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利他主义?

什么是利他主义?,第1张

利他主义是伦理学的一种学说,一般泛指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的原则。是指那些靠牺牲自身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个体生存机会和生殖成功率的行为。有些是表现型层次上的利他;有些是基因型层次上的利他;有些是彻底的利他行为,即表现型和基因型均是利他的。------摘自

情感欲望论。

情感欲望论是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之中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如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英国思想家亚当_斯密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道德力量的约束是可怕的。

从某种所谓人的本性,如仁爱心出发,或者为了更有利地实现个人利益而要求关心他人利益,甚至为他人利益牺牲某些个人利益。利他主义一词,源于拉丁语alter,意为他人的。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A孔德明确把它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引进伦理学体系。

在西方伦理思想发展过程中,利他主义曾有过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即仁爱的利他主义和利己的利他主义。中世纪基督教所提出的“爱人如己”的道德训条,以及所宣扬的不仅要爱亲友而且要爱敌人,泛爱一切人的道德说教,是仁爱的利他主义的最初表现。基督教所提倡的利他精神不是从现实生活,而是从神爱一切人的虚幻中引申出来的,它企图用来世的天堂幸福作为利他人的报赏。这种仁爱的宗教的利他主义受到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T霍布斯、B孟德维尔等人的批判。他们从利己主义的观点出发,指出宗教的利他主义不过是盼望个人得救的伪装的利己主义。

AAC沙夫茨伯里、F哈奇森等人则提出资产阶级的仁爱的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对抗。为调和利己主义和仁爱的利他主义的矛盾,D休谟、J边沁、JS密尔等人又提出了利己的利他主义。

仁爱的利他主义认为,利他人的仁爱心或仁慈情感是人的本性,仁爱心作为道德的基础和标准,要求人无私地去利他人和促进人类的共同福利。仁爱心来自神,是神铭刻在人心上的天赋情感。仁爱的利他主义带有明显的基督教道德的痕迹,反映出英国资产阶级在伦理道德方面向封建势力的妥协,它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仁慈主义;在实践上,它表现为对穷人施行小恩小惠的慈善事业,以掩盖社会贫困的真实根源。利己的利他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同时又有同情心、与人类成为一体的社会情感、利他人的社会本能。任何人都以追求私利作为行为的出发点。由于利他人的本能,又最终使人以利他人和社会的共同福利作为行为的目标,其行为的结果则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

仁爱的利他主义和利己的利他主义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道德原则,它们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利益的和谐一致,人和人之间的普遍同情和相爱,掩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对立,否定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利他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美化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掩饰资产阶级损人利己本性的作用。它表面上与利己主义相对立,实质是利己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隐蔽的个人主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反对抽象地谈论人的本性利他或利己,而致力于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之所以对立的物质根源,并指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 公有制,才是消灭这种对立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共产主义道德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提倡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并不是从抽象的人的利他心或仁爱的原则中引申出来的,而基于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基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是集体主义的具体体现。

何为“利他之心”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心》中讲到,实现成功和幸福的唯一关键,就是要有“利他”之心。这份“利他之心”就是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就是在生活中要有为他人尽力的心。

这听起来似乎跟一贯认知的“成功学”背道而驰,但是这其中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往往以利他为动机发起的行动,都会进行的很顺利,获得良好的结果,这种结果也会回报到自己身上,日积月累,自然人生越来越顺利。越来越幸福。

亲密关系中的利他之心

在亲密关系中,得到是爱,付出也是一种爱。多一些“利他”精神,以对方的感受为出发点来行事,付出越多,对方感受到的爱越多,回馈出来的也更多,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就一定会建立起稳固健康的连接。获得情绪和精神上的滋养是幸福人生重要的一环。

亲子关系中的利他之心

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本着一颗“利他”的心,真正从帮助孩子寻找自己、成为自己作为培育的出发点,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才能拥有健康有爱的亲子关系。

工作中的利他之心

工作中,一定要有大格局,无论是同事还是客户,都不是只有一种竞争关系,往往在“双赢”的情况下才能走的更远。当你怀有一颗“利他”的心行事,对方就能感受到你的诚意,同样回馈给你更多,助人就是助己。

稻盛和夫在《心》中提到了自己的人生法则,这就是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看问题常怀“利己”之心,往往会导致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遇到风雨沉浮而无依;常怀“利他”之心,才能够与外界建立流动的连接,让情感变成一棵健壮的大树,在风雨中守望相助。

做事情常怀“利己”之心,往往会只顾眼前一时得失,局限了自己的才能和机会,所获有限;常怀“利他”之心,才能拥有更大的眼光和格局,借他人之势,成就自己的人生。

利他是最高级的利己,只要我们遵循这样的因果法则,常怀一颗“利他”之心,人生之舟就能动力十足,朝着幸福和成功前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04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