在国内市场上,其大都为中大型SUV为主,而轿车车型的选择较少。因此,凯迪拉克在车型方面还是需要提高,才能让用户在购车时有更多的选择。虽然车型多并不是重要的因素,其汽车质量才硬道理,但是国内消费者货比三家的消费观念下,车型少也难有较大竞争力。

4、汽车配置。

凯迪拉克的汽车配置总体上也是不错的,但与一线豪华汽车品牌对比也仍有差距。简单来说,凯迪拉克的汽车配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5、汽车内部空间。

凯迪拉克的内部空间也是不算太大,而且后排乘坐空间的舒适感也不是很高。如果作为家庭用车的话,凯迪拉克在汽车空间处理,还需在增大空间的同时,也要保障期乘坐舒适度。

6、燃油经济性。

作为美系车,人们对其评价大都是油耗方面不尽人意。加上现在的油价压力,凯迪拉克在油耗技术上的优化还是要及早完善,虽然已有对油耗方面技术改进的方案,但还是需要时间去等待。

7、变速箱反应顿挫。

部分凯迪拉克车主都称凯迪拉克虽在动力性能指标数据上表现不差,但其变速箱出现顿挫的小毛病也是让人十分烦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换挡体验,这一点凯迪拉克在后期期待能用更好的处理。

8、发动机漏油。

不少凯迪拉克车主,也反映了凯迪拉克汽车部分车型出现漏油的现象,后续凯迪拉克也都对其相关车型进行了专业化的处理。

9、保值率。

作为二线豪华汽车品牌的凯迪拉克,保值率上显然没有一线豪华汽车高。保值率是用户后期对汽车进行买卖的重要因素,保值率低也说明汽车在转让中经济损失较大。

10、线下门店。

凯迪拉克线下门面的普及力度不高,这也对售后维修保养等服务带来影响,汽车手续的办理相对也会复杂一些,来往耗时较长。

由于前几年某地图的一份调查报告将凯迪拉克品牌推向了风口浪尖,因为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凯迪拉克车主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洗浴中心,这让它成为继明星乔杉之后,第二个被大家调侃为洗浴中心的“代名词”。

而在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凯迪拉克品牌也是强势“带资进组”,在片中大出风头,但也有负面影响,因为毕竟和“海王”梁正贤,以及和“绿茶”林有有出轨的“渣男”许幻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以上的种种,加上“七折虎八折豹,六折沃尔沃没人要,五折凯迪拉克偷着笑”这句顺口溜,都让爱以降价换销量的凯迪拉克背上了“渣男”的骂名。

早在电视《三十而已》比播放之前,凯迪拉克就已经“渣化”:

不知道是凯迪拉克自己找上门,还是制片方故意找了个配得上这些渣男气质的汽车品牌,反正给人的印象就是——车如其人配得一脸,凯迪拉克渣男优选。不过也不是这部剧赋予了这个品牌如此脱俗的“车设”。

不少凯迪拉克车主反应,这车没啥问题,就是方向盘老往会所的方向偏,做四轮定位也没法解决。而“洗浴王”的名号真正闻名江湖。

还要从几年前高德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说起,根据后台的搜索关键词显示,凯迪拉克车主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洗浴推拿场所,所以,“洗浴王”不是段子,不是虚名,人家是有正经大数据做背书的。所以网络段子就这样流转开了

我开了凯迪拉克CT6,又开了奥迪A6L,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五味杂陈,终于知道凯迪拉克为什么挤不进一线阵营的原因了,奉劝大家买豪华品牌要反复斟酌,只有分清它们的优缺点,才能买车不后悔!

纵观国内豪华品牌汽车市场可以说是暗流涌动,凯迪拉克作为二线品牌的领头羊,无论是风靡一时的构造,还是综合素质与龙头奥迪都旗鼓相当,如何在一二线豪车阵营里选一台不后悔的车型,都是考虑这个层次的消费者值得深思的地方。

对于这个级别的豪车而言,后不后悔取决于你对车的期望,外观内饰、动力操控、空间配置、品牌价值等,它们之间都有著不同表现,凯迪拉克CT6和奥迪A6L我都开过2年,下面我将结合用车感受进行具体分析,告诉大家选择凯迪拉克后悔多,还是买奥迪后悔莫及!

凯迪拉克PK奥迪——外观内饰

凯迪拉克CT6的外观精致大气,盾牌样式的中网,配合两侧泪眼大灯组,巧妙地将美系车磅礴贵气的底蕴进行到底,扁平化处理后更兼顾优雅与动感,让人过目不忘。

侧面上饱满的线条舒展流畅,笔直的双腰线从车头贯穿车尾,比例协调不臃肿,略微溜背的造型+19英寸的轮圈,突出更强的立体感,干练饱满的尾部与车头相呼应,四出排气布局将运动属性进一步提升。

凯迪拉克CT6的内饰沉稳豪华,用料扎实做工细致,档次感萦绕鼻尖,采用大量皮革包裹,碳纤维饰板以及镀铬点缀是它主要基调,既兼顾运动又不输质感,无论是视觉还是触觉都是一种享受。

奥迪A6L延续了经典元素,只不过为了追求年轻动感,标志性六边形进气格栅尺寸更犀利,与两侧矩阵式大灯组相辅相成,机盖处的折角配合两侧进气口,个性张扬的运动气息迎面而来,相比老款车型少了一些“官味”。

侧面上纵横交错的线条丰富,虽看上去不是那么粗犷,但也并不显得优雅,仿佛刻意营造出运动感,溜背的造型配合镀铬饰条的勾勒,将隐约的商务都市韵味尽力呈现。

奥迪A6L的内饰层次丰富,运用直来直去的线条衬托,著重强调科技与质感,大面积软性材料覆盖,辅以金属饰条与烤漆饰板点缀,在做工以及细节处理上都保持较高水平。

与凯迪拉克CT6相比,我认为CT6的外形更有吸引力,色彩底蕴都更浓厚,奥迪A6L虽然整车充满凌厉的肌肉感,但始终传递出较强商务气息,有些太过板正不活泼,而内饰上CT6又缺乏奥迪的高级感,相对普通没有新意,细节处理上差人意。

凯迪拉克PK奥迪——空间配置

如果说空间是衡量一台车实用性的唯一标准,那么凯迪拉克CT6肯定是满分,CT6的车身尺寸为5223x1879x1492mm,轴距达到了3109mm,几乎触到了中大型轿车顶端。在空间的表现上,身高180cm的人坐进前排,座椅调至合适的位置,头部空间余量4指,空间很大不会有压抑感。

后排空间同样丰富,相同身高的人坐进后排,在前排座椅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后排头部空间还有4指,腿部空间2拳4指左右,座椅的承托表现非常不错,但中央地台隆起较高,影响乘坐舒适性,不过没有中央头枕的配备,很显然中间不适合乘坐。

凯迪拉克CT6的储物空间非常丰富,尤其是可以左右打开的扶手箱,以及开关归置在中控触屏边的手套箱,设计新颖空间还大,但便捷性有所降低,后备箱较深的纵向空间载物性大,只是内部设定有些阻隔,对于女生来说似乎有些为难。

凯迪拉克CT6的中控采用了102英寸的液晶显示屏,我认为在这个级别中并不占优势,尺寸偏小有些掉价,好在色彩显示还比较细腻柔和,整合了大部分车机智能互联功能,不仅应用丰富而且反映速度快,只不过这套语音交互功能并不好用。

车内还配备了BOSE音响,拥有10个琴弦般的沉浸式扬声器,关上车门犹如置身于音乐会,每一个音频传递的讯息都非常的悦耳,并且隔音效果非常不错。

并且在安全性以及功能性的配备上都很丰富,几乎全系标配膝部气囊、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安全、360全景影像、倒车车侧预警、前后驻车雷达、L2级自动驾驶等,目前市面上有的配置几乎都堆砌到了CT6上。

在豪华品牌中,可能只有凯迪拉克的配置能做到如此全面,并且还保持较低的价格,换做其它品牌这些都是加价的标配,这也是目前凯迪拉克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原因,良心。

奥迪A6L作为标准的行政车,空间是它一直是它引以为傲的资本,A6L的车身尺寸是5050x1886x1475mm,轴距达到3024mm,相同身高180mm的人坐进前排,座椅均调节最低,头部空间还剩3指,后排头部空间略微紧凑不到4指,腿部空间2拳3指,空间表现还是非常值得吹嘘的。

奥迪A6L作为最早进入国内的豪华品牌,在空间布局上早已吃透国人喜好,虽然整车尺寸均小于凯迪拉克CT6,轴距更是相差85mm,对于车来说每增加1毫米都是优势,但实际空间比CT6更有优越性,后备箱1130mm的进深,空间规整灵活性高,相较于CT6都有著过之而不及的优势,但值得吐槽的是前排没有放手机的地方。

奥迪A6L的配置也从不虚夸,三块液晶显示屏的标配,为一心打造科技氛围奠定基础,101英寸的中控显示屏,界面设定简洁明了,触控灵敏顺滑,还带有震动反馈和自然按键声音,机械素质高,而且在人机交互功能上也非常的精准。

尽管美系认为它是全球最好的产物,但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上都要落后,一味的堆砌不注重产品优化,CT6的表现就相对一般了,在这个级别中不期许做到十分完美,但在体验方面应不留遗憾;奥迪A6L在科技与智能优化上更能直击眼球,容易给人留下畅快的用车感受,但过多需要加装的配置是与CT6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样的价格CT6能买到奥迪A6L顶配的配置。

凯迪拉克PK奥迪——动力与操控

凯迪拉克CT6在动力上的表现是它最值得吹嘘的地方,全系搭载20T涡轮发动机,能爆发237匹马力,扭矩达到350牛米,配备通用旗下的10挡手自一体变速箱,百公里加速747秒,实际加速表现更优。

虽然有意打造一辆商务车,却无意给它最强性能,曾一段凯迪拉克ATS追高铁的故事让我沉浸美好,一直认为追高铁仅是为宣传,但当我开上CT6的那一刻我全明白了,贴地飞行那种感觉简直是为运动而生,并且还不会让你感到涡轮迟滞感,“轻踩不动,重踩又猛蹿”的感觉。

这套动力系统调校偏向沉稳,虽然CT5、CT4用的是同一款发动机,但驾驶起来并没有那么酣畅淋漓,当然这更符合CT6的商务定位,初段起步轻快绵密,稍踩油就能很快做出反应,传递性很高,而10AT变速箱确实称得上黄金搭档,整体表现不输奔驰9AT,但由于挡位太多,在一些工况下频繁切档,还是会出现一些顿挫感,当然日常驾驶并不明显,在120码的道路标定下,我认为10AT无疑是有些浪费。

在高速道路上也好,拥堵市区也罢,整个行驶过程表现得更像一台自吸,无论是它动力输出的细腻程度还是推背感,都不太容易让你抓住把柄,当你切换至运动模式下,这套动力总成又变得极为高亢,变速箱换挡逻辑,油门灵敏度都发生改变,伴随著若有若无的声浪,足以刺激你的肾上腺素;在标准模式下,开起来又很顺手,方向盘转向精准,毫不拖拉,别看它加长的车身,操控起来同样灵活,女生驾驶也游刃有余。

并且它搭载的智能可变缸技术确实能甩掉美系车油耗高的顾念,当不需要动力太强时或高速巡航时,它中间是有两个气缸是关闭的,并且动力丝毫不受影响,同时也感受不到它做出的这个动作,百公里综合油耗在13个左右。

凯迪拉克CT6整备质量还不到17吨,百公里加速747秒的能力,对这台庞然大物的刹车性能也是一大考验,它全系搭载了Brembo高性能刹车卡钳,整车都是顶级装备,为整车提供了安全保障,100-0km/h刹车距离仅3565米,运动基因极高的宝马5系制动距离也才3714米。

凯迪拉克的底盘整体调校偏向舒适性,对于一些细微颠簸及震动都过滤的还不错,由于底盘更低,即使高速过弯也信心百倍,侧倾感从未有过,美系车的厚重感很强烈,但过低的底盘对国内一些道路确实不太理想,过一些较大的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很容易托底。

奥迪A6L搭载的是一台20T发动机,有高低功率之分,低功率190匹的售价能上CT6的237匹,高功率最大可输出224匹,最大扭矩350牛米,匹配的是一台7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但在加速能力上75秒与CT6相差不大,这得益于双离合的特性,传递效率更高。

而奥迪A6L的30T则是这个级别中的性能怪兽,脚踢奔驰拳打宝马,从本质上不把凯迪拉克一众二线品牌放眼里,但过高的售价不得不妥协于凯迪拉克更实质。从数据上看奥迪A6L的20T账面数据不及CT6更有性价比。

在动力表现这套20T黄金组合并不会给你太多期望,但也不至于让你抱有失望,满足日常的前提下动力还有富余,起步轻柔线性,变速箱升降档积极,但低速双离合的顿挫感依然有,只不过这台A6L上并不那么夸张,涡轮介入十分平和,几乎感觉不到涡轮的迟滞感,1800转左右提速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在标准模式下表现得比较舒缓,柔和的转向配合惺忪的油门调校,不紧不慢的驾驶节奏非常的惬意,突出了商务属性的稳重踏实感;切换S挡后,又会让你深刻感受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是如何形容的,随著油门的深浅,推背感随叫随到,车头动作幅度明显,方向盘愈发紧致,操控起来沉稳跟手。

在实际测试中,奥迪A6L全力制动输出能力很稳定,刹车脚感比较适中,100-0km/h的刹车成绩保持在3945秒,但与CT6相比就略处下风,但考虑到18吨的整备质量,在同级别中算得上优秀水平。

奥迪A6L的底盘调校在运动与商务间找到了很高的平衡点,驾驶起来要比CT6更加沉稳,扎实紧绷的底盘质感,对于路面的颠簸和震动都过滤的还不错,开起来十分的舒适,过弯稳定车尾跟随下不错,在Quattro四驱的加持下,极端路况下行驶都信心倍增,虽然适时四驱不如全时四驱实在,但不得不在油耗和排放上做出妥协,据官方叙述还能节油03L左右,四驱运作模式还一样。

奥迪A6L与凯迪拉克CT6相比,在动力爆发性能上不如CT6强,并且在变速箱的调校方面,奥迪运用一生的双离合也不尽人意,虽然传动效率高,但还是没有通用的10AT好用,在一些工况下还有顿挫感,整体调校与较高定位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在投诉榜单上,双离合问题频频出现,突然无力、上坡抖动无力。

凯迪拉克PK奥迪——品牌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我开头要说终于知道了凯迪拉克一直挤不进一线的原因,奉劝买豪车的人要谨慎考虑。既然有心选择豪华品牌,那么肯定品牌号召力是考量之一,国内豪车市场常年被德系三大列强囊括,论知名度与产品力都绝对顶峰,奥迪A6L作为“官车”形象入华,在大多数人眼中地位都是崇高的。

近年来由于经济能力的提升,豪车领域的两级化很明显,凯迪拉克作为二线品牌中的佼佼者,不可否认综合实力很强,但自进入国内以来一直不温不火,近年为争夺市场,不得不妥协大幅降价,尽管配置以及动力堆砌的很丰富,但降价就意味著产品力下降,看不见的地方在简配,始终不能攀升一线。

或许有的人认为奥迪赶不上凯迪拉克,但抛开本质看表象,奥迪无疑是代表豪华品牌向前发展的方向,妥协凯迪拉克无疑是为了更低的售价,丰富的配置以及性价比,虽然不管是一线品牌还是二线品牌彼此都在借鉴,但奥迪形象在国人的心中早已深处,纵使奥迪令人唏嘘,但拥护它的人不在少数。

就面对市场而言,无疑是买凯迪拉克的车主后悔更多,在保值率上就是一道硬伤,不只是CT6凯迪拉克全系如此,即使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法改变,七折虎八折豹应用在凯迪拉克上也不为过,比如CT6前五年的保值率,第一年保值率687%,第五年保值率307%,甚至还不如国产哈弗H6实在,期间还要综合评估多种指标,例如维护难度、零配件价格等,而奥迪A6L的保值率,第一年还能704%,第五年仍能保持在435%左右,在同级别中保值率都排名前5。

拿2020款凯迪拉克CT6豪华型为例,新车落地37万左右,行驶里程2万公里,二手车行报价28万,一年不到亏了一台长安逸动。

写在最后

人都会患得患失,汽车本就是消耗品,不偏不倚的来说其实还真没什么好遗憾或后悔的,人无完人车无完车,你侧重了动力可能又会放下去舒适,侧重了价格可能在某些方面也会不如意。从实质出发,凯迪拉克的综合性价比确实不错,尤其是在动力以及配置上舍得下功夫,实力与奥迪A6L不分伯仲。

我认为选凯迪拉克后悔的原因无非就是保值率低,选择凯迪拉克的车主不一定是看上性能,可能更多的是妥协了价格以及带有豪华的属性,而选择了价格不得不考虑后期保值率,而选择奥迪后悔的无非就是不甘于20T的动力,或者后悔没上更高配置。

  据媒体报道,近日广东有名女子狂砸9辆车后让男友赔,这是怎么回事?女子为什么要砸车?看到这则新闻,肯定很多人觉得是两人吵架,女子为了报复男友,一气之下砸了车,可怜9辆车的车主突遭横祸,你说这叫什么事。

  先来了解下事情发生经过,有名年轻女子在地下车库用灭火器和锤子等工具连续砸坏九辆车,这一幕被车库监控拍了下来,保安立即把该女子史某控制住,交给警察处理。

 从监控视频来看,史某着实有些疯狂,拿起身边的工具就朝几辆车砸了下去,被砸车辆里有凯迪拉克和奔驰等豪车,估计史某要赔付不少钱。

  警方对此事展开调查,询问史某为何要这样做,她表示跟男朋友阿贵闹了矛盾,然后砸了阿贵的凯迪拉克及周围的几辆车,目的就是让阿贵赔偿,令人意外的是,阿贵本人现身,声称跟史某不是情侣关系,两人只是普通朋友,而且史某砸的那辆凯迪拉克不是他的。

 冲动是魔鬼一点也不假,可能史某跟阿贵确实发生了矛盾,但不管两人什么关系,都不应该做出砸车那么偏激的事情。史某本来是想报复下阿贵,砸坏九辆车后留下了阿贵的名字和****,让阿贵破点财,没想到最后把自己搭进去了,监控拍下了她砸车的整个过程。

  史某砸车不是明智的行为,既然是她闯的祸为什么要让别人买单,就算阿贵真的是她男朋友,也没有理由替她赔偿损失,谁犯的错谁买单。这件事也告诉所有人,如果两个人闹矛盾,有很多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要做出没有道德,没有底线的事,更不要伤害到别人,希望史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尽量弥补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大家好,我是传垚。

自从四年前CT6进了家门,成为家里第一台车之后,我对凯迪拉克的任何新车都抱有好感。最近,我终于找到机会,摸到了CT4的方向盘。

但怎么说呢,有点小失望……

肯定不是ATS-L的替代车型

首先我想说的是,CT4肯定不是ATS-L的替代车型。

自从凯迪拉克开始以“CT”和“XT”命名轿车线和SUV线之后,对旗下所有车型的定位来了个大洗牌。在国内,凯迪拉克已经完全放弃了原先的“正面对标”策略,取而代之的是“越级竞争”策略,最先上市的CT6,通过接近D级车的定位竞争E级、5系、A6L这样的C级车。

所以至少在国内,一口认定CT5是CTS的替代,CT4是ATS-L的替代,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定位变了。现在的CT5和CT4同是B级车,一个定位略高,一个定位略低,更像是凯迪拉克用来上下夹击C级、3系、A4L的两款车型。

而在我眼里,ATS-L没有直接的替代车型,如果非要说有,CT5反而比CT4更像从前的ATS-L。当然也可以看成凯迪拉克将本来最适合替代ATS-L的CT4降级了,顺便也可以打一打A级、1系、A3这些BBA的A级车。

试驾之前不抱什么期望

这么说来,在试驾CT4之前,我也就不抱什么期望了,但还是忍不住和ATS-L对比一下。

很多人眼里ATS-L就是一台落地20万的车,这也是后期厂家只生产低配车型,再加上国五转国六期间大甩卖带来的负面印象,“麦穗标”时期积攒的调性一下就被玩砸了。但从底子上看,ATS-L是一款标准的30万级别的豪华运动B级车,自带电磁悬挂的28T 领先型也不弱于40万级别的3系330i。

但是这次的CT4,感觉并不太能达到ATS-L的高度。

好的地方还是很多的,首先CT4保留了20T+8AT+后驱,同时还有50:50的前后配重,同级别、同价位只此一家吧。运动化的氛围很到位,偏沉的转向,偏硬的悬挂,很直接、很灵活,沟通感很强,驾驶的质感和乐趣是胜过一大票BBA前驱A级车的。

总的来说,开着CT4,越快越舒服,但是CT4有的ATS-L也有,ATS-L有的CT4就不一定有了。

抛开内饰豪华氛围的差距(ATS-L几年前的老内饰比起CT4的全新内饰,我依然觉得前者更好一点),最大的问题还是动力,CT4是CT5同款的LSY发动机,237马力、350牛·米,69秒破百,实际上一般都在7秒开外。比ATS-L整整少了42马力和50牛·米,单纯从动力上看完全是反向升级。

CT4的整套动力总成被设定得相当积极,发动机转速攀升迅猛,变速箱降挡主动,加上LSY发动机没有ATS-L那台LTG发动机低扭明显不足的问题,每一次油门都会获得很直接的加速力度。对于多数人,可能CT4比ATS-L更听话、更好开,但ATS-L觉得肉还可以往死里踩,立刻就是爆裂般的加速度,而CT4平时就已经挺躁动了,但关键时刻还能更躁动一点吗?

当我第一次油门到底的时候,发现LSY发动机在高转速下确实没有什么劲,加速力道比起我的老款CT6还差了不少,就算将变速箱逼进“性能换挡模式”(凯迪拉克老车主都喜欢叫它“疯狗模式”,转速会一直保持在高位),也依然给不了太多刺激感。这时候坐在我旁边的销售小哥解释道:“这是因为你家老款CT6的变速箱太顿挫了,每升一挡就会踹你一下,让你产生一种动力强的错觉”,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还有CT4的模拟声浪,个人非常反感这种“自嗨”的玩意儿,而且我总感觉模拟声浪的声线和真实声浪的声线很不一样,当模拟声浪在高转速下介入,音量盖过真实声浪的一瞬间,很突兀,很出戏(据说ATS-L也有,但没这么明显)。

一段话总结一下:ATS-L就像用了很足的料,烹饪出一道很香的菜,而CT4的料没那么足,怎么办?猛加味精!最后照样做出一道很香的菜。这两车都很运动,但ATS-L是底子里就很运动,而CT4的运动我总感觉有一些刻意营造的痕迹(毕竟在定位上差了一截)。最重要的是,如果CT4车主和ATS-L车主同时喜欢上一个技师,那么CT4车主肯定是抢不过ATS-L车主的。

动力是让我对凯迪拉克感到担忧的地方,这个问题在CT5上更加被放大。从前凯迪拉克一直拥有同级别中最暴力的动力参数,而当时的凯迪拉克车型还是以豪华风格为主。而如今凯迪拉克全面转型运动,动力反而没有成为亮点,甚至对比BBA的高功率车型还有些弱势。

我总觉得,动力对于这种运动型家用车是极其重要的,奔着运动去的人在试驾时最敏感的就是动力。但目前凯迪拉克全系都在闹“引擎荒”,一款LSY发动机从20万的车用到50万的车,当然这也是国内产品线不齐全造成的,厉害的发动机不是没有,只是远在美国老家。不过,最近凯迪拉克已经出了针对CT4的官方程序(只是这价格一言难尽),说明厂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那CT5呢?

CT4值得买吗?

CT4值得买吗?当然值得,世界上只有一种人不适合考虑CT4,那就是ATS-L车主。

可能永远不会引进的CT4-V

不管凯迪拉克的营销策略如何,实际上很少有考虑3系的人去考虑CT4,就算考虑凯迪拉克起码也得是CT5,更多的是那些正在纠结A级、1系、A3这些豪华前驱A级车的人,会去多看几眼CT4。这时候CT4的20T、后驱杀伤力就很大了,到底该怎么选,无非就是品牌面子和运动性能的取舍。

CT4-V 325马力27T发动机

但我们这些凯迪拉克老车主是矫情的,老款CT6车主会觉得新款CT6外观设计太小家子气,没有粗狂的美式风情;ATS-L车主会觉得CT5、CT4少了点美系车那种简单粗暴的性能味道,开起来太像细腻的德系车。换成其他品牌也不例外,一票老款F30/35的3系车主,也在抱怨新款G20/28的3系太舒适了,没有宝马原汁原味的操控精髓。

但不得不否认,现在的车,一直在朝着更加迎合主流消费群体胃口的方向在发展,它们的销量,当然也在变得越来越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因为她跟男友闹了点小矛盾,于是就做出了砸豪车让男友赔的举动,说蠢也不为过。

01、女子怒砸九辆豪车只因跟男友闹矛盾

有一名年年轻的女子冲到一小区的地下车库,就开始拿着锤子砸车,疯狂地砸了九辆车,其中不乏凯迪拉克,奔驰这些豪车,女子砸完之后,还将****写到了车上面。

小区保安在监控中看到这个情况后,也迅速出现控制住了女子,并询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女子说她跟男友阿贵吵架了,于是就想砸了男友阿贵的凯迪拉克,砸离男友车比较近的车,想让男友赔偿。

这仅仅两个人闹矛盾就要砸车,这以后要是再吵架说不定还干出更出格的事情,但是女子已经砸了人家的车,于是保安就联系了这个名叫阿贵的男子。

02、男友出现后却称只是普通朋友

当女子口中的男友阿贵来了之后,却直接说两个人是普通朋友,根本就不是男友朋友,这个结局也让人很震惊。

还有比这更让人震惊的是,女子眼神却不太好使,因为最初她砸的那辆凯迪拉克根本就不是其男友的,而是别人的。

但是不得不说女子的行为过于疯狂了,仅仅是闹个小矛盾,你就要砸了男友的车,还砸了那么多豪车,真的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而且留着这些赔偿钱去买包买衣服不好吗?

遇到这样的女朋友也真是倒了八辈霉,难怪男子出现后就直接否定了两个人的关系,毕竟这样的女友真的是典型的败家娘们,留着不分以后难免会捅出更大的篓子。

虽然结局很出乎意料,却让很多人觉得很舒服,因为男友不买账,就代表着女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么被砸的豪车,女子也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99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