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求解,南方小吃-锡饼的锡饼皮怎么做?

吃货求解,南方小吃-锡饼的锡饼皮怎么做?,第1张

主料

面粉1-2斤 蕃薯粉一小把

鸡蛋一个 各种喜欢的菜适量

锡饼的做法步骤

1 把面粉、蕃薯粉、鸡蛋倒在容器里加水顺一方向搅拌成如图所示。面粉的量根据人数而定、五人分一斤粉足够了,蕃薯粉一把能让面皮更Q更劲道。

2 粉糊搅拌好醒它个30分钟,然后把糊倒在平底锅摊,用小火。如图

3 摊好放在器皿是凉一下。

4 应该把这些菜先炒好,再摊面皮。炒菜时每一样都要做的比平时淡一点,要不然到时候包在一起就太咸了。

5 把自己喜好吃的菜都夹一点排好,要放在面皮的边缘。如图

6 把菜排好后朝一个方向先卷一点,然后把底部折进去,(这样竖起来吃的时候就不会把馅掉出来)最后就是继续卷完,就可以享受美食了。如图。

7 参考菜,还要加个绿豆芽、红烧马甲鱼

1南岳灯会

东海之畔的南岳镇向有农历正月“十五闹龙灯”“十五庆元霄”“二十关灯”的传统风俗,其间表演高跷、抬阁等民间技艺。在这些活动中,“洋油炮”成为一绝。据了解,该地高跷、抬阁的习俗从清末开始(比蒲岐镇略迟)。而“洋油炮”却是在八十年前从台湾引进的。

1923年,南岳杏三村有一位善于经商的南货店掌柜吴玉屏先生,他得知大陆与台湾可以通航交易的信息,遂会同村民数人,合伙出巨资购置了一条1000多担位的“金万泰”货轮,经常往来于台湾基隆市做大米、铁板、红(白)糖、煤油生意。他们每次到台湾后,均要卸货、装货数日,伙计们也多次碰上台湾居民热闹的喜庆习俗。其中,该轮员工吴东奶对台湾人节日活动中的“洋油炮”大感兴趣,其曾多次登岸精心观看,并掌握“洋油炮”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洋油炮”的构造是一根长2米,直径14厘米左右的青茅竹筒,内装洋(煤)油,其口紧塞棉球,在后头挖一小洞点火而喷发,是简单手工制作品。他看在眼里,想在心中,亦感家乡南岳每年节日里何不配发洋油炮来增辉添色。那年年底返家后,便自行试制成功了一门“洋油炮”,后与人采来茅竹,赶制了数门“洋油炮”,在正月龙灯节中表演,顿使家乡的节日倍添了热闹气氛,人们无不拍手叫好,称赞这东奶公为家乡做了好事。

从那时至今,南岳每年灯会活动均有别具一格的“洋油炮”表演。所以现在人们都说,南岳灯会中的“洋油炮”也是民间传统技艺,是当年那位东奶公从台湾带来的。

2乐清斗歌

斗歌,又名对歌、对口白、唱口白、文播台,是乐清民间文化的一束奇葩,其腔调唯配以乐清方言(西乡)才珠联璧合。

斗歌形式设东西二台,相距四五米,两人对唱,西边的叫坐台,东边叫陪台。坐台一场(一个夜晚或一个下午)直唱到底,陪台约唱个把钟头,赵钱孙李轮唱。每场开头,先唱山歌,叫做“前有山歌来引路”;后唱传书,均由陪台先出题目,坐台奉陪。唱时以鼓声加强气氛,唱一句后敲五下鼓:“咚、咚、咚咚、咚”,好比戏曲的过门。山歌四句一段,每句七字为准,也可破格;传书不受唱句约束,可任意发挥。然而都要遵循“斗”的意向,往往唇枪舌剑斗得难解难分,一气斗到不知东方之既白。

山歌题材广泛,体裁纷繁无定式,艺人们凭着自己的才华,搜奇抉怪,编出神妙的词句来取胜。但是必须通俗、押韵,字字明白,声声入耳,唱起来好懂好听,紧紧扣住受众心弦,充分展示斗歌的独特风格和优势。

山歌内容大致描述风景、习俗、地理,也有唱文字、科技、时事等。

椒江蛋饼、姜汁核桃调蛋、食饼筒、鸡蛋麻糍、泡虾等。

1、姜汁核桃调蛋

核桃调蛋是浙江台州的传统特色小吃,主料有核桃、姜汁、蛋、红糖等。香醇可口,以前,核桃调蛋在平常百姓家里算是一道上等的滋补品,只有坐月子的妇女或者身体虚弱需要补一补的人才可以吃得到。

2、食饼筒

食饼筒又称麦油脂、五虎擒羊,是浙江台州特有的地方传统小吃,主要材料有面粉、水、粉丝及各类菜肴等,属于浙江菜。食饼筒具有面皮薄韧、作料鲜香的特点,通常在清明端午等节日食用。

3、椒江蛋饼

椒江蛋饼是椒江著名的特色小吃,它承载了很多老海门人记忆。很多地方的蛋饼是蛋包在饼外面,总感觉蛋和饼不能完全融合,有些地方的蛋饼是蛋在里面,但蛋的味道却差了点,只有椒江蛋饼才是那么的有味道、有嚼头。

4、鸡蛋麻糍

鸡蛋麻糍是浙江台州非常受欢迎的一道汉族传统名点,春节年节食品。柔软如绵,光滑细腻,不粘碗,不钉牙糊口。在台州,鸡蛋麻糍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其做法简单,口味香糯柔韧。

5、泡虾

泡虾是浙江台州的特色小吃,粉浆包裹,里面加碎肉、鸡蛋、虾仁等,油炸而成。"泡虾"是台州人的方言称呼,至于书面语么,就叫油鼓。介绍泡虾是台州人的方言称呼,至于书面语么,就叫油鼓。

-椒江区

  温岭民风温岭民风质直淳朴,社会风气重学术、尚礼义、重气节。沿海渔民性格粗犷,喜豪饮。

  渔民生活习俗渔区饮食家菜为炒三丝即薯粉丝、鲞丝、萝卜丝。老渔民区装束,出海穿赭褐栲汁衣裤,衣为左开襟,便利右手操作渔具及防海水弄湿内衣,裤为大档大裤腿,称笼裤。渔妇喜庆节日喜穿绣花鞋。石塘、箬山渔区盛器鱼盆喜用白底青釉、鱼形图案。

  ]禁忌传统禁忌有,父母忌孩童食鱼籽,因"鱼籽"音近"愚子"。又忌孩童食鸡头,俗以吃鸡头健忘。造屋忌朝正南。阴历初一、十五忌出门远行。出门闻乌鸦叫,要对着乌鸦喊,百劫尽消以除晦气。新婚洞房间,忌孕妇出入;妇女怀孕期,忌动刀斧,忌剥桂园、鸡蛋,忌钉钉子;渔船上食鱼,忌翻鱼身,忌食鱼眼。

  ]风味小吃有糖龟:糯米粉拌红糖揉成面团。糯米粉圆:糯米水浸后,水磨后晒干称"米浆粉"制作。糖糕,糯米制,如磐状糖馅如沟,吃时切一块,即糖桨流出。乌饭麻糍,春夏之交,采乌桐叶(俗称乌饭脑)捣汁拌糯米制成。方糕:大米粉制,2寸见方上下两片薄饼,中嵌糖馅。重阳糕:大米粉制,状似方糕。菁餣,清明节时采菁捣汁和糯米粉做成扁园形团丸,中裹荤素馅料或豆沙。浑糕:米浆粉加小苏打发制,如磐状,上缀果脯丝、红枣,吃时切成条块,麦饼、拭饼:小麦粉烙制的薄饼,前者先制成薄饼再烙熟;后者先制成粉浆,再在平底锅中拭匀烙熟,均包裹荤素菜肴,卷成筒状食。糊糟羹:番薯淀粉调制,常用配料有葡萄干、桔饼、桂园、红枣、食糖等。洋菜糕:海中洋菜(石花菜)制成,呈半透明状,吃时划成条状,加糖。菁草糊:菁草加水煎煮,取汁冷凝后糊状,吃时加桂花糖,清香解渴。石莲糊:石莲子汁冷凝而成糊状,吃法与菁草糊同,均为夏令消暑饮料。糕点类小吃还有神童门硬糕,石塘生糕,新河霉糕。风味菜肴还有鱼面、鱼丸、小方腐乳、及各种鱼类盐制品。

锡的熔点只有232度,在自然界多以氧化物即锡石的形式存在,冶炼也较为简易。

马家窑文化时期的两件铜A皆为锡青铜,最早的铜镜为锡青铜。小屯殷墟出土一件锡块,大司空村殷墟出土6件锡戈。殷墟还出土镀锡的铜盔,镀层精美,至今光耀如新。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我国最迟在商代就掌握了冶炼纯锡的技术和镀锡技术。

至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还对各种青铜器中铜、锡配比规律有了明确的记载,这就是《考工记》中所总结出的“六齐”规律。

在云南省楚雄县万家坝出土春秋晚期纯锡器54件,包括锡饰、锡管、锡片等,纯度为9575%。湖北省江陵纪南城遗址也出土过锡饼和锡攀钉。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炼锡技术和锡器制作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秦汉时期以后,虽然在文献记载中常有铅锡使用不加区分的现象,但是一般的冶炼工匠是能够分辨铅锡的,民间使用锡器也已经相当普遍了。

1桃浆羹

桃树树干上的裂口,雨后会有树胶沁出,结晶后凝固称为桃浆。

桃浆性微寒,清凉去火能美容

放在清水里泡上一天,让它“涨”起来,

然后洗干净,和着水烧沸,

放糖,最好是冰糖,在烧的时候就放下去

冷藏后味道更佳。

2嵌糕

温岭“嵌糕”,就是在鲜年糕中放入自己喜欢的菜肴,是温岭人传统的快餐。

先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早米和糯米打成细粉,上锅蒸熟,然后呢!就放在槽臼里用木棍捶打,使糕有韧性,捶打的越多,就越韧,就越好吃。现在,大家都贪图省事省力,基本上都用机器来做。切下大小不等的鲜年糕,再在桌子上揉成薄薄的饼状。包入炒粉干,油条,猪肉,土豆丝,芹菜,洋葱 再来一碗咸豆腐脑,绝对是温岭第一美味早餐!

3清明团子

清明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甜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咸团子的馅通常用肉沫豆腐干胡萝卜笋之类的。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4麦饼筒(食饼筒)

温岭人所吃的麦饼,其实就是“春卷”一类食品。温岭人所称的麦饼,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种“麦饼”,用黄花麦果、苎(麻)叶、菜叶等捣成泥,掺进面粉中揉成青色的面团,再用不到一尺长的短擀面棍擀成一张张直径一尺左右的圆饼,放在锅中烙熟即成(也有用掺入一定量糯米粉做成的麦饼,叫糥米麦饼,吃起来比麦做的麦饼要嫩糯)。

裹入馅料就成“麦饼筒”了 馅料跟嵌糕的大同小异。一般自己家做的话会相当丰盛

黄鳝段虾仁粉蒸肉面鱼墨鱼卷还有各种蔬菜

注:下图居然包弹涂鱼 汗

还有一种温岭人称之为“拭饼”,1992年版《温岭县志》书中称拭饼是“先制成粉浆,再在平底锅中拭匀烙熟”,这种麦饼的做法是用面粉加水拌成面粉浆,摊拭饼时,主妇拈一团又软又韧的面粉浆放在底部加热的平底鏊盘上,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拭匀上一圈即成,手艺好的摊成的拭饼不但皮薄、匀而无洞眼,且外周“滴括周圆”。也有人将拭饼写做“锡饼”,认为这种饼薄如锡箔,故谓“锡饼”;还有人写作“食饼”或“席饼”的,但温岭人日常所称的读音更近于“锡饼”或“拭饼”(温岭人读为xi,入声)。

5泡虾

“泡虾”是台州人的方言称呼,之于书面语怎么个称呼,一时半会儿的,我还真的犯难找不到词儿。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把它当外来词进行音译。那结果,就如同把“CHOCOLATE”音译成“巧克力”,“COCACOLA”音译成“可口可乐”。所以,“泡虾”直译过来,就是“泡虾”!

正如稻草人不是“人”,泡虾也不是“虾”,它的原料是小麦粉。小麦粉和水搅拌成稠糊状,用器具取上适当的量,往里加上调味好的肉碎作馅,仍用器具包好,往沸油里一扔,面皮炸至金**,用漏勺捞起即可食用

6山粉糊

山粉糊其实就是温岭人对糟羹的俗称--又称糊糟羹、粉菜羹、绺糟羹、元宵羹,是民间元宵节期间普遍食用的风味食品。它以薯粉或藕粉为主料调制而成,分咸、甜两种。

咸糟羹多以肉丁、冬笋丁、年糕丁、豆腐干丁、香菇丝、蛏肉、牡蛎肉、虾皮、川豆瓣、花生仁、盐等为佐料;

甜糟羹则以红枣、葡萄干、桂圆肉、桔饼、莲子、荸荠、冬笋、红萝卜、花生仁、白(红)糖为佐料。

白族春节习俗:白族人民过年的活动饶有风趣。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让灰尘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守岁过年。午夜以后男女青年争相挑水,以象征勤劳和幸福。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以示新的一年能过上花蜜般的甜日子。节日期间,白族人民有耍灯龙、舞狮子、跳舞蹈等传统文娱节目。白族人民过新年,还开展一项传统的活动—━“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达一百多米。这项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活动,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强悍性格。

藏族春节习俗: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春节期间,亲友和邻居之间,都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傣族新年习俗: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福。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长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越感到高兴。

壮族春节习俗:壮族人民除过春节外,还在正月三十日再过一个“晚年”。两个节日同样隆重。节日的早晨,天色将明,妇女们奔向河畔、井台担取新水,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过去,有些地区,取回新水后立即过秤,和同量旧水比,如果新水重,就预示有丰收年景。节日期间,有年男女聚集在村处路旁或山坡上对唱山歌。有时竟要连唱三昼夜。在个别地区,青年男女在节日期间还喜欢分队举行抛绣球(用各色布缝制,四角和底部缀有五绺流苏,中间系彩绳。球心充以谷糠,重约半公斤的活动活动。

蒙古族的小年和大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蒙古人民的“小年”。这一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日子,家家户户在“灶神”龛前烧香。供献牛、羊肉、黄油、奶皮、奶酪、奶饼、糖果等供品,名之曰“斋灶”。这一天最讲究全家团聚,吃团圆饭,喝团圆酒、特别热闹。晚上即送社神上天,人们要把事先准备好的柴草或牛羊粪块,用火点着,再从各种供品中取出一点,扔进火堆里,助火燃烧。这时全家对着火焰向火神爷祷告。一般在腊月十五日前各家各户都要把牛羊宰好,除了留下自己食用,还要准备些肉送给亲友。同时要为大人小孩做一件好看的蒙古袍服,买新靴子,新帽子,购置奶桶、毡子、锅碗、盆勺等用具,然后把节日骑乘的马调养好。春节,蒙古人称为“白节”、“大年”、是蒙古人传统节目,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一。居住在农村、城市、工矿区的蒙古族过春节的习俗同汉族差不多,但牧区有很多不同的特点。除夕之夜为“守岁”,合家老小席地坐在蒙古包中的矮桌周围,桌上摆着一盘香喷喷的肉类、奶食品,以及糖果、香烟、美酒等物,有的还要在矮桌上供一张大纸,纸上写着祖先的名字。午夜,开始饮酒吃年饭,或吃除夕饺子。按规矩团圆之宴要多吃多喝酒、肉,食器要摆得满满一席。如吃不完也要剩得越多越好,象征新的一年里吃喝不尽、年年有余。家里的年轻人,要向长者敬“辞岁酒”。特别有意思的是全家共吃一块由酥油、糖、白面烙成的大圆饼,这叫吃新年饼,每人只吃一口,意思是全家永不分离,永久团圆,永远过甜甜蜜蜜的日子。除夕之夜要耍“嘎拉木”(玩羊骨头)、说书、唱歌、跳舞,通宵达旦,热闹一宿。过大年,按习惯还要拜年,大年三十晚上为辞旧岁礼,初一早上为迎新年,晚辈给父母和老人叩头、敬酒、献哈达,祝老人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老人们拥抱孙子,并斟上一碗鲜奶,祝愿子女们幸福,象牛奶一样纯洁。解放前,有些家还要请喇嘛到家念经,消除新年的不祥之灾,祈求新年家道兴隆。全家扶老携幼去喇嘛庙焚香膜拜,求活佛保佑。大年初一早餐后,男女盛装,三、五成群向浩特(村镇),挨家串户给亲友拜年。客人进屋首先向长辈叩头拜年,祝愿老人身体健康,年丰人寿。按习惯由主人衫的女婿向各客人逐个敬酒,每敬必喝,或边喝边唱,边唱边舞。在村寒或择一块草地赛马、角力、赛骆驼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1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