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第四部分表达方式

为了忘却的纪念第四部分表达方式,第1张

"为了忘却纪念" 的表达方式可能因人而异。 一种可能的表达方式是,通过写日记或创作艺术作品来记录过去的经历。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通过与朋友或家人谈论过去的经历来释放情绪,并获得支持。 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治疗来处理过去的伤痛。 总之,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方式来处理和解决过去的伤痛,而不是试图压抑或忽视它。

1、从柔石的硬而且迂想到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

2、从柔石被捕、鲁迅自己逃走提起《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的故事。

3、从自己纪念战友没有写处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只有寥寥几行的缘由。

作者用典的缘由

1931年2月7日,“左联”的五位优秀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噩耗传来,身为“左联"常委的鲁迅先生,悲愤难抑,挥毫写下了两篇文章,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进行深刻的揭露。

然而因“不敢”“不愿”“不屑”诸种原因,没有哪家报章杂志敢公开发表。几经周折, -篇(即<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在秘密出版的《前哨》上发表了,另一篇(即《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拿到国外的一个刊物上才得以发表。

事隔两年,五烈士的鲜血仍历历在目,悲愤仍时时袭击作者的心。于是作者决定再写一篇文章,一为自己,摆脱悲哀,奋然前行;二为烈士,让他们可爱的形象永远活在世人心中;三为革命,愤怒诉国民党政府的暴行,鼓舞革命者进行战斗。

然而,这种主题的文章哪能通过反动政府的严密检查出于无奈,鲁迅先生用了隐晦曲折的笔法,即在叙写自己与五烈士的交往中,顺便插人-些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心曲。这样才使得《为了忘却的记念》通过了检查,在《现代》杂志上发表了出来。

扩展资料:

作者用典的离意

作者在介绍柔石的籍贯和性格时,引出了方孝孺的典故。方孝孺是柔石的同乡,都是台州宁海人。两人性格上也有相似之处:“硬气”“迂”, 柔石的“硬气"和“迁”文中自有交代,方孝孺的“硬气”和迁”,就需要联想其人其事了。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引用诗的作用:纪念赞扬烈士。《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此文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亦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全文严谨有序、笔法洒脱,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95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