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和道德教育领域如何划分层级。

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和道德教育领域如何划分层级。,第1张

这六个层次是递进的。

布鲁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三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是由低到高分成若干层次。 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该教育方法指出,问题有简单和复杂,按照学习目标进行提问。

知识:能从长时记忆中找到和识别接受到的信息。

举例能够叙述能量守恒定律。

理解: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

一、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来表达所学的内容。

举例对一个抽象概念举例、古文或外文的翻译等。

二、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括。

举例对文章大意的概括等。

三、推断发展的趋势。

举例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曲面上的小球受到一个推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等。

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

举例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电路电灯。

分析:把复杂的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举例分析记叙文构成要素分析。

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举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评价:对材料(如论文、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

举例能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目的正确性。

扩展资料

另外两个领域的层次:

一、情感领域(active domain)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以克拉斯沃尔(Krathwohl DR)为首,于1964年提出,分为5个层次:

1、接受

2、反映

3、形成价值观念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

布鲁姆在创立教育目标时仅意识到动作技能领域的存在,未制定出具体目标层次。1972年Simpson EJ提出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分7个层次:

1、知觉

2、定势

3、指导下的反映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映

6、适应

7、创新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  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氦涪份皇莓郝逢酮抚捆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中学物理教学教育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方法

论文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育 中学物理教学

  论文摘 要本文从一个中学物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出发,从接受新教育理念、中学物理教师提高自身情感素质和切实应用高中实施情感教育、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当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教育价值

 情感教育重视教育中情感的作用和学生的情感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情绪控制、调节能力,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高级社会性情感为主要目的、以培养高情感水平的人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活动。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对于学生的认知、个性发展、高级社会性情感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受情感的功能和自身特点的影响,情感影响着教育的很多因素。情感教育充分考虑、发挥情感的积极功能,能有效的调动影响认知的积极因素,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情感教育可以发挥情感积极的疏导和迁移功能,这一点好比是汽车的前轮,控制方向,优中学物理生的认知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对教师言行的接受程度,也有利于认知内化。一个对授课教师比较反感的学生极少可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授课知识;反之,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程才会格外的乐学,也就是说学生很容易把对学科教师的态度迁移到学科学习上。情感教育就是要让师生的关系和谐,疏导少数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情绪”,在认知上实现情感的迁移功能。

 2、情感教育能积极发挥情感积极的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充分利用“表情的超言语作用”,从而增进认知传递、深化。情感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切的着眼点是如何能让学生有好的情感体验。一位优秀的情感教育实施者总是饱含感情的教学,总是可以“制造”强烈的知识的感染力感染学生,总是可以一次次的制造知识与学生思想的碰撞。丰富的积极的教学表情、有激情的情感体验碰撞对学生认知的积极效果绝对比“麻木的认知”表演效果好。

 3、情感教育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即发挥情感的'积极动力和强化功能,对学生学习积极程度有增力,这一点好比是汽车的后轮。笔者了解到在现在高中,不少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学生之所以能克服不是很优越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关键点在于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情感动力在推动自己前进,他们在不自觉的利用着情感的动力功能。

 二、中学物理教育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接受新教育理念、中学物理教师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我们说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目标取向。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教师才会去了解学生内心,才会有意识的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如前面所说,初中生心理具有比较尖锐的特点,甚至是存在比较矛盾的方面,没有较高的情感水平的教师无法被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教师才有能力较好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受中学物理学科特点的影响,相对于文科教师中学物理教师更容易走入忽视学生情感发展的误区,但是在很多初中生的眼中,因为中学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最密切,他们常常不自觉的中学物理教师的人格特征为典范,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物理教师的情感素质显得举足轻重。可以说情感教育要能够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很好的实施,其前提条件是中学物理教师有较高的情感素质。

 (二)、切实应用高中实施情感教育、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1、根据课堂上情感教育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情感教育的三条原则—寓教于乐原则、以情施教的原则、师生情感交融原则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落实:

 第一,中学物理课堂上寓教于乐原则要把握两点:一方面,中学物理教师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要努力使自己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教师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时间、环境、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的组织教学,给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乐于学习的内容。

 第二,教师要善于感性的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真正做到以情施教。以情施教的前提在于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充分的挖掘了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才在教学中“用情”。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要发展学生对中学物理科学的情感,首先教师自身要热爱中学物理科学,热爱中学物理教学,热爱学生。教师积极的、强烈的中学物理情感才能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

 第三,有意识的促进中学物理师生情感交融。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的情操积极的影响学生,以此来熏陶、感染学生相应的情感。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自然的交融,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需要有意识的维护才会缩短。因此,这种有意识包括教师主动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中学物理教师主动创设促使师生情感交融的中学物理教学情景等方面。

 2、落实课下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随着教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学生与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可以直接沟通外,在课下同样有很大的沟通空间。表现在一方面,现行很多高中都是寄宿制高中,学生在课余有很多机会与教师直接交流:另一方面,大量的高中生都熟悉网络这种新的媒体,以计算机网络为主题的媒介给师生的交流也提供了新的沟通的手段。受学科特点的影响,中学物理教师与学生的课下交往相对于其他学科有更多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中学物理教师在高中学生的心目中是科学家的“雏形”,学生所见的很多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交流,就是说中学物理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领域;另一方面,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的很多内容均在教室外进行,如学生自主的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题研究、科技创新活动等等,中学物理教师在课下与学生有更多的沟通机会。

 

 参考文献

 [1] 卢家媚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

 [2] 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一南京

 [3] 叶弈乾、何存道、粱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认知行为理论是由许多心理学家各自独立地发展自己的体系而形成的。他们的体系都有相同或相近的取向,即认知取向。这里简要阐述目前较受我过学校心理咨询者推崇的由美国心理咨询家艾利斯(Ellis)创立的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理性情绪治疗理论是目前在心理咨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认知理论之一。这种理论认为人具有“理性与非理性、合理与疯狂的双重性”,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不合逻辑的思考或不合理的观念所导致的,因此咨询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更加理性的市委,实现更加有效率的生活。它是一种始终致力于改变来访者的错误推理方式,消除来访者恶劣情绪的方法。概括地说,理性情绪治疗理论有三条基本原理:其一,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解释(想法和信念);其二,认知与情感、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负性认知是情感、行为障碍迁移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之关键;其三,情绪障碍患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认知曲解,一旦认知曲解得到识别和矫正,患者的情绪障碍必将获得迅速改善。依据上述原理,咨询者所扮演的角色常是积极的教导者的角色,他大体通过“教导”(teaching)和“驳斥”(disputing)两类技术‘来完成’具体的咨询与治疗操作。 显然,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对于心理咨询工作来说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因为第一,人的许多心理问题确实与人的非理性思念或思维方式有关,特别是艾利斯所列举的11种非理性的观念、想法,在临床上已被证实与多种情绪失调相联系,有认知曲解、谬误而引发情绪、行为问题的事实得到了心理咨询临床工作者的普遍认可。第二,罗斯(Roush)的研究表明,理性情绪治疗理论适用于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各类人群,并可取得积极的效果。对治疗情感异常、焦虑异常、适应异常等极为有效。艾利斯所提供的研究数据也证明该理论对不同类型的来访者具有较好的咨询效果。第三,该理论与方法强调咨询者的教导、指导作用,这较符合中国教师的固有角色,较符合中国学生的社会化特点,也较符合中国学校师生关系的现实状况,因而可能比较容易被中国学校的师生所接受。第四,该理论与方法能够很容易地与行为技术相结合。而且这种理论与方法原理清晰,易懂易学,实际的咨询操作用时较短,咨询结束后来访者还能获得较好的自助能力。因此,从咨询者的实际条件和咨询效益上看,理性情绪治疗理论也较适合中国学校的心理咨询。但是,由于该理论与方法把咨询的重点放在来访者的认知模式上,因而对来访者的心智能力要求较高。它无法为思维异常者和智力障碍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对年龄小的学生可能也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同时该理论与方法强调咨询者的教导作用,这也可能导致咨询者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162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