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恐惧害怕中医怎么辨证的?

焦虑抑郁恐惧害怕中医怎么辨证的?,第1张

焦虑证,中医称郁证,本病的中医辨证以及治疗如下:

一,肝气郁结证,病机主要是肝郁气滞,脾胃失和,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加减。

二,气郁化火证,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当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加减。

三,痰气郁结证,为气郁痰凝,阻滞胸咽,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加减。

四,心神失养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当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减。

五,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加减,主要治疗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在对疾病整体进行分析和辨识的基础上,结合个体的病情和身体特征,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论治的方法主要包括辨病、辨证、辨病因、辨体质、制定治疗方案等,其中辨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辨证就是根据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等各种信息,对病因、病机、证候进行分析和诊断。

辨证的目的是准确诊断疾病的证候类型,确定病机和病因,进而制定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中药或中医治疗方法,达到消除病因、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治疗目的。同时,中医对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也十分重视。辨证论治不仅要考虑不同的病因和病机,还要结合个体的身体状况、体质特点和年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治疗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辨证论治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贯穿于整个中医治疗的过程中。辨证论治的理念是通过对疾病和整体人体状态的辨识,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方法,从而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恢复健康的目的。

辨证论治还有以下的拓展方面

1、个性化治疗: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治疗。中医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因病机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辨证治疗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和临床表现进行个性化治疗。

2、预防保健:辨证论治不仅是治疗病症,还包括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和保健的目的。中医认为,对于具有一定体质缺陷或肯定会出现某些老年疾病的人群,早期预防、干预和在健康状态下辨证施治能够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

3、经院医学: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经院逻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基于中医学理论的、以患者病情为核心、以望、闻、问、切资料为主体手段的中医医学逻辑,是全面反映中医理论、纲要和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全球化视角: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辨证论治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国家开始开展中医药的研究和实践,辨证论治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推崇。由于没有也不可能有全能药,而是以针对人类不同状态下不同的病症,中医药作为缓解和增强免疫力的手段,被日益认识和视为预防和美好生活方式。

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 作者:沈洁 张谦 潘能荣 吴爱勤 何焕荣 梅其一

摘要 目的 探讨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 对85例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同时进行心理学量表测评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惊恐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8095%;焦虑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5238%,其次为肝郁气滞型,占3895%;而抑郁病人以心脾两虚型为主,占7273%(χ2=4708,P<001)。心脾两虚型和肝郁气滞型与肝郁痰阻型相比自责评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F=434,P<005),肝郁气滞型更明显。在幻想评分上肝郁气滞型较心脾两虚型分数更高(F=262,P<005)。肝郁痰阻型和肝郁气滞型其心理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趋同性。结论 焦虑和惊恐病人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尤其惊恐病人,其次为肝郁气滞型;而抑郁病人以心脾两虚型为主。

关键词 焦虑;抑郁;辨证分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患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的病人越来越多,心理因素在疾病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由于这类病人往往较普通人更多地考虑西药的副作用和对西医“精神疾病”病名的忌讳而较多到病名相对模糊的中医科(院)就诊,使得中医科(院)门诊这类病人的就诊率明显高于西医内科,中医科门诊就诊病人中抑郁障碍的构成比可达191%[2,3]。本文参考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推荐的方法对焦虑抑郁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类,探讨其特点,以便给予更好的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2~9月,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苏州市广济医院就诊病人共85例,其中男29 例,女56例,平均年龄(4532±1546)岁。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中广泛性焦虑症(GAD)与惊恐障碍(PD)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其中PD病人处于发作期;②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4]评分;③性别不限,年龄20~7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④经检查血常规正常;⑤无精神分裂症、乙醇和药物依赖史,无脑器质性疾病史,无心、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排除妊娠期和 哺 乳妇女;⑥ 2周内未服用抗抑郁药物;⑦取得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后方可入组。

12 方法

121 中医辨证分型 由苏州市中医院吴门医派名老中医参考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推荐的方法和《中医诊断学》中的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所拟定的辨证要点,结合人群体质特点进行分型。 ①肝郁痰阻型:咽中不适、甚至有梗阻感,口中黏腻、胸中窒闷、舌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②心脾两虚型:神倦、食少、面色少华、心悸不寐、舌质淡边有齿痕、脉细;③肝郁气滞型: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闷、胸胁胀痛、痛无定处、 嗳 气、舌苔薄白、脉弦。

122 调查内容和方法 受试者均按统一指导语自行完成下列心理评定问卷的测试,对自行填写有困难者,由检查者逐条读出题目并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的方式把问题本身的意义告诉受试者。①一般情况及病史问卷:一般情况问卷收集受试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等社会人口资料;病史问卷收集焦虑症病人的病程、严重程度、治疗情况以及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②HAMD:主要用于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20~35分为中度抑郁;8~19分为轻度抑郁;<8分为无抑郁症状。③HAMA:包括14个项目,评定标准为 0~4分,分5级评定。采用全国精神科量表协作组提供的常模,总分分界值为14分。此量表主要用于评定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两大类因子。量表评定时间与中医辨证诊断时间相同。

12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方差分析(ANOV)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中医辨证分型

惊恐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8095%;焦虑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5238%,其次为肝郁气滞型,占3895%;而抑郁病人以心脾两虚型为主,占7273%(χ2=4708,P<001)。见表1。22 不同中医证型病人心理学量表评分

心脾两虚型、肝郁痰阻型和肝郁气滞型三型间,自责、幻想、内外向、争强好胜感等方面心理学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231~434,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医治疗心理疾病有其优势,但在病机、治法和方剂等方面缺乏共识。用精神心理学症状量表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证型的`病机,指导预防和临床辨证施治[5]。

本文结果显示,惊恐病人中医辨证分型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8095%;焦虑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5238%,其次为肝郁气滞型,占3895%;而抑郁病人以心脾两虚型为主,占7273%。心脾两虚型和肝郁气滞型与肝郁痰阻型相比自责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脾两虚型和肝郁气滞型往往有过多的担心、焦虑和抑郁情绪,尤其肝郁气滞型更明显,并且,在幻想评分上肝郁气滞型较心脾两虚型分数更高,更易激动不安、烦 躁 、好高骛远等,这在祖国医学的分型特点上也可以看出类似的特征。肝郁痰阻型和肝郁气滞型相比幻想、内外向、争强好胜感等方面评分比较接近并且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肝郁痰阻型和肝郁气滞型在某种程度上其心理特征有一定的趋同性,这与表1的结果也是相符的。产生以上差别的原因,我们认为与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差异有关,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和心率变异性的降低,以迷走神经功能的降低更明显,焦虑、惊恐病人比抑郁病人上述改变更明显;肝郁痰阻型、心脾两虚型和肝郁气滞型焦虑抑郁病人同样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和心率变异性的降低,也以迷走神经功能的降低更明显,并且肝郁痰阻型和肝郁气滞型比心脾两虚型焦虑抑郁病人上述改变更明显。

问题一:中医治疗神经衰弱都是什么样的?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奋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则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是灵活性的过度紧张。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在机体各项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具有相当高的耐受性,一般情况下并不容易引起神经衰弱或衰竭。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虽然产生了疲劳,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复,但是,强烈紧张状态的神经活动,一旦超越耐受极限,就可能产生神经衰弱。使用(德甫的怡郁安茶)。能调节人体“觉醒系统”,确保人体脏腑功能恢复,起到通络活血和镇静安眠的作用,使自然入眠,缓解失眠困扰,纯天然草本,绿色健康。

首先要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平日多喝温开水保证睡眠不熬夜,多吃清淡不吃油炸烧烤辛辣 性食物容易上火的食物

神经衰弱患者在饮食疗法方面应特别注意食用下列对脑有营养价值的食物。

富含脂类的食物:如肝、鱼类、蛋黄、黄油、大豆、玉米、羊脑、猪脑、芝麻油、花生及核桃等。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猪肉、羊肉、牛肉、牛奶、鸡、鸭、鱼、蛋及豆制品等。

富含糖的食物:如白糖、红糖、蜂蜜、甘蔗、萝卜、大米、面粉、红薯、大枣、甜菜及水果等。

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PP(烟酸与烟酷胺)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酵母、肝、卷心莱及海藻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般水果及蔬菜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问题二:中医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是什么? 1)药物治疗:较常使用的有抗焦虑药及抗抑郁药,这些药对稳定病人焦虑烦躁或抑郁情绪有明显效果,其中抗焦虑药又多有改善睡眠作用。常用的药物有阿普唑仑、黛力新与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若部分病人自觉脑力迟钝、记忆减退,可予服用小剂量脑代谢改善剂,如吡拉西坦、银杏叶片等。

2)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神经衰弱多系心脾两虚或阴虚火旺所致,治疗时应按辨证施治原则,选择不同的处方。此外,针炙、气功、推拿、拔罐等传统的中医疗法,对部分神经衰经也有一定疗效,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使用德甫的怡郁安茶,它能够很好的改善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太短,醒后无法再入睡,而且频频从恶梦中惊醒,感觉整夜都在做恶梦,睡过之后又感觉精力没有恢复的现像,是纵多失眠人士的首选。

3)心理治疗:可以通过解释、疏导等向病人介绍神经衰弱的性质,让其明确本病并非治愈无望,并引导其不应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症状之上,支持其增加治疗的信心。另外还可采用自我松驰训练法等。

4)物理治疗:有经络导平治疗、电磁场治疗、脑功能保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多种。

问题三:神经衰弱可以通过中医调理吗 当然可以啦。中医没有神经衰弱这个说法,解释为内脏存火,虚火上升。

问题四:中医对治疗神经衰弱效果好吗 如果是药疗那当然不错,不过这就很煎熬了。我推荐几种可以自己解决的办法:1合理作息,不仅是休息时间的控制也要在平时工作时注意这一点,每天8小时左右。

2饮食上不要油腻,同时吃些蜂皇浆,可以是胶囊那一款。吃些人参什么的,或者灯芯煮猪心。。。

3运动和食疗的效果都是最佳的,所以你要找到适合自己方式来强身健体。

问题五:中医认为神经衰弱的原因是什么? 神经衰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对于该病症的发病原因目前说法不一。中医认为,诱发该病症对于患者本身的体质有关。下面,就让微微健康网我带大家一起去详细了解下中医认为神经衰弱的原因是什么 神经衰弱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思虑过度,导致中枢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破坏所引起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一般表现为疲劳,神经过敏,多梦失眠,心慌心跳、多疑、焦虑和忧郁等。中医认为致病病因多种多样,不过比较公认的还是七情致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认为,除上述外,另有四个方面亦可以致病: 1、情感所伤。中医认为情感所伤可使肝失条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延,而忧动心神、神不得安则不寐。 2、体虚久病,身体虚弱,肾阴耗伤,不能牵于心,水火不济,心肾不支而使神志不宁,因而不么寐。 3、劳倦思虑太过会伤心心脾,伤于心则血暗耗,伤于脾则纳少,二者导致血亏虚,不能营养于心,心所失养,则心神不安、夜不能寐。 4、饮食不节,或过食少食,能使肠胃受伤,胃气不和,表现为卧不得安,即不能入睡。 看了上述的内容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诱发神经衰弱的原因是什么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微微健康网我提醒各位神经衰弱患者,患病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以免给身体健康带去不必要的伤害。

问题六:如何中医调理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中药治疗主要有:脑心舒口服液,也可以服用健脑补肾丸或者安神补脑液治疗。其他的治疗方法:

可以服用谷维素片或者抗焦虑、抗抑郁药物也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可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也可使肌肉放松,消除一些躯体不适感。其他治疗包括体育锻炼,旅游疗养,调整不合理的学习、工作方式等也不失为一种摆脱烦恼处境、改善紧张状态、缓解精神压力的一些好方法。支持性和解释性的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和消除继发焦虑。平时避免思虑过多和情志不畅,要保持心情舒畅。

问题七:神经衰弱多梦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告诉一个最快速的神经衰弱方法 浮小麦60g,甘草20g,大枣15枚(去核)。先将浮小麦、大枣淘洗浸泡,入甘草同煎煮,待浮小麦、大枣熟后去甘草、小麦,分2次吃枣喝汤。此方为汉代名医张仲景名方

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将失眠分为心胆气虚证、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胃气失和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七个大类。每个分类均有其对应的主症和次症,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医,由医生面诊后选择对应的方药或中成药。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其发病原因由七情、饮食、久病等引起的心神失养、心神不安有关。在治疗时主要原则是调和脏腑的气血阴阳。

失眠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种,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心火炽盛用朱砂安神丸;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痰热内扰用黄连温胆汤;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心虚胆怯用安神定志丸;阴虚火旺用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在具体选择药物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服用。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具体治疗方法是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症候进行辨证治疗。比如中医对于高血压分为很多症型,有的以阴阳分型,脏腑分型,也有的以虚实分型。目前以脏腑分型较多,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两虚型,风痰闭阻和气血上逆等症型。

糖尿病被中医称为消渴病,历史上症型分为三消。上消,以口渴为主,不停渴水;中消易饥,不停吃东西,百碗不解饿;下消,阳气不举、二便不畅。目前糖尿病按八纲辨证分型可分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按气血津液辨证分型可分湿热型、痰湿型、血淤型、气血淤滞型、气虚血淤型、气虚型、气阴两虚型等。

比如肝肾两虚型高血压如果表现为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头痛,头晕,头胀,关键要掌握有时候患者面目发红发赤,口苦,喜欢喝水,烦躁易怒,这些病人有时还有失眠的情况,这类病人舌红苔薄少,脉象悬、滑、数,这就是肝肾亏虚的病人,多见于老年性的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

又比如阴虚型糖尿病,临床非常多见,表现为五心烦热(心烦、手脚心热),口干咽燥、口渴、缺津、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象舌红少苔,特别是舌尖发红,脉象细数,以上就是这一类病人的辩证要点。

而阳虚型糖尿病则会表现为阳气不足,怕冷。这种病人一般罹患糖尿病多年,精神衰惫,四肢怕冷,腿脚疼痛,舌淡胖苔白,脉象细沉等,需要温补肾阳。

按照以上这种分类的方法,患者要对自己体质、症型做好归类,归类之后辨证施治。

小犀牛健康科技针对不同机体和疾病状态制定个体化的慢病诊疗方案,更有利于逐步恢复机体健康平衡状态。

小犀牛健康科技慢病管理模式

持续的健康教育:疾病、药物、生活方式、饮食营养、运动、中医养生、保健等知识。

全程的随访跟踪: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责任制跟踪,定时、个性化指导,提醒复诊、复查。

规范的管理方案:诊疗方案、标准实施、完整临床资料,管理随访数据,提高临床疗效。持续跟进、提高疗效。

未来,小犀牛将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从情志、饮食、药物等方面调整体质状态,建立中国特色慢病管理体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是中医临床的诊疗特点,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医学在注重辨病论治,对症治疗的同时,更注重辨证论治。

辨证的关键是“辨”,即审辨、甄别的意思。要明白证的概念,就要把“病”、“症”和“证”作一比较。“病”,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所谓“证”,即“证候”,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或病。因而,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全面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治疗方法,并加以实施。治疗的效果,又可以检验辨证是否正确,论治是否得当。辨证论治的过程,也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二者密切相连,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也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融会贯通。

辨证论治要求辨证精当,抓住本质,运作中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例如临床上“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治疗方法,就是其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具体体现。

辨证论治还强调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差异;侧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针对疾病过程中不同情况,随机应变,抓住主要矛盾,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选择治疗方案。也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求做到每方、每药都有针对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另一方面,注重证候的时空变化,证变方药变,方药随证转,表现为灵活应变的随机模式。这就是辨证论治的实质与精髓。

小贴士(几个名词)

1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是有生命的人体。形,形体;神,心理,精神,生命现象。

2同病异治同一疾病,由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表现的“证候”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不同。

3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由于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或相似的病理变化,表现出相同的或相似的“征候”,所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4宏观辨证症、证、病,它们都是疾病外在的宏观表现。

5微观辨证辨证的对象正在走向微观,如尿蛋白、尿潜血、血清病毒标志物、酶系统、血液检验等等,并且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中医怎样辨证失眠和神经衰弱

失眠中医又称为“不寐”,目不瞑等,轻症称为“少寐”。

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虚证——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体质虚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

多与肝、脾、肾失调有关

实证——火盛扰心——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赤。多与心火亢盛,肝郁

化火所致

2.辨脏腑

主要病位——心——心神被扰,火心神失养,神不守舍

与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有关

急躁易怒而不寐——肝火内扰

不寐伴脘闷苔腻——胃腑宿食,痰热内盛

心烦失眠,心悸气短,头晕健忘——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不寐而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脾虚不运,心神失养

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心胆气虚

二、治疗原则

治疗大法——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

实证 :清泻肝火 清化痰热 泄其有余 消导和中 安神定志 镇惊安神 清心安神

虚证 :益气养血 健脾养心 补其不足 补益肝肾

值得强调的是本人多年临床经验上有血瘀阻滞心脉或者痰阻经络造成的失眠,治疗上前者方中用活血化瘀,后者用化痰通络药才能显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73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