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原文

古诗十九首 原文,第1张

1、行行重行行

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2、今日良宴会

两汉:佚名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

译文: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这首筝曲的声调是多么地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入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知音者能体会出音乐的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么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地煎熬自己。

3、明月何皎皎

两汉:佚名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译文:明月如此皎洁光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夜里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4、驱车上东门

两汉:佚名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译文:车到洛阳城东门,遥望邙山累累坟。

墓道萧萧白杨声,松柏夹路气阴森。

墓里纵横久死人,如堕暗夜永不明。

默默长卧黄泉下,千年万年永不醒。

四时运行无停歇,命如朝露短时尽。

人生匆促如寄宿,寿命怎有金石坚?

自古生死相更替,圣贤难过生死关。

服食丹药想成仙,常被丹药来欺骗。

不如寻欢饮美酒,穿绸着锦乐眼前。

5、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6、凛凛岁云暮

两汉:佚名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译文:寒冷的岁末,百虫非死即藏,那蝼蛄彻夜鸣叫而悲声不断。

冷风皆已吹得凛冽刺人,遥想那游子居旅外地而无寒衣。

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经商求仕远离家乡。

独宿于长夜漫漫,梦想见到亲爱夫君的容颜。

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梦中见到他依稀还是初来迎娶的样子。

但愿此后长远过着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度此生。

梦中良人归来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同自己亲热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

只恨自己没有鸷鸟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身边。

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着颈子远望寄意,聊以自遗。

只有倚门而倚立,低徊而无所见,内心感伤,不禁泪流满面。

7、明月皎夜光

两汉:佚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译文:明亮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夜空,东边墙角下不时地传来蟋蟀的吟唱。

北斗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天上众多的星星是这样闪烁璀璨。

晶莹的露珠啊已沾满了地上的野草,时节流转转瞬间又是夏去秋来。

树枝间传来秋蝉断续的鸣叫,燕子啊不知又要飞往何方?

昔日与我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已经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

可是他们一点也不念曾经的交情,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把我抛弃!

南箕星、北斗星都不能用来盛物斟酒,牵牛星也不能用来负轭拉车!

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样坚固,仔细想来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

8、青青河畔草

两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河边的草地草儿青绿一片,园中茂盛的柳树郁郁葱葱。

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子体态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像皎皎的明月。

她打扮得红装艳丽,伸出纤细白嫩的手指扶着窗儿向远方盼望她的亲人。

从前她曾经是个青楼女子,她希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才成了游子的妻子。

不想游子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一个独守空房实在难以忍受寂寞。

9、西北有高楼

两汉:佚名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译文: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伤啊!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10、冉冉孤生竹

两汉:佚名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译文: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兔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兔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摧人老青春有限,多麼的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日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的凋谢。

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著相思苦苦的等著你。

11、回车驾言迈

两汉:佚名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译文: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路途遥远,长途跋涉,难以到达。

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天的东风吹摇枯萎的野草。

眼前看到的都不是过去的事物,人怎么能够不迅速衰老?

盛和衰各有不同的时间,只恨建立功名的机会来得太迟。

人不如金石般坚固,生命是脆弱的,怎么能够长寿不老?

倏忽之间生命就衰老死亡了,应立刻进取获得声名荣禄。

12、去者日以疏

两汉:佚名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译文:死去的人因岁月流逝而日渐疏远了啊,活着的人却会因离别愈久而更感亲切。

走出城门,来到郊外,放眼望去啊,却只见遍地荒丘野坟。

古墓被犁成了耕地啊,墓地中的松柏也被摧毁而成为柴薪。

白杨树在秋风吹拂下发出悲凄的声响啊,那萧萧悲凄的声响使人愁煞。

身逢乱世,羁旅天涯我想返回故乡啊,但心想回家却又找不到回家的路子!

13、孟冬寒气至

两汉:佚名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译文:农历十月,寒气逼人,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

满怀愁思,夜晚更觉漫长,抬头仰望天上罗列的星星。

十五月圆,二十月缺有客人从远地来,带给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说他常常想念着我,后面又说已经分离很久了。

把信收藏在怀袖里,至今已过三年字迹仍不曾磨灭。

我一心一意爱着你,只怕你不懂得这一切。

14、青青陵上柏

两汉:佚名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着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着。

洛阳城里是多么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着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15、涉江采芙蓉

两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16、庭中有奇树

两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17、东城高且长

两汉:佚名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译文: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

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

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

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

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习练著筝商之曲。

《音响一何悲》之曲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声竟似骤雨疾风,听起来分外悲惋动人。

由于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思,手在摆弄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

反复沉吟,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沉的曲调所感动。

心里遥想着要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深情。

18、生年不满百

两汉:佚名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译文: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

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

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

整天不快乐的人,只想为子孙积攒财富的人,就显得格外愚蠢,不肖子孙也只会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

像王子乔那样成仙的人,恐怕难以再等到吧!

19、客从远方来

两汉:佚名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译文: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织有文彩的素缎。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着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我要将它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

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

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

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

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

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辞海》1989年版)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之八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目希〕。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现在一般认为大抵出于东汉末年,然亦非一时一人之作。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一、来源作者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有说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二、文学性质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思想内容

 东汉末年,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对此有一段非常准确的评价说:“《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这段话指出了《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

 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

 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

 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

 四、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他们有感而发,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就这样概括《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意味无穷。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

 2、质朴自然。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

 3、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4、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在中国诗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超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五、古诗十九首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之八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诗十九首》被大文学评论家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这十九首诗的魅力到底在什么地方?

 熟悉诗词的朋友主要熟悉的是唐宋诗词,也会了解一些先秦的《诗经》。当想到汉代文学的时候,想到最多的大概是汉赋。汉赋因为距离现在时间太久远,加上大部的汉赋擅长堆垛词藻和好用生词僻字,以及多写皇家,所以不太容易一下子抓住普通读者的眼球。除了汉赋之外想到的就是乐府古诗。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古诗有上百篇,有人会问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吗?

 乐府本来是一个朝廷机构,但是乐府长期采集民歌,所以我们熟悉的《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等等都包含着浓郁的底层百姓生活色彩。

 《古诗十九首》跟这些乐府古诗比起来,文学色彩加重了。简单说来,就是流传在乡间的坊间俚语被有“文化”的人重新编辑过了。所以说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被“文人化”了。

 其他的区别也很明显,乐府古诗一般讲述通俗的故事,每句字数在朗朗上口的基础上比较灵活。古诗十九首则句句五言。

 古诗十九首是哪十九首?

 萧统在把这十九首诗收录到《文选》的时候,并没有找到它们的标题,于是就用每首诗的首句作为标题。所以记住这些标题就意味着至少记住了每首诗的一句。

 古诗十九首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解析如下:

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写出基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严霜”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状。“四面”二句写墓地实况,说明自己也只能与鬼为邻了。然后一句写“马”,一句写“风”,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绘出来,虽仅点到而止,却历历如画。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结,说明圹坑一闭,人鬼殊途,正与第二首末句相呼应。

但以上只是写殡葬时种种现象,作者还没有把真正的生死观表现得透彻充分,于是把“千年”句重复了一次,接着正面点出“贤达无奈何”这一层意思。盖不论贤士达人,对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这并非消极,而实是因勘得破看得透而总结出来的。而一篇最精彩处,全在最后六句。“向来”犹言“刚才”。

刚才来送殡的人,一俟棺入穴中,幽室永闭,便自然而然地纷纷散去,各自回家。这与上文写死者从此永不能回家又遥相对照。“亲戚”二句,是识透人生真谛之后提炼出来的话。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忘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

《论语·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这是说孔子如果某一天参加了别人的丧礼,为悼念死者而哭泣过,那么他在这一天里面就一定不唱歌。这不但由于思想感情一时转不过来,而且刚哭完死者便又高兴地唱起歌来,也未免太不近人情。其实孔子这样做,还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诉诸理性的表现;如果是一般人,为人送葬不过是礼节性的周旋应酬,从感情上说,他本没有什么悲伤,只要葬礼一毕,自然可以歌唱了。

陶渊明是看透了世俗人情的,所以他反用《论语》之意,爽性直截了当地把一般人的表现从思想到行动都如实地写了出来,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达观而毫无矫饰的地方。陶之可贵处亦正在此。而且在作者的人生观中还是有着唯物的思想因素的,所以他在此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大意是,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它即将化为尘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这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唯物观点呢。

至于前面说的此三首陶诗极有新意,是指其艺术构思而言的。在陶渊明之前,贤如孔孟,达如老庄,还没有一个人从死者本身的角度来设想离开人世之后有哪些主客观方面的情状发生;而陶渊明不但这样设想了,并且把它们一一用形象化的语言写成了诗,其创新的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当然,艺术上的创新还要以思想上的明彻达观为基础。没有陶渊明这样高水平修养的人,是无法构想出如此新奇而真实、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来的。

《挽歌-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作品介绍

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晚年六十三岁的作品,写后两月后逝世了。诗人假设自己死后亲友的情况,既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也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

扩展资料:

挽歌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

这种悲剧性的基调又因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了政治的色彩。许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如孔融、杨修、祢衡、丁仪、丁廙、嵇康、陆机、陆云、张华、潘岳、石崇、欧阳建、孙拯、嵇绍、牵秀、郭璞、谢混、谢灵运、范晔、袁淑、鲍照、吴迈远、袁粲、王融、谢朓等。

还有一些死于西晋末年的战乱之中,如杜育、挚虞、枣嵩、王浚、刘琨、卢谌等。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夜雨》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黄景仁。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夜雨》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夜雨》诗词阅读原文

夜 雨

黄景仁注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夜雨》诗词阅读题目

8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夜雨》诗词阅读答案

8颔联运用对比手法,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的喜悦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当时矛盾的心情。

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亲友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愉,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无奈。而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

《夜雨》诗词鉴赏

好像以前跟大家说过,清诗很少有写得好的,但是量特别大,只要是个识文断字的,都要写诗。你看全唐诗只有四万多首,而光乾隆皇帝一个人就写了四万多首,所以你可以看到《全唐诗》《全宋词》,就是看不到《全清诗》,因为这工作没法做。我发现现在出语文题有这样一个倾向,就是选一些特别冷僻的诗,你不理解这首诗,你在网上,在任何人的鉴赏文集里面,根本找不到对这种诗的鉴赏和分析。以前出语文题,选一首名家的作品,你只要在网上一搜,关于分析这首诗的文章铺天盖地,我们就省去了好多麻烦。而这种冷僻的诗只有自己去分析了,但我们只要一分析,就是原创。

下面我们试着一起把这首诗分析一下,看这首冷僻的诗作,究竟好不好。首先看题目叫“夜雨”,好不好真的不好吗那你有没有想过白天下雨和晚上下雨它有什么区别,给你的感觉一样不一样对,是不一样。那白天下雨感觉是什么样的我们都现在变得对周围的环境不太敏感了,也不像古人那样多愁善感了。但如果夜晚下雨,你一定会有点感觉,是吗你有没有发现古代诗人写的雨往往是在晚上下的,他大清早下雨的比较少。你看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什么要在晚上下雨呢雨也自己不会挑选时间啊,是不是把雨下在晚上更加适合抒发一种情感你看“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诗意就来了,那种凄冷的感觉,那个孤独的背影,跃然纸上。另外,古代诗歌里面的雨它下在晚上往往有一种声响,因为是在晚上,这种声响就更加突出。而且这些冰冷的雨滴一般会滴落在梧桐叶上,芭蕉叶上,而很少会滴落在榆树叶上,这是为什么对,叶子大,容易发出更大的声响,而且诗人一直在听雨声能说明什么呀没睡着嘛!为啥没睡着啊对,心情不好。而且这雨声,有时候会响到天亮,“空阶滴到明”,这是写雨吗他在写自己呢,写自己彻夜未眠。当然,我们把话不能说得太绝对,杜甫也写夜雨,写《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雨写得像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人一样。这就是杜甫,他容易为老百姓考虑啊。

所以我们解诗,得从细处入手。你看简简单单一个题目,只有两个字,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这么多的资讯来。

咱们先看第一句,“潇潇冷雨洒轻尘”。现在我要问你,“潇潇声”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这个世界有好多声音让你去听,你得准备好一个特别敏感的心,才能感悟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萧萧声。那你有没有注意到“潇潇声”和“萧萧声”它有什么区别陶渊明提前给自己写挽歌,“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他写在万怐肃杀的深秋九月,荒草茫茫,白杨萧萧,送行他的队伍,就走在这样的环境里。联络到杜甫写落木萧萧,陶渊明写白杨萧萧,那你认为萧萧声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嗯,是秋天的声音,是听了以后让你心里很难受的冰冷的让你浑身抽紧的声音。当然,除了草木摇动的悲凉之声以外,萧萧声还可以是别的声音。李白写“萧萧班马鸣”,杜甫写“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可见马叫声也是萧萧声,是马嘶鸣的声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是风的悲鸣声。总之,萧萧声是带了凄凉冰冷悲壮的感觉的。那加个三点水就成了潇潇声,是不是好听的声音呢也不是,不过它跟雨关了。柳永写“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涉写“暮雨潇潇江上村”,李清照写“潇潇微雨闻孤馆”,这声音就不是雨声,而是自己的一怀愁绪啊。可见你要写愁啊,一定要把环境营造得特别冰凉才是。

先看一二两句。

“萧萧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这里一开始写“潇潇冷雨”,就已经给你奠定了一个情感基础。这个作者黄景仁他夜晚不好好睡觉,谢潇潇雨声,心情好不好不好。一个特别敏感的人,听到夜雨潇潇,心情马上会低落下来。如果你客身在外,你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还会安然睡去吗但后面几个字忽然转了,叫“洒轻尘”,这什么情况这一定是白天天气不好,有雾霾,一场细雨,把这一切全都扫荡了,整个世界变得通透干净冰凉,这是好的感觉,是吧但第二句马上又一转,“僵卧空斋”,僵卧是一个很不好的状态,陆游不是也写了“僵卧孤村”嘛。陆游僵卧在孤村,可见这僵卧的处所也是个问题啊。作者僵卧在哪里对,空斋!空斋能说明什么呀,一个人,孤独,寂寞,寂寥。一个人客身在外内心充满孤独感的时候,最怕听到的声音就是潇潇雨声!那是揪心的声音,不想听见的声音,而且又是在夜晚。所以他告诉你,现在的情况是百感杂陈。不过他又用一个“新”字来做总结,这个新我们想它既有着刚下完雨以后整个环境它变得耳目一新的这种感觉,另外还有,因为这场冷雨,他自己的各种情绪现在变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再看第二联。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咱们先问,这两句是实写还是虚写当然虚写。因为这是设想中的事。大家在这里的体会可能不是很深刻,因为大家没有种过庄稼。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劳作了那么长的时间,结果最后因为干旱而颗粒无收,那种灰心和失望,我们是体会不到的。一年的生计,就是一场雨的事儿。所以久旱逢雨,会给人带来欣喜若狂的感觉。但下了雨毕竟有泥,而且以前没有柏油路,遇上天阴雨溼,路就不好走。这就有了作者下面的担心,泥深恐阻寄书人。这里担心收不到书信,就让我们想到前面他说说的僵卧空斋,也找到了之所以孤独寂寞无聊的一个原因了,就是他在这里有所期待,期待一封书信的到来。但是他在期待谁的信呢我们又不知道。这就让作者在面对这场雨的时候,心情就比较矛盾了。

第三联。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第三联按照律诗的常理要转嘛,怎么转呢他忽然有一种担心,担心这雨在后半夜会变成雨夹雪,第二天柴火肯定要涨价了。那他替谁担心呢或许是自己家,或许是心忧天下呢。这都有可能啊,可是往往这样,就像杜甫自家住不起房子,还在高声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都是诗人的担当意识。现在看来,这首诗的情感就更复杂了,甴孤独寂寞到坦心再到深深的担忧。

第四联。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岁暮柴门,天阴雨溼,凄凄惨惨戚戚,客身在外的作者最后直呼想家,想家,特别想家!

这又给这首诗加了另外一种情感,就是思乡之情。

译文:洛池里早已不见青春色彩,秋风萧瑟时唯有白杨依旧在。

白杨树名。又名毛白杨,俗名大叶杨。晋陶潜《挽歌诗》:“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南朝宋鲍照《芜城赋》:“白杨早落,塞草前衰。”唐皮日休《追和幽独君诗次韵》:“愁绪空崔嵬,白杨老无花。”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六章:“沟口外有一块小小的高地,上面有三五株挺拔的白杨。”2汉宫观名。汉扬雄《羽猎赋》:“然后先置乎白杨之南,昆明灵沼之东。”李善注引服虔曰:“白杨,观名也。”

萧萧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唐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宋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杨子畏,居于泗水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2萧条。

扩展资料:

诗词正文

夏篁解箨阴加樛,卧斋公退无喧嚣。

清和况复值佳月,翠树好鸟鸣咬咬。

芳尊有酒美可酌,胡为欲饮先长谣。

人生暂别客秦楚,尚欲泣泪相攀邀。

况兹一诀乃永已,独使幽梦恨蓬蒿。

忆予驱马别家去,去时柳陌东风高。

楚乡留滞一千里,归来落尽李与桃。

残花不共一日看,东风送哭声嗷嗷。

洛池不见青春色,白杨但有风萧萧。

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榴花最晚今又拆,红绿点缀如裙腰。

年芳转新物转好,逝者日与生期遥。

予生本是少年气,瑳磨牙角争雄豪。

马迁班固自歆向,下笔点窜皆嘲嘈。

客来共坐说今古,纷纷落尽玉麈毛。

弯弓或拟射石虎,又欲醉斩荆江蛟。

自言刚气贮心腹,何尔柔软为脂膏。

吾闻庄生善齐物,平日吐论奇牙聱。

忧从中来不自遣,强叩瓦缶何譊譊。

伊人达者向乃尔,情之所锺况吾曹。

愁填胸中若山积,虽欲强饮如沃焦。

乃判自古英壮气,不有此恨如何消。

又闻浮屠说生死,灭没谓若梦幻泡。

前有万古後万世,其中一世独虭蟧。

安得独洒一榻泪,欲助河水增滔滔。

古来此事无可奈,不如饮此尊中醪。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1]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参考资料:

:绿竹堂独饮

这句话的意思为: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出处:晋·陶渊明《拟挽歌辞》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白话释义: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徵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而这一组自挽的《拟挽歌辞三首》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

逯钦立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就持非临终绝笔说,认为陶活了六十三岁,而在五十一岁时大病几乎死去,《拟挽歌辞三首》就是这时写的。

而吴小如认为,这三首自挽诗是陶渊明在大病之中,至少认为自己即将死去时写的。

由于《自祭文》明言“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九月,而自挽诗的第三首开头四句说的“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竟与《自祭文》时令全同,倘自挽诗写作在前,就太巧合了。

因此把这三首自挽诗定为作者临终前的绝笔,当作于陶渊明逝世前两个月。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16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