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萝李商隐带拼音

北青萝李商隐带拼音,第1张

北青萝李商隐带拼音如下:

běi qīng luó

北青萝

lǐ shāng yǐn

李商隐

cán yáng xī rù yān,máo wū fǎng gū sēng。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luò yè rén hé zài,hán yún lù jī céng。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dú qiāo chū yè qìng,xián yǐ yī zhī téng。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shì jiè wēi chén lǐ,wú níng ài yǔ zēng。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

夕阳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树林落叶纷纷,不知僧人住在何处?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不知走了几重。

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磬诵经,闲适地靠着一枝青藤与他交谈。

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颈联写诗人黄昏时才寻到僧人,以精练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尾联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这首诗所表达的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一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此诗语言凝练,富于蕴藏,层次清晰。

《北青萝》

作者: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解:

1、崦:指日没的地方。

2、宁:为什么。

韵译: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

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

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

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

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评析:

��诗是写访僧忽悟禅理之意。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

写黄昏时才寻到;末联是抒发感慨。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人

何在”等点出“孤”字来。最后两句,以“微尘”照应“僧”字,处处紧扣题意,表

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北青萝》 作者: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解: 1、崦:指日没的地方。 2、宁:为什么。 韵译: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 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 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 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 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评析: 诗是写访僧忽悟禅理之意。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写黄昏时才寻到;末联是抒发感慨。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人何在"等点出"孤"字来。最后两句,以"微尘"照应"僧"字,处处紧扣题意,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麻烦采纳,谢谢!

1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

1、落叶唐代: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译文: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2、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3、水龙吟·落叶宋代: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译文: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

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

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处。

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4、灞上秋居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5、北青萝唐代: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扩展资料:

1、落叶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

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

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

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2、三五七言 / 秋风词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3、水龙吟·落叶赏析 暮秋天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

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

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

“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

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

“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

“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

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半没”是因落叶堆积。

“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关于秋天落叶的诗句

1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2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4 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

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5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题落叶。

——司空曙6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7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8 今朝君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五言《寄全椒山中道士》10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11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韩愈《落叶送陈羽》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1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4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15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孔德绍《落叶(一作孔绍安诗)》16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17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1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19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 甫20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21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孔绍安《落叶》22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王建《落叶》23 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24 雨打芭蕉云落叶,风吹杨柳花飞絮。

2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26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修睦《落叶》2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8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29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30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齐己《落叶》31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32 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

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王周《落叶》33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34 东篱菊酒秋风过,满目唯留落叶频。

35 月团新碾瀹花瓶,饮罢呼儿课楚词。3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7 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38 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齐己《闻落叶》39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40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41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3关于秋天落叶的豪迈诗句

落叶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落叶王周

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

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陨叶无可

绕巷夹溪红,萧条逐北风。别林遗宿鸟,浮水载鸣虫。

石小埋初尽,枝长落未终。带霜书丽什,闲读白云中。

叶落吴融

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

伴愁无色烟犹在,替恨成啼露未晞。

若逐水流应万里,莫因风起便孤飞。

楚郊千树秋声急,日暮纷纷惹客衣。

4赞美秋天落叶满地的诗句

1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2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游子吟》唐代顾况

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代杜牧

1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赏析: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2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游子吟》唐代顾况

译文:接待客人的厅堂寂静无声,簌簌而下的落叶仿似绵绵不休的秋雨。

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代杜牧

译文: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5描写秋天的落叶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一)

1;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2;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4;白露滋园菊,秋风落槐南

5;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6;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7;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9;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10;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1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12;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13;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6关于秋末落叶的诗句

当秋末冬初的时候,我们就能隐隐约约地看见梅花的身影了。那时,它的颜色又淡,花也开的很小。到了“大雪”前后,北方的寒风越刮越大,人们都只有躲在家里避寒,而仅有极少数勇敢的人冒着巨大的寒风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行,另外还有一些上学的儿童也在大风中慢慢行走,简至是举步维艰。梅花尽管也被吹得左晃右摆,一些吹落的花瓣在空中飞舞,可还有更多的花瓣在枝条上纹丝不动,在寒风和大雪中默默地忍受痛苦,没有叫过冤,喊过屈,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默默奉献。

梅花,你拥有最高尚的品质,默默无闻、自强不息、坚强、刚毅,不向困难低头,不夸耀自己。你虽不像春天开的那些桃花、李花那样艳丽,而你却敢于和凛冽的寒风、冰冷的大雪抗争,直面险恶的环境,勇敢地面对挑战。

冬天,许多花都已经凋谢了,而梅花却能在凛冽的寒风中独自开放,与寒冬顽强争高下。

7关于落叶的诗句

1、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出自唐代马戴的《灞上秋居》

译文: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2、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出自唐代李白的《三五七言 / 秋风词》

译文: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3、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北青萝》

译文: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

4、《落叶》

唐代: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译文:落叶参差不齐排列,微红叶子层层相积。庭院中才开始打扫,零散落叶环绕大树。

5、《落叶》

唐代: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译文: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意思是: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出处:《北青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原文节选: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

词句注释

1、北青萝:山名,在王屋山中。崦(yān):印“崦嵫”,古时传说太阳落山的地方。

2、初夜:黄昏。 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世界微尘里:“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尘中”。语出《法华经》。宁:为什么。

扩展资料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

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综观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诗人先写出访,次写途中,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诗人先将笔墨集中在探访之上,描写僧人居住状态的孤独。

用“独敲”一联勾勒,“独”字和“一”字均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孤”字。用“闲”字写出佛家对红尘物欲的否定,突显出诗人希望从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脱,将爱憎抛却,求得内心的宁静。最后写诗人访僧忽悟禅理之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

此诗所表达的就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一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释:

崦:崦嵫,见《山海经》:“鸟鼠同穴山西南曰崦嵫,下有虞泉,日所入处。”

寒云:高寒的秋云,引申为高寒、高峻。

一枝藤:指孤僧用的藤制成手杖。

微尘:比喻渺小之物。

赏析:

     诗人过访的是孤僧,全诗便在“孤”字与“僧”字上下功夫:“独敲”、“一枝”、“人何在”,岂不孤乎?“夜磬”、“微尘”、“残阳”、“落叶”、“寒云”、“世界”、“爱憎”等词语岂不与僧人、寺院紧密相关乎?这既单纯又多角度的纺一,便是本诗尤为鲜明之处。人们还可以从诗中深味那超然物外的清幽恬静的生活——虽孤寂却有情趣,虽为僧却并不惨苦。

     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法华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81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