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爱痴狂吗|女人的很多不幸,都是因为爱得太多了

还在为爱痴狂吗|女人的很多不幸,都是因为爱得太多了,第1张

去年,湖南卫视有一档综艺节目叫《妻子的浪漫旅行》。这是一档“夫妻观察治愈节目”。就是妻子们一起出去旅行,丈夫们聚集在演播室观看节目的画面。

节目中请来了四对夫妻,分别是陈小春与应采儿,张杰与谢娜,付辛博与颖儿以及郭晓东与程莉莎。

相比前三对,一开始郭晓东和程莉莎并没有什么知名度。但随着节目的播出,这一对儿的热度却开始蹭蹭上涨,原因在于节目组的一次“偷听”谈话,程莉莎“唯爱至上”的婚姻观震惊了在场所有人:

“我愿意在家等他,愿意为他多生一个孩子打100个催卵针!”

还有在一期《非常静距离》中,程莉莎也说自己嫁给郭晓东就是为了给他干活的。她说: “演员都是很独立的,如果还让他干活,那需要我干嘛呢?郭晓东,你回到家的任务,就是休息。”

结婚多年以来,程莉莎的主要任务就是待在家里等丈夫回来, 这十多年来她自己从未单独出过远门,以至于丈夫出门从来不用担心忘带钥匙,甚至连自己家里的钥匙长啥样都记不清楚。

可是,唯丈夫“马首是瞻”的程莉莎,有时也会感到不快乐:

程莉莎虽然为爱失去了自我,但她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还公开发表自己的婚姻信条: “爱他,爱到他在哪家在哪。宠他,宠到他失去自立生活的能力。我们可以跟很多人吃饭,但我们只能跟最爱的人睡觉。如果不跟你在一起睡,他就会失眠。”

总之,在程莉莎看来,爱一个人,就是能满足他的需要。只要满足了他的需要,自己也会感到知足和幸福。

对此,很多网友评论说:程莉莎未免爱得太傻了!其实,更准确地来讲,不是她爱得太傻了,而是爱得太多了!

什么是爱得太多了?

以上“爱得太多”的含义,均出自《爱得太多的女人》这本书。作者罗宾•诺伍德,是美国注册婚姻、家庭和儿童心理治疗师,擅长于治疗爱情关系中不健康的相处模式,以及成瘾症、成瘾拖累症、暴饮暴食和抑郁症。

这本书已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全球畅销,帮助成千上万个像“程莉莎”一样爱得太多的女人获得了康复。 通过这本书你将明白:爱得太多的女人是如何对爱上瘾的,以及该如何由一个因爱他人太多而受伤的女人,变成一个爱自己足够多而不再痛苦的女人。

1把过错都往自己身上揽

她们会主动为失败的恋爱承担全部责任。当对方明显不爱的时候,她们会拼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追究对方的过错。她们的心理想法是:只要过错在自己身上,那么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就有扭转局面的希望。

一般,这样的女人都很自卑。她们怪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爱。例如,吉尔每晚都会打电话给男朋友,但男朋友却对吉尔的态度却极为冷淡。于是吉尔认为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让男朋友对自己失去了兴趣。

2相信付出爱就一定能感化对方

受传统文化的教导,我们认为甘愿为爱受苦是一种积极品性。当一位歌手低声哀唱着动人的情歌时,我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种“为爱痴狂”的观点,认为这才叫真爱。

通常,这样的女人都有个“拯救者情结”,当对方对自己冷漠甚至家暴时,她非但不责怪,还会给对方找借口,为对方的不幸留下同情的眼泪,并且相信只要自己足够爱他,就一定能弥补他心里的伤痕。

例如,当勒妮怀孕时,她的丈夫肖恩却出轨了。但是,勒妮非但没有责怪肖恩,反而还寄钱帮他渡过难关。她相信,肖恩只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会发现她的良苦用心,回心转意的。

3暴食、酗酒或滥用药物

当被男人辜负时,爱得过多的女人,还会疯狂地滥用物质寻求解脱。例如,布兰达跟丈夫分居以后,因为内心的恐惧和空虚,逐渐依赖上了食物。原本吃东西能让她心情大好,但自从体重飙升以后她就又陷入了绝望。后来,为了避免发胖,她还发明了“自我催吐”的方法。可由于忽胖忽瘦的,她的身体健康最终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爱得太多的女人,大都来自于一个功能失调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父母的关系比较紧张,也很少在乎孩子的感受。而孩子认为父母的关系变成这样,自己也是有一定责任的,于是他们就会为此感到内疚,并相信自己才是家庭问题的起因,也一定有能力改变这种情况。

总之,如果我们的童年经历特别痛苦,在一生中我们都往往会无意识地再造类似的情形,并且希望能够掌握那种情形。爱得太多的女人在长大以后,会在伴侣的身上重演童年的经历,试图赢得过去努力希望得到的爱。

比如,一个成长于暴力家庭的女人,会找一个殴打她的男人凑成一对儿;一个在酗酒家庭长大的女人,会找到一个酒鬼过日子;一个在情感上总是被母亲依赖的女人,也会找到一个需要她关心照顾的男人。

那么,爱得太多对女人的伤害究竟有多大呢?

1没有自信,认为自己必须挣来享受生活的权力

还记得前面提到过的吉尔吗?她每晚都会打电话给自己的男朋友保罗,但保罗对吉尔的态度却极为冷淡。于是吉尔就认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通过不断地付出努力来维持两人的关系。很明显,保罗已经不爱吉尔了,但吉尔却做不到潇洒放手,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回溯吉尔的童年经历,你就能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吉尔有一个“木头”般的父亲,从来不主动表达对吉尔的爱意,于是吉尔就拼命地努力,想赢得父亲的赞许。由于吉尔对爱和赞许的极度渴求,导致她注定会找上保罗这种人。

像吉尔这样的女人,由于从小缺爱,导致她们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相反,她们相信自己有很严重的缺陷,所以必须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才能配得上别人的爱。

2专心于男人 ,把 他们当作逃避痛苦的毒品

玛戈是一个独立的白领,拥有一份高收入工作,但在爱情上却屡屡受挫,一连换了四任丈夫。尽管如此,她依然对情感关系上瘾,生活中无法离开男人。

由于玛戈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导致她患有潜在的深度抑郁症。这种潜在的抑郁症,是所有类型功能严重失调的孩子们所共有的一个因素。

为了抵抗抑郁症,她们就会愿意和不健康的男人厮混,尽管她们也知道那些男人不靠谱,但这些坏男人提供的情感关系,能够激发她们的腺体释放肾上腺素,使她们保持兴奋,避免情绪低落。这就像用鞭子抽打一匹疲惫的马,以便让这匹精疲力竭的可怜畜生再多走几步。

3 容易被坏男人吸引,而对好男人感到乏味

有句话叫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之所以沉迷渣男,也是因为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果小时候没被父母善待,那么当我们以后遇到同样基调的态度和行为的人时,就会感觉这就是那个理想中的人。因为在跟那些能让我们重现过往不健康的相处模式的人交往时,我们会感觉很舒服。

而跟好男人相处时,只会让我们感到手足无措。小时候因为父母关系不和,我们努力修补他们之间的裂痕。成年以后,当遇到一个足够好的人时,我们非但不觉得幸运,反而因为失去了改造的空间,而觉得无聊和乏味。

1专注于自己

停止对对方的投资,开始全身心地专注自己。想想为了让他康复,你都是怎么努力的。然后,再把这种精力转移到自己身上。问题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即便你付出全部,也很难改变一个人,可是当你把精力转而用于自己时,你会发现轻松多了!

投资自己,还意味着你可能要花费时间和金钱。但是,当你忍不住对自己小气时,想想为了讨好对方,又给他买了多少名贵的礼物。而且,这段不健康的关系,还一度让你变得精神萎靡,哭坏了身体。记住,投资对方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投资自己永远不会被辜负!

2停止支配和控制他人

别再像个家长一样,积极地帮对方做事了,你以为帮他解决问题是对他好,其实过度地承担责任,反而助长了他的懒惰和不知恩图报。

作者有很多女客户想让她们的丈夫来接受心理治疗,结果越鼓励丈夫们反而越不想来了。因为他们不喜欢被人控制的感觉。你以为的鼓励,其实是操纵他们的工具,是在督促、控制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不会为此提升自尊或觉得多么骄傲。

总之,不要再盯着对方了,就随他去吧。你不管他,是为了锻炼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学会对自己的问题承担责任。当他顺利解决时,会为自己的功劳感到高兴。而如果你帮他解决,只会让他觉得自己没用。

3变得自私一点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自私一直是个贬义的字眼。所谓自私,就是冷漠、残忍、不替他人着想、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对爱得太多的女人来说,自私恰恰是一剂良药。变自私,是为了让你不再过度地牺牲自我。

当然,自私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你可能会遭受别人的抗拒和指责。但是,不管别人怎样说,都要坚持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对做了母亲的女人来说,如果能自私一点,你的孩子也会从中受益。当一位母亲为了孩子或家庭牺牲了她的生活、她的幸福、她的满足时,一个孩子永远也无望能平衡或偿付这份债。而看到一位家长全身心地拥抱生活,孩子也会这样做,正如看到一位家长受苦会让孩子认为生活中只有痛苦一样。

爱得太多的女人,就像一个做过手术的孩子。孩子会用玩偶重现在医院的经历,他可能这一次让自己扮成医生,下一次扮成病人,直到与这次事件相关的恐惧感得以有效地削弱。爱得太多的女人,也会重现并再次体验那种不幸的关系,试图使之变得可以控制,以征服那种不幸。

其实,阻碍我们的不是过往的痛苦,而是对未来的恐惧。当你把生活重心放到自己身上,而不是让你饱受折磨的男人身上时,你才有希望过好自己现在的生活。

永远记住:爱得太多会置你于死地!

 玛莉苏(网络)

  “圣母”指过分善良,遇到困难或面对敌人、迫害者常不顾事实与现实的困难、不顾人的正常心理,只一味抢占道德制高点,在站在道德高峰上用圣母光环普照人间的人。 “圣父”含义与此接近。 只承认事物美好的一面,否认丑恶的存在,当有人指出阴暗面时,会马上站出来进行否认,甚至加以攻击。

  指纯洁、善良的人,也有指没有原则爱心泛滥的人,再怎么被人伤害都不会怨恨他人,过分善良的人的意思。

  女人的圣母情节

  女人总在不懂爱情的时候,偏要去爱一个自己完全无法掌握的男人。好比新手挂着五挡练车,这叫“灰姑娘情结”;而一个富有牺牲精神的女人,往往要去改造一个人人不看好的男人,就好比开着拖拉机上高速,这叫“圣母情结”。

  “圣母情结”会让女人爱上一个莫名其妙的男人:也许事业无成、也许性格不好、也许收入(或者学历)不高、也许形象不佳、也许周围所有的朋友,包括她的父母一致反对他们之间的爱情。可是在她看来,一切都不是问题。她们内心会认为这个男人是一位奇才,之所以沦落到这个地步,主要是因为怀才不遇,或者是没有女人真正爱过他。她发现了他,就要用自己无私的爱温暖他、改造他,让他重新站起来。她认为只要有爱情,面包不重要,周围人的看法更不重要。

  然而,她们看上的男人并不是真的喜欢圣母。

  他们的心态其实非常简单:享受一段不用负责的爱情,以重新唤回已经失去的自信、活力和青春。

  不幸的男人、落魄的男人、离异的男人,也可能是出轨的男人,他们正逐渐丧失着自信,他们害怕与能力相仿的女人相处,那样他们会感觉不安全。他们选择圣母,是对社会现实或心理创伤的逃避,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他们会让圣母觉得,仿佛只有她才能拯救他们疲惫孤寂的灵魂,这好像是上天赋予她的使命。而那些男人经过圣母的安抚,心灵得以复苏。但同时,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魅力所致,而且是女人们自愿的,他们没有“逼迫”她们,自然也就不需要负责任。

  而事实是,他们往往主观上没有对女人负责的意愿,客观上也没有对女人负责的能力。所以,“好人”不见得一生平安,圣母的下场往往悲惨。

  到底是哪些心理因素,让圣母走上了这条看似光辉的不归路?

  性格因素

  黏液质性格的人容易成为圣母,她们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对事情坚持不懈、不善于转移注意力。这样性格的人在处理感情时比较容易倾向于忍耐和坚持,而不容易灵活地解决问题。

  童年家庭环境的影响

  童年家庭呈现出两个极端的人容易出现圣母情结:一是家庭特别优越,衣食无忧,但家人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她在成长过程中,习惯性地用自己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得不到的情感沟通。成年后,也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把储存的爱播撒出去。第二种是家庭环境很差,争执不断,在成长中,她渴望呵护他人,但却不懂得爱护自己。她企图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换取对方的回报,但往往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受传统观念影响

  很多女性把男人奉为天,认为女人天生就是服侍男人的;或在心中有一个“好女人”的模板,即使委屈,也要把自己装进这个模板中,从而表现出圣母的言行。

  拖累症

  拖累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就广义而言,可被定义为“对人、行为、事物的沉溺”。拖累症是指希望通过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情感。他们无止境地挣扎着,拼命想要填满心中的情感空间。所有圣母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拖累症倾向,她们沉溺的对象是人。圣母与沉溺对象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互相依赖关系,会因为太受对方的羁绊,而把自己完全抹杀了。拖累症的成因是因为童年爱的缺失。

  有拖累症的人对他人往往有过度的责任感—“如果我不插手,他一定会犯严重的错误。”“我的需要永远不及他的需要重要。”

  同样的,拖累症的人善于否认和压抑,认为别人需要自己,也会为了取悦别人而作践自己。在感情中,只有在“给予”时,心中才觉得舒坦。

  圣母情结是拖累症的一种,当这种沉溺行为得不到改善,她们很有可能进一步沉溺在其他的事物中,更加泥足深陷。

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爸爸,你会希望你儿子怎么样。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好的,只是现在的你只需要面对学习这一个压力。可是他要养活你,还得应付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和情感上的缺失。他其实比你累。可能父母说的东西不全对,但是出发点是希望你上进。你要求他们给你关爱的时候,你有没有关爱他们呢?改变关系,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你会发现你看问题的心情和视角就会不一样了。你现在遇到的事情才哪到哪啊,人生还有那么长,千万别被负面情绪打败了。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不管是什么先完成他,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是个很有用的人。你才21岁,正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好时候,千万别荒废了光阴。

  玛莉苏(网络)

  “圣母”指过分善良,遇到困难或面对敌人、迫害者常不顾事实与现实的困难、不顾人的正常心理,只一味抢占道德制高点,在站在道德高峰上用圣母光环普照人间的人。 “圣父”含义与此接近。 只承认事物美好的一面,否认丑恶的存在,当有人指出阴暗面时,会马上站出来进行否认,甚至加以攻击。

  指纯洁、善良的人,也有指没有原则爱心泛滥的人,再怎么被人伤害都不会怨恨他人,过分善良的人的意思。

  女人的圣母情节

  女人总在不懂爱情的时候,偏要去爱一个自己完全无法掌握的男人。好比新手挂着五挡练车,这叫“灰姑娘情结”;而一个富有牺牲精神的女人,往往要去改造一个人人不看好的男人,就好比开着拖拉机上高速,这叫“圣母情结”。

  “圣母情结”会让女人爱上一个莫名其妙的男人:也许事业无成、也许性格不好、也许收入(或者学历)不高、也许形象不佳、也许周围所有的朋友,包括她的父母一致反对他们之间的爱情。可是在她看来,一切都不是问题。她们内心会认为这个男人是一位奇才,之所以沦落到这个地步,主要是因为怀才不遇,或者是没有女人真正爱过他。她发现了他,就要用自己无私的爱温暖他、改造他,让他重新站起来。她认为只要有爱情,面包不重要,周围人的看法更不重要。

  然而,她们看上的男人并不是真的喜欢圣母。

  他们的心态其实非常简单:享受一段不用负责的爱情,以重新唤回已经失去的自信、活力和青春。

  不幸的男人、落魄的男人、离异的男人,也可能是出轨的男人,他们正逐渐丧失着自信,他们害怕与能力相仿的女人相处,那样他们会感觉不安全。他们选择圣母,是对社会现实或心理创伤的逃避,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他们会让圣母觉得,仿佛只有她才能拯救他们疲惫孤寂的灵魂,这好像是上天赋予她的使命。而那些男人经过圣母的安抚,心灵得以复苏。但同时,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魅力所致,而且是女人们自愿的,他们没有“逼迫”她们,自然也就不需要负责任。

  而事实是,他们往往主观上没有对女人负责的意愿,客观上也没有对女人负责的能力。所以,“好人”不见得一生平安,圣母的下场往往悲惨。

  到底是哪些心理因素,让圣母走上了这条看似光辉的不归路?

  性格因素

  黏液质性格的人容易成为圣母,她们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对事情坚持不懈、不善于转移注意力。这样性格的人在处理感情时比较容易倾向于忍耐和坚持,而不容易灵活地解决问题。

  童年家庭环境的影响

  童年家庭呈现出两个极端的人容易出现圣母情结:一是家庭特别优越,衣食无忧,但家人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她在成长过程中,习惯性地用自己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得不到的情感沟通。成年后,也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把储存的爱播撒出去。第二种是家庭环境很差,争执不断,在成长中,她渴望呵护他人,但却不懂得爱护自己。她企图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换取对方的回报,但往往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受传统观念影响

  很多女性把男人奉为天,认为女人天生就是服侍男人的;或在心中有一个“好女人”的模板,即使委屈,也要把自己装进这个模板中,从而表现出圣母的言行。

  拖累症

  拖累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就广义而言,可被定义为“对人、行为、事物的沉溺”。拖累症是指希望通过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情感。他们无止境地挣扎着,拼命想要填满心中的情感空间。所有圣母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拖累症倾向,她们沉溺的对象是人。圣母与沉溺对象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互相依赖关系,会因为太受对方的羁绊,而把自己完全抹杀了。拖累症的成因是因为童年爱的缺失。

  有拖累症的人对他人往往有过度的责任感—“如果我不插手,他一定会犯严重的错误。”“我的需要永远不及他的需要重要。”

  同样的,拖累症的人善于否认和压抑,认为别人需要自己,也会为了取悦别人而作践自己。在感情中,只有在“给予”时,心中才觉得舒坦。

  圣母情结是拖累症的一种,当这种沉溺行为得不到改善,她们很有可能进一步沉溺在其他的事物中,更加泥足深陷。

1、《爱的艺术》埃里希·弗罗姆

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2、《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伊恩·麦克尤恩

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接近每个人的内心。

玛莉苏(网络)

  “圣母”指过分善良,遇到困难或面对敌人、迫害者常不顾事实与现实的困难、不顾人的正常心理,只一味抢占道德制高点,在站在道德高峰上用圣母光环普照人间的人。 “圣父”含义与此接近。 只承认事物美好的一面,否认丑恶的存在,当有人指出阴暗面时,会马上站出来进行否认,甚至加以攻击。

  指纯洁、善良的人,也有指没有原则爱心泛滥的人,再怎么被人伤害都不会怨恨他人,过分善良的人的意思。

  女人的圣母情节

  女人总在不懂爱情的时候,偏要去爱一个自己完全无法掌握的男人。好比新手挂着五挡练车,这叫“灰姑娘情结”;而一个富有牺牲精神的女人,往往要去改造一个人人不看好的男人,就好比开着拖拉机上高速,这叫“圣母情结”。

  “圣母情结”会让女人爱上一个莫名其妙的男人:也许事业无成、也许性格不好、也许收入(或者学历)不高、也许形象不佳、也许周围所有的朋友,包括她的父母一致反对他们之间的爱情。可是在她看来,一切都不是问题。她们内心会认为这个男人是一位奇才,之所以沦落到这个地步,主要是因为怀才不遇,或者是没有女人真正爱过他。她发现了他,就要用自己无私的爱温暖他、改造他,让他重新站起来。她认为只要有爱情,面包不重要,周围人的看法更不重要。

  然而,她们看上的男人并不是真的喜欢圣母。

  他们的心态其实非常简单:享受一段不用负责的爱情,以重新唤回已经失去的自信、活力和青春。

  不幸的男人、落魄的男人、离异的男人,也可能是出轨的男人,他们正逐渐丧失着自信,他们害怕与能力相仿的女人相处,那样他们会感觉不安全。他们选择圣母,是对社会现实或心理创伤的逃避,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他们会让圣母觉得,仿佛只有她才能拯救他们疲惫孤寂的灵魂,这好像是上天赋予她的使命。而那些男人经过圣母的安抚,心灵得以复苏。但同时,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魅力所致,而且是女人们自愿的,他们没有“逼迫”她们,自然也就不需要负责任。

  而事实是,他们往往主观上没有对女人负责的意愿,客观上也没有对女人负责的能力。所以,“好人”不见得一生平安,圣母的下场往往悲惨。

  到底是哪些心理因素,让圣母走上了这条看似光辉的不归路?

  性格因素

  黏液质性格的人容易成为圣母,她们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对事情坚持不懈、不善于转移注意力。这样性格的人在处理感情时比较容易倾向于忍耐和坚持,而不容易灵活地解决问题。

  童年家庭环境的影响

  童年家庭呈现出两个极端的人容易出现圣母情结:一是家庭特别优越,衣食无忧,但家人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她在成长过程中,习惯性地用自己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得不到的情感沟通。成年后,也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把储存的爱播撒出去。第二种是家庭环境很差,争执不断,在成长中,她渴望呵护他人,但却不懂得爱护自己。她企图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换取对方的回报,但往往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受传统观念影响

  很多女性把男人奉为天,认为女人天生就是服侍男人的;或在心中有一个“好女人”的模板,即使委屈,也要把自己装进这个模板中,从而表现出圣母的言行。

  拖累症

  拖累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就广义而言,可被定义为“对人、行为、事物的沉溺”。拖累症是指希望通过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情感。他们无止境地挣扎着,拼命想要填满心中的情感空间。所有圣母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拖累症倾向,她们沉溺的对象是人。圣母与沉溺对象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互相依赖关系,会因为太受对方的羁绊,而把自己完全抹杀了。拖累症的成因是因为童年爱的缺失。

  有拖累症的人对他人往往有过度的责任感—“如果我不插手,他一定会犯严重的错误。”“我的需要永远不及他的需要重要。”

  同样的,拖累症的人善于否认和压抑,认为别人需要自己,也会为了取悦别人而作践自己。在感情中,只有在“给予”时,心中才觉得舒坦。

  圣母情结是拖累症的一种,当这种沉溺行为得不到改善,她们很有可能进一步沉溺在其他的事物中,更加泥足深陷。

——转摘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82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